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更是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深入思考和提炼。如果你正在为写心得体会而苦恼,不妨阅读一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一
自学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当前这个信息爆发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培养主动、积极、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体系,以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本文旨在分享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自我评估。
要想提升自我教学能力,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自学情况和能力状况,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学习效率如何?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规划和安排是否合理?这样的评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也帮助我们从个人的角度来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第三段:自主学习。
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依赖老师或其他人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进程,自己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一些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包括:目标明确,规划详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实践,反馈及时。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有规律,并且会更容易做到自我提升。
第四段:学习规划。
自主学习需要有明确的学习规划,并且这个规划需要随时调整。学习规划要有具体的目标,分步骤的执行计划,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当计划完成后,需要及时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学习规划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给自己制定小目标来给自己增加动力和自信心。学习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学效率和提高的效果。
第五段:持续学习。
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迭代的过程,需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不断总结和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比盲目追求资料更为重要。学习之余,还可以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提升实际能力。持续的学习不仅可以让我们保持好的学习状态,还可以让我们的知识更加广泛、技能更加全面。
结语:
提升自我教学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总之,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全面自我评估,进而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方法,践行详细的学习规划,最终保持持续不断的学习。这样的过程一定需要坚持、耐心和信念。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也才能与时俱进,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二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一——比“兴趣”更重要的参加过作文教材的修订,了解作文教材编写上的“两难”: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抓手;编写者也明白,现行作文教材,不少老师找不着“北”,却不能不担心,以训练为目标、体系的教材一旦出台,用得不当,为“练”而练,闯下的祸害将无法收拾。
一线教师以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个错误观点,要怎样才能消除?作文教材,不是没有过以“作文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编排,很多作文辅导丛书、报刊,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讲解,有相关的作文技能训练例子。然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二
一线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和要求,可以理解。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作文能力。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的消解与重构,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马正平教授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则是第二重要的能力。
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有强烈的冲动,不断地写啊写,改啊改,不一定能成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不错的写手。一个人对写作有兴趣,想写作文,就会想去了解与作文有关的事情,作文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中将充满写作的因子,你的阅读,你的思考,你的看,你的听,你的触摸和感受,你的吃喝拉撒,都带着写作的气息。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与作文发生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对“作文兴趣”视而不见,不一定是把老话忘得一千二净,而是“兴趣”这玩意,关乎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拿它没办法。写作意志啊,写作人格啊,哪个都不好弄,只好把作文教学的重心,移到排在第四位的“写作技能”上。没有动力、兴趣,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也就越害怕作文。只要来自老师、来自学习、来自考试的压力一消除,从此与作文“拜拜”。作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最终结果比苦胆还苦。
三
总有一部分人对语文、对作文没兴趣。没有写作兴趣,是不是就不能写好作文呢?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音乐世家,从小期望自己能在音乐天地中做出一番事业。阴差阳错,她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一向认真的她,每学期各科成绩依然优异。毕业后,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心存遗憾地说,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有人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做得那么优秀?”
“因为我在那个职位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对写作充满兴趣和热情,都将写作视为人生价值之所在。然而,并不表示这些学生不能成为写作的高手,日后可以自如地使用文字。正如苏珊不喜欢工商管理,却能在经济领域出类拔萃一样。
比培养写作兴趣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培养写作上的责任感,“在那个职位上”就必须好好写作,就“必须认真对待”。
四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怎样维持呢?
一线教师都有体会,学生光有一时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有长久的“写”的意志。“写作意志”缺乏,这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教学现实。我们是带班教学,打的是持久战,不是图“一时之快”的公开教学。一线教师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带班功夫,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一学期又一学期、一学年又一学年的带班。从开学初到学期末,从你接手到从你手上移交,一年、两年、三年里,你的学生写作兴趣不衰退,持久地旺盛着。要从带班的角度,而不是只从上好一节课的角度去研究作文教学。上一节好玩的作文课,那是治标;带好一个班,那是治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眼睛正被大面积的、花花绿绿的“治标”的作文教学所迷乱。
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引导,要老师激励。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牢记,引导、激励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本身就是作文教学,是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我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想发表,想交流,想到发表的平台上对话,兴趣被点燃了,然而我很快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为此,我设计了三年的“写作动力系统”(详见拙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巩固,写作意志得到了磨练,我才比较放心。
一个好的行为,一分钟就可以完成。然而,要使这个行为成长为习惯,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写作兴趣也是这样,要成为写作习惯,至少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这个“持续的巩固”,靠的就是“写作意志”。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二——比“文字”更重要的一。
我以为,有,又没有。这不是跟你“捣糨糊”。语文老师说的“有”,属“文字技巧”;鲁迅、老舍说的“没有”,属“文心技巧”,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悬念”,属“文字技巧”。没有悬念的故事,只要你有技巧,也能处理成有悬念的表达。请看:“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说的话,是连贯、不停顿的,作者有意处理成“我希望„„”,省略号后插入“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形成悬念和反差,这是文字技巧。
二
铺天盖地的“文字技巧”下,作文会有什么下场?中国足球队一样的下场。
中国足球的国少队、国青队战绩都不错,到了国奥队,一塌糊涂,臭名远扬。
从国少队起就进行强化性的足球技能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足球的激情和梦想。
作文教学,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文字的激情与梦想。
常有低年级语文老师问我:“管老师,你对低年级作文有什么建议?”我不敢作答。我没教过低年级,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若一定要我作答,我会说:少训练“文字”,多养育“文心”。《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方向的重要性。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你清楚吗?要是不清楚,你随时可能步那个可笑的魏国人的后尘。课标讲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写作就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就永远享受不到写作纯正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但你看身边,有几个语文老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学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没几个。很多老师都把这句写在课标上的话,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以至到后来都忘了,写作除了作业,除了考试,还能是什么。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一句三秒钟就能背出来的话,它就是“文心技巧”的核。如果要再细分出一二三四五六来,那就是“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
三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后,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意识,有了“文心技巧”,我信誓旦旦,要建一个小学作文训练系统,向“文字技巧”要写作能力。我花了数年时间,构建了“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然后用心训练。学生真能掌握文字上的技巧,我兴奋,我快活。快活没多久,成功的喜欢就转化为挫败的苦恼:不少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作文却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他们用“技巧”作文,没有了创作的灵性。一个技法,一个同学用,好;三个同学用,一般;一群同学用,恶俗。
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有三种关系:一,正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强大;二,负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薄弱;三,无相关,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没有必然的关联。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比美国学生不知好多少。中国留学生成为美国学生的活字典、计算器,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一天,我读到现代建筑运动的旗手——柯布西耶的话:“艺术反映的只是抽象的关系„„过于娴熟的技艺对艺术家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深深的震撼,深深的遗憾!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文字技巧”为核心,并以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文字技巧”为荣。有一天,我问老婆大人:有人要发明一个东西,它能缩短时空,你原本要花三天到的地方,那东西只要三个小时就能到,只是,那东西每年要吞噬10万条鲜活的生命,你认为那东西要不要发明?老婆大人很愤恨:如此害人的东西,怎么能发明出来呢!“很遗憾,老婆大人,这东西已经发明出来了。”我说,“那就是你天天驾驶的汽车。”
文字技巧,就是那汽车。用得好,它能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它谋财害命,令你哭断肝肠。
四
文字技巧,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二者的分水岭。一个人的“写作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语言驾驭力、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文字技巧关注语言驾驭力,文心技巧关注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
要提升心灵的感受力,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心灵的粗糙。用一颗粗糙的心去抵达细腻敏感,永远也不可能。了解自己的粗糙,才是克服粗糙的第一法门。不要去改造粗糙:以粗糙的心灵去改造粗糙,得到的还是粗糙。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看”自己的内心。一个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心灵会逐渐走出粗糙,走向细腻和敏感。
发育,大自然赐予人的提升心灵敏感的重要时刻。男孩关注自己的发型和服饰,他敏感了,作文发生质变的契机来了。好的阅读,能够使人变得敏感,并保持人的敏感。
五
文字写到最后,不见技巧,只有思想。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由、灵动!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地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各种各样的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这就是我所理解和倡导的“独特”。
推荐: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三——比“读者意识”更重要的一。
一次,总务主任拿了张纸条对我苦笑。纸上写:“范老师,我们班的班牌坏了,请你帮我们修一下,好吗?”哦,那同学没写明哪个班。他没有想到,范老师不是他们班的。不是他写得不具体,是他没有“读者意识”。有了“读者意识”,这类问题就不会发生。
二
英国的母语课标说:“针对写作目的和预期读者,采用合适的文章体式。”“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还能写其他种类的依时间顺序的作文。”“为多种目的和读者,写各种类型的文章;并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美国的母语课标说:“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选择一个你认为读者会感兴趣的主题”,“让读者‘看’到故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日本的母语课标说:“考虑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依据对象和目的进行写作。”吴忠豪评说,日本的写作教学把“培养读者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夏丏尊先生指出,读者意识是最大的写作技巧。怎样让学生形成“读者意识”呢?让学生具有“发表意识”。学生有了发表意识,作文不断“发表”出来,知道自己的作文有各种各样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来读,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读者意识”。一句话,站在“读者意识”前面的,叫“发表意识”。
我一直以为,作文和发表,不是婚姻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无视“发表”的作文教学,是断了血缘、破坏了婚姻的残缺的写作教学。国家元首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科学家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十来岁的小孩子也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儿童写一篇批判或赞美班级、同学、老师的作文,其伟大性和成就感,和鲁迅的杂文完全相等。那是学生心灵的表达,情感的宣泄,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声音。
三
课标说“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里面隐含了“发表意识”。不发表,你怎么“与人交流”?很多人把“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理解为并列关系,我不赞成。“自我表达”主要是为了“与人交流”。要不,你“表达”来干嘛?有人说,写日记,只给自己看,不给别人看。绝大多数日记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连主人也险些忘了的动机:有机会,要把里面的话给别人看,给该看到的人看。
近年来,博客写作很火,原因之一便是能满足发表欲、交流欲。文字发表了,“公开”了,作者却隐在背后,有安全感。
一位编辑朋友与我探讨:学生作文不怎么样,博文却叫人另眼相看,为什么?原因或许不止一个,但不可忽视的一条是:博文写作有“发表”功能——它有读者。这里说的“发表”,是面对全班学生的“发表”。以往的“发表”方式有“朗读”“贴作文墙”,现在有“博客”“班刊”“班报”。
我看好“班报”。比起作文墙的张贴,它能让人随时随地看,不只班上的同学,爸爸妈妈、亲朋好友都能看;比起班级博客,它便捷,随身携带,随时携带。“报”的周期短,更替快,利于刺激学生的作文欲望。况且,人对纸质的传媒,至今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办了10年《班级作文周报》,500多期、500多万字的“周报”,我用10年的实践说话:只要你办两个月的“周报”,学生马上知道,作文要发表,作文有人读,有人评,有人对话,有人交流。
有了发表,“读者对象”“读者意识”就有了切实的落脚点。“读者意识”源自“读者假想”。假想你的“读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喜欢哪些内容,不喜欢哪些内容。你给校报校刊写文章,跟给市报、省报写文章是不一样的;你给一线教师写文章,与跟专家讨论、商榷也是不一样的。我办《班级作文周报》,经常让学生将“周报”送给平行班的同学、老师,送到教导处、校长室,邀请家长一起读,将每一期佳作投给报刊社,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除了班上同学,还有很多潜在的读者。这个意识一苏醒过来,学生的写作行为就会多一些“读者关照”,作文中会自觉地从虚拟读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写作——这大概就是夏丏尊把“读者意识”看作写作的重要技巧的缘故吧。
四
文章最初由作者写成,它的价值意义却由读者一起来实现。发表,几乎是实现读者和作者的价值融合、共生与创生统一的最佳途径。有了发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有了读者,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意识。读者意识改变的,不只是作者的写作视角与技巧,作者渴望用文字交流的热情,也将倾注到文字里。作文教学得不到根本性突破的一大原因,正是没有读者意识。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没有读者的作文教学,是没有生命的作文教学。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带您——亲爱的读者,重温这些温暖的话语:“发表,是言语学习的‘成功教育’,它给人以‘高峰体验’,它会影响人的一生。一旦习作成为指向发表的写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和个性发展的主要形式与方式,学生通过文章的发表,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的动力和能源,写作教育就将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内在机制。”“这种发表的意识,言语表现,言语上自我实现的观念,要先于写作的行为技能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大脑。”
“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声音是有价值的,他的写作就一定会有重大突破。”
发表的价值不只是让学生具有“读者意识”。作文只有“发表”出来,才能让一个又一个读的人不断传阅、传扬。发表,既表明作者的才华被认可,又象征着作者获得了“公众言说”的权利,它给作者带来尊严和荣耀。是的,写作本质上属于“公众的言说”。绝大多数写作者的目的和荣耀,正在于拥有在公众面前言说的能力和资格。
五
一个人的声音传得多远、多久,就证明这个人的影响力有多远、多久。发表,使作者的声音传得更远、更久,刺激着作者以更好的姿态写作。广播、电视也能使人声音传播得更远、更久,不同的是,获得广播、电视上的说话资格,比起写作要难得多。广播、电视上的说话更“贵族化”。文字的声音,具有平民性。“穷文富武”,只要你买得起纸和笔,你就有望拥有它。网络时代,连纸笔都省了,你只要拥有一个电脑终端,一切就成为可能。
是的,我以为,比读者意识更重要的,就是发表意识。
一
韩寒说过一句风趣辛辣我的作文教学的话:说假话是从写作文开始的,说真话是从写情书开始的。中国学生作文的“造假”,确实已成为大问题。大到什么程度?大到国家的课程标准都要来管:“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很多学生的“真”作文,只能叫“不假”。学生作文里写:老师叫我去订正作业,我订正好了,高高兴兴回家了。或写:星期天,我到同学家去玩,我们一起看电视,一起玩电脑,很开心。这样的事有没有发生?发生了。这样的作文真不真实?真实。可你读来总觉得没劲,为什么?写的都是些没意思、不痛不痒、冠冕堂皇的“真”话。
二
写作文,决不能停留在这样的“真”上。这并不是真正的“真话”作文。真正的“真话”作文,要说真切的话,内心里翻腾的话,有着深切感受的话。
我们班的同学最拿手的是写反驳、反击的作文,下笔一两千字,一点也不觉得累,为什么?有强烈的情感、情绪在推动。不是没有话写,而是怕文字追不上、够不着情感。——这才是真正的作文状态。这样写作文,说内心的大实话、大白话,多好,多痛快!前提是,你要允许学生说不正确的话,不健康的话。成人肚子里错误的真话,要比正确的真话多,何况小孩子呢?这是我至今坚持的观点。大人善于将自己不确定的、可能错误的真话闷在肚里,不说。小孩子肚子里错误的真话也很多,他还没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伎俩,所以经常说“自认为正确”、实际上不正确的话,撞了一个又一个青青肿肿的“包”,就慢慢学乖了,学大人,闷在肚里,不说。非要他说不可,就挑一些你喜欢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
真理处于不断修正中。不断淘汰曾经的正确,那叫发展。学生怎么可能老说正确的话呢?一个稚气的、稚嫩的、成长中的孩子,哪有那么多正确的话说?犯错误、出问题,才是一个“真”学生。人总在不断的错误中趋向于正确。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有一句话,选入《新周刊》编写的《2008年度语录》:“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允许他讲错话!”能人选“语录”的话,都有着极为强烈的受众反应。汪洋的话道出了官场真实的状态:套话、空话、照本宣科的话泛滥成灾。为什么?怕说错话。说错一句话,永无翻身之日,你还敢说吗?你不敢说,场合应酬中又非得说上几句不可,说什么?只能说些官话、套话、空话。
一个习惯在作文里说正确的假话的学生,今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谁都不难想象。一个习惯于在作文里说正确的假话的民族,今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民族,谁都难以想象。
三
有一位男生,写文章批评某同学。我说:“你把文章输入电脑,发给我。我把它发到《班级作文周报》上。”迟迟不见他把电子稿传过来。一问,家长不同意,说会得罪人,会人缘不好,下次班会选举没人投你票。
有一位女生,写作文批评老师。老师的确说错了话。录用了,她给我留言:“管老师,我真怕那老师看到了骂我。”写“不好听”的真话,要有勇气,大勇气。鲁迅是一名勇士和斗士,我打心眼里认同。不勇敢的人,不敢说真话、心里话的人,从来享受不到写作酣畅淋漓的快感。
世上的确有很多的美好和高尚,教育的一大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好和高尚。不过,你也不要忘记,在一个充满叛逆和怀疑的年龄里,你阻碍他发现丑陋、发现肮脏、发现缺陷,你就阻碍他这个年龄段应有的心灵的自由呼吸,阻碍了一份社会进步的、有希望的力量。该叛逆的时候不叛逆,那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一个从来不叛逆的人,要么是一个无比平庸的人,要么是一个无比可怕的人。“可怕”或“平庸”,我们都不希望拥有。
你看学生的日记就能发现,其中大都表述自己的不满和生气,烦恼和困惑。他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看老师不顺眼,看父母不顺眼。他有那么多的“气话”,你却非逼他说“谁的恩情比海深”,他说得出来吗?要说也只能说些“假话、空话、套话”。一次,我受邀做评委,征文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筷子长的孩子,国家对他们不过是个抽象的概念,有多少话呢?能写“我和我的妈妈”,已经很不错了。我看得头晕眼花,心烦意乱,差点吐血而亡。“气”在哪里?不是为学生说了“气话”而“气”,而是为那千篇1律、空洞无力的“豪言壮语”而“气”。
怎样让学生写“不好听的真话”?教你一个靠谱的“招”,让学生写你的缺点,作为一项特殊的、必需的作业来写。一方面,强化学生写“不好听的真话”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考虑写“不好听的真话”的措辞和语气。难点是,你要有勇气和胸怀,要有真正的平等意识。没有真正的平等,学生就没有真正的话语权,作文也就只能看老师的脸色说话。
你要能从学生作文中,听到一片“你说我不好”“我说你有问题”的吵闹声。“吵闹”是真民主的前奏。“吵闹”的背后是无限的活力。集权制度下的安静,往往是无尽的死寂。
你的学生能够写“不好听的真话”了,恭喜你,你已经走向了“真民主”。不过,你还要注意,优等生是否霸占了话语权?中等生、后进生,是否成为优等13生话语强权下的倾听者?要消除优秀学生的霸权,让“底层的人”也说出逼在心头的话。那更“乱”了,却更真实了,更民主了,更“人文”与“人性”了。
四
说内心翻腾的话,哪怕不好听、不正确,这一步最难。难在会得罪同学,得罪老师,得罪家长。但这是作文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真正的写作文,从来都是一种勇敢。世上勇敢的人不多,因此,真正会写作文的人也不多。作文只有过了“真切”关,才能步人叶圣陶先生讲的“真诚”关。说话要“真诚”,那就要考虑自己说的话,是不是随意的、不经考证的,是不是不文明的、不尊重人的,是不是能够让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观点,等等。没有过“真切”而直接跳人“真诚”,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步入“少年奸猾”。
由“假的”到“真的”,一些老师在跨越,一些学生在跨越。由“真的”到“真切”,跨越的老师、学生就少一些。由“真切”到“真诚”,那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不谈也罢。
杂谈。
一
鲁迅先生说,写文章的秘诀在于“多看和练习”。
我们那一代人,很多人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读了很多的金庸、古龙、梁羽生,至今一个武侠故事也编不出来。也有很多人泪流满面地读了很多琼瑶、席绢、岑凯伦,至今一个短篇的爱情故事也写不出来。
一位老师说,学校搞“大阅读”,挺扎实的,学生读了不少书,只是作文没多大变化。
另一位老师说,教了二十年语文,有一个现象引起我关注: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必定爱看课外书;那些爱看课外书的,却不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二
曾国藩的儿子,没读几天书,急着要做文章。老曾教育小曾,不要急吼吼,要多读、多背,读多了、背多了,文章自然会写了。
老曾教子,我同意。那时候,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言,完全不一样。大量地阅读、背诵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材料,日后才能作文。
白话文流行这么多年了,口头的话跟书面的话,有差别,却不大。现代人写作文,不用像曾国藩的儿子那样,一定要“读”很多的“文言”,才能战战兢兢拿起笔来。生活里,到处是语言。你去山上,一木牌写着“一棵大树能做成无数根火柴,一根火柴能毁灭无数棵大树”,多妙的话!去上厕所,墙上贴着“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多有创意的话!电视、电脑、广播、网络、广告、包装袋、说明书、宣传纸,到处是语言,活泼泼的语言,充满生活味的语言。
一定要“多读”,才能写作,这道理越来越变得没道理了。我当然不是说,写作可以不读书。读书的重要性,谁也不会否认。我只是说,别拿“多读”来吓人。哪怕一个字也不识,哪怕一本书也没读,孩子已经可以“写”了。不过不是用圆珠笔,用录音笔罢了。
三
你到书店买书,第一要做的事是找书。你绝不会书架上随便抓一本就去收银台。你在寻找,寻找自己需要的书。
近年,给儿童、青少年写东西的作家多了,祖国大地,一夜春风,冒出了无数的“儿童作家”“校园作家”。小孩子读书,凭的是感性,觉得那故事好玩,那故事和自己身边的差不多,买。就像老婆大人,什么电视都能迷上一阵子,都觉得挺好。那样看一辈子电视,也不会拍出一个片子。
我以为,对于作文而言,好的阅读,应“寻找”表达上与你相近的“书”。读到一本与你气质相近的作家的书籍,你就有一种冲动,想把他的书全部看完;你就有一种震撼,这种震撼不同于当年看“金庸”,它不是来自故事,而是来自作者的表达气质。读书这件事上,我认同林语堂的观点,阅读,不断发现属于自己的作家。这个阶段读喜欢a作家,下个阶段读喜欢b作家。这“喜欢”,不只内容,还有语言风格、言语个性、表达气质。
一些人,读一辈子书,一本气质相近的书也没有找到。他始终没找到自己的“师傅”,也始终不会“写作”。他的阅读,从来就没指向过“写作”。他也不明白自己的语言气质是什么。一个明白自己语言气质的人,他的阅读就是真正“有选择”的阅读。我以为,真正的阅读,总是从他明白自己的“语言气质”开始的。
一个人寻找到属于“他”的书,质变的时刻就快要到来了。
四
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时不时、冷不丁说出让你惊奇的话,那话语是儿童所独有的。
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保护,是发掘,是呵护儿童的语言,纵容儿童的语言,让儿童用自己的“诗”的语言来写作。
著名作家赵丽宏写过一篇小文章叫《用自己的话作文》,说的是小时候,赵丽宏喜欢看课外书,老师表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像赵丽宏那样,多读课外读物。”私下里,老师还要求赵丽宏摘抄好词好句,积累好的语言。很多同学也学着赵丽宏摘抄。赵丽宏先生说,起初一段时间,似乎有点用处,写作文,把好词好句用进去,不久就发觉,这不就是抄袭吗,不就没了自己的话了吗?可老师要检查“摘录本”,怎么办?把自己的话写到“摘抄本”上,交给老师检查。
幸好赵先生发现了“摘录”的没意思,他成了赵丽宏。那些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起摘录的同学,一个也没成为张丽宏、王丽宏。读书重要。然而,我反对以积累语言为目的的阅读,更反对以“摘抄”为目的的阅读。我反对猎取语言以丰富儿童语言、为儿童写作打好基础的观点。我反对将儿童看作没有语言个性、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表达能力的理论假设。很多的语文老师,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摘录到最后,学生对摘录深恶痛绝,继而对阅读也害怕起来。
我还反对以读书的名义,用作家的语言来同化儿童的语言。每个人自己的语言才是最好的,最流畅的,最贴己的,最有自己的温度的。阅读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改变学生的语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本性,小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同样的,一个人语言的本性,或许进入小学之前,就已经定好了。
五
理想的状态,是老师看到自己学生的作文表达,呈现出鲜明的语言个性———每个人只要放开心思,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故事,他的语言就会呈现出个性。一个人10岁的时候有10岁的个性,20岁的时候有20岁的个性,40岁的时候有40岁的个性。个性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作为老师,你发现他的语言个性和某位作家相似、相近,你就推荐他去读那位作家的书。正如于永正老师经常念叨的,中学的他写了篇作文,老师评语:此文有老舍风格,建议投《中国青年报》。于老师说,课后,他就把找得到的老舍的书啃了个遍。
这有点难,老师要有大量的阅读,胸中藏着众多的语言个性不一的作家,对作文教学还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遗憾的是,阅读和写作能如此打通的语文老师,太少了。
一味讲求“多读”,追求阅读的量,对于消遣是件好事,对于作文未必有用。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三
这是一节平实中带着让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扎实中满溢教学智慧的作文讲评课。
课堂清晰地分为三大环节。
第二环节是砍头:让语言干净起来。管老师先是出示病句让学生当医生诊断,然后归纳各种作文中存在的病因类型,并且巧妙地给予了一个有趣并容易记忆的名字,如“我想”病、“我”病、“我们”病等。课至此,我不得不再次赞叹管老师的英明与智慧。先扬后抑,学生易于接受,虽然是为学生作文挑刺,但丝毫没有批斗会的严肃气氛,而是让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毛病。
第三环节是训练:让作文发展起来。管老师以文为例,循序渐进、层层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这次习作需要掌握的两个写作技巧:作文要寻找故事的曲折点,故事要寻找内心的曲折点。
回顾本节作文讲评课的三大环节,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妙哉!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四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人们思维、品德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增加。作为一个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不断总结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我想分享我的体验和心得,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第二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我们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并开启学生学习的大门。而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见解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见识的人。此外,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氛围,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段:拓展教学方法。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拓展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互动式教学、社交学习、案例分析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课堂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参与度和记忆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段:提高自身素质。
除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外,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一个教师应该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始终注重自己的自我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引领其成长和发展。
第五段:结尾。
最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与同行交流思想和经验。同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作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和观念。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做好铺垫,共同建设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五
7月,有幸参加管建刚“我的作文革命”主题论讲座,感谢领导让我拥有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管建刚等四位老师优美的谈吐,流畅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结构都让我折服。29日,潘新和教授和管建刚老师睿智和幽默的名家讲坛更是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明白儿童习作,不仅映射了儿童的生活世界,更外化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篇儿童的习作其实就是儿童一朵心灵之,,就是儿童的一棵精神之树。花朵的鲜艳、树木的茁壮,全在于儿童的心灵世界的洁净程度。这也是佛家倡导的“相由心生”、“见心见性”的道理。作为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要站在守护童年的高度,首先给儿童营造一个纯洁美好,充满童真、童趣的的情感世界。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座谈。他幽默风趣的语言着实让人着迷。我们被管建刚老师的睿智与坚持而感动着,更被管建刚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深刻见地与执着而感叹着。管建刚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与他在一起,他大部分时间总是微笑着,认真地听你讲话。可是,读他的文字,你会感受到另一个管建刚:锐利、深刻、独到的思想纵横捭阖,令人叹服。作为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语文老师,他始终坚持把自己的思考化为实践,创下带班两年,学生发表作文200篇的记录;先后出版《作文魔法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等书,均引发广泛反响。
其实刚开始每个人都很想知道,他在作文教学上有怎样“革命性”的行动?其实他就是办一份班级作文周报,名叫《评价周报》,配一本“评价周记”;“评价周记”又分两个部分,一是“每日简评”,二是“每周一稿”。每个双休日,写稿件向《评价周报》投稿是学生的唯一语文作业;周一,从学生稿件中选用部分作文,由学生输入电脑,制成《评价周报》,周五出版。这—写作系统的构建,目的是唤醒学生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对话。他还说如果不能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
原因在于坚持。他坚持做了8年,和学生们一起办了300多期的《评价周报》。一件事情,当坚持做8年,你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坚持下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同时,也就是教育智慧的孕育和诞生之际。在这8年里,他依托班级作文周报逐步构建了小学生写作的“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
最后我深刻地明白“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下的学生的写作负担并不重。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靠几篇大作文和小作文训练是写不好作文的,负责一点的语文老师都要求孩子写日记、周记。“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不再写传统的“大、小作文”,只写“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从学生的写作数量和老师的批改数量来讲,并不比任何一位负责的语文老师多。实践中,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自觉自发地写日记,一些同学一年写了一二十万字,那是在兴趣之下的写作,有兴趣,就没负担。坦率地说,教师批阅这种发自心灵的作文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六
主张7“文心”重于“文字”
1.作文有技巧还是无技巧。
“文字技巧”易看见,“文心技巧”难觉察;作文教学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文字的激情与梦想,这就是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代价。
2.“文心技巧”离我们很近又很远。
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们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的写作只是受命于老师的作业,他们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3.文心技巧:“发表意识”和“读者意识”
写作和发表,不是婚姻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无视“发表”的写作教学,是断了血缘、破坏了婚姻的残缺的写作教学。
有了读者意识,写作中的很多问题都能不破自解。“读者意思”的重要内涵是“读者假想”。写作时,你要假象你的“读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喜欢哪些内容,不喜欢哪些内容。
发表,几乎是实现读者和作者的价值融合、共生和创生的唯一途径。有了发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有了读者,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意识。读者意识改变的,不只是作者的写作视角与技巧,作者渴望用文字交流的热情,也将倾注到文字里。作文教学得不到根本性突破的一大原因,正是没有读者意识。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没有读者的作文教学,是没有生命的作文教学。4.关注写作文的那个“人”
文字技巧,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文字技巧”和“文心技巧”的分水岭,也是我的作文教学和当前病态的作文教学的分水岭。
一个人的“写作力”主要有三个“力”组成:语言驾驭力、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文字技巧关注“语言驾驭力”,文心技巧关注“心灵感受力”和“想象思辨力”。
主张8“课外”重于“课内”
1.从“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说起。
于永正:“一个语文老师要教好语文,先看自己怎么学好语文的;自己怎么学好语文的,就怎么教语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2.“语文书”不等于“语文课程”
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错把“语文书”当成“语文课程”,以为把语文书教好了,就是把语文课程教好了,学生就能学好语文了。
赞科夫:“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3.“课堂主阵地”不等于“课本主阵地”把语文书等同于语文课程的悲剧,正在认真而严肃地上演。我们的教育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我们的教师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
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似,汇报式的综合实践课,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真正的主阵地是参与的过程,活动的过程,是课外的搜集资料,课外的采访,课外的实践,等等。
老师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有出路,就要从老师的“教”,转向学生的“读”和“写”。这就是管建刚所说的要让学生到课外的“七分”去“读”自己的书,“写”自己的文。学生能主动地到广阔的课外去写自己的文,用自己的文,这是管建刚所认同的作文教学的最佳出路,也是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所践行的路。
6.从“练”作文走向“用”作文。
“练”作文,学生的写作重心,指向课堂的“练习”;“用”作文,学生的写作重心,指向课外的“实践”。
“练”作文,老师的精力主要落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写作文;“用”作文,老师的精力主要落在课外,激励学生到课外广阔的生活的海洋里去“用”作文,“用”作文说话,“用”作文宣泄,“用”作文展现才情,“用”作文获得尊严,“用”作文赢得荣耀。写作,从“练”走向“用”,从狭窄的“课堂”走向无边的“课外”,作文教学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作文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用”作文,不能狭义地指向“交际性”作文,不能简单地指向“写封信”之类的实际使用;写作的“用”,更在精神的“用”,精神的发泄,情绪的宣泄,观点的争鸣。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七
本该热闹的校园悄静孤寂。感受不到老师们讲课的慷慨激昂,听不到孩子富有生气的喧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关键,值班就是保证。为进一步贯彻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学校为确保学校能尽早恢复开学,党员教师率先到岗,冲锋在前。
党员教师xxx细心地落实学校师生出行及返潭及接触湖北(武汉)人员的摸排跟踪,严格执行xxx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学校密切关注学校师生身体健康状况。做好记录,无异常情况,每日一反馈,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为了全校师生和住户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员教师xxx针对校区集资建房的宿舍楼住户进行每家每户摸底,并传达楼区住户自觉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告示如下:
1.勤洗手:
2.戴好口罩;。
3.保持居室通风:
4.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5.不与他人聚集聊天、打扑克、聚餐、打麻将等活动;。
6.做好居家观察,测量体温工作(早晚各一次)。若体温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学校、社区,做到不隐瞒,并到医院就诊。xxx严抓校园管控、封校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好学校值班、值守制度,杜绝了校外人员进入校园。通过电话、工作群等形式强调不允许任何校外培训机构或教师进行聚集补课,落实停课不停学等工作。
没有哪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有了全国各行各业众志成城的力量,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致敬广大在一线冒着生命危险的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的无私奉献,同时也感谢我支部辛勤的党员教师们。我们坚信等花儿开好了的时候,整个中华大地会缤纷绚烂!是的,我相信!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八
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电荷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是教材处理的核心。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由温故到知新的启动点。此外,一本教材的各单元之间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处理教材时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终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具有横向联系或互逆关系。这样,便于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避免了前学后忘,便于教师讲授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教学的体现在课堂,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重要精心设计最佳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要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趣。
2.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和练习。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就应该精选练习,使学生所做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而不是题海战。
3.板书设计。目前由于多媒体的应用,有许多教师忽略了板书的应用。这是不合理的。适当合理的板书可以加强讲授效果,突出教学目的和重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课堂小结。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
5.学法设计。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适当有效地运用教学用具,如图片,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一遍功夫一边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创新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九
以作文教学为语文教学的突破点,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思、真话意识和作品;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写是写作教学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以讲评课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课型,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学而教,老师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融入整个作文教学活动的大面积阅读:学生在写作的指引、指向下的高品质阅读,发动一场指向“写作”的阅读的教学改革。(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比“兴趣”更重要的一。
参加过作文教材的修订,了解作文教材编写上的“两难”: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抓手;编写者也明白,现行作文教材,不少老师找不着“北”,却不能不担心,以训练为目标、体系的教材一旦出台,用得不当,为“练”而练,闯下的祸害将无法收拾。一线教师以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个错误观点,要怎样才能消除?作文教材,不是没有过以“作文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编排,很多作文辅导丛书、报刊,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讲解,有相关的作文技能训练例子。然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二一线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和要求,可以理解。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作文能力。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的消解与重构,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马正平教授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则是第二重要的能力。
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有强烈的冲动,不断地写啊写,改啊改,不一定能成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不错的写手。一个人对写作有兴趣,想写作文,就会想去了解与作文有关的事情,作文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中将充满写作的因子,你的阅读,你的思考,你的看,你的听,你的触摸和感受,你的吃喝拉撒,都带着写作的气息。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与作文发生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对“作文兴趣”视而不见,不一定是把老话忘得一千二净,而是“兴趣”这玩意,关乎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拿它没办法。写作意志啊,写作人格啊,哪个都不好弄,只好把作文教学的重心,移到排在第四位的“写作技能”上。
没有动力、兴趣,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也就越害怕作文。只要来自老师、来自学习、来自考试的压力一消除,从此与作文“拜拜”。作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最终结果比苦胆还苦。
三
总有一部分人对语文、对作文没兴趣。没有写作兴趣,是不是就不能写好作文呢?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音乐世家,从小期望自己能在音乐天地中做出一番事业。阴差阳错,她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一向认真的她,每学期各科成绩依然优异。毕业后,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心存遗憾地说,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有人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做得那么优秀?”“因为我在那个职位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
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对写作充满兴趣和热情,都将写作视为人生价值之所在。然而,并不表示这些学生不能成为写作的高手,日后可以自如地使用文字。正如苏珊不喜欢工商管理,却能在经济领域出类拔萃一样。
比培养写作兴趣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培养写作上的责任感,“在那个职位上”就必须好好写作,就“必须认真对待”。
四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怎样维持呢?
一线教师都有体会,学生光有一时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有长久的“写”的意志。“写作意志”缺乏,这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教学现实。我们是带班教学,打的是持久战,不是图“一时之快”的公开教学。
一线教师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带班功夫,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一学期又一学期、一学年又一学年的带班。从开学初到学期末,从你接手到从你手上移交,一年、两年、三年里,你的学生写作兴趣不衰退,持久地旺盛着。要从带班的角度,而不是只从上好一节课的角度去研究作文教学。上一节好玩的作文课,那是治标;带好一个班,那是治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眼睛正被大面积的、花花绿绿的“治标”的作文教学所迷乱。
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引导,要老师激励。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牢记,引导、激励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本身就是作文教学,是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我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想发表,想交流,想到发表的平台上对话,兴趣被点燃了,然而我很快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为此,我设计了三年的“写作动力系统”(详见拙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巩固,写作意志得到了磨练,我才比较放心。
一个好的行为,一分钟就可以完成。然而,要使这个行为成长为习惯,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写作兴趣也是这样,要成为写作习惯,至少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这个“持续的巩固”,靠的就是“写作意志”。
参加过作文教材的修订,了解作文教材编写上的“两难”: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抓手;编写者也明白,现行作文教材,不少老师找不着“北”,却不能不担心,以训练为目标、体系的教材一旦出台,用得不当,为“练”而练,闯下的祸害将无法收拾。一线教师以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个错误观点,要怎样才能消除?作文教材,不是没有过以“作文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编排,很多作文辅导丛书、报刊,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讲解,有相关的作文技能训练例子。然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以上内容摘自綦江教研网)。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二——比“文字”更重要的一。
我以为,有,又没有。这不是跟你“捣糨糊”。语文老师说的“有”,属“文字技巧”;鲁迅、老舍说的“没有”,属“文心技巧”,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悬念”,属“文字技巧”。没有悬念的故事,只要你有技巧,也能处理成有悬念的表达。请看: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说的话,是连贯、不停顿的,作者有意处理成“我希望„„”,省略号后插入“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形成悬念和反差,这是文字技巧。
二铺天盖地的“文字技巧”下,作文会有什么下场?中国足球队一样的下场。
中国足球的国少队、国青队战绩都不错,到了国奥队,一塌糊涂,臭名远扬。
从国少队起就进行强化性的足球技能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足球的激情和梦想。
作文教学,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文字的激情与梦想。
常有低年级语文老师问我:“管老师,你对低年级作文有什么建议?”我不敢作答。我没教过低年级,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若一定要我作答,我会说:少训练“文字”,多养育“文心”。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方向的重要性。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你清楚吗?要是不清楚,你随时可能步那个可笑的魏国人的后尘。课标讲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写作就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就永远享受不到写作纯正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但你看身边,有几个语文老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学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没几个。很多老师都把这句写在课标上的话,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以至到后来都忘了,写作除了作业,除了考试,还能是什么。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一句三秒钟就能背出来的话,它就是“文心技巧”的核。如果要再细分出一二三四五六来,那就是“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
三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后,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意识,有了“文心技巧”,我信誓旦旦,要建一个小学作文训练系统,向“文字技巧”要写作能力。我花了数年时间,构建了“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然后用心训练。学生真能掌握文字上的技巧,我兴奋,我快活。快活没多久,成功的喜欢就转化为挫败的苦恼:不少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作文却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他们用“技巧”作文,没有了创作的灵性。一个技法,一个同学用,好;三个同学用,一般;一群同学用,恶俗。
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有三种关系:一,正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强大;二,负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薄弱;三,无相关,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没有必然的关联。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比美国学生不知好多少。中国留学生成为美国学生的活字典、计算器,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一天,我读到现代建筑运动的旗手——柯布西耶的话:“艺术反映的只是抽象的关系„„过于娴熟的技艺对艺术家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深深的震撼,深深的遗憾!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文字技巧”为核心,并以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文字技巧”为荣。
有一天,我问老婆大人:有人要发明一个东西,它能缩短时空,你原本要花三天到的地方,那东西只要三个小时就能到,只是,那东西每年要吞噬10万条鲜活的生命,你认为那东西要不要发明?老婆大人很愤恨:如此害人的东西,怎么能发明出来呢!
“很遗憾,老婆大人,这东西已经发明出来了。”我说,“那就是你天天驾驶的汽车。”文字技巧,就是那汽车。用得好,它能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它谋财害命,令你哭断肝肠。
四
文字技巧,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二者的分水岭。一个人的“写作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语言驾驭力、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文字技巧关注语言驾驭力,文心技巧关注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
要提升心灵的感受力,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心灵的粗糙。用一颗粗糙的心去抵达细腻敏感,永远也不可能。了解自己的粗糙,才是克服粗糙的第一法门。不要去改造粗糙:以粗糙的心灵去改造粗糙,得到的还是粗糙。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看”自己的内心。一个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心灵会逐渐走出粗糙,走向细腻和敏感。
发育,大自然赐予人的提升心灵敏感的重要时刻。男孩关注自己的发型和服饰,他敏感了,作文发生质变的契机来了。好的阅读,能够使人变得敏感,并保持人的敏感。
“现象思辨力”是中国人最缺的“写作力”。几千年,中国文人大都在“风花雪月”中吟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五
文字写到最后,不见技巧,只有思想。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由、灵动!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地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各种各样的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这就是我所理解和倡导的“独特”。(以上内容摘自綦江教研网)。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十
自我教学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它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不断提升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对于学生、职场人士、甚至是退休人士来说,提高自我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个人成长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会,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来帮助你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第二段:积极主动学习。
要提高自我教学能力,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的机会。在探索新领域或学科时,一定要有一份志存高远的心态,不能害怕与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通过看书、上网、参加课程、听讲座等方式来学习新知识。此外,认真倾听他人和开放自己的心态也是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段:挑战自己。
为了自我教育,必须不断地挑战自己。挑战自己可以让自己的思维保持活力,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就能学到新的技能和知识。这可以通过学习新的语言、教授一堂课、参加辩论、尝试新的运动或其他体验等方式来实现。
第四段:合理时间管理。
除了挑战自己外,还需要合理管理时间。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清晰的计划,并按时完成任务。此外,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如何分配时间,如何优先安排任务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能力,并应将其纳入日常生活的常规管理中。
第五段:实践和总结。
最后一个因素是实践和总结。不管学到什么知识或技能,就应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总结和记录,从而能够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有时候,我们需要回顾自己的过去的学习历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和纠正。在多次实践后,我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并可以更加自信地应对挑战。
结尾。
提高自我教学能力是学生、职场人士和退休人士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本文介绍的积极寻找学习的机会、挑战自己、合理时间管理、实践和总结等方法,可以让我们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可以成为个人成长的赢家,更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做出出众的表现。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十一
有幸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新主张,收获很多,感触很深。收获一:培养写作意志比兴趣更重要。
我们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教学这么多年下来,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确实是少之又少。对写作缺少兴趣与热情,作文水平原地踏步。那么,该如何着手呢?管建刚老师认为,比培养作文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志。给学生一定的鼓励,会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意志,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必须要教师扎扎实实的带班,每一天,每一周到每一月,每一个学期。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的引导与激励。联想到班里的学生写每日一记的事,颇有同感。这学期,自开学以来,几乎每天都让学生写每日一记,坚持下来,觉得有进步。细想一下,除了认真批阅之外,还有激励措施:只要积满十个优加星就在光荣榜上盖一个章,满十个章就可以收获一份礼物。由于有了写的动力,学生的每日一记就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兴趣,写日记也就没那么怕了。
收获二:作后指导比作前指导更重要。
在管老师的主张四里,这样一些话语,时时敲打着我的心灵。“……学生作文前,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肿瘤一样地将它抛弃。……“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
重视讲评,这是管老师的作文风格,很欣赏上他的“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欣赏。让孩子互相欣赏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学生感到荣耀,整个欣赏的过程也成为孩子写作的动力。第二件事是挑刺。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第三件事是训练。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再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心理描写,教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心理的活动。由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想到我们平时重指导,对讲评重视不够,讲评重于指导。我们的讲评课往往不受重视,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讲评,学生的习作基本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较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更难以体会习作的快乐。
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系列给我们带来了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拿到教作文的驾照,明明白白教作文。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十二
学校在几天内,就要求我们完成两篇教学论文,教学反思,还有教学教案三篇,个人的一些课件都发表在个人博客中,我们这些只有临时抱佛教,在网上下载一些,修头给面,就变成自己的了。
学会电脑的一些基本东西才不久,在网上写一些东西真有些不习惯,对于我们这些理科生来讲更是气懵了,明明懂得写这个字,但读音不准更是麻烦重重。找来一本字典就慢慢查了,自己也想自己在网上写一些,准备好一些资料,免得去偷人家的为自己的东西,但创作又太难,所以自己就迟迟没有动手,现在不管什么也要自己写一点,慢慢的去学,叫突破自己,挖掘潜能吧,一切从头开始,踏踏实实的工作,平平淡淡的生活,不管自己写得怎么样,慢慢去学习,一定有进步的,加油,为自己加油,几天就写一下,第二章光现象里关于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的一些教学方面的设计,把这两节的内容连在一起,让学生懂得去分辨哪一条是入射光线,哪一条是反射光线,哪一条是折射光线,这两者有哪些区别,从实验去探究时,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同,找一些复合题,让学生去判断哪一条是入射光线,哪一条是反射光线,哪一条是折射光线,在这种题目分析时,先让学生找出分界面和法线,找出来后,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根据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斜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当判断出来后,再确定哪一条是入射光线,哪一条是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最后才确定折射光线,在这种题目当中,我们还可以判断光是从空气射入水还是其他的介质中,空气在哪里,可以找出来,学生对于这两种现象常常会分不清楚,所以应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进行分析,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十三
《烙饼问题》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从现实生活中的烙饼现象入手,提取出一个新的数学问题: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烙饼”虽然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但要提升到数学的高度,探索其中蕴涵的优化策略,从整体考虑,合理安排,突破完整烙熟单个饼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怎样展开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全面了解学生,依据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之间的差距,恰当地架设学生探究的“脚手架”,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实实在在地展开。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4张圆片代替饼,在课桌上比划不同的烙法,很快就发现每次烙两张是最快的烙法,只需要12分钟就能把4张饼全部烙好。
探究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烙好3张饼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如果让学生研究3张饼的烙法,学生往往认为12分钟是最短时间,要是没有老师进一步的追问和提示——“还有更短的时间吗?”学生的探究很可能就到此为止;如果循序渐进地按照一张、两张、三张的顺序去烙,学生则会因为一张饼与两张饼用时相同,从而理所当然地认为3张饼也和4张饼需要同样多的时间,探究也难以自觉地深入。
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起始环节,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对课堂学习所取的作用。本课从烙4张饼引入,正合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而言,4张饼的最优烙法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相当多的类似的积累,将3张饼置于其后研究,学生的疑惑就会油然而生,有了疑惑当然会促使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去尝试别样的方案。可以说,以烙4张饼作为切入口,是精心选择的一个特例,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时起到指明方向的路标作用,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进一步的尝试,会有少数学生能发现最优的烙饼方案,但大多数学生仍然难有突破。如果此时教师急于将教学推向下一个汇报、交流的环节,那么将会有多数学生的探究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作用的;但如果不提供任何帮助让这部分学生继续尝试,课堂时间又有限,而且部分学生的探究依然会徒劳无功,小组合作的需要因此产生。
这一表格设计非常直观,为探究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案搭好了台阶,而分工合作的方式,则有效分散了难点。由于每人要“烙熟”一张饼,尽管是在进行小组合作,但毕竟是孩子的心理,他们都不想让自己手上的这张“饼”落后,就会思索怎样让“锅”里的空问为我所用,从而寻找见缝插针、见空烙饼的机会,而这正是打破常规思维的关键。同时,每人只负责烙一张饼,也避免了所烙的面出现重复或遗漏。
这样,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终于找到了最优的烙饼方案可见,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激发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发现了烙3张饼的最优策略,那么烙5张、6张、7张……的最优策略,对学生来讲就比较容易得出。尤其是6张饼,既可以2张2张地烙,也可以3张3张地烙。当学生出现这些不同的方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案更便捷,进一步体会优化的思想。
在学生有了更多的“烙饼经验”,得出烙饼的最短时间后,教师可以归纳出一个统计表。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你发现烙饼的时间与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不难发现除了一张饼需要6分钟外,其余的所用时间都是张数的3倍。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解释原因,从而明确所需时间与每次烙饼的张数是相关的。这样,学生就能从具体的3张饼的最优策略推广到烙更多饼的最优策略,从中了解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各好课是为了上好课,可以说任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把握不当会形成放任自流的局面,课堂的活跃被杂乱代替,容易迷失教学目标;或者与之相反,教师对学生不敢放开,过多地进行暗示和解释,致使学生用被动的操作替代所谓的“探究”。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必须着眼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组织形式,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层层递进:尝试质疑——小组合作——感知规律——概括规律,使每一步的探究既充满挑战性,又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探究具备成功的可能。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十四
1、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局“八条禁令”要求,服从学校的安排,尽职尽力完成党教给我的教学任务。
2、在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学习,不断转变教师角色,精心准备高三备考。一轮复习中,与备课组同仁自编一轮复习材料“80篇”。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压缩专题难度的同时,贯彻“反复复习,小题大做”的复习策略,在9月份进入了全面综合复习,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50套模拟试题的讲解和测评,其中自主编题16套。
3、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激励学生,把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小组合作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在课堂讲解中,不但讲解解题方法和策略,还教给学生思想、学法、反思方向,实现“小题大做,效率课堂”。
4、每次考完试后都及时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和月考调查报告文字形式的交流,从学生中获取教学思考,改变教学手段,调整授课速度等。
1、课堂教学交给学生的时间还有些不够。今后将加大课堂学生讲评,提问,不断强化“反复复习,小题大做”的复习策略。
2、分层教学不彻底,有些学生还是掉队了。今后将多关注学困生,加强学法指导,该放弃的就放弃。给自己定一个底线,让他们学会有选择性的、力所能及的学习。
3、限时训练少,学生应试能力不足。今后利用大课或相应时间进行限时训练,让学生练习安排好答题时间和跳跃式答题方式,并练习填涂答题卡。
4、小组活动受时间、场地限制开展的不够。
5、学生作业监督、批改不到位。今后与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积极配合,发动课代表做好作业的检查、批改、反馈工作。
6、互助小组坚持的不好,老师指导的不到位。今后加强对互助小组的关心,多指导,多鼓励。
7、讲解解答题时,板演步骤不全。今后在讲解解答题时要善于分解,板演步骤要全,同时讲清命题人意图,审题思路,注重一题多解,注重通法与特法的结合。
8、讲题时速度有些快,字体有些小。今后在讲解习题时语速放慢,把字写得再大些。
9、平时答疑没时间,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少。多与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意图、计划告诉学生,把学生的反馈落到实处。
10、与同仁形成合力不足。今后加强备课组活动,集思广议,为下一步更好的复习、训练、命题做好准备。
11、对学生的激励不足,有时有埋怨批评学生现象。今后要不断发现学生的进步、长处。多打气,少放弃。让每一名学生都喜欢数学,都有进步和收获。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十五
人不仅生活在社会之中,还生活在自然之中。因此,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展开。必须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塌方、地震、龙卷风等对人的生存的危害,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所引发的自然灾难,从而引起他们对生命的重视,启迪他们去探索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策略与办法。为此,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人与自然》等节目,观看1998年抗洪救灾的记录片。学校还举办“非典”的危害及防治的知识讲座,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抗击“非典”的行动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并能够用行动去珍爱生命。
二、引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与复杂社会的关系
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将面临各种考验,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守护神”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使学生懂得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美妙的、精彩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为的丑恶现象,如抢劫、敲诈、绑架、中毒、交通事故、触电、溺水、网络陷阱……它们如同一个个黑色漩涡,在吞噬着孩子们的生命。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大概有8万人,此外,因为图财害命等原因而遇害的儿童也很多。此外,教师还要告诫学生,这些坏人存在于各行各业中,有些是陌生人,但也有一些恰恰是我们身边的熟人。只有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才能提高警惕、明辨是非,才能懂得如何去保护生命。
三、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
要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学校就要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要增加生命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及防范意识。本市某学校曾有一位10岁少年,因缺乏防范意识和求生存的能力,被歹徒绑架,最后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种种血的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学校经常举办交通法规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片等,以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四、加强学生的生存技能教育
小学生缺乏自救互救的常识,学校又没有生存技能课,导致不少学生不知道在关键时刻可以报警求救。如当遇到他人发生意外,或者突发疾病时,他们往往不仅不具备一点急救技能,甚至不知道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即使教师给学生讲解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处理各种意外事故的基本常识,也常常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如何以英雄为榜样,舍己救人、无私奉献。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够教育学生如何与坏人周旋,如何保护自己。这就导致学生在突发事故面前手足无措。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存技能的训练,以使他们能够应付多种突发事件。为此,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生存方式的演习活动,还从报刊、杂志、影片、电视中剪辑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模仿并掌握基本防卫技巧。我班有位学生在新华书店买书时钱包被窃。他在追赶小偷时,大声呼救,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在众人的帮助下,抓住了小偷,追回了失窃的钱物。
五、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物层面上的个人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的相对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大写的“人”。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人生的目的。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十六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特点。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讲述的是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的结果截然不同,告诉学生学习必须专心的道理。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文中出现的生字不少都是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遇过的生字词,学生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非难事,并易于让学生理解。因此,非常适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图文配合的方式也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充分利用书本上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有所发挥和表现。
(二) 教材的重难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这不仅是最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也是文章中最难以把握、处理、理解、掌握的段落。这里要指导学生在观察文中图画的基础上理解、想像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并借机展开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而两个学生学棋时不同的状态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学生主体性的综合素质和修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为两个方面: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编演故事情节,组织学生背诵课文:二是让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句子的训练是刚刚接触的阶段,这里教师要合理设计分层训练,化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要注意在句子训练中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从秋是位围棋能手出发,把重点放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以两名学生怎样学习围棋为主线,让学生分析两者之间会出现那么大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际的操作和学习状况展开一些合适的想像,达到能够扩展知识含量的作用。
苏教版语文教材是以体现“五重”教学法为精神指导的。而在五重之首的便是从“情趣”入手。在文中设计了若干个小的环节,努力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时间安排给同学们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文章内容。在句子的练习中就比较提倡重积累的感悟指导方式。我在课堂教学的末尾设计一个关于拓展行材料的教学环节,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到校外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文的知识内容。最后带着问题回家。这样做更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将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的指导思想。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十七
放开手,并不是说老师就放手不管,任其发展。
在上一次的包饺子活动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去组织。
首先,学生在安排组时遇到问题,问我是按现有的小组,还是自由结合,我没有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商量,去解决。
然后各组中如何分工,由推选出的组长来安排。
下午的包饺子活动,各组都能井然有序的进行。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放开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远比我们苦口婆心的讲解要好的多。
今年从洋思学校回来后,我特别注意让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应用题后,我一改以往的做法,在练习时,我先布置几道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一部分学生读题后就能顺利的解答出来;另一部分读题后,思路受阻,出现问题后再让会做的学生说思路,既帮助不会做的学生理清了思路,又让会做的学生锻炼了口才。
同时,还让有不同算法的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这样,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拥有了学好的自信心,从而在良性循环中越学越好。
放开手,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难在那里:首先是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对学生不相信,不敢放开手,结果学生在“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的环境中,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其实,这种“限制,束缚”,在今天还能对学生起多大作用。
其次,因循守旧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制约。
很多时候,我们看上去是让学生主动探索,但其实还是把学生的思维纳入一个固定的,不容质疑的模式中去。
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扼杀孩子创造的火花。
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与其还固守着那些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还不如适应新课改,新形势,真正相信学生,放开手让他们会走的更好。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十八
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是塑造未来的一项事业。对于教师而言,教学不仅是工作,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渐渐地发现一些教学心得和体会,这为我之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帮助。
第二段: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计划。
知己知彼,战无不胜。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特点、需求和基础,然后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我曾经亲身体会到,如果教学计划过于死板,无法灵活适应学生的需求,那么就会导致授课效果的下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不断了解其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和纠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三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教学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的观念和态度对于学习效果往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动力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甚至出现焦虑和厌学情绪。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使他们主动参与其中。比如,我曾经利用喜剧小剧场调动学生兴趣,开展口语表达活动,让学生在有乐趣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第四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优秀的教师永远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认为,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方法和工具,开发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传达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保持开放心态,坚持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
第五段:结语。
教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养人才。在进行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严格的教学规范,同时也需要具备细致的思维和热情的服务精神,以保证其教学能力达到高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够培育出更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显著的贡献。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十九
参加教学工作也有六个春秋了,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感慨颇深。从当初的茫然一路走来,自己也在逐渐地成熟,那么如今自己在教学领域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自己还没有经过更深入地反思。联系当今的教育形式,教师首要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思索自己到底能否立足课堂,驾驭课堂。通过反思,我对自己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目前为止,自己能够立足课堂,因为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已经摸索出了适合我自己的教学模式,而且学生在我的教育下一直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以语文课堂为例,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放”就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凭借旧知探索新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无限乐趣,激活自身学习的潜能。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朗朗地读、默读、品读、诵读……放手让学生去说: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读书后的体会、感受,说如何学懂一篇文章,解决一个问题的办法,说一个词,说一句话,说一段文……放手让学生去写:写对文章空白之处的理解,写对人物的评价,写对故事情节的推想……在“放”中让学生从容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味、赏析,在“放”中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扶”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针对性的,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扶”要扶的精巧,教师要扶在学生的疑处,“扶”在学生的难点处,“扶有困难的学生。”“扶”不但要帮助学生弄懂“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更要点拨学生弄清“怎样知道是这样”,即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可以是总结构词规律,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也可以是归纳读懂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材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学生学语文首先要学好这些范文。但仅仅学好这些范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但要善于在课堂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做引导,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作迁移,形成语言的技能……而且有点及面,要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多练,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既可以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学法,巩固学法,更好的阅读。
那么面对将来更严峻的教育形式,自己应如何更好地驾驭课堂呢?我反复思考,总结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我将全班同学划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习组长,学习组长相当于讲课老师。上课时,授课老师将备好的任务分配给各小组,这样每个小组都有了任务,他们就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头工作,或独立解决问题,或讨论,最后典型发言。教师要把握时机进行重点、难点的点拨、剖析。对于做的好的及时表扬或奖励。孩子们为了表扬或奖励,求胜心切,就无暇打闹了。总之,要想使课上的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学生总得有事干。
枯燥、干瘪的课,学生不喜欢。因此,我们要摸准孩子喜欢什么,课上就多设计点什么,如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当然不能抛开课的主题。这样授课老师课下就得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使课尽量生动有趣些。
落后生如被老师冷落了,他势必腾出空来搞小动作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样课堂就乱了。因此,我们要高度关注落后生,让他积极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来,时刻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
一点浅见,或许对大家有一点点启示。其实,要想驾驭好小学课堂并非一日之功!只要大家努力做个有心人,驾驭小学课堂就易而不难了。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二十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节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实际测量,先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各多少米,然后让学生步测后,算出一步的长度,再走一走四周,求出四条边的长度。
为下节课学习周长打基础。
接着又测量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长度,让学生想一想多少跟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一千米。
室内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宽、厚,手指的宽,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活动,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脑子想象,也就是把五官并用,在大脑里建立一个长度单位。
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的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勇于创新,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一有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质可供学生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我教学心得(模板21篇)篇二十一
转眼间已度过了半个学年,半年来,感谢学校对我的精心培养,使我收获的许多新的知识,并且积累了经验。
通过课堂教学,课上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我得到的启发很多,受益匪浅。课后经过老教师认真细致地评课,我知道了自己的优势,我对新课改的理念把握较为准确,教态亲切自然,讲课也具有亲和力,授课环节比较完整,教学手段使用灵活多样,比如将课本上的案例让同学们以小品的形式再现出来等。这些我以后应该继续发扬。
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对于我的成长无疑是更加有利的。
首先,由于上课前准备不是十分充足,所以导致上课时欠缺自信,讲课显得比较保守;
其次,语速变化不够强烈,激情不足,语言缺乏感染力;
再次,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学生的鼓励不够,对学生的启发调动不够。
另外,讲课期间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灵活,过于古板生涩。
最后,我认为学生在课前预习方面做得比较好,课堂表现也不错,能跟随老师的思路,只是某些环节发言不够积极,但作为老师这时我就显得经验不足,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开阔学生的思路。
通过反思教学,我总结出六个要点:
一、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理念,每堂课都要记住: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和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二、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品德课的教材,要运用课本扩展的材料,避免舍近求远,也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来丰富课本的内容。
三、要坚持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的统一,活动化教学要将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四、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学生认识肤浅,争执不休,呈现亮点时及时给学生点播,提升学生的感染力和情感,夯实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备课是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作现场解答,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临场发挥的能力。
六、要合理、恰当的使用课件等印象资料,强调使用课件的数量和必要性、实效性等问题。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紧跟先进,克服自己的不足,努力把自己的课堂教学打造出特色,做课堂改革的实践者和先行者。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钻研,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发展,会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