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制定的一种教学行动指南。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供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参考和借鉴。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一
教学内容: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科学知识:
1、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3、培养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
1、线段、铁环、塑料纸、秒表等制作和测试简易降落伞的材料。2、“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录像,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4。
你们知道“神舟六号”飞船是如何安全返回地面的吗?多媒体放映“xx”安全返回的录像片段。
降落伞为什么能起到保护人或物的作用呢?它降落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研究降落伞。(出示课题)。
二、认识降落伞:
多媒体课件出示形形色色的降落伞。降落伞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
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根据学生发言在图上画出表示重力、空气阻力的箭头)。
三、
制作降落伞:
我们现在了解了一些关于降落伞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拥有一个降落伞呢?自学p51简易降落伞的制作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降落伞。(播放轻缓的音乐,教师巡回察看并作必要的指导)。
四、玩降落伞:
学生到室外的场地上玩自己制作的降落伞。各小组交换降落伞玩。
学生交流玩的情况。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猜测: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五、研究降落伞:1、制订实验方案:
2/4。
对于降落伞为什么下降得有快有慢,大家提出了一些假设。这些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
1动手实验一下。
各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来研究哪个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为了使我们的研究能成功,希望大家在行动之前先制订一个研究计划,怎么样?各小组讨论、制订研究计划。(填写计划表)。
交流小组研究计划,补充注意点。
2、各组选择材料,进行对比实验,作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并在需要时给学生以帮助。3、交流研究成果:
学生交流,展示实验记录。
六、
总结。
延伸:
3、课外拓展:你能估算一下“神六”的降落伞面积大约有多大吗?设计意图:
3/4。
快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每个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设计—寻求实证—信息处理—结论和表达”的探究过程,体现探究式科学教学的基本步骤,发展学生初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效率。“做中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既强调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动手”,更强调要“动脑”。在鼓励孩子们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降落伞的下降速度是否和伞面大小、重物重量、伞绳长短等有关”时,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认真制订、交流、完善实验计划,从而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
三、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习惯。本课设计时旨在通过制作降落伞后玩一玩、到室外放飞降落伞等活动内容以及“神六是如何安全着陆的?”、“神六的降落伞大约有多大?”等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激励学生养成积极动手、尊重事实、善于合作、乐于交流、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4。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二
1湘江九年制六下科学--事在人为?人在事为!励已训生,事半功倍!
蒋典。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的来说,这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上课发言积极,特别喜欢实验操作、制作比赛和室外实践活动。在准备材料、完成作业方面很认真,而且学生思维敏捷,课堂纪律虽欠佳但常有惊人之语。
三、教材分析及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以“人与自然,学习总结”为主题,编排了“生物的进化”、“水环境污染与保护”、“宇宙探索”、“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科学的历程”5个单元,一共有17课、39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1个单元、4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还设有2个独具特色的总结性单元、5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1)“生物的进化”——此单元包括“生命的历程”、“物竞天择”、“人类的起源”、“动物的驯化”4课书。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围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环境的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以及驯化动物的历程展开研究,并通过对化石的分析、资料的查找让学生亲历发现的过程,初步了解生物进化论。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课时。
(2)“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此单元包括“小河的哭诉”、“污染来自哪里”、“清洁剂的‘威力’”、“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4课书。此单元围绕“水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主题,分别从污染的现状、污染的源头、污染的危害、怎样防止污染等角度并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水污染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宇宙探索”——此单元包括“太阳和太阳系”、“浩瀚宇宙”、“灿烂星空”、“宇宙畅想曲”4课书。此单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由近及远地了解关于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8课时。
2湘江九年制六下科学--事在人为?人在事为!励已训生,事半功倍!
(4)“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此单元包括“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确定我们的研究主题”、“启动我们的探究之龙”、“分享我们的探究果实”4课书。此单元是全册教材、全套教材的总结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四年来所经历的探究历程,梳理、总结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再次经历一次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以研究报告和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的形式作为小学四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一次汇报。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4~5课时。
(5)“科学的历程”——此单元只有“科学的历程”1课书。此课是以科技史为专题的全套教材的总结课,旨在让学生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初步有所了解,并对这一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有所感悟,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并且在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此单元(课)教学大约需要1~2课时。
四、知识结构图。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的进化与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教学难点:宇宙探索六、教学目标:
3湘江九年制六下科学--事在人为?人在事为!励已训生,事半功倍!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本学期教学成绩力争达到:优秀率80%,及格率100%,消灭学困率。七、具体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8、开展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教学进度安排:(每周3课时)。
周次教学内容第一周生命的历程物竟天择。
4湘江九年制六下科学--事在人为?人在事为!励已训生,事半功倍!
表1湘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探究能力要求。
5
--事在人为?人在事为!励已训生,事半功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三
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4页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分析: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1、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
2、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左右,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从自身入手,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4、关注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应尽量抓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四
知识与技能: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进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1、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洗净的小石子、墨水、纸巾、塑料瓶(瓶盖上大一些小孔)。
2、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厂构造图。
3、填埋场和焚烧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
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有什么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如: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和水,还会引起疾病,发生火灾等)。
教师讲解:人们通常通过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现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厂,在目前,全国大约80%以上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的。(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厂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垃圾的处理。
1、教师讲述: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内容: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
3、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垃圾填埋场)。
(2)实验的各个部分代表了什么?(小石子表示土壤,石子下的清水表示地下水,染有墨水的纸巾表示垃圾,纸巾带有的墨水表示垃圾中的污水,从上面洒下来的水表示雨水。)。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各组意见。
4、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分组实验。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5、讨论: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垃圾会产生大量臭气,滋生苍蝇、蟑螂等害虫;垃圾比较松软,容易坍塌。)。
教师相机介绍:把垃圾简单地填埋,垃圾中的污水会扩散。污水扩散到周围的土壤,如果被污染的土壤中种了蔬菜和粮食,你愿意买来吃吗?更可怕的是,随着垃圾中污水的扩散,还会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会四处流动,那么,污水中的病菌、毒素会随着地下水扩散到更广大的范围,危害人们的健康。另外,垃圾堆得时间过长会产生沼气,还会发生爆炸。
提示:先考虑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2、小组内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3、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4、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先观察书上73页示意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型垃圾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它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全国十大填埋厂之一,杭州70%的垃圾就是在那里填埋的,接着介绍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技术、沼气发电厂、污水处理。)。
5、思考: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教师介绍: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1、教师介绍: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2、讨论: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教师说明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它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技术全国领先,十分先进。)。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
教师小结:
优点: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等。
缺点: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第二次污染等。
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整理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感受?
垃圾的处理。
填埋。
处理方法。
焚烧。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五
1、懂得交流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证据。
2、交流信息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快速、准确地交流信息。
3、培养乐于与别人交流信息的态度。
传话用小纸条、小球、记录表。
一、引入。
二、交流信息。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在科学课上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交流信息的?
1、把“话”传下去。
(1)你们能准确地把信息告诉别人吗?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老师在纸上写了一句话,等一会儿第一个同学看后把话轻轻的告诉后面的同学,然后一直往后传,最后一位同学把听到的话写在纸上,我们比比哪个组传得既快又准确。
(3)请最后一位同学把收到的信息读给大家听听。
(4)看看老师在纸上写了什么。
(5)你们对这个传话游戏有什么看法?
(6)那么在传话时应注意些什么呢?请讨论。
(7)再做传话游戏。
(8)我们从两次活动中得到哪些启发?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2)与邻组交流。
(3)反馈:邻组同学能按你们的方法让滚出去的球滚回来吗?
(4)讨论:如果把步骤写得清楚点,应怎样改?请做修改并记录。
(5)交流修改结果。
(6)讨论:还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吗?
3、交流信息的意义。
(2)交流讨论结果。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惨烈程度,归纳地震灾害的特点:暴发突然,猝不及防,预测预报困难,成灾广泛,后果严重。
2.能明白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推测地震的成因。
3、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产生的原因。验证推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对地震的探究,了解科学家在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侯风地动仪的接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通过唐山地区的重建,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教学准备。
1、反映唐山地震及其它地震破坏情景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视频资料等。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现代地震仪的资料。
3、地震中的逃生技巧资料,演习教具。教学过程:
一: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讲述:今年号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关于地震你知道一些什么?
2.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3.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资料。
唐山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的级别,地震给唐山造成了什么样的灾害?
1.实验;用一叠纸、木片等物品地表岩层进行模拟实验。注意安全。
b.用薄木片进行上面的实验,直到木片折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问: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七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3、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
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四、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教学目标】。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八
1.继续学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安石炼字的经历,理解课文的意思。
3.品读体会课文,学习古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
读通并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品读体会课文,学习古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设下悬念。
背诵诗歌《泊船瓜州》。
王安石选用绿”字,还有一段故事呢,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二、练习朗读课文。
1.组间巡视,随机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同桌间合作读、齐读)。
3.指导断句。
三、指导学生理解古文的大概意思。
1.组织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了解古文的意思。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四、学习生字。
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指导书写“荆”字。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抄写注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课文。
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深入理解课文。
1.读课文。通过比较,赏析“绿”字。
点拨学生体会“绿”字的妙用:a.春风给江南带来了绿色;b.“绿”字还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剩机感;c.“绿”字和“还”字还有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色更引发了诗人想回家的念头。
指导吟诵,教师小结。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遣词用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读课文。
3.交流感受。
重点词语:圈去注复圈去旋如是始。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严谨认真的态度。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泊船瓜州》。
2.把课文改写成小故事。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九
三维设计个人简历模板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为您提供。在写简历与求职信时很多人都不知道计算机求职简历表格怎样才能写好,在这里为您推荐一篇室内设计求职信为写个人简历参考模板。许多求职者都在为写求职简历而烦恼,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一份个人简历带简历封面下载word为参考资料。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无照片。
姓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州。
身材:
178cm?55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4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艺术/设计、文案/策划、广告:
工作年限: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广州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广告企划经理。
工作描述:
在公司担任所有设计方面的工作和所有省份的广告跟进,完成多次订货会策划工作。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设计师。
工作描述:
在该工作职位上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工作所关工作都须有本人批核方能核实。
离职原因:
寻求更高发展。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设计师。
工作描述:
工作主要是负责公司属下的服装店推广,广告和店铺装饰等。
离职原因:
公司搬迁。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所学专业一:
广告平面设计、三维设计。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学校(机构)。
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广州大学。
艺术设计。
毕业证。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活泼开朗,待人热诚,对事业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善于与人交流,取长补短。能够刻苦耐劳,可以迅速适应不同环境,适应不同工作。熟练多种平面设计与三维设计软件,有丰富创作力。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诚信守时,上进心强。
职称:设计师。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手机:
qq号码: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更详细。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十
嘉陵小学周柯。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1、
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
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教学后记: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2)。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
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教学后记: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3、自制食盐等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十一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一、回顾导入。
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小结: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扬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
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
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
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
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立根原在破岩中。
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
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把
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来。
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朗读,读出你对竹子的这份崇敬之情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抓住坚劲,理解坚中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理解劲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抓住坚强不屈,深入理解:
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在学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1.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样几个故事。
2.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详见附件)。
3.读了故事,请你谈谈此刻的感受。
4.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
5.郑燮的绘画多选竹、兰、梅、菊,其中尤其以竹与兰画得最多,最好。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的《竹石》诗呢?(小结:诗言志)。
6.古人有许多喜欢竹子的,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7.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
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以及:
竹清郑板桥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中四句)宋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8.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研究研究。
收集有关咏竹的诗句。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十二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精神,采用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语言规律的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一)语言技能目标。
听:
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读: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写:
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二)语言知识目标。
语音:
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4、了解单词有重音;
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词汇:
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2、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语法。
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
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
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
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功能:
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三)、情感态度目标。
1、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
2、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特点是:
1.强调语言运用;
2.注重能力培养;
3.突出兴趣激发;
4.重视双向交流;
5.融合学科内容;
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
本册的主要内容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或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比较事物、询问身体状况、谈论过去发生的事和告别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本人对教材的认识:在五年级的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的内容和难度。本册中所涉及的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过去时等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对小学生都是一个难点,要打好此部分的基础,为六年级的毕业考试打好基础。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难点:
1.、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2.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五、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上课比较好动,自控能力差,课堂气氛难调动;学生积极性较差,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十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有进步,英语字写得漂亮了,学习态度有所好转,上学期通过采用边学习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他们的学习有所进步。但是因为教材衔接有问题,学生学习这套教材有一定难度。
这学期他们将步入六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的学习负担会越来越重,他们将面临着毕业和升中学考试的压力,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和数学上,因为考中学不考英语,所以家长和学生会更加不重视英语,大多数会放弃英语,干脆不学了。
二,针对情况采取的措施: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情景教学,创设英语环境,营造学习气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感触英语,应用英语。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六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学生记,背单词难这一问题,向学生介绍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好方法,如:分类记忆法,滚学球记忆法,想象记忆法等。
4.对学生进行语音知识训练,教授国际音标,让学生从简单机械地模仿式学习,过渡到有正确的`语音知识知指导英语学习的阶段,也为自学铺路。
5,加强阅读训练和语法知识的渗透学习。
6,渗透英语背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异国文化,习俗等,进一步了解英语,运用英语。
7,进一步加强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小学毕业与中学的衔接工作。
三,教材整体分析:
本学期六年级普通班英语课所使用教材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learningenglish》第八册,本套教材充分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努力为学习者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变的既容易又有趣。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逐步开展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四,总体教学目标:
1,坚持快乐英语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巧用英文儿歌、歌谣、绕口令、谚语等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4,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加强读写训练。
5,结合学生实际,适当讲解语法知识,做一些练习题和试卷,做好小学升中学的准备工作.
五,教研专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十四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的变化特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知识的了解。
2、意识到青春期的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要从科学的角度看青春期的变化。
知道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正确看待青春期的变化。
1、收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其他资料。
2、课前把男女学生分开坐。
1、提问:大家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你自己身体都有哪些变化,你能不能时时觉察出来?
2、小结:对,有些变化是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来了解这些变化。
3、板书课题:悄悄发生的变化。
2、同学自由交流,把交流结果作简单记录。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男生比女生发育要晚些。这个时期大家心身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5、观看青春期的录像。
1、谈话:青春期大家该注意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青春期应该注意:加强营养、保证睡眠、保证睡眠、注意卫生、积极锻炼、穿戴合适衣物、保持良好的情绪。
1、讨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谈话:关于青春期,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认为当孩子好还是当成人好?
3、教师小结。
4、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出一张有关青春期知识的手抄报。
2、悄悄发生的变化。
在青春期我们应该注意:
加强营养保证睡眠保证睡眠注意卫生。
积极锻炼穿戴合适衣物保持良好的情绪。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十五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笔下故乡的美。
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一些作家关于故乡的作品,了解作者阎妮高中毕业后就远离故土赴法国留学的离乡经历,为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无比眷恋之情做好铺垫。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板书课题一部分:我的故乡。
(生自由地用一句话描述故乡。)。
3.是啊,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牵连着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的抒情散文,跟随作者阎妮走近她的故乡——北京(板书课题后半部分),去感受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还记得林海音最不能忘却的,她的第二故乡是?(生答——北京。)因为那里有她最纯真的童年时代,即使走遍了世界,家永远是心灵的故乡。这种思乡的情感成了文学家最爱表现的主题之一。今天这篇散文,既写景,又抒情,现在,就让我们拿起书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吧。
从美妙的文字里,你读懂了些什么?
(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部分学生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4.正音,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景,用看似平常却充满温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虽远离故土,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故乡,对故乡无比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细读文本,感受画面。
(指名读相关段落)。
2.从这些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引入:感受到故乡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丽画面,更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与热爱。)。
3.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种感受,你找到了吗?
出示: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4.细细读这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谈)。
是啊,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三副色彩绚丽,各具特色的画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这三幅画面之中,细细阅读,细细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在旁边作批注。
第二课时。
一、配乐读文,情感导入。
播放音乐,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二、精读文本,体会写法,感悟情感。
师:上节课同学们用心感悟了文字,勾画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预设而相机把握引入重点段落的学习)。
1.师:文章第一部分,也就是1、2自然段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之情,3-9自然段分别描述了三幅画面,这三幅美丽的画面是对故乡描述最精彩的部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这里,那么,就让我们首先跟随作者的记忆一起去领略西山的美景。
2.为什么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你们能从那些文字中读出这满目的绿呢?
(生互相交流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灰蒙蒙、浓绿、青色的透明的、没有边的绿连着绿、金檀色,让学生学习作者准确的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突出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
生齐读这些词语,师:这儿的确是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再读本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相机理解凄婉等词语)。
5.学生自学“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和“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相关段落。
6.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师作结。
(体会作者抓住昆明湖水“清澈”的特点进一步描写的写法,以及通过绿色泽的变化和漫山遍野野花的相“融”来凸显长城之美的表现手法)。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深入体会思乡情结。
(体会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的写法)。
2.这一部分,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情结的呢?
(复习,巩固排比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升华情感,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部分。
四、小结。
总结全文,有感情地熟读全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