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接下来是一些编写教学工作计划的技巧和经验,建议大家参考一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一
1。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弃置”“空吟”“翻似”“歌”“长”等字词的意思。
2。能简单地评析“用典”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能正确选择和确认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产生认同感。
4。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能说出诗中名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哲理。
《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柳宗元有个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也写出名篇。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他是谁?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是“刘白”,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故事。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举杯满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起筷子击盘吟诗。可惜你写诗才华堪称国手也是徒然无用,命运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放眼望去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独自蹉跎。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点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1。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悲叹,刘禹锡是怎样酬答的呢?从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可见那些信息?重点字词解析探究。酬、乐天、见、赠。
酬答,白居易,久别重逢,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相当于“我”。阔别重逢,酒宴写诗,白居易先赠诗,刘禹锡后酬诗。可见,这是一首酬赠诗。
2。朗读诗歌,体会思想感情是不是悲叹?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集体朗读。
存疑?感情基调似乎不仅仅是悲叹,似乎与白诗不同。到底是什么呢?引出下文具体分析。
明确:二十三年折太多。
探究关键词:巴山楚水、凄凉、二十三年、弃置。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被朝廷抛弃置放在那里。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其间苦楚可以想见。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
2。朗读前四句。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找(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翻似”,倒好像,有抑郁不平、愤愤不平的意思。
3。朗读前六句。赏析颈联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话而言?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2)如何理解此联的字面意思?
明确: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3)显然,本文不是写景咏物为目的的诗歌,“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
明确:“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那他想表达的思想是什么?请看刘禹锡的人生写照:
【补充1】。
l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l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l一落名宦途,浩如乘风船。
l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l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至此,刘禹锡的真正思想才显露出来。原来白诗的意思是您长守寂寞独自蹉跎,真令人悲叹不已;而刘诗的意思是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开朗、豁达、乐观、坦荡的气魄和襟怀。
(4)作为哲学家刘禹锡的又一个注解,此联被后人赋予的的哲理意义是什么?
【补充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24字标题)。
明确: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明确: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此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振作精神、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气概。事实上,战斗精神一直充盈在刘禹锡的血脉中,请看:
【补充3】《赠看花诸君子》(被贬10年后):“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说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之,刘禹锡再次被贬到连州去当刺史。
【补充4】《再游玄都观》(被贬24年后):“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昂扬不屈的口吻,再次显示了他坚持真理、坚忍不拔的精神。
5。全诗总结: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抱有同情和悲叹,而本文前四句承接白诗,后四句翻出新意,表达出不同于白居易的思想。下面请选择前后文各四句的感情基调或色彩:伤感、雄健、低沉、慷慨、昂扬、沉郁、豪放、高昂、感慨、雄浑、愤慨、哀叹、愤懑、豪迈。
前文:伤感、低沉、沉郁、愤慨、感慨、哀叹、愤懑。
后文:雄健、慷慨、昂扬、豪放、高昂、雄浑、豪迈。
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劝慰,诗人刘禹锡的情感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这种雄浑豪迈的诗歌风格让白居易大吃一惊,赞佩不已,你知道他称呼刘禹锡别名是什么吗?——“诗豪”(语文书p56)。我们尝试用这种“沉郁中见豪放”、“从低沉到高昂”的情感和语调来朗诵诗歌。
这正是:《学习酬赠诗有感》乐天赠诗悲愁肠,梦得酬诗志昂扬,进退得失奈若何,人生需要正能量!
首联:抒情——凄凉、弃置——辛酸愤懑。
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
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
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二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772-842),唐代汉族人,冒称中山刘氏,洛阳人,字梦得。刘禹锡出生在嘉兴,祖坟原在洛阳北邙,后因地峡不可依,所以后来改葬于荥阳(今郑州荥阳)。刘家世居洛阳,中原战乱,他父亲徙家江南,刘禹锡生于江南,其父死后,他扶棺返里,同时他母亲也从江南返回洛阳,此后可能在荥阳住了一段时间。集异记中有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之说。刘禹锡一生坎坷,四处漂泊,直到晚年,才居于洛阳,后逝于洛阳。刘禹锡说自己是“客居江南”,称自己是“雒客”,称“洛阳旧有衡茅在”,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可见,他在嘉兴、荥阳、洛阳都安过家。若联系到他祖籍洛阳,还是认为称他为洛阳人比较合理。也有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因为刘邦是彭城人,彭城乃刘氏郡望所在而已,如韩愈之于昌黎。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三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时间:早上。
地点:扬州。
人物:刘禹锡、白居易。(由学生们推选两个表演出色的学生来演)。
服装和道具:报纸折的唐朝的帽子两顶。纸折叠的腰带两根;酒壶一个,酒杯两个,盘子一个。
表演背景:(由班上一个同学来介绍):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咱们表演就从这里开始。
台词:白居易(略显醉态):刘兄。你远在巴山楚水凄凉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来来来!你为我倒酒,我为你击盘而歌!
(边举杯喝酒,边用筷子击盘吟诵)。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眼含热泪):白兄。好久不见了。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你老了我也老了,青春年华就这样逝去了。我在边远之地寂寞倒是不觉得苦啊!苦的是我满腔热情无处可施啊!白白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浪费了我的青春!不过,我们还要往前走。今天我听了白兄的一首诗,很是感慨!罢罢罢!我也吟诗一首来酬和一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提醒学生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四
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五
1、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
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
课时安排:1课时。
1、朗读全诗,找到关键词,说说诗人的处境。
凄凉地弃置身。
2、试揣摩诗人此时的情感。
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
3、在这漫长的二十三年中,诗人是怎样度过的呢?诗人内心的情感又如何呢?怀旧空吟。
空:诗人“怀旧”应该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可自己身处“巴山楚水”,又怎能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何况这些旧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个“空”,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
翻:回到家乡,本应该倍感亲切,家乡的人与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恋啊。可二十三年的别离,家乡变化太大了,已经无人相识。“翻”在这应该是“却”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回到家乡恍如隔世的感觉,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啊。
谈话拓展:物是人非啊!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展示比较)。
5、朗读前四句,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凉”“弃置”“空”“翻”)。
6、诗人的遭遇,引起了朋友的不平,白居易在酒酣耳热之际击盘而歌。(展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7、指导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由沉郁到昂扬)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茫茫宇宙间,你我只不过是一蚍蜉而已,我刘梦得今日虽已是“沉舟病树”,可我之后,依旧千帆竞发,万物争春啊!一个为国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贬长达二十几年的人,还能淡定的说出这般理智的话,可见其内心是多么的强大多么顽强!多么的积极和乐观。后人对这一千古名句推崇备至,一是诗句中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豁达乐观和不屈不挠不怕打击的.倔强意志。
9、《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0、带有感情的再读后四句诗。
11、、再读完整的诗。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艰涩,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
板书设计:
刘禹锡。
凄凉千帆过。
弃置万木春。
空歌一曲。
翻长精神。
愤懑凄苦豁达乐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六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诗意: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酬”是应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西晋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王质;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生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6、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及蕴涵的哲理。(3分)。
参考答案:
5、a。
6、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哲理:事实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画面”2分,“哲理”1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八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并能初步体会是中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自主思考、小组讨论、ppt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诗词在古代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会友送别,游迁升贬都会写诗写词感怀一番,收到的人,还常常再和一首。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这样内容的诗。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初读感知。
1.用ppt出示刘禹锡简介如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板书标题)。
2.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3.用ppt出示白居易当年所作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4.简单描述白诗大意。
5.初读全诗,结合文中注释解释全文大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三)深入研读。
(刘禹锡这首是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写自己谪居在巴楚荒地,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有唱有和,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2.第二段有什么典故?暗含了怎样的情感?
(“闻笛赋”西晋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杀后,向秀路过嵇康的家乡,听到有人吹笛,悲从中来,作出《思旧赋》;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两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观看,童子下完棋后,斧头已经腐烂,王质下山后发现已过百年,同辈人皆已故去。此两句表明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暗示了世态的变迁,抒发回归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怅的心情。)。
3.本诗的第三联是千古名句,请同学们对比两首诗品析一下这两句。
(白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酬答。以沉舟、病树自喻,略有惆怅,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到不平,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此外,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今日常被人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第四联质朴清新平实,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因第三联伤感低沉的情调,第四联便顺势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表明作者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四)巩固提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由《游山西村》等等)。
(五)小结作业。
作业:课下请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下节课点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九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返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了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赠他,他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作为答谢。
\'乐天\'是白居易的字。
关于作者: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他和柳宗元同中进士,一起参加了王叔文政治集团,在当政的几个月内实现了一些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他与白居易同年(772)生。两人在长安认识,互相唱和诗达数十篇之多,世称\'刘白\'。
思考:
1、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
3、关于本文的主题。
本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通意义。后人用此句,并不和诗人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十
教学目的要求:
1.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联系学过的送别诗,进行比较鉴赏。
3.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3。
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课文。
背诵《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入。
三、说说读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刘乃作此酬答。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诗的开头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三、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
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五、小结。
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六、学生背诵学过的送别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一
此刻,我正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鸟儿在这样一个迷茫的野望唱着悲欢起落的曲子。
转眼间二十三年过去了,陈公公从京城来到了我的面前:“刘禹锡,皇上赦免了你的罪,召你回京。”
我激动得唱起《思旧赋》来。时过境迁,再回到家乡时的我感到自己像那个烂柯人,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我的好友白居易啊,在沉船的边上,有很多新的船争先恐后地驶过;生病枯萎的大树前,是那些充满了生机的树木在争春!虽然我已经不会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但我身后还有许多年轻的人才!
二十三年的生活,并不枯燥乏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二
一、理解性填空:
1、诗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诗中点明酬赠题意,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描述: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有一艘沉下的船只,在它的旁边,千帆竞发,有很多船相继从此驶过;在一棵枯败的树前,万木葱郁,无数的.树木在春天欣欣向荣。
2、赏析: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来比喻在他被贬居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客观上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它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三、前四句的感情基调低沉伤感,后四句昂扬慷慨。
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三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我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正因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因此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之后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我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兄弟姐妹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联。
之后,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我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兄弟姐妹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我贬谪时刻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情绪,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我,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我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好处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正因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好处,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正正因“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这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兄弟姐妹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十四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酬”是应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西晋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王质;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生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6、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及蕴涵的哲理。(3分)。
参考答案:
5、a。
6、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哲理:事实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画面”2分,“哲理”1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作者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六
二十三年前的一个清晨,“大人,今日上朝……”忠诚的老仆人不无忧虑地欲对我劝言。摆了摆手,老仆依言退下。“想叔文兄与我励精图志,欲谋大唐社稷千秋万业。却遇有这多困难,前途难测。……”
长吁之际,迎接圣旨的传唤声一声高过一声。大内的陈公公手捧黄卷,落下这般寒心的.圣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叔文等人假借革新之名,妄图坏我大唐江山,今贼首已授。姑念刘禹锡平日忠心侍主,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即日起贬出长安,谪往巴蜀。钦此。’”“臣领旨。谢主龙恩。”山呼海唤之后,我流落在蛮荒之地,日子苦不堪言。瘦了好大一圈!
数年后某日,陈公公又来了。“刘禹锡,领旨谢恩吧。皇上让你奉诏回京了!”
唉,赶了几天几夜,终于来到了繁华胜地——扬州。亭台楼阁,红花绿柳,眺一江烟锁雾笼,望商船往来穿梭。“天上一日,世上三年。”想我刘禹锡,刘大官人,长久流居巴蜀之地,这般花团锦簇、这等丝竹歌舞,岂是能见能闻?生疏了,生疏了!古有记载:东晋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仙童下棋,便坐一旁观战。花开花落,不知几个春秋。一局终了,斧头已锈,斧柄已烂。下山归来,村中已过百年,人事全非。
今我刘禹锡犹如村中人,一落千里之外,不识烟柳胜地了!乐坊间,笛声清越悠扬,“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昔日稽康一曲《广陵散》,天下闻名。名士作古,名曲失传。幸得向秀《思旧赋》一文,尚有只言片语。“叔文,你今又何在?”一路行,一路想,骨头都快散架了,见路旁酒旗招展,不妨借这小客栈歇歇。“这不是白居易白兄吗?”他乡遇故知,我欣喜若狂。
“白兄,如今为何做这般打扮?”见白居易衣襟松散,发乱冠斜,狼狈不堪。
“来得正好。认识的最好。快付酒钱!”一旁的店小二一伸手,直指我的鼻间。
“唉,一文钱难倒斯文人。”白居易连声叹气,“刘兄,我短了他几个铜板。他竟这般……斯文扫地!”
“小二,这几两银子拿着!再上几葫好酒、几盘好菜,今我要与白兄痛饮几杯!”我意气风发地吆喝起小二。
“有银子。没问题!好酒好菜,来——”小二立即张罗去了。
几杯黄酒下肚,酒入愁肠愁更愁。
“刘兄。你诗名享誉全国,路人尽知;凭此即可青云直上,不想你……来,为弟的我敬你一杯!”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名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砣。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立起身,拿着筷子,敲着盘子,引啸长吟。
“白兄……”我不禁也立起身来。
两双手紧紧地相握。窗外阳光明媚,万木争春;江流激荡,千帆竞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不以物喜”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b.以其境过清c.卷石底以出d.属予作文以记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b.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四面竹树环合绿树村边合。
10.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似/与游者相乐b.影布/石上。
c.潭中鱼可/百许头d.以其/境过清。
11.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曲曲折折,像蛇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d.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2.对诗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读出以下信息:“酬”字表明这是一首酬答诗。白居易字“乐天”。“赠”是指白居易赠给刘禹锡的诗,即尾联的“歌一曲”。
b.“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诗人用典是为了表达怀念旧友之情。“烂柯人”指晋朝的王质,诗人用典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仿佛有隔世之感。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
d.这首律诗押韵整齐,韵脚有“身”“人”“春”“神”。
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4.试分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表达效果。(2分)。
bdab。
12.c(应是先抑后扬,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
13.(1)听到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中很快乐。
(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呆呆的一动不动。
14.这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久别归来的复杂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八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2分)。
2.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1.(2分)刘禹锡白居易(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2.(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有错该题不得分)。
3.(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思对即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精选19篇)篇十九
学生在第一轮的自学过程中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字面上似懂非懂的理解一下诗歌大意,在这一轮自学的过程中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自学中存在的主要困惑和问题,作为交流、质疑的重点。保证充分的自学为交流研讨和质疑答疑张本。
通过学生的展示,我们发现了学生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自学指导后紧接着的就是交流研讨与质疑答疑。第一轮自学主要关注的是生本交流和生生交流,然后进行生生和师生的交流。交流研讨是对话,是生本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是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通过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化,从而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