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应当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计划范文中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部分,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一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资料百家姓资料、ppt。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与步骤各环节目标。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二、诵读汇报。
三、交流姓氏故事。
四、游戏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出示《百家姓》课件。)。
1、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1)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
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诸葛、东方,
上官、欧阳......
2、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表演唱视频。
5、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第2课时。
1、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2、有节奏、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与步骤。
一、听课文复旧导入。
二、出示字卡、识字认字。
三、布置作业。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组词,齐读课文。
5、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朗读,正音。
(2)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识记生字。
(3)多媒体出示田字格生字“姓、什、双”
学生观察思考: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比较其书写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出示“国”,回顾结构、部首并组词。
6、有感情、节奏地朗诵课文。
7、完成课后练习。
读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
做游戏:师生互动,说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
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姓?
背背:自由练背,积累词语。
抄写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二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姓、李”等5个生字,会写“姓、双”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那么,我们中国有多少姓氏呢?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一下吧。
出示课件1: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3、教师板书课题:2姓氏歌。
4、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通过介绍自己的姓氏,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点燃课堂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请你自己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3.学生齐读。
4.小组合作。
(1)提出要求:请你自己读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在文中你都知道哪些姓氏呢?告诉你的同桌吧。
(2)提出要求: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问问你的组员。
5、教师指名读: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看着课文认真倾听,指出错误。
6、提出要求: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齐读第一节:好,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学习第一小节。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教师引导:要想把课文读流利不容易,需要把课文里面这些字认清楚。你先试着读一读这些字吧。
出示课件2:
学生跟读:请你再跟老师读一遍。
3、学习识字方法。
教师提问:如果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1)识记“姓、李”:给生字组词,为它找个好朋友,我们会记得更牢。
出示课件3:
预设:姓,姓名;李,李树。
学生跟读:请跟老师读一读。
预设:它们都是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是一个我们学过的生字。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变成三字儿歌就更方便了,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预设:女加上生是姓,我们可以说女生姓,那李就是木子李。
出示课件4:
(2)识记“张”:看“张”字。跟老师读——张,张开。“张”的偏旁是弓字旁,它由三笔组成。弓是古代兵器之一,由富有弹性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这就是弓。
出示课件5:
教师提问:我们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用“加一加”的方法弓加上长是张,我们可以说弓长张。
预设2:变成三字歌:弓长张。
出示课件6:
教师小结:很好,刚才学习的方法现在就用上了,这就是学以致用。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3)识记“古、吴”:再看“古、吴”,你能为它们组词吗?
预设:古,古代;吴,吴国。
出示课件7:
学生跟读:请跟着老师读一读。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古”和“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它们都是上下结构,两部分组成。
预设2:它们都有“口”。“口”上面加“十”就是“古”;“口”下面加“天”就是“吴”。
出示课件8: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说十口古,口天吴。
学生跟读:请跟着老师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四、巩固练习,逐步提升。
1、教师指名读:看,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又跑回课文里去啦,你还会读吗?谁想读?相信认真学习的你一定记得很熟,读得很准了。
出示课件9:
2、小游戏: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问答游戏吧。
(1)教师引导:先看看他们是怎么问答的。
出示课件10、11:
(2)师生问答:看明白了吗?下面有五个小同学,他们的姓都不一样。我来问你来回答。
出示课件12:
(3)同桌问答: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一定学会啦,和同桌一起玩一玩吧。
3、学生自由读: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下面我们再把课文第一小节读一读吧。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出示课件13: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巩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识记“姓”:课文我们会读啦,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生字。我们先看“姓”这个字。
出示课件14:
(1)教师讲解:“姓”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女字旁。书写时注意,女字旁的横倾斜,且不能出头。右边的“生”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行要长。
(2)教师范写:姓。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姓氏、姓名、百姓。
2、识记“双”:再来看“双”这个字。
出示课件15:
(1)教师讲解:“双”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又字旁。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笔是点,第四笔是捺,第二个横撇穿插到左下格。
(2)教师范写:双。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双手、一双、双人。
3、识记“什”: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的“什”。
出示课件16:
(1)教师讲解:“什”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单人旁。书写时要注意,“十”的横靠近单人旁的竖的起笔,在横中线上右行,竖靠竖中线的右侧,收笔处比单人旁底端略低。
(2)教师范写:什。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什么。
4、识记“么”:学了“什么”的“什”,现在我们学习“么”。
出示课件17:
(1)教师讲解:“么”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撇在竖中线上起笔,在横中线上收笔。撇折的折角不能太大,所以起笔的撇要倾斜一些,穿过中心。折笔处在左下格,略往上斜。
(2)教师范写:么。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什么、多么、怎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当然,对于有难度的字,应该具体指导,带学生一起书空练写。)。
六、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1、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下面我们试着背一背课文第一小节吧。请你根据提示试着背诵。
出示课件18:
2、改变形式:看看你背得对吗?再这样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19:
3、改变形式:你背对了吗?再这样背一背。相信同学们一定背得越来越好。
出示课件20: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提示,背诵课文。通过不同的填空形式,提高了趣味性,解决了背诵任务。)。
七、板书设计。
2姓氏歌。
姓双什么。
第二课时。
1、认识“氏、赵”等5个生字,会写“国、王”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
1、自由背诵,回顾课文: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姓氏歌》第一小节吗?自己先背诵一遍吧。
2、教师引导:大家背得真认真。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就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很多常见姓氏。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索姓氏王国,一起来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课件21:
3、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请你在拼音的帮助下,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读正确。
出示课件22:
(2)教师范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希望同学们认真听。
(3)教师指名读:谁想读?3-5名学生读,注意正音。
(4)师生合作读:现在老师读红色部分,你们读蓝色部分,我们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背诵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情境,为本节课探索新知做铺垫。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可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提问:如果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课件23:
2、给生字组词:给生字组词,为它找个好朋友,我们会记得更牢。
(1)教师提问:“氏”可以组什么词?
预设:姓氏。
(2)教师提问:“赵”可以组什么词?
预设:赵国。
教师拓展:赵姓在《百家姓》中排第一。说起姓赵的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他还是我们河北正定人呢。赵云跟随刘备近30年,四处征战,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出示课件24:
(3)学生跟读:请你继续跟老师读。钱,花钱。孙,子孙。周,四周。王,王子。官,五官。
出示课件25:
3、学生讨论: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预设1:上节课我们用过的“加一加”的方法。“子”加上“小”是“孙”,我们可以说子小孙。
预设2:还是孙悟空的孙。
预设3:还可以编一个字谜:一个小孩子。谜底是孙。
教师小结:“孙”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识记。
出示课件26:
预设4:除了“加一加”的方法,我们还经常用到“减一减”的方法。
识记“氏”:“纸”减去绞丝旁就是“氏”。
出示课件27:
预设5:我们可以用比较字形的方法。
(1)识记“赵”:看“赵”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起床的“起”字长得很像。把“己”换成撇点就是“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偏旁叫走字旁。
出示课件28:
(2)识记“周”:再看“周”字,“周”和我们学过的用心的“用”字长得很像,把“用”里面的横横竖,换成土和口就是“周”字了。
出示课件29:
(3)识记“官”:“官”和我们学过的汉字的“字”长得很像,把下面的“子”换成一竖和两个口就是“官”。同学们,原来用比较字形的方法能记住这么多字呢。
出示课件30:
6、教师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我还知道借助图片的方法。
识记“钱”:接下来我们看“钱”字。古代的钱很多都是用金属做的,我们现在用的硬币也是金属做的。“钱”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大都与金属有关。
出示课件31:
7、提出要求:同学们,看。这些生字宝宝跑回课文里去了,你还会读吗?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三、了解介绍姓氏的方法。
1、介绍单姓、复姓: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姓氏,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对,有的姓氏是一个字,有的姓氏是两个字。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我们叫做单姓,也有两个字的,比如诸葛、东方、上官、欧阳,这样的姓叫复姓。同学们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姓氏。
出示课件32:
2、学习介绍姓氏的方法:那学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哪些介绍姓氏的方法呢?
预设:“加一加”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介绍。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预设:李,木子李;张,弓长张;胡,古月胡;吴,口天吴;孙,子小孙。
教师追问:还有哪些姓氏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呢?
预设:吕,双口吕。
出示课件33: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了哪些介绍姓氏的方法呢?
预设:“说偏旁”的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可以用“说偏旁”的方法。“徐”的偏旁是双人旁,我们可以说双人徐。“许”的偏旁是言字旁,我们就说言午许。像这样“说偏旁”的方法还有刘,立刀刘。
出示课件34:
教师提问: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预设:组词的方法。
出示课件35:
3、小游戏: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吧。“孙”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这样介绍:你姓什么?我姓(孙)。什么(孙)?(子小孙)。我们也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这样介绍:你姓什么?我姓(孙)。什么(孙)?(子孙的孙)。
出示课件36:
提出要求:相信,你一定学会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同桌一起玩一玩吧。(介绍钱、周、方、林)。
出示课件37:
4、回顾课文:刚才的游戏有趣吗?这次老师把拼音去掉,再试着读一读全文吧。
出示课件38:
(设计意图: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问,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了解。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识记“国”:课文我们会读啦,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生字。我们先看“国”这个字。
出示课件39:
(1)教师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它的偏旁是国字框。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注意方框要写得方正,上下宽度要相等。玉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2)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国王、中国、全国。
(3)教师范写:国。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2、识记“王”:再来看“王”这个字。
出示课件40:
(1)教师讲解:“王”是独体字。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三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最后一横最长。
(2)教师范写:王。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写三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王子、大王、国王。
3、识记“方”:最后看“方”。
出示课件41:
(1)教师讲解:“方”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点写在竖中线上。横折钩要注意笔势的变化,起笔在中心点上,横要短,微微向右下方倾斜,钩要在竖中线上收笔。最后一笔的撇要舒展。
(2)教师范写:方。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写三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方正、四方、东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1、提出要求: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姓氏王国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我们就试着背一背第二小节吧。请你根据提示试着背诵。
出示课件42:
2、改变形式:看看你背得对吗?再这样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43:
3、改变形式:你背对了吗?加上第一小节,试着背一背全文吧。相信同学们一定背得越来越好。
出示课件44: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提示,背诵课文。通过不同的填空形式,提高了趣味性,解决了背诵任务。)。
六、布置作业,播放音乐。
1、作业。
(1)背诵全文。
(2)了解自己姓氏的故事。
2、结束:最后让我们伴着《百家姓》的歌曲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出示课件45: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联系实际,对姓氏有所了解,产生兴趣。)。
七、板书设计。
2姓氏歌。
国王方。
教学反思: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合作读,生生问答,填空等富有趣味的形式进行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活动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姓氏产生了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三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一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弓长——()古月——()。
口天——()子小——()言午——()。
2、根据笔画顺序,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姓:,共()画;。
什:,共()画;国:,共()画;方:,共()画;。
3、将下列字与正确的拼音连起来。
gushiwuxingguanqianzhao。
姓氏古吴赵钱官。
4、给下列字注音。
()()()()()。
张周官王姓。
5、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1、用下列字组词,再用组的词造一个句子:姓、什、国、双、方。
2、背诵课文。
3、练习册。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
2、会写“井、乡”等6个字。
教学重点:会写“井、乡”等6个字;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井、乡”等6个字。
第1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你听懂了什么?你对毛主席了解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题目识字、分散难点。
课题中的这几个生字,谁认识?(字卡依次出示:忘、挖、井)。
点拨:
忘:形声字;扩词;用“忘记”说话;书空。
挖:形声字。
井:与“开、并”区别;
书空。
(出示插图)说说: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三、初读感知、再次识字。
1.范读课文,想一想:“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
2.回答问题时,相机出示:席、战、士。
3.生识记生字。
点拨:席:形声字;与“度”区别。
战:翘舌音;形声字;与“站”区别。
士:翘舌音;与“土”区别;扩词。
四、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自读课文,边圈出本课生字,并画出文中的生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练写生字。
4.教师巡视,指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布置。
识记本课生字。
课题:1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2、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第1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学生字。
1、说说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
二、自主识字、汇报方法。
1.指读课文。
2.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导:扩词。
革:独体字。命:你怎么记住它?
解:你在哪见过这个字?刻:形声字;它跟谁长得像?
念:书空;扩词;用:“想念”说话。你还知道哪些心字底的字?
三、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1.去掉音节,认读生字,并组词。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词说话。
3.读句子,要把字音读准。
(1)我今天忘记带课本了。
(2)爸爸正在挖土。
(3)导游阿姨的解说太吸引人了!
四、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井、乡、面、忘、想、念”,并组词。
2.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
3.重点指导:忘、想、念。
4.生描红、临摹。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收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图片、资料、故事。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
课题:1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第18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席、导、解、乡、面。
2.认读词语:挖井、战士、革命、想念、时刻、立刻。
3.用“想念、时刻”练习说话。
二、引入课文。
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板题)。
三、回顾课文、质疑问难。
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的?(预设问题: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四、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1.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跟同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感悟。
2.接力读,要注意断句。(师适时指导)。
3.说一说:(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指读课文相关段落)。
(2)谁还知道更多的有关“红井”的故事?(生或师讲“红井”的故事)。
(3)“挖井”是件容易的事吗?
议一议: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谈一谈: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谁关心帮助过你吗?你有哪些想法?
你怎么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
读一读: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练读、指读、评价读、齐读)。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挖井爱人民。
吃水不忘挖井人乡亲们:立碑爱领袖。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五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六
1、认识儿歌第一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习背诵。
3、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朗读韵文,结合句子认识姓氏,并正确书写汉字。
在生活中认识姓氏。
了解周围人的姓氏。教师制作课件。
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七
多方式朗读《姓氏歌》,熟读成诵,了解汉字的结构,知道中国的姓氏有5662个,懂得单姓和复姓。
通过姓氏结构的讲解,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师提问学生的姓氏,教师自我介绍自己的姓氏,让学生明白单姓,再介绍一个复姓,比如诸葛亮,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复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姓氏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引导:“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1、教师范写讲解生字:注意结构,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结构,还学习了写生字、组词。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都姓什么?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教师: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姓氏歌。教师板书课题。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画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独体字结构,“三”字中间加一竖。
教师范写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方”字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学生观察书空。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学习复姓和单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诸葛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学生再次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学生边朗读边通过拍手读书,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教师:古人也把常见的姓氏编成《百家姓》这一本书。都是常用的姓氏,这本书原来收集姓氏411个,后来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有444个,复姓有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最多。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八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多媒体课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第一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习背诵。
3、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李张胡吴徐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第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课文。
3、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3、师小结:古人也把常见的姓氏编成《百家姓》一书。师简介《百家姓》: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最多。
4、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师适时板书。(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第二小节要求会写的字:国、王、方,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笔顺,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范写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方”字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学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百家姓》,知道中国姓氏有很多,其实,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去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九
《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姓氏歌》时,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齐读第一节时,采用同桌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孩子都高兴得不得了,不认识的字就主动读拼音,很快就认识了所有的生字。识字时,我让学生用拆一拆的方法记住生字,如:张=弓+长,李=木+子,吴=口+天,许=言+午。倒过来就是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课上还进行编辑识记:子+小=孙,调动孩子编记自己姓氏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姓氏,同桌之间编,小组内编,让其他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姓。孩子们七嘴八舌不停地编,不亦乐乎,从而达到了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的目的,并注重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十
1.认识儿歌第一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习背诵。
3.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朗读韵文,结合句子认识姓氏,并正确书写汉字。
在生活中认识姓氏。
了解周围人的姓氏。教师制作课件。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十一
1、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快乐。
2、积累词语,认识中国姓氏,学习查字典。
3、进行口语交际。
4、才艺展示。
5、在认、读、说中学会识字、交际、体现才艺。
6、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快乐。
2、积累词语,认识中国姓氏,学习查字典。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这次活动安排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部分。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我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我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
我会认。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4、多种形式读生字,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5、你能用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字?进行交流。
我会读。
1、读读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成读词语,想一想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这一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查字典”。“读读比比”安排了五组词语,目的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查字典”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学生尝试加以练习。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读读比比。
1、分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用喜欢的方式读。
4、你能为加点字再组词吗?汇报交流。
姓氏歌。
2、回忆这是我学过的哪种识字方法,谁能举其他的例子?
3、多种形式反复读。
学习查字典。
1、复习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下面这些字:区、仙、好,比一比谁最快。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教师介绍部首的含义。
3、教师举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4、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悟。
文档为doc格式。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十二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了解单姓和复姓,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介绍自己的姓氏。
关注课文:第一节:前4行,可以安排师生、男女生、同桌互相问答着读一读,在一问一答中,增添读的趣味性。后几句,可让学生拍着手读一读,增加朗读时的韵律感。
第二节:本节由12个单姓和复姓组成。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单姓和复姓的不同。朗读时,要关注姓氏之间的停顿,以及单姓与复姓的节奏变化,姓氏之间不要粘连,读出节奏感。
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7个生字,学写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其中3个独体字,3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以及1个全包围结构的字。学习写“国”,可以回顾“回”字的书写,复习全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书写顺序。“姓”在上册学习了“妈”的基础上,巩固女字旁的书写。
关注词语:姓氏、张口、良好、花钱、孙子。可以结合生活积累认读这些词语。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多媒体课件ppt、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姓、李”等5个生字,会写“姓、双”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那么,我们中国有多少姓氏呢?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一下吧。
出示课件1: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3、教师板书课题:2 姓氏歌
4、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通过介绍自己的姓氏,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点燃课堂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请你自己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3.学生齐读。
4.小组合作。
(1)提出要求:请你自己读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在文中你都知道哪些姓氏呢?告诉你的同桌吧。
(2)提出要求: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问问你的组员。
5、教师指名读: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看着课文认真倾听,指出错误。
6、提出要求: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1、学生齐读第一节:好,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学习第一小节。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教师引导:要想把课文读流利不容易,需要把课文里面这些字认清楚。你先试着读一读这些字吧。
出示课件2:
学生跟读:请你再跟老师读一遍。
3、学习识字方法。
教师提问:如果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1)识记“姓、李”:给生字组词,为它找个好朋友,我们会记得更牢。
出示课件3:
预设:姓,姓名;李,李树。
学生跟读:请跟老师读一读。
预设:它们都是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是一个我们学过的生字。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变成三字儿歌就更方便了,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预设:女加上生是姓,我们可以说女生姓,那李就是木子李。
出示课件4:
(2)识记“张”:看“张”字。跟老师读——张,张开。“张”的偏旁是弓字旁,它由三笔组成。弓是古代兵器之一,由富有弹性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这就是弓。
出示课件5:
教师提问:我们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用“加一加”的方法弓加上长是张,我们可以说弓长张。
预设2:变成三字歌:弓长张。
出示课件6:
教师小结:很好,刚才学习的方法现在就用上了,这就是学以致用。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3)识记“古、吴”:再看“古、吴”,你能为它们组词吗?
预设:古,古代;吴,吴国。
出示课件7:
学生跟读:请跟着老师读一读。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古”和“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它们都是上下结构,两部分组成。
预设2:它们都有“口”。“口”上面加“十”就是“古”;“口”下面加“天”就是“吴”。
出示课件8: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说十口古,口天吴。
学生跟读:请跟着老师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1、教师指名读:看,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又跑回课文里去啦,你还会读吗?谁想读?相信认真学习的你一定记得很熟,读得很准了。
出示课件9:
2、小游戏: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问答游戏吧。
(1)教师引导:先看看他们是怎么问答的。
出示课件10、11:
(2)师生问答:看明白了吗?下面有五个小同学,他们的姓都不一样。我来问你来回答。
出示课件12:
(3)同桌问答: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一定学会啦,和同桌一起玩一玩吧。
3、学生自由读: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下面我们再把课文第一小节读一读吧。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出示课件13: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巩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 识记“姓”:课文我们会读啦,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生字。我们先看“姓”这个字。
出示课件14:
(1)教师讲解:“姓”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女字旁。书写时注意,女字旁的横倾斜,且不能出头。右边的“生”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行要长。
(2)教师范写:姓。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姓氏、姓名、百姓。
2、 识记“双”:再来看“双”这个字。
出示课件15:
(1)教师讲解:“双”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又字旁。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笔是点,第四笔是捺,第二个横撇穿插到左下格。
(2)教师范写:双。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双手、一双、双人。
3、识记“什”: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的“什”。
出示课件16:
(1)教师讲解:“什”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单人旁。书写时要注意,“十”的横靠近单人旁的竖的起笔,在横中线上右行,竖靠竖中线的右侧,收笔处比单人旁底端略低。
(2)教师范写:什。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什么。
4、识记“么”:学了“什么”的“什”,现在我们学习“么”。
出示课件17:
(1)教师讲解:“么”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撇在竖中线上起笔,在横中线上收笔。撇折的折角不能太大,所以起笔的撇要倾斜一些,穿过中心。折笔处在左下格,略往上斜。
(2)教师范写:么。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什么、多么、怎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当然,对于有难度的字,应该具体指导,带学生一起书空练写。)
1、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下面我们试着背一背课文第一小节吧。请你根据提示试着背诵。
出示课件18:
2、改变形式:看看你背得对吗?再这样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19:
3、改变形式:你背对了吗?再这样背一背。相信同学们一定背得越来越好。
出示课件20: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提示,背诵课文。通过不同的填空形式,提高了趣味性,解决了背诵任务。)
七、板书设计
2 姓氏歌
姓 双 什 么
第二课时
1、认识“氏、赵”等5个生字,会写“国、王”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1、自由背诵,回顾课文: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姓氏歌》第一小节吗?自己先背诵一遍吧。
2、教师引导:大家背得真认真。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就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很多常见姓氏。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索姓氏王国,一起来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课件21:
3、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请你在拼音的帮助下,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读正确。
出示课件22:
(2)教师范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希望同学们认真听。
(3)教师指名读:谁想读?3-5名学生读,注意正音。
(4)师生合作读:现在老师读红色部分,你们读蓝色部分,我们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背诵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情境,为本节课探索新知做铺垫。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可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提问:如果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课件23:
2、给生字组词:给生字组词,为它找个好朋友,我们会记得更牢。
(1)教师提问:“氏”可以组什么词?
预设:姓氏。
(2)教师提问:“赵”可以组什么词?
预设:赵国。
教师拓展:赵姓在《百家姓》中排第一。说起姓赵的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他还是我们河北正定人呢。赵云跟随刘备近30年,四处征战,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出示课件24:
(3)学生跟读:请你继续跟老师读。钱,花钱。孙,子孙。周,四周。王,王子。官,五官。
出示课件25:
3、学生讨论: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预设1:上节课我们用过的“加一加”的方法。“子”加上“小”是“孙”,我们可以说子小孙。
预设2:还是孙悟空的孙。
预设3:还可以编一个字谜:一个小孩子。谜底是孙。
教师小结:“孙”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识记。
出示课件26:
预设4:除了“加一加”的方法,我们还经常用到“减一减”的方法。
识记“氏”:“纸”减去绞丝旁就是“氏”。
出示课件27:
预设5:我们可以用比较字形的方法。
(1)识记“赵”:看“赵”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起床的“起”字长得很像。把“己”换成撇点就是“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偏旁叫走字旁。
出示课件28:
(2)识记“周”:再看“周”字,“周”和我们学过的用心的“用”字长得很像,把“用”里面的横横竖,换成土和口就是“周”字了。
出示课件29:
(3)识记“官”:“官”和我们学过的汉字的“字”长得很像,把下面的“子”换成一竖和两个口就是“官”。同学们,原来用比较字形的方法能记住这么多字呢。
出示课件30:
6、教师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我还知道借助图片的方法。
识记“钱”:接下来我们看“钱”字。古代的钱很多都是用金属做的,我们现在用的硬币也是金属做的。“钱”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大都与金属有关。
出示课件31:
7、提出要求:同学们,看。这些生字宝宝跑回课文里去了,你还会读吗?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1、介绍单姓、复姓: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姓氏,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对,有的姓氏是一个字,有的姓氏是两个字。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我们叫做单姓,也有两个字的,比如诸葛、东方、上官、欧阳,这样的姓叫复姓。同学们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姓氏。
出示课件32:
2、学习介绍姓氏的方法:那学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哪些介绍姓氏的方法呢?
预设:“加一加”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介绍。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预设:李,木子李;张,弓长张;胡,古月胡;吴,口天吴;孙,子小孙。
教师追问:还有哪些姓氏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呢?
预设:吕,双口吕。
出示课件33: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了哪些介绍姓氏的方法呢?
预设:“说偏旁”的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可以用“说偏旁”的方法。“徐”的偏旁是双人旁,我们可以说双人徐。“许”的偏旁是言字旁,我们就说言午许。像这样“说偏旁”的方法还有刘,立刀刘。
出示课件34:
教师提问: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预设:组词的方法。
出示课件35:
3、小游戏: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吧。“孙”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这样介绍:你姓什么?我姓(孙)。什么(孙)?(子小孙)。我们也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这样介绍:你姓什么?我姓(孙)。什么(孙)?(子孙的孙)。
出示课件36:
提出要求:相信,你一定学会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同桌一起玩一玩吧。(介绍钱、周、方、林)
出示课件37:
4、回顾课文:刚才的游戏有趣吗?这次老师把拼音去掉,再试着读一读全文吧。
出示课件38:
(设计意图: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问,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了解。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识记“国”:课文我们会读啦,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生字。我们先看“国”这个字。
出示课件39:
(1)教师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它的偏旁是国字框。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注意方框要写得方正,上下宽度要相等。玉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2)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国王、中国、全国。
(3)教师范写:国。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2、识记“王”:再来看“王”这个字。
出示课件40:
(1)教师讲解:“王”是独体字。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三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最后一横最长。
(2)教师范写:王。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写三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王子、大王、国王。
3、识记“方”:最后看“方”。
出示课件41:
(1)教师讲解:“方”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点写在竖中线上。横折钩要注意笔势的变化,起笔在中心点上,横要短,微微向右下方倾斜,钩要在竖中线上收笔。最后一笔的撇要舒展。
(2)教师范写:方。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写三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方正、四方、东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提出要求: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姓氏王国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我们就试着背一背第二小节吧。请你根据提示试着背诵。
出示课件42:
2、改变形式:看看你背得对吗?再这样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43:
3、改变形式:你背对了吗?加上第一小节,试着背一背全文吧。相信同学们一定背得越来越好。
出示课件44: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提示,背诵课文。通过不同的填空形式,提高了趣味性,解决了背诵任务。)
1、作业。
(1)背诵全文。
(2)了解自己姓氏的故事。
2、结束:最后让我们伴着《百家姓》的歌曲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出示课件45: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联系实际,对姓氏有所了解,产生兴趣。)
2 姓氏歌
国 王 方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合作读,生生问答,填空等富有趣味的形式进行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活动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姓氏产生了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十三
1.自由读,指名读,随机正音。
2.识记“李、张”两个姓氏。
(1)读读,圈出这四行儿歌中介绍的两个姓。
出示字卡:张、李,学生认读。
(2)开展问答形式朗读:假如班级里有姓李和姓张的同学,可以请他们上台,与师生开展问答活动。
第一遍,师问生答。
师:你姓什么?
生:我姓李。
师:什么李?
生:木子李。
师:他姓什么?
生:他姓张。
师:什么张?
生:弓长张。
第二遍,同桌问答读或男女生问答读。
设计意图:问问答答,这种互动活动式的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朗读形式,同时也提示了介绍姓氏经常运用于与人交往的'互动活动中。
3.引导学生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说说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张、李”两个姓氏?
“加一加”的方法:“弓+长”组成“张”,认识“弓字旁”;“木+子”组成“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既揭示了生字的识记方法,也为学生之后运用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作好铺垫。
1.读好句子,读准字音,注意:胡、吴的声母不同;许、徐的声调不同。
2.圈出这两行儿歌中的姓氏读一读:胡、吴、许、徐。
3.运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师问生答:
什么胡?古月胡。
什么吴?口天吴。
什么许?言午许。
4.出示“徐”字,师问生答:
什么徐?双人徐。
说一说:介绍“徐”姓的方法和其他三个姓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徐”是通过“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的。
5.拓展练习,运用“说偏旁”方法介绍下面的姓氏:
何(单人何),刘(立刀刘),黄(草头黄)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加一加”和“说偏旁”的方法介绍姓氏之后,进行拓展迁移,让学生联系生活,介绍姓氏,将所学的方法加以巩固,享受学有所成的乐趣。
用上“加一加”和“介绍偏旁”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教师先请一位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地开展相互介绍,然后请学生自由组合互相介绍自己的姓氏。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十四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第一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习背诵。
3.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韵文,结合句子认识姓氏,并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认识姓氏。
教学准备:
了解周围人的姓氏。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板书设计:
李张胡吴徐许。
姓氏歌教学设计(实用15篇)篇十五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