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工作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下载使用。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一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一、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你们已经知道怎样准确计算万以内的两个数的加减法,说一说怎样笔算万以内两个数的加减法。
同学们,你们通过回家问爸爸、妈妈,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放《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小红去了姥姥家。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姥姥的一身衣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一条裤子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鞋子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裤子比姥爷的鞋子贵多少钱?
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
7、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订正。.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一) 活动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钱?
师:把前5个问题放进问题口袋,先解决第6个问题。
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 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 103
215
215
+ 88
303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二)活动二: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 ( 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
结论:没有括号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3、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 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 103
215
215
+ 88
303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四)活动四: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五: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 ( 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
结论:没有括号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猜一猜:连减应该怎样计算呢?
三、实践运用 发展能力
(一)以自主练习题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
1、第一关:变魔术。
小红来到姥姥家,跟哥哥小强玩起了变魔术的游戏。看, 我有三张魔术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道题。 分组做,每组两道。姥爷说,这些题,哪个小组做对了,就奖励那个组每人一个优胜小星。赶紧做吧。
2、第二关:助人为乐。
一位邮递员叔叔也想请我们帮忙。走哪条路近?请帮他算一算。
(二)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教师以评为主。
四、归纳总结 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二
1.使学生掌握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35-〔2.34(7.2-5)〕。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总结归纳。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三
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信息环境及媒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分步策略。
谈话引入:“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吗?”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设置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
选择学生三个板块的练习题上传至教师机进行展示教师帮助引导学生作总结评价。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
用鼠标移动电脑图像中的人物上车与下车”。
把车上的几个人“拉”下来,再把马路边上的若干人“拉”上了车。
小组同学的合作讨论下,列出了各自的算式,
学生自主地选择点击相应的板块。
由学生自己介绍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技术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新颖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的运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重组建构通过对经验的唤起,学生在操作和思维活动中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原理等意义,通过意义的建构,感悟并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概念的'掌握和巩固,关键在于应用。
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强化新知识的练习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呈现的图像、声音的激励下,不断体验成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四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8+5.2=10。
7-5.5=1.5。
4.54=18。
1.80.3=6。
7.50.25=30。
0.150.5=0.3。
1.20.4=0.48。
6.7-5.6=1.1。
9.9+1=10.9。
016.2=0。
01.8=0。
360.4=90。
问:1.80.3、4.54、1.20.4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16216+902=47。
二、新授: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3.660.9。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6.75+2.521.2。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习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1.6323.2=0.51(2)0.250.16=0.04。
(3)0.51-0.04=0.47(4)0.47+0.13=0.6。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2)0.630.570.36。
(3)4.321.72.54(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板书:中括号[],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3.6[(1.2+0.5)5]。
=3.6(1.75)。
=3.68.5(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15.38-1.74)37。
=4.0628-0.41=13.4637。
0.145-0.414.557。
=0.005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五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难点:同上。
教具准备: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5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习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6题。
板书设计: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六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
学生独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学的内容。
1、梳理知识。
(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
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
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练习三第4~6题。
4、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
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
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从。
左到右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乘、除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七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八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看—说—算—查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 2×4×7=
15+5-10= 6÷3×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 )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7.比较7+4×3的运算顺序和4×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九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十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学运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习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十一
1、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会想策略明晰数量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认真的良好习惯。
3、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分数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一、出示情境图、独立解决。
师:请看情境图,你是怎么想的.呢?独立思考1分钟,将你思考的过程写在草稿本上(2分钟),开始。
二、小组讨论、明晰思路。
师: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想法,一会在全班分享。
1、你们组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你们组还有什么困惑?
3、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
三、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1.对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你有什么想说的?计算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进行本节课的反思与评价。
四、完成书上练习,巩固检测。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十三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1.口算。
让学生做复习第7题.时间4分钟。
集体校对得数。
提问:你能说说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吗?关键是什么?
2.引入课题。
我们在学习了小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还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1.整理运算顺序。
做复习第8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各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提问:谁来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指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也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复习简便算法。
做复习第9题。
让学生分析、讨论每一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交流每一题的简便算法,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
1.做复习第ll题。
让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答要怎样想。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复习第12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解答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复习第8题后两题,第9题,第10题。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周晓刚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十四
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和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主题图、投影片。
一、学前准备:
1、口算:8+9+1=2+4-3=9+6-5=。
18-4+2=20-7-9=14-7+5=。
16+3-9=7+6-4=15+3-8=。
2、计算下面各题。
5597302658100。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小组讨论,指名列式计算:
5629567556-8=48(人)。
-27+19+19–27。
————————————。
29487548。
2、练一练: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一、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三、板书设计:
5629567556-8=48(人)。
-27+19+19–27。
————————————。
29487548。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十五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
(3)3.2[(1.6+0.7)2 .5] (4)[7+(5.783.12)](41.2―39)
3,口算.
3 + 6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新授
在上面第三个问题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多少朵花 (增加问题后就成为例4)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怎样求还剩多少朵花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4,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分数吗
通过分析例4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三,巩固练习:p34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1),老爷爷每天跑几圈
(2),半圈用哪个数来表示
(3),照这个速度,怎样理解
(4),要求老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要先求出什么
(5),现在你能解答了吗,能解答的自己写出解答过程,不能解答的请教老师.
(6),指名口答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有什么发现吗 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 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十六
重点分析:“不带括号的同级运算的顺序”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难点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能列出简单的综合算式,但是很少见到乘除混合算式,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乘法口诀
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探索新知我们要怎么列式计算呢?
可以先求出中午走了之后剩下的人,再求下午的总人数。
第一步:53—24=29
第二步:29+38=67
2、还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吗?
可以列综合算式。
53—24+38=67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4、你发现了什么?
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我们知道了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那下面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15÷3×5
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6、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一道题中有乘法和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请列式计算下面算式。
48-8+17=
24÷4×5=
小结: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十七
教材第24页的内容和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1.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会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初步构建分数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
师: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理解题意,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这里的表示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这里的是辆吗?如果不是那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是,汽车怎么可能出现辆。
生: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对。这里的是一个分率,它的单位“1”是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就表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多了第一天成交量的。
2.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试着描述,师生共同画出图形。
在画图时注意分析:
(1)确定单位“1”后先画单位“1”,即第一天的成交量。
(2)再画第二天的成交量,可以提问第二天的成交量线段画的比第一天的长还是短,为什么(因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所以线段要比第一天的长)。长出的这段要画多长(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线段的)。
(3)然后分析示意图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
第2条线段中,和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的线段相对的这段表示它和第一天成交量相等,多出来的这段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成交量,也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自己列式,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再汇报。
可能会有两种意见:
(1)先求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
(2)先求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这两种意见教师都给予肯定。
生1:我是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辆,50×=10(辆),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1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50×。
生2:我是从图中看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1+)。
4.回顾反思。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和交流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1)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找出单位“1”的量,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3)根据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题意后再完成。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理解“体积大约增加”是增加谁的,从而找到单位“1”解决问题。
3.完成习题:学校新购进足球30个,购进排球的数量比足球少,学校购进排球多少个?
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
五、拓展提升。
96+96×(1-)=184(分)。
240×(1+)×(1-)=225(元)。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1.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题。
2.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在小组里交流后回答。
学生列式,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强调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十八
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课件。
课前三分钟德育教育:爱是什么?(爱可以是一个拥抱;可以是一次感动;爱也可以是一件礼物;一声问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真真实实的爱,最看得见,摸得着的爱,爱还可以事一个动作,一句话语。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主题图。
【学情预设】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2:坐跷跷板的比没坐跷跷板的多多少人?
预设3:没坐跷跷板的比坐跷跷板的少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出示课件)
师:想一想,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情预设】先求坐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跷跷板的人数和没坐跷跷板的人数加起来。
师:请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案例收集。
【学情预设】
预设1:3×4=12(人)12+7=19(人)
预设2:3×4+7=19(人)
预设3:7+3×4=19(人)
预设4:7+(3×4)=19(人)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尝试用递等式来计算上面的综合算式吗?
指名学生板演。
在集体评析计算过程中,教师用下划线和箭头进一步标注运算顺序。
【学情预设】
脱离情境后会有学生仅仅看算式,出现不同的答案的情况。作为错误案例,教师正好可以引用,追问:“这个解答先算的是什么?”“符合我们解题的要求吗?”……从而引出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师:不同的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都要先算“坐跷跷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学情预设】一道题就有两种结果。
师:是的,这样就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了,这不符合我们数学运算的要求。
师:观察7+4×3和7+(4×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运算顺序相同,结果相同,但后一个算式给乘法加了小括号。
师:这样还有必要加小括号吗?
【学情预设】没有,不加小括号更简洁。
师:所以,我们要注意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境图作为直观支撑,
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学生在该阶段会用综合算式,但习惯用脱式的会比较少。从情境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确在有加法、乘法的综合算式中,不管乘法放在哪个位置都应该先算乘法。
3.结合已有经验,归纳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学情预设】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现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不是同级的综合运算,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情预设】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也就是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引导学生说出)
师: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熟悉脱式计算的格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析。
教师组织学生从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计算是否正确等方面评析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谁能说一说,刚刚的脱式计算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学情预设】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算式的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尽量做到数与数对齐,计算符号与计算符号对齐。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综合算式的答案,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
(3)指名学生汇报各题是怎样算的,集体核对。2.完成教科书p51“练习十一”第6题。
师:比较上面的树形图与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运算顺序,再从左往右观察书写顺序。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十九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表面上是混合运算,实质上是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1、知识性目标:
通过参观养鸭场,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必要性。
2、发展性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读懂图是学习的前提。
因为本信息窗内容比较多,感觉比较乱,所以带领学生认真读图,让他们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是训练的重点。
(3)由分步到综合。
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综合算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会做分步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因为只有在综合算式中才能体现括号的作用。
(4)解决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学习的落脚点。
因为学习带有括号的运算是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学的落脚点是有括号的算式怎么算。对于运算顺序的学习,要和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起来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参观养鸭场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混合运算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
2、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最新数学教案-混合运算(汇总20篇)篇二十
教材第17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l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提问:这道题里有小括号时,要先算什么?有两个小括号时,
(在两个小括号下面画线表示)运算时怎样写比较简便?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
(3)指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计算、脱式时,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指名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这道题先算哪里的?小括号里面又要先算什么?为什么?
说明: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里有加法和乘法,要先算乘法。(在“25x4”下面画线)
请同学们按照计算顺序,在练习本上算出结果。(教师巡视辅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递等式)
结合板书过程提问:为什么第一步要先算乘法?
完成计算过程后指出:括号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法,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想一想,括号里如果是加、减法和除法,要先算什么?
4.教学“试一试”。 ·
请同学们看“试一试”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为什么?二步和第三步各要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除法?
5.小结:上面两道题都是括号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
除法的三步计算式题。在计算时,要计算括号里的部分时,也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分别指名说一说两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强调括号里要先算什么。
2.做练习四第l题第一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两个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指出: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为了使计算简便,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3.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先在方框里填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2小题呢?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第l小题前两步上要加小括号?第2小题为什么后两步加了小括号?
指出:第1小题为了先算除法、加法,最后算乘法,所以要把除法和加法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了先算乘法、减法,最后算除法,所以要把乘法和减法括在括号里。
四、课堂作业:练习第l题第二组,第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