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美国作家。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作品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爱,通过描写农民、村民、渔夫、斗牛士和记者,塑造和赞美了“硬汉性格”,拓宽了文学创作中孤独、暴力、死亡的主题,探索了暴力的多义性。《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代表作之一。故事本身具有明显的象征和寓意意味;大海和鲨鱼是外部世界邪恶与暴力的表现形式,老人桑提亚哥是现代社会人类的抽象体现。作品正是在外部的暴力世界强大的凶残、荒诞莫测,人的命运注定要失败的条件下,通过老人与大海、鲨鱼的搏斗,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要勇敢地面对失败,永远保持精神不败的主题。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怎么也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的大马林鱼,虽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所有渔夫都对他佩服不已。
当我读到主人公自言自语地说:“你呀,你是永远不会垮的。”时,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再想想自己,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叫苦连天,我们真应该像这位老人学习,像他一样胸怀大志,学习他那种不怕失败的精神。当我再读到“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时,我非常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知道对手很强,但老人没有丝毫退缩,还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这种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在读到“大马林鱼的血腥味被一群鲨鱼嗅到了,争相游来抢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等一切可以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并最终赶走了所有的鲨鱼。但大马林鱼的肉已经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还风趣地批评自己的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的时候,我完全被老人乐观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要凡事都斤斤计较。小说歌颂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积极进取,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一定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个古巴的老渔夫,有一段时间,有个叫诺曼林的孩子随他一起出海,他们接连打了八十四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诺曼林的父母认为老渔夫悖运,吩咐孩子和别的渔夫一起出海,结果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大鱼。孩子每次见到老渔夫总是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想帮他拿拿东西,请他喝杯啤酒。那些年老的渔夫们望着他空船而归,心里也替他感到难过。他和孩子是忘年交,老渔夫教会孩子捕鱼,因为孩子很爱他,经常到老头的茅棚里给他送东西吃。村里有一部分人因为老渔夫捉不到鱼,就拿它开玩笑,但在诺曼林的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老头认为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往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诀窍,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也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半夜醒后他踏着月光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
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正当桑提亚哥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接着钓丝又动了一下,拉力不猛。老头明白,海水深处有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钩上的沙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的扯动,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一件硬梆梆、沉甸甸的东西,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了自己要向它挑战的决心。
最终,老人虽然只带回一付巨大的鱼骨架,然而,在睡梦中,小孩还在陪伴着他,他也“正在梦见狮子”。这是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我的女儿已经成为一名中学生了,走入了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我们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对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提高整个社会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重视孩子的“健康”。
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养从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克服烦躁心里和怕苦畏难心理,纠正粗心大意的习惯;生活中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乱花钱,不乱抛乱扔,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得起批评与挫折。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第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在家里我一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感到亲情,驱除压力感,有话乐意向你说,有苦愿意向你诉;二是采取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多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多一些沟通。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贪玩是天性,我们大人也一样,一天工作累下来你也想休息休息,和朋友们打打牌,聊聊天……所以,对于孩子的贪玩不能一味指责,而是要鼓励他快些把手头的学习做完了再去玩。
不定时的检查作业,抽查功课让孩子知道我们在时刻的关注着他。家长在有些时候还是要做出牺牲的,陪着孩子看看书、看看电视,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怀和爱意,我相信“有失必有得”,你会发现孩子的心和你近了,孩子也变得懂事了,你还会发现自己所付出的是值得的。以前,儿子不爱和我交流,有事不主动说,问起来他也不知道,不做生活的有心人。问得多了,他也慢慢注意观察了,学会思考了。现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他都主动跟我讲。
三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如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我建议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让他们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孩子们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乐!
第三,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
我常对孩子讲“我们不求无怨无悔,但求问心无愧”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踏实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四,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
老师是孩子的知识传授者,道路指引人,做为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老师也不是圣人,和我们家长一样无法做到完美无缺,而且老师都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试想,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经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难教育,一个班也有几十个孩子,其责任之大,难度之大应该是可以想象的。我们家长只有与学校积极配合,才能与学校形成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大合力,才能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第五,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
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第六,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通过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锤炼出了坚强的性格,培养了对大自然、对人类的博爱之心;他渐渐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开始了对理想的追求。
当然,作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不是找一本教育方面的书来看看就是学习来,学习是与时俱进,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她的想法会变,教育的理念要求会变,时代的要求也会变。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她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她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老人与海,本就是渺小与庞大的对比,然而老人却从未怕过、怨过、恨过。瞧过“鲁滨逊”机智的人,都明白孤独的可怕,独自一人应对生存的艰难。而将一切更为残忍的遭遇放在一个老人身上的时候,其映射出的感受便不言而喻了。他航海八十多天,一无所获,看着丰收的同伴,听闻他们的讥笑,却毫不在意。没错,他是乐观的,这乐观不仅仅在于以后可能产生的“收获”,而是他对苍天、对浩海、对星空的不惧。是的,“拥有”在他眼里不那么重要,他所追求的就是搏斗,无论对方是大马林鱼还是鲨鱼,无论是手抽筋还是几天几夜的煎熬,他所需要的就是搏斗。以此来证明自己,不畏年老、不畏磨难、不畏天地给予的一切创伤。
海明威是个很厉害的人,他将人们对苦难的应对方式描写的淋漓尽致。但人终究有一颗柔软的内心,在遇到苦难时,人们会想起自己最想见的人,会突然有很多想对对方说的话。然而,当周围空无一物的时候,也就无所谓了,想想也罢、说说也好,只要不服老,不认输,也就没什么干不成的。
老人象征着柔弱、无力、沧桑。而比他小船还长的大马林鱼自然是天赐的幸运,它一直潜在水里,老人不知道它有多大,它什么时候会浮上来,它是否会逃跑?而将它抓住又能得到什么?在这一切未知的前提下,他紧紧抓着鱼竿,拼命的祈祷,想让这大鱼跳起来,跳起来它就死了,又祈祷它千万别下潜,下潜它就跑了。更可恶的是,该死的双手随时会抽筋,之前坚持了一次,如果抽筋还来,那老人只有割断鱼线了。
最终,老人经过了几天的奋战,拖着疲惫的身躯把它抓住了。那条大马林鱼比他的船还长,老人只得将它跟船绑在一起,想着回去以后的巨大收获。“好事儿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不会实现了。”这位暮年老者,携着疲惫的身躯和随时会抽筋的双手,又遭遇到鲨鱼。同时也证明了“祸不单行”,鲨鱼不是一条,更不是两条,是一群!奄奄一息的大马林鱼狂摇着尾巴,它败给了老人却不肯败给鲨鱼,直到大马林鱼被啃掉半巨身躯,依旧在残喘着。老人拼了命地保护他的猎物,先是用鱼叉,鱼叉断了换刀子,刀子不好使换棍子,最后换成舵柄,舵柄断了就舵柄的把手扎鲨鱼。直到最后,老人累倒在船上,仍旧带着那副巨大的鱼骨回去了。
老人告诉人们一个事实,没有不可战胜的!所有人都曾在困难下退缩,因为他们不知道“大马林鱼”有多长,不知道“大马林鱼”还可能救他的命,更不知道,只有“大马林鱼”才能发掘自己的潜力,才能无谓的告诉自己,能战胜的不仅仅是“大马林鱼”,即使是“鲨鱼”甚至是更大的,再大些的都可以!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一部代表作品。在整个小说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强而有魄力的老人在海上的战斗故事。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整个的搏斗激烈程度的升级,整个的故事的趣味性也是同步升级的。所以说,很多人认为真是一个乏味的故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西方的小说的故事情节的描述与东方的小说的描述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在我们常见的小说当中,小说的情节的发展一定是要有一个渐渐推进的过程,同时故事的递进也是非常激烈的。
但是,在西方小说当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是更加平淡一些。而且因为对于东方的读者来说,因为小说本身就是译本,所以在整个的故事的领悟方面就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对于读者来说,自己所领悟到的部分都是已经经过了别人的思想的过滤的,所以对于作者的初始的思想以及观点就不能够做到切实的掌握。
其实,如果在回头重新对于小说进行梳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老人已经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了。
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场搏斗的话,可能老人早已经对于生存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六年级上学期老师教了我们《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
我为其中人与海鸥心中的那份真诚的友谊所感动,老人将海鸥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而海鸥也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以致在老人死去时它们愿意做老人的“白翼天使”成为他唯一的守陵人。
我也疑惑过为什么海鸥与老人能建立起一段这么感人的友谊呢?
通过了解我知道了原因,那不仅仅是因为老人对海鸥的喜爱。
老人每天要步行十余里路往返来喂海鸥,就连5毛钱一趟的班车他也不做,而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犹豫的买给海鸥,而他自己的唯一奢侈品就是那两角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从这篇课文中我得到一个结论:你对动物好;动物也会对你好。每种动物它都是有灵性的,你对它的好它都能感觉得到。
有人救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即使它的伤口好了,它也会重新飞回来。
读这篇文章我见证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挚的友谊,也知道了动物也有情感只要你对它好,它就会加倍的来报答你的恩情。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部经典的中篇小说,名句“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便是出自其中。
“《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美。”这是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对这本书的评价。那么,请让我们来欣赏这“无法抗拒的美”。
这是一个老渔夫的故事。
老渔夫圣地亚哥整日出海捕鱼,可是他一连四十八天都一无所获,但老渔夫用他乐观的心态,依旧每天满载希望的出海。他无亲无故,独自一人住在破棚子里。但他有一个唯一的朋友——五岁的小男孩马诺林。男孩的父母看到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什么,于是不允许男孩再跟着老渔夫。让人暖心的是,小男孩虽然不能再跟老渔夫一起出海,心里却一直惦念着老渔夫这个忘年交。
第八十五天,老渔夫又一大早就出海了。这次,他驾着船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终于,他钓到了一条足有十八英尺的大马林鱼!这其中,他与这条大马林鱼周旋了两天一夜的时间。诸位请想一想,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虽然有足够的经验,但它的力量却远不及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更何况还是两天一夜。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马林鱼败下阵来,败给了他的顽强。但幸运并没有持久的停留在这里,在这艘破烂的渔船上。鲨鱼,一群鲨鱼盯上了那条大马林鱼鲜美的肉。这时,老渔夫只要解开绳子,放弃那条马林鱼他便能轻松地回去。但老人并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战斗。他拿起了船上所有可用的东西,终于,鲨鱼离开了,老人,在这场战争中胜出了。纵使马林鱼只剩了骨架,而他也精疲力尽。
“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这是他那时说的话。
海明威先生写作的态度极其严谨、认真,这点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出来,他每天写作前,要先把前一天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致尾改一遍,草稿请人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的三次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就写了六个月,修改又花了五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甚至改了三十九次才满意。
可见海明威先生对他的创作是多么严谨认真,才让其他人能看见这样优秀的作品。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通过阅读《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从中汲取了很多的知识,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并且有着非常多的感悟与收获。
通过这本书我感悟到了爱心,圣地亚哥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让我感受到了一颗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心灵,这体现在了他对于对手鲨鱼的欣赏,与大马林鱼之间惺惺相惜,以及他对小鸟的细语温存,都体现出了他那心灵的纯净,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作为一个硬汉形象的他,却有着如此的爱心,着实令我震惊。作为学生的我,也应该做到这一点,做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在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积极的人。
通过这本书我感悟到了我需要坚强,圣地亚哥是一个顽强的人。渔船上那破烂不堪的帆布,就如同一面饱经风霜的旗帜,象征着顽强与坚韧。即使很多天都一无所获,但是他“不抛弃不放弃”,不仅依然坚持着没出去捕鱼,而且还要去远海捕捞大鱼。这样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去借鉴。在学习中经常会有解不开的难题消磨着我学习的意志,经常会有请君入瓮的陷阱阻挡着我前进的脚步,通过圣地亚哥的经历,我明白了唯有这坚持不懈的奋斗,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
不仅如此,我更体会到了精神的力量。“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句话便是《老人与海》的核心,是这本书想要揭示的精神主旨。单纯从功利角度来看,圣地亚哥并不是一个胜利者,即便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一副光秃秃的骨架并不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任何有价值的变化。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圣地亚哥就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的精神是永恒的,即便是生活的再艰难,也永远不会向命运低头,这样的精神比一切的物质都要更加的可贵。
这精神的力量,使我明白了,人是需要精神力量的,失去了精神的力量,人将和行尸走肉没有区别。如果圣地亚哥丧失了这份力量,他将永远不敢再出海捕鱼。如果我失去了精神的力量,又何谈远大的理想。没有梦想是人消费不起的奢侈品。因此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理想,即使这条路上狂风骤雨,荆棘满地我也定将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路。
《老人与海》也告诉我们,保持希望与乐观的重要性,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太阳依旧照常升起,无论现在眼前的路有多坎坷,无论还要经历多少磨难,永远都不要陷入绝望。只有怀揣着对美好的渴望,才能让人变得更坚强,才能更有勇气去面对将要发生的一切。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的代表作,读完这部作品,我感触颇深。不仅仅因为里面浪漫传奇的色彩,峰回路转的剧情,夸张爆笑的情节,还因为这部作品中,那一个个令我敬佩的人物,尤其是聪明睿智的鲍西亚。
剧中,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安东尼奥是莎士比亚理想的商人,所谓“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尊重友谊不惜牺牲生命。
从当巴萨尼奥去找安东尼奥时,安东尼奥对巴萨尼奥所说的话“我的钱囊可以让你任意取用,我自己也可以供你驱使;我愿意用我所有的力量,帮助你达到目的”就把“商人王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夏洛克却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采取否定的态度。夏洛克,他还是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
然而,在这部喜剧里,我还看到人性的善良。女主角鲍西亚,是该剧中最光辉夺目的形象。生活在人文时代的鲍西亚美丽、善良、机智、也富有才华和胆识。德国诗人海涅在《莎士比笔下的女角》这个便盛赞鲍西亚:“······鲍西亚似乎应当作为那朵希腊精神的后生之花——文艺复兴的代表了,这朵娇艳的鲜花在16世纪时,从意大利向全世界喷发可爱的芳香······直至今天我们还珍惜她,高度评价她。”英国著名莎学家罗斯金也高度赞扬:“莎士比亚笔下的男主角都不值一提,惟独他的女主人公都个个光辉耀眼,如同英雄。”呵呵,我只认同罗斯金所说的后者。
鲍西亚相貌十分美丽。巴萨尼奥夸赞她说“比起古代凯图的女儿,勃鲁托斯的贤妻鲍西娅来毫不逊色”,“她的光亮的长发就像是传说中的金羊毛······引诱着无数伊阿宋前来向她求婚”。
杰西卡也形容她“如果天上有两位神仙赌赛,拿世间的两位美女做赌注,鲍西亚是其中的一位,那么其他的还得额外加点什么才成,因为这粗鄙的世界找不出和她一样美的人。”如此美丽的鲍西亚作为富家的嗣女,作为贝尔蒙大笔财产的主人,自然而然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婚者。
但鲍西亚没有被这些“声明藉藉的求婚者”所吸引,独独喜欢上了威尼斯人巴萨尼奥。当巴萨尼奥必须从金银铅三个匣子中,选出装有鲍亚画像的一个时,鲍西亚努力劝说他推迟选择时间。等到巴萨尼奥终于要选时,她又坦言自己的担忧。
当巴萨尼奥终于选对了小匣时,鲍西亚在兴奋的同时,又真诚地向对方表示自己的谦恭。她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财产和美貌,却依旧如此温柔谦逊。由此可见,鲍西亚是一个为了爱情勇于作为的人,是一个大胆地追求自己认为的真爱的人。
在当时那个女性权利被限制的年代里,能这么直白地向男方表达自己的爱意,实属不易,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而且是在自己家庭背景比男方好的前提下,自己仍不忘温柔谦逊,即使放在现代,也是奇迹,说明她的人品修养的高尚。这些都是鲍西亚身上的女性人格魅力。
最让人对鲍西亚印象深刻的当然是在最后法庭较量中的鲍西亚。如果说《威尼斯商人》的第四幕“法庭斗争”是全剧的高潮,那么,鲍西亚形象也在这一高潮中得到了完美的塑造。对于法庭中一磅肉的争论,没有所谓的正义战胜邪恶,只有“智”的较量。于此前公爵们对夏洛克的“规劝”不同,她战胜夏洛克的“规劝”全过程包含着这样的游戏:1、按照契约,肯定他割人肉的合法性;2、漫不经心,曲意奉劝他放弃割人肉;3、制造错觉;4、检验契约,引“狼”入笼;5、套住“狼”颈;6、反败为胜,大功告成。在这六步游戏规则中,她不动声色,却有板有眼。果然,狡猾的夏洛克在不知不觉中上了当,走向了死亡,安东尼奥则从死亡的泥淖中脱身出来。
法庭斗争的胜利,充分展示了鲍西亚超人的才华。在她进入法庭前,夏洛克气焰遮天,藐视一切,那些养尊处优的公爵、绅士们对夏洛克悖与情理合乎法律的质对,一筹莫展。鲍西亚奉命于危难之时,略施小计,就击败了老谋深算的夏洛克。鲍西亚形象鲜明、沉稳、典型。她翻手为云,巧于周旋,才和德的唱和,外显美和内在美的统一。而这,就属于女性的美德。
综上,鲍西亚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美丽聪慧勇敢的女性。她通过她的才智和胆识,初步展示了一些女性主义平等独立的特质。她还是一个集女性美德于一身的新时代优秀女性。
从这部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领悟到了爱情的真谛,看到了人性的善良。莎士比亚,他不愧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的作品,让我们熟悉了美德与丑陋,伟大与渺小,高贵与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