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更加有序、系统。希望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能够给你的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一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京剧常识和相关知识,做成答题卡片,在课上进行竞赛抢答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课上学唱的片断,进行分组、或个体、资源组合的听唱检测。
(三)写一篇学习京剧艺术的体会,发表自己京剧艺术的认识与看法。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二
1、进一步学习演唱二声部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音乐磁带、录音机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齐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欢快情绪。
2、分小组进行二声部的轮唱。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二、欣赏。
1、讨论。
同学们,你们的课间十分钟是怎么度过的?(引导学生讨论)。
2、初听。
提问:歌曲描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
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歌曲的伴奏下,来跟更好的表达歌曲情绪(如舞蹈、自选打击乐器等方式)。
三、小组竞赛。
每个小组设计一种的表演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看那个小组表现的。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三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授课年级:高一教学。
课时:一课时。
1、知识目标:介绍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及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作品整体把握的鉴赏能力,通过细赏其中的乐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材分析:
1、《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黄河大合唱》的全部合唱谱曲仅用六天的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2、《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4、《黄水谣》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5、《河边对口曲》朴素的民歌风格,男生对唱歌曲。6、《黄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7、《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8、《怒吼吧!黄河》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顶峰。
2、作者及创作背景。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禹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声乐,1935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忔投入抗日的内容。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品。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方法:听一段、唱几句、议一阵,启发感受参与熏陶、陶冶。
一、课前组织:
声乐练声:作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转换练习。
二、情景导入:播放抗日战争历史纪录片。
提问:影片内容发生在哪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你看后有哪些感想?(教师点拨,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
三、新课。
1、播放洗星海生平简介。
提问:你从中可以看出冼星海是个怎样的人?
2、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故事。
3、播放《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剪辑音乐视频,学生分别说出八个乐章曲名,并随机说说。
每个乐章其中的音乐特征或随音乐唱唱其中的乐句。
(1)教师简介作品体裁—声乐套曲,学生总结听赏八个乐章总体印象,填空:作品(音乐内容)丰富,(音乐情感)丰富,(表演形式)丰富。
教师小结:《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同时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在曲式结构上还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由此可以看出冼星海无论是在音乐专业创作的安排上还是在主题内容的把握上都做得非常的细致。
(2)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乐章,有的可以唱唱有特点的乐句,或朗诵其中的文句。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其中在老百姓当中传唱非常广的二个乐章,那就是《黄水谣》和《保卫黄河》。
4、欣赏《黄水谣》。
(1)完整播放《黄水谣》,分析音乐形象。
提问:音乐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三个),你在音乐中听到几种情绪?(幸福、痛苦)。
(2)观看教师制作的本乐章各个乐段音乐要素对比表格,并通过示范、讨论体会“音乐语言”(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产生的重要影响。
(3)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演唱《黄水谣》第一乐段和再现乐段。
提示:亲身体会音乐情感和音乐要素的作用。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四
1、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1、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录音机、打击乐器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大海摇篮》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聆听《海上风暴》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相互评价。
(2)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3、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五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放牛歌》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加入打击乐伴奏
电子琴、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牧童》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放牛歌》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六
重点: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感受、体验其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京剧的知识。难点:理解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七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八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感受民族音乐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了解民族打击乐的多种演奏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打击乐的浓厚学习兴趣。
欣赏代表作品绛州鼓乐《滚核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通过欣赏使学生探究把握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利用头、身、尾作品结构并进行创作。
1、打击乐器的种类及演奏技法。
2、对乐曲《滚核桃》中头、身、尾演奏结构的探究,引导学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
掌握《滚核桃》乐曲结构特点和节奏特点。探究运用节奏表现的多种形式进行创作。
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鼓。
观看水鼓舞《中国龙》,感受中国民间打击乐艺术魅力。
“我们一起来探讨鼓的文化,一起来体味鼓的铿锵神韵!”
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同学们,这是什么鼓?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
(土鼓、青铜鼓、击鼓说唱佣、架子鼓、印度鼓、非洲鼓、
长鼓、手鼓)。
最早的鼓不是以乐器形式出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鼓有什么样的用途和作用呢?
(狩猎、祭祀、政治活动、集体劳动、活跃生活)。
出示道具——鼓,让学生认识各部位的名称。
教师用各部位演奏节奏,让学生感受各部位的音色特点。
鼓面:强而有力、浑厚结实。
鼓边:力度其次,较生硬。
鼓槌:明亮、略带生硬。
鼓梆:清脆、通透。
鼓钉:金属音质、尖锐。
请同学们,用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本条节奏。
2∕4xx·x︱xo︱xx·x︱xo‖。
2∕4xx·x︱xxx︱oxx︱xxox︱xo‖。
1.双手敲击鼓面。
2.敲击鼓梆。
3.双手交替敲鼓面。
4.闷击。
5.双手交替敲击鼓槌。
6.刮击鼓梆。
探究各段音乐特点有何不同?
分为头、身、尾三部分来组成表现手法就是运鼓梆,鼓棰,锣鼓,花敲等打击乐器!
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干打的击奏法丰富的表现了农民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头”为散板,引子特点,先合奏后10人轮奏鼓梆,表现“晒核桃”
“身”以基本骨干节奏不断变化不断重复不断加速一直把乐曲推向高潮!
4/2xxx︱xxx︱xxxx︱xxx‖。
“尾”跟头相似。
引导学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
1、“头”用跺脚展示,由弱慢——强快,展现核桃随风滚动的场景。
2、“身”用手拍出下列工整节奏,展现晾晒核桃的场景。
4/2xxx︱xxx︱xxxx︱xxx‖。
(注: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
3.“尾”用跺脚展示,由快—慢,由强—弱。
以小组为单位,为民乐《金蛇狂舞》创编姑伴奏鼓乐。
要求:运用本节所学演奏技法创编节奏。
希望这堂课上我们不仅了解的是铿锵的鼓乐,更是在了解一种文化。同学们在课下多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世界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吧!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九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十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智取威虎山》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老师演唱两首京剧的歌曲,让学生猜歌名。介绍京剧的历史。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十一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十二
1、唱:欣赏《穆桂英挂帅》中《猛听得金鼓响》选段,和《红灯记》中《血债要用血来还》选段,分析花旦和老旦的音乐特色。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2、念:欣赏《失街亭》中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3、做:欣赏《拾玉镯》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4、打:欣赏《三岔口》,“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
1、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2、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欣赏管弦乐曲《朝景》。
1、边听乐曲,边想象乐曲描绘了什么景象,体会“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揭示题目——《朝景》,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3、教师介绍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4、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5、复听乐曲,当学生听到主题出现时,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后说出乐曲的哪些部分听到了主题旋律,划分乐曲的三个部分。
6、找一找乐曲三个部分中演奏主题的主要乐器(小提琴、中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
三、欣赏管弦乐曲《奥塞之死》。
1、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视唱第一部分的主题,感受音乐的凄凉和哀痛。
3、副厅乐曲,感受主题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想想前后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4、欣赏完乐曲,学生讨论并回答:
(1)作曲家选择了什么乐器组的乐器演奏全曲?
(2)乐曲的三个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时如何表现出与第1部分的不同的?
(3)第一部分主题再现时,力度发生什么变化?
四、小结本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十四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十五
1、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分辨主题旋律。
分乐段聆听后让学生通过图解为乐曲分段。
ppt、钢琴、卡纸。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律动)。
三、分乐段学习乐曲。
1、a段的认识。
师:小火车欢快地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跑着,我们也一起来给它加加油吧!我们做一个接龙游戏,我拍红色字体的节奏,你们来拍黑色字体的节奏。
师:小火车跑的很开心现在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让我们用耳朵来把他们找出来,当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就拍出来表现它,说明你已经找到他了,看看谁的小耳朵最聪明。
——听全曲。
2、揭示课题。
生: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2)生画图形谱(其他小朋友用手指在空中也跟着一起画图形谱)。
(3)自主创编舞蹈。
3、c段认识。
(2)模唱旋律。
四、全曲欣赏。
1、聆听全曲,揭示乐曲结构。
小火车这一路经过了3段不同的路段,是哪三段呢?
生:1段在平原上欢快的奔跑2段是小火车爬山岗,3段是穿行隧。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十六
1、根据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及不同的旋律。
2、根据音乐特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木偶与小老鼠的形象。
3、体验乐曲诙谐的风格,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1、幼儿有音乐欣赏的基础,能够分辨不同旋律的音乐。
2、图片。
3、音乐。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十七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十八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十九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和体验《歌唱祖国》《同一首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知识与技能:感受和学习二声部合唱歌曲,提高学生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3、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学唱与分析、师生交流等手段,学生能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感受体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抒发,感受二声部合唱。
讲授法、谈话法、引导法、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视频。
本节课选自高二《歌唱》模块第二单元《赞美祖国》。在这个单元主要通过感受和体验《歌唱祖国》《同一首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初步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同一首歌》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曲采用的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4/4拍宽广的节奏、曲调和缓抒情,旋律徐徐向上。
师:大家知道9月3日是什么日子吗?有没有看今年的阅兵仪式呢?生:回答。
采访:大家的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
展示阅兵仪式的图片,进入今天的主题《赞美祖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师:同学们所知道的关于赞美祖国的歌曲有哪些?
生:积极讨论并回答。
师:是的,说到赞美祖国的歌曲怎能忘记我们的国歌呢?大家在什么场合能听到《国歌》?
生:(天安门升国旗、学校升旗、奥运会时中国获得金牌颁奖)。
师:听完《国歌》有何感受?
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体验。(看到这些感觉到祖国日趋富强,为祖国感到骄傲)。
2、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小朋友演唱的一首歌曲,大家还记得是哪首歌吗?
生:《歌唱祖国》。
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激动的时刻。
3、欣赏歌曲《歌唱祖国》。
4、歌曲分析。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什么调的?速度如何?生:讨论并回答。
5、师:一首歌曲的高潮部分又叫什么?生:答。
师:除了副歌部分,还有什么?生:主歌。
生:讨论并回答。
师:简单介绍歌曲的节奏。四二拍子,强弱规律。
师:这首歌曲副歌部分是由强拍进入的还是弱拍进入的?
生:回答。
6、演唱歌曲(简谱、歌词)。
师:引导学生做到正确的歌唱状态(身体的姿势、面部表情、歌曲情感的表达等)。
7、以上《歌唱祖国》是一首爱国歌曲,这唱出了人们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心声。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同样激励人们的歌曲《同一首歌》。
师: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这是一首深情、真挚的歌曲。
8、演唱《同一首歌》。
师:引导学生歌唱时注意节奏、旋律、气口、情感的处理等。
10、实践二声部:学生初步感受和声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喜欢这节课的内容,学习歌唱最好的方法就是演唱歌曲,并能从歌曲当中抒发出他们的爱国热情。同学们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去好好学习,长大后能为国家多做贡献!最后,祝愿大家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歌唱。
梁萃敏导师评语:
该课教学环节流畅、合理;教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力强。教师通过情感熏陶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国家的情谊及自豪感,以感情为主线,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及思考问题。高二的歌唱模块有别于初中的唱歌课,基于鉴赏的基础上去发自内心地歌唱,授课教师充分关注到了学生们的喜好,从学情出发,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学生掌握的歌唱方法,由简至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缺憾的课,该课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度”的把握,如何更好地将鉴赏及歌唱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歌唱模块课首要思考的问题,若偏重鉴赏,学生无法体会歌唱;若偏重歌唱训练,学生的音乐情感无法产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启发、引导并引领学生坚持歌唱学习,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授课教师目的明确、有条不紊地系统化教学!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篇二十
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