教学计划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一种规划。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教学计划的典型范例,欢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一
这首诗是《九年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田园诗。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四时田园杂兴》是一幅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教学难点】。
流传至今的田园诗真实地描写了乡村的质朴生活,充满恬适,也充满辛劳。要让身处水泥钢筋怀抱中的城市人体会乡村生活,有着时空的隔阂和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
【教学策略】。
提起乡村,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话说,每个人心目中的乡村都不一样。通过文本的朗读,乡村生活中村民们的繁忙和小孩的意趣跃然纸上;再通过图画的补充使画面变得具象;接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讨论摆脱图画带来的局限,使乡村印象变得丰满、灵动。让学生充分的被这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所吸引,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一、初读诗歌。
1、写课题。
2、齐读课题,解题。
3、说说你印象中的田园生活,背诵学过的描写农村的诗。
4、自读诗。要求读正确了,读通顺了,读懂了。
二、品读诗歌。
1、结合插图说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哪一句?
2、你觉得诗的哪一句写得有意思?
『预设』。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得出结论:原来他们自娱自乐,学着大人的样各自玩啊!
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着做诗玩玩?(实践的体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得出结论:“昼”、“夜”让人感受到农民的辛苦,但“当家”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耕耘的喜悦。
把前两行诗也来改改。(实践的体验)。
三、写一写。
请同学们默读整首诗,把你刚才想到、看到的情景理理顺,挑你喜欢的情景写一段话。也可以把你刚才写的片段诗整理成一首诗。
交流展示、评价学生短文。
了解作者,背诵古诗。
四、拓展。
欣赏其它几首田园诗歌,感受田园诗歌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当家勤劳朴实。
各
学(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自由自在。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二
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难点: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3、学生自由读题。
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四、朗诵诗,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
五、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自由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
六、拓展视野。
2、背诵默写这首诗。
设计意图:古代村民与现代村民相比,有什么异同。
教学反思: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借鉴《乡村四月》学习方法。学生以自读、自悟,自学。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内容,诗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诗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三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3、师归纳总结。
4、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2、比较两首诗。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
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
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
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景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3、背读,感悟情感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个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1、自学:任选一个方面自学。
2、指名汇报,适当补充。
小结:同学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从这三方面体会自学。
四、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六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23课的第一课时。教学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中关注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的同时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创意阅读进行正确引导与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
本课执教老师是一名年轻老师。执教班级是四年级三班,共36名学生。该班是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实验班,学生们思维敏捷,能说会道,大胆发言。
二、教学过程描述。
老师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蚕桑。
师:谁理解了?
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
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2、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
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
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我眼前萦绕……。
3、师: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生:此刻的山原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像绿墨水打翻了似的;
这绿色仿佛是山原的绿衣裳,让山原充满生机;
山原绿得仿佛是被绿油漆染过似的……。
师: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绿色?
生:到处都是绿色,深绿浅绿,耀眼的绿,灰暗的绿;或浓或淡的新绿……。
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
师: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
师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4、师: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生:他们很快乐。
师:为什么快乐?
生:为秋天的丰收,为过上好日子而快乐。
师:对,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春天,他们不仅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5、师: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在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本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思考题。
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越来越多,各有千秋,但有时学生说得宽泛,甚至还会游离于文本以外,时效性的语文课堂不能为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顾课文的思路,不顾全局,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在关注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怎样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创意阅读进行正确引导与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
四、分析与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第一就是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只有读懂文本,读通文本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让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只有在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及自主阅读才能够体现。因此,我们的课堂重在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悟得越多,积累的效果就会越好。
教师还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并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在充满人情味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交流。
可是,在学生说得宽泛,甚至游离于文本以外时,我们不能为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顾课文的思路,不顾全局,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在关注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创意阅读进行正确引导与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
(一)、交流感悟体验要以学生的读书与思考为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学生只是粗粗地读了一遍课文,句子都尚未读通,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说感悟,这样做且不说收不到教学实效,还把浮躁的风气带到读书活动中。因此,应让学生在充分读与思的基础上说感悟说体验。例如:在对“绿遍”的理解上,老师首先让学生仔细品读第一行,在学生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上比喻的手法,说说绿得像什么?有哪些绿色?在充分想象、充分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下这时优美的画卷,进而将自己的感受带到读书中展现出来。就这样,读书、感悟层层推进。
(二)、交流感悟体验要有层次感,要突出重点。
读课文时,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情感活动有一个入境入情到动情抒情的发展过程。多读课文不是傻读课文,而是让阅读层层推进,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质量。读中说感悟与体验的要求也随之步步提高。如在品读诗句的一开始,从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在学习中提出的要求具有很明确的层次感,在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的情况下,抓住关键字词品读诗句,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所感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三)、说感悟说体验还要选择重点,忌泛忌滥。课文的重点往往是全文的精华所在,是深入阅读的切入口。它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课文中的关键性词句,即所谓的“文眼”“点睛之笔”。对课文的重点,首先要细细地读,读出课文的情味;继而细细地思,思它在全文中的地位、作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例如,这堂课中,教师抓住“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将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再现,既体会了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又进行了语言训练,一举两得。
(四)、为课堂教学的生成而预设。
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生成”强调的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生成”者,当然首先是学生,同时也是教师与文本,三者通过对话,共同进入一个新境界。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动态性与整体性,教师在课前是很难完全预设的。正如钟启泉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qing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例如在这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组词理解了“闲”的意思,让学生明白了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接着由“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诗,让学生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学生的回答是:(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学而导,说:对,在春天,他们不仅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学生在原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获得了新的自我体验,进入一个新境界,使课堂真正成为了极富生命力的课堂。
五、感悟。
阅读教学中,只有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创意阅读进行正确引导与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真正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真真正正地健康地成长起来。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3、学生自由读题。
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四、朗诵诗,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
五、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自由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
六、拓展视野。
2、背诵默写这首诗。
设计意图:古代村民与现代村民相比,有什么异同。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八
执教者:王红(浙江省杭州采荷一小著名特级教师)。
执教年级:四年级。
授课时间:2008年4月21日。
授课地点:浙江省武警总队大礼堂。
授课背景:“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们一起要来学习的也是(来一起)——。
生:《古诗词三首》。
师: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当中既有(生接:诗),又有(生接:词)。那么今天这堂课呢,我们重点来学习两首古诗,请大家把书打开,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两首诗。第一、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释,想一想每一首诗的意思。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生:(学生自由朗读、预习)。
师:他在想每首诗的意思了。(稍停片刻)行了是吗?好,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谁来读一读第一首诗。这位同学,来。
生1:(学生试读)。
师: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
生:蚕桑。
师:蚕桑。一起读。
生:(学生齐读)蚕桑。
师:哎,好,谁再来读一读。
生2:(学生试读)。
师:非常好,字正腔圆的。这里有个多音字,你们来看一下,是哪个?
生:了。
师:是了。在这它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了(liao)。再请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3:(学生试读)。
师:非常得流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蚕,上面是个……(师书写)。
生:天。
师:下面是个……。
生:虫。
师:“天”、“虫”,就是蚕。蚕是吃什么的啊?
生:桑叶。
师:对,桑叶的。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桑”字,写的时候你觉得特别要注意什么?
生:“桑”字上面因为有三个“又”,这个“又”的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不能写成捺。
师:对,这三个“又”的捺都改成了三个点。请你在书上写一个。
生:(书写)。
师:好了吗?那我们来看一下第2首。谁来读一下。
生1:(生读)。
师:在这首诗里也有一个多音字,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师指“供”),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看一看。
生:从事。
师:从事。那么在这儿它怎么读呢?应该读第一声,对了,你来读一读。
生1:(生念: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生2:(边读边笑)。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3:(读整首诗)。
生:那个偏旁应该有三横,不要写成有两横。
师:所以,请你把这个字也写一写。(生写)写好的同学先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发现了?两位,三位,四位,五位……。
生1:我发现这些都是写农村景色的。
师:都是写农村生活的,是不是啊?好,一点发现了,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两首诗都有一句到两句是写他们种田、种地的。
师:也都是写到了农村生活的。
生3:这两首古诗都提到了它是写乡村四月的情景的。
师:时间也是相同的,都是写农历四月小农忙季节的事儿。
生4:我觉得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的。
生5:这两首时都是宋代诗人写的。
师:你看看,这一行都是几个字啊?这都是“七言诗”是不是啊?
师:刚才好多同学都说到了,这两首诗都写了农村生活的,那么写了农村生活的什么特点呢?请你好好再赶快读读看。
生1:写出了他们农村人都很忙,忙着种田。
师:都在忙着劳动,是不是啊?非常的忙碌。(板书:忙碌)。
师:那我们再来读读。先读读第1首古诗,从什么地方能够表现出人们都在那儿忙?
生1:它这里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就是说,他们四月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没有人在休息了,没有休息的时间,都在忙着。
师:都在忙,闲人少,说明很忙,是吗?来,这行诗谁来读?
生1:(学生试读)。
师:你来。
生3:(学生试读)。
师:闲人少,反过来说就是……。
生:忙人多。
师:忙人多。他们在忙些什么?这首诗里写出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生:他们在忙着养蚕,还有种地。
生:刚刚养完这种蚕,然后又要去种田了。
师:刚刚怎么样?
生:刚刚把蚕喂完桑叶后,又去插田了。
师:哦,刚刚把蚕喂完桑叶后,然后又去插田了,种田,插秧了,对吗?好,来,我们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一下。
师:“乡村四月闲人少”预备起。
生:(学生齐读)。
生:(学生自由朗读)。
师:恩,他一边读,一边划。(停片刻)找到几件事儿了?
生1:我找到了她们去“耘田”,还有“绩麻”。
师:对吗?第一件事是耘田,第二件事是绩麻。耘田?就是在干什么?来,读读下面的注释。
生:除去田里的草(学生一齐回答)。
师:那么绩麻呢?
生:把麻搓成线(学生一齐回答)。
师:好!你看,学古诗,要注意会读下面的注释。除了这两件事,还有没有?
生2:我从“童孙未解供耕织”的“供耕织”看出他们在从事“耕织”。
生3:应该还有一个“种瓜”。
生1:还可以采茶叶。
师:采茶?哦,还有呢?
生2:还可以挖笋。
生3:还可以种豆子。
师: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还可以种瓜,还有呢?
生4:可以挖野菜。
生5:还可以去种稻谷。
师:哎,种庄稼。还有呢?
生6:还可以种菜。
师:种蔬菜,家里还可以养……。
生7:养蚕。
师:蚕?还有呢?
生8:养鸡养鸭。
师:对呀,养鸡,养鸭,还可以……你说。
生9:养猪养牛。
师:对呀,养猪,养牛,牛满山坡。还有呢?
生10:还可以养鱼。
师:是的,喂鱼。
生11:还可以种水果。
师:是。
生12:还可以种花。
师:哎呀,总而言之,能做的事很多很多。那么,我们就学着诗人的样子啊,把这些没有写进诗的“忙”,把他写进去,能不能?来,我们试试看啊。“乡村四月闲人少”他们在干什么呢?(板书:闲人少)来,也请你们用“才……又……”。把我们刚才说的那么多的农活,选择一下把它写到诗里去。
生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生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种瓜又点豆。
生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鸭又种豆。
生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牛又种瓜。
师:噢,一件是做完了,又接着做另一件事了。
生5: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拉丝又纺线。
师:忙得不亦乐乎啊!
生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野菜又喂羊。(师把“野菜”改成“挖菜”)。
生7: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养羊又种稻。
生1:因为我觉得,“插田”代表种菜、种瓜、点豆这些的。……而“蚕桑”呢是(养)动物,牛、羊、鸡、狗、鸭也属于动物……赚钱然后买动物。(师大笑)。
师:养蚕究竟是干嘛?
生1:拉丝织衣服。
师:织衣的,跟我们的穿有关的。一个是跟我们的吃有关,一个是跟我们的穿有关。
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生3:“才了蚕桑又插田”比较押韵。
生3:我觉得“蚕桑”和“插田”比较押韵。(师笑)。
师:怎么押韵了?
生4:它最后一句话的“田”tian,第一行是“川”chuan,第二行是“烟”yan,第四行是“田”tian,最后一个韵母都是“an”(终于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押韵在哪里?)。
生1:(学生试读)。
师:恩,非常努力。
生2:(学生试读)。
生:我觉得“夜绩麻”,他在夜里还在绩麻,这个意思应该是。
师:夜的意思是?
生:在晚上。
(师随机评价,但因没用话筒,所以听不清。)。
师:这里的昼意思是什么?
生:(学生一齐回答)白天。
师:夜呢?
生:晚上。
师:白天在做什么?(生:耘田)晚上回来又在做什么?(生:绩麻)晚上做,白天做,真的是忙啊!那么我想问了,这个白天也做,晚上也做,你看,非常得辛苦,像这样的情况,你能用一个词来说吗?白天也在做,晚上也在做,一刻也不停啊,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表示?你说。
生1:不可开交。
师:忙得不可开交,那么昼和夜呢?怎么把它放进去?用什么词?
生2:昼夜不分。
师:昼夜不停倒比较好。
生3:夜以继日。
师:是啊,夜以继日地在那儿做事,忙啊!
生4:日复一日。(师随机评价,但因没用话筒,所以听不清,好像是说:“但是没有夜”。)。
生5:不分昼夜。
生6:日月如梭。(师笑)。
师:时间过得很快了,还有早——出——。
生:晚归。
师:像这样的词还有吗?……“日夜劳作”、“早出晚归”像这样不停地做事,表现在(一起读)。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像这样夜以继日地,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在这儿做就是,读。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欸,从时间我们也能够看出人们忙,还可以从哪儿看出人们忙?再读读这首诗。
生:“童孙未解供耕织”这里,因为小孩子都开始从事耕织了,大人能不忙吗?
师:小孩都在——干嘛啦?种——瓜——,小孩子在种瓜,那么大人呢?这首诗中是怎么写的?有一行诗的,写到了大人。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村庄儿女各当家”怎么理解?
生:大人都出去了,让小孩子管家。
师:是这样吗?
生:“各当家”是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生1:种田。
师:女人们在干嘛?
生2:绩麻。
师:连孩子们也在学种瓜。大人忙,孩子也在忙,所有的人都在忙。所以说——。
生:(接)乡村四月闲人少。
师:同学们,按常理,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应该在干啥?(在玩)在玩些什么呢?
生1:用弹弓打鸟。
师:这可不大好。
生2:在玩捉迷藏。
生3:爬到树上去掏鸟窝。
师:这也不大好,有危险。
生4:玩打弹子。
生5:还可以玩警察抓小偷。
生6:还可以放风筝。
师:放风筝,我们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是些放风筝的孩子。
生7:还可以钓鱼。
师:我们有一首诗写的是“蓬头稚子学垂纶”,这是一群学垂纶的蓬头稚子们。
生8:还可以玩跳皮筋。
生9:有一些调皮的小孩子在捅马蜂窝。
师:哦(笑说)。
生10:有些女孩子在玩丢手绢。
生11:可以游泳。
生12:还可以踢毽子。
生13:还可以踢球。
师:哦,你们都把自己想像成这些孩子了。这是一些乡村的孩子,也许,就在田野里尽情地(生:奔跑)。这就是一首诗中写到的“儿童急走……”
生:“……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总而言之,这些孩子应该在玩耍!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来,我们读一读。
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学生齐读)。
生1:今年的丰收一定很大。
师:啊,盼望着丰收啊!
生2:等到明天,我种的瓜成熟了,我就可以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师:哎,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生3:现在稍微累一点不要紧,那么以后可就轻松了。
师:现在虽然忙,但是心中却怀揣着丰收的期盼,以后的日子可过得舒坦,过得乐滋滋的。是吗?哎,虽然忙,但是忙中有乐。(板书:忙中有乐。)来,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忙中有乐的感觉。
生1:(学生试读)。
师:……学种瓜。恩,谁再来试试。
生2:(学生试读)。
生:我看它这里说“子规声里雨如烟”,子规呢,就是杜鹃的意思,那么杜鹃的声音在雨中,飘飘洒洒的,这种雨滑过来的话,一定会给人以一种很舒适的感觉。
生:它们会唱四月已经到了,你们快来种田吧!以后就能丰收了。
师:啊,抓紧劳动,丰收在望了。还有吗?还有没有?你说。
生:四月已到,你快去点豆吧!
师:说诗一样的啊,你说。
生:叽叽叽,叽叽叽,等你们种好了瓜,长出了种子,我会帮你们传播种子的。
师:好,那么除了听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山里和原野都是绿色,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让人心旷神怡的。
师:就像一幅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个到处都处都是绿色的,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绿遍山原(学生一起回答)。
师:绿遍山原。除了绿还有什么颜色?
生:白色(学生一起回答)。
师:这个白色是什么?“白满川”,读读解释看。
生: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生1:轻松。
生2:我感觉好好干,秋天一定能丰衣足食的。
生3:我的心情非常舒畅。
师:舒畅。那么让我们怀揣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首诗。谁来试一试?
生:(学生试读)。
师:想不想听一下由这首诗改编的一首歌曲啊?来,我们来欣赏欣赏。(音乐响起)。
生:(学生齐读)。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附:课文。
23古诗词三首。
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3、师归纳总结。
4、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2、比较两首诗。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文档为doc格式。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十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十一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十二
4、感受初夏的忙碌,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认识3个生字,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初夏农村的忙碌,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从而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板书课题),作者是宋朝的范成大,齐读课题,释题: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的题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军事情报一组大型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和季节的景色和农民,同时也反映了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一首。
3、那么诗里是怎样来写这幅画的?请大家读这首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通。
1、自由读诗,结合下面的注意把诗读通。
2、检查朗读。
供耕织,也傍,绩麻、桑阴,昼出
指名读古诗。(边读边正音)
3、齐读古诗。
1、学习古诗不但要会读,还要清楚诗的意思,你觉得要读懂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
结合注释、查字典或资料、与同桌交流等。
2、运用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古诗。(师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集体交流。
白天去田里耕地除草,晚上回来把收割的麻搓成线,初夏,农村的青年男女各忙各的,谁也没有闲着。小孩子们不懂得怎样种田,但也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4、理解了诗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2、想象长着农作物的田地,带着愉悦的感受读这一句。
3、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第二句,你在第二句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5、你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孩子?
6、用赞扬和喜欢的语气来读这一句。
1、学习了古诗我们对诗的意思都了解了,你觉得初夏的农村给了你什么印象?(忙碌、热闹。)
2、用朗读来体现你对诗的理解。
3、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听的一方注意,可以根据我们刚才的理解给对方一些建议。
4、引导背诵。
(1)记住诗的描写顺序:男人——女人——小孩子
(2)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5、小结。
这是农村最常见的情景,却非常有特色,诗人用清新的句子,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紧张劳动的情景,尤其是写小孩子的一句,让我读起来觉得很有意思。多吸收,多想象,多观察,我们也能成为诗人哟。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作者。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初读古诗 相机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
2、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2、开火车认读3、分别组词4、指导书写。
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卡片。
2、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2、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2、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 深化理解。
五、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十四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十五
1、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学会六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1、想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录音带、生字卡片
一、教学《四时田园杂兴》
1、激情引趣。
(1)哪位同学亲自种过瓜、花、树......说说你是怎么种的?种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注意观察,还能亲自动手,生活真是挺丰富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是讲农村的儿童,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昼”的声母是zh,不是z;“桑”的声母s,不是sh。
“耘”的读音是yun,“织”的读音是zhi,他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2)记忆字形。
请学生说说这些生字的记忆方法。
3、读古诗,理解诗意。
齐读第一句,说一说应该怎样理解。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能根据词的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很好。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说一说怎么理解。
学生自由谈。
教师肯定并总结全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现在看课文插图:说说两个小孩儿的表情、动作。
学生说。
说得对。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大人的工作: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从早到晚,男女老少,都投入劳动;第二句写幼小的儿童,虽然不懂参加耕田、织布,但也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4、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1)你认为哪句诗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年四季农村事物的各种感想。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教师可用录音磁带做范读指导)。
三、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教师可适当地提出默写的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夜(大人忙)
学种瓜(小孩)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几个人比一比,看谁在五分钟内背出的古诗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十六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扩写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
暮春时节,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水稻构成了一片鹅黄嫩绿的田野。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像给田野盖上了一层金丝绒般的被子;水稻已有一尺来高了,长势喜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沾着露珠的紫云英显得更加娇嫩。
天刚蒙蒙亮,男人们就戴上草帽,扛着锄头往田里走。犁地时,他们不时地抬起头来欣赏着已有一尺来高的水稻,想着“快快长吧,水稻。今年可要有个好收成啊!中午,火辣辣的太阳蒸烤着大地,虽然男人们们不停地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汗,但还是不能阻挡汗珠不停地往下落,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男人下地后,女人也没闲着,忙完了打扫庭院,照料牲畜,看管孩子......这些家务后,就坐在纺车前,开始纺纱。那"吱呀吱呀"歌声一直唱到傍晚。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果然如此。你瞧,那些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一起,一个扶瓜苗,一个填泥土,一个浇上水,还挺像模像样的。他们看着绿色的`小苗,想着结出的大瓜,不禁唱起了“小小苗,快长大,结出的瓜儿甜又大!”
人们匆匆吃过晚饭,又干起了搓麻的活儿,一直忙到月明人静的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伴着一阵阵虫鸣,进入梦乡。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十七
1、师过渡:乡村四月闲人少,我们再来看看诗人范成大的笔下初夏时节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课件出示)。
2、师:人们在忙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耘田、绩麻、种瓜”)。
师:是啊,乡村的人们忙着耘田、绩麻、种瓜。他们忙了多久呢?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人们白天忙着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干活,男男女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真是忙啊!看到人们这样昼夜不停的忙,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个性化朗读一二句)。
生:不是,他们在桑树阴旁学种瓜。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同学们,按常理,农村这些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在玩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钓鱼蓬头稚子学垂纶、在田间捉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是啊,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不玩,他们却——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我想问问这里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钓鱼、捉蝴蝶),非要学种瓜呢?(师生情境对话)。
生说一种想法,便引导其朗读。师:哦,你真是一个懂事(勤劳、可爱、善解人意、孝顺)的孩子,所以你——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看来这里的孩子虽然不懂怎么干农活,却也勤劳懂事呢!一起读后两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看到如此懂事的孩子,大人们一天的劳累也会烟消云散的!
四、对比诵读,升华情感。
1、师:学了这两首诗,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的忙碌和勤劳。
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闲人少——昼出耘田夜绩麻。
乡村四月闲人少——也傍桑阴学种瓜。
生:为了生活、为了家庭。
师:是啊,农历四月是农家耕种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忙中有对家庭的一份责任;这忙中有着乡村人勤劳的品质,这忙中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乡村四月,对于翁卷来说,多了一份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于范成大来说,更多了一份对热爱劳动的儿童的赞扬。
五、拓展阅读,积累古诗。
1、师:同学们,其实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老师课前也搜集了几首很有代表性的田园诗,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课件出示)。
2、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板书设计: 。
[宋]翁卷 [宋]范成大。
闲人少。
才……又…… 昼夜。
也傍。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十八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仿写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学了一首田园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课件2)
背得真好,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范成大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这诗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的名字也叫《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3)请同学来读课题。谁还记得题目的含义?
(课件4)“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课件5)
3. 了解诗人。
(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谁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同时播放学生读资料袋后的收获。(课件6)
(2)【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后,许多同学对范成大的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上网或读书,读了他写的词,例如《千秋岁 重到桃花坞》、《满江红 冬至》、《南柯子 七夕》等。还读了他写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首。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课件7)
2.【师】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点喇叭)
3、【师】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复点喇叭)
4、【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回答吧。
(课件8)【生】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田园风光。我是从“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判断出来的。我去年夏天去过南方,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5、【师】你说得很正确,懂得学习古诗时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因为结了油菜籽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让我们一起美美的来读读这首诗。请读出诗的节奏来。(课件9)
三、解意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总结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真聪明,同学们想起来了。(课件10、11)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请同学们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
2、学生读诗自学。(课件12)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师】刚才,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中的梅子是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课件13)
【师】你结合工具书,通过查阅弄懂了“梅子”的意思。请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在初夏时节成熟的梅子。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令人垂涎三尺。你是不是也想伸手去摘来几颗尝一尝呀?我们再听听这位同学的学习收获。
(2)【生】通过查百科全书,我知道杏是一种水果,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份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营养更丰富,含蛋白质、粗脂肪、糖类,还含有磷、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课件14)
(3)【生】我通过上网,查到了诗中“麦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请看——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课件15)
【师】我们平时吃的馒头、包子等都是由麦子磨成的面粉做成的。上网查资料,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4)【生】我也从网上找到了关于“菜花”的资料,大家来看一看。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结出油菜籽,所以说“菜花稀”。 (课件16)
【师】油菜花是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课件17)
(5)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初夏时节,梅树上挂满了梅子,一颗颗金黄的梅子展示着她鲜活的生命力,多么漂亮!杏树上接满了杏,挨挨挤挤,大大的杏子果肉多,让人看了就想咬上一口。这不就是“梅子金黄杏子肥,”吗?更美的是田野上那醉人的景色。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18)
【生】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师】真美呀!这正是“麦花雪白菜花稀”。
4、感情朗读
【师】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是在初夏的一天来到了田园乡村,看到着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荞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热爱生活的范成大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课件19)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范成大所到的这座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时,情不自禁的大声吟诵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课件20)
5.回到整体。
【生】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课件21)
【师】你很不简单,说得太美了。!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课件22)
6、仿写诗句。
【师】同学们去过乡村吗?来,刘老师带领大家来个乡村一日游。我们先到果园去,水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先看到了红红的苹果,这是毛茸茸的香甜的水蜜桃,这是金灿灿的梨,还有鲜红的草莓,(课件23)看,这边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玛瑙似的葡萄,那边的樱桃树上结满了珍珠似的樱桃,这边一串串味道鲜美的荔枝压弯了枝头。(课件24)同学们喜欢吃哪种水果?摘过来尽情的吃吧!吃饱了,我们再到菜地去看看。地里的蔬菜长得也真喜人啊,扁扁的豆角,红红的辣椒,鲜嫩的黄瓜,嫩绿的苦瓜,这可都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呀。(课件25)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色、香、味俱全的水果、蔬菜,你难道不想吟诵诗句吗?让我们“大显身手”,仿照古诗写诗句。(课件26)
(1)有的同学出口成诗:梨子金黄桃子肥,苹果红红草莓鲜。你还真有范成大的风范。
(2)这位同学做得诗更精彩:玛瑙葡萄胭脂樱,翡翠黄瓜丹红椒。刘老师听了拍手叫绝。
(3)同学们,你们做出了什么样的诗句呢? 赶快把它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吧!
四、品读人勤。
【生】我认为农民们在地里干活。(课件27)
2、【师】但是作者在诗中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呢?
【生】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课前预习时,我查看了古诗的译文,知道了: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初夏的时候天长了,也到了农忙的时候。村子里却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去下地干农活了。(课件28)
3、【师】你说的很对。初夏的时候天长了,农民们有许多农活需要做,他们要把成熟的杏子、梅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诗中虽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但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4、【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的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有些同学想到了,诗人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去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的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课件29)
【生】作者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课件31)
【师】对,在这妙美如画的境界中,蜻蜓蝴蝶翩翩起舞,衬托出村中的寂静。这种描写方法可真传神!
【生】“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课件32)
7、【师】诗人范成大从安静的篱笆外走过,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他满怀喜爱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课件33)
8、【师】看到这种美景,我们又一次陶醉了,情不自禁的吟诵“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复点课件33)
五、悟读升华
1.【师】诗人范成大可真是才华横溢,写下了这么动听的诗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大声地吟诵出来。(课件34)
2.【师】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复点课件34)
3、【师】我想此时此刻,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学生录音伴乐读)(课件35)
六、比较两首诗
【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两首古诗,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的,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写景,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课件36)
七、积累古诗,拓展品读,激发兴趣
1、【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组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传递给世人。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这些诗读一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独特情感。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后人把这些诗作集合成册,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课件37)
2.拓展《鸟鸣涧》
【师】刚才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来读读王维的这《鸟鸣涧》,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件38)
【师】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课件39、40、41)
3.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你读得很有感情。(课件42)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生】这首是描写的是春季的风光,我从诗中的2个“春”字看出来的。(课件43)
(3)说诗句的意思。
【师】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后,谁理解了这首诗?请你来说说诗意。(课件44)
八、总结
【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的运用大家总结出来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了。学以致用,非常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模板19篇)篇十九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难点。
学习这首古诗有一种亲切感,较易突破难点。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一课时。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田园诗歌: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勤劳。
儿女当家。
学种瓜快乐。
课堂习题设计: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
()表达了诗人(。
)
自问自答:这堂课通过实践教学效果如何?
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达到了。
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