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作文叙事文篇一
先说娘娘宮,各种年货,多的让人眼花潦乱,那时候的钱特别值钱,一块钱能买十只河螃蟹或买很多各种炮竹、烟花。
天津人过年,门窗上要贴各种“吊钱”,就是肥猪拱门、聚宝盆、喜鹊登梅等各式图案的剪纸,图一个钱掉到家里的吉利,红红火火的,十分漂亮。
除此之外,天津人过年,窗花年画、津味小吃一应具全,米面、鸡鸭鱼肉年前就购买全了。除此之外,天津人年前要蒸很多馒头,有糖馅的、豆沙馅的、各种形状的枣糕应有尽有。
天津人讲究的是在正月不花钱。所以,年前的准备工作特别忙碌,准备停当一般得到腊月二十九的晚上,这个时候才封上煤球炉子,躺在床上,心满意足的准备过年了。
提起天津人过年,闺女要花儿、小子要炮,老婆婆要买缠脚条,老爷爷要买新毡帽,一家子围在一起打扑克,多少有点输赢,就是寻点刺激图个乐。
盼到三十晚上,吃完肉饺子、再吃素饺子后,天津人还要比谁家炮花放的多,比谁家灯更亮,尤其是要比谁家的素饺子馅的素菜、香干、粉条、干果子、红粉皮等食材样数多,图一个“素素静静过一年”的新春彩头。
大年三十过完了,天津人的初一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盒子往家转,初四铬饼炒鸡蛋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到了破五(初五)的这一天,剁小人嘴的合子加八,日子越过越发,剁小人嘴的合子加九,日子越过越有,剁小人嘴的合子加拐弯,幸福日子越过越没边呀!
到了节粮渡荒的那几年,全国性的物资紧缺,什么东西都凭票供应,连花生瓜子都要本儿,最可伶的是六零年,过年几乎没吃什么东西,年就过完啦。后来,我参军了,虽在**上过年,吃的喝的都很不错,可是,就是想家,想家里的亲人,想吃家乡的香干,哪怕唱口醬油也行啊,那个馋呀!
现在,又进腊月了,走进天津所有菜市场,红红火火的“吊钱”剪纸风扑面而来,各种干货、鲜果、鸡鸭鱼肉、南北菜蔬应有尽有,那浓浓的年味虽然滚滚而来,但天津人过年的欲望好像大不如前了,因为,天津人其实现在的每一天都在过年。
八年级作文叙事文篇二
舆竹依青盖,灯笼闪绛纱:炊烟绸绸,人烟却稀稀。逾年关的长沙似乎清冷了不少,道路一望去,高楼肃穆,行人渺渺,就连汽车也只依依稀稀地排开。却未有丝毫的消减,这年味便从火红的灯笼中溢了出来,漫延进了家家户户……
厨房里爸妈、外公的劳作一直没有停息,望着他们起起伏伏,左右蹿动的身影,我也闲不住了,陪着外婆一起酿豆腐。房子里灯光隐绰温和,一大家子,忙的不亦乐乎。我倏地想起尚有一些“福”字与小灯笼未将各个房门装饰好,心中一阵迫不及待。
圆润的灯笼,艳红的外表,精致的边角,充斥着喜庆的美满,将小灯笼挂在门把上,寄予的是我对新年的祝愿与对全家人的祝福。灯笼之所以是圆润饱满的,是因为它承载着最珍贵的东西—传统的积淀与亲情的盛放。
刚刚完工又听见一声呼喊:“羽暄,下来帮我挂灯笼!”
我听得是外公的声音便很快地踱步下楼。只见他拄着一根长棍,棍头上有一根钉进去的钉子,想必是用来挂灯笼的吧!我望着外公轻巧地勾起一个灯笼,倾身一递长棍,灯笼便稳稳地闪烁在树上了。我瞧着便兴奋不已,待外公一停罢我便跃跃欲试也伸手去夺棍。
哪知,灯笼一往树枝上递便滚也似的落了下来,我一惊长棍差点脱手。不服输的倔强在家人的纷纷鼓励之下我又试着将灯笼挂上树枝,真是“灯笼欲上,柳上梢头,屡试已至黄昏后”。夕阳的透射让灯笼的色彩经起一片波澜,待挂上第一个灯笼,那番艰难可真要“泪湿春衫袖”了,灯笼在后院中摇摇摆摆,我们一家人的祝福与团圆尽在其中。
除夕夜,桌上大鱼大肉难以数尽,美味菜肴各展其色,真似群芳斗艳一般,饮尽酒,食尽佳肴,我们一大家子紧紧挨挨地坐于客厅之中,我倚在窗边,享着那月光普洒,后院坚韧青翠的竹枝上正挂着火红的灯笼,一派美景甚是迷人,灯笼与竹丛的反衬,灯笼愈加红艳,喜庆之极,而那竹枝更是醉烟流淌一般。年味皆蕴藏于灯笼之中了。
八年级作文叙事文篇三
今天都腊月十八了,一大早就传来猪叫声,那种高贝分的嘶鸣,惊醒了沉睡的山村,年关的大门就在这种竭斯底里中叩开了。这算是新年的前序吧。
在农村,一进腊月,就开始杀猪了,几乎家家都杀。大的能杀三百多斤,小的也有一百多斤。小时候,看杀猪是最高兴的事了,一听到猪叫声,就知道要杀猪了,听起来是那样的悦耳、令人振奋,天籁之音足足能绕梁三日,其实,猪叫声并不好听,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罢了。杀猪就意味着要过年了,就能吃肉了,还有新衣服穿,想到这里,兴奋的在被窝里躺不住了,一大早就屁颠屁颠的跟在大人屁股后面,从杀猪、烧水、褪毛、到开膛,眼睛不离屠夫左右,走哪跟哪,最后,一直目送大人们把肉扛回家了,还意犹未尽。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要煮肉了,巴巴的守在锅台边,目光随着大人的动作一会儿转到灶膛,一会儿钻进锅里,不住的咽口水,肚子里像是猫爪子在抓挠,咋还不熟呢?
那时候杀一头猪,基本上全卖了,只留下猪头、猪腿什么的,不然,过年的新衣服就没有着落,这可是一年的全部收入。哪舍得吃啊。
现在呢,杀一头猪,也不全吃了,并不是在乎那几个钱,舍不得吃,而是肉吃多了不好,血压高,咱也得讲究营养搭配不是?不管怎么说,家家都会腌制半瓮腌猪肉,这个时候做的腌猪肉醇香、味美,刚出锅的肉,又焦又红,看着都馋人,和你吃的那个红烧肉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有幸吃到我们这里的一碗腌肉面,会让你一辈子回味无穷。
一过二十,随便走进一家,不是在煮肉,就是在篜年糕,你看吧,红红的火舌欢快的舔着灶膛,锅里的肉,咕嘟咕嘟的冒着油花,肉香溢满小屋,再顺着门口跑到院子里,最后,耐不住寂寞,又悄悄地溜到街上,和哪家的甜甜的年糕味纠缠在一起,那倒不失为完美的结合,香香甜甜的味道,久久的萦绕在村子的上空,徘徊、缠绵,翘首以待,是在等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吧?
村边公路上,每隔二十分钟,就有一辆客车停下来,不紧不慢的吐出大包小包,然后再徐徐的启动,奔向下一站。匆匆归来的游子,迫不及待的为父母捧上一颗拳拳之心,那大包小包里装的是满满的爱。
谁家的顽皮小子,冷不丁爆出一声炮仗,炸开了一张张疲惫的笑脸,爆出了一缕缕诱人的年味。
八年级作文叙事文篇四
又是千篇一律的春晚,歌声,相声,小品,以及最后的歌:《难忘今宵》,仿佛年年都相同,为了尊重这“毫无意义”的传统,我还是靠在沙发上有一眼没一眼的看着,脑中却浮想联翩。
对于儿时的年我记忆犹新,小小的我,觉得一年仿佛就这么几十天。每逢过年,我们总要回老家,城市的孩子回到乡村,仿佛找到了新世界,一会儿激动地朝一群鸡扑去,吓得它们“咕咕”乱叫四处逃窜;一会儿同栅栏里的老牛学习牛叫,牛一声巨吼,我们就捂着耳朵大叫着向外跑去,好不热闹。
那时的春节,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鞭炮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我们一群孩子,在土里插几支“冲天炮”,同时点燃,便大叫“火箭发射”,看着烟花在空中划出弧线,心中更是高兴得直鼓掌;或者有时悄悄地扔一个鞭炮在玩伴身边,快速走开,然后朝着被吓到的孩子哈哈大笑;一群疯玩的孩子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身,大人们则喋喋不休的责备着。
时间如白驹过隙。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而那珍贵的年味好像正在不断逝去。现在的过年,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大部分人来说就好像是换了个地方玩手机:当长辈们聊的兴高采烈时候,后辈们却拿着手机与虚拟世界打得火热。吃团圆饭,看春晚,守岁,发压岁钱,拜访亲戚,祭奠先祖……这一项项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好像是一个个繁琐的流程。那我们曾经的纯真与年味到底去哪了?
但在海外,春节的景象却截然不同。海外的华侨华人们对春节空前重视,早早地,唐人街街头已挂满灯笼、对联,装饰成红色的海洋,华侨们身穿汉服,吃元宵、饺子;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一年都在外拼搏,为了生计奔波,劳累。无论是为了养活家人而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还是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的职员们。一提到春节,他们总是满怀喜悦。
这不禁不让我陷入沉思:为何我们不再体会到年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年,将何 baihuawen.c n去何从?会是不断的延续下去,还是走向衰落?答案,我,不得而知。但我希望,儿时的年,可以从头来过。
八年级作文叙事文篇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锣鼓声,爆竹声,欢笑声,响成一片,好一番热闹的景象,人人都穿上了新衣服,家门口贴着祝福的对联和漂亮的窗花,挂着大红的灯笼,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大家一边吃一边谈论着过去一年的收获与变化,还表达对未来一年的期待。其乐融融,年味越来越浓,但在我眼中还是忘不了那年夜饭上的糯米糍粑。
在我的家乡,过年除了发压岁钱,就是打糍粑最重要了,在那儿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打糍粑,先把上好的糯米蒸熟,然后碾成粉末状,迅速放在石臼里,趁热大家一起动手,男子一人扛着一个槌,你一锤下去,我一锤上来,打累了就换人接着打,十分默契,打个十分钟左右就好了,这时人们会合力用木槌把糍粑撬出来,放在一块木板上,然后撒上一层糯米粉,妇女们立刻开始捏糍粑,先挤下一个小球状,然后迅速压平,晒在竹垫上,还可以在其中加上肉等馅料。一家人乐在其中,享受着做糍粑的快乐。
儿时,奶奶总带着我在过年时给亲戚拜年,每每在亲戚家吃饭,便会上这道糯米糍粑,我从那时就爱上了它的口感,外脆里酥,又十分有嚼劲,在口中散发出糯米的清香,挥之不去,回味无穷,再加上糍粑中的肉馅,或是洒上的一点白糖,一下清醒了味蕾。如今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顿时绽开了花瓣,美味极了。
糯米糍粑似乎已成了老家过年的一种象征,它象征着接下来的一年一家人团团圆圆,身体健康,事事如意,也象征着把美味带到千家万户,给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享喜悦。
如今时代在发生着变化,年夜饭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糍粑是一定会有的,它那香甜可口的味道已在我们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有它在,才有年味。
也许在不久后的将来,“年味的传统”,将渐渐淡化,但我想年味在我心中是永恒的,是经久不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