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应当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引发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下面是一些经典名篇中的优秀段落,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一
昨天学校举行了“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主题活动。这个活动是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冬至日的快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快乐的冬至节小学生。
作文。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冬至。
晚上,我和爸爸去奶奶家,奶奶说:“今天是冬至节,我们就吃麦油脂吧!”奶奶先准备了土豆、红萝卜、海带、芹菜、鲜肉等。再把菜洗得干干净净并切成丝,放在锅里炒熟。香味四溢、五彩缤纷的菜,让人看了口水直流三千尺。
接下来把面皮平铺在桌上,全部菜都夹一点放在面皮的一边,卷起面皮的一边并向对面卷去,呈椭圆形,折起底部,麦油脂就制成了。最后,把麦油脂放在热油锅里炸上一炸,麦油脂就变得香香脆脆。我马上抓了一个吃得津津有味。
冬至还要祭祖,奶奶在桌上摆上祭品,点上香和蜡烛,跪下来,双手合拢,一脸严肃向祖先扣拜,说:“节日到了,请祖先品偿,保佑全家幸福!”
真是一个快乐的冬至节!
星期天,虽然下着细雨,冰冷冰冷的,但我的心里依然高兴,因为我要和妈妈去月湖银台第博物馆参加冬至风俗活动。
听说宁波的冬至风俗与别的地方不一样,我又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进了博物馆,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冬至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在宁波,人们冬夜常常要吃大头菜炒年糕。年糕、年糕,亦即‘年年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和期盼。”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但更精彩和更有趣的还在后面。
随后,我们去旁边的石磨练习磨米浆。我站在扶手的后面,用手使劲一推、又一拉,石磨像欺负人似的,纹丝未动。同学们也跟着推、拉了起来。“呀,呀!”我们喊道。石磨终于不愿意似的转了起来。我们越推越快,石磨转得越来越欢,米浆也不断地流出来。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终究是累人的活,不一会儿,我们都不愿意继续干了。
最后,我们把手洗干净,开始做起汤圆来。我拿了一点米粉,把它搓成细条,分成好几小段,耐心地揉了起来,越揉越圆。看,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做好了,恰似一个个白色的小球在跳舞。老师看了看,直夸我能干。
宁波的汤圆真好吃,甜甜的、油油的、香香的,一点也不腻。我还吃了许多年糕,期盼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年年高”。
今年的冬至夜晚,我家多了一位小客人——我的表妹邱与众,小名小众子。哦,不,听清楚,可不是小“粽子”哦!
我笑了,表妹笑了,全家人也大笑起来。看到大家兴致这么好,我再来个“双宝呈祥”吧!我用面团做了一个底座,再加上个汤圆,大功告成,活脱脱一个金元宝!既然是“双宝呈祥”,自然不能落单了,我又做了一个,这才好事成双啊!
倾听着20xx年的脚步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昼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来到了外婆家,想与他们共同度过这温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乐呵呵的迎接我们呢!
该吃晚饭了,外婆端来两碗赤豆糯米饭,笑着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我听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长大!弟弟也想早点长大,一边夸饭香,一边埋头“苦干”哩。
吃完饭,我开始听外公讲有关冬至的传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还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百鬼夜行,午夜12点鬼门开,晚上记得早点回家睡觉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吓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骗你的啦!”外婆笑着说。“不过,也应该早点睡,添岁嘛!”在全家的笑声之中,我想起了杜甫的《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第二天醒来,是冬至节,太阳开始回来了,春天也越来越近……。
昨天学校举行了“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主题活动。这个活动是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冬至日的快乐。
昨天中午,还没到一点三十分,教室里已人声鼎沸。同学们到了教室,就按捺不住激动,欢快地叫了起来。时间过得像一只只飞鸟,一瞬间就到了写字课。老师同学也带着自己的工具来了。同学们先去洗一洗自己的小手,再来搓汤圆,捏小动物。每一个人都在教室门口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就连老师也在帮忙,她们真辛苦。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地捏了起来。有的同学眉开眼笑,有的同学专心致志,有的同学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到处想学一学别人的经验。
过了一会,老师叫我们烧水,因为何立丰同学没带锅盖,我们等了好久好久,水终于烧开了。我们把汤圆放进锅里煮,十几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汤圆一上一下地跳动着。等到煮熟了,每个同学像小馋猫似的一拥而上,一只只沾着的小手拿着碗向老师走去。我们小组一共吃了6包汤圆。
希望明年的冬至日快快到来。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二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班将要去冬游,要去哪里冬游呢,看了就知道了。
早上我去超市买了一些早餐回家吃,然后,就匆忙的和妈妈换好衣服出发了,真巧,在电梯里碰到了邵俣程他们,我们就坐他们的车一起到世界之窗的滑冰场。到了滑冰场,我在门口看到了梁老师,原来,梁老师也去溜冰啊,接下来,家委会的叔叔阿姨给我们发了一些礼物,这些礼物分别是:一个小哨子,一个陀螺,最后大家在外面照完相,排好队,有序的进去了,由于妈妈在帮我们买票,所以,就由我们的英语伍老师带我先进去滑冰场,我们进到了滑冰场就开始玩游戏了,游戏就是每个小孩坐在轮胎上,由一个家长来拉,游戏开始了,到我的时候,伍老师来拉我,我看伍老师手忙脚乱的样子,觉得很好玩,我们的游戏玩完了,就开始自由溜冰了,大家穿好了鞋,就开始进去溜了,我刚开始先适应了一下,然后就滑的很快了,我看几个老师和刘老师的女儿都还在原地不动呢,就上前,教了一下老师们,看老师们都快会了,心里美滋滋的,接着,我就自己溜了好久,我还跟石丁予和张小荷排成一排,用哨子喊一、二、一的来回溜,我觉得快活极了,很好玩,接着,我就到妈妈那里吃了点东西,就继续自己溜了,也不知道自己溜了几圈,反正就一直来回的滑,中间,还摔了一跤呢,手都摔得好疼啊,都红了,我看王欣宇的裤子后面都全湿了,原来,王欣宇是经常摔,所以才会湿湿的啊。
今天大家玩的真快活,我觉得这次的活动很好玩,希望以后能组织更多的活动,让我们体验有趣的生活。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三
今天中午我们一起吃饺子,因为今天是冬至。有一句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而且饺子在冬天也是必不可少的。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过着冬至这个节日的习惯。冬至俗称“冬节”“长至今”“亚岁”等。今天中午我和姐姐放学回到家里,就问到了香喷喷的饺子味儿,然后想到今天是冬至,于是我们换了鞋,大口大口吃起香喷喷的饺子来。
今天真是太快了,我永远也忘不了冬至这一天!我希望天天可以过冬至!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四
岁寒见冬至,早春接清明,节气如挂在季节枝杆上的一张张纸条,我是走在季节里的行者,到了冬的驿站,撕下,看它上面写给我为数不多的话,或是淡淡的无字书。我嗟叹流年,在这一时刻安静地掰着手指,计数自己最大的峰龄。春在一个对话的距离,欲催梅绽,我在花开花残,无心拾起落红那刻,看冬至放大成生命的门坎,生活之隔档,随着年关更替,附着生命的歌唱,举着生活的祈祷,我虔诚地叩拜岁月,并悼念被岁月剪成的清苦,还有被它遗失了的生命!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五
又是一年冬至到,冬至饺子不能少。以下是小编为您推荐20xx小学生冬至日吃饺子。
作文。
范文,欢迎阅读。
传说医圣张仲景回家乡时,看到乡亲们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等煮好了,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人们吃了张仲景的“娇耳”和怯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为了纪念张仲景,人们模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饺子。这就是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俗话说得好:“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今天是冬至,刚好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
妈妈说:“冬至要吃水饺。”我心想:“为什么呀?”
通过上网查资料后知道了---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从今天起开始“数九”,也就是说天气越来越冷了。这场暴风雪的到来证明了这种说法。
从古代开始就有冬至吃水饺的习俗。“冬天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晚上,我也吃了水饺,吃得浑身热乎乎,肚子圆鼓鼓。
今天是24节气中的冬至。我听奶奶说冬至这天不吃饺子,会冻烂耳朵冻烂脸,所以今天大家都要吃饺子。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妈妈还告诉我: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六
星期四,我们二年级举行了搓汤圆比赛。搓汤圆比赛可有意思啦,每个班级都派了四名选手去参加比赛。比赛可激烈啦,台下的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班级的同学们喊加油。
搓汤圆比赛比完了之后我们就开始亲自动手做汤圆了。虽然我很少拿真的`面团去搓有馅的汤圆,但是我还是搓的比较好的。
搓好了汤圆我们就开始看表演了。好看的表演可多了,比如一(2)班同学表演的“冬至的故事”、还有二(2)班同学们表演的“唱童谣”……各个表演都好看极了。
搓过了汤圆,我们还没吃自己搓的汤圆呢,下面我们就可品尝亲自动手搓的汤圆了。我们来到食堂,坐到自己座位上,夹起一口汤圆说道:“真好吃呀!”我和章子路夸道。
我感觉这个冬至节过的真愉快!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七
昨天晚上看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温13度。今天阳光其实还挺好,比预报的好多了。下午准备踢球,配合大吉大利剧组当群众演员。今天是立冬节气,早上坐车的时候一个同事还说,今天是立冬,应该吃水饺。立冬就是刚刚迈进冬天的门口。想想还是挺感觉到冷的,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不过,我对象说过,不经历冬天也是不行的,冬天会把很多细菌、病毒冻死。
前几天就想写点过于诗歌的事。平时我们都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小孩子背诵诗歌也是选唐诗。其实,唐诗也是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七言诗就比较难背诵,五言诗还行。唐朝已经基本上没有四言诗了,其实很明显唐诗是由四言诗慢慢发展过来的,所以,我对四言诗很感兴趣。
一提到四言诗,我们就想到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的写作是很有技巧的,今天只是回忆其中的两首。
第一首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分析以下这几句:先是写景,再叙事。
还有一首是: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立冬日记这首诗也是先写景再叙事。
还有一句俗语: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都是先状物后叙事。
冬至算是个美好的日子,我也得好好珍惜时间去玩。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八
今天是进九的第一天,今年的初冬不是很冷,虽然民间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
谚语。
但我却始终没有觉出今冬的冷来。冬已过了半月。平日里阳台的衣架上总停着些各色的鸟儿;现在虽然还有但似乎只剩了些麻雀。
这半月里,几乎每早都有浓浓薄薄的晨雾,早上一睁眼,竟看不出是什么时辰。平日明明该是旭日东升的时候,这些天天色却显出层次不同的黑暗。
走在路上,明灯点点,万籁俱寂,偶尔一声雀鸣划过耳际,一闪即逝。
冬是何等的荒凉而又无奈!
但是,今早走在学校的操场上,却突然感受到了冬那深藏不露、独具特色而又近在咫尺的美。满地的霜,就是满地的雪,仿佛是飘了一夜的松散的薄雪。举目遥望,一轮朝阳姗姗来迟,一只无名之鸟飞冲天际。突然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心灵的震撼!往日凛冽的寒风今天却显得那么轻柔,吹着光秃秃的细枝摇摆。
我不禁在心中吟道:“孤鸟高飞去,阳升地雪衰。孩童旋地走,风拂细枝徊。我恍然大悟,往日里两三天才能写出的合乎格律的五绝为什么一瞬之间便能吟就。
我用心灵去碰撞了美、感受了美啊!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美。
用心感受,一切都是美的。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九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风俗:做汤圆,扫墓,放鞭炮。
no:1做汤圆。
我们南方这边,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汤圆。汤圆可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讲究技巧,圆滑和精美,其更是至关重要,“汤圆,汤圆,团团圆圆”,汤圆不就是这样吗?在我眼里,汤圆可是不错的“橡皮泥”。(捏动物)。
今年,踏着冷月的气息,带着满怀的欣喜回来家去了。吃过一盏有一盏的“盛宴”,重头戏“汤圆”总算登场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着大人们将水调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的手也不知不觉痒痒了,恨不得上前去试试身手。回忆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汤圆的情形真是回味无穷:那时我们做小猪,小狗,真是不亦悦乎。堂兄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我急忙“飞”了过去。当我再次“飞”回来时汤圆已经做完了,满桌子,米筛上,一颗一颗圆滚滚汤圆,圆润剔透,闭了眼,好像一碗热腾腾,香飘扑鼻的汤圆就在眼前,but,这些我都没参与,真可惜。委屈了我这个“汤圆大师傅”。
no:2扫墓。
冬至清晨,吃过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紧接着就是第二大风俗――扫墓了。
冬至那天,准备了成千上万盘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况远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弯,果真名不虚传,阡陌纵横的羊肠小道太多了,转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带路,不然,我们可能要好几天才能到)山头山都是人,人挤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大家殊途同归,同时山上扫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问好。扫墓,当然是扫除祖先墓前的杂草了,在我认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这些都是大人要干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临远,“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壮景象;“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惊险景象。“陈勰,潇越,快来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们喊我们了。我们学大人的:“同上。”,闹得大家欢笑连绵。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十
今天是冬至,刚好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
妈妈说:“冬至要吃水饺。”我心想:“为什么呀?”
通过上网查资料后知道了---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从今天起开始“数九”,也就是说天气越来越冷了。这场暴风雪的到来证明了这种说法。
从古代开始就有冬至吃水饺的习俗。“冬天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晚上,我也吃了水饺,吃得浑身热乎乎,肚子圆鼓鼓。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十一
今天冬至,我和妹妹、妈妈一起搓汤圆。
我们先把米粉放在一只盆子里,然后把水也放进去,用筷子搅拌均匀。接着倒出来用手揉,揉成了一大条,再用手心压,压成一个椭圆以后,用到把椭圆切开,每一条大约三厘米宽。最后再用手搓,搓成的长条有的像蚯蚓,有的像小蛇,非常可爱。
可没过一会儿,它们个个四分五裂了,原来是水放得太少了。真扫兴!
于是,我们只好重新开始,干脆搓起了大汤圆,把干裂的米粉再次合在一起,放一点水。这样可好了,又可以做了,不一会儿就完工了,准备下锅。
妈妈先把水烧开,然后再把汤圆一粒一粒地放入锅中,只听“扑通!扑通!”汤圆们一个又一个地蹦入水中,真是可爱极了。现在的锅里,有大个子的汤圆,也有小个子的汤圆,真是千姿百态啊!
瞧!小个子的汤圆先浮了起来,开始了“仰泳”,大个子的呢,也不甘落后,在水底“潜水”。妈妈用铲子一推,只见大个子也纷纷浮出了水面。满锅的汤圆都熟啦!
我们做的汤圆虽然没有商店里的好吃,但是是自己亲手做的啊,当然觉得香喷喷啦!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十二
明天是冬至,今天,我们班准备自己做汤圆、煮汤圆、吃汤圆。下午,老师把桌子围了起来,还来了四个同学的妈妈来煮汤圆。
首先,老师把桌布拿过来把桌子铺好,把准备好的`材料分给我们。接着,让我们把水和面粉搓成团,再拿出来一点搓成圆圈,压出一个洞再把芝麻放进去包住,搓成圆,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做了好多个,然后妈妈们就帮我们拿去煮。煮好之后捞出来放在豆沙粉里滚一滚,就可以吃了。我们一个个吃的津津有味,真是太好吃了。
今天,我学会了做汤圆,真好!等回家我也要做给家里人吃。明天就是冬至了,吃了汤圆我就大一岁了,要更加懂事了!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十三
今天回家后,看见爸爸在包饺子,我问:“星期天刚吃过饺子,怎么又包呢?”爸爸说:“今天是冬至,要吃饺子。”爸爸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冬至吃饺子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冬天的时候人们经常冻伤,尤其是耳朵都冻烂了,“医圣”张仲景见了,就把羊肉、辣椒、枸杞和一些驱寒的药材做成馅,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煮熟后发给人们吃,果然,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现在冬至吃饺子,也是一个习俗。哈哈,饺子出锅啦!我的作业也写完了,吃饺子喽!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十四
12月22日星期四晴(太阳公公微微笑)。
今天,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地理课。我知道了,地球这个球体每天都围着太阳转,今天太阳照射到了南回归线,今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同一时间阳光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我一回到家就奔向我的卧室,可找了几分钟也没找到阳光,可把我急坏了,又找了厨房、卫生间、书房,最后在阳台和大卧室找到了,我来到大卧室,一拉开窗帘,阳光就像一只只饥饿的老鼠来偷吃油一样聚到一起。“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是钟表报时了,就选12点吧,我赶紧拿起笔在阳光照到的位置画上了线,牢牢的记住这个位置。为了保险起见,我又到阳台光线的位置画了条线。要是爸爸下午回来给我擦了怎么办?我想到了,爸爸回家晚,我有时间把我的实验告诉他,相信他会支持我的。看着这条线,我真希望明天快点来,好看看老师是不是说谎。
12月23日星期五晴(太阳公公真欢喜)。
今天放了学,我迈着焦急的'步子往家赶。
12月24日星期六晴(太阳公公露笑脸)。
今天没去上作文课,我昨晚数学作业11时半了,等着12时去画记号。
我找好彩笔,盼着,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了十二时,我赶紧跑向大卧室,拉来窗帘,阳光照到地面上,果然朝南移动了,不过一小块,我很奇怪,就问妈妈,妈妈说:“地球围着太阳公转时,也在不停地自转,今天可能是往赤道照射时有些慢了,所以只移动了一小块,或者是不动。”“哦,是吗?”我似懂非懂的答道。“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你查查网上,也许会有更大的发现。”
12月25日星期日晴(太阳公公眯眯笑)。
昨天,我查阅了电脑,有了许多新发现。在太阳往南回归线照射时,每一天都不会重合。今天我有些急躁,刚到12时,还没报时我就想画,仔细观察了一下,第一天用的橙色,第二天橙色的交叉线,第三天黑色,今天拿的是紫色,跟黑色有些相似,换彩笔?来不及了,再画一条交叉线?不行,会分不清的。对了!画条波浪线吧,我赶紧照着光线画上,没耽误时间,真的,光线跟昨天的没重合,虽然只动了一点点,看来知识不是光从课本上学来的,电脑、电视、课外书等都会交给我们更多的知识。
12月26日星期一晴(太阳公公不休假)。
今天12时,我又准时画了线,今天这条线比昨天又向南移了一厘米半,也不知道明天光线会走几厘米,上午听有的同学说“我家的光线移了七厘米。”我有些不相信,也太长了吧?都赶上我们的中指长了,我跟妈妈说了,妈妈也不相信,我们又把这几天的线量了量,最长的才间隔三厘米啊,是他们没量好,还是各家的光线不一样?我一定要亲自探个明白。
12月27日星期二阴(太阳公公请假了,乌云奶奶来加班)。
因为急着回家画线,一放学我就冲出教室,路上走的也很快,到家时才11时52分,还好,没到时间,这次我找了个绿颜色的笔,来到大卧室等着报时,怎么没有阳光?拉开窗帘,没有,打开窗户,没有,怎么回事?我急得团团转,“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怎么办?都12点了,快找,窗户底下,门后面,床底下……都没有,这时候妈妈走进来,笑着说:“傻孩子,今天是阴天,你找不到阳光的。”啊?阴天,怎么会阴天?那我的线怎么办?我心里空落落的,连吃饭都没了兴趣。好不容易见了点阳光已经一点了,没什么可对比性了,哎,早知道当初选下午一点这个时刻好了。
12月28日星期三晴(太阳爷爷回来了)。
12月29日星期四晴(太阳爷爷初上班)。
12月30日星期五晴(太阳爷爷很高兴)。
不明白的问题,真是学无止境啊。
12月31日星期六阴(太阳爷爷生病了)。
回到家,正好12点,我急忙去画线,又找不到阳光了,噢,今天阴天啊,我想验证今天是不是两厘米,看来没法画线没法验证了,只好明天了,祈求明天不要阴天了。
1月1日星期日晴(太阳爷爷露笑脸了)。
今天是个大晴天,虽然天很冷。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静等着12时的到来,时间一到我就冲进大卧室,在光线的位置画了条直线,拿尺子量而来一下,比前天的动了3厘米,这两天平均动了1.5厘米,不是两厘米了,地球运转又不规律了,那明天会是多少呢?会不会是4厘米?目前还是个谜,神啊,请赐给我力量吧!
1月2日星期一阴(太阳爷爷旧病复发,不能上班,乌云奶奶来帮忙)。
昨天没有祈祷上帝,今天又阴天了,不能画线不能测量了,好好做作业吧。上帝啊上帝但愿明天是个晴天,一定要晴,不然又不能画线了。
1月3日星期二晴(太阳爷爷被上帝治好了重新上班,看来祈祷有效哦)。
今天上午,那条线南移了六厘米,是上次的两倍,也可以这样想,昨天光线向南移了三厘米,今天向南移了三厘米,比前几天快了点啊。但依然没找出规律。
1月4日星期四晴(太阳爷爷眯眯笑)。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那明天会是几厘米呢?我经常这样想,也经常这样猜,可总是猜不中,我猜明天是三厘米,那我就能从实践中得出规律了。看看我猜的准吗?oh,上帝保佑!
1月5日星期五晴(太阳爷爷笑眯眯)。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十五
记得每年冬至,家家都要吃饺子,我家自然也不“落伍”。
那天,我刚从哥哥家回来,看到妈妈正在包饺子,几十个胖胖的饺子像坚守岗位的士兵一样在那矗立着。我看了以后便说:“妈妈,让我来,看我的吧!”我洗了洗手,胸有成竹地来到案板前,拿出一些饺子皮,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在桌上撒些面粉。我把饺子皮小心翼翼地放到手中,生怕掉了似的。我左手拿饺子皮,右手拿着筷子把馅子一点儿一点儿地“移”到饺子皮上,便慢慢地捏了起来,突然,左边合不住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急中生智”,把“受伤的饺子”扔到面粉里面去,本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可当我拿出来时,饺子已经完全没有馅了。站在旁边的妈妈笑得合不拢嘴,说:“馅不能填那么多,如果填多了,你往哪‘扔’都是不行的。”说着,妈妈拿出一个饺子皮一点一点地教我包饺子的技巧。于是,我便按着妈妈教的步骤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包完了,我把自己的“杰作”和妈妈的一比,不免有些失望。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不错,比我第一次包的饺子好多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十六
今天是冬至,阳光灿烂,几朵白云在蓝天上自由地飘着。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扫墓。来到山上,哇!山上的人真多啊!家家户户都一起出去,来祭拜自己的祖先。山上的草都长过我的膝盖啦!我们刚来到祖先的墓前,突然“啪啪……”旁边先来扫墓的人家都放起了鞭炮,我吓得赶紧捂着耳朵往后躲。大家放下东西开始忙起来,爸爸锄草,妈妈扫灰土,我也一起拔草……还给祖先的坟上添了土、上了香,放了鞭炮。好开心啊!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十七
今天是2015年12月22日,是农历的冬至。冬至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这一天太阳处在北回归线上,以后就会渐渐地向北移动。在我的家乡,就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意思就是过了冬至这天,妇女纳鞋底用的线,逐日就得多用一根,也就是说白天变得越来越长了。
立冬是一年中冬天的开始,冬至的意思则是表示冬天过了一半。冬至实际上表明北方寒冷的冬天才刚刚开始。古人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说明一九、二九之后的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冬至刚好是头九的第一天,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气温就会渐渐升高。九九就是九个九天。具体来说,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向后数九个九天。第一个九天称“一九”,最后一个九天称“九九”,一共是八十一天。在每个九天中,气温的冷暖变化不一样。在豫东,流传着这样一首冬九九歌: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八九狗伸舌头,九九八十一,老狗卧阴地。冬至过后,就是小寒和大寒。在大寒这个节气过后,接下来就是立春。立春意味着冬天过去,春天已经来临。立春是在六九的第一天。农谚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即使过了立春,北方的天气还会再冷上一阵子,“九尽花不开”嘛!
立冬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和接下来的一年中的天气和收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勤劳的华夏先民在与大自然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冬季、春季的物候现象,发现和总结出一些规律,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头九好天,九九好天”,说的就是冬至这天要是晴天的话,在九九这天也必定是好天气。“头九一场雪,九九像六月”的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天气冷得很,就说明天气冷得比较早,那么到了九九的时候,也就是惊蛰的时候,天气就会很热。“冬至湿了老鸹毛,麦从水里捞”中的老鸹就是乌鸦,这句话就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雨雪天气的话,乌鸦的羽毛会被打湿,那么来年的麦收季节,也就是在芒种节前后,必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有经验的老农会在冬至这天关注天气,如果是晴天的话,他们会很高兴;如果是阴天,他们会企盼天公千万不要下雨雪;如果这天恰好是雨雪天气,他们一定会唉声叹气。不过,时代变了,老歌子也不是那么灵了。
在我的家乡,有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民间有冬至这天不吃饺子的话,耳朵会被冻掉的说法。在豫东平原,节日往往会和吃联系在一起。过春节自然就不用说了,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我们这里还有“十五圆,十六扁,十七、十八擀蒜面”的顺口溜。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人们要吃汤圆;在正月十六这天中午,大家要吃扁食(饺子);到了正月十七、十八中午,家家户户就该吃捞面条了。农历的二月初二早上,大家吃煎饼,出嫁的女儿在上午的时候还要给娘家人送去一些。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吃粽子。农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家家户户要吃小米饭。在八月十五这天吃月饼。在我们这里,农历的十月初一也是一个节日,这是一个祭祀去世亲人,给他们上坟、烧纸的节日。我们这里有“早清明,晚十一”的说法,就是说每年给去世亲人上坟的时间有两个:上半年要在清明节之前的几天,下半年得在农历十月初一以后,一般就在初二或者初四,再晚也不会晚于十月初六。在清明节这天,没有说吃什么东西,但在十月初一这天要吃上一顿饺子。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冬至十天阳历年”,在阳历年,也就是元旦这天,家家户户中午也通常包饺子。腊八这天,大家中午吃大米饭,晚上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又到了吃祭灶糖的时候了。现在想来,这些习俗的形成大概与豫东人民勤劳睿智、善良淳朴、顺应自然有关吧!
我是一位七零后,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当地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农村家庭还不能够每顿都吃上小麦面。像我这样的大多数的小孩,冬天就单穿一身棉袄和棉裤,里面也没有秋衣秋裤。上小学的时候,每到下课我们一到教室外面,便冻得瑟瑟发抖。男孩子们便顺着墙站成一排,互相挤来挤去地来御寒。即便到了每年的春节,家长也不能保证给每个孩子都添上一件新衣服。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过老二穿,一直往下面爱心传递。父母给我们几分钱让去买水果糖吃,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平时能吃一顿捞面条就是改善一次生活。因此,我们小孩子对过节都充满了期盼,吃上一顿饺子往往会高兴上几天,尽管平时吃的大多是素饺子。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农村的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吃饺子和吃捞面条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近十年以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天天就像过去过年过节一样,现在反而有很多人想吃杂粮了。
我今年正好四十岁,对于祖国三十几年来迅速的发展,我是一位见证者,更是一位受益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民主,我们的日子过得会越来越好。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十八
今天我和妈妈到外婆家吃冬至圆。热腾腾的圆子出炉,妈妈喊我吃冬至圆。妈妈说:吃一个冬至圆,就会长一岁的。我一口气吃了三个,所以马上变成10岁了。冬至圆外面包着红糖,味道甜甜的.,我忍不住又吃了一个,按照妈妈的说法,我现在已经11岁了!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十九
倾听着2023年的脚步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昼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来到了外婆家,想与他们共同度过这温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乐呵呵的迎接我们呢!
该吃晚饭了,外婆端来两碗赤豆糯米饭,笑着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我听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长大!弟弟也想早点长大,一边夸饭香,一边埋头“苦干”哩。
吃完饭,我开始听外公讲有关冬至的传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还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百鬼夜行,午夜12点鬼门开,晚上记得早点回家睡觉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吓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骗你的啦!”外婆笑着说。“不过,也应该早点睡,添岁嘛!”在全家的笑声之中,我想起了杜甫的《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第二天醒来,是冬至节,太阳开始回来了,春天也越来越近……。
冬至日的小学生(优质20篇)篇二十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上午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冬至的来历,让我们背了《二十四节气歌》,而且还给我们讲了《九九消寒图》,让我们自己绘制。老师还说最重要的是冬至一定要吃饺子,不然会冻掉耳朵。还布置了任务——中午回家要包饺子,还要拍照片。
回到家我赶快跑到厨房,对姥姥说:“我要包饺子。”可是,姥姥却说已经全都包完了,已经煮好盛在碗里啦!我只好端起热腾腾的饺子吃起来,心想我要吃一大碗,不然冻掉耳朵怎么办!
妈妈不爱吃饺子,吃的`面条,我问妈妈:“你不怕冻掉耳朵吗?”妈妈笑了笑摇摇头。可是妈妈最后还是没有给我拍照片,她忘了。下午老师说没拍照的家长应该受到批评。
这个冬至,我过得很有意义。不仅背会了《二十四节气歌》,知道了冬至的来历,并且还吃了不会冻掉耳朵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