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高二教案范文,供教师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一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
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二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
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
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
在引导学生分析酶的特性时,引导学生与蛋白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可使学生易于理解酶的催化作用的专一注必定意味着酶的多样性,而且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酶的专一性催化关系密切。
3、使学生理解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如何组织学生完成影响酶活性因素的选做实验并分析、讨论实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组织学生操作、分析、讨论《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坐标曲线图,让学生概括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方面。
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引入新课。
2、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小结。
课后练习教师活动。
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举出一些实例)。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
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四
4、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这些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2、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碳;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已知的大约200万种。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个体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大体相同的,也就是说,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各种生物体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查明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物质和世界上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元素构成的。那么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两者不同的地方。除了找不同点外,还要找相同点。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恰当科学的方法来解读表格中的数据,归纳结论,然后进行交流。我们通过比较,发现玉米和人的化学元素组成差异较大,除了o和c两种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有较大差异外,一些含量较小的化学元素差异也很大。
我们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是否相同?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
3、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对比分析,回答了上述问题。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思考问题。
分析上表,我们知道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这四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从上表还可以看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同种生物不同生长期体内各元素含量也有不同。同种生物体内不同器官各种元素的含量也有差异。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鲸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各种化学元素在这两种生物体内的含量有差别。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理解了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不同生物中含量有差异。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大量元素;那么什么是大量元素呢?大量元素就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c、h、o、n、p、s、k、ca、mg等。
与之相对的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例如:fe、mn、zn、cu、b、mo等。
同学们要注意: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如表1—2,大约共占细胞总量的97%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是由上述六种元素组成的。例如:糖类多是由c、h、o组成,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的,而蛋白质由c、h、o、n等元素组成。
一是: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肪等,这些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例如,油菜缺b时,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这是因为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少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mo作为牧草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兰草场钼矿)。
小孩缺钙长不高,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人缺铁会出现贫血症状,果树缺铁会的黄叶病;植物体缺钾茎秆软弱易倒伏;人体缺碘易患大脖子病等。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化合物是生命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例如,c、h、n3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小资料)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识别几种细胞器形态。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3、说出细胞溶胶的功能。
4、简述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器的形态,功能;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七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有关研究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生命活动变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学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间综合的观念。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了解自己、关注自身健康与行为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自我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高等动物能够生存的先决条件之一。本节内容集中介绍了动物激素调节的机理,包括:激素的反馈调节;几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介绍了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的过程、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介绍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是动物产生反射乃至产生行为的生理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动物的行为,以及理解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的问题,特别是这部分内容中的“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内容比较抽象,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成为本节的难点内容。
虽然动物激素调节的知识比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复杂,但它们有着相似的调节作用机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学生逐步体会出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般规律。
在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有所了解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动物属性)的一面,也具有社会属性(行为受社会道德、法律制约)的一面。使学生了解自身,认识自己,建立科学的、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社会责任感。
在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通过备课力求达到使科学方法训练和能力训练连续不断,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身,而且受到系统的科学教育。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训练。遗憾的是这一部分教材内容中并没有明显的可供用来进行科学教育的内容。但深挖这部分知识的背后,就会发现人类对动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对动物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动物身上使用“切除-添加”方法进行实验并获得有关激素调节认识的时间比达尔文实验的时间还要早。这就使我们可以沿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人们使用的研究方法这条线索不断强化科学方法的训练。为了避免学生在认识上出现误解,在强化科学方法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对高等动物激素的研究,有许多是来自于医疗实践,起自于对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随意进行的、无目的的动物实验。”强调不能随便进行动物实验,以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用动物激素饲喂小蝌蚪的实习活动耗时较长。在活动过程中既要训练学生的观察、测量、记录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认真实验的态度。组织好这个实习活动,可以把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八
授课人:
选题论证:
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是必需的,缺乏无机盐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并表现出必须的症状。
学生透过平时种养植物,积累了种养植物的知识,对植物的症状有初步了解。对植物的病态特征产生兴趣。
学生透过查找、搜集资料,透过小组开展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探究潜力,培养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方式:搜集资料、开展实验、总结汇报。
第一阶段:分组并选定课题。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8个研究小组,选定课题《探究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种类》。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
学生透过网络、科普书籍了解植物的无机盐需求,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整理出一份植物无机盐种类需求表。
第三阶段:开展实验。
学生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论证所搜集的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汇报。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九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难点】。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首先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设疑:dna是遗传物质,那dna分子必然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现在大家来当科学家,在了解了dna分子的功能以后,大家想要进一步了解什么?(dna分子时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的遗传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师:dna分子的组成单位是什么?请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展现出来。
_
学生分组展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2.师:我们知道了dna是脱氧核苷酸长链,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制作的四个脱氧核苷酸连成长链,请几个同学说明脱氧核苷酸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四个核苷酸是怎样排序的?学生分组用实物进行展示,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点评,并强调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新的化学键,形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长链。
(情况一中的两条链无法连接在一起,科学家已否定;情况二可行,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化学键结合,但是碱基如何结合?能稳定存在吗?)[page]5.师:1952年春天,奥地利的生物化学家査戈夫访问了剑桥大学,沃森和克里克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a的量等于t的量,g的量等于c的量,这给了沃森和克里克很大的启示,同学们,你们获得了什么启发吗?请组内讨论,然后修正本组的模型。
(得出下图,碱基间有固定的配对方式:一条链中的a与另一条链上的t配对,g与c配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之后补充:配对方式的确如此,之后的研究发现碱基间通过氢键连在一起,而且a与t之间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通过这些氢键维持了dna分子结构的稳定。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请同学们观察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同自己构建的平面模型相比较,回答如下问题:
_
(1)dna是由几条链组成的?它有怎样的立体结构?(dna由2条链组成,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而成的,并且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3)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dna内部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碱基对。)7.这三点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特点,结合教材49页的内容和双螺旋结构模型,请进一步完善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碱基对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的。)(三)巩固提高。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用简易材料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探究dna分子的特性。
四、板书设计。
_
五、教学反思。
_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十
1.能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2.通过归纳与概括,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意义。
3.基于对细胞分化事实的理解,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感受生命的奥秘,形成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义。
难点:细胞分化的原因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细胞__的flash动画,提问: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是通过什么过程实现的?
(细胞数量增多,细胞__。)。
展示细胞分化的flash动画,提问: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细胞种类增多。)。
引出细胞分化,提问: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细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阅读教材,提问:分化的概念?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教师补充: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2.细胞分化的意义。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起着保护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体内起着支撑的作用;神经组织可以传递神经兴奋;肾小体可以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追问:这说明细胞分化有什么意义?分组讨论。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使生物体能够正常发育。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dna的状态是不同的。)。
(三)巩固提高。
提问:细胞__和细胞分化的意义一样吗?
(细胞__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分化的细胞才能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或器官,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四)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细胞,能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简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设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接着,ppt展示两组图片:
(1)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它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2)荧光水母的图片,荧光水母因为它体内的“荧光蛋白”,使得它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蛋白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课题)。
(过渡)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二)资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
ppt上展示拥有4种氨基酸,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四种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区别是什么?
(2)如果将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尝试归纳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种氨基酸都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共同点);r基不同(不同点)。
教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并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三)动手操作,演示蛋白质的形成。
用角色扮演法让一组学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尝试怎样才能连接起来。学生会很容易想到“手拉手”。
提问:
(1)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2)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3)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4)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5)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用表格的形式)。
创设情景:观看蛋白质形成的flash动画。
课件展示:胰岛素的空间结构。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四)合作探究,深度理解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活动:将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同学相互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
评价并总结: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变化多端;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五)巩固新知,归纳总结概念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概念图。
(六)作业拓展。
课后调查资料:科学上第一个人工蛋白质的诞生和“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研究进展及成就。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和结构通式。
二、蛋白质结构的形成。
三、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二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认识保护大气的重要性,了解防治大气污染的初步知识.潜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潜力.
2、培养学生科研潜力,语言表达潜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气污染及防治.难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过程:
大气主要污染物。
对学生言论进行引导和总结。
各抒己见。
使学生认识造成大气污染主要物质及原因。
大气污染的危害。
对学生言论进行引导和总结。
各抒己见。
使学生认识大气污染后果的严重性。
大气污染的防治。
对学生言论进行引导和总结。
各抒己见。
认识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三
1、学会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学习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药品的使用说明书。
一课时。
提问的方式,小组讨论。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免疫,知道人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每个人食五谷杂粮,还是免不了会生病;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面对这些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用药和急救》。请同学们看两个有关用药的资料,我们再下结论。
资料1: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50万人是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还要高出许多倍。
资料2:据调查,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1000万聋哑人中,60%-80%也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教师:当我们遇到一些小病时,如果家长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轻微病症的诊断和用药方法正确,这样做是可以的。同时又起到节省时间,及时治病的效果。但,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在自己用药的时候,怎样选择药物、如何服用,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呢?我们这节课来探讨有关“安全用药”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安全用药。
教师: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要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所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们了解药物的分类。
(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学生分析小活动:
(生分组讨论尝试回答)。
这些药物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买到?
生讨论答出:医院、药店、医药超市等。
2、处方药。
需要医生给我们开出药方,然后按照药方去抓药,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这类药和我们刚才学的非处方药不同,我们称为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3、了解什么是非处方药。
上述这些药我们可以不用医师开药方,直接去买到,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这一类药称为非处方药,简称otc,非处方药用于治疗一些消费者容易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症。比如,同学们有时觉得自己在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就判断自己患感冒,便自己去购买一些感冒药,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也体现了非处方药的优越性,质量稳定,疗效好,使用方便。
(二)药品的服用。
1、教师: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自己的那份儿《使用说明书》并进行交换阅读。解读说明书中的各项信息,然后对教材88页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选一名记录员记录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1)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你是怎样分辨的。
(2)药物的使用说明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是十分重要的?
(3)你能否从使用说明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4)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希望与大家讨论的问题?
教师:请每小组的记录员根据本小组的情况向大家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的中药有……,西药有……,我们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来分辨中药和西药的。
学生2:《使用说明书》中的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3:药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闭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疗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及时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观点,归纳出讨论题的参考答案。)。
2、对照同学们搜集的药品说明书,寻找在药物说明书上有没有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片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批号等。
教师补充讲解:一般来说药品的有效期为1-5年,没有规定或表明有效期一般按5年来算,失效期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其质量不符合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不能继续使用的日期。
举例:1、“有效期为1999年7月”指该药可用到1999年7月31日。
2、“失效期为1999年7月”指该药可用到1999年6月30日。
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常识也是安全用药的必备,我们购买了非处方药必须严格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服用,而处方药则必须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方可使用。
二、家庭小药箱的配备。
学生进行小组设计,设计完成后小组交流。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十四
1.说教材1.1教材分析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述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与已经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密切相关。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说教法根据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学理念,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1)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2)运用游戏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预习和讨论分析能力,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4)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用具:8根橡皮绳,多媒体,幻灯片注重于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渴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学习愿望的教法,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会学。
3.说学法由于知识的抽象难懂,教师尤其应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进而会绘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
4.说教学过程:(两课时)。
我想,一个教师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这部分内容尽管抽象、难以理解,但只要教师运用教学得当,学生还是能够体会、理解的。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认真预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2、把课桌椅往后移,腾出半个教室为游戏做准备。
4.1设置情境,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利用学生感兴趣的。
精子和卵细胞的投影图片,以问题导入:(1)生物体如何保持其前后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恒定?(2)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来的?它们的染色体与体细胞一样吗?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从而引出受精作用及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以问题“何为减数分裂,它与以前讲的有丝分裂有何区别”过渡到减数分裂概念的讲解。概念可请学生联系有丝分裂,结合课本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分析,弄清“减数”到底是减什么?减多少?为什么会减?怎样减?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
4.2游戏教学,愚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学生课前预习精子形成过程,体会染色体行为变化。上课时先动画演示精子形成过程,教师帮助整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然后开展学生游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游戏方法:橡皮绳代表纺锤丝,四高(两男两女)四矮(两男两女)八位学生代表染色体,男女代表来源,身高代表形态,同样高的两个男生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其他也一样。另外再请课代表做指挥,其余学生帮助纠正错误,按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游戏。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课后以坐标图的形式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4.3前后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回忆导入: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如何?2、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如何变化?请学生画坐标图。3、联系有丝分裂,请学生画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并与减数分裂的曲线图进行对比。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4.4融会贯通,适当引导,提高分析能力请学生快速阅读卵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比精子形成过程,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的理解。投影几张细胞分裂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分裂,是什么时期,要求讲明判断依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细胞分裂图判断方法,强化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投影一些事先精选的习题加以巩固。
5说板书设计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6说巩固通过投影一些习题,进一步强化减数分裂的概念及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等重点,易化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规律及精子形成过程等难点。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五
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2、用ph计成ph试纸测试,并作记录
3、一次加一滴0.1mol/lhcl,然后,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4、,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5、充分冲洗烧杯,用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步骤4,记录结果
6、充分冲洗烧杯,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三、现象观察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
四、实验结论
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你分析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2、实验过程中腐蚀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
解析: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若有洒落或溅出,要立即用水冲洗15min,并告诉老师。
3、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种植物材料,一种动物材料。【问题探究】一、问题思考
2、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失调?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失调?
实验二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1、模拟吃饭后的反应甲将2张“糖卡”放到桌子上,使血糖浓度,此时由拿出张卡使甲的2张“糖卡”由背翻到面,血糖浓度维持平衡。
实验三探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六
1、学会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学习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药品的使用说明书。
一课时。
提问的方式,小组讨论。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免疫,知道人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每个人食五谷杂粮,还是免不了会生病;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面对这些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用药和急救》。请同学们看两个有关用药的资料,我们再下结论。
资料1: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50万人是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还要高出许多倍。
资料2:据调查,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1000万聋哑人中,60%-80%也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教师:当我们遇到一些小病时,如果家长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轻微病症的诊断和用药方法正确,这样做是可以的。同时又起到节省时间,及时治病的效果。但,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在自己用药的时候,怎样选择药物、如何服用,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呢?我们这节课来探讨有关“安全用药”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安全用药。
教师: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要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所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们了解药物的分类。
(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学生分析小活动:
(生分组讨论尝试回答)。
这些药物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买到?
生讨论答出:医院、药店、医药超市等。
2、处方药。
需要医生给我们开出药方,然后按照药方去抓药,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这类药和我们刚才学的非处方药不同,我们称为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3、了解什么是非处方药。
上述这些药我们可以不用医师开药方,直接去买到,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这一类药称为非处方药,简称otc,非处方药用于治疗一些消费者容易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症。比如,同学们有时觉得自己在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就判断自己患感冒,便自己去购买一些感冒药,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也体现了非处方药的优越性,质量稳定,疗效好,使用方便。
(二)药品的服用。
1、教师: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自己的那份儿《使用说明书》并进行交换阅读。解读说明书中的各项信息,然后对教材88页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选一名记录员记录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1)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你是怎样分辨的。
(2)药物的使用说明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是十分重要的?
(3)你能否从使用说明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4)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希望与大家讨论的问题?
教师:请每小组的记录员根据本小组的情况向大家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的中药有……,西药有……,我们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来分辨中药和西药的。
学生2:《使用说明书》中的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3:药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闭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疗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及时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观点,归纳出讨论题的参考答案。)。
2、对照同学们搜集的药品说明书,寻找在药物说明书上有没有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片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批号等。
教师补充讲解:一般来说药品的有效期为1-5年,没有规定或表明有效期一般按5年来算,失效期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其质量不符合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不能继续使用的日期。
举例:1、“有效期为1999年7月”指该药可用到1999年7月31日。
2、“失效期为1999年7月”指该药可用到1999年6月30日。
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常识也是安全用药的必备,我们购买了非处方药必须严格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服用,而处方药则必须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方可使用。
二、家庭小药箱的配备。
学生进行小组设计,设计完成后小组交流。
三、巩固练习。
看谁选得对。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的药物。
c.中药和西药是根据其有效成分的不同来区分的。
d.无论何种药物,在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答案:b。
2、当你的家人因腹泻需要服药时,你应该选择下列哪种非处方药。
a.感冒冲剂。
b.牛黄解毒片。
c.阿司匹林。
d.诺氟沙星胶囊。
答案:d。
3、下列药物已经过期不能使用的是(假设教学时间为20xx年6月1日)。
a.生产日期为20xx年6月,有效期:三年
b.生产批号为020601,有效期:二年。
c.有效期至20xx年6月。
d.失效期至20xx年6月。
答案:d。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七
【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学习风筝的制作。
潜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潜力,表达潜力,动手操作、制作潜力和实践潜力。
放风筝的技巧为活动重点。
【教法与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取、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生活却给了它最大的发展空间。每次活动的资料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由此,我们师生共同商榷,确定了活动原则:师生共同实践,小组共同探究,自主独立思考、感悟,然后不同形式的汇报,给学生最大的发展、展示空间。它的主旨就就应是“实践”,要“动”起来。从开题定课、资料查寻、认识风筝、请教能人、设计创造、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等系列活动,所有的孩子人人动手、动脑参与。小小风筝大学问,如何独立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如何合作创造、制作,如何请教,如何总结孩子们会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长大,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打磨着自己的意志,充实着自己的大脑,丰富着自己的学识,增长着自己的见识,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是整个绚丽多姿的春天。
【教学程序设计】。
本次活动分四课时完成,课前的各种准备及每一课时均有教师的指导。
第一课时:制定活动方案。
一、激趣开题。
1、播放《三月三》。认真倾听,谈感受。
2、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生谈放风筝的好处)。
3、师小结,提出问题:我们也来自己研究研究风筝?板书课题:《风筝》。
4、你们想研究风筝哪方面的知识呢?
(1)请学生说自己对风筝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的意识、探究课题的潜力。
(2)学生分组。小组讨论所要研究的资料,确定研究课题。
二、定题分组。
2、制定活动方案。
(1)针对小组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分工。
(2)确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如:实地考察、采访。
(3)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电子文件夹、演示文稿等。
各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微机室里上网收集各自需要的图文资料;然后制作成演示文稿、资料夹,教师巡视,随时指导;最后汇总到老师那里,师生共同欣赏。
课下完成“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三课时:风筝的制作第与放飞〖劳动课〗。
一、学习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降低难度。
二、欣赏学生收集到的各种秀丽的风筝。
1、小组讨论确定风筝样式及人员分工。
2、与劳动老师合作,师生制作风筝。
在制作中,要求各组同学相互合作。调查风筝样式小组的同学来指导各组风筝的样式设计。调查风筝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技术员”、“小指导老师”来指导各组制作中遇到的难题。
在制作中,要求学生注意风筝的平衡、样式、花色的处理。
三、由放飞组的同学提示、演示放飞技巧。
四、课下放飞自己的风筝,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四课时:交流、总结前三课时的所思、所得。
一、交流感受。
运用多种方式说说自己在收集资料、制作、放飞风筝时的体会、感受和对他人的推荐。
二、延伸。
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了解了风筝的起源、种类、并且制作、放飞了风筝。相信大家的收获颇丰、情绪更是愉悦。其实,风筝只是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相信大家在了解风筝时对中国的其他优秀传统工艺也有了兴趣。给大家带给几个网址,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能够继续研究。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
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