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是指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各学科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初中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而编制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编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编写一份完美的初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初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一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绍,课下注释已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必再去赘述,瞎耽误学生的时间。生词教学也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解决,不必过于追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知、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作勾画。
2、点评。
三、自读、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学生模仿范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帮助老师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任务块,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为下节课分组研习、讨论做好准备)。
(第一自然段为一组,第二自然段为一组,第三四自然段为一组,第五自然段为一组。按照: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二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不仅仅是一篇美文,而是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景图。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在用遣句、表情达意方面,功力极深。因此,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动手能力,有自己的个性,对作品有独特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3)学习本文首尾呼应、自然过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探究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2)通过学习、合作,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互动、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的。
2、难点。
揣摩课文语言,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同学放济南风光片片断。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美丽的城市就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的济南,济南有著名的千佛山。清代作家刘噪鄂在他的《老残游记》中这样写它:“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济南多泉水,有著名的大名湖。刘鄂写它“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济南的山水在冬天是怎样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老舍。
2、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选自《老舍文集》,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济南冬天,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感情。
(2)自读课文。
(学生活动)划出文中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分小组交流,并朗读这些语句。说说你认为优美的`原因。
3、梳理结构。
(学生活动)全班深入讨论,得出答案。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学生活动)。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文章的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3、作者是怎样突出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征的?
(教师小结)济南的冬天温晴脉脉,非常动人,由于作者笔下饱蘸感情,所以文中的山水等景物也都显得情意绵绵了。
四、课内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老舍先生的有关情况,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对本篇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为下一节课我们更深入的分析这篇课文奠定了基础。
五、开放探究。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留下许多雪景的佳句。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请再写出三个写雪的诗句。并写出作者和出处。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全班学生齐声有感情朗读全文。
2、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赏析了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佳作,探究了作者、字音、词义,文章结构以及其他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将从这篇课文入手分析老舍作品语言上的特色。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们先从词语上分析,看下列加点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出示多媒体)。
(学生活动)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4)“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小结)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文中生动、优美的词语,不但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而且还融入了作者的感情,饱含喜爱和赞美,除了上面的例句之处,还有如“温晴”的天气,“暖和安适”地睡着、“慈善”的冬天等等,它们有物有形有“情”,体现出作家驾驭语言的能力。
2、除了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还有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它们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十分生动贴切。下面我们一起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修辞语句,体会它们的妙处。
(在学生找出例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下列语句)。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里准保暖和。’”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不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老师鼓励学生在文中再找几例,继续分析、讨论,学生讨论的结果老师及时肯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在描绘景物时有条有理,思路清晰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本文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欣赏了本文作者在作品中创设的优美意境,这些分析使我们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以及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风格,相信对提高大家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延伸阅读)。
让学生自由选择下面的题目作延伸阅读。
1、印发阅读材料《打春》发给学生。
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用《立春》而用《打春》为题,文中对“打春”又作了哪些形象化的解释。
2、比较阅读《春》、《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散文都是写景散文,它们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同学各抒已见,说说它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三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教师手记: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课后心得: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四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的画面
温晴 温情 温情的人物 温情的语言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五
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资料: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超多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潜力的实践环节,全面思考、组织单元。
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每个综合性学习都带给了若干个活动,能够根据不同状况有所增删。这样,既有选取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带给了可能。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二、学生状况分析。
一、二班,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个性是有两个考20分左右的差生。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三、教学设想。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资料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透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状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潜力之间以及知识、潜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潜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潜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潜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资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9、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10、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忙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1、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2、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3、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14、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15、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16、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潜力。
五、培优辅差计划。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潜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用心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六
(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点(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七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现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训练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学习比喻、拟人的作用。
【训练课时】。
拟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读、品语言,感受济南冬之美。
第二课时:学习多方面写景的方法,片断习作。
第一课时。
〖训练步骤。
一、由人们对冬季的一般印象,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选适当词语说出对济南冬天的印象。
2、听朗读录音,说出课文写了哪些景物?(脑中呈现哪些画面?)。
学生自由谈谈感受,语言要简洁。
归纳(参考):阳光下的小山/薄雪中的小山/城外山景/城中水色。
三、品味语言。
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语句。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几句,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其中用词的妙处。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品句参考: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这些语句,文中还有不少,学生说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略。
五、好地方,我们要留在心中;好语段,我们要记在脑中,背诵你最喜欢的一段。
六、书面作业。
1、抄写、解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课后习题二。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八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重点在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布置预习:
(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
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山水喜爱和赞美)。
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
(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
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2)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读。
(3)找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评价(预设:学生可能很难读出美感)。
(4)教师范读其中一句,边读边讲解重音和停连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连)。
(5)学生体会方法,再次朗读,完成目标。
3.三读:读出特点,想象意境。
(1)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济南“温晴”特点的句子,并且在这句中划出最能体现特点的词或短语,读出来。要求:在这些重要词语中做重音和停连处理,读出“温晴”。
(2)学生找句子,做标记,读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物。
(3)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
4.四读:配乐朗读,再次感受美景,美言,美情。
全班学生配乐齐读这段。
(四)迁移方法,读同类文章。
布置作业。
1.根据你的理解,标出第三自然段的重音和停连,读一读。
2.写一写你家乡的冬天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九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学重难点: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学方法:赏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三、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2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五、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要求:
五、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作必要板书。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暖——不结冰。
水: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空灵的蓝水晶)。
(备注:说水还有清、静、净等特点也对)。
天气: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对比)异地之冬:北平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
第二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过渡语:许多时候,美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要将自己感受到的美描述出来,让所有读到它的人都享受到美,是需要一点语言艺术的。下面就请你们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你欣赏的语言,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二、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三、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
(参考意见:1用词讲究2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3虚实结合,联想丰富4直抒胸臆5创设意境,流露深情6对比烘托)。
四、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五、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六、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课后学习: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十一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十二
授课人:周素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位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陈村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那么,你们有没有在冬天去过北方呢?那北方的冬天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
对,我们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二、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老舍(.课件显示)。
三、作者简介。
作者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舍是北京人,去过很多地方,如英国的伦敦,山东的济南。他曾先后在济南住过七年,虽然仅仅是七年,但时短情长,他对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济南称作他的“第二故乡”。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在写济南的时候,是怀着深厚的感情来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的深情吧。
四、朗读感知:播放示范录音,在听录音的时候,要听准字音,注意语速、语气和语调。
边听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五、生字词的掌握。
(一)读一读,写一写。
(二)解释重点词语。
六、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天气、山和水)。
七、思考: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是什么?(无风声、响晴、温晴)。
八、思考: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那么文中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的。(通过对比的手法,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对比,突出了济南是块宝地,流露出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九、思考:作者分别写了什么环境下的山?山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阳光下的小山、小雪下的小山和城外远山,特点分别是可爱、秀气和淡雅)。
十、思考: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暖、绿、清亮)。
十一、美的欣赏: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十三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地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对比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个强烈的对比:“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对比,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象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雪霁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天备感亲切。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出示“发现美表现”)。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b、展开联想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由此延伸。
观看美丽的画面,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吧。播放《钱塘潮大潮》的视频图像,在钱塘潮壮阔的景象和雄壮的声音中发现美,并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表现美。
六、结语: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十五
一。预期效果。
1.应获取的知识。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
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进一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
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
1.朗读法。
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质疑法。
质疑法是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本文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查疑、揭拗的方法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老舍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印发给学生,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课时安排。
共安排两课时。
3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对策。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领略了春草如茵、春花竞放的春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实,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你们知道哪里的春夏秋冬是最美的吗?最好能用学过的古诗文加以说明。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2、简介老舍生平及代表作品。
回忆平时积累的古诗文,背诵关于描写四季的诗句。
根据网上或课外阅读中查阅的资料,择要介绍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的关键,同时,导入又能起到“定向”的作用。“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陶明睿《诗说杂记》)。
让学生多背一些古诗文,多积累一些优美诗文,对学习语文大有裨益。
在学生背诵诗文“卡壳”时,教师可加以点拨。
由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可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介绍的不全面的,教师可作补充。
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
听读课文,揣摩教师朗读(或录音)的语气、语调、节奏、感情。
边听读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通过朗读,纠正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镶、贮蓄、澄清”等,并且以声传情,以读带教,使学生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启发思考:
2、课文是运用什么方法突出这些景物的特征的?
3、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请摘录下来,并说明理由。
自主学习:
按照“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对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加以研讨分析。
“授之以渔”,非常重要。传授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并让他们掌握规律,运用方法学习课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文中不难看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是温晴的;日光下的小山是慈善、和暖的;雪后的小山是秀气的;济南的是温暖、澄澈的。
先由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对于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疑问,教师要相机诱导,加以点拨。如对比与对偶,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区别,教师要予以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学会辨析。
你比较喜欢文中的哪些自然段?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来?
安排3---5名同学上讲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人小组互读互评,并推选出朗读得比较好的同学。
几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评读。
本文阅读的感情基调亲切、自然,语调要缓慢、柔和。
教师可根据标准和学生一起参与点评。
“三分文章七分读”,好的诗文,必须重视朗读和悟读。本文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同学们在朗读时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情到。边读边要在脑海中印现出那一幅幅美景,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体会作者谴词用语的妙处。当然,“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复朗读,我们可能会对课文产生许多疑问,请你把这些问题及时记下来,留待下节课一起讨论解决。
“课虽尽,趣犹存”是课堂结语的最佳境界。本课时的结语意在承上启下,为下节课的质疑张本。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对策。
“佳作不厌百回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意境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令人百读不厌。请五位同学轮读每一段,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五位同学分别有感情地朗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听读,评读。
由朗读引入,既是“温故”,又能“知新”。学生在轮读、听读以后,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产生新的体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和启发,使他们的思维迸射出“火花”。
指导学生质疑: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查异——检查作品中不同寻常、不合常规的内容和写法。
揭拗——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现象。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十六
2.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布置预习:
(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
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山水喜爱和赞美)。
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
(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
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2)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读。
(3)找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评价(预设:学生可能很难读出美感)。
(4)教师范读其中一句,边读边讲解重音和停连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连)。
(5)学生体会方法,再次朗读,完成目标。
3.三读:读出特点,想象意境。
(1)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济南“温晴”特点的句子,并且在这句中划出最能体现特点的词或短语,读出来。要求:在这些重要词语中做重音和停连处理,读出“温晴”。
(2)学生找句子,做标记,读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物。
(3)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
4.四读:配乐朗读,再次感受美景,美言,美情。
全班学生配乐齐读这段。
(四)迁移方法,读同类文章。
布置作业。
1.根据你的理解,标出第三自然段的重音和停连,读一读。
2.写一写你家乡的冬天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200字左右。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十七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十八
1.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2.学习作者运用精确词语和精当手法描绘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
3.结合领略课文的自然风光美,进行热爱扑克、保护环境的教育。
1.本文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反抒发的思想感情。
1.自读点拨法。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点拨。
2.多媒体教学法。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在调动各种官能感受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品味。
3.导读法。地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设计几个能引发学生举、有助于课文理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一、导语设计。
一年周而复始。春天的生机与稚嫩,夏天的茁壮与炎热,秋天的丰硕与肃杀,冬天的蕴藉与冷酷,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和特性展示于人们面前,引发人们无限的联想和感慨。古今文人墨客面对一年四季的千姿百态更是浮想联翩,感慨万端,这便有了无数咏叹四季的诗文名篇。
阅读这些诗文不仅能领略到各地四季的自然风光美,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美,体悟出某种人生哲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解题。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篇幅虽短,却是现代散文的精品。文章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客观描摹上,而是把所写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作者的感情和意志。课题《济南的冬天》,从结构是看是偏正短语,“济南的”对“冬天”作了限制。作者见过那么多地方的冬天。
为什么对“济南的冬天”情有独钟?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就能解开这个谜。
老舍先生是值得尊敬的人民艺术家。他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在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他一生创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他于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饱尝了异国生活的辛酸,1930年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
山东大学教授。他在异国生活了五年,回国后异常兴奋,印象鲜明,写下了长篇散文《一些印象》,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归来游子的满怀喜悦和对祖国母亲的由衷热爱,课文就节选于此文。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后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不看课文,全神贯注地听,听完后朗读,朗读后默读。默读时要求:除理解“教学目的1”中的词语外,还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响晴、毒、响亮、摇篮;说明课文第二、三、五自然段首句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
响晴:天空无云,非常晴朗。
毒:日光极强烈,晒得人难受。
响亮:这里不是写歌声,而是形容热带天气的晴朗。
摇篮:可以摇动的婴儿的卧具。这里用来比喻济南周围的小山形成的地理环境。
第二段首句是过渡句,由上段总写济南的天气转入描写济南的山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第三段首句是该段的总领句,一个“最”字突出了雪后小山的可爱;第五段“那水呢”,一个“那”字既使上下段文气贯通,又指明这正是继上段的写“山”来“水”。这几段的首句不仅从结构上展示了作者思路,又标识出各段所描写的对象。
(2)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已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这是阅读的第一步。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按怎样顺序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用比较手法烘托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暖和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慈善”。下面紧扣这一特点,用二、三、四段共三段文字写济南冬天的山景,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着的山、济南城外的远山,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清丽淡雅水墨画。
第王段写济南冬天的水:碧绿温情、澄清,与蓝天融成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最后一笔双宕开去写整个泉城鲜明美丽的景色,全文前后紧密衔接,自然推进,层次清晰。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提示:第一段用耻对比手法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没有风声、响晴、温暖,并用这在北平是“奇迹”,在伦敦是“怪事”加以突出。以下几段运用了贴切精当的比拟手法,对济南冬天山水进行了绘形绘色的描写,写得形神兼备。
把小山环绕的济南比作一个“小摇篮”,把小山拟成“看护者”,写出济南这块宝地的理想的地理环境,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慈善”。把小雪覆盖下的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花衣动处“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多么美丽动人。
还有写夕阳斜射下薄雪的色彩,用了少女“害羞”的神态和“粉红”的面容;把水天一色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所有这些贴切的比拟精心描绘出济南冬天的多彩多姿、慈善温情。
无一处不洋溢着一个在异国生活了五年饱尝艰辛的游子归来后无比兴奋喜悦之情和对祖国母亲的由衷热爱。这样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于所写的景物之中,使笔下的自然景物成为自己生命和感情的一部分。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阅读时一定要借助这充满主观感情色彩富有生命力的自然景物,用心灵去感受体味作者渗透其中的那份深切的情感。
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或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
3、欣赏品味。
以上我们对课文进行了诵读感受和研习品味,同学们再看看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并对该段进一步欣赏品味。
估计学生选二、三、五段的多,下面对这三段分别品赏。
第二段:这段写济南城周围的小山以点出济南这块宝地的地理环境。作者先读者一齐想:这有山有水的老城是不是个“理想境界”?接着对济南进行人格化描写,一“晒”、“一醒”,更烘托出环境的温暖舒适;又用一个“小摇篮”作比喻,加上“看护者”这一温存抚慰的形象比拟,更从济南人冬天面上“笑”的情态,把一个“慈善”的济南的冬天写得亲切动人。
第三段:北国冬天常常是朔风紧,大雪飞,冷酷肃杀,济南的冬天在雪后却是最妙的。作者抓住小雪覆盖下济南的小山,山上、山尖、山坡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精笔细描。矮松的苍翠与薄雪的洁白相映生色,银白的雪与蔚蓝的天辉映生趣。小雪的覆盖“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花衣动处现出“更美的山的肌肤”。既有静态,又有动感。更妙的是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小女,“粉色”的面容,“害羞”的情态,形神皆现,美妙极了。
第五段:有山有水才有灵气。济南既有山又有水。这段写了济南冬天的水北中国冬天的水大多结为寒冰,可济南冬天的水呢,“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一个转折句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水的独有温情。这里冬天的水啊,绿得精神,绿得多情。
由于这水充满生机和乡情,为了垂柳能个影儿,“也不忍冻上”。这人格化的写法,使济南冬天的水充满亲切的人情味。至此作者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写济南碧绿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并且宕开笔去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织成了一幅天光水色、玲珑剔透的水晶图。
在欣赏品味老舍笔下济南冬天山光水影、空灵澄澈的美景的时候,举出泉城断流、城市污染的一些材料,两相对比,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环境的教育。
4.课堂训练。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品读课文第三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背诵这段课文。
5.小结。
山水的明丽淡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遗憾的是这种美丽景色今天已难以看到了我们应当认识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了迫在眉睫的历史课题。我们这一代一定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努力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生的语句;了解北中国冬季雪景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创设情境;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佳作不厌百回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百读不厌。小山摇篮图的温暖安适,雪霁晴峦图的秀气美丽,都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秀气,领会空灵清透的水的神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探究研读文章第三段。
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的美,首先让我们来感受下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作者之所以能把景描绘的那么美是应为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景色的呢?把体现写景顺序的标志词在文章中勾画出来。
2.薄雪覆盖下的山是如此的美,文段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济南山的美?勾画并鉴赏。
3.我们能感受到薄雪覆盖下的山的什么特点?
四、分析文章第四段。
1.生齐读文章的第四段。
2.我们能感受到城外远山图的特点是什么?
五、探究研读文章第五段。
三幅山景,或温情,或秀气,或淡雅,走出群山的怀抱,让我们走进济南的水去感受济南水的神韵。
1.生1配乐朗读文章第五段,其他学生做评价。
2.生2再次配乐朗读文章第五段。
3.从本段中,我们感受到济南的水有怎样的特点?问段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水的这些特点。
4.全班同学朗读文章第五段。
六、写作训练。
幻灯片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本文所学写作手法,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图片所展示的景物。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二十
3、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想:
朗读教学加师的举例分析是讲授本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春》一文的方法学习本文,实现能力的迁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简介作者。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济南”的说地方,“冬天”是说季节,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二、指名朗读课文,对注意预习作业中的字词注音。
三、揭标(见上)。
四、学生各人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温晴。
2、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山、水。
五、研究写山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六、研读课文第1段。
1、指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作者是怎样下济南的特点是“温晴”这一结构论的?(对比)作者用了哪些对比?
3、议论如果把“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说成“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是从自己的独特感受中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的。)。
4、讨论“风声”的“声”字的作用。
(明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5、讨论在“在北中国的冬天”的作用。
“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里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
6、讨论“济南真算是个宝地”中的“真”的含义。
(明确: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的确”、“实在”)。
7、有感情的齐读第1段。
七、研读课文第2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段。
2、讨论“没名单单是有阳光……”一句的作用。
明确: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3、研读描写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的字,观察点:从上方俯瞰。
(1)“请闭上眼睛想”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描绘的境界。
(2)“有山有水”有何作用。
明确: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2)“晒”、“睡”、“醒”三个词的作用。
明确:这一连串的极美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立的理想境界。
(4)阳光――晴。
暖和――温。
(5)“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所蕴涵的感情。
(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明确:上部分文字分为两层:一是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二是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
(2)学习写阳光朗照下的山的部分。
a地理环境――俯瞰;“温晴”的原因。
b体会“特别一词”直接抒发的感情。(喜爱,赞美)。
c体会“小摇篮”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d、讨论“阳光”和“摇篮”各是扣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写的。晴、温。
(3)学习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的部分。
a为什么要写这一部分。
(这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使人感动、真实、亲切。
b体会这一段中包含的感情。
(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八、小结本课内容。
九、布置作业。
1、《思考与练习》一。
2、《思考与练习》二1。
3、《思考与练习》四1。
4、《思考与练习》五1。
5、预习《思考与练习》三要求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作者老舍原名______,字______,现代_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话剧《______》等。
2、“思考与练习”作业。
二、研读第3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其余同学轻声跟读第3段。
2、讨个段描写的层次。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学习写“山上”的部分,讨论:
(1)“矮松”的“矮”字的作用。
明确: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面比例非常和谐。
(3)“预”字好在何处?
明确:“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的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地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的比喻。
(4)“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的作用。
明确: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4、学习写山尖的部分,讨论:
(1)山尖什么?(色彩)。
(2)“镶”字好在何处?
(“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3)为什么会是“一道”?
“山尖”本只是一个点,但因为围着济南是一圈小山,一圈小山的`山尖连起来就成了“一道”。
5、学习写山坡的部分、讨论:
(1)山坡写什么?
(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
(2)为什么会“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略)。
(3)“暗黄”的“暗”字有什么作用?
(准确地写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
暗指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
(4)“穿”字好在何处?
(既准确表现了雪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花衣的比喻。)。
(5)“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态)。
(6)“看看看看”看下的联想的作用。
(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6、学习写山腰的部分,讨论。
(1)山腰写什么?(光和色)。
(2)“薄雪”和“厚点儿”矛盾吗?为什么只是微微露出粉色?
不矛盾。“微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雪上,就露出点粉色。
(3)“看”字有什么好处?
(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7、体会“就是不下雪吧……”一句所蕴含的感情。(赞美)。
8、齐读,试背第3段。
三、研读第4段。
1、师范读第4段。
2、第4节写什么(城外远山,观察角度――地面远眺)。
3、体会两个“卧”字给人的感觉。
4、体会“也许”的作用。
四、研读最后一部分。
1、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渲染“绿”。
(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2、体会“冒着点热气”一句中“点”字的作用。
(“点”字是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
3、体会“水也不忍得冻上”这一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把水写得脉脉含情,它要使水藻“绿的精神”帮它焕发;它尊重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样爱美的心愿,所以它“不忍得冻上”)。
4、体会“不过……还”的作用。
(说的是“水也不忍得冻上”的另一个理由)。
5、讨论“空灵的蓝水日”这个比喻跟济南冬天的特点有什么联系?(晴)。
6、讨论写水的特点和济南冬天的特点有什么联系。(温)。
7、讨论“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一结语的作用。
(既和开头“济南真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五、总结全文。
1、中心。
2、写作特点。
(1)课篇布局层次井然。
(2)情景交融。
六、质疑,共同完成“思考与练习”二2、3、四2、3。
七、布置作业。
1、背诵。
2、巩固本课知识点。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二十一
2.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布置预习:
(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
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山水喜爱和赞美)。
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
(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
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2)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读。
(3)找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评价(预设:学生可能很难读出美感)。
(4)教师范读其中一句,边读边讲解重音和停连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连)。
(5)学生体会方法,再次朗读,完成目标。
3.三读:读出特点,想象意境。
(1)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济南“温晴”特点的句子,并且在这句中划出最能体现特点的词或短语,读出来。要求:在这些重要词语中做重音和停连处理,读出“温晴”。
(2)学生找句子,做标记,读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物。
(3)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
4.四读:配乐朗读,再次感受美景,美言,美情。
全班学生配乐齐读这段。
(四)迁移方法,读同类文章。
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的风景片段,体会重音和停连。
布置作业。
1.根据你的理解,标出第三自然段的重音和停连,读一读。
2.写一写你家乡的冬天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2023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通用22篇)篇二十二
【导学目标】。
1.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导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习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 )南 镶() 水藻()贮()蓄。
发髻()澄( )清 着()落 看()护。
2.释义:
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3.走近作者:
4.解题。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解说:
【自主学习】。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研读精彩语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3.感情朗读第3语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课外练笔,感受一下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看谁写得好。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技巧,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
李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