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

时间:2025-01-12 作者:QJ墨客

范文范本是一种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并丰富表达方式的有效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专题,深入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以坚定制度自信、激发制度活力、发挥制度优势为重要途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努力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坚定制度自信,奠定“中国之治”“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单一的一项制度,而是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的产物,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国无制不治。衡量国家制度的优劣、合适与否,关键要从紧要关头、危难时刻的组织力、凝聚力、实施力来评判。面对新冠疫情、抗洪防汛等各类大考,党和国家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各族人民毫不犹豫、团结一致,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以披荆斩棘的意志,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些,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更加坚定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信念。

激发制度活力,擘画“中国之治”“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技、军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成就举世瞩目。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引领,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之治”,要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制度建设方向,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基本遵循,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守正创新,不断激发制度活力,贡献“中国之治”的新智慧。

发挥制度优势,奏响“中国之治”“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个制度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不断的磨炼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制度的形成不易,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遵守和执行、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是硬道理。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执行;时刻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制度成熟,切实将坚定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党员干部心中,将激发制度活力的使命贯穿工作始终,筑牢发挥制度优势的基础,不断将发展目标转化为强大动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二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已历46亿年。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在英语里,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

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

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由化学组成成分及地震震测特性来看,地球本体可以分成一些层圈,以下就标示出它们的名称与范围(深度,单位为公里):0~40地壳40~2890地幔2890~5150外地核5150~6378内地核固态的地壳厚度变化颇大,海洋地区的地壳较薄,平均约7公里厚;而大陆地壳就厚得多,平均约40公里厚;地幔也是固态,不过在它上部有一层极小部分熔融的区域,称为软流圈,其上的地幔最顶部及整个地壳则称为岩石圈;至于外地核是液态而内地核是固态。

这些不同的层圈都是以不连续面为界,最有名的就是在地壳与地函之间的莫氏不连续面(mohorovicicdiscontinuity)。地幔占有地球的主要质量,地核反而位居其次,至于我们生存的空间则只是整个地球极小的一部分而已(质量,单位为10的24次方千克:大气层=0.0000051,海洋=0.0014,地壳=0.026,地幔=4.043,外地核=1.835,内地核=0.09675,)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或铁镍质),不过也可能有一些较轻的物质存在,地心的温度约有7,500k,比太阳表面温度还高;下部地幔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矽、镁、氧,再加上一些铁、钙及铝;上部地幔主要成分则是橄榄石及辉石(铁镁矽酸盐岩石),也有钙和铝。

以上这些了解都是来自于地震震测资料,虽然上部地幔的物质有时会因著火山喷出熔岩而被带到地表来,但是我们仍无法到达固体地球的主要部分,目前的海底钻探行动连地壳都尚未挖穿。地壳的成分则主要是石英(二氧化硅)及硅酸盐类如长石。

整体估算,地球化学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铁34.6%,氧29.5%,硅15.2%,镁12.7%,镍2.4%,硫1.9%,0.05%钛。地球是平均密度最大的主要星体。

其它类地行星也都具有和地球类似的结构与组成,但其中也有一些差异:月球核所占比例最小;水星核的比例最大;而火星及月球的函相对较厚;月球和水星没有化学组成明显不同的函与壳之分;地球可能是唯一可再分成内外核的。不过请留意,我们对行星内部的认识主要是来自于理论推导,就算是对地球的也是如此。

有别于其它类地行星,地球的最外层(包含地壳及上部地幔的顶端)被切分为数块,「飘浮」于其下的炽热地幔之上,这就是著名的板块构造运动学说。这个学说主要描述两种运动:拉张与隐没,前者发生在二个板块互相远离,其下的岩浆涌出而生成新地壳之处;后者则发生在二个板块互相碰撞,其中一方潜入另一方之下,终至消灭于地函中之处。

此外,也有一些板块边界是横向错开式的相对运动或两个大陆板块硬碰硬地撞在一起。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很年轻,只有5亿年左右,以天文的角度来看确实很短。

但也有很少的地方露出了当年地球地壳形成时的基底——花岗岩,如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就有裸露,由于形成花岗岩时的冷却时间长,所以花岗岩内的结晶体都非常发育,边长在1-2厘米,故把其命名为绥中花岗岩。由于侵蚀作用及构造地质运动不断地破坏又重建大部分的地表,因而地表早期的地质记录不容易找到,例如撞击坑,所以早期地球历史大部分都已不见踪迹。

地球约有45至46亿年老,然而目前已知最老的岩石只有大约40亿年前(地球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一个由熔化的岩浆形成的火球),而且老于30亿年的岩石非常罕见。最老的生物化石不早于39亿年前,有关生命起源的关键时期则亳无记录。

地球表面积71%为水所覆盖,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在表面可以拥有液态水的行星(土卫六的表面有液态乙烷或甲烷,而藏于木卫二的表面之下则可能有液态水,不过地球表面有液态水仍是独一无二的)。液态水是我们已知的生命型式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缘于水具有的大比热性质,海洋的热容积成为保持地球温度恒定的一大功臣;液态水还是陆地上侵蚀与风化作用的主要营力,这是太阳系中唯一有此作用的地方(也许火星早期也曾有过这些作用,但现在已无)。

地球大气组成中,77%是氮气而21%是氧气,再来就是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及水气。地球初形成时的大气很可能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不过它们大多已被碳酸盐类岩石给结合,其余的则是溶入海洋及被绿色植物耗尽;如今板块构造运动及生物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消长的持续主控者。

大气中存在的水气及微量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维持地表温度极重要的作用,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了大约35℃,否则地表的平均温度将是酷寒的-21℃!若没有水气及二氧化碳,海水会冻结,而我们已知的生命型式将无从开展。此外,水气更是地球水循环及天气变化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自由氧的存在也是地球化学组成的一大特征,因为氧是活性很强的气体,照理说应该很容易就和大气中其它元素相化合,地球上的氧气完全是由生物作用产生及维。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基础课教学过于强调描绘性的机械练习,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常出现将造型基础课等同于“画画课”的认识误区,而设计色彩、设计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分立开设,使得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被分割传授,教学过程较为僵化,难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应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打破原有的课程界线,以学以致用为目标,构建起一个模块化的、具有充分升级空间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建立在横向发展的基础知识平台之上,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向着不同的方向进行纵向延伸的模块化知识体系。这里的基础知识平台,是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史论类课程相联系并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自主地根据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的方法,并在造型基础教育的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纵向延伸的知识模块,是在基础知识平台上根据环境艺术、视觉传达等专业方向的不同,通过情境式教学等手段,有侧重地组织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技能体系。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进行单元划分,并设置难易适当的基础知识平台和技能发展方向,使整个课程体系呈现完整的网格状结构。这样的课程结构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模糊传统课程的边界,以作品的创作为载体,以知识与应用为导向。

按照这一思想,在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可改变原有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五门基础课程依次进行的开课方式,将形式基础课与造型基础课相融合,整合课程知识,使之变成一门综合的进阶课程,并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作品制作为载体,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手段,将技能与知识的传授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准备与教学评价环节,可穿插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类课程知识,通过与美术史、美术概论等美术类通识课程的横向联系,使学生获得更专业的艺术素质培养,提升审美品位,获得进一步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区别于普通职业院校的单一技能教育。在黄淮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中,造型基础一(设计素描)、造型基础二(设计色彩)、设计基础一(平面构成)、设计基础二(色彩构成)、设计基础三(立体构成)五门基础课程是分别开设的,可尝试将其整合为由三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一级模块包括形态结构分析、形态结构表现、形态表象分析、形态材料表现等内容;二级模块包括基础形态结构主观构建、基础形态全因素创作、复杂形态结构主观构建、复杂形态全因素创作等内容;三级模块包括情境空间综合形态创作(室内陈设、灯光等)、视觉综合表现(主题设定、广告模拟、包装)、工业产品形态创作(日常用品基础结构、外观、材料质感)、建筑形态创作(基础空间结构创作、表面形态处理)等内容。整合后的课程体系由简入繁,结构更为清晰。

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选与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教材的适用性不强,编撰方式过于守旧,导致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内容较多的造型等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重课件、轻教材,绝大部分学生极少看教材,教材逐渐被边缘化。因此,编写更为适用的教材就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应用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编写教材,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尽量增强教材的应用性;应根据新的基础课程构架整合教学内容,以过去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教材为蓝本,以示例作品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为基本单元,并融合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造型基础技能以及形式基础知识,根据不同工作对象的不同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组织教材内容。例如,在“彩色装饰画制作”单元中,应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对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造型、色彩以及构成知识进行归纳编排,突出真题实作。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编写教材,课程载体和教学范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并力求简单,使知识与技法要点一目了然。这样便于教师运用教材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充分利用扩展空间,引导学生逐渐加大制作的难度与复杂度,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教材的应用上,在用好主干教材的同时,应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学习相关辅助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辅助教材的选取,类型不应有局限,可包括学术专著、论文、新闻等,但应注意与课程知识的联系,并以教材为主线由浅入深地展开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网站,使学生在充分利用馆藏图书资源的基础上接触无纸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资源获取能力和自学能力。

传统的造型基础课教学一般是将理论教学与画室实践练习相结合,先理论后实践,“讲一讲画一画”。这样看似符合认知规律,但它对学生的理解力与专业基础要求较高,基础素质较差的学生很难有理想的学习效果。应用型教育要求学生有自主理解与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项目设计团队中承担着一定的工作角色,能否胜任角色,不仅要看其知识储备和技法的掌握情况,更要看其能否合理、熟练地选择和运用知识技能。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传统的“一人一板、画完收工”的课堂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是难以达成的。因此,根据新培养目标革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为了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可根据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制作组或讨论组并扮演具体的角色,从制定创意计划到创意的实施和总结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地交流思想,或通过小组互评查漏补缺,从而不断地完善创意计划。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并逐渐淡化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注意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并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路和技术问题,同时归纳典型问题留待下一教学环节重点解决。在布置任务和讲解任务范例时,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方法与步骤,运用多媒体图片和3d模型,尽可能全面地阐释范例的工作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要求。在创意阶段,应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将各自的创意以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展示,经过小组反复讨论、修改后确定最符合任务目标的设计方案,然后投入作品的制作。作品制作完成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构建作品的评价指标,组织学生阐释作品中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情况、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创作理念等,通过讨论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将典型案例的创意制作过程以视频等形式备案。更新课堂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专业工作团队基本的工作与交流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同步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赵凌宇单位:黄淮学院。

纵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百年历史,很多现在的问题早在创办之初就已埋下伏笔。19世纪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取得大发展,社会财富疯狂增长的时期,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看到的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因此请进“德先生”“赛先生”,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观点,而他们没有看到的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困惑和精神问题,所以才有现代派艺术对工业社会强有力的批判。在这种唯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中国艺术选择了以技术训练见长的西方学院派写实主义而抛弃了以人文方式培养艺术人才的传统模式(中国古典艺术的琴、棋、书、画;诗、书、画、印;词、歌、赋等综合艺术培养模式)。随着引进苏联的艺术教育体系,各类专业越分越细,各种艺术学科由于各自技巧的差异性被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相互间毫无联系的专业,艺术本身的综合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专业艺术院校: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专业化越来越来强,而综合性越来越差,技术越来越好,人文素养越来越低,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而且体现在艺术高考当中。艺术考生的高考文化课分数线比普通考生分数线低1/2或1/3以下,起点本身就很低,再加上大学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的问题,一批又一批生产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又将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贯彻到底。在这种体制、这种模式下,怎么能培养出大师呢?其次,现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一方面,当代艺术中最新鲜的艺术元素无法进入高校。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要进入教育体系的学科必须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即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在教育中以伟大的艺术作品作为人类价值观代代相传的载体,这种源于美国的艺术教育理论是具有保守主义特征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当代艺术缺乏一个评价体系,其新鲜、活跃的因素无法进入高校当中,而进入高校的这些艺术作品,在挑选的过程中标准的把握却是一个问题。所以,当专业院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会有很长一段时期的茫然和不适应,他会发现在学院中学习的实际上有很多是用不上的,稳定、成熟的学科模式在给学生传授着已经老去的东西。重视当代艺术,就是要求重视当代艺术批评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体系中有三种类型:一是专业院校艺术教育,又被称为“纯艺术”,以培养纯艺术家为目标,目前在专业院校中还涵盖有专业设计类艺术教育;二是普通艺术教育,这包括从幼儿园,中小学到高等院校所有非专业艺术教育;三是师范艺术教育,这在艺术教育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以什么人来教授艺术,行会时期是以工匠师傅来教授,有一段时间是以艺术家来担任,现在由谁来担任呢?在现代中国这三种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际上是不清晰的;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师范类艺术教育是雷同的,都以教授素描、色彩、创作等技法课为主,用培养专业艺术底子的专业艺术人才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来培养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艺术实践和技法课程比重过大,而艺术史、艺术理论等文化课程比重不足,使学生所学内容与中小学艺术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将师范类型办成“小美院”、“小音院”,而没有体现其教育科学的特点;其次,由于忽视普通艺术教育使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质量下降。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挑选人才是以高考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压力,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各类附中、培训班成为了艺术教育的主要模式,而普通生的艺术课在进入初中二、三年级就已基本停止。艺术高考由于文化课要求低,成为大部分学校为文化课差生提高升学率的主要出路,相互之间已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现在,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艺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也有人在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要改变艺术教育的现状使其在改革中发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不同艺术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确立不同艺术教育类型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师范类艺术教育就应体现其师范性,课程设置以艺术史、艺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为主,缩小技法课的比例,中央美术学院在进行大规模的二级院校调整中,依然保留教育学院是具有前瞻性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要提倡普通艺术教育,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应开设艺术课,而不是只开几个附中、培训班,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秀人才;加强职业技术类艺术制作人才的培养,着重体现其制作技术,体现短周期、快速培养的特点,职业技术类学校不必要向高等专业院校看齐,但可以考虑为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提供职业技术型训练,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双赢”的目标。二是走出艺术教育本身的狭窄圈子,提倡整个学校教育的艺术化教育模式,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内涵,各种技术(诸如声、光、电、多媒体),各种材料媒介,各种观念,使艺术越来越紧密的与现代生活相接合,接受艺术化教育是提升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精神因素,而不仅仅体验物质生活带来的虚幻的幸福,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方向,也是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伦理、人文的全面结合,将艺术教育最终扩展为文化的教育。三是提倡社会化艺术教育。目前在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仍是主要的教育形式,应该看到的是许多社会机构具有学校艺术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有着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许多机构追求经济利益削弱了社会化教育的功能。现在,许多美术馆定期开办艺术讲座,请名家、教授讲解艺术品。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批文化学者、专家长年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参观者服务。社会化的艺术教育虽还未形成主流,但也将是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国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人们也提出了种种改革的设想和建议,无论怎样发展,将来的中国艺术教育将是一种普遍的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聂振斌.艺术化生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阿瑟·艾夫兰.西文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摘要中国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改革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使艺术教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从学科发展、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几方面剖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层面的、具有针对性的不同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艺术化教育之路与社会化教育等改革艺术教育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艺术教育问题。

音乐学专业概论这一课程由张弫老师、闻洪斌老师、王欣欣老师、蔡乐老师、赵欢老师针对于音乐学的各个分支向我们讲授了如何在大学里学习音乐学和学习音乐学的目的必要性以及各个学习阶段的具体计划,是我对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在个人脑海中形成一个真整体规划。

首先,听完张弫老师讲授的音乐学专业概论课后,张老师系统的将音乐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体系向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使我对其得到了初步的了解,其中音乐学教育体系共分为三个部分: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根据各部分的具体内容要求,从而指导我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该如何着手去学,避免出现盲目学习或是毫无目的瞎学现象。此外,张老师向我们讲到的教育模式是坚持课内培养计划课外培养计划和实践培养计划三位一体,使我的个人能力在学习中更能得到全面提高和全面的发展。通过张老师讲授的课程分类教学时间安排和毕业最低学分要求,能使我对大学的各个学习时期的任务量做出规划,使我清楚的认识各个分类专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更切实的对自己进行定位。而且还使我知道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其中自然科学分为理论形态和自然形态。人文科学是以人类自身作为学术研究的中心,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作为精神探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通过知识的积累与传播,理论的创新与阐释,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为人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的意义,生命的本质,人生的目的提供相应的知识、理论、理想和智慧。人文科学有分为文学、史学、哲学,而艺术学又是文学派生而来的,美学是哲学派生而来的。人文科学具有一定的性质即:人文科学在阶级社会里一般具有一定限度的阶级倾向性;人文科学通常体现一定的民族性;人文科学的时代性;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积累的传承性;人文科学人才成长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的长期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此外,还知道了关于音乐学的定义即:音乐学是研究有关音乐学问的总称,亦即:音乐学是对音乐及其他相关事物进行学术研究的学问的总称。音乐学的性质:音乐学是属于以人文科学的为主的综合性学科。此外,主要与人文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有:音乐哲学、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学、音乐创作学、音乐表演艺术学、音乐批评学。主要与社会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有: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经济学、音乐教育学。主要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有:音乐物理学、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地理学、音乐工艺学、音乐治疗学。

第二,听完王欣欣老师讲授的键盘及器乐教学概述后,使我更清楚的了解键盘为大学中得专业必修课程,以及键盘课程的总目标是在毕业前让每个学生钢琴过四级,根据王老师讲授的课程实施办法即:每学期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根据考核方式,每学期期中测试占(10%),期末测试占(70%),艺术实践(单独学分),平时成绩(20%)等能指引我规范自我日常行为,不迟到,不旷课,以及自己可下得专业练习程度。

第三,听完闻洪斌老师教授的声乐教育后,我认识到一、二年级四个学期为声乐基础教育,这样能纠正自己错误的歌唱方法,更能巩固我得声乐基础。此外,了解了关于声乐的常识性知识:1.什么是声乐?即人生演绎的音乐。2.声乐的唱法分类?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3.关于唱法的具体要求?即美声特点:声音圆润、通畅、明亮、浑厚,语言吐字清晰,穿透力强,共鸣丰富,有声部之分。民族唱法特点:声音甜美、明亮、位置高,咬字清晰,声情并包。此外,根据每学期的考试使我进取心更强,努力不懈。

第四,听完蔡老师讲授的舞蹈学专业概论后,感觉自己受益匪浅,舞蹈学专业概论课明确了学习舞蹈的必要性即:提高个人素养,锻炼心智,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提高节奏感。和一些舞蹈学习过程中得常见问题即:注意力不集中;抑制力不强;课后不复习;纪律散慢。这些问题将成为今后我学习舞蹈的规则红线,努力克制自己的不好的行为。而且,向我们讲授了学习舞蹈学的作用和重要性。即:1.能够达到塑形的效果2.体现和谐的人品3.淳化人类感情,陶冶情操4.发挥最高的创造性,充分表现人格个性5.美化生活中、艺术里存在人的教育,提高赏鉴评论能力6.使学生感受和发扬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7.了解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8.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进取的精神,抒情性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9.可以师身体器官灵活敏锐,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10.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办事能力和有助于学生匀称发展,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真正达到多能。

怀揣着我所有的梦想来到了大学,可能是以前被初中高中老师灌输了一种思想、对大学的定义特别的肤浅。来到石大才发现现实和想象有很大的差别、我能感到那些压力、甚至比高中还让人分身乏术。第一节课张老师让我们明白了我们所要学习的、我们上完大学出来最基本的定位、以及我们的学分和所有课程的任务,听完感觉负担很重。

上完这些课我才明白音乐所涵盖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我们学到才是皮毛中的一点点。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我的理解可能太浅薄、这也根本算不上论文、但是还是应该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这门课程确实让我受益匪浅。爸爸妈妈对我有很高的期望,我一点也不想让他们失望,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必须得承认我来的时候所抱着的心态就不对、和大多数上完高中的同学是一样的,觉得大学意味着解放意味着放纵,第一节课给了我响亮的一巴掌、我也明白确实该醒醒了,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不是来玩的。但是压力确实很大,我们所学的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都擅长有很不擅长的地方就很懊恼、有难过也有无助、但是我很清楚只有压力才能不断进步,我应该去努力去奋斗青春才不至于被荒废。人的一生有很多活法,虽然我不喜欢争抢、但是我不应该让自己后悔。

作为学生我不能旷课不能迟到、就算不是最优秀的我也应该用尽全力去努力。老师说我们培养的是中小学的音乐老师,其实我也很愿意当老师、这个职业很稳定。说到职业,老师也跟我们讲了大四的时候要去实习、其实我还蛮期待的,那些比我小的孩子我可能会很喜欢他们,我愿意去教他们知识愿意与他们沟通交流。在这之前,有一天我的钢琴老师教我的时候突然问我这个问题如果你要教小朋友你要怎么教她怎么让她明白,我当场就愣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后面老师跟我说该怎样做我就明白了。才明白要成为一位好老师不只是自己学好东西就够了,还需要怎样让学生更加简单明了的学懂。

还有美女老师教的上班和应聘的那些应该注意的事项、我觉得老师说的特别对、真的是细节决定高度,好多招聘公司和单位看的不仅仅是能力还有态度、应聘者的素质。如果老师不说我可能也会犯那些应聘者所犯的错误、如果注意到那些细节是不是自己又比别人多一点印象分呢、老师举了好多个实例、每一个实例都有大道理、美女老师讲的特别实际,我也很喜欢她、我觉得她真是一个有内涵有素养的知性女性。后面有老师讲到声乐、我很惭愧、我是一个声乐主项的学生,我喜欢唱歌但是却很懒惰不去专心研究怎样将它唱的更好,用一个词就是浅尝辄止、以前老师说我有潜能但是学习的时间短,但是我觉得是我自己不努力,高考之前确实努力了而且进步很大、但是现在又停在那不动。那个老师讲声乐是声气结合同时发生才是最好的发声的状态、但是我气息不好,其实学好唱歌气息是最重要的,可是我却特别缺少这个、我可以去练我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却这么懒惰所以说惭愧,而且老师也讲到了表演,其实音乐在舞台上是特别需要表演的、我的性格有点内向在舞台上别说表演了连正常发挥好像都有点困难、我克服不了自己的恐惧心理,面对很多人我始终做不到镇定。

就像老师说的音乐是需要表演的,所以我要好好努力去克服这些阻碍,这是我的专业,如果我一直是这样怎么成为合格的老师。我会很重视我的专业、班里有好多唱歌好的同学我会向他们靠拢的。钢琴、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但是却没有坚持学它只有小的时候接触它,多么羡慕班里钢琴主项的想弹什么都信手拈来,钢琴不愧是乐器之王,不管是悲伤地还是欢快的乐曲都那么深入人心,感觉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样。爸爸说大学四年一样可以弹到很好的程度只要认真去学习,我对钢琴领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我要从最基础的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才能将以后弹曲子做得更好。

舞蹈就更别提了,我觉得跳舞的女孩子很漂亮,那天蔡乐老师给我们放了四小天鹅的芭蕾舞剧确实很美、但是我对我自己这个从小不接触舞蹈的硬身板实在很无奈,因为实在太硬了,看到班里有女生可以随随便便下腰劈叉我就傻眼了,恨自己小的时候不多学点东西。但是我爸妈却对我们有舞蹈课感到很欣慰、觉得我确实该学习学习。这对我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我会去好好学习的,不能因为不擅长而自暴自弃。

最后面潘老师的课也让我明白不表演是不可以的,舞台上技术是排在表演之后的,但是要表演的前提实现由好的技艺。还有老师说的也对舞台上紧张是因为对自己技术的不肯定所以才害怕,不得不让我又想起了我高中老师跟我说的艺高则胆大,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你真学下东西有很可靠很牢固的知识你害怕什么、会害怕出丑吗。

还有潘老师说到一场演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很巨大的、什么总策划之类的我都傻眼了、原来一场演出需要这么多要素。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门课的意义很大、我们应该学习这门课,这不算什么论文、我只是谈谈我上完这门课所有的体会和感受,如果有什么专业上说的不对的问题、请老师谅解并加以指点。

作为一个声乐主项的学生、我应该像那天闻鸿斌老师说的那样、向正确的声乐方法靠拢。石娟老师讲的那些钢琴上需要注意的问题、我现在要做到可能有点困难,但是我会慢慢去学习的、为以后能够弹好钢琴学好钢琴打基础。可能在老师所讲的内容里面我还有理解的不够透彻清楚的地方我会再向老师询问,音乐里面的奥妙是无止尽的要想要学得好就要一直去探索,我会和同学们大学四年好好学习这门课程。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思维;高职教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的《艺术导论》一书指出,狭义的艺术是指凡运用特定的物质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并能引发人们共感共鸣、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而“设计”,顾名思义应该是“设想”与“计划”,是指将某种设想用计划执行出来,如此说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位设计大师,他设了许多妙计。不过诸葛亮的设计用行为表达,我们的艺术设计用形象表现,其中之道是相通的。事实上,许多领域中的事理都同艺术设计有相通性,愈多认识这种相通性,设计思考就愈加开阔和有活力。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和分支,其课程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科课程,具有鲜明的、显著的职业性,基础性强的课程经改革后,更强调应用性。但固本守源,高职教育不能因为要强调实践性和职业性,而轻视基础性和思想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其实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下面,笔者将从高职教学中的艺术设计思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三个方面来分析艺术设计思维在高职教学中的缺失及重要性,从而探讨在高职教学中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艺术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设计服务于生活,而艺术设计将艺术的美感融合在服务于生活的设计中,使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兼备审美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的日趋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简单的物质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精神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对审美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这种趋势与日俱增。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目标”和“发想”,有艺术设计思维的指导和引导,才能将设计在实践中上升到艺术高度,使艺术设计作品散发艺术的魅力,令享受设计作品的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1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

如果把设计比作一个生命的话,艺术设计思维便是设计的灵魂。人类没有灵魂便如行尸走肉,设计没有灵魂便毫无生气和特色。一个奋战在新闻前线多年的记者曾经说过,没有文学的底蕴,新闻的道路又能走多远呢?设计思维与设计的关系,就如文学和新闻的关系。只懂采访技巧和写作方法,一篇简单的新闻报道和消息撰写尚可胜任,但是如果没有文学的底蕴,在深挖新闻的深度和新闻背后的时候便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采写的新闻稿件便没有深度和高度。设计思维之与设计也是如此,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以表象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更以内在的力量作用于人们的心灵。设计思维是设计作品的精髓与核心,如果一个设计作品不具备巧妙的创意思维,则会缺乏一种持久的发人深思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感召力,难以激起受众内心的共鸣。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是培养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设计水平的关键。

1.2艺术设计思维是优秀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素养有:首先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对艺术设计有正确的理解,具备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并有一定的表现能力。设计的结果是以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所以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表现性也是一个设计师必备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正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设计,我国的艺术设计处在一个由简单模仿到独立设计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设计师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承载引领中华民族设计界走向世界的步伐,开创世界先河上中国的艺术设计天地。在高职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一名机械的设计工人,而应该是具备高素养和高水准的优秀设计师。

1.3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

设计师顾群业在接受访谈中说道:“我认为文化是在不断融合中发展的。我们做设计,经常需要挖掘区域文化,找别人还不熟悉的文化。为什么国外的纪念品买回来大家会觉得比较新奇?因为你没见过。设计师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创造别人没见过的东西,当然我以前说过,真正的“创造”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师就会挖掘一些你还没见过的东西。走向一名成功设计师的道理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顾群业谈到设计,认为在生活中通过对外界的感受产生艺术灵感,然后再将这种灵感转化成作品。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然后用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高职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灵感、设计思维对设计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着重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并将这些运用到设计学习和实践中。

2.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但真正因为热爱艺术,热爱设计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并不占多数。从高中走向高等教育,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和方向并不明确。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择这个专业不过是人云亦云,胡乱选择了这个专业,也有不少人是因为成绩不如人意,想走捷径,通过选择艺术专业课以较低分数迈入高校大门。这类学生由于本身专业选择的错位和盲目,往往造成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更是缺失严重,因此,造成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

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基于此理论,目前的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浅层操作技能层面,强调设计技术,而忽视了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和艺术审美教育,学生也倾向于学习一些设计技术和手法,对于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薄弱,既没有必要的了解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现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艺术设计构思相脱节现象严重。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以及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是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设计师数量不能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的特色,必须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既要拓宽基础,又要注重实践,更要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式不同,但具有相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技术型、技能型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高职院校占据了一片广阔的领地。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过程,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投入的设施和师资,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高职教学要重视基础课程,为设计思维培养奠定全面基础。

现代艺术设计学是一个结构大、涉及面广、多学科关联互动的开放的学科体系,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广泛的修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才能形成科学的设计理念,形成理性和感性、逻辑和意象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这样,在高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文学、经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等有一定的了解,将这些学科融入到学生的艺术设计学习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对艺术进行合理的理解和优化的处理,掌握与设计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不断启发创造力与灵感,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内涵。

3.2高职教学应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专业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修养和技能。专业知识素养包含艺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基础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决定了一个设计师是否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观念和审美观念,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设计的传统、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开阔眼界,汲取精华学到新知。专业技能是设计的实际制作和动手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和概括能力等,是设计师技能的最直观体现。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3.3高职教学应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1)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出发,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加强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艺术设计教育整体水平;(2)要切实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加大设施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3)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注入参观实践法、案例教学法、设计项目实战法、教育实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潮流动态;(4)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坚持从“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尽快让现代教学手段走进艺术设计课堂,要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总之,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生活方式逐渐多元的今天,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功能的需求,它逐渐脱离物质的层面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需求。因此,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比以前更加合理、科学,更加重视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适应新时代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的优秀设计师。

参考文献:

[1]欧阳周,黄柏青.艺术导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夫也.设计概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王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艺术思维的培养策略[j].2012(13).

[4]湛红艳.关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探索与交流,2006(69).

[5]赵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j].2009(88).

博物馆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其藏品乃是几代地质学者、本校师生自上个世纪以来在各种艰苦的野外环境中采集、积累起来的,也包括了校友及国际友人等馈赠的标本、以及部分购置的标本。

现馆藏标本总量60000余件,其中公开展出4500余件。藏品除了采自国内各地之外,还有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标本。

博物馆展厅面积约为2400平方米,分为地球科学厅、恐龙厅、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厅和地球物质厅四个展厅。在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展厅有个有趣的比喻:如果把地球形成的46亿年历史压缩成一天24小时的话,那么,最早生命出现在凌晨4时,中午时出现了真核细胞,18时有了两性繁殖。

大约在20:52时发生第一次大冰期——雪球事件。21时雪球事件消失,动物黎明出现曙光,只过了十分钟时间,动物便开始了爆发式的演化——“寒武纪大爆发”。

22时50分,恐龙家族问世;50分钟后,恐龙覆灭。在零点来临前不到1分钟左右,出现了人类。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仅仅相当于0.09秒。尽管人类只发展了“最后一分钟”,却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奇迹——第一智慧生命。

“我们总说地球变迁历史,依据呢?凭什么说三亿年前这里是陆地,五亿年前这里是海洋?我们做地质研究,就是要搜集各种见证地球历史变迁的标本和地质记录。”博物馆馆长、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秘书长周洪瑞教授说。

在博物馆里珍藏了一些见证了地球和生命演化历史的珍贵标本。例如,天外来客——fe-ni陨石、世界屋脊顶的奥陶纪灰岩、太平洋底的钴锰结核、南极大陆的地质标本等。

来自南极的标本在地球科学展厅的一座展柜里,陈列着12件采自南极洲的标本,包括1件地表苔藓和11件岩石。据周教授介绍,这一组标本是由地大校友、第一位登上南极大陆的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捐赠给博物馆的。

1986年10月,金庆民随南极考察队赴南极考察。历时199天,环球航行37000公里,途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完成了海洋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和在南极大陆的考察任务。

1988年11月,金庆民作为世界唯一女性参加了中美双方联合举办的攀登南极最高峰——文森峰的科学考察,历经艰险,征服了号称为“死亡地带”的一切险恶,首次在南极文森峰发现较大规模的铁岩系及很有开发前景的铁矿,填补了文森峰山区地质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南极腹地的女地质学家。在1986年至1990年间,金庆民曾三次深入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和南极地区几项地质科研的空白,为我国地质事业和提高我国对南极研究的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庆民从南极回国后,精心挑选了12件从南极带回的标本捐赠给了母校。当时博物馆还在一栋教学楼里,这12件标本就放在展厅的一个柜子里,还有金庆民本人写的标签,记录了每件标本的详细信息。

这些地质标本对了解南极大陆的地质地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南极是冰雪的世界,冰盖面积33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米,那里的自然环境极其严酷,被称为世界寒极、风极和旱极。

然而南极的资源丰富,包含最大的铁矿、煤田以及淡水资源等。“在两亿年之前,南极、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和南美是一块大陆,而如今,若想了解清楚南极大陆的历史和别的大陆的历史的区别和联系,只有做了地质分析才可以了解。

每一次派往南极的科考队,除了气候学家、海洋学家等之外,还有地质学家,地质学家随科考队去南极主要做地质分析,以掌握南极的地质地貌。”周教授说。

“世界屋脊”的珍贵纪念“与采自南极的标本难得一见的,是一块采自世界屋脊的奥陶纪灰岩,这是由中国登山协会的贡嘎巴桑于1975年5月27日采自珠峰顶。是由地大校友王富洲在担任中国登山协会的主席时代表登山协会捐赠给地大的,王富洲也是从北坡登上珠峰顶的第一批人之一。”

就是这么一块十分不起眼、放在路上根本没人捡的小石头,因来自珠峰顶这一特殊的产地和地理位置,却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约5亿年,延续了4500万年。

奥陶纪是地球历史上大陆地区遭受广泛海侵的时代,是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比较剧烈的时代,也是气候分异、冰川发育的时代。从奥陶纪起,海生无脊椎动物真正达到繁盛的时期,也是这些生物发生明显的生态分异的时期。

在奥陶纪后期,各大陆上不少地区发生重要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热变质作用,使得这些活动区的部分地区褶皱成为山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壳构造和古地理轮廓。“珠峰顶在五亿年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奥陶纪灰岩就是很好的证据,因为灰岩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中。

根据将今论古的原则,在五亿年之前,珠峰顶以及青藏高原周围的很多地区都在海平面以下。”神秘的海底世界馆藏的采自太平洋海底约6000米深处的海底多金属结核,是1997年10月16日由海洋四号考察船利用抓网从太平洋底采集的,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捐赠给博物馆。

“这些来自太平洋海底的标本是我国最早在太平洋洋底勘探的时候采集到的,那时候还没有“蛟龙。

运动艺术概论论文范文一:浅析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现代艺术艺术运动平面设计。

论文摘要:绘画和设计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虽属于不同的门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作理念、技法等方面,绘画和设计是互为作用,互为服务的。而现代艺术不是单纯指各种美术流派,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思潮的体现,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影响到其它领域。现代艺术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更多的形式语言,促进了平面设计的表达和新风格的形成,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由此,现代平面设计在自觉的层次上步入了多元化、自主化的境地。

20世纪是一个无法比拟的时代,各种艺术形式在反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它几乎很难用一种风格和形式进行描述,也很难用传统的观念进行分类。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在1907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艺术运动,是针对传统艺术而进行全面、彻底的艺术革新运动不仅是对人类文明中从传统艺术的内容、目的价值观、服务对象、表现形式、创作手段到表达媒介的彻底改变,而且也为现代视觉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立体主义运动从1908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它不仅对20世纪初的前卫艺术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新艺术运动的出现,并且对平面设计从表现形式到思维方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帕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他们的创作来自两个不同的源泉,一个是非洲的原始艺术形式,特别是原始部落的面具、雕塑和埃及的出土文物;另一个是保罗·塞尚的静物和风景绘画。20世纪初,当人们还沉浸在传统艺术的浪漫优美的氛围中时,毕加索在1907年向世人展示了“第一件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亚维农少女》,人们被这抽象成几何人形的画面震惊了,这是向传统的审美观进行的尖锐挑战。因为立体主义“否认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立体主义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08年到1912年,这时期基本上是毕加索和布拉克的二人活动,后来影响到其他青年艺术家进行尝试,逐渐形成一个国际运动。他们分析绘画中的各种基本组成元素,对于色彩、形式、结构都提出了具体的分析原则,在绘画上逐步走向理性分析的方向,称为“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还开始尝试把这种思维方式、观察处理艺术状态的方法用在雕塑上,受他影响的几个前卫雕塑家推动了立体雕塑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从1912年开始的,立体主义往更主观、更抽象、更复杂的方向发展。毕加索开始尝试使用新的媒介进行拼贴,他在作品中使用旧报纸、海报残片、废弃的公共汽车票等,之后还使用了木片、沙、金属等材料在作品中进行拼贴。这是绘画史上第一次使用其他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和造型,达到和谐的艺术效果,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开创了绘画渐新的方向,表现方式使艺术家空前的自由。

立体主义在造型、空间的处理手法上,新材料的运用方面都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启示。在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阶段后,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开始使用拼贴来进行表现,强调肌理和色彩的质感。传统的写实的、具象的形象被抽象的几何化的形象代替,新材料拼合出色彩和肌理都逼真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平面设计语言。抽象的几何形态,多视角的画面,不同空间的物象组合,新材料的运用,拼贴手法的使用,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新的创造元素,极大地丰富了平面设计语言,开拓了新的设计思维。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的招贴设计和平面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未来主义于20世纪初在意大利兴起,它是涉及到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一场影响深刻的艺术运动。它崇尚机器速度,抛弃传统的趣味,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对抗和谐与高雅的趣味,否定艺术批评的作用,对达达主义运动和构成主义运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高度自由的设计方式。

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为意大利诗人费里波·马里内谛,他于1909年2月份在法国报纸《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为标志,成为未来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他认为应该庆祝速度、战争和暴力,这些活动才是代表未来的实质。他反对任何传统的艺术形式,认为真正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应该是意大利和欧洲的技术成就,而不是古典的传统,应该歌颂技术之美、战争之美和速度之美。

未来主义摒弃一切传统的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段,强调艺术反映工业时代的现代感,致力于通过表现运动和速度来展现工社会的审美观念,赞美机器、运动、速度和暴力。未来主义一面吸收了分析立体主义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运动感,另一方面借鉴了新印象主义点彩的绘图技巧,用线和色彩表现连续的层次组合和一系列重叠的形,还经常把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放在一幅作品中,来表现物体运动时的情景,用无拘束的构图,狂乱的线条和笔触表现物象的运动感和速度感。巴拉的代表作《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体现了未来主义的风格,描绘的是奔跑的狗和女人的足,用重复的形来表现物象的运动,将奔跑的狗连续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腿部的动作瞬间定格在一张画布上,这些动作瞬间就会凝固成一个个变化阶段,这是未来主义艺术家以静态的手段描写动态物体的积极尝试,对后来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画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未来主义主张利用抽象元素在画面中的穿插、重叠,以及线的力量来表现作品的运动感、速度感和力量感。他们对字体设计、字母形态及组合构成有独到的见解,强调对时代和生活的感受、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把平面设计的内容通过具体的画面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体现出力量感是未来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格,未来主义诗歌和宣传品的设计是他们平面设计风格的典型表现。马里内谛正于1913年6月份在《拉谢巴》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宣传他的平面设计观点,他认为新时代的语言应该是不受以前规律限制的自由组合。在版面编排上,他也主张推翻所有的传统的编排方法,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取代。他在其中一页上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完全违反语法,编排自由,纵横交错,杂乱无章,字体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在版面上形成一个完全混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从这里开始,意大利未来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平面设计风格,称为,成为“自由文字”。马里内谛任认为诗歌额其他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解放作家自己的手段,解放的内容包括从语法中摆脱出来,从陈旧的版面编排控制下摆脱出来。他的这一主张,在未来主义艺术家这一时期设计的招贴画、书籍和杂志中得到充分发挥。

未来主义艺术家对艺术和人类文化的进步,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他们是现代机。

器文明和技术进步的狂热歌颂者和崇拜者,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也并不只是艺术风格、形式语言的创新,其重要性更体现在激进的艺术主张,,以及自由不羁的无政府主义的宣传所引发的强大感染力与煽动性。未来主义在平面设计的形式上给后来的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编排借鉴,而且还影响着计算机出现以后的当代平面设计。三、达达主义(dada)。

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对社会前途感到失望和困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首先在瑞士苏黎世,之后在德国的柏林,法国的巴黎和美国的纽约发展起来的一个高度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他们用偶然在字典上翻到的词来称呼这一艺术运动,主张用消极的无政府主义和破坏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以前的艺术,现实世界和战争的反映,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对艺术的准则进行瓦解和嘲讽,力图反主流文化和彻底解放视觉的想象。达达主义反对所有的现存艺术,反理性,认为世界是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的,唯一可以遵循的是机会和偶然性。达达主义具有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是知识分子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个人情绪的宣泄,对20世纪的艺术和平面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破坏意义上的达达精神的真正先驱是制作现成品的马塞尔·杜桑,他曾用立体主义语言创造过经典的绘画《下楼梯的裸女》,用静止的形象记录传达了运动的可能性。他的惊世骇俗的“作品”是在1917年用小便池制作的“泉”,引起了极大的哗然;另外还在复制的蒙娜丽莎脸上加上两撇胡子的画等。他以坚定不移的自我逻辑和杰出的禀赋,将他艺术家的命运贡献给了颠倒的、贬义的、反艺术的、甚至非艺术的美术原则。但他是艺术与生活融合的主倡者。

德国汉诺威的诗人兼画家。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三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定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中的积淀,是民族的“共同记忆”,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一个民族无论怎样现代化,都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现如今西方意识流对中国文化冲击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就更应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生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特点,表现为华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泯灭的文明;华夏文化还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承继着黄河文明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国乡土观念,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延续下来的基本精神思想。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价值观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具体特定的民族借助传统文化来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1]最早对民族精神进行探讨的是卢梭和孟德斯鸠,而对民族精神进行全面论述则是黑格尔。他认为“(世界精神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和任何其他阶级不同,所以都有它的一定的特殊的原则。在历史当中,这种原则便是‘精神’的特性――一种特别的‘民族精神’。”[2]中国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渐凝聚而成的,这些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表现。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张岱年将中国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内核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内因,是中国人对自己的道德的基本要求;“厚德载物”是外在表现,是中国人对他者的态度。这种精神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1、“厚德载物”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基于“万物一体”的基本认识,是在充分尊重人、动物、自然界生命的生存权基础上的认识,自强不息是对所有民生的精神鼓励,“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滋养,是中国之所以历经世代更替、命运多舛却依然能凝结成一个整体的根本。正是这种自强不息,中国人很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学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支控力量,还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的信仰基础。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人在“德治”下憧憬的“大同”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没有阶级基础的缺乏正确革命道路的但却与共产主义理想有着天然联系的社会。《礼记?大同篇》中说“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与马克思主义“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有着相同之处,中国人憧憬的劳动是自我能力的释放,劳动力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大同世界“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与马克思描述的“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人们不再将其收藏起来据为己有”相通。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人所梦想的状态有着相似的状态,又远远高于中国“大同世界”的生活,显然,这更具有现代性,也更符合中国人对未来社会的追求。

2、“入世”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自春秋战国起,诸子的“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哲学基础,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哲学辩证法和对待人生的一种“入世”态度。而中国哲学最显著区别于欧洲的就是中国的“入世哲学”,即注重社会的人伦关系,强调社会道德价值和人的今生今世。当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凭借着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辩证思想,很快就把马克思主义高深的哲学转化成了中国哲学的一部分。至于马克思主义批判的资本主义金钱拜物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以来重农轻商的传统,反对奸商和社会财富不平等思想也有契合。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观,虽然从中国古代很难找到与“本位论”、“主体论”完全吻合的哲学话语。但是,从思想取向上看,自孔慕大同到杨朱、管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入世”哲学本身就是现实社会实践在哲学基础上的反映,所以中国哲学探究的“养吾浩然正气”、“向善”、“求真”追求人类幸福的远大志向,这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整体价值目标是一致的。

当中国社会开始改革时,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因为世界上一大部分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对东方民族缺乏客观的认识,导致他们认为中国文化也是落后的。然而,中国不仅没有在世纪之交演化成资本主义,还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而决定的力量并不是中国拥有最多的人口、广褒的内陆,而是文化的力量。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

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用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3]文化作为21世纪一国发展的软实力,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在西方文化构成强势文化的背景下,一些人把庸俗、媚俗的糟粕当成了时髦,考古、旅游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种文化低俗化的倾向与我们社会主义文化极不相符,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4]而在当代中国,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就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谐文化的构建。和谐文化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合思想观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5]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首先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弘扬时代新风,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再次,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正确方向,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自信,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实践中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些基本规律也有了系统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使得公民权利不断向纵深拓展,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民主权利更加广泛、更加具体、更加直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例如:收入差距问题、教育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本来都是社会发展阶段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但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趁虚而入,将所有的社会矛盾全部归根于我们民主制度缺陷,大肆宣扬西方的政党制度以及三权分立,有意的扩大矛盾并加速矛盾的激化,使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在我们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对比一下西方的民主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制度之间的异同,并说明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而必须要结合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之路。

一、西方民主制度。

(一)西方古代民主观念起源。

古希腊城邦民主是西方历史上一种早期的民主政治形态。流传至今的古代西方典籍,如希罗多德的《历史》、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名著记述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雅典之所以能建立一个如此的奴隶制民主社会,并产生早期的民主观念,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实行公民大会、民众法庭等民主制度,一方面是与自然地理条件及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雅典实行奴隶制,奴隶劳动维系支撑着整个社会,贵族和自由民不为日常生活操心,才有了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另一方面,古希腊城邦是小国寡民,公民基本生活都能够得到满足。

就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真实的产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各种人为的或者偶然的因素之后,当希腊式民主制度破灭后,取而代之的是罗马人所建立的综合君主制、贵族制以及民主制多种因素的混合政体。然而希腊的民主制度消失,并不代表着民主观念的消失。在后来的人类历史中,这种民主观念已经渗入了西方人的骨髓。

(二)西方近代民主制度产生。

近代西方民主起源于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则是英国议会制度的起点。《大宪章》的签署是在当时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必然的选择,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它的社会根源。

第一、当时正处于封建制度的上升期,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城市的扩张和商业的繁荣促使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并使得市民阶层力量不断壮大。国王、封建主以及城市贵族对市民的掠夺也不断加强,促使城市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表面化。第二、大封建主依靠加强封建压榨过日子,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生产粮食活动,从而维持其世袭领地经济,使得农民与领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第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同样非常激烈,国王的权力过于集中,使得贵族们人人自危。另外,“失地王”约翰为夺回失地,组织军队与法兰西开战,期间大肆向贵族和教会征收军费。1214年英格兰再次战败,收复失地的希望化为泡影,终于引起了贵族的不满,发起叛乱。翌年,反叛军进入伦敦得到中小贵族、教会以及市民的支持。1215年6月19日国王被迫签署了《大宪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西方的民主是历史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在历史的偶然中发现了一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的观念,并随着历史的推进过程有意识的将其发展完善和利用,从而达到表面的和谐。

二、中国的民主制度探索。

(一)中国古代的民主概念。

中国古代典籍中曾经不止一次的出现过“民主”这个词。《书?多方》中记载“天惟时求民主,及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左传?文公十七年》中记载“齐君之语偷。臧文仲有言曰:‘民主偷必死。’”《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中记载“昌遂据江夏,造谣言云:“‘当有圣人出为民主。’”在这些记载中“民主”意为民之主宰者,多指帝王、君主。

虽然也会出现“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民主思想,但是都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的主流思维方式,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是如此。这一点从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换代口号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虎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毋庸置疑这些改朝换代的口号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官本位的思想,根本没有任何民主的成分。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皇帝、官员以及人民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统治和被统治的生活方式”。

(二)中国近代民主建设的尝试。

要解释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社会一直以来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它所憧憬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既是平等、富裕的社会,亦是文明、和谐的社会。“和谐”既是“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但清末的大儒们走出国门以后,发现西方国家内一片和谐的景象,即使在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中依然能保持相当程度的秩序,而政府官员亦是和善待人,对自己的臣民予以安抚。相比国内的官暴民刁、官逼民反,这西方社会让大儒们为之震撼,欣然向往。西方的民主制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他们所追寻的理想制度。在西方民主制度传入中国以后,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西学的风潮,其中有主张循序渐进改革的保守派,也有主张立即全盘西化的激进派。但这些尝试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缺少直接实行西方民主的土壤,即群众基础。在那个年代广大的人民群众仅仅是要求平静安宁的生活,关于民主他们知之甚少,政府或革命家所宣传的“先进思想”很难与群众产生共鸣,所以他们的行动注定是失败的。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思人民之疾苦,虑人民之所求,以人民为根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奋战,才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华民族的民主建设之路才真正的走上了正轨。

三、当代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对比。

关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首先要将它与西方的民主制度相区别开来。正如之前所说过的,在古代中国是没有“民主”这个概念的,然而那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民主的观念,我们所宣扬的民主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追求的是一种事实上的和谐。而西方民主制度是通过不断的斗争和妥协而建立起来的,是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他们所宣扬的代议制的民主选举、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等等,是在西方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而存在的,是适合西方社会的制度,但在中华大地上是没有它生存的土壤的,这一点从历史的经验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须立足国情,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实事求是的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民主政策,这个政策必须要符合中国现实和传统文化的中国式民主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自己的制度优势和鲜明的特点。我们必须把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总结人民创造的民主建设经验,即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包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中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又必须坚决反对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划清界线,积极稳妥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并在实践中展现其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好、发展好,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指出,在非民主的政治体制中,国家的基础不是现实的人;而在民主制中,国家的基础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民大众。他说:“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民主制是国家制度一切形式的猜破了的哑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是保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一国两制等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制度。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到,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

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国家的意志上升为普遍意志的人民意志,国家的规则由人民制定,并服务于人民。换句话说,在民主制中,国家本身并不是目的,组成国家的活生生的人才是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政党合作思想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这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

民族区域制度是多民族国家实现民主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平等、民族自主都是国家民主的重要内容,人民的民主权利,包括各民族的当家作主权利都是国家民主组成的一部分。民族区域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具体民主政治表现形式。

中国的基层群众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自治理论与我国的城乡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居民区的居民自治会制度和公有制企业的职工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层群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标志和基本形式。人民大会制度是充分体现我国民主的表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以必须保证充分的民主,才能让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必须要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刘璐。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模式的国情基础及目标定位[j].世纪桥,2011(01).

[4]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特征与功能[j].红旗文稿,2013(22).

[5]贝丽静。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

[6]邹升平。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民主观比较-兼论不同的民主观对社会基本制度选择的影响[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02).

[7]王远启。论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3).

[9]谢玉洁。社会民主主义民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比较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

[10]何萃法。论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必然性[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五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经验作出了理论概括,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进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这一命题做出新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

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理论自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供行动指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系的思想逻辑,反映了党心民心所向。根植人民的道路自信引领前进方向。“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道路自信”,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以人为本,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来源于历史和实践的根基。这条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90多年的奋斗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深深扎根于亿万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富民之路。在当代中国,走老路没有前途,走邪路是死路一条,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强国富民的正确选择。由于各国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不同,在走向文明进步过程中,必然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过程的多样性。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可以成为普世样板,也没有哪个国家的价值观念可以成为其他国家必须遵循的准则。正是这样一种深刻认识,强化着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自信。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自信。当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应该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总体上来讲,这套制度体系既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安排,又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存在根本区别。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就一直行进在这样的制度变迁路径上,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这一制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回顾制度嬗变的历程,不难发现,这套制度体系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苏联模式为代表,其显著特征是实行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权力过分集中于政府,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压抑,结果是缺乏经济活力,经济效率效益低下。但是,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把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打入冷宫,彻底抛弃,而是不断地扬弃和超越。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乃至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并且保留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并存的所有制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其二,主动充分借鉴、积极吸收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的合理成分,并且把其作为参照系,微观放活,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能起到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了一套新的、与国际市场经济通行规则接轨的经济制度体系。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产权制度,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制度,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以及各环节间衔接情况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

三、如何增强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首先,我们要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次,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政策改革,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教育、民生、医疗、体制的完善和健全。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必将拉开新的序幕。

总结为一句话:我们的发展和繁荣需要正确的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支撑,我们的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也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最终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帮、贫有所济、失业者能解困等目标,才能说明、证明我们的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是正确的,我们才能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六

民主,无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领域,还是在国际政治领域,都越来越成为重大、敏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弄清楚民主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

一、民主的涵义和实质。

在历史上,“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民主”(democracy)由demokratia演变而来,由de-mo和krato两部分组成,意思是人民的权力、人民的统治或人民当家作主。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使用这一概念,是用来概括和表述希腊城邦这样一种政治实践,即,城邦事务是由公民所参加的公民大会通过直接讨论和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做出最终决定,这种方式既不同于某一君主的独裁统治,也不同于少数贵族的寡头统治。在这里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二是作为具体组织形式、机构、机制、操作层面的民主,就是通常所说的民主政治的具体组织形式、运行体制、机构、机制和具体运作程序、原则、规则。它是为一定的国家制度、一定的政治、一定的阶级服务的,为什么服务,就从属什么,就具有什么性质。一般说来,它本身没有特定的政治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

三是作为民主价值观、民主思想、民主作风的民主。如对民主的价值追求、价值判断等价值观,关于民主的理论、观点、认识等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多听不同意见的民主作风。这些作为观念形态的民主,是有意识形态性、阶级性的。同样的民主理论,可以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观,也可以是工人阶级的民主观。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民主。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民主政治,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从来就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永恒的、普世的民主政治。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不存在普世的民主。

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表现为一个一个具体的、特殊的过程,没有抽象的、超历史、超时空、超国情、永恒、静止、普世的民主。所谓民主是具体的,就是说民主是一个一个特殊的、具体的客观社会存在,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美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英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等,没有离开具体民主而单独存在的抽象的、普世的民主。所谓历史的,是说民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实践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民主表现为一个历史过程,没有永恒的、固定的、不变的、绝对的民主。民主,为政治制度的民主政治,作为观念形态的民主思想,作为从属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程序和规则,都是一定历史时代、一定特殊国情、一定具体条件的产物,它是历史地形成的,有一个生成、完善的过程,是与某一具体国家、具体政党、具体阶级、具体人群相伴随的。

如果承认了一些人所说的“普世民主”,也就等于承认了存在绝对的、超阶级的民主。列宁曾拿出:“这种错误观念的根源就是从资产阶级那里继承下来的偏见”,“从无产阶级看来,问题全这样提:是不受哪个阶级压迫的白由?是哪一个阶级同哪一个阶级的平等?是私有制基础上的还是废除私有制的斗争基础上的民主?如此等等”。如果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时空环境、发展过程,而把某一历史阶段的民主制度作为适用于一切历史阶段的民主,把某一国家的民主制度作为适用一切国家的民主,是不现实的。

三、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资产阶级虚假民主的批判中,并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提出:“人民是否有权来为自己建立新的国家制度呢?”他回答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绝对肯定的,因为国家制度如果不再真正表现人民的意志,那它就变成有名无实的东西了。”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要建立一种真正表现人民意志的新的国家制度。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民主的”的这个词,在德语里意思是“人民当权的”。总之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其次,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认为,民主是目的与手段、历史性与继承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应该把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民主制度为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超越历史阶段的“一般民主”。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这种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法国大革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再次,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认为民主与法制、权威是辩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不过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社会的普遍意志,实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力和统治秩序。马克思强调:“使法律成为人民意志的自觉表现,也就是说,它应该同人民的意志一起产生并由人民的意志所创立。”列宁也强调:“我们应当保障革命所争得的宪法”。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的民主不排除权威,而且是要和权威相结合。

最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终极价值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毕生奋斗的目标,就是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首先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命题,同样它也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终极价值。马克思把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界定为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以“每个人自由发展”来界定“人的解放”,而人的“自由发展”则是最为终极的民主价值。

是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民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既不要一切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的做法,又不要脱离现阶段国情而超越时代,不能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而放弃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努力,不能为今天我们的民主尚待完善而自我否定、自我矮化,更不能把资产阶级民主说成是千年文明而主张全盘接受,实行民主西方化。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七

一、“生态文明”的提出。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1]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书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句深刻的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性。

2.1是人类文明演替的方向。

演替的历史规律:在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文明时代都是由于它的社会运动规则把矛盾激化到了它自己无法解决的程度时才被取代,而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的出现则是因为它能克服前一个文明时代的弊端,缓解危机,才具有生命力,工业文明时代,将矛盾激化为两大危机:资源环境危机、社会公正危机。

工业文明自身无法克服这两大危机,十世纪中叶以来,先期工业化国家和正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曾做出巨大努力试图消除上述两大危机,但事实证明看不到解决的希望。所以生态文明必将代替工业文明。

[2]2.2是解决中国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面临的生态危机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还比较薄弱,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资源浪费随处可见、生态系统退化地令人震惊。基本上每年都能听到类似于巢湖水藻爆发、洞庭湖鼠患、癌症村等等这样的新闻,这些无一不是跟我们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我们生活环境是我们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

2.3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生态文明是人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涵盖了全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了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人类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在遵循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公民在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和谐相处,人们才能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增强公民之间的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推动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2.5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

三、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面对的几个主要挑战[5]。

3.1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如何开展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3.1.1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文明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摒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只看重经济增长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文明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3.1.2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和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个思想观念,文明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理,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高层次进化。

3.1.3严格执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建设生态文明要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要切实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处,同时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要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

3.1.4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二者的矛盾并不是对立的,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应从理论落实到实践中,与经济建设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3.2区域间,城乡间经济水平和自然环境差别很大的情况下,如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我国应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同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待不同情况要灵活应变,总体以建设美好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进行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等,生态环境建设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影响的,不同区域,城乡间经济水平和自然环境虽然有差别,但是必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影响每个人的。要树立人们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每个人的利益的理念。

3.3如评价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尚无法赋价的情况下建立起符合自然生态环。

[6]境有价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运行规则和社会运行秩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5日发布,《决定》指出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可见我国对目前生态环境的价值,以及目前情况下,经济结构,运行规则和社会运行秩序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目前对这些问题,我国仍然处于探索和理论状态,并已经初步进行实践。要协调好这些问题,需要国家,个人,社会的协调配合。随着社会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快可以从初步的理论探索到现实中的实践。另外可以借鉴外国有用的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完成好一系列任务。

3.5我国用30年左右的时间仿照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大体完成了西方先期工业化国家用300年时间完成的工业化的任务,既尝到了“甜头”,又面临着严重的“时间压缩效应”,(生态环境迅速受到严重破坏),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如何才能花较少的代价去消除?[8]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很短时间里消除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应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制定和完善健全的政策制度与法律体系,社会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要积极相应国家的政策,大力宣扬与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由接受、认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直至内化为内心的理想信念,最终外化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革新,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意识,不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个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将由我们共享,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思想上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当中。

结语人类一直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和更好地生存而努力,因此人类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在不断改变。当前人们所说的“发展”,在本质上就是生存方式的改变。虽然发展是人的本能要求,无可非议,也应受到尊重,但从“可持续”的角度讲,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不能以损害他人(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能力为代价,否则就要遭到报复。当前,以和谐与公正为旗帜的生态文明,正以巨大的魅力证明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道路和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正确与成功,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http://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补偿问题。

http://从国际贸易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

http:///xz_20***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及出路探析1.2.3.4.5.6.7.8.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八

[摘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国土资源利用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等还存在很多的冲突或者矛盾,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政府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文章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对策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6109。

全面实现协调统一发展成为当前政府积极推进和研究的重点只有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国土资源丰富但是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加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监管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具有一致的逻辑性。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论是在生态文明顶层体制设计方面还是理念实施等层面,都强调和谐发展。国家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6大理念和8个体系制度,强调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注重发展和保护之间的有机协调,要求要从宏观角度和综合发展的视角来设计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强化资源总量管理,积极探索节约有效利用机制,在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以及监管等方面都要注重强化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市场约束和治理的灵活性,严格执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已经全面融入到国土资源管理全过程中。

2加强国土资源有效科学管理,是生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体现和保证。

按照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抓好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离任审计以及差异考核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空间规划方面主要涉及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方面以及县级单元内部综合规划方面,通过开展空间规划,以期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科学化配置管理水平。在用途管制功能设计方面,主要是为了落实红线、加强改造质量、对配置秩序进行理顺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红线交叉以及红线褪色两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红线全要素管理,针对红外线工程需要对类型、区域具体数量以及质量等各方面进行统筹管理,加强对林地、更低、草地以及建设用地等全方位的综合监管,从统一设计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加强过程监管,设置更多的约束条件和监督规则,从而确保红线用地管理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在离任审计以及差异考核等方面主要是通过加强技术探索和规范化管理来确保资源环境等科学管理。在具体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方面,需要加强综合全面考核指标设计,既要注重发展速度方面的考核,又要注重质量、民生改善和生态可持续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考核,在考核手段方面,需要构建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识别、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简便、可操作性强、可视化的绿色发展评价机制。同时要加强资源资产负债核算分析工作,加强对重点数据的动态管理和监控,强化对领导行为的监督考核,加强责任追求落实,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切实提升管理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等方面要建立领导干部终身追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更好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3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数据管理,切实提高双协同发展水平。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也引入了一些发展理念,但是想要将理念、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就需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且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加强数据综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规律,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建设质量。可以看到国土资源部分别在2009年和2014年分别向社会公布了全國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这些年度监测评价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通过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通过开展两次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评价,对全国耕地质量情况进行测评,对两轮次的等别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家耕地质量等别基线向右方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国家整体耕地质量有所下降,同时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测算的耕地产能利用系数,通过对不同地区平均耕地产能利用系数进行横向纵向对比,与平均基线进行对比,从而掌握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情况,找出哪些地区在产能利用方面存在不足或者过量等问题。通过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国家可以对相关的土地利用开发情况进行综合研究,进而为制定下一阶段土地开发利用政策等提供参考依据,这也是为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此外在国家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还有很多的其他基础数据可以进行参考,这些土地调查成果可以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应用,这也是更好地推动国土资源实现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指导。各省份、地区对土地调查成果等方面的数据也非常重视,根据调查情况,在市级、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等方面进行调整,通过进行动态调整,可以重新确定基本农田平均等别和农田比率,这也是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有效落地的关联举措。除了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面可以借助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成果来进行政策调整,相关的数据还可以为政府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占补平衡考核等政策制定方面提供参考,从而为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科学化利用水平、节约土地资源、提高耕地整体开发和管理质量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行动纲领。

此外,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应当把握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国家土地资源从整体上可以分成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两大框架,在具体实施层面需要考虑各地区的实际,对土地资源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具体的职责、义务等,还要加强信息技术探索,构建完善的自然资源统计基础库,结合调查统计结果,适度调整相应的补偿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加综合的自然资源管理调度体系。要建立完善的覆盖全国的土地调查监督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连续监测、周期性监测和随机监测,对自然资源管理实施“管用分开”的原则,坚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体系,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的经验,加快开展土地整治、通过定位定量监测分析,将农田科学管理理念落到细处、实处。积极借助数字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在耕地等级变化数据采集和共享等方面进行同步化管理,形成完善的动态评级机制,将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理念等落实到行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杨雪彩.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生态文明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4).

[2]安翠娟,侯华丽,周璞,等.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5(11).

[3]郧文聚.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漫谈[j].中国土地,2016(2).

[4]姚震,周鑫.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4(2).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九

第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迈上20万亿元的大台阶,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13.3倍,财政收入接近4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我们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办不了的事: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广播电视“村村通”惠及广大农村,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第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中国这条“巨龙”以强大动力。改革3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进出口额达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29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速,对外投资不断扩大。

第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改革30年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推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人心,以神舟飞船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涌现,在许多前沿领域实现突破;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显著,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如期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扬帆起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创造的活力。

第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30年来,人们切身感受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共同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都增长6.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6.7平方米、8.1平方米,增加到26.1平方米、29.7平方米,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社会保障的“安”越织越宽,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在逐步解决,更多的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

第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声望源于成就,魅力缘自实力。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引起了国际上许多人的兴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越来越多的话题围绕中国展开。我们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积极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30年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30年来来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最能激发亿万人民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着眼于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

“东方风来满眼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鲜明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旋律。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并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等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手中。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鲜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思想,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等等,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认真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艰辛孕育着发展,探索推动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信心与决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好胡锦涛“6?25”重要讲话和“十七大”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要清醒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第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第五,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十

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笔者认为“两不走”的提出,是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它为继续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好了关、掌好了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历史将中国改革进程推进到“深水区”。社会主义中国这艘大船继续前行,须首先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条道路的选择,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胡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时强调,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想,这是最正确和有力的回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两不走”是我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从中共“一大”到“七大”,我们党走过“工农武装割据”的艰苦岁月,历经“毛泽东思想”产生与形成,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历程中,一次次抵制住错误路线和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中共“八大”到“十八大”,我们党一步步突破“苏联模式”的影响,冲出“十年文革”的阴霾,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篇章,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把中国送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传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适合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历史正确的选择。反之,“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死路,是行不通的。

任重道远,稳中求进。“两不走”是继续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

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是一列只能前进不能停滞也不能后退的火车。正如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上所指出的,“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但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国际上看,世界上的一些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和平演变和颠覆我国政权的企图和幻想;从国内来看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的弊端和障碍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和障碍,都是对我党的巨大考验,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考验。要怎样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和目标发展,不偏不倚呢?这就要坚定“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思想指导,越是在困难问题面前,越是要沉着冷静,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坚守原则,不能惧怕改革封闭僵化,也不能急躁冒进走上邪路。

相信,只要我们把握住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工作,就一定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十一

教师直接点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也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

2.新课知识内容的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关于“一国两制”,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结合政治所学知识,解释其内涵,“一国”指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前提,“两制”则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分析以下问题:a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实现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民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b中国共产党对统一后的中国台湾的基本政策。最后教师放香港或澳门回归时的有关录像资料,并由此引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观看香港或澳门回归时的录像,使学生在回到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再一次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繁荣与昌盛,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展望中国台湾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给中国台湾的同龄人写一封表达大陆学生渴望中国台湾回归的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于中共十三大。教师简单向学生介绍、解释下列概念:a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依据:是我党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深刻分析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出: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然后教师明确指出,大会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讲述时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十三大使这一理论在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还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4.课后学生活动的提示。

制作《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简表》把历史教材中所学过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以时间、地点、内容、意义(或影响)为栏目,进行总结,并展开评比。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十二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活动。

充满生机和活力。

的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经济成分。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表现。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活动。

人民当家作主。

的法治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和睦团结的。

祖国大家庭。

用实例说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

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和睦团结。

我们是国家。

的小主人。

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有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责任。

公民主动参与对推进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

3、我国的权力机关是。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4、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

和。

5、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是人人都要、、、和,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6、政府能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高低。

7、法律的本质是保护的。

8、民族、和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二、简答:

1、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15分)。

2、结合材料和具体实例谈谈依法行使职权,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5分)。

三、不定项选择题(10分)【精典题例】。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段歌词表明()。

a、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b、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

c、我国已确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d、爱国主义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

2、5月26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如今,西电东送北、中、南三大通道全面提速,西部生生不息的水火正在变成电流,在空中实现能源大规模东进已为时不远。西电东送工程的开工建设有利于()。

a、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发展地方经济,增强民族团结。

c、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d、东西部地区同步富裕。

四、辨析: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民并一定能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国家机关?它行使什么职权?(20分)。

【联想与拓展】:1、十六大的全称是什么?什么时候召开的?

答: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2、十六的主题是什么?

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知识链接】。

十六大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2、“一国两制”:(含义、重要意义、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其在香港和澳门成功实践的意义)(p书54-56页)。

3、“三个代表”思想的含义、重要意义:(p书45-46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党的基本路线(第三课)。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十三

1.导入的过程。

教师直接点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也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

2.新课知识内容的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关于“一国两制”,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结合政治所学知识,解释其内涵,“一国”指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前提,“两制”则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分析以下问题:a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实现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民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b中国共产党对统一后的台湾的基本政策。最后教师放香港或澳门回归时的有关录像资料,并由此引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观看香港或澳门回归时的录像,使学生在回到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再一次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繁荣与昌盛,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展望台湾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给台湾的同龄人写一封表达大陆学生渴望台湾回归的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于中共十三大。教师简单向学生介绍、解释下列概念:a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依据:是我党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深刻分析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出: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然后教师明确指出,大会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讲述时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十三大使这一理论在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还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4.课后学生活动的提示。

制作《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简表》把历史教材中所学过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以时间、地点、内容、意义(或影响)为栏目,进行总结,并展开评比。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十四

首授时间:11月25日。

总课时序号:44。

学习内容:第五课: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第一节: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极其关系。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和特殊过程的关系。能够举出世界各地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填表法、比较法了解五种社会形态的区别,通过回顾总结所学知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及与一般过程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大家回忆以前的知识,想一想我们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哪些形态?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在前几课中,我们了解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国家、地区、民族都经历了这几种社会形态?这几种社会的更替与变化是历史的偶然发展,还是有共性与规律?了解这些内容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社会?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学习新课:

一、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板书)。

《火的使用》;《角斗士》片段;《红楼梦》片段;《摩登时代》片段举例。

特点。

进步表现。

退步表现。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通过填写,让学生重温过去的知识。知道在原始社会里,不存在阶级、阶级剥削和压迫。人类文明的第一粒火种在这里点燃。但原始人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甚至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处在蒙昧和野蛮状态之中。因此,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存条件极其艰难的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也是最低级的发展阶段。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人类进入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存在剥削压迫的阶级社会都创造出了比前一个社会更高的生产力,因而有历史进步性。但同时我们从录像里可以看到下层的劳动人民在这样的社会里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力高度发达;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剥削、压迫等罪恶现象不复存在;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觉悟,团结互助……(教师可以在此让学生结合当地或自家的实际情况,说明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何优越性,但要真正达到理想社会的水平,尚需努力。)。

综合前面的分析,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顺序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这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在正常的历史条件下顺序演进必经的五个阶段。但社会历史的发展由各种因素的合力所推动,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是一般与多样的统一。正如列宁所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二、各具特点的发展道路(板书)。

(教师安排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整理出有特殊发展过程的国家、地区或民族的资料。)。

课堂活动:学生举例,教师进行适当补充。总结出以下两点内容:

1、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同。

如:同样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同是由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法国的方式是激荡人心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日本是跨越某个或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向前发展。

2、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并没有完全经历五种社会依次更替的过程。

如:中国西藏的发展过程、苦聪人的发展过程、摩梭族的发展过程等等。

讨论:如何正确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的关系。

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其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最终还是要归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去,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只看特殊过程忽视一般过程,会把社会发展看作偶然过程,认不清历史长河的前进方向,易被暂时的逆流所动摇;如果只看一般过程忽视特殊过程,会把社会发展看成千篇一律、僵死的过程,照搬别国经验,做出不符合国情的决策,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

小结:

作业:1、复习第五课第一框,预习第二框;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十五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三大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xx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引导学生运用从具体史实中归纳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安排学生课前收集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文献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倡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其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价值观。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本节教学应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其模式为: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

2.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采用设计图表教学法,把握本课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xx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基本史实。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来展开。关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对“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可以采取学生设计大事简表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的知识体系,概括巩固知识,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本课教学程序框架:

【说明】框架中的“拓展”指知识内容和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框架中的“知识链接”指和课文有关的阅读。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和处理有关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四、教学引入。

方法1。

激情引入。

是谁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

是谁绘制改革开放宏图合民愿?

是谁提出一国两制愿祖国统一?

通过几句简短的疑问句,可以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引入新课。

方法2。

情境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邓小平在广东谈改革开放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然后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自然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方法3。

歌曲引入。

播放《走进新时代》的歌曲,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说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引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邓小平,就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由此引入新课。

方法4。

主题引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对国情的认识逐步深化,邓小平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情认识的重大突破。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此引入新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五、重点解决和难点突破。

本课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本课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确立这一难点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正因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所以确立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就是必然的了。

通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合作找出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贡献;小组讨论,概括出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活动内容1。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以神奇般的力量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勃勃生机。正如一首诗词所写:

“改革有了凤阳花鼓,

敲响了农民走向市场的节拍,

开放有了深圳神话,

十年完成一个世纪的跨越;”

“只要生产力发展了,

两个文明建设搞好了。

利用诗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探究活动。

活动指导: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推举出一名组长。

2.各小组互相传阅收集到的资料,增加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

3.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活动,最后形成较统一的观点。

4.小组代表可竞相发言,教师对发言者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师: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师:你们说得很好!1979年初,我国改革开放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指导学生阅读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指出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而且还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生: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师:对,这是邓小平的伟大创见。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邓小平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生: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生:基本路线内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师:你说得很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师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师: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评析】。

本案例让学生收集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小组讨论,激发他们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内容2。

设计大事简表,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第一阶段:

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方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贡献呢?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我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形成较统一的观点。

第二阶段:

师:通过讨论,大家知道了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贡献,也知道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下面我们需要将以上的重点内容再概括,即设计大事简表,完成后上交。

设计大事简表的要求:

2.高度精练。

3.包含人物、时间、重要会议及其决议。

4.以表格形式呈现。

附学生设计的大事简表一份:

类别:知识。

理论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理论形成2: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主义理论。

的基本路线。

指导地位确立1:1992年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指导地位确立2:1997年中共xx大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评析】。

本案例通过概括本课内容,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设计图表学习历史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

现代化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

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课外知识开展探究活动。

材料:我们搞的是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已经意识到将带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消极影响。西方好的东西,应该借鉴、学习。但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所以我们同时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二、活动指导。

1.确立课题:在中国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活动方法: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开展小组讨论。

3.探究过程:

(1)假设: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验证:

生:在假设条件下,就会放任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

生:就会使改革开放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生:如果搬用资产阶级民主,搞三权鼎立那一套,就会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

生:就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一盘散沙,遭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3)结论:资产阶级自由化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因此假设不成立,所以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十六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以来,管委会认真谋划、精心组织,迅速制定了十九大专题学习计划,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各种形式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现将管委会开展学习和培训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安排。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全员覆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主要内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广泛开展学习培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方向、奋发有为,为创建“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贡献力量。

二、主要做法和完成情况。

参加各级统一培训轮训学。12月25日至29日,管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江东霞参加了在县委党校举办的为期5天的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一期集中轮训班;1月2日至6日,管委会副主任郝晓光参加了在县委党校举办的为期5天的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二期集中轮训班,1月20至2月3日,办公室主任王成志在县委党校参加了为期5天的全县国有企业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培训班。管委会全体党员全部参加了集中培训和轮训,集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学习。集中轮训率100%。

开好“三会一课”集中学。“三会一课”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也是支部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阵地。党支部充分发挥“三会一课”阵地作用,把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不断提升党员理论知识水平。十九大闭幕至今,景区支部累计召开组织生活会1次、党员大会1次、党课2次、民主生活会1次,党员固定活动日6次,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报告原文。支部党员培训率达100%。

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管委会始终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习放在教育党员、提升党员理论武装的重要位置。严格督促党员在线自学并参加考试。截止4月中旬,支部全体党员(3名)都开通了安徽干部教育线账号,累计学习课程80课时,完成在线课程学习162.4分,参加在线考试13次。超额完成了上半年学习任务。在抓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的同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还全部订阅了“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池州先锋”、“安徽纪检监察”等党建微信公众号,不断从网络学习最新的党建知识。

三、主要成效。

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期各项开展工作宝贵经验总结,也是对今后开展工作部署和安排。十九大报告理论水平高,全局性强,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通过学习,景区党员干部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为落实十九大会议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的十九大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党员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身边也不鲜见。通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用身边事、身边人作为反面学习教材,使得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提高,抗腐拒变能力显著增强。

行动方向进一步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引领我们发展的旗帜,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学习,党员干部进一步领会到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为景区再创佳绩指明了前进道路。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严格完成了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任务,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学习深度不够、照本宣科,学员理解不深不透,领会层次不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不能融会贯通。二是学习培训覆盖面小,限于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司管理人员,对一线职工的培训少,层次低。究其原因,一是支部党员理论水平有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掌握不精。二是有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想,认为员工应以完成岗位职责为工作第一要务,理论知识浅薄一点并不影响工作的开展。

五、意见建议。

建议聘请专业党建工作讲师开展上门送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原本、全面、专业的传授给广大党员和景区职工。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工作自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进行了梳理自查,现就学习贯彻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点抓部署。中心党组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推进工作的重要遵循,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和市委办公厅《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银党办〔〕83号)文件精神,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计划安排》,中心党组结合“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专题研究部署学习推进工作,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和学习研讨各环节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党务专干具体抓、干部职工认真学的浓厚氛围,为确保学习贯彻活动扎实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持续深化学习教育。中心党组结合扎实开展“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和领导班子及县处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全力抓好学习教育。一是扎实开展集中学。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集中收看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实时领会了十九大的精神内涵和基本要义,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夯实了精神根基。先后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专题集中学习7次、党小组会3次,重点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科学论述及新党章、“红船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重要讲话精神,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积极组织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参加区市党委和政务服务系统党工委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参加市市管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研讨班、市办公厅关于组织参加中央宣讲团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会专题培训等各类集中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学时达188学时,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修养。二是精心组织交流学。组织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和纠“四风”专题交流研讨2次,3名领导班子成员先后以“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新时代,新征程”等为主题为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职工讲专题党课3次,领导班子成员及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结合学习感悟和工作实际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三是认真做好自主学。精心选取自学篇目,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利用业余时间重点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讲话》《重温“红船精神”的根本与关键》等理论文章及区市相关文件进行了自主学习,撰写了学习心得7篇。领导班子参加宁夏网络干部培训学习,累积完成8940学时,完成总学时任务的93%。

(三)创新学习营造氛围。组织中心干部职工通过送口袋书、利用中心网站、微信学习群等形式,推进十九大精神和《党章》学习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通过中心受理大厅电子屏立体化全面营造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舆论氛围。开展“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理论研讨暨主题征文活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谈对党的认识,谈党的辉煌历史,谈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奋斗目标,谈落实路线方针政策,谈理想信念、党性修养,谈党员如何履行权利义务等等,结合学习研讨,撰写主题征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十九大精神暨新修订《党章》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市行政审批局开展的《唱响新时代,献给伟大祖国》喜迎十九大快闪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20“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理论研究暨主题征文活动,其中征文《学党章献青春,我为12345打call》荣获征文活动优秀奖。通过集中学、交流学、自主学、创新学和培训学,真正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为扎实推进“学、查、改”活动、开好20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学习开展成效。

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工作开展以来,中心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按照学习计划认真落实各阶段各环节工作,确保学习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学、个人自学为抓手,将学习十九大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加强和坚定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四个自信”、“四个意识”进一步树立。二是进一步明晰了智慧民生工作的发展思路。将十九大与思考智慧民生服务的问题相结合,加大对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知识学习力度,中心班子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为智慧民生今后工作的发展奠定了明晰的发展思路。三是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作风持续改进。通过学习,干部职工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清楚了解,明确了个人职责和目标差距;领导班子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主动履职担当,中心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

三、存在的问题。

中心党组始终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召开集中学习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研读了十九大报告、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了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但是在坚持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强,对学习抓得还不紧,在自主学习时间安排上不够经常,特别是自觉主动地学习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知识不够,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不够深入,放松了对理论学习的高标准、严要求。有的同志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存在着边干边学甚至以工作代替学习的情况。有的同志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学文件多一些,学原著少一些,用时学得多一些,不用时学得少一些,没有将十九大精神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指导工作实践中去,在工作实践中深入思考总结得不够,不能有效的前瞻性、预见性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下一步学习宣传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巩固和增强形成勤学善行的浓厚氛围。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把学习和宣传落到实处,一是继续做好组织传达学习,兴起学习贯彻热潮。精心制订学习计划,以党支部和党小组为依托,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和党小组会,扎实开展专题学习和主题党日相结合,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二是突出“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认真抓好集中学习轮训。中心党组将始终坚持党组成员学在前面、作出表率,与业务工作融会贯通研究制订理论学习中心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计划,组织开展好学习研讨。三是认真开展基层宣讲,确保学习培训全覆盖。邀请专家学者做好宣讲工作,在各科室工作和公共区域摆放十九大读本,并利用好网络、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推动广大党员持续学、深入学。四是健全完善党建责任体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党组织负责人述职考核,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根据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全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大学习大培训整改专项督查的通知》(阳组电传〔〕26号)的要求,我局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按照整改督查的重点事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学习大培训的组织领导和推动落实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政治学习,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在学习上,采取灵活多样多层次的、全覆盖的,主要领导专题带学和平时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局班子在区宣讲会上、在中心学习组上、在局党支部支委会上、在班子会上、在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会上等多层次上学习,同时也通过自学方式进行,普通的党员也运用集中和自学相结合方式进行学习;平时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研判进行专题讨论会加深政治学习了解和深度。

二、我局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认识。

我局全体党员干部能够自觉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且学以致用,但在理解和认识上与上级部门还存在偏差,还存在以学习贯彻学习,学习方法方式上存在单一,学习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未能站在政治的高度加深认识。

三、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联系本单位实际,谋划推动重点工作的情况。

通过学习,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推动各项信访工作的落实,今年1—8月,我区信访工作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1.群众上省进京非访明显下降,据统计,群众进京非访1批次1人次,同比去年进京非访2批次2人次,批次和人次下别下降了50%;到省上访2批次3人次,同比去年到省上访2批次9人次,人次下别下降了66.6%;2.积案化解工作又取得新突破,在、2017年成功化解了包括列入国家“四部委”2467名重点人员范围的城南街道洪杏媛、谭宏英等18宗信访积案的基础,这些历史积案跨越时间最少为5年、最长为,今年上半年,根据省、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关于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我区加大了积案化解工作力度,瞄准解决问题突破口,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解决了三宗规模涉及约300人共500多万元的群体欠薪案,化解了城南街道重点信访人郑艳英、梁红芳等5宗信访历史积案。当前,全区信访维稳工作情况持续向好。

四、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我局主要做法是: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工作做得好与坏,领导重视是关键,我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大学习大培训工作,亲自撰写学习提纲和授课内容,且亲自对局干部职工及各镇街信访办工作人员进行带学辅导,从政治学习延伸到信访业务工作,学以致用,结合学习分析各项工作存在问题,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业务工作,亲自抓,亲自贯彻落实,从细节和具体做法上都一一俱到,如区委区政府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重点信访积案化解、处理大型群体访和突发事件上,我局主要领导都主动谋划,亲自跟进,并且取得较好的成效,有代表性的案例有:银铃冠雄孵化中心涉及200多万100多人的欠薪案、北山胶化厂欠薪案、城南谭宏英、郑艳英、梁红芳涉法涉诉案等案件;二是学用结合,促工作落实。学习是为了更好做好工作,在局主要领导带领下,我单位高度注重学习,从学习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深刻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并与此为统领,带动我局各项工作落实,从信访各项业务工作到环保回头看、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的落实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是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我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借助大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信访工作调研,从征地拆迁、城市开发管理、问题楼盘纠纷、信访历史积案等各类信访案件的展开深入调研,形成综合性工作报告,为区委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为下步真落实提供决策和建议。

五、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差距,未能从政治站位上提高认识;二是学习深度还不够,缺乏系统性学习,会以学习贯彻学习,未能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三是学习方法单一、内容不够宽广。

六、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领导,从班子成员抓起,把政治学习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落实;二是以学习推动工作落实,继续抓好本职工作落实,尤其是重点信访案件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的排查稳控工作,从源头治理上加以防范;三是继续抓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汇总17篇)篇十七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路线;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共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xx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中共十二大提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3.中共十三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邓小平为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中共xx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当代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趋向的能力和动态历史观。

教学要点。

一、走自己的道路。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政治路线。

2.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2.1989年的政治风波。

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xx大:确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

本课难点:本课涉及的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多、理论性强,学生较难理解;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让学生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中国共产党开始按正确方向寻求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走自己的道路”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决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教材小字部分指出邓小平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但教师不必补充。

2.十二大是本课难点。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邓小平在开幕词中的讲话内容,突出说明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师指出这次大会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丰富和发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农民购买电视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两幅图画,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最后,教师点题说明中共十二大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先让学生明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极少数人想摆脱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提出的,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了保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教师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了四项基本原则。

2.1989年政治风波,教师应该点明它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并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两方面加以分析,指出这是一些热衷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利用学潮策划的一场企图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动乱。党中央平息了这场动乱,巩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阵地和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教师还要进一步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1.中共十三大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这次大会在认识国情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教师讲述时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提出的,十三大使这一理论在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让学生明确无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都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课文中小字部分介绍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把握,不作要求。

2.中共十四大是本课重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点。讲述十四大时应强调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伟大贡献;为我国指明了本世纪前进的航程,也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教师应突出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引导学生结合史实认识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

1.中共xx大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大会确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2.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强调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拓前进。

3.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号召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地实现党的基本纲领。

4.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跨世纪的战略部署,为下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

七、新课讲完后,教师可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为中心进行本课小结,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揭示各自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本课内容。为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国际形势理解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伟大的抉择。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使其成为有担当、有尊严的公民。接下来是一些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希望对大家了解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有所启发。本月xxxx号
在撰写广播稿时,要注意用词精准,句式简明,语言生动,以增强表达效果。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广播稿范文,展示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广播表达方式。亲爱的'顾客朋友大家好!现在
优秀作文是通过用心观察和体验生活,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感情将思想与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佳作。如果你对写一篇优秀作文感到困惑,不妨阅读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启发。
通知的发出需要明确发布的目的和效果,并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此外,这些范文还包含了一些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格式和样式,如标题、日期、签名等,可作为参考模板使用。
年终总结是对整个一年的工作成果和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带来一些灵感。xxxx年银山森林派出所全
销售工作计划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目标来设定销售任务,并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和措施。我们整理了一些销售工作计划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供大家参考和讨论。加强业务管理工
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可以在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勇气和信心。在下方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的理想总结,他们的故事和表现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写作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方式,通过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来提升自己吧。这些范文中思想深刻、观点清晰,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考。每个人都会有难忘的第一次,但是每个人的难忘的第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中所经历的一些感悟和思考。小编搜索整理了一些与心得体会相关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我的妈妈来自贵州,从小就听妈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发展轨迹的一个总结和呈现,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如何认识分享经济
租赁合同的有效性需要满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需具备相应的法律能力。小编已经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几篇优秀的租赁合同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7、办理房屋租
合伙协议的内容通常包括合伙人的身份、投资额、利润分配、决策机制等方面的规定。以下是一份常见的合伙协议模板,供大家在起草协议时进行参考和借鉴。甲方:乙方:本协议的
优秀作文不仅可以展示作者的才华,还可以培养作者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自从你离开以后,
写一篇优秀作文,除了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外,还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情感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读书,如一场春
在当今社会中,合作已经成为团队建设、工作环境等方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作中的团队精神:以下范文展示了合作中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力量。乙方:_________
通过活动方案的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各个环节的作用,使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以下是一些经过验证和实践的活动方案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书中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和解析。其他读者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观点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角度。暑假里,我读了一
读后感是我们理解和感知文学作品的桥梁,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读后感,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感受。
演讲稿可以通过言辞和语气激发听众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关注和理解演讲内容。这是一份精选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演讲起到一定的帮助。各位老师、同学们:为了不断提高
致辞是在特定场合对特定对象或特定问题表达感谢、祝贺、劝勉等情感和观点的一种言辞方式。通过不断学习和模仿,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致辞水平,使自己的讲话更加生动有趣,更
幼儿园工作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语言、审美、体征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
感恩是一种向内心发出的声音,它提醒我们要时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幸福。以下是一些感恩总结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父亲七十大寿时,我给远在乡下的他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和主题的个人观点和感受的表达。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作者阐述的重点就是这个surrende
优秀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通过自我反思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故事和感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优秀作文是对作者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观点立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以下是一些获奖作文的摘录,希望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致辞需要注意场合的氛围和参与者的背景,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参考致辞范文二:尊敬的院长、各位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演讲,借
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它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水平。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欣赏水平。他的后脑勺打着一支小辫子,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掌握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对于提升写作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我的故乡在西安,这里非常美
通过培训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入理解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在这个领域中的定位和发展路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能够树立起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的师德师风总结,希望能给您一些借鉴和启示。本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近20年。在这几十年里,我
优秀作文是一篇能够引人入胜,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的文章。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篇章,值得我们仔细钻研和借鉴。我是乐观的,不是么?周围的人都是这么说的。或许曾经
编写中班教案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以下是一些中班教案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1、培养幼儿听这个故事的兴趣,引导幼儿说说故
开学典礼是学校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而准备的一项重要仪式。开学典礼是学校每年开学时举行的一种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在开学典礼上,学校会欢迎新生们的到来,并为他们带来祝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行动方式。通过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写作形式的要点和特点
工作方案还可以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帮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和进展。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
社会实践是我们锤炼意志品质和培养坚韧精神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社会实践心得,或许能给你带来新的思考。今天的天气很晴朗,阳光
社区工作总结是对我们在社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绩以及改进的建议等进行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分析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社区工作总结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记得很清楚,刚开始在书店选择这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晚上好。《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展示才华的重要方式,优秀的作文可以给人以启发和共鸣。下面是一篇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
事迹材料的内容应该包括事件的经过、相关人员的行动以及事件对个人或团体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这些事迹材料范文,力求通过真实事例的呈现,打动读者的心,激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有效地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
留学申请是指学生通过一系列流程,向外国大学或院校提出申请并争取录取的过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留学申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签证官:。您好!我
人事管理是为了确保企业能够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员工队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人事管理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借鉴。二、严格执行政策规定,认真做好
通过销售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明确销售目标,清楚了解需要达成的销售任务。无论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都需要一个好的销售工作计划来指导他们的销售行动,以下是一些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总结和检验,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参考。在下面的内容中,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不错的培训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高分作文往往能够突破老师的预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秀作文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展现出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如何写一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进步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方式。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近期,全球疫情横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
发言稿是在特定场合下向听众传达信息、表达观点或进行演讲的一种书面材料,它需要有条理、有逻辑地阐述观点,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关注。最近我们公司将举行一次重要会议,我想
合作是指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互相支持、互相合作的行为和方式,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这些合作范文汇集了各个行业不同级别的合作经验,通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增加自信心,激发积极向上的心态。现在,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读一篇来自知名作家的心得体会,体味其中的智
小班教案中的评估方法要多样化,兼顾幼儿的综合素质评价。以下是一些小班教案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灵感。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会日常的礼貌用语。尝试用较完整的
9.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灵感。我们家每年都回家乡北京看雪,最难忘的还是去年
优秀作文是以精彩的语言和独特的观点,展现出作者扎实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今天母亲来电,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以下是一份经过专家审核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演讲稿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各位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描述生活、诠释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它能够让人感悟生命的智慧。优秀作文是作者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可以促使我们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深度思考和独立思维的能力,通过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给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以下是一些备受称赞的优秀作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深入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可以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提高。我想建立一座桥梁,
实习鉴定是对实习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展现的职业素养、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潜力的评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实习鉴定呢?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实习鉴定了吧。
情况报告是对特定事件或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文书形式,它可以提供客观的事实依据,了解和评估目前的情况。情况报告可以用于公司、学校、政府等各个领域,帮助决策
通过总结,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情况,为个性化辅导和关爱提供参考依据。为了给大家更好地展示班主任工作总结的重要性和好处,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范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个经历或事件所得到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它能够帮助我们成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启示。
通过写学习心得,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学习心得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
在学校中,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校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尊敬的领导:您好!我
情况报告是一种详细记录某个事件或情况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当前的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情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情
高二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指导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这些高二教案范文涵盖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适当分享一些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以供他人参考和借鉴。了解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什么是一篇优秀的总结。
通过实习报告的撰写,可以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出改进与调整。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实习报告范文集,希望能够给大家在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文书,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希望通过以下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可以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积极性,提高写作的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我们工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在这一个月的工作总结中,我们对人员配备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和调整。xx镇加大组织领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辞职报告是向公司高层或人力资源部门报告辞职意向和计划的一种书面格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辞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分析,可以帮助大家撰写出完
医院工作的每一项任务都要认真对待,因为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接下来,请大家一起阅读以下医院工作总结的范文,探索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方式。本人于2012年3月
在我即将迎来新的阶段之前,我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进行个人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个人总结范文,将其作为写作的参考和指导。xxx年来,在
整改报告需要全面、客观地概括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改进工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整改报告的撰写要求,下面为您提供一些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三分钟,是我们思考和总结的最佳时机,让我们用它来提高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分钟修身养性方法,一起来提升自己吧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你家好!很高兴我们能够欢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优点,改进自身不足。下面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读后可以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在三分钟内,我们可以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个在三分钟内学习新知识的途径,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老师们,同学们:我们
作文是我们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体现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篇优秀作文范文的结构严谨,观点鲜明,引人入胜,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总结是一个提升自我认知、发现问题和改进方向的有效工具。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个人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20xx年是我院搬进新院后的第二
致辞常常要求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因此要充分考虑听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语言和内容。请看以下精选的致辞欣赏,其中包含了许多动人的言辞和打动人心的故事。
服务月是社会和企业组织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重要机会和平台。下面是一些服务月活动的宣传海报和宣传片段,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服务月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了确保__保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接下来是一些我精选的优秀作文,借此展示写作的魅力和力量。同学们一定想有自己的树叶书签吧!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约束力强的文件,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履行各自的责任。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同协议的撰写要点,以下是一些标准模板及相关工具的推荐。为发展我国中药材
报告范文的写作需要积极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确保准确性和可信度。无论你是从事学术研究、企业管理还是市场调查,这些报告范文都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总体评述:。
培训心得是对参加培训课程后的体验与感受的总结和归纳,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一些写得不错的培训心得,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帮助。
1、认真组织本部门员工积极参加酒店各阶段的主题培训,积极参与其他部门的培训和学习。2、组织好每周一下午后台财务人员的集中学习和每月至少一次的收银员集中学习,学业
计划书需要包括目标、计划步骤、时间安排以及必要的资源等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调研报告可以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市场调研、社会调查、科学研究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通过阅读这些范文,相信可以帮助大家理清调研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式。
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利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小班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案编写有所启发。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乐意参
发言稿的开头需要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吸引听众的关注。发言稿的范文是我们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宝贵资源,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将观点表达得更清晰、更有冲击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工作的整体回顾,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个人工作表现、成绩等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深刻的思考,还要有真诚的情感和独特的观点。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垃圾分类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环保举措。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社会。以下是一份总结了英语学习经验和方法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一篇英语四级短文想要翻译的很好,必须要具备词汇
感恩不仅是对他人的感激,更是对生活中每一个细微之处的感受和领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的诗歌,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些许温暖与感动。公司全体妇女同胞:在这充满喜悦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想要写一份合理高效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可以作为参考。1、通过“你说我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次团队建设活动让我体验到了协作和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心得体会是对这次活动的一种总结和体验分享。
汇报材料是一种整理和概括工作内容和成果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沟通交流。范文十:项目进展汇报—进度安排与资源调配。范文十一:行业调研汇报—市场趋势与商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