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现在为大家提供一些优秀的大班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一
学习用统计表按图形的两个特征统计图形数量。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1、各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2、大象、小鸟、鱼、乌龟、图片。
3、统计表图一、图二、铅笔。
二、学习用统计表统计几何图形数量。
1、出示乌龟图片,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记录每一种图形数量。
2.出示统计表(图一),指导幼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和方法,学习按形状统计出乌龟图案中每一种图形的数量。
3、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颜色记录乌龟每一种图形数量。
4、出示统计表(图二),学习按形状、颜色统计乌龟图案中的图形数量。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统计乌龟的图形数量,统计时要仔细观察,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统计,不容易出错。
三、幼儿操作,能用统计表按图形的形状、颜色统计图形数量。
为每组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3幅及统计表(图二),幼儿自选图片进行统计。
四、师幼一起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五、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按形状、颜色对图形进行统计,而且小眼睛观察的仔细认真,学会了有序地观察。老师还有一些图形图片,小朋友可以自己进行拼搭,并用统计表统计。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二
1、初步学习用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的方法把规则的图形等分成两份,并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在操作实践过程中,能标新立异。
视频转换仪、各种图形的纸若干、剪刀、铅笔、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1、提问,引出课题。
你们都说会,现在我给你们每人一块,让你们来分,相信你们一定会分得很好!
2、幼儿操作,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请你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分好了还要想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幼儿操作:任意对边折。
(2)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演示验证。
(3)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4)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幼儿说,然后老师演证。
出示两个一样的圆形,将其中一个二等分,然后将等分后的半圆和另一个圆形相比,得出结论:部分小于整体,二等分后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是整体的一半;整体大于部分,整体是二等分后任意一部分的两倍。
3、请幼儿等分三角形、梯形。(左右对边折)。
(1)幼儿操作:左右对边折。
(2)幼儿在视频转换仪展示。
4、请幼儿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1)幼儿操作: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
(2)在视频转换仪展示折法,幼儿说一种老师展示一种。
(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都不止一种分法。你们已经会了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还有一个分法如果你们掌握了,能使一个正方形、长方形有若干种二等分的结果。这就是过中心点折的方法。
1)介绍如何找中心点。(用笔点上)。
2)如何过中心点(直线过)。
3)用多媒体课件验证。
5、请幼儿用过中心点折的方法等分椭圆形、六边形。
(1)幼儿操作。
(2)请幼儿讲述如何等分的。
6、做作业,请将是二等分的打勾,不是二等分的打叉。
(1)幼儿作业。
(2)运用视频转换仪评讲作业。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1、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2、格尺、米尺、卷尺铅笔、积木、筷子、牙膏盒、一段线绳子、一段纸条等等各种自然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试着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给他们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n个水彩笔盖)。(要把记录单设计好)。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好多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些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请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尝试着测量。
7、请幼儿坐好,总结、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四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房子》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1、巩固形体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猪造房子的活动,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面积或相等面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体积或相等体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教具:ppt学具:1、房子轮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种大小型号不同的蓝色砖块;2、三座大房子和砖块记录表;3、记号笔、便签纸。
操作音乐《肖邦钢琴曲—雨滴》《三只小猪》。
一、三只小猪造房子。
1、激发兴趣。
——你们听说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猜测中间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猜测最大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3、讨论:砖块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关系?
二、造房子比赛。
1、介绍材料和比赛内容。
2、幼儿操作。
3、集体验证。
4、讨论:造一样大的房子,砖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
三、帮助小猪造新房。
1、观察大房子,激发帮助小猪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儿分组操作记录。
4、集体验证——这组用了多少块砖?查看记录表。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五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
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幼儿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六
1、喜欢测量活动,能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测量结果。
2、探索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感知长度单位“米”,学习记录测量结果。
1、人手一把尺,剪刀,绳子,记录表,米尺,铅笔等。
2、活动室地面贴有9条一米线。
1、教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地上多了些什么?
2、教师:你们想知道,这些线段有多长吗?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线段的长度呢?
3、(出示尺)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
4、教师:告诉你们,这把尺就是测量的一种好工具。那下面我们就来用这把尺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吧!
5、教师交代测量的要求,幼儿尝试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1)教师:孩子们听好要求哦:每人拿一把尺,两个人一组测量一根线,量一量它有几把尺长?孩子们,开始吧!
(2)孩子们开始自由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6、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教师:谁能来说说你们的测量结果呢?你是怎么测量的?
7、教师小结:哦,原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尾要找准起点,然后沿着边线测量并且在测量时,尺的头和尾巴要紧紧靠在一起呢!
1、幼儿再次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这次你们的测量结果是什么样的,谁能来告诉我?
1、(出示米尺)提问:这是什么?
2、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米尺,它呀有一米长,你们看这条线有多长呢?(教师用米尺测量)。
4、教师:听清楚要求,这一次还有两个好朋友一组,拿一根线和一把剪刀,记住哦!在做一米的线时,一定要有一个小朋友按住起点哦!开始吧!看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
1、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根一米的线能测量我们活动室的什么东西呢?
2、教师示范讲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3、教师讲解要求,幼儿进行测量活动,并进行记录。
4、教师与幼儿共同讲解测量结果。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七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具:正方体正方形学具:《幼儿用书》各种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物品。
一、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正方体)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师: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小都一样吗?
(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二、巩固学习。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请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正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习。
制作正方体。
四、抛骰子游戏。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八
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
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4、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会运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动作编排、昼夜的更替、服装的装饰……)。
五、延伸活动:装饰服装。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九
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概念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每周值日生工作,已掌握了“星期”这一概念),我在活动设计中,人物化的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1.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2.自制小挂历。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十
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十一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总共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是用来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历查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2,各种挂历,台历,月历等。
一,出示数字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来先认一认,读一读这些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学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幼儿仔细观察,问幼儿发现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它们的秘密,请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
2,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回答问题。
三,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1,现在老师指日期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号
2,老师说日期小朋友上来把它找出来。今天是几月几号请小朋友找出来。
3,前几天小朋友带来了挂历,请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诉老师与同伴,再来找一找节日,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等。
数学《有趣的数学》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让幼儿来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为幼儿创造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就是学习的数学课堂,这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说要与数学朋友做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学,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扩展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做游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了年月日的关系。掌握了一年有12个月,有30天一个月的.,有31天一个月的,二月才28天,一年一共是365天。然后活动的延伸更使小朋友乐透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创设情境的教学激发了小朋友去探究去发现。加深了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十二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1.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一.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
3.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请幼儿示范拼图
1.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通用13篇)篇十三
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概念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每周值日生工作,已掌握了“星期”这一概念),我在活动设计中,人物化的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