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和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一
(印度半岛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师:哪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印度(北回归线)。
师:那印度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呢?(热带季风气候)。
师:回忆一下印度1月和7月的季风生填空。
师:季风不稳定,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师:水旱灾害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的农业,首先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呢?读图:
生:水稻和小麦。
小组合作35页活动题学生活动。
师:展示。
阅读材料两次绿色革命。
(承转)印度的农业经过两次绿色革命之后,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环境,那印度的工业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来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企业。师:什么是外包呢?(投影外包的含义)(投影了解外包的过程)。
(投影展示印度外包在国际的地位)学生自学完成填空。
印度的软件外包发展非常迅速(展示图7.46)阅读材料。
南京雨花区外包服务园本节小结。
印度软件外包视频。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二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玩个猜谜游戏吧!出示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褂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鹅)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蜘蛛)师:这几个谜语的谜底都是动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写动物的课文。请大家放开声音,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能把课文读通顺。现在,我请四名同学来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哪些句子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生汇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板书:猫可爱、淘气。)。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三、赏析词句,品味含义。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这里指猫的性格特别,让人难以琢磨。这是前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性格的集中概括。)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这是对猫老实性格的具体描述。表现了猫温顺安逸的特点。)。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对猫贪玩性格的具体描写。)。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一连几个钟头”可以看出猫是那么的有耐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体现猫捉老鼠的决心之大。)。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这几句话都是写猫高兴时的表现——温柔可亲。前面一个“蹭”字表现出猫对人的感情深;后面一个“印”字表现出人们对猫的宠爱,把猫踩在稿子上的脚印看成“小梅花”;接着说它的叫唤“丰富多腔”,表现出人对猫的欣赏。最后通过猫的“解闷”表现出这是一只富有生活情趣的猫,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儿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小练笔:请你用事例把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
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作者笔下的猫吗?为什么呀?其实这都与作者平时细心地观察、用心地感受是分不开的。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向老舍那样热爱生活,这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还能创造美!
五、布置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虑()乖()耍()虚()乘()要()2写句子。
任凭„„也„„非„„不可„„板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第一教时,就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概括得是比较全面的。第二教时,复习主要内容,体现从整体入手。发问,紧扣题目。)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3节。
(2)提问交流。(板书:吹熄。)追问:为什么两个孩子脸色苍白?
(3)指名朗读,注意读好描写伯诺德夫人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词句。
(4)小结。伯诺德夫人面对这样的危机,巧妙地与德军周旋,保住了蜡烛。
2、讲读第4 5节。
(1)指名朗读,思考上面的问题。
(3)画出描写杰克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自由朗读。
(4)交流。
(5)进一步提问:伯诺德夫人此时心情怎样?
齐读第5节最后两句话,让学生体会高度紧张的气氛。
3、讲读第6 7节。
过渡: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巧妙化解了危机。
(1)指名朗读。
(3)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描写杰奎琳说话语气和样子的句子,领悟她的机智。)
(4)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顺教的思路,是对的。这样有利于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阅读每一部分的内容,所设计问题的角度有变化。)
三、总结课文。
1、总结性提问。
2、写作方法提示。
(1)课文为什么要以半截蜡烛为题目?
(总结,分别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作业。
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能否设计书面的作业?一般要有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的作业,当然要注意分量。)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聊聊天,冰心奶奶说读书好,读好书.你们读过什么书(开火车来说)看来大家读书还挺多的)。
师:同学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天我们就去游览雄伟的建筑,那就是万里长城.(板书)。
请大家齐读课题――17长城。
二了解预习情况。
师:读得真好,打开书,课文都预习了吧。
师:先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出示生词),自己先小声地读一读。
师:这里面觉得哪个词语不太好读或有哪个字比较容易写错,需要给大家提醒一下.
师:什么是屯兵。
师:说得很对,屯兵就是兵都驻扎在那,易于防守,这样的地方就叫(生:堡垒)。
师:非常坚固.我们一起来看看"垒"字怎么写,(媒体演示)上面的撇折点要写得匀称,下面的土要长才能稳,你看多像叠土成墙的样子,大家在书上写一个.
师:写完垒,我们再一起响亮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还在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做了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的读书方法很好.通过读书,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情况(5人左右)。
三,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师:同学们,其实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时,是按一定顺序的你们发现了没有。
师:从远到近,对了,板书"从远到近",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还有他想到的。
四,重点感悟,加深体验。
(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师:(媒体出示远景图以及原文)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很长)。
师:很长,就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在二十多年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经过了(出示地图)大家猜猜用了多长时间,整整五百零八天.
来,读出我们的惊叹.谁来读"从东头的......"。
师:令人惊叹的长,还有谁来读,请你。
师:真是万里长城万长,全班男同学一起读.
师: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觉得它怎么样(出示远景图)。
师:你是从这句话感觉的吧,来,就读读这句(出示第一句)。
师:崇山峻岭,那是怎样的山啊。
师:崇山峻岭还是什么样的山。
师:高大陡峭,这就是崇山峻岭,这长城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下的.有气势吧。
师:想像一下顺着连绵起伏的山,长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出示远景图。
生:蜿蜒盘旋。
师:对,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再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师:谁能读得比她更美,更有气势找个男孩子。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师:好一条东方巨龙,我们走近长城好吗。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看图,看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设置在83页右上角的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出来.静静默读.
师:好了吗谁上来当一回长城的解说员,给大家介绍一下,带上书。
师:同学们,她标的,是课文写的一样吗大家看看老师的标示,标示正确了吗。
这些设置有什么作用吗你读出来了吗:。
(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站的人站在长城上,(出示:图)作者就是这其中的一员,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谁板书:(劳动人民).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那句话.(出示这句)请你。
师:从这句话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时很艰难。
师:修筑长城非常得难,同学们也来看看这句话从哪里你看出了劳动人民难(约提问10个学生)。
一步一步多么艰难的一步一步,还有哪读出了难。
数不清数不清的条石,多重啊。
师:这字里行间都写满了难.你还发现了。
师:没有车,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多难啊,还有什么地方能读出难。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师:从一个抬字感受到了,还有师:还有新发现吗。
师:真是困难重重,来,把我们体会到的送到这句话中.你来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
师范读(配乐)。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5人左右)。
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的劳动,请你读(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
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
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拿起书,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师: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
请欣赏——长城风光:。
此刻,你面对长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点击出现图)。
师:俄罗斯原总统赞叹说。
师:以色列前总统说。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边板书:伟大的奇迹)。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感情朗读课文,要读出长城的气势来.
2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看高大坚固。
17长城。
(伟大的奇迹)。
想劳动人民。
李建文。
《长城》这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难点是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就结合预先设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课堂实际的效果,学生的所得进行反思:。
1,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了地图和图片,同时也理解了"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放手让学生多读有感受的语句,让学生有可讲之处,所谈感受体会也较充实,深切.
4,教学长城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第二句话,想象古代劳动人民抬着巨大的条石艰难攀登的情景.(民工在官吏的监督下,吃力地抬着条石向山上走去,有的累倒了,有的摔下山崖,有的病倒了……)想到这些,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训练,由学生透过第三段的语言文字,再现当年情景,体会到修筑长城的艰难.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五
上课时间:9月29日上课记录:30人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熟读与交流中了解祖国,感受祖国的伟大。
一、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及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比如,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识字3夕与川州台争民族。
六、教学反思: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六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十一二岁的孩子,有很强的表现欲,竞争力。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更能体现他们的团队精神及主人翁地位。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片段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内容。
2.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知识与技能。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后练习4中的两个句子。
2.背诵课文的片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资源:
1、《“诺曼底”号遇难记》视频。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情境导入。(播放撞船视频)。
2、提问:从这段视频中你知道了什么?
(“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乱作一团,情况十分危急。
(设计意图: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激起情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
二、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1)哈尔威船长下达的第一道命令是(课件出示):
a、师:从中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b、(临危不乱,从容镇定……)。
(指导朗读)。
b、师:但是人们并没有听从他的指挥,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
c、理解不可开交。
(师放一段嘈杂的声音,体会当时的混乱。齐读感悟)。
d、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
(出示对话)。
(2)哈尔威船长下达的第二道命令(课件出示)。
a、师:【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到!”
“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b、师:人们从这个威严的声音当中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炉子被海水淹了,灭了,机器已经停了。还能坚持20分钟,够了。
(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哪个男人胆敢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c、师:他真的会开枪吗?
d、师:从这番对话当中,你又感觉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船长?
(指导有方、镇定自若、忠于职守----机智、尊重妇女)(师生对读)。
e、理解句子:没有一个人敢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各位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课件出示)。
(写作方法指导)。
f、指导朗读。
(3)哈尔威船长下达的第三道命令,(课件出示)。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a、师:你还丛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船长?
(考虑周全,爱护儿童)。
c、指名有感情朗读。
(学生朗读同时播放视频)。
5、师:“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2)、理解句子: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6、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时就是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发挥它的穿透力,串起英雄的精神,让学生从文字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在课文的学习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镇定,临危不惧。)。
三、拓展延伸,写读后感。
1、他是一个真正的船长,他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板书)。
2、再次呼唤英雄的名字----哈尔威船长!
3、把你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撞船视频,让学生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把学生真正带到当时的情景中,置身于其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激起情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然后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批注,想一想,哈尔威船长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下达了哪些命令?为什么要下达这些命令?结果如何?可以体会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进行小组交流。然后集体交流哈尔威船长下达的三次命令(课件出示),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人翁地位。在交流第一道命令时,放一段嘈杂的声音,让学生理解“不可开交”,体会当时的混乱。在课文的学习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镇定,临危不惧。而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发挥它的穿透力,串起英雄的精神,让学生从文字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最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本节课,教师始终情感充沛,以情激情,以读为主线,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使“三维”目标较好地得以整合、落实。
本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对教材挖掘还不够深,在朗读上全员参与力度还是不够,以后还有待加强。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七
课时目标:精读课文,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2〕教师配乐读,余生边听边想像。
3〕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齐读。2学习2-4段。
1〕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2〕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点评。
3〕指生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读的词句,落实重点语基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4〕配乐读2-4段,欣赏读。
齐读第五自然段。理解第五自然段这个比喻句。学着用比喻句。自由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三、指导背诵。
(1)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2)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3)指名试背,奖励。(4)全班齐背。
四、学习生字。
1、出示晶、建。指导写“晶”字。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透亮清水洗过纯净明洁。
神往紧紧久久蓝晶晶圣地的窗帘。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八
教学目标:
1、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文本,做到“心随文动”,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将学步过程描写得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第二人称写作手法及叙议结合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品读重点词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文本,做到“心随文动”,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教学过程:
一、感悟文字魅力,解题导入。
1、学步,是什么意思?(学习走路)。
2、出示课件:步字的演变过程。
3、我们一起来看看赵丽宏儿子学步的视频。(出示课件,其实课件中没有视频,一片漆黑)。
4、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通过文字再现学步的情境。(出示课件,学步的视频没有找到,但是我们通过“用心灵诵读”就能再现学步的那时那境,更能体会到那情。因为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
在导入部分通过汉字步的演变,让学生感悟文字的魅力;没有视频而出示一段话既提出了对读书的要求“用心灵诵读”又再一次让学生感悟了文字的魅力——文字的功能可超越视频。
二、用心灵诵读,再现学步情境。
1、过渡:既然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那我们一起通过文字去再现学步的情境吧!
2、体会初之学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儿子会走路了?抽生读,随机指导“用心灵诵读”就是要做到“心随文动”——身临其境。并体会此时儿子的心情。(兴奋、紧张)。
(2)父母是怎样的心情呢?从哪句话哪个词看出来的?(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啊呀,小凡走路了!)并指导朗读。
(3)小结:儿子第一次走路时,又又,父母很。让我们再一次用心灵诵读: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啊呀,小凡走路了!
本段学习主要抓住儿子第一次走路的神态及父母的语言,再现刚学步的情境,体会儿子及父母的心情,做到以文悟情,以情引读,实现“心随文动”“用心灵诵读”。
3、感悟具体描写,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过渡:学步可不只是笑,还有哭。请找找文中第几自然段写到了学步中的哭?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学习四、五自然段。
(3)生交流并指导“用心灵诵读”。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将学步过程描写得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继续练习“用心灵诵读”的方法。
(4)学步不仅有笑还有泪。我们可以说:哭声、泪水是学步的代价和纪念。你能写写还有什么是学步的代价和纪念吗?(出示课件)。
让学生课堂中既要动嘴又要动脑更要动笔、动情,读写结合。
4、小结:推开文字的大门,我们“用心灵诵读”果真再现了学步的那时那境那情。
三、用心灵诵读,感悟生命过程。
2、生自读课文勾画句子,同桌谈论,体会句子的含义。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
(1)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引导学生抓住“独立”,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最初独立的行为。
(2)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抓住“曲折、坎坷、勇气”进行体会升华。
······。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联系自己的生活,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四、用心灵诵读,感悟文字魅力。
1、出示课件:步的演变过程。感受“脚踏实地”。
儿子啊,在人生旅途上你不但要地走,要地走,更应该地走。
2、再读父亲的寄语。
再次出示步字的演变,从文字中领悟到学步应当“脚踏实地”,又一次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再次诵读寄语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真正体会到“用心灵诵读”。
3、小结:我们这节课,用心灵诵读了一位父亲的寄语,老师也想为大家送上寄语,出示课件:“步已会,学未止。”
4、解释老师送上的寄语并延伸:课已完,探究未止。顺势布置作业,学写寄语。
以学步为内容,送上教师寄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九
教学流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1.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雷雨前后的场面,并配有刮风、下雨、打雷的声音。
2.教师问:“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夏天,一场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一切都是那么美,那雨后的广场是什么样子呢?赶快去读一读吧!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过渡:小朋友都读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4.让我们和书中小朋友一起像“赤脚神仙”一样,开开心心地读第一小节吧!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学生可以轻声读,也可大声读,可一个人单独读,也可以同桌合读还可跑下座位找好朋友一起读,反正方式不拘。最后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评议一番,说说理由。
【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感受会越来越深刻,情绪会越来越投入,读得也会越来越好。】。
学习第二、三小节。
过渡:在这片海洋中,一位小哥哥也带着妹妹来踩水了,请同学们自读2、3小节,找出表现哥哥快乐的句子。
1.交流体会中朗读第二小节。
(1)师:快乐似神仙的小哥哥在干什么?
(看图说)。
生: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师:“使劲”还可换成什么词?(用劲、带劲、起劲)。
(2)指导朗读第一句:
现在你脚下有一潭积水,请你用劲地踩一踩。踩水快乐吗?把这份快乐带进句子读一读。(指名多人读)。
(3)指导朗读第2句:
a他喊:“妹,小心,滑!”
师:可是,他光顾着自己玩了吗?你从哪句话读懂的?(你真会读书!)你就是那个小哥哥,小哥哥,你好!你妹妹紧跟着过来了,你亲切地喊:“……”(细节指导:声调提高或短促)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声音这么响?(广场上人很多,声音低了妹妹听不到。)。
师:真是个细心的哥哥。如果妹妹远远地,你应怎么喊?(高声地喊、亲切地喊、急促地喊)。
师:老师听出来了,同样一句话,“妹,小心,滑!”我们可以亲切地喊、高声地喊、急促地喊,但都喊出了小哥哥关心妹妹、爱妹妹的一片兄妹之情!
(4)齐读第二节:
这样的好哥哥,你们喜欢吗?你还想当吗?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节,看谁更像好哥哥!
2.默读第三节,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我不明白为什么小哥哥滑了一跤,把裤子弄脏了,还那么高兴呢?(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师:值得我们来研究研究。小哥哥觉得什么事是令人糟糕的?可是转而一想,他又觉得(兴奋和骄傲呢)!什么事又让他引以为自豪呢!
学习第四小节。
(1)自由读第四节: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十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后作业 4中的两个勺子的不同意思,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调遣大副井然有序。
威严履行深渊忠于职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哭泣机械灵魂争执控制。
调遣呼号斗殴克莱芒可怖。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讨论: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28自然段)。
三、作业 。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板书:遇险自救牺牲)。
二、精读训练。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
(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讨论: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紧急,千钧一发……)(板书:千钧一发)。
(3)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
指名再读,及时鼓励。
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3)出示挂图。
(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
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
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
(5)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小组交流,讨论。
(7)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8)指导朗读第二段。
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
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摘录你认为感人的句子。
一、复习。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3、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齐背。
指名学生背。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
三、批改,订正。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十一
孙玉娟。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初步感知说明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五、教学内容: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恐龙(生读)。
2.对于恐龙大家非常感兴趣,也了解了很多有关恐龙的知识,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恐龙的?(1)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生活环境种类形态亲戚吃食生育消失。
(2)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听写词语。
(1)吊桥利剑庞然大物望而生畏轻型凶猛牙齿匕首(2(跟白板上出示的词语对照,有错订正1遍。
(3)这其中的某个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一种恐龙?(翼龙和鱼龙不是恐龙,而。
是恐龙的亲戚。此时若有学生说起,可以顺势带掉第三段)。
(二)了解特点,感知方法。
1.文中哪个自然段是重点介绍恐龙种类的?(第二自然段)你是怎么知道的?(白板笔画出第一句中心句)。那请你好好读第二自然段,听好要求,等会请同学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
交流后,教师用及时书写笔在恐龙的名字下面画横线。
2.你对哪一种恐龙最感兴趣,你就把那句话用心地多读几遍,好好想想这些地球上曾经雄霸一时的主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待会介绍给大家。抓住特点,说准确,说生动。
3.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两亿年前的侏罗纪。你瞧,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播放图片)。
(3)出示写雷龙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圈画词语并作批注(作比较打比方)。预设:
你抓住了雷龙的特点.你拿雷龙和大象相比,就更清楚了(大象是我们很熟悉的事物,是我们知道的比较庞大的事物,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作比较”,教师在句子旁边做标注,学生在书本上做标注)。
你还告诉我们雷龙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将雷龙发出的轰响比作雷鸣,这样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教师在句子旁边做标注,学生在书本上做标注)听过打雷吗?打雷的声音给你怎样的感觉——(震耳欲聋害怕)来,请你再来介绍一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雷龙的庞大。
你们看,通过将雷龙和大象作比较,雷龙的特点就具体生动了,真不错!能把事物介绍具体生动,这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
4.下面老师也想来试试——老师也想来介绍一下梁龙将二十多米漏掉。
(1)你对老师的介绍满意吗?(为什么?)。
这个数字能漏掉吗?二十多米,来看看这二十多米大概有多长。你们看,有了这个数字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了梁龙的有多长。(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老师在白板上标注,学生在书上做标注。)。
(3)齐读写梁龙的句子,体会列数字的表达作用。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畏”的意思。畏:1.畏惧,害怕。2.佩服。
三角龙的三只大角,令人望而生畏。()。
王勃小小年纪就写得一手好文章,真是后生可畏啊。()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意思也不同。
(1)自读3-5段。(2)交流。
8.这么多恐龙,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他们了,给我们书中的插图上的恐龙写上名字,指名一学生到白板上写。交流对照。
(三)总结。
恐龙作为两亿年前地球的主人,它们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千奇百怪,它们在6500万年以前的神秘消失,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迷,它等待着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去破解。
(四)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
2.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用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把你最喜欢的恐龙介绍给大家。
(五)板书设计。
恐龙。
环境作比较。
种类、形态打比方。
亲戚列数字。
食物繁殖消失。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十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能知错就改,就能有所成就。
2、学习本文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3、体会怎样“把书读厚,把书读薄”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2]、;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设想: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预习理解课,其目标有二,一是掌握文言字、词;二是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问,为课文的感悟创新作准备。本教案是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介绍周处生平,引起学生共鸣。
周处,晋之名将,忠勇两全,读了上则短文,大家都为他的勇敢所感动,那么,周处是怎样成为这样的大英雄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
二、学生齐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三、学生置疑: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请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师生共同释疑。
四、亮点探寻:
(一)、对“凶强侠气”进行探讨。
(1)问题提出:周处年少时在人们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是这样?
(2)思维拓展:你能根据平时积累,具体设计一个情节来阐释“凶强侠气”吗?
通过此问设计,其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把书读厚的学习方法。
(3)探寻: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凶强”又要写他“侠气”
(二)、对“杀虎斩蛟”进行探讨。
(1)问题提出:乡人为什么要“或说处‘杀虎斩蛟’”?
(2)思维拓展:请补充周处杀虎斩蛟的详细过程,说得越惊险越好。
(3)探寻:乡里为什么要“更相庆”?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对“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进行探讨。
(1)、周处为什么能成为“忠臣孝子”?
(2)、通过学习周处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四)、本文虽只有192字,但却写得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请分析其作用。
探究学习:
文章开篇介绍周处“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后,接下来本该直接写他如何为害乡里,可作者却将笔锋一转,谈虎说蛟。乡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实际上是一个圈套,这是文意的再转。乡人希望三横余其一,不料三害皆除,是三转。处竟杀蚊而出是四转。乡里不庆贺周处凯旋,而庆贺他的死亡是五转。周处对此不恼不怒,由此产生悔改之意是六转。寻陆机,陆机不在,是七转。清河在是八转。周处想悔改却又担心无所成是九转。清河再劝是十转。文章真可谓“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句字变。”(刘大櫆《论文偶记》)如此曲折变化,摇曳多姿,引人人胜。
(五)、为什么课文对周处为害乡里写得简而虚,而对他杀虎斩蛟、自悔自改却写得繁而实?探究学习:
这是由文章的立意所决定的,本文是一则名人轶事。它意在表现周处的改过自新,彰扬他的自改自励的精神,并借陆云的话阐述了“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而并非展示周处的恶行。周处为害乡里,只是作为表现周处的反衬之笔。
五、教师引导:
把书读厚,是补充书中的情节,对书进行评介,仅达到这一步是不够的,书读厚了我们能记住它吗?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吗?这就要求我们把书读薄。所谓把书读薄,就是要善于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指导归纳总结的方法。
(1)、找出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并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字词、通假字等。
(3)、整理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文章的启示。
(4)、体会文章结构特点、语言特色。
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方法下课后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六、教师总结:
“知耻而后勇”,周处这个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的,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改正自己的缺点,还总是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天生愚笨呢?这一句名言吧:“人患志之不立。”努力去开创自己的美好人生吧!
七、作业:整理本课知识要点。
短评:
抓亮点、拓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亮点,是指课文中学生思维的拓展点,它含蓄而简练,适合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它是课文特色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它的探讨,就能使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它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周处》一课的亮点,我认为有这样几处,一是“凶强侠气”,因为它既照应了为乡里所患,又是周处改过自新的内因;同时它有足够的让学生联想思维展开的空间。二是陆云的话,它既是周处改过自新的直接原因,也是作者写作意图的体现,学生通过它就可以同作者进行交流受到启示。
三是本文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通过它就可以使学生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
发现了亮点,就要围绕亮点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能调动起来,这一方面决定于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这就不在本文中探讨了。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十三
我记住这样一些同学。
给我的印象是人才济济,相信我们的四十分钟的学习会让我们之间更加融洽。
一、直接导入新授。
1.请同学们将目光投放到大屏幕,这是诺曼底游轮,这是怎样的游轮。
出示:图和文字。
“诺曼底”号邮轮,建造于1863年,到1870年,才七岁,它设施先进,是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邮轮之一。
师生交流:十分先进、豪华、年龄不大、十分巨大的游轮。
2.但是在一天,这艘邮轮再也不在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样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文,看看哪一段写了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如果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外国人的人名就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3.学生读课文。
4.师生交流。
文章的哪一个句子说诺曼底号遇难了、这句里面的哪一个字是说诺曼底号遇难了?
“剖开”
诺曼底号遇难了,这是怎样的一次灾难呢?请大家自读文章的四、七两小节,圈出一个你能够表现这场灾难的词语。然后分小组同伴进行交流,选择出一个最合适的,写在黑板上。
学生读――交流――写。
5.哪一组找到了“可怕”?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是可怕吗?请小组读这个部分。
“失魂落魄”是哪个小组找到的,请小组读读这个句子。
这个“失魂落魄”是哪个组的,请这个小组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惊恐万状”,请小组的人读。
还有小组找到的是“势不可挡”
“汹涌湍急”
就是这样一个长夜,海水是势不可挡的,人们是失魂落魄的,一切是乱的不可开交。(教师板书:不可开交)。
诺曼底遇难的时候,没有录像,但是有一段相似的录像可以把大家带到那个场景里去。
看录像《泰坦尼克》。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黑板上哪个词语了?(师生交流)。
在这个乱得不可开交的后果是什么呢?
学生说。
但是我们读完课文后发现,结果并不是这样的,你们找到了哪个词语,而是井然有序,板书。谁改变了这个结果。板书:哈尔威船长。
我们作者雨果用这样一个句子评价了哈尔威船长。学生读句子。
读了这个句子你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
为什么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一个海员和他相提并论?
学生读课文――闭上眼睛想想留在自己的脑海里的画面。
6.师生交流。
(1)留在我脑海的中是船长和船员的对话,有和他一样的同学吗?
(2)留在脑海的是哈尔威船长指挥的画面。
(3)闭上眼睛是哈尔威这样的几个画面,首先我们来看看哈尔威船长的画面。
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
学生读。
同学吗你们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十四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3、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进修;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吗?(你真善于学习)老师也查到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组合,大家来读读吧。
(2)请你再读读最后几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吗?
(3)相信大家读了这段文字后,会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4)下面,请大家带着你的这种体会,放开声音读读这个自然段。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渡: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4)办一期珍惜时间的手抄报。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十五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板书:遇险自救牺牲)。
教案。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
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
(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讨论: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紧急,千钧一发)(板书:千钧一发)。
(3)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
指名再读,及时鼓励。
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3)出示挂图。
(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
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
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
(5)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小组交流,讨论。
(7)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8)指导朗读第二段。
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四、质疑。
五、背诵。
第29、30自然段。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十六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不但出色地讲述了故事,而且从此之后,她鼓起生活的勇气而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这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易懂,但内中所蕴含的情感却是非常深沉的。它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爱,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爱,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平时就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本课:“掌声、文静、愿意、姿势”等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情感走向,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通过对英子言行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理特质。
1、导语(师):
今于能来到你们学校跟你们上课,老师既紧张又兴奋,希望我们今天能合作愉快。今天我会为大家一系列的惊喜,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这节课是愉快地学到知识。首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字:爱(课件出示)这是一个什么字?谁能用这个爱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呢?(请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2、板书课题:
掌声。
设计理念:一开始就用一个爱字,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知道这篇课文所讲的情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再让学生质疑,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
师:到底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那我们读课文要怎样才能读得好呢?有什么要求呢?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个惊喜,就请我们的鸭先生给我们来个介绍吧:
1、要把课文读得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2、要把课文读得流利,不重复地读句子。
3、读课文要有感情。
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进行阅读教学,而读书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借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之口向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效果要比由老师来提出效果要来得好。
师: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想认识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跟他们交个朋友好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三个惊喜。
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多种形式去读。(开火车,分小组,个人等等。)。
设计理念:学习生字生词本来是一项较枯燥的五环节,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过渡语言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的我要学。
通过朗读课文每个人对英子都有了了解,她应该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印象,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刚才别人说话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好像不同意,那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文字投影:
师:有声有色的朗读有利于表达感情,而默读更有利于思考,边读边想: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
教师巡视,提示:抓住关键词句,说话要有理有据,哪个同学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给我一个手势,我会让你先说。
教师板书:
文静、忧郁。
师: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那这一段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文字投影:
让学生自由说,体会英子从心理到性格的变化。
设计理念:朗读是阅读教学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真的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了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令填鸭式的教学改变为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老师相机板书:
活泼、开朗、乐观。
一组反义词用在了一个人身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是什么令到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要留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留下思考的内容给学生,令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下一节课将会产生很多。
这一节课同学的表现令老师非常高兴,真的很高兴能为你们上这一节课,你们在这一节课不但能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能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们以后的每一节课都能这样上课,那么你们将会成为学习上最优秀的学生,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材。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十七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教后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用一两句话文中的哈默,从中理解文章的内容。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十八
一、导课。
1.展示一张印度的国旗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多家的国旗吗?(印度)你们知道这个国旗是什么意思吗?(橙色代表勇敢,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表示信念,中间24根辐条的法轮代表神圣和真理。)。
2.展示一张荷花的图片,问:这是什么花?(荷花)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在印度荷花的品种是非常多的。
二、教学新课。
1.说了这么长时间的印度,有没有人知道印度的由来?还有没有人记得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印度。(古代印度,又译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帕文化。后来摩揭陀日益强大,统一了全印度。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哪个国家?(印度)还有人记得印度的人口是多少吗?(2009年公布的数字是11.98亿)。
2.看图,图上红色的部分是哪个国家?(印度)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印度处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南亚)读图找出印度的纬度位置(10--30)印度是一个半岛,那它三面患的是什么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分别位于印度的西南、东南和南面。看图找一找看看那些国家与印度接壤?(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与斯里兰卡隔印度洋相望)。
3.印度一共分为三个地方,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找一找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恒河)。
4.看书上活动题2,看看印度从1951—2003年人口增加了多少?(7亿)你能总结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吗?(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那印度人口众多的原因是什么?(1、生产力水平低;(70﹪的农民)。
2、教育水平低;(2.5亿文盲)。
3、信仰印度教或者伊斯兰教;(鼓励生育)。
4、森严的种姓制度;(鼓励生育)。
5、早婚(21岁))怎样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我们来看书上表7.1看看印度众多的人口带来真名问题?你们知道印度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吗?298万平方公里。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印度的耕地面积为1.6亿那中国呢?1.28亿,由此我们也是可以看出印度的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那人口给印度带来了什么问题呢?(。)。
(二)水旱灾害频繁。
2.来看一下南亚的一月的风向(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旱季。)在来看一下7月的风向(每年六月到九月盛行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雨季。)完成书上38页的表格。
(三)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1.展示一张手抓饭的图片。问:从这幅图你的到一个什么信息?(印度的食物主要是米饭)阅读书上的文字,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2.什么是“绿色革命”?3.20世纪60年代实行“绿色革命”的原因?(1.水稻和小麦;对比印度的地形图和小麦水稻的分布图,得出:水稻:德干高原东北和西部以及恒河下游冲积平原。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中上游平原。)那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对比降水量图和小麦水稻的分布图,得出:水稻和小麦多分布在降水量角度的地方。
2.“绿色革命”(袁隆平)那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a、印度人口众多,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b、大国必须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的基础。)。
3.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a、人口增加过快;b、水旱灾害频繁;c、生产技术落后。)。
4.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的饮食习惯(图片,咖喱饭、恰巴提)。
(四)发展中的工业。
1.看书上文字部分回答:
1、传统产业;
2、现代工业部门;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专业19篇)篇十九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理解课文,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4、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2、以自主学习;
3、探究学习;
4、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5、以读为本;
6、感悟朗读;
7、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8、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
2、画纸、颜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1、(板书:风)这是什么字?你会背写风的诗吗?会唱写风的歌吗?
2、(开风扇)你们感受到风吗?从那感受到?
3、封能唱,能吟,也能感受到,那它能画吗?(板: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风。
二、研读课文。
1、下面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汇报。
4、老师这里有他们三个小朋友画的画,谁能把他们的画配上课文的句子呢?
5、边汇报边出示有关的句子,从哪些词感受到风吗?指导读“旗子在空中飘着”“几棵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呼呼的转”评读。
6、同学们都读得很有感情,还想换一种方式来读吗?请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8、(指名)好,老师就请你们四个分别来读李卫、小艺、丹丹和作者的话,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认真看,仔细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9、还有哪些小朋友想来试试?哦,真多!好,接下来咱们分组来读,老师来读作者的话,1、2、3组的同学分别读李卫、小艺、丹丹的话,咱们一起合作来把这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像刚才这几位小朋友一样,也带上表情和动作。(生读)。
三、拓展。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2、同学们想象真丰富!真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3、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的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画。
4、你们都说说你们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生说)。
5、同学们都能画风,能把你画得写来吗?(生写)。
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6、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风,请看:(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风)。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接下来,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出示: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回家可以翻翻书,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啊,咱们以后再一起来讨论讨论。
【版书设计】。
画风。
小艺宋涛丹丹。
旗子在飘斜斜的雨丝弯弯的小树。
风车呼呼的转。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课伊始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充分读课文,特别是整篇读课文。如:自由读课文,默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低年级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特别是整篇的课文。
3、重视借助图画阅读,也就是出示三个孩子所画的画,让孩子看图来读相关的句子,这样既训练了朗读有理解了课文。这也是新课程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这样利用图文联系的特点,取得图文互补的效果。
4、注意适当的拓展,即分小组合作画风,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