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基础,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素质。想要写好一份教学工作计划,不妨先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帮助到您。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一
节拍是小孩们难以理解的一個抽象观念,而穿珠是小孩们喜爱的动手操作教学。将节拍融进穿珠教学,且以做吊坠的情节激起小孩们的浓浓兴致,可使小孩们初步体会到排列的快乐,且非常自然地接受节拍的观念。
1、在教学游戏教学中启发孩子了解排列。
2、启发孩子用象声词创造性地表现节拍。
3、勉励孩子勇敢地在众人前面表现自个儿。
五颜六色珠子、彩绳、五颜六色圆小卡片。
1、幼儿教师讲:“你们看,我今日戴了条尤其好看的吊坠,要去参与舞会。漂亮吗?均有啥色彩?”
2、幼儿教师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且讲出吊坠的色彩摆放规则――红色、蓝色、红色、蓝色、红色、蓝色。例如先穿红色色,红色色后方穿蓝色色,蓝色色后方再穿红色色……幼儿教师边启发边动手操作。
3、幼儿教师问:“你们想不愿穿一条漂亮的吊坠啊?亦能用何色彩穿吊坠?”
5、请孩子自个儿动手穿吊坠。
6、幼儿教师讲:“这一个吊坠还可以唱美妙的歌,你们听红色、蓝色、红色、蓝色、红色、蓝色唱的是乒、乓、乒、乓、乒、乓。它亦能唱啥歌?请孩子试试。”
7、请孩子将自个儿的吊坠歌唱出来。孩子可把自个儿的节拍歌唱给大伙儿听,大伙儿也可跟着学。
8、勉励孩子用声势表现自个儿的创作,例如:乒-乓-乒-乓拍手拍腿拍手拍腿
9、幼儿教师讲:“小孩们,戴上漂亮的吊坠,与我一块儿去参与舞会去吧。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二
1、学习朗诵儿歌,知道泡泡有很多种颜色。
2、幼儿自己能吹泡泡,并描述泡泡飘起来的样子。
3、幼儿喜欢吹泡泡,感受吹泡泡游戏的乐趣。
1、教学课件《吹泡泡》
2、泡泡水(每人一瓶)
3、歌曲《吹泡泡》
4、宽敞的户外场地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师幼共同欣赏歌曲《吹泡泡》,并随着音乐自由舞蹈,产生快乐的情绪。
(1)你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你会吹泡泡吗?
2、教师分发泡泡水,带领幼儿到户外做“吹泡泡”的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吹泡泡的方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教师演示吹泡泡的方法,讲解泡泡水不能和嘴巴接触,不能把泡泡水洒到别的小朋友身上。
(3)请幼儿自由吹泡泡,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飞在天空中的泡泡,并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1)你们看,泡泡飞到哪里去了?
(2)泡泡飞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你觉得飞到天空中的泡泡像什么?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颜色。
5、教师组织幼儿有秩序地回到教室,收起泡泡水。
6、教师打开课件,进入儿歌小精灵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大胆进行描述。
(1)画面中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2)他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什么颜色的?泡泡的大小是一样的吗?
(3)画面中的大泡泡像什么?小泡泡又像什么呢?
7、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8、教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儿歌。
户外活动时间,教室还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继续吹泡泡,感受泡泡飘在空中的美丽景象。
呼~~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
大的泡泡像西瓜,小的泡泡像眼睛。
呼~~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三
1、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学习"躺、钻、睁、站、停"等词。
1、配乐散文诗《睡了》。
2、课件(夜晚背景图,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小红鸟、小黄鹂的`睡觉的图片)。
1、师幼互动。
2、教师出示夜晚背景图,引出活动。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散文诗,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提问:听了这首散文诗你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
(2)再次欣赏散文诗,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学习动词"躺、钻、睁、站、停";
4、学习散文诗,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动词的掌握;
它们又是怎样睡觉的呢?
小朋友们知道得真多,让我们回教室把这些小动物也编到散文诗里好吗?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四
尝试观察画面中的细节,知道故事的基本情节。
学习故事中宝宝和妈妈说的话"妈妈,我真的要走了"
经验准备:能跟着老师指向阅读图书
物质准备:教学大书,故事《妈妈我要去旅行》
--引导宝宝从人物的形象和服饰上观察第一页的画面,认识故事中的角色(宝宝和妈妈)--提醒宝宝比较第二页和第一页中故事中宝宝的服饰变化。
--引导宝宝指一指、说一说,图画中的宝宝在干什么,旅行要带的'物品在哪里?
--在讲述故事时,尽量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语调,如第七页"妈妈,我真的要走了""好啊,宝宝再见",宝宝的话强调,妈妈的话是轻描淡写,帮助宝宝进入故事情境。
--第二遍讲述时,从第三页开始,视宝宝的理解情况,念到要带的物品时,可稍作停顿,用手指一指画面上的物品,引导宝宝将句子补充完整。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五
1.喜欢听教师讲故事,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并模仿学说故事中的重复语言。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从前往后逐页翻阅图书,学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3.愿意和好朋友一起玩,体验大家共同游戏的快乐。
1.幼儿对鲤鱼、小鸟、小乌龟、小蚂蚁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它们分别生活在哪里。
2.教学大书、幼儿用书、教学cd。
1.教师出示教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教师出示教学大书,讲述故事《小鲤鱼找朋友》请幼儿欣赏。
3.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教师再次讲故事,带领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欣赏故事,并鼓励幼儿参与讲述对话。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六
布偶娃娃三个;积木搭成的一个幼儿园,一个家。
师:宝宝们,今天我们小小班来了三位客人,让我们一起跟他们问声好。
教师出示三个布偶娃娃
幼:布偶娃娃你们好!幼儿齐说
同时老师带着布偶娃娃们向小朋友们问好
评析: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教师是一个观察者,课程应该建立在对幼儿兴趣的'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用布偶娃娃导入活动,有效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自然地进入了本节活动的主题。
教师创设娃娃早晨入园、离园时问好和道别的情境
提问:小朋友们,娃娃是怎样向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啊?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幼1:娃娃说,老师早!再见!
幼2:娃娃鞠躬说老师早!老师再见!
师:恩,布偶娃娃们都很有礼貌,见到老师或同伴会鞠躬问早、问好,下午回家会向老师、同伴说再见,他们是有礼貌的好宝宝。
评析:教师表演布偶娃娃问好,引发幼儿模仿。老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的安排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用语言大胆的表达出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今天老师和宝宝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好宝宝,有礼貌》
老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好宝宝,有礼貌, 好宝宝,有礼貌,
看见老师问声早, 看见同伴问声好,
回家会把手儿招, 回家会把手儿招,
“老师,老师再见了。” “xx,xx再见了。”
师:老师读一句,宝宝们跟着老师读一句。
幼儿跟着老师朗读儿歌两遍
师:刚才我们看到布偶娃娃是怎么像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啊?现在请宝宝们一边跟老师读儿歌,一边做动作。
幼儿在朗读的同时做握手、鞠躬、再见等动作
评析:由于小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还不够完善,所以老师的领读十分重要。同时,老师结合先前的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儿歌意思的理解。但我觉得在这个环节老师应该对幼儿的字词发音方面多加关注,因为该首儿歌中涉及翘舌音方面的很多,幼儿在这个方面很容易读错,教师应及时的进行纠正、指导。
师:现在呢,老师想让宝宝们把儿歌里面的一些东西改掉。例如,我们下午回家时看见了乐乐乐乐为小小班的一名小朋友,我们应该说“乐乐、乐乐再见了!”
评析:这个改编虽然很简单,但对于小小班幼儿来说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也有助于幼儿对儿歌的进一步把握,培养其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小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师:今天我们跟宝宝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儿歌《好宝宝,有礼貌》,我们宝宝们以后看见老师和同伴都要有礼貌的问好,回到家时还要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问好,这样我们的宝宝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该活动通过一首儿歌来帮助幼儿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教师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根据儿歌的基本内容,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有礼貌方面,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我认为对于小小班的幼儿来讲,一节语言活动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发音,纠正其发音中出现的错误,并能够对一些发音不准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着重对待那些平时比较沉默、不愿说话的幼儿,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七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愿意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1、图片。
2、故事磁带。
1、倾听理解故事1―2段。
――出示一条小金鱼的形象,问:它是谁呀?它在看什么、想什么?引出故事。
一一出示图片边指边讲故事1―2段,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小金鱼先找的朋友是谁?小鸡能和小金鱼做朋友吗?它们是怎么说的?小鸟能和小金鱼做朋友吗?它们是怎么说的?――学说小金鱼、小鸡、小鸟之间的对话。
2、观察图片,最后,小金鱼找到了谁做朋友,它们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它们能成朋友?
3、教师再一次结合图片完整地讲一遍故事。附:小金鱼找朋友。
池塘里有一条小金鱼在游来游去,想找好朋友。游啊游,看到岸上有一只小鸡,他对小鸡说:“小鸡小鸡,我们一起玩,好吗?”小鸡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人吧!”小金鱼又游啊游,看到一只小鸟在天上飞,他对小鸟说:“小鸟小鸟,我们一起玩,好吗?”小鸟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人吧!”小金鱼嘟着嘴又游开了。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八
1.享受教师甜蜜的拥抱,体验和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2.感知重叠词:软软的、香香的。
活动准备。
轻松、欢乐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引发兴趣。
宝宝和教师面对面围坐在地上或地垫上,随音乐拍手。教师伸手摸摸宝宝的头或身体的某个部位,亲切地说:“鸡宝宝、鸭宝宝、狗宝宝、猫宝宝、都是我的好宝宝!”“宝宝们,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
2.带领宝宝做“摸一摸”的游戏。
(1)教师边说二歌边做夸张的动作:
让我闭上眼睛,
伸出双手摸一摸。
这边摸摸,
那边摸摸,
前边摸摸,
后面摸摸,
哟――。
摸到一个宝宝,让我好好抱一抱!
说完二个以后,教师睁开眼睛说出宝宝的乳名将摸到的宝宝抱在怀里“老师喜欢抱宝宝,宝宝的身上软软的、香香的,抱一抱,好舒服!”
(2)重复游戏,抱抱每个宝宝。在抱的过程中反复使用重叠词“香香的、软软的”让宝宝充分感知。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九
1、知道有朋友是快乐的。
2、学会使用待客语言:xx好、请进、请坐、再见。
1、门铃一只;请一位外班教师配合教学。
2、事先与家长交谈过,了解幼儿家里有哪些朋友。
3、角色游戏玩具若干。
1、“外班教师按门铃引发幼儿兴趣。
――门铃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问“你是谁?”)。
2、外班教师回答:“我是x老师,我是x老师的朋友,x老师在吗?”
3、现在应该怎么做?(请进,x老师好)。
4、外班教师进来后向老师问好,客人进来了我们又应该怎么做?(请客人老师坐,在家应请客人喝水,将好东西拿给客人吃)。
5、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家里的朋友。你们是怎么招待的?
6、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客人,其他幼儿做主人。
7、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游戏。
活动后可利用画面练习礼貌用语。
活动目标。
1.对阅读画书感兴趣。
2.学习从前往后一页一页的翻书。
3.看完书能把图书送回原处。
活动准备。
1.幼儿用图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你们想看吗?
2.展示封面。
让幼儿认识封面,知道封面是有这本书内故事的名字。
这本书的名字是《小鸡的一家》。
1.引导宝宝看书时要先看封面,看完后捏着下角,轻轻地翻过去,观察书中内容。
2.学会一页一页的'翻看。
引导宝宝边听老师讲故事边学习一页一页的翻书,重点的图文可引导宝宝跟随教师点读。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十
1.听故事录音。
2.教师告诉幼儿故事名称,让幼儿学说故事的名称。
3.教师出示挂图讲故事。
4.幼儿阅读故事,教师在讲到动物角色的时候,请幼儿指点出相应的`动物。
5.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阅读。
1.托班幼儿的故事教学可以重复进行。
2.教师在讲故事时,可让幼儿学习故事里的象声字的发音。
附故事:快乐的动物村(杨金光)。
滴滴答,小狗吹起小喇叭。咚咚咚,小熊敲起小花鼓。当当当,小猪敲锣声声响。嗦嗦嗦,小兔拉琴真好听。大家跳舞又唱歌,小动物们真快乐。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十一
故事《魔术车》讲述的是小兔波比有一辆魔术车,它总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变成各种车辆来帮忙。如着火了变成消防车、有病人时变成救护车、抓坏人时变成警车。这节课的目标就是在幼儿愉快的倾听故事的`同时初步了解各种车辆的用途和显著特征。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各种车辆的用途。难点是如何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这些车辆的显著特征。
组织者:闫文卿。
认知。
《魔术车》。
1、引导幼儿认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各种车辆的用途和显著特征。
3、激发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课件、毛绒玩具。
“小朋友,你们看谁来我们小小班了?它的名字叫波比。”
引导幼儿与波比打招呼”
1、出示小汽车,介绍活动内容。
“波比有一辆很棒的魔术车,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魔术车有个很大的本领,它会变变变,想变什么车就变什么车。”
2、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车辆。
(1)救护车。
“小熊生病了,波比要去帮忙,怎么帮呢?生病的时候怎么办?用什么车送小熊上医院呢?
a、引导幼儿一起说“变变变”“变出什么车?”“什么颜色?”“上面有个红色的什么?”“救护车把小熊送到哪里去?”
b、引导幼儿一起模仿开救护车。
(2)运用相同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警车和消防车。
3、鼓励幼儿讨论:你还想变出什么车?
托班语言课教案(优秀12篇)篇十二
1.通过活动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认知经验,鼓励幼儿开口说。
1.图谱。
2.小狗小猫等卡片。
一、教师与幼儿自由交流经验
1.谈话导入。
二、讲述故事。开始至“原来是一条围巾”。
师:这些衣物都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那小动物们在冬天怎么办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小动物找呀找》,看看故事中的小动物是用什么来取暖的吧!
1.教师讲述故事,开始至“原来是一条围巾”。
2.师:小猫找到了什么?小狗找到了什么?
三、讲述故事“原来是一条围巾”至结束。
1.师:小兔和小熊分别找到了什么?故事中有哪些动物朋友?
2.师:故事叫什么名字?
四、根据挂图完整讲述故事第二遍。
1.教师根据挂图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孩子跟读:一顶帽子、一条围巾、一副手套、一件毛衣。
2.教师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使教师深深感受到要组织好一个活动,真的需要老师好好的花一份心思,要关注到孩子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尤其是考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一个教材内容如何定位关系到孩子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活动的有效性,既要让孩子轻松快乐而又能学到一些相关的知识,需要我们用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