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一名铁路员工我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第一"这句话也时刻铭记在广大铁路职工的心中,从铁路部门的管理到铁路职工的一言一行,都是将安全放在了首位,这次铁路将安全风险管理引进来,这是一个创举,一个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一个行业不断进步的见证。
安全风险管理,顾名思义,涉及安全就有风险,就要对其进行认真管理。安全文化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文化为载体把安全风险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管理的柔韧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文化的手段和文化的力量去引导职工、凝聚职工、激励职工,促使职工把遵章守纪,安全生产作为自觉、自律、自动的行为,把企业的安全融入个人的理想追求,使安全生产有序可控、长治久安。
安全是铁路的永恒主题。在目前运输安全还不能完全依靠先进设备和技术得以保障的情况下,要确保运输生产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坚持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当前铁路安全要素和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创新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强化铁路安全管理的必由之路。在提高装备、科技保安全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安全规律,发挥人的作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从铁路实现长治久安、持续稳定的需要看,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决定了安全是铁路企业的根本所在和命脉所系,必须时刻把运输安全放在首位,把现实铁路运输的长治久安和持续稳定作为毕生追求;铁路系统特殊的行业特点,离不开严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劳动纪律保证,但传统的就安全抓安全、就管理抓管理的做法,不能完全消除管理上的漏洞和作业中的隐患,特别是容易引起职工心理上的抵触逆反情绪。安全风险管理文化注重突出人的观念、道德、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把管理的有限性和文化的无限性统一起来,把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的能动性结合起来,用管理制度硬约束之外的素养理念,用先进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方式培育具有现代安全素质的"人",以此来保证铁路企业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因此,培育安全文化又是实现运输安全有序可控和基本稳定的客观需要。
为进一步学习安全风险管理,提升安全风险意识,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我们要从一线职工着手,从最简单的风险源辨识,到风险源的查找,将安全风险管理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去, 从安全风险的概念,到安全风险的辨识以及安全风险的分析和总结,从管理上深入,从意识上提高,在行动中见证,在实践中将安全与风险结合并运用,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建设现代化铁路放在第一位,为安全风险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二
铁路隧道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环境,加强对隧道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对铁路隧道的环保管理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需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会伴随着大量的露天开挖和爆破作业,这些作业会产生噪音、粉尘和振动等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因素。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准确评估,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减少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采用噪音屏障、水幕喷淋等措施来降低噪音和粉尘的扩散,减少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规范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确保施工过程的环保。
其次,铁路隧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环保管理水平。隧道作为交通运输设施,每天都要承载大量的列车行驶,同时也伴随着更多的废气、废水和噪音的产生。因此,隧道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列车排放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其不超过相关标准。同时,在通风设施的设计和维护方面,也要做好工作,保证隧道内部空气的流通,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积聚。此外,还需注意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确保其得到合理的回收或处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再次,隧道环保管理需要加强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铁路隧道在建设时,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破坏植被,破坏水源等。因此,在建设前要进行充分的生态环境评估,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植被和水源的保护,并在隧道施工完成后,进行再造工作,恢复原有环境。在运营阶段,要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减少对其的干扰。
最后,隧道环保管理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与合作。社会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隧道环境的影响问题也格外关注。因此,隧道管理部门要及时公开隧道环保管理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建议。同时,还要主动与相关机构、专家和环保组织合作,共同研究解决环保难题,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总之,铁路隧道环保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从建设到运营全过程都能做到科学规划、精确监测和有效管理。通过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提升环保管理水平、加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与社会公众的交流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铁路隧道的环境,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我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铁路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铁路管理作为铁路运营中的重要环节,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从铁路管理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将从制度建设、人性化管理、技术创新、危机应对以及管理者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制度建设是铁路管理中的基石。制度是铁路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员工工作行为的准则。在铁路管理中,我深刻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制度架构能够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防止管理漏洞。因此,我们要加强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铁路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其次,人性化管理是铁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铁路管理涉及到众多员工,其工作内容多样复杂,因此,人性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更好地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尊重员工的权益,注重员工的思想情感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技术创新是铁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铁路管理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在铁路管理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通过技术创新,我们能够提高铁路生产管理的水平,增强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铁路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四,危机应对是铁路管理中必备的能力。铁路运营涉及到众多风险因素,如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这些危机事件给铁路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在铁路管理实践中,我认识到危机应对能力对于保障铁路安全稳定运营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确保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管理者自身素质对于铁路管理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管理理念。铁路管理涉及到众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管理者应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熟悉铁路运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管理者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铁路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铁路管理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制度建设、人性化管理、技术创新、危机应对以及管理者自身素质等方面对于铁路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铁路管理的各个方面,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四
时光如逝,20xx年2月12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神华包神铁路公司进行实习,很幸运的加入了公司工务段的队伍中,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专业知识投入工作中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经过公司3天上岗培训和3天军训,再经过工务段安全考试,我成绩合格被分配到包头市万水泉南站进行工务线路实习。下面是我的实习感受。
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工人,学生实习就意味着走进了社会,而已经不是那个一味的学习文化知识的角色了,而走向了社会就是应该将知识应运于实践中。而从思想上,学生和工人二者也存在着差异。在学校只要把自己的文化理论课程学好,考试合格,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到了毕业时间就可以顺利地拿到毕业证书。而进入工作单位不光要把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透彻,更重要的是在业务实践工作中熟练操作,处理好实际工作问题。在工务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一项工作是由人配合来完成的,应该认识到只有协作才能安全保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在万南工区结合现场实际学习线路知识,充分了解了线路的保养与维护,并亲身感受了养路人的工作过程,开始积累了一些作为线路工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在这半年时间里,我跟随线路班长师傅们走线路,测水平,量轨距,量正失,方轨枕,掏锚等。并跟着师傅们学习起道,捣固,改道,拨道等作业,使轨距,水平,方向,高低等达到维修标准的良好状态。通过这些维修作业,我对铁路线路作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头脑中也就积累了些整治线路病害的点点滴滴,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实习实践的重要性。
工务工作是以安全为第一理念的目标生产的。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在工务上岗前必须经工务段安全考试合格后才可上岗作业。由于工务作业必须考虑行车安全和机具使用安全,因此安全工作就放在了第一位。包神铁路管界均为电气化铁路,因此在注重线路行车和机具使用安全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发生人生触电和钢轨短路连接对行车信号的安全隐患。通过半年的实习和亲身经历,我不断学习铁路安全规范规章制度,并参加工区的安全教育活动来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包神公司以“安全第一”来建立管理管理组织系统的,所以个人安全就是公司效益的安全。
在工务段实习,我经现场实习总结出了处理线路病害的独特办法。如在拨道作业中我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就是如何将曲线拨正(圆顺),方法是如在目视看不来曲线是否圆顺的情况下,用弦绳测量现场正失的方法校正或拨顺曲线圆顺度,其实在铁路上经常注重观察一定会总结出自己的干活技巧的。
安全经验也得到了许多,譬如经常学习安全规范,多听师傅们得到的安全教训,在上道后要耳听是否有车鸣笛声,注意及时听防护员的下道命令等。在线路上作业,当然要遵守机具安全使用规则等。
1.从学校刚走向社会,还没将自己定位在社会中,大多数工人都不是和自己同龄,觉得难以很好交流,以致自己缺少主动和师傅们请教的机会。
2.在学习工务业务工程中由于专业知识不太过硬,有许多业务上不懂的地方。
3.还未真正提高认识线路行车安全和机具使用安全和注重钢轨短路连接对线路信号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在包神铁路公司工务段万水泉南站工区实习的感受。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非常重视以上不足,主动去摸索铁路线路工的职责,认真学习工务业务程序并处理好年龄差异引起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并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来保质量工作。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五
1.1 安全管理出现空档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当前铁路车间在安全管理上出现空档,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威胁。一是专业部门和车间管理职责没能完全界定清晰,车间技术人员安全责任未能及时落实到位,职能部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结合部管理有脱节情况。尤其是涉及多部门的结合部位,存在着大家都不管与管不到位现象。
1.2 管理制度尚待完善
实施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改革和大范围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站段和车间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带有明显的过渡性、阶段性特征,如在两违范围的界定上,同一系统无统一标准,导致本系统各单位对同一工种的两违定性定责五花八门。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一些站段合并后规章制度建设滞后。如个别运输生产单位合并调整后,仍沿用合并前的管理制度,一个段几个运用车间仍沿用不同的作业标准。有些站段整合后工效挂钩考核分配办法迟迟不能整合统一,一些临时、过渡性措施纳入规章制度相对滞后。同时,站段和车间对铁路局的长效规章制度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不细不实。从铁路局各部门和站段制订的细化措施来看,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没有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如在干部安全检查量化考核上,没能对安全检查表进行细化,对量化标准满足于数字要求,没能有针对性地对生产实际具体制定量化检查内容和标准,量化考核流于形式。
1.3车间干部能力不强
规章制度制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但当前一些车间干部工作不到位,总是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一是业务不精。部分干部是站段科室优化精简进来的,对车间业务不精。二是方法简单。有的车间干部为了不被考核扣分而被违章,忽视对职工的教育沟通,致使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产生抵触情绪。三是作风不实。部分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改革,对工作产生短期行为,不下现场,不摸实情,怕伤感情。四是政绩观念片面。部分车间领导本位主义现象严重,对待事故和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不是眼睛向内查原因、找教训,而是托人找关系,推脱抺赖,导致隐患和问题越积越多,最终造成事故。五是安全管理出现梗阻,安全信息不畅,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缺乏依法、依规抓安全的责任意识,缺乏踏踏实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负责精神。要求力度上逐级递减,管理上形成不了闭环甚至出现断层。六是不善于发现问题。一些车间干部管理粗放、方法简单,对违章违纪司空见惯,放任自流。七是动态考核没有形成。在路局组织的安全评估中,发现部分站段只有结果考核,没有过程动态考核。如安全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阶段安全重点工作在分解到车间到岗到人后,对工作完成情况缺少相关过程跟踪考核制度。安全检查工作量化完成情况,只有月底汇总,没有效果考核;一些车间干部安全管理日常考核基本是走形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4 职工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错误操作问题经常出现,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办法,一些职工不能熟练掌握,应急处置能力不高。三是对职工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工学矛盾不能有效协调,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距现场安全管理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四是职工业务技术能力与收入分配挂钩不够直接,不能有效促进职工学技练功。
1.5 安全隐患相对突出
一是两违现象普遍,不时引发事故。主要表现在有章不循、当班睡觉、离岗窜岗、简化作业和错误操作等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可以说,两违现象的存在,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二是安全措施不到位,施工安全问题突出。主要在施工安全管理上暴露出较多问题。从引发问题的因素上看,覆盖面很广,有安全协议问题,有监控不到位问题,有施工组织问题,有管理混乱问题,有超量准备和准备不足问题,还有开通把关不严问题。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柳州铁路局2006年上半年发生的15件a类以上事故中,有4件涉及到施工作业。尤其是“5.27”旅客列车险性事故的发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我们在施工安全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施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中可能引发旅客列车事故的各类因素未预想,不按规定时间停止作业,列车接近时仍拉扯水管,导致施工机械(打磨机)拉入股道。对营业线施工组织措施制定不细不实,落实不力。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不认真履行施工安全协议,施工管理混乱,责任不落实。施工现场的带班人员、施工员、安全员、驻站联络员不履行监控监管职责,组织、协调、卡控不到位等等,终至酿成事故。
强化车间管理总的思路是,以专业管理为基础,以强化现场控制为核心,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根本,以有利于劳力组织、有利于安全控制、有利于利益调整、有利于应急处理为重点,把车间建设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管理到位、控制有力的自控型车间。
2.1合理设置生产车间。按照优化生产组织、有利于安全生产、便于安全管理协调的原则,根据生产力布局、劳动组织调整后作业流程的变化,结合各业务系统生产性质、组织结构、工装设备、作业场地等因素设置不同类型车间。管辖范围过大的主要车间,还可按合理管辖跨度分区域设置。
2.2配齐配强管理干部。选拔车间管理干部,应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把有较强的车间管理、现场指挥能力,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综合性的系统管理知识,善于学习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人放在车间主要领导岗位上。同时,还要舍得把思想品德好、政治觉悟高、工作作风实、生产业务精的“得力干将”放到车间。2.3科学调配技术人员。消除管理体制转换形成的管理空档,迫切需要专业管理重心下移,推动系统安全管理由间接向直接管理转变,实现专业人员技术管理与现场工作“无逢”对接,使技术人员在研究专业技术问题的同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切实解决车间安全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各车间要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检查指导、调查研究、量化考核、对规对标和问题库管理制度,按月排定时间表和工作质量反馈表,全面加强车间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针对当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和新技术装备提升要求的现状,各车间要加大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配备和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创新,高技能人才解决实际问题重要作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一是科学合理设置车间专业技术岗位,实现技术力量重心下移,技术岗位前移,不断满足运输生产需要;二是按照编制定员,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合理使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三是车间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从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全日制大学(含大专)毕业生中选配,选配有困难的可在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其他人员中选配;四是主要车间都应配备有技师。随着自控型车间建设的完善和深入,有条件的应配备高级技师。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逐年提高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五是合理使用高技能人才,将其安排在生产最需要的岗位上,发挥其解决实际问题和攻关克难技能带头人的作用。
2.4完善基本管理制度。各基层站段要针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尽快修订、完善规范统一、行之有效的的车间基本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车间对安全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材料管理等权限,使车间主体地位突出、操作运转流畅、作用发挥明显。
2.5理顺车间管理关系。一是明确职责。要尽快赋予车间相应的权力,做到权责统一。要改变过去车间管理的思维方式,在车间责任与权力统一上实现创新发展。对较大车间和远离本部的车间,可在资金保证、职工奖惩、奖金分配、人员使用等方面适当扩大权限,为加强车间管理创造条件。如由车间进行生产组织指挥、经济责任制考核、车间内部职工岗位调整、职工“两违”处理、车间成本管理、车间内部设施调整等,甚至由车间自行任免车间干部和班组长。通过适当放权,充分调动车间干部加强安全管理、组织生产指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路局的方针政策,各站段可在认真领会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车间实际进行整合,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便于车间理解和执行。二是分工负责。对车间主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的分工要 细致、要具体、要明确;要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把车间的管理职能分解、细化到每个管理岗位,什么事该谁管必须界定清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时,也要加强协作,分工不分家,防止出现管理“空档”。
2.6加强现场作业控制。一是认真抓好自控、互控、监控。深入全面地开展自控型车间、自控型班组建设,提高车间、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加强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环境;车间要强化监控手段,落实干部巡查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有效确保对作业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如在关键作业环节和部位安装监控装置,终端安装在车间和站段安全调度室,确保监控有效,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现场卡控机制。二是带班作业与跟班作业相结合。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做到工长带班作业,干部跟班监督,落实现场卡控“双保险”。特别是管理跨度大的车间,在各个不同的“点”上,必须有管理人员,最好是干部驻扎跟班。干部编制受限的,可以考虑选拔业务强、会管理的生产工人、技术骨干,以安全员或是技术员的身份跟班。三是专业管理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坚持专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手段,使之贯穿车间管理的始终。同时,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作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2.7增强车间管理能力。一要转变观念。促使车间,特别是车间党政正职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型、执行型管理向主动型、创新型管理转变;二是由“等、靠、要”向“自我加压、自强不息”转变;三是由单一型管理向综合型管理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要因地制宜。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车间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大呼窿”。系统内部、单位内部的车间管理办法,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相对统一。站段要进一步改进管理、调整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一些地区性异地车间由于后勤事务、对外协调等方面牵扯精力过多的问题,为车间管理“松绑”、“减负”,让车间干部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管理。要“删繁就简,管用实际”的原则,清理车间现有的管理措施、办法和基础台帐,努力做到精简优化,便于操作。要加强车间主任培训,根据车间管理的新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对车间主任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8提升班组自控能力。班组是站段一切管理工作的落脚点,站段的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工作最终落实到生产现场。离开班组,管理将成为空中楼阁,安全也成为一句空话。新体制下,传统的“人盯人”式管理已经明显不适应,必须激发班组这个安全生产基本“细胞”的活力,增强安全生产前沿阵地的自控能力。因此,必须把班组管理的优化做为现场管理的首要环节抓紧抓实,并和“岗位达标、班组升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强化车间自控能力提供基础保证。
抓好班组管理,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用好班组长。首先要对班组长严格考核,优胜劣汰。可依据班组达标等级考核办法、班组长安全管理达标考核办法、竞争上岗考核办法、预备班组长制度,对班组长进行考核选拔。在班组管理上,要求班组长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既要敢于碰硬,又要做思想工作,真正把规章制度落实下去,真正了解班组职工的作业情况,帮助职工养成良好的标准化作业习惯。二是要建立健全以班组长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内容、考核有标准。依靠班组长的指挥来贯彻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和推动班组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班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四是要加强思想工作、搞好班组民主管理,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管理,激励、发挥、依靠班组每个成员在管理上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推动班组各项管理工作向前发展。班组管理制度是班组进行各种管理的章法,也是班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要从班组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全体组员讨论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质量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考勤制度、经济核算制度等,其中,岗位责任制是核心,要把岗位责任制与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结合在一起,把贯彻各项制度的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中去考核,使班组管理制度得到有力的贯彻。
班组管理要适应改革新形势。当前铁路改革的形势同班组管理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提高和深化班组管理的重大推动力,而且也向班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班组管理适应铁路改革的新形势,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改革班组劳动管理,按照新形势的要求,落实劳动用工自主权。把竞争机制引进班组,做到合理组合,人尽其才,提高效率;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加大奖惩力度,严格依绩考核,按劳分配。二要加强班组基础管理。铁路企业的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要抓好安全生产、路风路誉,搞好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的,就管理而言,既要靠企业正确的管理决策,也要靠提高班组的基础管理水平。铁路改革的新形势,要求班组的基础管理改变与当前企业安全管理、经营管理不相适应的状态和工作的不规范性,走上规范、科学、严格的班组基础管理轨道。在加强班组基础管理过程中,要十分重视班组的生产现场管理,提升班组作业过程中的自控互控能力。班组的现场管理状态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生产一线广大职工的生产情绪和主人翁意识,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指挥、组织、运行和安全生产。三要提高班组科学管理水平。要使班组管理适应改革新形势,班组管理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为此,就要结合车间和班组实际,在班组逐步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要使管理思想现代化,就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人才第一的思想、系统管理的思想、经济效益观念等等;要使管理组织现代化,就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指挥统一高效、信息灵敏准确等要求,搞好班组的组织建设;要使管理思想现代化,就要在总结和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先进管理方法,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和创新管理方法;要特别重视管理手段现代化。四要做好班组政治思想工作。改革中,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发生着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职工队伍的思想活跃和波动。这些最大量的、最经常的思想动态首先从班组反映出来,而职工对改革的和支持程度,又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所以强化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铁路车间点多线长、流动分散,许多班组环境艰苦,班次工种繁杂,远离领导、独立工作,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靠班组自身去解决,只有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班组建设建立在坚实的思想基础上,才能有效保证大联动机的安全运转,也才能保证铁路企业安全、路风、效益三大任务的完成。
2.9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息息相关。一是提高劳动技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把职工学习培训的内容具体化、现场化、岗位化,以职工个体技能的提高,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组织职工学标、贯标、对标。学标,就是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细化、具体化,组织职工学习熟知标准,全面掌握标准;贯标,就是认真贯彻落实标准,使各项标准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得到有效落实,在标准范围内行动;对标,就是按标操作,对标作业,保证对标不走样,作业不违规。要大力开展达标竞赛活动,营造“不违章作业、不简化作业、不马虎作业”的“三不”浓厚氛围,增强职工学标、贯标、对标的自觉性。三是切实开展竞技、竞赛、竞争。竞技,就是开展经常性、规范性的技术比武,搞活“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每班一道题”等竞技形式,在实际演练中提高职工技术作业能力;竞赛,就是开展班组之间,职工之间的劳动竞赛,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竞争,就是不断完善干部职工竞争上岗机制,把安全业绩和职工竞争紧密挂钩,优胜劣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强化基本功。要适应新体制、新布局、新变化,明确铁路局、站段、车间职教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根据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我局实际修订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制订相关制度、办法,加强职教工作,解决工学矛盾,做到培训时间、内容、质量三落实;强化基本功大演练,按照部颁岗位标准,开展技能培训,使现场标准化作业行为达到熟练和规范,职工素质整体增强;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培训,重点突出技能,注重实效,提高职工非正常情况下的处理能力。要根据我局近年大面积电化转型的需要,充分利用局内局外培训资源,加快对主要行车工种和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型培训。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并将转型培训与职工竞岗、干部使用紧密挂钩,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政策。
在当前铁路不断推进改革的新形势下,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运输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广大干部职工只有认清形势,理性思考,迎难而上,努力抓好车间安全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才能为推动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入铁路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首提议论)
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管理一条庞大的铁路系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运营安全、客流管理、人员协调等。因此,铁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旅客的出行体验,也关系着国家的交通发展。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铁路管理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二段: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创新
铁路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障运营安全。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包括车辆检修、线路维护以及岗位人员配备等。此外,技术创新也是确保铁路安全的关键。例如,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和线路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我们还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和预防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铁路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第三段:优化客流管理和服务质量
铁路作为人口密集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客流管理的效率直接关系着旅客出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了优化客流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购票系统的改进,提升购票的便利性和效率,减少人工窗口的排队时间。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加大对列车时刻表的调整和适应性改善,以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出行需求的旅客。除了客流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铁路管理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激励制度和投诉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提升职工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增强旅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四段:强化沟通与协调
铁路管理涉及的各个环节和部门众多,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和协调沟通。为了确保铁路系统运行的顺利,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让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更加顺畅。同时,建立高效的指挥调度中心,可以实时监控列车运行情况,解决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在人员协调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对接和合作,提高沟通效率,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五段:总结体会和展望未来
通过多年的铁路管理经验,我深刻认识到铁路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优化客流管理,强化沟通与协调等方面。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铁路管理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旅客提供更加高效、舒适的铁路出行体验。同时,铁路管理也需要更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铁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七
函授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由两起事故的共同点探讨
由两起事故的共同点
探讨中间站调车安全控制策略
交通运输2006级专业学生 向国良
指导老师 尹秀良
2007年3月张家界车务段连续发生两起事故,通过分析,两起事故在作业性质、事故原因、心理角度、把关盯控、责任人职务5个方面存在惊人相似之处。针对事故发生的共性问题,提出中间站安全管理中须从标准化作业、员工业务培训、班组长管理和值班站长管理等方面入手,狠抓落实、注重实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面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必须不断提高中间站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自控、互控能力,以人为中心,坚持严细实机制,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事故;共同点;中间站;安全管理
引言
今年3月我段连续发生两起事故:3月5日,我车务段吉首站一名调车长由于违反《调车作业“十不准、十必须”卡死制度》,在调车作业中探入两车钩之间调整钩位、处理钩销,存车发生溜逸将其挤死。事隔不到一个月,3月30日,我段石门县车站又发生一起调车冲突一般事故,造成大破1辆、中破1辆、小破4辆。两起事故是惨痛的,教训也是深刻的。近期安全工作不可谓抓得不紧,年初是春运、节后是保两会、紧接着是过渡期间的维稳,安全整顿活动一个接一个,按道理事故不应该连续发生,但事故还是紧接着发生了,两起事故,看似偶然,但稍加分析,三可以看出两起事故的共同点:
1.1从作业性质来看,两起事故都发生在调车作业。一起是调车人身伤亡事故、一起是调车冲突事故,可见,目前调车作业仍然是事故易发点。如今随着设备不断更新,接发列车发生事故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但调车作业仍然采用落后的平调灯显设备,整个调车作业过程人为控制的因素比重较大,确保调车作业安全的手段主要为遵章作业,人为控制带有情绪化、周期性、波动性等特点,加上设备、环境、气候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行为,调车安全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调车作业仍为行车事故易发点。
1.2从事故原因来看,两起事故都是由于一系列严重违章作业造成。如“3.5”
事故,调车长严重违反《调车作业“十不准、十必须”卡死制度》之规定进入车档调整钩位、处理钩销违规探入两车钩之间,未带手电、连接员采取防溜措施不彻底、进入车档作业不显示防护信号,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第二起“3.30”事故,首先是调车组人员集体擅自立岗、值班员在调车组人员均未到场的情况下,擅自简化作业程序,违章布置助理值班员一人进行调车作业,诱发了事故的发生。以上充分说明“违章就是杀人、违章就是自杀”、“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一定是违章”说的句句都是至理名言。事故发生,必须越过一道道安全卡控环节(其中包括各作业人员卡控即按章作业、设备卡控等),调车联控体内部各作业人员遵章守纪就是保障安全的一道道关口(调车作业中设备卡控作用可以弱化),一旦联控体各个体卡控关失效,也就是所有人员都违章作业或未行使联防互控职责,如“3.30”事故中调车组人员擅自离岗、值班员违章指挥、助理值班员违章单独进行调车作业、机车乘务员超速行驶间断了望,那么事故就会在萌芽状态顺利地冲破调车联控体内部各个安全卡控关从而构成事故。
1.3从心理角度来看,两起事故责任人分别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安全侥幸心里。“3.5”事故责任人张文福同志,作为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调车员,明知规章规定“调整钩位、处理钩销不能探身于两车钩之间”,但是他侥幸地认为这次不会出事,因为此时车列和存车发生移动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事故还是发生了,他为自己的侥幸心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3.30”事故,调车冲突事故中的责任人值班员在调车组人员均不到位的情况下,安排助理值班员一人进行调车作业,侥幸地认为只有转线一勾活不会出事,助理值班员也侥幸地认为可以胜任,俗话说“麻痹大意引祸至”,当天就偏偏发生了事故。安全心理学中曾经提出过一个规律,当人的某种行为导致不良后果的几率越小,人产生侥幸心理实施冒险行为的几率越大。可见,作业人员的侥幸心里对调车作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重大的。
1.4从干部把关盯控来看,两起事故发生当时值班站长均不在事发现场。根据站长“四到场”制度,调车作业必须到场监督把关,客车虽然也是关键环节,但作为值班站长,在二项作业同时进行时,应该知道调车作业显然更需要把关盯控,因为相比之下,调车作业更需要盯控,重点环节把关不到位,势必造成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得不到制止,纠正,酿成事故发生。
方,在信号楼呼唤应答标准化作业过程中,值班员不先开口呼唤,信号员和助理值班员也无法执行听取和复诵,整套呼唤应答链也就无法连贯地执行起来。两起事故均是由班组长严重违章引起,他们自己违章作业,也就更谈不上对组员的管理、带动,此时当值班站长对作业把关失控的情况下,现场作业也就真正地完全失控,呈现出“无政府”状态,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可见,班组长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相当显著的。
2.现以两起事故为镜,提出中间站安全管理的策略:
2.1抓好标准化作业
抓好标准化作业是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纠正职工长期积累下来的坏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要从把关干部入手,端正思想,杜绝“好人主义”,在调车作业巡视检查的过程中,严格以作业标准为准绳,进行对标检查,发现问题或者不标准,必须指出纠正,性质严重的班后召开完工会或分析会进行定性考核;其次,要“一碗水端平”,作业标准对每个员工都是平等的,不能偏袒关系好的职工打击关系差的职工,公报私仇;三是建立长效性督导机制,对职工标准化作业的强化管理不能“时紧时松”,要杜绝 “运动式”、“活动式”、“短期应付检查式”做法,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性管理机制,逐步扭转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培养出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
2.2抓好职工培训教育。
一是加强管理人员尤其是值班站长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从而胜任调车作业业务指导、监督的职责。
二是抓好基础培训教育。坚持做好每日规章抽考、每月业务学习、业务技能考试等基础工作。
三是实行动态式管理、滚动式教育模式。不要吝惜时间和精力,开好完工会和分析会,调车作业中发现的问题,涉及业务较为复杂的,要召集相关工种召开完工会和分析会,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来职工受了批评教育考核有申述的机会,通过分析,他可以化解心中对规章或制度的误解,随之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和考核;二来不光本人受到了教育,周围的同志也会吸取教训,这样的完工会、分析会开多了,干部和职工业务技能都自然也就上去了。
四是加强与调车组职工沟通和交流。多利用平时交谈、聊天的机会与职工探讨业务规章、事故案例、以及日常作业中发生的问题,采取平易近人、非正式的方式听取职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活动和心态、灌输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对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家庭的极端重要性,从而逐步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
2.3发挥班组长管理作用
一是用制度约束班组长安全职责。调车长的职责义务要做到制度化、标准化,要使每一名调车长清楚认识到自己作为班组长“要负怎么责”和“怎么去负责”,“不负责会造成什么后果”。
二是形成班组长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定期对调车长进行综合测评,安全成绩不合格责任心差的班组长要通过“制度”将其淘汰,从而使一批业务强、责任心强、工作有热情的年轻职工走上班组长管理岗位上去,为安全生产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是利用激励机制,倡导班组和谐统一、团结协作、争先创优、共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以自然调车班组为单位,确定周期性的奋斗目标,班组实现后车站奖励该班组一定数额的班组活动经费,由调车长组织班组成员开展有意义的联谊活动,这样既增进班组成员之间的友谊,又促进班组争先创优的安全意识,从而确保了作业的安全。
2.4强化值班站长把关盯控作用
二是保持清醒头脑、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头绪,分清重点,做到预先控制,抓住安全关键环节,做好事故易发点的把关盯控工作。
三是值班站长的工作实绩要实行量化指标考核机制。从查岗次数、查违次数等方面入手,量化值班站长的工作,按月度进行奖励考核,增大值班站长工作压力,提高值班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调车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万无一失,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机制。同时我们一定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保安全就是保自己,违章违纪就是害自己,遵章守纪受益,违章乱纪害人,要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持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好与自己本职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而确保运输生产的绝对安全。
结束语
式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的改革整合,水路运输也在逐步加快步伐,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国运输公司也将进入中国市场。全国的运输市场在不断出现新的情况,新的特点,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抢得先机,如何把铁路运输市场做大,铁路调车安全工作将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一定要立足当前,密切关注市场,深入开展市场调查与分析,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体系,不断采取新的管理理念,不断研究安全新课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只有认清形势,理性思考,迎难而上,努力抓好中间站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才能为推动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葛闻安.车务安全工作.铁路安全教育,1994年10月,55—72页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八
铁路站长是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一环,他们负责管理一个铁路车站的运行和日常工作。站长的管理直接关系到铁路客运质量和运输安全。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铁路站长积累了许多管理心得和体会。本文将从团队管理、资源整合、客户服务、安全管理和创新发展五个方面,探讨铁路站长的管理心得。
首先,团队管理是铁路站长的核心工作之一。站长需要组建并管理一个高效的团队,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这需要站长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和沟通能力。在团队管理中,站长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岗位分配,激发每个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同时,站长应该注重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举办各种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其次,资源整合也是铁路站长管理的关键环节。站长需要合理调配和利用各种资源,确保车站的正常运行。这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站长需要根据车站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资源调配方案。同时,站长还要与上级部门和其他车站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资源整合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铁路客运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客户服务是铁路站长的重要职责之一。站长需要保证车站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这包括车站的整洁和卫生、售票和咨询服务的及时准确、旅客的安全和秩序维护等。站长应积极关注旅客意见和反馈,及时改进和优化工作。同时,站长还应注重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只有通过优质的客户服务,才能赢得旅客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安全管理是铁路站长最为重视的一个方面。铁路运输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站长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这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站长还需要落实责任制,确保每个员工都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工作。只有保证安全,才能确保旅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站长应注重创新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铁路运输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站长应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的进展,及时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创新发展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站长作为铁路行业的管理者,应带头推动创新发展,为铁路事业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铁路站长管理心得体会可归纳为团队管理、资源整合、客户服务、安全管理和创新发展。站长通过合理组建团队、调配资源、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安全和推动创新发展,确保了铁路客运的效率和质量。铁路站长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理念将继续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九
实施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改革和大范围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站段和车间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带有明显的过渡性、阶段性特征,如在两违范围的界定上,同一系统无统一标准,导致本系统各单位对同一工种的两违定性定责五花八门。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一些站段合并后规章制度建设滞后。如个别运输生产单位合并调整后,仍沿用合并前的管理制度,一个段几个运用车间仍沿用不同的作业标准。有些站段整合后工效挂钩考核分配办法迟迟不能整合统一,一些临时、过渡性措施纳入规章制度相对滞后。同时,站段和车间对铁路局的长效规章制度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不细不实。从铁路局各部门和站段制订的细化措施来看,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没有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如在干部安全检查量化考核上,没能对安全检查表进行细化,对量化标准满足于数字要求,没能有针对性地对生产实际具体制定量化检查内容和标准,量化考核流于形式。
1.3车间干部能力不强
规章制度制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但当前一些车间干部工作不到位,总是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一是业务不精。部分干部是站段科室优化精简进来的,对车间业务不精。二是方法简单。有的车间干部为了不被考核扣分而被违章,忽视对职工的教育沟通,致使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产生抵触情绪。三是作风不实。部分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改革,对工作产生短期行为,不下现场,不摸实情,怕伤感情。四是政绩观念片面。部分车间领导本位主义现象严重,对待事故和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不是眼睛向内查原因、找教训,而是托人找关系,推脱抺赖,导致隐患和问题越积越多,最终造成事故。五是安全管理出现梗阻,安全信息不畅,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缺乏依法、依规抓安全的责任意识,缺乏踏踏实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负责精神。要求力度上逐级递减,管理上形成不了闭环甚至出现断层。六是不善于发现问题。一些车间干部管理粗放、方法简单,对违章违纪司空见惯,放任自流。七是动态考核没有形成。在路局组织的安全评估中,发现部分站段只有结果考核,没有过程动态考核。如安全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阶段安全重点工作在分解到车间到岗到人后,对工作完成情况缺少相关过程跟踪考核制度。安全检查工作量化完成情况,只有月底汇总,没有效果考核;一些车间干部安全管理日常考核基本是走形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4 职工素质有待提高
强化车间管理总的思路是,以专业管理为基础,以强化现场控制为核心,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根本,以有利于劳力组织、有利于安全控制、有利于利益调整、有利于应急处理为重点,把车间建设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管理到位、控制有力的自控型车间。
2.1合理设置生产车间。按照优化生产组织、有利于安全生产、便于安全管理协调的原则,根据生产力布局、劳动组织调整后作业流程的变化,结合各业务系统生产性质、组织结构、工装设备、作业场地等因素设置不同类型车间。管辖范围过大的主要车间,还可按合理管辖跨度分区域设置。
2.2配齐配强管理干部。选拔车间管理干部,应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把有较强的车间管理、现场指挥能力,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综合性的系统管理知识,善于学习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人放在车间主要领导岗位上。同时,还要舍得把思想品德好、政治觉悟高、工作作风实、生产业务精的“得力干将”放到车间。2.3科学调配技术人员。消除管理体制转换形成的管理空档,迫切需要专业管理重心下移,推动系统安全管理由间接向直接管理转变,实现专业人员技术管理与现场工作“无逢”对接,使技术人员在研究专业技术问题的同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切实解决车间安全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各车间要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检查指导、调查研究、量化考核、对规对标和问题库管理制度,按月排定时间表和工作质量反馈表,全面加强车间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针对当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和新技术装备提升要求的现状,各车间要加大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配备和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创新,高技能人才解决实际问题重要作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一是科学合理设置车间专业技术岗位,实现技术力量重心下移,技术岗位前移,不断满足运输生产需要;二是按照编制定员,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合理使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三是车间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从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全日制大学(含大专)毕业生中选配,选配有困难的可在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其他人员中选配;四是主要车间都应配备有技师。随着自控型车间建设的完善和深入,有条件的应配备高级技师。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逐年提高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五是合理使用高技能人才,将其安排在生产最需要的岗位上,发挥其解决实际问题和攻关克难技能带头人的作用。
2.4完善基本管理制度。各基层站段要针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尽快修订、完善规范统一、行之有效的的车间基本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车间对安全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材料管理等权限,使车间主体地位突出、操作运转流畅、作用发挥明显。
2.5理顺车间管理关系。一是明确职责。要尽快赋予车间相应的权力,做到权责统一。要改变过去车间管理的思维方式,在车间责任与权力统一上实现创新发展。对较大车间和远离本部的车间,可在资金保证、职工奖惩、奖金分配、人员使用等方面适当扩大权限,为加强车间管理创造条件。如由车间进行生产组织指挥、经济责任制考核、车间内部职工岗位调整、职工“两违”处理、车间成本管理、车间内部设施调整等,甚至由车间自行任免车间干部和班组长。通过适当放权,充分调动车间干部加强安全管理、组织生产指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路局的方针政策,各站段可在认真领会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车间实际进行整合,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便于车间理解和执行。二是分工负责。对车间主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的分工要细致、要具体、要明确;要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把车间的管理职能分解、细化到每个管理岗位,什么事该谁管必须界定清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时,也要加强协作,分工不分家,防止出现管理“空档”。2.6加强现场作业控制。一是认真抓好自控、互控、监控。深入全面地开展自控型车间、自控型班组建设,提高车间、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加强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环境;车间要强化监控手段,落实干部巡查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有效确保对作业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如在关键作业环节和部位安装监控装置,终端安装在车间和站段安全调度室,确保监控有效,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现场卡控机制。二是带班作业与跟班作业相结合。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做到工长带班作业,干部跟班监督,落实现场卡控“双保险”。特别是管理跨度大的车间,在各个不同的“点”上,必须有管理人员,最好是干部驻扎跟班。干部编制受限的,可以考虑选拔业务强、会管理的生产工人、技术骨干,以安全员或是技术员的身份跟班。三是专业管理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坚持专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手段,使之贯穿车间管理的始终。同时,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作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2.7增强车间管理能力。一要转变观念。促使车间,特别是车间党政正职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型、执行型管理向主动型、创新型管理转变;二是由“等、靠、要”向“自我加压、自强不息”转变;三是由单一型管理向综合型管理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要因地制宜。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车间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大呼窿”。系统内部、单位内部的车间管理办法,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相对统一。站段要进一步改进管理、调整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一些地区性异地车间由于后勤事务、对外协调等方面牵扯精力过多的问题,为车间管理“松绑”、“减负”,让车间干部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管理。要“删繁就简,管用实际”的原则,清理车间现有的管理措施、办法和基础台帐,努力做到精简优化,便于操作。要加强车间主任培训,根据车间管理的新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对车间主任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8提升班组自控能力。班组是站段一切管理工作的落脚点,站段的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工作最终落实到生产现场。离开班组,管理将成为空中楼阁,安全也成为一句空话。新体制下,传统的“人盯人”式管理已经明显不适应,必须激发班组这个安全生产基本“细胞”的活力,增强安全生产前沿阵地的自控能力。因此,必须把班组管理的优化做为现场管理的首要环节抓紧抓实,并和“岗位达标、班组升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强化车间自控能力提供基础保证。
抓好班组管理,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用好班组长。首先要对班组长严格考核,优胜劣汰。可依据班组达标等级考核办法、班组长安全管理达标考核办法、竞争上岗考核办法、预备班组长制度,对班组长进行考核选拔。在班组管理上,要求班组长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既要敢于碰硬,又要做思想工作,真正把规章制度落实下去,真正了解班组职工的作业情况,帮助职工养成良好的标准化作业习惯。二是要建立健全以班组长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内容、考核有标准。依靠班组长的指挥来贯彻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和推动班组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班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四是要加强思想工作、搞好班组民主管理,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管理,激励、发挥、依靠班组每个成员在管理上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推动班组各项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理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为此,就要结合车间和班组实际,在班组逐步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要使管理思想现代化,就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人才第一的思想、系统管理的思想、经济效益观念等等;要使管理组织现代化,就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指挥统一高效、信息灵敏准确等要求,搞好班组的组织建设;要使管理思想现代化,就要在总结和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先进管理方法,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和创新管理方法;要特别重视管理手段现代化。四要做好班组政治思想工作。改革中,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发生着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职工队伍的思想活跃和波动。这些最大量的、最经常的思想动态首先从班组反映出来,而职工对改革的和支持程度,又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所以强化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铁路车间点多线长、流动分散,许多班组环境艰苦,班次工种繁杂,远离领导、独立工作,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靠班组自身去解决,只有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班组建设建立在坚实的思想基础上,才能有效保证大联动机的安全运转,也才能保证铁路企业安全、路风、效益三大任务的完成。
2.9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息息相关。一是提高劳动技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把职工学习培训的内容具体化、现场化、岗位化,以职工个体技能的提高,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组织职工学标、贯标、对标。学标,就是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细化、具体化,组织职工学习熟知标准,全面掌握标准;贯标,就是认真贯彻落实标准,使各项标准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得到有效落实,在标准范围内行动;对标,就是按标操作,对标作业,保证对标不走样,作业不违规。要大力开展达标竞赛活动,营造“不违章作业、不简化作业、不马虎作业”的“三不”浓厚氛围,增强职工学标、贯标、对标的自觉性。三是切实开展竞技、竞赛、竞争。竞技,就是开展经常性、规范性的技术比武,搞活“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每班一道题”等竞技形式,在实际演练中提高职工技术作业能力;竞赛,就是开展班组之间,职工之间的劳动竞赛,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竞争,就是不断完善干部职工竞争上岗机制,把安全业绩和职工竞争紧密挂钩,优胜劣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强化基本功。要适应新体制、新布局、新变化,明确铁路局、站段、车间职教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根据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我局实际修订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制订相关制度、办法,加强职教工作,解决工学矛盾,做到培训时间、内容、质量三落实;强化基本功大演练,按照部颁岗位标准,开展技能培训,使现场标准化作业行为达到熟练和规范,职工素质整体增强;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培训,重点突出技能,注重实效,提高职工非正常情况下的处理能力。要根据我局近年大面积电化转型的需要,充分利用局内局外培训资源,加快对主要行车工种和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型培训。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并将转型培训与职工竞岗、干部使用紧密挂钩,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政策。
2.10严格车间安全考核。一是加强车间干部考核。要量化车间干部到生产现场检查工作的次数和标准,明确每位干部日、周、旬、月、季、年工作重点和考核标准,使干部清楚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管不好应承担的责任。每月对车间干部量化指标完成情况、作业发挥情况、工作成效情况进行分析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干部晋职提级体系。二是严格车间职工考核。针对安全管理上出现的“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的惯性违章,尽快制定完善考核机制,从严考核,杜绝“两违”。同时,对安全生产作出贡献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奖惩分明,赏罚得当。完善工资分配办法,把职工安全业绩、干部管理效果同个人收入紧密挂钩,提倡效率,注重公平,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三是严格奖惩。重点是由总体考核路局百日的安全绩效,转向具体考核运输站段、车间的百日安全绩效,由过去全局吃路局安全百日奖励“大锅饭”,改为立足于基层站段、立足于车间自身,谁安全,谁受奖;谁出事,谁受罚,促使基层单位,特别是车间自我加压,规范管理,确保运输安全。对被考核的运输生产站段进行重新分组,把机务段、工务段、工务机械化段、供电段等安全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单位作为第一组,站段又把行车(运用)车间作为首要车间,加大百日奖励力度;考核范围内的各单位每实现一个行车安全百日时,由铁路局按分组的奖励标准给予人均100~350元的一次性奖励;铁路局实现行车安全百日时,全局评出3~5个行车安全先进单位,在全局通报表彰,并发给行车安全先进单位流动奖杯,基层单位实现安全1000天及1000天倍数时,路局发给安全奖杯。同时要加大奖罚力度。凡是发生影响单位安全成绩的事故或在一个百日考核期内发生2件及以上不影响安全成绩的责任行车一般a类事故,一律免发百日安全奖励,并分别按照事故责任的轻重程度扣罚责任单位0.5%~3%的工资基数。此外,对发生其他较低级别事故的单位,视事故性质、责任区分情况予以相应经济处罚;对管理失控、工作失职、违章违纪造成较大损失,以及隐瞒事故的单位,给予一次性5000~50000元经济扣罚。总之,要突出基层的安全责任,加大奖罚力度,激励基层单位,是激励车间强化“三基”,确保安全。3 结束语 在当前铁路不断推进改革的新形势下,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运输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广大干部职工只有认清形势,理性思考,迎难而上,努力抓好车间安全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才能为推动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铁路交通运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作为一个铁路职业人员,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归纳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铁路出行服务。在我日常工作中,我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在铁路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铁路出行安全是首要保障
铁路交通运营的核心在于安全,因此铁路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要想保证旅客的安全出行,必须高度重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制度和规程,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对于铁路乘务人员来说,首先要做好对列车设备的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故障,特别要重视电力、制动及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应该对旅客行李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管制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以避免出现意外事故。因此,铁路乘务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和流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技巧水平,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可靠,保护旅客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第二段:服务是铁路交通运营的核心
铁路交通运营不仅仅是一项运输行业,更是一项服务行业。作为铁路职业人员,要了解旅客的需求和服务理念,从而积极提升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贴心的服务,不断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首先,铁路乘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服务态度,容易与旅客沟通,并为旅客提供温暖、友好、细致的服务。另外,铁路乘务人员在工作中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如通过铁路客户端、微信和短信等方式,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通过这些努力,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旅客出行的满意度,而且可以提高铁路服务的竞争力,为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第三段:信息化助力铁路交通运营的发展
信息化是铁路交通运营的重要支柱,能够有效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铁路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例如,铁路客户端可以提供在线购票、查询车次、查看车站信息等功能,方便旅客出行;自助售票机和自动检票等设施可以提高铁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智能运行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列车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度,提高列车运行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因此,铁路职业人员需要积极学习和运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为铁路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段:人才是铁路行业的核心资源
人才是铁路行业的核心资源,对于铁路交通运营管理来说尤为重要。铁路交通运营行业是一项集专业性和协作性于一体的行业,因此需要拥有一支富有经验丰富的团队。一方面,铁路职业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熟悉并掌握运输运营管理的各项规定;另一方面,铁路职业人员要团结协作,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共同推动铁路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铁路行业也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不断推进人才发展和创新,为铁路交通运营管理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五段:创新发展推动铁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铁路交通建设持续加速推进,铁路交通运营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个背景下,铁路职业人员应该不断创新和发展,构建和谐、高效、可持续的服务模式,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着力提高铁路运输服务的品质和效率。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持续推进绿色铁路建设,建设智慧铁路和数字化铁路,为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铁路交通运营管理是一项高风险、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工作,需要铁路职业人员不断总结和归纳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保证旅客的安全出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创新和发展,为铁路交通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一
这次对各分公司5天的参观交流,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和感受,让我了解到了各个分公司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历史下,大家都在努力的适应着市场的瞬息万变,并且融入到长江公司这个大家庭里,同时我也看到了我们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赞扬。在这次iris的认证里,原来**分公司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的解释是那么坦然,我们要紧紧跟着长江公司的步伐。
铁路隧道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二
铁路站长是铁路部门中的一种管理职位,主要负责管理和组织车站的日常运营和服务工作。作为一名铁路站长,我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管理心得。
首先,作为铁路站长,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非常重要。每天都会有很多任务需要安排和调度,需要与其他车站、运营单位以及乘客保持密切联系。我经常使用各种沟通方式,如电话、邮件和会议等,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另外,我也会定期与其他铁路站长开展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沟通协调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车站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作为铁路站长,我注重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一个高效、和谐的团队是实现车站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会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责和能力,合理分配人员,确保每个岗位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我注重培训和激励团队成员,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我鼓励和支持团队成员提出优化工作流程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建议,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目标,并以此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
第三,作为铁路站长,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火车站涉及到众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问题,必须做好各种安全工作,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为此,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我也积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合作,加强安全防范和信息共享,确保车站的安全稳定运营。
第四,作为铁路站长,我注重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火车站是旅客出行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直接关系到乘客的满意度和对铁路部门的信任。我会重点关注乘客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在车站内部,我鼓励员工热情、细致地为乘客提供服务,确保乘客出行的便利和舒适。此外,我还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车站内增设自动售票机和自助查询设备,提高购票和查询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最后,作为铁路站长,自我学习和不断进步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铁路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我会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了解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同时,我还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通过自我学习和持续进步,我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挑战。
总而言之,作为铁路站长,我深知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做好车站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我通过有效沟通和协调、团队建设和管理、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自我学习和不断进步等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车站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和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