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班教案中,教师会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小班教案的质量,以下是一些小班教案的优秀特点,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一
培养幼儿朗读古诗的兴趣。
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电脑课件;轻音乐。
一、初步感知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电脑课件,讨论:“画面里都有什么?”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初步欣赏古诗。
二、反复聆听作品,学习古诗。
1、反复跟着电脑听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2、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三、交流讨论、表演、表现。
1、集体大声的朗读古诗。
2、分小组进行比赛朗读古诗,比一比那组朗读的有感情。
3、讨论:古诗里都讲了什么?小草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要学习小草的什么精神?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到前面表演古诗。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二
幼儿初步了解古诗的含义,清晰地发好“光”、“霜”、“乡”的音。
能够背诵古诗,同时感受古诗美的韵律。
“举”、“霜”、“故乡”。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介绍古诗的名字是:静夜思。
师:小朋友,画面上有什么?画上的人怎么样?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教师介绍诗人李白,让幼儿了解他是唐代诗人,写了很多好听的古诗。
教师小结:《静夜思》就是讲了李白在宁静的夜晚思念自己家乡的事情。
教师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师:在古诗中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逐句理解古诗的含义: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好像是一层寒霜。抬起来望着天空中那圆圆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让幼儿感受到古诗中美的意境。
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朗诵古诗。
教师逐句教幼儿朗诵,提示幼儿发清楚“光”、“霜”、“乡”的字音,感受诗歌中的韵律。
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受欣赏和感知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4、启发幼儿为古诗创编动作,并进行朗诵表演。
幼儿园中秋节语言活动教案就可以采用静夜思做主题是不是很不错啊?你家的宝宝会背静夜思吗?不妨按照托班教案静夜思向宝宝教授这首诗吧。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三
1、能学会歌曲《咏鹅》,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钢琴、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们听音乐《春晓》拍手,律动。
2、师:谁知道刚才播放的这首欢快的歌曲是什么?《春晓》
师:真聪明!对,《春晓》。《春晓》的歌词是一首唐诗,你们会背吗?小朋友们一起来背诵。小朋友真棒!
师: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新的歌曲,歌词也是一首唐诗,我们一起来看吧。
师: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咏鹅》歌曲伴奏flash课件)
生:鹅。
师:嗯,一群漂亮的大白鹅。他们在做什么呢?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吗?
师:你说的真好。
师:鹅在水中游的是多么的悠闲自在呀,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生:优美)
二:歌词教学
(一)了解古诗
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师:这位小诗人叫骆宾王,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年龄和我们小朋友差不多大,只有七岁呢,因为这首诗写的特别好,简单的四句诗就把鹅优美的体态以及对鹅的喜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
(二)读古诗
1、朗诵古诗: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朗诵古诗《咏鹅》。(播放背景音乐)
2、按节奏朗读歌词。
a、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b、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第一种节奏在鹅后使用了休止符)
练习第一种节奏:为了能读准确,我们在读到休止符的时候握一下手,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再听歌曲,歌曲分别采用了哪种节奏?(前两遍采取的是第一种节奏,后两遍采取的是第二种节奏)
三、歌曲教学
1、了解音乐知识
2、师唱曲,生唱词,分句学习。
3、随琴演唱。
师:你们有信心在老师的伴奏下唱好这首歌曲吗?
4、用不同的速度演唱
师:大家觉得这首歌曲应该是用较快的速度唱,还是较慢的速度唱呢?
(分别用较快、较慢的速度唱一遍)
师:你们觉得用哪种速度歌唱更能表现出鹅在水中悠闲自在的戏水呢?
师:那我们就再一次用较慢的速度演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
5、有表情地演唱。
四、创编动作
1)谁能用动作模仿鹅“曲项向天歌”的'姿态呢?
2)白白的羽毛在绿水上真漂亮,你能模仿一下它流水的动作吗?
3)它们游水时,红色的脚掌是怎样动的呢?
谁来失扮演可爱的大白鹅?请人上来表演,其他小朋友用我们最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评价。
师:大家想不想变成可爱的大白鹅,都到水里游一游呢?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用最漂亮的动作把大白鹅悠闲自在游水的优美姿态尽情地展示出来。
五、拓展延伸
师:一首古诗在我们音乐家的努力下,变成了如此动听的歌曲,你想不想把你学的古诗改编成歌曲呢?你们都会背哪些古诗?先背来听听吧!
1、背古诗
2、唱古诗。用《咏鹅》的曲调,唱其他的古诗。
3、欣赏另一版本的《咏鹅》:你有什么感受?
(情绪不一样,一首欢快活泼,一首优美抒情)
师:这两首歌曲都是古诗《咏鹅》改编的,但作曲家为它们配的旋律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六、总结
快乐的音乐活动就要结束了,让我们随着优美的古诗歌曲《咏鹅》走出教室吧!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四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听了诗后有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回家,都很想念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古诗,并初步理解古诗含义。
2、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准备:
1、柳条、丝绦、剪刀、碧玉的图片,以及表情图片。
2、录音机、磁带、视频。
3、水袖若干条。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1、小朋友春天来了,我们身边的景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结:又细又长的柳条是从柳树上垂下来的,你觉的又细又长的柳条像什么?
3、柳条上面长着绿绿的是什么?它像什么?
小结:春天到了柳树、柳条、柳叶都变得非常漂亮,老师想到了一首关于柳树的古诗,它的名字叫《咏柳》。
4、你知道“咏柳”是什么意思吗?(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是赞美柳树,它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贺知章写的。我们一起来听听,你最喜欢哪一句?)。
一、欣赏并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1、播放视频。
提问:你最喜欢那一句?(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加文)。
2、请小朋友朗读一次。
3、你知道诗句中的图片代表什么意思吗?(碧玉、丝绦、剪刀)。
4、“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
小结:诗人从远处看到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5、那谁知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意思呢?
小结:细细的嫩叶究竟是谁的巧手剪出来的?最后诗人终于想出了答案,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这首古诗的意境美不美?那这么好听的古诗怎样读就更美啦!
二、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我们看看前两句,诗人看见这么美丽的景色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贴表情图)。
2、诗人看见这么好的景色想到一个问题,这细细的嫩叶究竟是谁剪出来的?这一句应该怎么读?(疑问、贴表情图)。
3、最后诗人终于找到了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恍然大悟、贴表情图)。
小结:诗人用古诗来赞美柳树,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赞美柳树?(唱歌,跳舞)。
三、游戏。
2、请幼儿请客人老师和自己跳。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六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头饰人手一个,塑料地毯围成一个小“池塘”。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你们看哪里也有小白鹅,哪些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模仿小鹅的手型)。
4、我们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哦原来呀,小鹅看见这么多的客人来了,正在高兴地欢迎我们呢!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鹅?(鹅鹅鹅)。
2、小白鹅一边在欢迎我们,一边还在跳舞呢,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来跳舞的?
(三)再次结合多媒体,通过模仿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1、它们是怎么在跳舞的呀?它们的脖子是怎样的?(它们伸着脖子,头还抬的高高的一边跳舞一边还唱着歌呢:曲项向天歌)集体模仿动作。
2、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白白的羽毛)哦,你们看它们还在水里游泳呢?(白毛浮绿水)集体模仿动作。
3、它们的小脚可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红的)那它们是怎么在游的呀?哦,像划船一样的,我们来学学看,(红掌拨清波)集体模仿动作。
(四)和着音乐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边唱边跳,好不好。(轻音乐)。
2、这次我们大声的唱给小白鹅听。(轻音乐)。
3、小白鹅,它送来了一盒它唱歌的磁带呢,不过它唱歌的速度有点快,我们跟着小白鹅一起唱,好吗?(跟念)。
4、这一次,小白鹅想请你们能找个朋友表演给它看,你们愿不愿意呀?(快)两只两只小鹅手牵手到草地上去玩。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七
1.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2.喜欢学习古诗。
3.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佳节,幼儿知道中秋节佳节有团圆的意思。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佳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佳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佳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佳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八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
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
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
“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九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理解诗句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小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
好,那我们就去小池边玩一玩。让小朋友说一说“小池”是什么意思(小小的池塘)。
二、出示挂图。
出示小池景色的挂图,观看图画,初读古诗。
这幅画美吗?说一说你在这幅画里看到的什么?(荷叶、荷花、水、大树、蜻蜓)。
1、出示古诗及课件。下面我们来看看宋代诗人杨万里是怎样写小池中这美丽的`景色的。
2、听录音范读。
3、向小朋友介绍诗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写作背景。
4、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读。
5、找一找古诗中认识的字,指导读古诗的语气,要抑扬顿挫,有诗的韵味。
6、小朋友齐读古诗。
7、指名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与鼓励。
8、请小朋友根据画面试着背诵古诗。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十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作者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一
1、了解有关中秋的故事、古诗、歌曲等,知道中秋节佳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加深对我国民族节日的亲切感。
2、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热爱生活、思念亲人的情感。
相应的汉字(古诗原文)。
1、谁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
2、中秋节佳节这一天天上的月亮会有什么变化呢?
3、中秋节佳节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中秋节佳节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圆,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饭、赏月、品尝月饼,中秋节佳节是一个大家团圆的节日。
4、你们知道中秋节佳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讲述故事:《中秋节佳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综p35)。
1、中秋节佳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有些工作在外地的人,没有办法赶回家过中秋节佳节,他们真想家呀,思念亲人。古代有一位名字叫李白,他就怀着这种心情写了一首古诗——《静夜思》,我们来听一听(第一遍):
提问:
(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有几句话?
(2)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再次欣赏,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
举——抬;
诗的大意: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好似一层秋霜铺在地上。抬起头,仰望挂在遥远天空的明月;低下头,思念我那可爱的故乡。
3、幼儿吟诵古诗。
4、思考:作者为什么看到月亮会想起家乡?
1、介绍歌曲背景,了解歌曲的'来由。
2、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听赏。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中秋的故事、古诗、歌曲等,知道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加深对我国民族节日的亲切感。
2、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热爱生活、思念亲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相应的汉字(古诗原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谁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
2、中秋节这一天天上的月亮会有什么变化呢?
3、中秋节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圆,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饭、赏月、品尝月饼,中秋节是一个大家团圆的节日。
4、你们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讲述故事:《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综p35)。
二、学习古诗。
1、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有些工作在外地的人,没有办法赶回家过中秋节,他们真想家呀,思念亲人。古代有一位名字叫李白,他就怀着这种心情写了一首古诗——《静夜思》,我们来听一听(第一遍):
提问:
(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有几句话?
(2)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再次欣赏,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
举——抬;
诗的大意: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好似一层秋霜铺在地上。抬起头,仰望挂在遥远天空的明月;低下头,思念我那可爱的故乡。
3、幼儿吟诵古诗。
4、思考:作者为什么看到月亮会想起家乡?
三、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1、介绍歌曲背景,了解歌曲的来由。
2、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听赏。
四、结束活动。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三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十四
活动目标:。
1、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2、喜欢学习古诗。
3、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活动准备: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二、学习古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老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诗中难点字词“疑”“霜”“举”“思故乡”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三、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串联词义和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难重点。
1。理解“疑”“霜”“举头”“思故乡”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书本。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师生互动,ppt演示,讲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和提问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地听。(播放乐曲“思乡曲”请同学们欣赏)。
2,(乐曲结束)师:同学们,你们听完这首曲子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3,师:这是一首思乡曲,表达的是一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五言绝句“静夜思”。
(请同学来说一说)。
5,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解地这首“静夜思”就是李白的作品。
(教师板书“静夜思”,并播放幻灯片。)。
(二)初读课文。(ppt展示,要求学生齐读后自己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简介诗人。
(四)讲解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意思(ppt投影,选出正确的字义)。
(2)请一个同学说说“静夜思”的意思(诗人,什么时间?怎么样?)。
(3)理解诗句“床前明月光”:让学生理解“床”的多种解释和其中的合理性;有感情的朗读整行诗并板书“明月光”;看ppt图片回答一些问题;说说“明月”和全句的意思(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诗句“疑是地上霜”:有感情的朗读整行诗并板书“地上霜”;请同学说说“疑”“霜”和全句的意思。
(5)解释前两句诗的意思。(先请同学自己说一下,然后教师讲解)。
(6)理解诗句“举头望明月”:有感情的朗读整行诗并板书“举头望”;看图片,诗人在干什么?说说“举”和全句的意思。
(7)理解诗句“低头思故乡”:有感情的朗读整行诗并板书“思故乡”;看图片中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指名说说“思故乡”和全句的意思。
(8)理解全诗,解释全诗:(请同学说说后两句的意思及全诗的大意,然后由老师补充。)。
板书:明月光。
———————————客居他乡,深感孤独。
地上霜。
静夜思。
举头望。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低头思。
全诗大意:
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好似地上结了霜。
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六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一、谈话。
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胆发言。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七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用手之舞感知四个乐句。
2.模仿唱名旋律,肢体感应唱名旋律,以游戏的方式感知四个乐句。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用手之舞感知四个乐句。
2.模唱唱名旋律,肢体感应唱名旋律,以游戏的方式感知四个乐句。
1、音乐。
2、彩色纱巾。
3、游戏。
4、.唱名泡泡。
一、歌曲记忆。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学了一首好听的诗,你们还记得这首诗的名字吗?
(帮助幼儿回忆已学过的《春晓》的题目)。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好听的诗!好吗?
(教师引导幼儿依诗词意思用手舞出动作。)。
提问:1、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2、上节课我们用纱巾当作毛笔,水袖模仿过古人写诗,这节课我们用纱巾做什么呢?
二、感应乐句--------游戏《纱巾开花》。
师:纱巾会跳舞,还会听歌歌曲来开花,瞧!
1、教师示范,每个乐句开始时就搓纱巾,句尾开花。
2、幼儿模仿。
3、播放音乐,幼儿与教师一起玩游戏。
(第一遍幼儿单独开花,第二遍幼儿找朋友开花)。
三、模唱唱名。
1、我们认识了很多唱名泡泡,他们都是谁呢?(出示已经画好的唱名泡泡),让幼儿有顺序的念出唱名。
从低到高(声音越来越高是什么行?上行)从高到低(声音越来越低是什么行?下行)。
3、肢体感应唱名。
师:现在唱名泡泡要和我们的身体玩游戏,看看泡泡是怎么和我们的身体玩游戏的。
(教师肢体示范唱名高低:la-扬手、sol-摸头、mi-拍肩、re-腰、do-拍膝、la-拍小腿)。
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逐个感应每个唱名,再边唱乐句边做肢体感应。
四、听音乐排队放回纱巾,结束。
在上节课的儿歌学习中,孩子们对《春晓》的内容已经掌握,并且在教授儿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环节,进行的非常顺畅,旋律模唱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唱名是记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画出唱名泡泡,让孩子们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会。他们还是没有掌握每个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难边指边让孩子们自己唱,还是得有老师带领。
在感应乐句的环节,我们用纱巾开花游戏来完成的,清唱时孩子们都能依乐句表演,一旦播放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在游戏中,都能依乐句开花。还有个别孩子们就开始乱了,还是不能独自完成,还需要锻炼与培养。
2023年小班古诗静夜思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八
1.通过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自然的情感。
一、晨间谈话。
植树节的时间以及意义,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二、利用午餐后时间。
1、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四、种树。
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
2、教师带领班上的幼儿,一起去种植地,要注意些什么?
3、师生共同参观班年级组的种植地。
10、小班礁礁小班植树节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