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能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增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书籍的更深层次思考。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2、使学生懂得: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想实现美好理想,必须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学设备:课件、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从课题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启示)。
指名读课题。
2、过渡语:既然这篇课文重在启示,那么,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直线画出说明启示的句子。
学生自主读书、思考。
二、检查读书效果。
1、指名读生词。(投影示生词)。
2、本文还有很多很好的四字词语,看谁找得多。
读一读。(投影示四字词语)。
3、交流你画出的说明启示的句子。(小黑板示)。
读一读。
过渡语:
实现美好的目标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太极洞,去观赏这一大奇观,感受一下水滴的力量吧!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在这段文字中,“太极洞内一大奇观”到底指什么呢?(石块状如玉兔,中间小孔光滑圆润。)。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有关句子:“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一大奇观。”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使我们能感受到你已经读懂这段文字了。
学生读时强调“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点击词语)。
4、教师引读:
几百年过去了,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同一个地方。
几千年过去了,
几万年过去了,
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几十万年、几百万年)。
再读:
几十万年过去了,
几百万年过去了,
文中还有那些四字词语也是这个意思,一起读一读。(投影示)。
4、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过渡:“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6、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投影示)。
(1)换个说法,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
(2)比较这两个句子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语气加强、坚定有力)。
(3)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事实根据吗?(有)。
自读第三自然段,说作者例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交流:
(1)三个例子(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4)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这种精神?
(5)拓展:名著心血知多少(课件示)。
3、总结:读“你看,古今中外……吗?”
(1)换个说法,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
(2)再比较这两个句子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语气加强、坚定有力)。
(3)理解带引号的词语背后隐藏着的意思。
四、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读说明启示的句子。(小黑板)。
3、读有关名言、警句。(课件示中外名言警句。)。
五、指导写字。
过渡: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读书是这样,写字也是这样。就让我们一起来写好今天的每一个生字吧!
指导写:恋、权、勉。
1、描红。
2、临写。
3、交流。
板书设计:
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李时珍学医20多年。
爱迪生电学毕生。
齐白石书画不教一日闲过。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二
滴水穿石,我们一定要铭记它给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许多名人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启示,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
我国语言大师侯宝林,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语言大师。他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虽然只上过三年小学,但还是丰富积累。长大了,他更加努力,儿时的'梦想他始终也没有忘记有一次,他为得到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脚上血泡都磨破了,可他还是不甘心,后来听说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于是他欣喜若狂,可家境贫寒,没钱买书,所以他决定去把书抄回来。一连15天,他冒着鹅毛大雪,顶着狂风,终于将一本几十多万余字的书抄录到手。他晚上不停地练习着,校对着,全城最后熄灭的一盏灯,就是他了。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为全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了。
我爱好写作,从5岁时就梦想要当一名作家。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看书,起先我看些连环画,慢慢看起了有图有字的书,在长大一点,我看起了作文书,慢慢又看上了小说书。每当我看到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时,我会不由自主的把他们记在一本大笔记本里。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外婆的帮助下,做了一本小本子挂在墙上,每天放学回家,我会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简单记下来,我迈出了作文的第一步,接着我学会了写短篇日记,又学会了写中篇作文,后来我又学会了写精彩的长篇作文……每天记日记,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有快乐的,有发泄的,有委屈的,还有激动的,上面记载了我童年的一笔。如今,我一开始试着写短篇小说了,我坚信,我只要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就一定会实现我心中的理想。
文档为doc格式。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三
今天,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学完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形成的原因是在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便滴穿了石块。同时还列举了三个古今中外的名人: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走遍全中国,尝草药,访名医,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从小迷恋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即使到了晚年,仍然坚持每天作画,所以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传说,王羲之少年时代学了一段时间书法,为自己停步不前十分苦恼,而且心灰意冷,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一天,他又写了几个字,越看越觉得丑,便到外面散步。他漫步来到一座山下,抬头一看,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山下小溪流水,清澈见底,鸟儿鸣叫的十分好听。由于迷于游览,忘了返家,傍晚肚子饿得咕咕叫,想就地找些东西吃,他来到一户农家说明来意,主人是位瞎眼婆婆,可做起事来十分利索,王羲之看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他好奇地问老婆婆是如何练出这等功夫的,老婆婆笑答:“啥窍门儿,功到自然成嘛!”王羲之听了这句话,联想到自己的书法,不禁茅塞顿开,忘了饥饿,一口气跑回家,抓起笔,埋头苦练起来。
我坚信: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四
一天,我在语文书上找到一篇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我反复的看了几遍,有很大的感触。
课文中讲到:有一块玉兔形的石头,中间有一个洞,那个洞是被水滴穿的。我想,水怎么滴得破坚硬的石头呢?哦!原来石头上面有源源不断的水滴下来,而且一直滴在同一个地方,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时间久了,就滴出了一个洞。
课文中介绍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人物。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翻山越岭,四处寻找草药。尝遍了各种草药。好几次,差点中毒身亡。爱迪生做过许多职业,如卖报,当小工等,但他一心只专注于科学实验。经过不断地研究,他一生拥有了一千多种产品的专利权。齐白石老爷爷,到了晚年,还不忘作画,每天要作画三幅。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都很有毅力,就像水滴一样,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记得我学习钢琴时,一开始是因为好奇,觉得钢琴这种乐器挺好玩的。随着学习的加深,有些谱子很难,指法很复杂,我有了退怯的念头。可是,每次想到《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心中就有了这样一个观念:持之以恒,决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我就水滴一样,认认真真地进行练习。终于,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去年,我顺利通过钢琴八级的测试。今年的十级测试,希望也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并下定决心去把它做好,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那一颗小水滴吧。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五
今天,我、哥哥、姨爸、姨妈、和我妈妈,一起去了广德太极洞游玩。
太极洞有旱洞和水洞。我们先来到了旱洞看见了一快很光滑的石头,上面有一个小洞,可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导游说:“大家肯定不明白这是怎么形成的,请大家看上方是不是在滴水,这就是滴水穿石,就是这水滴把这石头穿破的,这水滴坚持不懈,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终于穿破了这石头。”听导游一说,我们要瞻仰水滴,要赞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水滴就是我们的“老师”。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六
师:请看大屏幕。师述:这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罕见奇特的现象。水滴拆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块的同一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地重着同一个动作,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我们把这个奇特的现象叫做--------(齐说“滴水穿石”)。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板题,看着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请大家打开书,这一启示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一起读。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理想。
师:看来这一启示已经印在我们脑海中。那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下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在课文中“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具体体现在哪里?板书)。
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有更大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出示任务一:“滴水穿石”这一现象中,在课文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水滴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作上记号,读一读。
2、自主学习。
生:接连不断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师:找得很准。水滴这样接连不断地,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重复一个动作,从这里就能看出水滴的--------齐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师:文中用一组近义词写水滴不停地滴,就更能突出水滴的----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你能读出水滴的专一吗?谁能读得更好。更能表达出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滴穿石块也决非一日之功。可是,“功到自然成“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感受一下小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块的,读出它的专一和恒心。(课件出示文字)。
生:齐读。
(课件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一起再读这句话,这一句什么句?作者用设问句告诉我们,自己的观点就是------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与课文的结尾形成了呼应。
师:再读这句话,这句话又是什么句?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生:读“如果------就-------”
师: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生: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作者强烈的反问语气告诉我们什么样观点?
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是的,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名人的事例更加充分说明这一观点。
任务二:默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三位名人的事例,把使你感受动的词句画下来,可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写出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交流:
师:课文例举了哪三位名人?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师板书。
师:谁的事例让你感受最深刻?
交流李时珍: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巨著《本草纲目》。
生:“其中,“二十多年”里,他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说明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想象表达。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吗?
生:读。
师:能听出来你对他的敬佩,谁还想试试。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觉到了你的信心。
师:李时珍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能做到的是常人所做不到的。他就是靠着这种----------(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完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一齐读。
师;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另外两位名人:爱迪生、齐白石。
交流方法:
1、读句子,找关键词。
2、结合批注,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读出你对他的敬佩之情。
交流;
生: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体会到爱迪生的特之以恒。
师:他是如何孜孜不倦的?
生:自谋生计,当小贩、服务员。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
师:说得很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谁能读一读爱迪生的事例?
生:朗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
生:我也能读出来。读。
师:老师听了深受感动。白石老人的事例谁来说呢?
生:我从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体会到白石老人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师:体会太深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拿起书来,我们一起朗读体会他们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分角色朗读)。
生:匡衡凿壁偷光李白铁杵磨成针王冕放牛扣书徐霞客壮游天下等。
师:大家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师补充贝多芬资料。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我们一起来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看来,同学们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含义,让我们再次铭记这耐人寻味的启示吧,齐读。
师: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句话中有两组反义词是。
生:正反举例。
师: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大胆的运用这种方法表达,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三、检测导结;
(你能填出几个意思相同的四字词?)。
生: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韧不拔。
师:看来同学们领会了滴水穿石的精神。让我再读一次体会。
生:读。
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要想成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缺一不可,让我们都来做小水滴,都像名人一样学习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把我们刚才的心里话写下来好吗?
板书:
正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举例。
反雨水。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七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它告诉我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道理,也同时让我想起了一件事令我难忘的事。
有一次,天气闷热,妈妈突然想起了我想买自行车的事,妈妈走过来说:“你不是想要自行车吗?今天我就带你去买.”我欣喜若狂的说:“太好了!太好了!你真是我的好妈妈。”在半路风儿好像跟我说:“你有一个这么好的妈妈,你真幸福呀!”不一会儿我们来到部红色的自行车,我闹着要那部,妈妈斗不过我,只好买下来了,你还别说:“这部车的颜色格外鲜艳,说着说着,新的问题来了,我还不回骑呢!这可怎么办?如果不学的话,买了不用岂不是浪费了,没办法,只好学了,”我小心翼翼的坐在坐板上,心里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突然摔了下来。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来长话短说:“再来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学会骐单车的。”我听了妈妈的话,拍拍身上的灰尘,妈妈扶着龙头慢慢跟我练习,过了一会儿,妈妈吧手放开,我竟然没有倒下来。还一直骑回了家。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不仅让我学会了骑单车,还让我知道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道理。
初一:黄传婕妤。
上一篇:爸妈风雨十三年作文。
下一篇:吊兰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八
十一月十六日,我有幸听了常熟实验小学校长薄俊生老师的滴水穿石一课。下面先简单写写他的教学流程。
一、 导入。
板书:水,水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石,说说这种物体的特点?
请你们来说个词语,这个词语中带有水和石。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课题,齐读并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第一自然段,想:水滴要把石头滴穿,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交流,根据交流教师引导。
很长时间在课文中是怎样表述的?
课文中有两个词语用来形容水滴接连不断地始终滴在一个地方,是哪两个词语?
正因为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所以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能够滴水穿石。真有这事,就发生在——引说。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比较,出示: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
问: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加了这一句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知道设问句,并提醒注意设问的语气。再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如果我们像……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比较两句话,哪句更好?男生女生分句朗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3、 自读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出示第四第五自然段,默看这两段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滴水穿石)。
出示:“如果我们也像……?”“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对比,这就是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评析:薄老师的课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但之前却早就听说薄老师教学语文时非常重视对字词句的训练。在他的这堂课中无疑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在让学生读了第一自然段感受到滴水穿石的不容易后就让学生看图来说话:“滴水穿石___________啊!”再如课堂中出现的几次比较句子的不同,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什么样的句子用在这里效果更好。我想,这样专注于听说读写训练的语文课才扎实有效吧。其次,薄老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也很值得我学习。比如,在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他有很多精彩的评语“好像有水滴滴在旁边了。”“还有水滴滴在旁边,”“水滴滴得近了些。”“我总有个感觉,滴水穿石好像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什么稀奇的。”用这样的话语来引导学生读好句子中的词语,达到感情朗读的目的。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九
设计意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有怎样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这是知识的基础部分;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一、复习。
1、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节)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课件出示)要求:(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2)、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资料。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我们学过写他的文章《月光曲》。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课件出示)绳锯精卫聚沙。
只要工夫深,
五、作业 。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评析: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课的成功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节课中是否渗透或体现了教学思想。在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竭力想在我的教学中体现以下思想:
2、尽量做到训练和感悟并举。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这点,比如对“持之以恒”这一词语的理解;比如通过朗读来加强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比如对“滴水穿石”启示的出示等等。
3、尽量和学生“平等对话”。新课程标准提倡“对话式”学习方式,目标就是老师和学生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教学中我采用“师生朗读比赛”这一形式,这自然是有“示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想和学生达到水乳交融的目的。
4、尽量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要求学生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遵循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 中增加了“小小交流会”这一内容,学生在课外通过广泛的搜集,获取了资料,加上“仿照课文改编”这一形式,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非常明显的问题:
一、对“滴水穿石”的成因这一部分学得不好。教学这部分时,我的目的在于教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理解内容,因此做了一个示范,谈了自己对“接连不断”的理解。谁知学生一点也不买帐,自己谈自己的,陆雅丹的想法甚至早已超越了本段教学,显得很深刻了。这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好不容易才生拉硬扯地把他们的思路拉回来(拉回我的教案)。可见我的备课中还没有备好学生,(他们课前为了上好课,对课文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预习)可见我的备课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且课上还是以我的教案为中心。
二、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不够。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朗读来代替分析,我想这个想法应该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强调了朗读,却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理解,比如一些很好的词语,都“滑”过去了,学生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教育。
三、对教材不敢大胆取舍,囿于教材。课文最后作者把太极洞内的水滴和雨水比较,进一步说明水滴的锲而不舍,借此揭示“启示”,其实“雨水”这段比较是多余的,但要讲到“启示”,就必须讲到雨水。在教学过程 中,我怎么讲都觉得别扭,但还是讲了,颇有画蛇添足的味道。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十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准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会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红写正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4、初步感受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几天我很高兴,想知道原因吗?因为我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见到了我的老朋友。1987年我和同学一起坐了三个多小时的汽车,穿过宜兴城,来到宜兴与安徽的交界处广德的太极洞游玩,当时有一景点“滴水穿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年后,我带着学生再一次游览太极洞观赏了“滴水穿石”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位不出声的朋友给予我走出困境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我快乐。
大家是不是很羡慕我?不要着急,我想同学们学完《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可能也会交上好朋友的。
大家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能简单谈谈你们读文章后的感受吗?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1、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请同学自由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2)出示:锲而不舍微不足道坚持不懈孜孜不倦。
a谁来领读?
b在这些词中请你找出“持之以恒”的好朋友。
(3)如果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反之,如果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4)小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1、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1)谁能与作者比试一下,不改变愿意,换一种说法,请同学们先自己练练,再请学生说说。
(1)生答师出示“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指导感情朗读。
请同学自由读这段话,小小的水滴要穿透厚厚的石头,容易吗?从哪儿觉得不容易?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推荐自己的同桌来读。
真够艰难的,可它竟然成功了,真是奇迹啊!真为小水滴高兴!我们一起读一遍。
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
1、请同学们自读3、4小节。
小组内商量一下,选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书。
读后试着做一做。
2、检查做一做。
(1)请给下列词找朋友,组成词语。
纲贩恋筒权勉。
指名生读准音,抽读。
进行扩词练习。
(2)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提示:可用上“因为……所以……”或“……是因为……”
看来同学们把这两节内容读懂了,谁来挑战最难的?
出示:古今中外,如——、——、——事业取得成功,是因为——————————;而——没有成功,是因为——————————————。
小结:这里共举了四个例子,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又举了一个雨水的例子,告诉我们目标不专一,什么事都做不成的道理。这样一正一反两方面说明,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3)刚才你们小组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安排有目的吗?现在想怎样读?全体同学分工读3、4小节。
五、联系实际总结体会。
在今天这堂课上谁交到朋友了?
板书设计: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正确的朗读课文,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尽量能领悟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课前准备:
书写好一副对联:“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横批:“不教一日闲过”以及“滴水穿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朋友们来看一看我今天带给你们的第一份礼物——“滴水穿石”(拿出来指给学生看并让学生齐读内容,并将条幅挂于黑板上)。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上方,从岩缝中有水滴接连不断地向这块石头的同一地方滴水,以至几百、几千、几万年之后,这块石头正中有了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使它也成了太极洞内的一道奇观!
二、读课文。
师:想看一看太极洞内这“滴水穿石”的奇观吗?打开课文欣赏欣赏,再把它读一读吧!
(学生开始读课文,老师到行间去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师:我们在听一听课文录音,去听一听、找一找你在读课文当中没有注意到的字音、句子的断句等一些朗读上的注意点!
(老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找一找并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跟着模仿读一读)。
师:把刚才听到的,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的一些小的细节,说给大家听听!
师:把你读得最棒的、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适当注意学生的反馈及表扬,并有意引导学生多读,读多句!)。
师:同座位同学相互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读得棒!
师:每一组同学可以推选一位同学来比试比试!
(尽量让每一组学生都满意,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更大的读书兴趣!)。
师:到了这时,我想小朋友们有更多是话,有更多的语句要读、要说!把课文中你认为有价值的句子画出来,并放开声音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把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适机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课文中的一些关键的语句)。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啄,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引导学生就以上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受到的触动,以及自己在今后的想法,还可以谈谈自己在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关于持之以恒的例子。
(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用投影仪将这些句子投影出来。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想法?
三、学习文中的事例。
1、李时珍二十几年辛苦观察,完成《本草纲目》;
2、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专利;
3、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自己读课文中的事例)。
看对联,得出深刻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学生课文第五自然段。
四、下课。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十二
滴水穿石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的形成是因为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的奇观。(概述原文内容)。
水滴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滴穿石块。连水滴都能成功,若我们向水滴学习,难道不会成功吗?只要自己勤奋,不怕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功。不是有句话这样说的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呀,困难虽不易克服,但是坚持就会胜利!困难就怕坚持不懈的人,就怕持之以恒的人!同学们,让困难在你们面前低头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联系原文情节及生活实际谈所思所想)。
也许,有些人可能没那么大的意志力。但,如果他们仔细想想,古今中外,哪个成名的人没有付出汗水,付出劳动从而收获到果实和荣誉呢??例如谈迁,为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他花费了大量时光和青春。编成《国榷》后,小偷又溜进他家,把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偷走了。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虽然他曾想过放弃,但他最后坚持了下来。又经过好几年的不懈努力,他又重新编写了一部更加翔实、更加精彩的《国榷》,一共有428万多字。读到这儿,大家设想,如果谈迁没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小偷偷走第一次写的《国榷》后就一蹶不振,他能成功吗?他能名垂青史吗?不,不会。正是因为他有着滴水穿石的精神,他才能成功!
我们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就应该放弃吗?就应该嫌烦吗?对比谈迁那二十多年的心血,那些小挫折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我们应该学习水滴、谈迁和中外名人的那种坚持不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联系相关事例谈感受)。
把困难击败吧,让自己成功,让自己也享受到那种收获的喜悦。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正视困难,努力去战胜它!一起努力吧,加油吧,同学们!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那天空中闪耀的星星,就是那些经历过风浪的成功人士!到那时,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崎岖的人生之路,再看看现在所得的成就,自然就会明白许多。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总结感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十三
1、能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课文各部分内容。
2、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感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类搜集成语:
(1)形容注意力集中、专心的成语:
(2)形容技艺水平高的成语:
(3)形容勤奋刻苦的成语:
(4)形容持之以恒的成语:
感情朗读,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
映滴水穿石的图片,引导:
1、这是太极洞里的什么景点?看到图片上的石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所描述的情景就是滴水穿石的现象。
2、听到什么声音?听到这样的滴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课文用这些词语讲述了滴水穿石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3、看到这样的现象,听着这样的滴水声,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并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作者在想到这些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
2、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的事例?映示李时珍的事例。
3、映示自读练习题
(1)、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
(2)、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话?
4、学生自读事例,完成练习。
5、讨论交流
(1)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2)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结果是什么?
(3)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这一段话?
要点:读好刚才找到的能体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
(4)指名练读:
师生评议,通过读后评议指导读好翻山越岭等词语,先读好词语再读好句子。
同时提醒学生读好其他要重读的词语
随机介绍《本草纲目》,指导读好本草纲目和巨著。
(5)自由练读
(6)齐读
6、过渡:从李时珍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爱迪生和齐白石又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呢?映示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请大家用刚才学习李时珍事例的方法来学习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
(1)映示自读要求:
轻声朗读两个事例,找出你认为的最能体现爱迪生和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再试着用你的朗读表现出爱迪生和齐白石是如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准备朗读给大家听。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映示爱迪生的事例。
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说强调了哪些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些词语?
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朗读的个性特点给予充分地肯定。
随机抓住学生提到的词语中的关键词语品读。
抓住迷恋、孜孜不倦想象并描述爱迪生做电学实验研究时的情景。
由自谋生计引出故事,感受爱迪生的非凡成果,适时指导朗读1093项。点拨:爱迪生在挫折面前仍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随机指导学生读好并列词语的节奏。
(5)自由练读,齐读。
(6)映示齐白石的事例。
引导:读了齐白石的事例后,齐白石的哪一点或者事例中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把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引导朗读学生交流这句话为什么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句话中哪几个词应该要读好。
随机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关键词语:坚持不懈等,练读一句话,欣赏齐白石炉火纯青的艺术作品。
点拨:齐白石在成就面前是仍能继续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8)指名朗读完整事例。
(9)齐读
7、引出省略号:能说明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的事例还有吗?从哪看出来的?课后查找事例,组织一个故事交流会,比一比谁的故事讲的好。
8、如果要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对课文所介绍的三个事例进行一个概括,应该怎样说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映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段话。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这段话。
点拨:你为什么要强调这几个词语。理解顽石和滴穿
9、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要是不这样去做,那又会怎样呢?课文用雨水作了一个对比。
2、映示第四自然段
1、小结:课文三四自然段分别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这个观点。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滴水穿石的启示。
2、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映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你能发现吗?这两对反义词是用什么词连起来的?
为什么要把他们连在一起说?对比是为了突出其中的一个,这里是为了突出什么?还有一种办法能证明这句话确实是为了突出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映示两句话读,先读没有对比的句子,再读有对比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有没有什么变化。
5、指名练读,齐读。
6、讨论:作者还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个启示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个什么关联词?
7、读了这个启示,你想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上只要就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6和7机动处理)
讨论: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干什么?
1、查找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的事例,举办故事会。
3、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某种自然现象,再弄清它的形成过程,然后想想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模仿课文的结构,把你的发现讲给爸爸妈妈听。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十四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滴水穿石的启示》,里面有许多深刻的道理,让人大受启发。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来去年暑假里学骑自行车的经历。烈日炎炎的操场上我从推车开始练起,平时看别人推车子不费吹灰之力,自行车就像小绵羊一样乖顺。可在我手里就像一条活龙东挪西凑不服管教,一会功夫就累得我腰酸背痛,远处树荫下几个玩耍的小孩嘻嘻哈哈的嘲笑我,气得我真想回家去算了,可又一想一点困难就当缩头乌龟,啥事都办不成。我就不信多下功夫学不会骑车子?下定决心我又一遍一遍练了起来,这回我不急不躁,细心揣摩总结经验,终于把车推的满顺溜了,好!进入下一个环节,我双手掌把,稳稳坐在车上,双脚点地像划船一样将车子向前滑动。滑了一会,感觉平衡掌握的差不多了,就开始试着把脚放到脚踏板上,刚蹬了半圈,一个趔趄差点没摔倒。好险!好险!继续继续……半圈,一圈,两圈……豆大的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功夫不负有心人,夕阳西下的时候,我终于灵活自如的骑着我心爱的自行车在操场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开心的就像哪吒刚得到了他的风火轮!
古今中外许多成就事业的人,也都是像水滴那样,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了成功的。像我国明代编年史《国榷》的作者谈迁,,花费了20多年的心血编写的《国榷》,不料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但谈迁虽年老体弱,但他奋笔疾书,终于再次完成了更加准确的新《国榷》。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从小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正是因为他拥有了水滴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拥有今天的成就。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十五
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后,我明白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的形成是因为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的奇观。
水滴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滴穿石块。连水滴都能成功,若我们向水滴学习,难道不会成功吗?只要自己勤奋,不怕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功。不是有句话这样说的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呀,困难虽不易克服,但是坚持就会胜利!困难就怕坚持不懈的人,就怕持之以恒的人!同学们,让困难在你们面前低头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
也许,有些人可能没那么大的意志力。但,如果他们仔细想想,古今中外,哪个成名的人没有付出汗水,付出劳动从而收获到果实和荣誉呢??例如谈迁,为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他花费了大量时光和青春。编成《国榷》后,小偷又溜进他家,把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偷走了。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虽然他曾想过放弃,但他最后坚持了下来。又经过好几年的不懈努力,他又重新编写了一部更加翔实、更加精彩的《国榷》,一共有428万多字。读到这儿,大家设想,如果谈迁没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小偷偷走第一次写的《国榷》后就一蹶不振,他能成功吗?他能名垂青史吗?不,不会。正是因为他有着滴水穿石的精神,他才能成功!
我们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就应该放弃吗?就应该嫌烦吗?对比谈迁那二十多年的心血,那些小挫折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我们应该学习水滴、谈迁和中外名人的那种坚持不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
把困难击败吧,让自己成功,让自己也享受到那种收获的喜悦。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正视困难,努力去战胜它!一起努力吧,加油吧,同学们!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那天空中闪耀的星星,就是那些经历过风浪的成功人士!到那时,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崎岖的人生之路,再看看现在所得的成就,自然就会明白许多。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十六
班固说得好:“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的力量是何等微小,怎么能把坚硬的石头滴穿呢?今天我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真正理解了这句名言的意义。
水滴的力量虽然十分微小,但是它毫不气馁,总是一滴一滴地朝同一个方向滴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滴终于滴穿了石块。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成功不就触手可及了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被水滴滴穿的石头,告诉我们要锲而不舍,目标专一。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现代著名书法家齐白石和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功的,呼吁我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
当我读到“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时,我的心中为之一震。李时珍当时已经五十岁了,但是他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经历了二十几年普通人无法承受的风风雨雨和艰难险阻,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心中永不动摇的目标,攀上了医学的颠峰,写下了流传至今的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当我读到“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时,齐白石老人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齐白石老人的画艺之所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是因为他有着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每天都坚持练画,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呀!我国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话,蜚声中外,独树一帜;他的诗也写很很好,隽永清新,可是,他的字却软弱无力。他决心把字练好,于是,便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天天练习,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终于练出了一笔遒劲潇洒的好字。他以滴水穿石的精神,穿透了书法这块“顽石”,使他的诗与字、画一起,被赞为“三绝”。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叩响成功之门!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十七
人生漫长的道路上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勇往直前而不轻易退缩,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希望之光就能驱散绝望之云,使我们达到胜利的彼岸!
爱迪生不怕困难,发明了电灯;齐白石老先生不管年老体弱,勤奋练画,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李时珍翻山越岭,耗尽心血,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钢目》;诺贝尔不顾生命安危做实验,让炸药更安全,更实用……因为他们的身上都有了毅力与信念的精神。
毅力与信念并非与生俱来,也不会随地产生。无缘无故地呆坐半天,与其说是锻炼毅力,还不如说是浪费光阴。没有理想和目标的蛮干是盲目的,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增强你的毅力。没有毅力,理想无法实现;没有理想,毅力无从产生。毅力是由理想催发的。
或许你正在向成功努力,那么,运用你的毅力吧。这法宝可以推动你不断地前进,可以扶持你度过一切苦难!
面对目标,我们要努力,奋斗,同时还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十八
最近,我们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
课文主要讲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滴水穿石。作者提出论点: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没有什么事儿做不成。为了论证观点,作者还举了几个例子,有李时珍的,有爱迪生的,还有齐白石的。我懂得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中国第一任国家总理——周恩来,他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他的身上具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筋疲力尽、哈欠连天,但他仍然坚持练完一百个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当天的事要当天完成”。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夺过恩来的笔说:“睡觉吧!”恩来皱着眉头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周恩来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为止。如今,周恩来的字真是漂亮极了!周恩来之所以能写出漂亮的字,我觉得这离不开他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在生活中,我觉得自己也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四年级下学期的那一年暑假里,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游泳。有一天,我让爸爸带我去游泳,我刚下水,就想上去,心里很害怕,我尽力让自已脱掉游泳圈,但我的心不让我脱,我犹豫不决。这时,我感到有两位小天使浮在我的眼前,一位白衣天使说:“小主人,你就脱去游泳圈吧,反正你还有你的爸爸呀!就算你脱掉了游泳圈,也不会怎么样的啊!加油!”“闭嘴!小主人不想脱,就不脱呗!”一位黑衣天使说。经过反复地考虑,我决定脱去游泳圈。我鼓起了勇气,把自己的依赖——游泳圈脱去了,爸爸拉着我的手,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地,我胆大了!很快,我就学会了游泳,心里开心极了!
只要我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并且努力地去完成,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俗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实现自已的理想吧!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十九
转眼间,一个学期快结束了,已经教到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了。
这篇课文举了: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爱迪生发明各种东西;齐白石画画。说明了只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就像五(1)班的钱洛文,他遇到一道数学题,可以很深刻地研究,他有着持之以恒的精神,一道数学题哪怕是20、21……位小数,都会有耐心地去算,不像有些同学算不出,就在座位上发泄。
我们班的杨金熹,他做语文作业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就不去管它,去做数学,数学不会做,再去做英语,就这样,一个中午的时间被他浪费了,又欠了一身的作业。过了几天,杨金熹他改正了,目标专一了,也可以持之以恒了,就这样,他的成绩提高了许多,也越受老师与同学的欢迎了。
我现在与钱洛文比起来,我羞愧不已,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因为我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也不是目标专一,从此,我一定要重新做一个真人。
同学们,一定要铭记:目标专一,而不半途而废,持之以恒而不三心二意,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二十
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后,给予我的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现实我们美好的理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麻烦的事,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我去年暑假开始学芭蕾舞。开始时,老师说基本功就是劈腿。听老师说完这句话,我的.心里想:哎呀!完了!我最怕的就是这个。我的心里怦怦直跳。因为小时候在幼儿园里也要练习劈腿,而且当时老师拽的力度很大。我被按的差点哭了。可是我转念又想,我小时候都能劈下去,难道现在还不能劈下去吗?“不行,我一定要能劈下去。”我坚定地说。以后,每天上完芭蕾课,就回家抓紧地联系。差不多过来一个月,老师有根我们说要开家长会,而且还要在家长面前比,比赛的内容看谁先劈下去。过了二天后,到了家长会。开始比赛了,正好那天我腿很疼,“哎呀,怎么办,怎么办,算了。管它个三七二十一。只要别给爸爸丢面子就行了。”我心里焦急地想。好!好!好!许多家长异口同声的说。老师开始报名次了,我心里想:一定要有我,一定要有我,完了。等一下就报到我了。我刚想完,老师就报到了我的名字。“咡,咡。”我高兴地说。
由此可见,只要有专一的目标,不半途而废,就一定可以成功。
今天,我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其实,靠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人有很多。如王羲之、白居易、曹雪芹、达芬奇、齐白石、爱迪生、李时珍等等。真是举不胜举,数不胜数。
其实,我也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在四年级的暑假里,我去体育中心学游泳。
因为,我从一出生就有怕水的阴影,就连小时候洗澡都会大哭,连二楼、三楼的人都听得到。这次去游泳也是我考虑了好久,才做出决定的。我站在游泳池边,一直努力去克服自己的心魔,后来,我想水池的水也不深,弄不死人。我一跳,水才到我的肩膀,我就觉得水并不可怕。经过了我半个月的努力,我考到了四级。我非常高兴。
由此可见,只要有专一的目标,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成功。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二十一
时光飞逝,犹如行云流水,恍若白驹过隙。转眼间,又到了学期末。这学期我们步入了五年级,又学习了许多新的知识。在语文方面也学习了不少课文。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当属《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了。“滴水穿石”,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意思及启示也都多多少少略知一二。然而正是这篇课文,让我再次深刻地明白了滴水穿石的启示。
在这篇课文中举了正例和一个反例来说明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齐白石爷爷的例子,众所周知,齐白石爷爷是我国十分著名的画家,然而我们有所不知的是,齐白石爷爷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文中说到,白石爷爷即使到了晚年也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没有一日停过,其毅力令人敬服。这令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绘画之路。
在今年暑假,我软磨硬泡,央求妈妈给我报了一个绘画班。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我兴趣盎然,每天回到家可以抱着画板在书桌前坐上两个小时,也经常因为进步极快而受到老师的夸赞。那段时间,绘画将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快乐且又丰富多彩,它几乎成了我最好的朋友。然而俗话说得好“三分钟热度,三分钟热度。”显而易见,说的就是我这种人。一个月过去了,我那点新鲜感和微乎其微的兴趣已随着繁重的作业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厌烦和敷衍。所幸,就在我对绘画失去兴趣后没几天,兴趣班就结束了。我大松一口气,随手将画板丢进书房。后来,妈妈又劝过我几次,我均以“要好好学习”的理由拒绝了再报绘画班的提议。面对我的反对,妈妈也只能无奈地摇头。
到后来,我读了这篇课文和齐白石的故事,正在思索这篇文章的我,忽然像想到什么似的,回头看看身后的书架,上面里的画板仍然静静地躺在那里,接受岁月的洗礼。我走了过去,用手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打开画板,里面的画纸依旧雪白,与新的无异。四是在等待一个主人,绘出她精致的脸庞。我情不自禁地拿起铅笔,坐在了椅子上。铅笔与纸张发出“沙沙”的响声,像一首交响曲,从前我竟这声音不知有这般好听。不一会,一幅崭新的画作诞生了,我已好长时间没有动笔画画,笔触难掩生疏,我却对着这幅漏洞颇多的画作绽开了笑颜,因为我知道,我重拾了它的美好。以后,我会坚持画下去,像滴水穿石一般。
“滴水穿石”,短短几个字,蕴含着深厚的含义,更有着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我想,未来的日子,我会永远铭记这几句简短却很难做到的话,同时,我也会努力去做。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二十二
下雨了!
下雨了!
雨哗啦啦的下了,下完雨,又是一片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呼吸着雨后的第一口新鲜空气,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当不断下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水滴一次又一次滴落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洞,好像是有人刻意留下来的。嗨!
也许你们没有发现吧,不过我可是发现了,当下雨的时候一串串的水珠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落;还有的像窗帘一样一个劲的往下落;还有的像弹珠一样往下落,打到人身上疼死了。
水滴把硬梆梆的水泥地板打出了好几的洞,这几个小洞大概花了好多年吧。到了这时候我才明白滴水穿石的真正含意了也想通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不要着急,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不要轻意言弃,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像一颗小小的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终于把石头打出了个小小的洞是一样的。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模板23篇)篇二十三
1、师引导归纳前三课人物的主要精神。
师: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发明了避雷针,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谈迁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创作,完成的《国榷》被盗后重整旗鼓,终于再度圆梦,让自己的名字永垂青史;诺贝尔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是炸药发明的成功,对人类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以上几课人物在科学上的研究精神,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评价他们呢?(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课件呈现词串:
持之以恒一心一意。
锲而不舍始终不渝。
坚持不懈坚定不移。
孜孜不倦百折不回)。
2、生齐读词串。
师: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水滴石穿,梦想成真。(板书课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
3、理解“启示”
师:什么叫“启示”?我们曾在哪些文章里获得过启示呢?
(预设: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如《微笑着承受一切》等课文里都给我们以启示。“启示”就是从启发中领悟的道理。)。
师:什么是“滴水穿石”?滴水穿石又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打开课文22课,认真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字入目)。
二、读通读顺,理清文脉,初知大意。
1、生带着问题和对照读文要求自读课文,师巡视,检查学生做的批注,指导个别学生读准字音,提醒个别同学需要注意的词句。
2、反馈读文所得。
(1)、反馈问题一:“滴水穿石”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处景观。
(2)、反馈问题二:“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生齐读)。
过渡:滴水穿石给我们如此的启示得益于安徽广德县太极洞内的一个景观,让我们一起走入文中的第一、二段,感受弱小的滴水产生的巨大的加力量吧。
三、走近景观,读词揣意,初悟启示。
1、自由读文,找出滴水的精神的词语,揣摩词义,感受滴水的“韧性”。
2、反馈读文所得。
反应滴水精神的词语有: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词语,尤其引导理解“雕、琢”的意思,再齐读词语。)。
ppt出示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齐读句子。
师: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该怎么说?(生改)。
师:“那样”指的是哪样呢?(生回答后再读上面的五个词语)。
过渡:是啊!小水滴就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创造了滴穿石块的奇迹。是不是所有的水滴都有滴穿石块之力呢?请用心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雨水与水滴之间的不同之处,做上记号,写写感受。
四、相互比较,寻找差异,悟得道理。
1、默读第四段,把雨水与第一段的水滴作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反馈默读情况。
师:雨水与水滴哪些地方不同呢?
(很快的速度、力量大;没专一目标、不能持之以恒)。
师:通过这些不一样的地方,你有何感想?
(预设:雨水比水滴速度快,力量大,却不能滴穿石块,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更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它要想创造和滴水一样的奇迹,就应该向水滴学习。)。
五、小结强化,加深理解,再读升华。
(齐读第二段课文)。
如果说这些大自然的景观或现象,是人赋予他一种情感和想象的话,那么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三段,相信你对“滴水穿石”的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在这平凡的日子里收获着点点滴滴平凡的记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唤醒旧知,引入文本。
1、出示词语齐读。
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二、走近名人,感悟精神,体会写法。
1、学习课文第三段。
师:请翻开课文第三段,用心品读这段,找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位大家与水滴的共性,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读后可以同位交流看法,也可以前后位交流想法。
2、自读课文后相互交流。
(1)学习描写李时珍的内容。
师:指名朗读描写李时珍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李时珍与水滴具有相同精神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在李时珍的身上,哪些地方体现了滴石穿石的精神呢?
(预设:从小立志学医――顽石走遍――接连不断二十几年锲而不舍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写成《本草纲目》――穿石)。
(补充李时珍的小故事,简介《本草纲目》,深化文本内容)。
(2)学习描写爱迪生的内容。
师:按上面方法,自学此段文字。
反馈:(预设:迷恋电学实验研究――顽石毕生――接连不断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一千多项发明――穿石)。
(3)学习描写齐白石的内容。
课件出示齐白石老人书房条幅:“不教主日闲过”,生读,指名谈理解。
师:这句话是挂在我国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老人的书房里的,你有什么想法?(指名谈想法。)。
师:我们一起走入这段文字,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课件出示:“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引导体会“数十年”、“始终”)。
课件出示句子:“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齐读后指名谈想法。
师:“正是因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引导理解“炉火纯青”。
师:作者通过写这些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生回答)。这种写作方法叫摆事实,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这种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在习作中学习。
三、补充资料,拓展延伸,强化理解。
1、补充资料,学习短文《浪花》。
(生交流名人成功的故事)。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文章,也很值得大家揣摩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练习6的短文《浪花》)请大家放声读读这篇文章,读后谈谈你的想法。
2、交流读后理解。
师:不管是浪花也罢,还是滴水也罢,尤其是这么多名人成功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课文,齐读。)。
师:是的,请大家记住,美好理想的实现必须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追求。
四、布置作业,延伸课外,拓展视野。
1、为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2、课外读读名人传,从他们身上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
3、搜集一些“不教一日闲过”的名言警句,做成书签或台签,时时激励鞭策警示自己。
附板书设计。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