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北师大版数一数教学设计 数一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篇一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创设情境 兴趣的产生
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自主探索 兴趣的维持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北师大版数一数教学设计 数一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篇二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2、学生每人准备20个小正方体。
3、教师准备10个正方体模型。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活动一:
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谁能从1数到100?他是几个几个数的?为什么29后面的数是30?
2、刚才他一个一个地数了,谁能5个5个地数?
3、你们能10个10个地数吗?为什么你们数了90后数的是100呢?
4、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从1数到100,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数的比较快呢?
(设计意图:以数数活动为引子,既回顾了已学知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又使学生体验了有多种数数的方法,为新课数数部分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数吗?(出示课件资料图片)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3、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提出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为引线,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再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活动三:
1、(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这是一个什么物体?(出示课件大正方体与小正方体对比图)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很多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汇报完后)谁估的比较接近呢?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一想,摆一摆,议一议,怎样数比较好。(学生分5人小组活动,每组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每人20个小正方体,合作讨论数的方法)
3、小组汇报:可以怎样数?(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操作演示)
4、哪一组数的方法比较好?我们一起来这样数一数。(课件演示由10个小正方体到一条,由一条到一层的过程)这就是大正方体中的一层,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是怎样数的?(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5、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是100个小正方体,那么在大正方体中有这样的几层呢?(课件演示由10层小正方体组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一起数数看。
6、那么要知道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就可以象这样几个几个地数了?数了几个100?10个一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设计意图:出示大正方体后先让学生估一估其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然后再数一数,这是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后,评价选择出较好的数的方法,在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后,再数出一共有这样的十层,发现可以一百一百的数,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这一部分有效的利用了课件,由抽象到具体,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7、我们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如果有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4个呢?5个呢?现在你们是几个几个地数的?为什么这样数?那如果有这样的10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一起数数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板书:10 个一千是一万)
8、现在如果有7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教学了数几千的数,一个一个大正方体的出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提问有7个大正方体后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又为以后学习大数的计算打好了基础。)
活动四:
1、请同学们感受一下一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2、请同学们感受十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3、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是50张纸,两本就是100张,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厚度,说一说,并用手比划出它的厚度。
4、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5、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6、现在你们知道一千和一万谁比较大吗?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天天接触的数学书的教学,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大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不但巩固了10 个一千是一万,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活动五:
1、我们在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一万一万地数呢?(板书:个、十、百、千、万……)
2、在这些计数单位中,哪个计数单位最小?哪个计数单位最大?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我们在写数时,为了表示不同大小的数就会把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这些数字所占的位置就是数位。要表示几个一,数字就要写在个位上,要表示几个十,就要写在十位上,那要表示几个百,就应该写在什么数位上?要表示几个千呢?要表示几个万呢?(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那么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万位?为什么?
5、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28页的填一填。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体验了一千和一万的大小后,继续认识到千和万都是计数单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千位和万位,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找到他们,提问学生为什么以引导他们了解从右往左数位依次增高,计数单位依次增大,进一步巩固对千和万的认识。)
活动六: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我会填: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 )是一千,( )一千是一万;千位的左边是( )位,千位的右边是( )位,百位的( )边是千位。
3、出示书29页说一说的正方体木块图,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出示书29页的涂一涂,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要求:想一想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方格数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238个小方格。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相互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我会填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说一说木块图的数法是为了掌握大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打好基础,涂色的练习是对前面练习的补充,前面是看形说数,后面是看数摆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北师大版数一数教学设计 数一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篇三
p2-3数一数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顺序几个几个地数数,并能根据不同数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在多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能力弥补: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加法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
图片若干张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如果请你从1数到20,你认为可以怎样数?
抽答板书:几个几个地数
(一)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熊猫玩具。
1、师:熊猫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它在世界的数量不多,主要生活在我们中国,所以说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出示熊猫玩具)瞧,多可爱的熊猫!你喜欢吗?
(出示熊猫图)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玩具店看一看,数一数柜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你是怎么看,怎么数的,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2、抽答板书:
横着看 5个5个地数
竖着看 3个3个地数
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从横的、竖的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图画,也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熊猫玩具的个数。那么,能不能用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呢?
4、抽答板书:
5+5+5=15(个)
3+3+3+3+3=15(个)
5、小结:观察熊猫图时,我们可以从横的、竖的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发现有不同的数法,还知道能用不同的加法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
1、出示圆片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圆片图,要知道一共有几个圆片,你有不同的数法吗?能分别列式计算吗?
把你的数法和算式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抽答板书:
横看看6+6+6+6=24(个)
竖看看4+4+4+4+4+4=24(个)
1、出示方格图。
请学生观察方格图后,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自己是怎么数,怎么算的。
板书:
10+10+10=30(个)
3+3+3+3+3+3+3+3=30(个)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苹果图)星期六,小朋友们要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准备送给每位老人一盘苹果,每盘苹果是3个,看看图上已经准备了几盘苹果?
要知道5盘苹果一共有几个,书上算式是5个3相加,这样列式对吗?为什么?
2、师:你能算出5盘苹果一共有几个吗?请你算一算。
3、师:你能列出6盘、10盘、15盘苹果的算式吗?
4、敬老院里一共有56位老人,要准备56盘苹果,你能列出算式计算56盘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吗?怎样列式呢?
5、要写出56个3连加,你有什么感受?
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感想?
延伸: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乘法,用它来表示几个几连加就简便多了。
北师大版数一数教学设计 数一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篇四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师:同学们,从前往后数一数我们班的课桌,一共有几排?每一排坐几个小朋友?再从左往右数一数,课桌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
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么好办法?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
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
(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
(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
(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
(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
(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
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
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
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
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
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
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
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
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
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
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
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
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北师大版数一数教学设计 数一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篇五
课题:乘法运算《数一数》
科目:小学数学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时:
《数一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数字的认识和数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字的乘法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学会乘法运算,及更好的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和技巧,教材借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水果及食物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
1、首先是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为更好的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结合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乘法的意义。
3、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领会到学习乘法的实用性及必要性。
4、在学生意识到乘法的简洁及快捷的实用性的同时,喜欢上及更主动学习乘法运算,同时也他们更快地掌握乘法学习的精髓。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经常的碰到一些具体的情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及喜爱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知道他们的具体的数字,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去认识,怎么去计算或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数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3、切合学生平日里,经常接触和喜欢的小动物和水果,来引导他们思考怎么计算数字和运用乘法运算。
1、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同学们,请你们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谁能最快的算出下面算式的值:
2+3+4+5=
5+2+8+4= 3+3+3=
同学们都在努力的计算。
通过复习之前的知识,让同学们再一次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看他们谁能最快准确的算出答案,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小朋友,请问你们看到了多少只小熊猫呢?
同学们很高兴的在看着熊猫图,然后在自由的数数:
生a:我是横着四只四只地数,一共是20只。
生b:我是竖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20只。
通过用小熊猫,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观察:同学们,请看几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不一样的,三人一组讨论。然后一起朗读。
大家分组讨论:4+4+4+4:=16
5+5+5=15 2+2+2+2+2=10 4个4连加等于16。 3个5连加等于15。 5个2连加等于10。
通过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还可以这样直接读成:4个4连加等于16。及相比较运算加法运算,他们的结果一样,但是提高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强观察:提供一副苹果图,让大家数一数:这里面有几盘苹果,一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加在一起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那如果是6盘呢,7盘呢,8盘呢?
同学们都在数数:4+4+4=
通过用大家喜欢吃的苹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发现相同加数的另外一个运算方法和规律。
3个4连加等于12。6个4连加等于24。7个4 连加等于28。8个4连加等于32。
巩固练习:
如果1个盘子里只有1~9个苹果,一共有1~9个盘子。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讨论一下,大声的说一说,读一读。列出算式。
通过系统的从1到9的加法运算,找到规律,让同学们找到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另一个计算方法(乘法运算)的规律。
1、首先学生要会计算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从1加到9)。
2、从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里,读出整个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3、简化运算过程,找到相同加数的运算规律,学会乘法口诀(从1到9)。
1、横着数熊猫:4+4+4+4+4=20
2、竖着数熊猫:5+5+5+5=20
3、4+4+4+4:=16 5+5+5=15 2+2+2+2+2=10
4、4+4+4=12 4+4+4+4+4+4=24 4+4+4+4+4+4+4=28 4+4+4+4+4+4+4+4=32
1、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及时给予褒扬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劳动的肯定。
2、引入实践,把握教材: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更多的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藏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逐渐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多数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基本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怎么演变成乘法运算的。不过也有的学生也有不太明白的地方,通过我们多举几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比如,用他们的铅笔,橡皮,筷子等实例,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乘法运算。
4、课程中,也有的学生,对实物或图片、多媒体里面的东西,想象不是很明白,我想下次如果能给学生从新讲解这节的内容,我希望准备一些具有声形并茂的视频,或者带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实物,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实物教学,可能会接受的更快、更直观。
北师大版数一数教学设计 数一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篇六
1、会从不同的角度数物体的个数,会列不同的加法算式。
2、经历数的过程,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可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熊猫图片,圆片,苹果图片,多媒体展台、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一)”,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熊猫图,你们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
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了不起,还有别的数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全部算式,比较后,说说哪种数法较好。
生观察思考并发言:横着一排一排数,或竖着一列一列地数,比较好,计算起来较简便。
(2)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二):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二)问:这里一共有几个圆片?学生独立看图,按规律数一数,并列式。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6+6+6+6=24 4+4+4+4+4+4=24
(2)让学生读出这个加法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4个6 等于24;6个4 等于24)
(3)试着数有 几个方格,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0+10+10=30 3+3+3+3+3+3+3+3+3+3=30
4、活动(三):数一数
(1)让学生观察苹果图,根据图意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四人小组讨论,列出加法算式),
(2)让学生讨论出:6盘呢?10盘?15盘呢?(出示投影片)
(3)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你读写了这些算式有什么感觉吗?
三、巩固应用
1、让学生再举出这样的算式,如:上面的苹果50盘呢?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说)
2、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么长的算式写起来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办呢?
3、看图写加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数一数,算一算中去体验、感悟乘法的意义,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6+6+6+6+6=30
5+5+5+5=20
3+3+3+3+3+3+3+3+3+3+3+3+3+3+3=45
之后,让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北师大版数一数教学设计 数一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2~5页内容。
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数数活动。
刚入学的儿童对课堂学习还不太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彩、人物等感兴趣。根据学生这个特点,在出示挂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学生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
注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等情况,特别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发现学生有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熟练观察、逐一点数……让学生有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开始。
3、自然渗透品德教育。
这节课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一、 谈一谈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课本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其数一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
(此处,先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按要求去观察,去数数。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数数活动之中。)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一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可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通过画面“美丽的校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言语表达能力。)
①、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国旗。
生2:一座楼房。
生3:一位老师。
生4: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②、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生1:有2个同学在跳绳。
生2:有2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
生3:有2个同学在看书。
生4:有2个同学正进校门。
……
师:(表扬)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有2个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2个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有2个同学在看书,讨论问题。那么,2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敬礼、2个同学看书等等,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③、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学方法同①、②。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如果回答是“数出来的”,可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
可指名几个学生再顺序地数一数各数。
④、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科书第4页、第5页看一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顺次认、打乱认)。
3.数一数身边的实物。
(通过数身边实物的个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
a、鼻子、眼睛、嘴、耳朵、手指头、纽扣。
b、门、窗、灯、条帚、桶、黑板。
c、第一排同学的人数,第一行同学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