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出自礼记的名言篇一
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3.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
4.至诚无息。《礼记·中庸》
5.玉不琢,不成器。《礼记》
6.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7.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
8.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
9.择不食之地而葬。《礼记》
10.其德薄者其志轻。《礼记》
1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12.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礼记》
13.风俗弊坏,由于无教。《礼记》
14.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礼记·中庸》
15.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礼记·中庸》
16.古者为政,爱人为大。《礼记》
17.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礼记·大学》
18.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礼记》
19.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
20.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1.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2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2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2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26.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27.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28.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29.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30.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31.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32.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学记》
33.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34.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
35.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36.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
37.正已而不求于人。《礼记》
38.其旨远,其辞文。《礼记》
39.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礼记》
40.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礼记》
41.古之建国,教学为先。《礼记》
4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43.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出自礼记的名言篇二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风俗弊坏,由于无教
古者为政,爱人为大。
古之建国,教学为先。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故学然后知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出自礼记的名言篇三
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2、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
4、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6、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7、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礼记?缁衣》
8、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9、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礼记?表记》
10、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
11、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12、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13、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
14、百姓以君王当做自己的心脏,君王将百姓当做自己的身体。君王因为人民的拥护而存在,也会因为人民背叛而灭亡。
15、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1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礼记
17、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1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19、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20、量入以为出。——礼记
2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
23、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礼记?坊记第三十》
24、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第九》
25、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6、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礼记·大学》
27、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30、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
31、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33、教学相长。――《礼记?学记》
3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35、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
36、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礼记
37、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38、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39、爱 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0、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4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42、力不能问,然后语之。――《礼记?学记》
4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4、择不食之地而葬。——礼记
45、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
46、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47、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8、古者为政,爱人为大。——礼记
49、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5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1、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出自礼记的名言篇四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3、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礼记
4、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
5、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礼记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7、量入以为出。——礼记
8、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9、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礼记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12、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1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
14、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5、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 。——礼记
16、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
18、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
19、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20、风俗弊坏,由于无教。——礼记
21、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
22、择不食之地而葬 。——礼记
23、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礼记
24、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25、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26、仁者义之本也。——礼记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8、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
29、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礼记
30、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31、择师不可不慎也。——礼记
3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礼记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34、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35、其德薄者其志轻。——礼记
36、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37、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
38、古之建国,教学为先。——礼记
3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4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1、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4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4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4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45、古者为政,爱人为大。——礼记
出自礼记的名言篇五
《礼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
《礼记》 择师不可不慎也。
《礼记》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
《礼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