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一
多元文化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一个社会中相互生活、相互影响的情况,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在这种多元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使我对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我发现,多元文化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提高我们的包容力。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相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体验到了很多。
首先,多元文化给我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我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可以品尝各种美食,领略各种风情,了解各种传统。例如,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婚礼,新郎是德国人,新娘是中国人。整个婚礼仪式融合了中西文化,既有西方的庄重和浪漫,又有中国的喜庆和热闹。这样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世界的广阔和多样性。
其次,多元文化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在接触不同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智慧。当我将这些不同的元素进行融合和创新时,会产生出新奇的思维和创意。比如,在一次国际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产品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借鉴了一些元素,并与其他国家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终,我们设计出了一个结合了多个文化特色的产品,融合了东西方的美学和功能性,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这个经历让我领悟到,多元文化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对我们的思维和创意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多元文化也提高了我的包容力。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观念和习惯的差异。初时,我可能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感到不适应或者困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个文化都有其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我开始尝试去理解和接受这些差异,去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文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关系。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人相处,我逐渐明白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相互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这不仅在个人层面上提高了我的包容力,也让我认识到这种价值观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多元文化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提高了我们的包容力。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和相处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体验到很多。通过不断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背景和差异,我们可以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从而使自己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更加自由地航行。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二
多元文化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有幸能够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中生活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吸收了许多来自不同文化的信息和经验,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多元文化的丰富与多彩。在我所经历的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不仅仅是自己民族的文化,还有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这些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给我带来了很多新鲜感和启发。我发现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领悟。比如,我学习了日本的礼仪和谦虚,学习了美国的创意和自由,学习了印度的宗教和智慧。这些文化的碰撞,让我拥有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宽广的世界观,也让我更加能够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其次,多元文化让我意识到了文化的相对性和包容性。每个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价值观和习俗,都有其特有的方式和方式。在和不同文化的人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没有哪种文化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哪种文化是应该被排斥和歧视的。每个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文化,认识到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美丽之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的多元共生,让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再次,多元文化让我学会了接受和适应变化。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会引起很多原有文化的变化和改变。对于这种变化,我们不能抱有抵触和排斥的态度。相反,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和接受这种变化,以一种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文化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生活得更加自由、舒适和和谐。
最后,多元文化让我珍惜和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尽管多元文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和启发,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我们应该怀着一颗珍惜和保护的心态,传承和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使其在多元文化的竞争中保持活力和魅力。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这样才能够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共赢。
总之,多元文化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应该怀着开放、包容和尊重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不同的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的多元共生,让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信仰、文化、语言的人们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提供合适的护理服务,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我的护理工作中,我也经历了不少文化冲突和交流的挑战,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段落一:尊重文化差异是关键。
在进行多元文化护理时,尊重文化差异是最基本的准则。每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习惯和信仰,我们需要在患者的文化背景下去思考和行动,避免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去评判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做法。例如,在遇到穆斯林患者时,我尊重其信仰,学习和理解其拜祷时需要用水清洗的习俗,并为其提供清洁水、纸巾等必要物品。而在遇到印度教徒时,我也尊重其特有的食品限制和身体净化仪式等,遵守并尊重其文化信仰上的差异。
段落二: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语言是进行多元文化护理最重要的工具。在这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在与不同语言背景的患者沟通时,我们需要切实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熟悉和运用日常常用词汇和语法。即使是使用同一种语言,也有可能存在方言和区域用语等差异,所以需要了解一些当地的民俗文化和语言习俗。例如,在与非英语母语的患者交流时,我会多练英语口语,注意吐字清晰,并理解和运用一些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在与孟加拉语患者交流中,我也会了解该语言的语音、语调及术语等,并与患者共同确认词汇的意义,以确保我的语言沟通在医疗服务上得到有效实施。
段落三: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多元文化护理还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患者可能会有他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时,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没有权利去评判他们的信仰或想法。在与跨性别患者交流时,我采用一些不带性别色彩的称呼,例如代替男女之分的“亲爱的”、“朋友”等,以及使用他们自己认可的人称代替性别专有名词。同时,在与基督教患者交流时,我还了解了他们在病情困难时求神祈求安慰的信仰活动,也会参与其中,展现一种充满理解和尊重的态度。
段落四: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每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我们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在处理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时,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每个患者的特定需求和文化背景。例如,在与某些文化背景下的患者交流时,我也会用一些常见文化符号,例如在与中东患者交流时使用图案和色彩等,此类文化桥梁能更好地协助他们相互理解和沟通。并且,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文化差异,为他们度身定制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达到预期的效果。
段落五:持续不断的教育培训。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接受教育培训。多元文化护理也需要我们在理解特定文化环境的同时,不断扩大我们的知识面,理解和了解新的患者和新的文化。只有始终从多维度去深入了解文化差异下处方、治疗、交流等方面,才能提供符合多元文化的护理服务。
多元文化护理的体现不仅是在医疗设计、理念及服务上,还体现在我们对患者的个体化关注和理解上。综上所述,多元文化护理是一项复杂、极其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从“尊重差异、沟通有效、包容宽容、个性化服务、持续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加以完善,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这使得我对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多元文化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第一段:多元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多元文化是指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交流。它强调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并致力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价值观和共同目标的体现。它帮助人们开拓思维,拓宽认知,并增强了团队合作和社会融入的能力。多元文化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并从中受益。
第二段:多元文化的挑战和困境。
多元文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首先,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大,很容易出现误解和冲突。例如,某些行为或言论在一个文化中被视为礼貌,但在另一个文化中却被视为无礼。这种误解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其次,多元文化还经常面临着歧视和偏见。有些人对于不同文化抱有偏见,往往以固有的观念来评判其他文化,忽视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这种偏见和歧视给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多元文化让我意识到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或缺的地位。没有哪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高尚,也没有一种文化能包容其他所有文化。相反,每个文化都应该被平等对待,被尊重和欣赏。了解其他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扩展自身知识的方式,同时也能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互动,我也收获了更开放和包容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环境。
第四段: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世界中,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紧密和频繁。跨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还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通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我认识到只有相互尊重,包容和倾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合作伙伴关系。
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我们可以通过多元文化教育来提升人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在教育体系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宽容和包容精神,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大对多元文化的支持和宣传,营造一个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繁荣的社会。
总之,在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或缺的地位。只有相互尊重,包容和理解,才能够促进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真正的共赢和进步。在未来,我相信多元文化将继续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五
当我们关注社会多元文化的时候,我们可以探索许多不同的思想和习俗。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信仰,这使得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多元性和丰富性。社会多元文化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现象,既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也让我们相互学习和成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从社会多元文化中学到的一些心得和感悟。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开放的心态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是体验多元文化的关键。这种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不同的社区和文化中。当我们展示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我们也会更容易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和友善的交往。这让我们走得更远,看得更广,学习到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知识和智慧。
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是多元文化的另一种美好。当我们学会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也会更熟悉它们的历史和起源。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文化之间的共性和相互依存,这为我们建立一种更宽广和平的社会打下基础。
尝试融入多元文化是另一种体验文化多元性的方式。这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的文化节日、品尝不同的食物,或者学习不同文化的语言和习惯。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成见和偏见,并且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多元化感知,并且在交往与合作中更好地融入不同的人群。
第五段:结语。
最终,我们应该小心谨慎地对待多元文化,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与特征。在不同文化的交往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谦卑的心态,尊重和倾听故事和人们背后的经历。这种温和而理性的交往方式,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验多元文化,还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友善、和平的社会。无论在多元文化的哪个方面,我们都应该努力探索、学习和成长。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六
不可通约的理论由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提出之后,在哲学界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不可通约要消解的是基础主义和理性霸权,只有消解了理性霸权,也只有消解了西方文化中心论,才有文化的多元论.文化多元论并不排斥那一种文化,它要提倡的是各种文化的平等性.文化多元论也不是固步自封,文化之间也需要互相学习,只是反对用一种文化去支配和统治另一种文化.
作者:牛秋业张桂娥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02刊名: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jinanuniversity年,卷(期):14(2)分类号:b08g02关键词:不可通约理性中心论文化多元论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七
随着中国入世,全球化成了热门话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交流、网络、电话、传真……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时空观念.于是,有人说:地球变小了,我们将来都会是“地球村”的一员,人类都是这个“地球村”的.村民了.这确是一个令人惊喜而又神往的美好前景!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思忖,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如果人们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依然故我,各行其是,岂不是欺压拐骗、打架斗殴、弱肉强食行为将更为方便顺手,人类的日子将更不好过了?经济全球化,当然要波及到文化.文化怎么办?艺术怎么办?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各家观点南辕北辙,歧义纷纭.要知道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毕竟是两回事,其中内涵、准则、功能、效益都有所不同,应该分别对待.经济发展需要全球化、一体化,文化、艺术发展却需要多元化、多样化.
作者:晁楣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刊名:文艺评论pku英文刊名: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年,卷(期):“”(1)分类号:g0关键词: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八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挑战着人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念。在我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多元文化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多元文化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我曾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交往过,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了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这些不同之处让我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树立新目标,并从对方的经验中汲取养分。而当我们学会接纳其中的差异,为多元文化提供一个有温度、有包容性的交流平台时,从中我们就能获得一份更为丰厚的文化财富。
其次,了解不同文化是打破隔阂的关键。在与陌生人交往时,不同的文化背景常常是导致误解和隔阂的原因。通过了解对方文化的习俗、价值观念和传统,我们会更好地了解对方的视角和人性,也能够更为受益地交流和合作。这种文化交流不仅帮助我们拓展自己的世界观,还使我们更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多元文化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就我而言,当我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时,我学会了如何以最安全、最舒适、最公正的方式与人交往。我也学会了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美,更有能力有效地处理文化的冲突。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沟通能力,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生存和进步。
最后,包容是实现社会多元文化的基础。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容纳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换位思考,更容易和大家想法达成共识。当我们文化差异排除掉时,我们便可以相信自己愿意接纳新的思考方式,更好地彼此合作共创。不论是对于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于社会和谐的发展,包容心是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必备条件。
在这个多元文化时代,我们不断地发掘自己与不同文化的相仿之处,并尽可能地尊重和容纳不同文化背景和观点,这种能力对于我们的交流、理解和合作是非常有利的。最终,只有不断推动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突破各种障碍,更好地化解冲突,推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九
【内容提要】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西方社会一种政治或教育的理念,一项教育改革的运动和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多元文化课程目标也经历了单一种族取向、多元种族取向、多元文化教育取向、多元文化教育重建取向的发展历程。以此为背景,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由平行式向整合式再向拓展式演进,为我们解决在国家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如何体现文化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0世纪初叶,“文化多元论”作为一种对“同化论”反叛的理论于美国问世。伴随60年代欧美民权运动的兴起,“多元文化主义”走出书斋进入政坛,被纳入一些西方国家的国策之中,以此为背景,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education)在西欧、北美及澳洲等国家初现端倪,并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渐成为西方社会一种教育的理念、一项教育改革的运动和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
作为对西方国家民族复兴运动的反响而出现的多元文化教育,最初以种族和文化的差异来定义,目标是力图通过学校教育的改革,使来自不同民族、种族、社会阶层群体的学生可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保持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后经少数民族、女性主义者、文化不利者、低社会阶层者等弱势族群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以后多元文化教育内涵发生了演变,成为了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其目标也有了不同的表述。比如,高尼克(gollnick)在80年代初综合各国学者的论述,提出了:1、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特性与价值;2、促进人权观念和尊重个体之间的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3、让每个人都有不同生活选择的机会;4、全人类的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5、促进不同种族间权力分配的均等五个方面的目标。90年代初古特佛里森(gottfredson)等又提出:1、使学生形成客观、平行的历史观;2、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相适应;3、每个学生都享有公平的学习机会;4、通过教育系统向学生传授多元文化理念;5、提高少数民族群体间的相互尊重和自尊。[1]目前,多元文化教育除以上目标外又向发展文化意识、发展文化间能力、反抗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偏见和歧视、提高全球意识、发展社会行动技能等方面演进。班克斯(james.abanks)以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为背景,描述并归纳了多元文化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单一种族阶段、多元种族研究阶段、多元种族教育阶段、多元文化教育阶段、制度化阶段。并强调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取向是促使每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种族、文化和性别团体的学生能够享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所有学生获得未来跨文化社会中所需的民主价值观、信念、知识、技能和态度。[2]鉴于此,国外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表现出三种实施途径:课程开发、成就提升、群际教育。在学校领域,这三种模式往往集中表现为通过课程的改革即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这一核心途径,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在教育体系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泰勒(philip)在其《课程研究入门》一书中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于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正因为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多元文化教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学校课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依次渐变的多元文化课程目标,成为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演进的背景。纵观国外多元文化课程目标演变的历程,大致呈现以下几个阶段:
单一民族取向阶段(20世纪60-70年代):这一阶段以“民权”运动为背景,少数族群要求学校教育应使少数民族子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学校课程应反映他们独有的民族文化特点。美国的少数民族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批判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在学校度过的几十年的学习生活并没有能使他们了解、认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即使有,也是书本中以白人中产阶级的观点所作的歪曲的描述。这也正如美国学者约翰・麦克尼尔指出的:在美国教育史上,教育委员会一致坚守西方白人文化中心的原则,反对对黑人、墨西哥裔美国人、东方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种族和宗教集团实行不同的课程。[3]根据这一状况,美国黑人及少数族群呼吁在自己的社区增设学校,并使自己成为学校的实际控制者。呼吁课程中突出自己的文化、历史传统,打破白人中心主义,开设少数民族研究课程。因此这一阶段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是想通过提供一些课程,讲授文化上不同的东西。既教给少数族群学生一些知识、技能以便使他们自愿地进入主流文化,又使他们具有保持自身文化活动的技能。比如自1968年以来,美国密执根州教育委员会资助了两年一次的课程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在教材中如何准确描绘美国这一多元化的社会,开始以同情和尊重的态度讨论少数民族社团,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描述各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性。英国60年代对少数民族和移民教育的重心从教授英语向介绍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内容转变,强调少数民族与其生活的社会及文化相统一。
多元种族教育取向阶段(也称文化间教育取向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打破第一阶段的单一种族观,倾向于所有学生加入种族文化的研究学习,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倾向于旨在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许多学者对一元文化为中心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课程不仅对主流之外的少数族群学生造成心理挫伤,产生对学校提供的课程的疏离感、自卑感,削弱学习动机,产生人格内部的文化冲突。对于主流群体的学生也有负效应,容易使他们形成错误的自身优越感,对各民族、群体间的关系造成误解。同时也剥夺了他们从其他族群的知识、观点中获益的机会,不利于他们自身文化观念的反省与发展。因此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转向多元种族教育取向:培养理解他人的不同方式、信念;培养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深层文化结构的技能,从而减少偏见,增加对他人的认同感;培养儿童从不同文化视角审视自己文化传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不同的文化、价值及思维方式,更加有效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在加拿大多元文化课程目标中这种趋向最为突出。
多元文化教育取向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期):这是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泛化阶段,它可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多元种族教育的泛化,认为只增加种族文化课程内容,不足以培养儿童从不同文化视角审视自己文化传统的能力。对于少数民族的儿童而言,只增添种族文化的课程内容并不能使他们与处于主流文化中的儿童获得同等的学业成就。1993-1995年间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者在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黑人学生中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共同陈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习以这些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课程?他们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弃绝偏见和歧视,与自身文化相关的,富有意义和个性化的多元文化教育。[4]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逐渐明白,只进行单一种族群体的研究以及文化材料的学习,是不能导致实质性的教育改革而使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群体中的儿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课程领域呼吁更广泛的内在改革。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泛化到对整个课程变革的关注,尤其是对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实施策略的关注。
第二个层面是无所不包的多元文化教育。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从少数民族、移民、有色人种扩展至妇女、残疾人、多种信仰团体、不同社会阶级以及各地域群体,多元文化课程目标拓展为尽可能提供给个体和群体平等的机会,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增强人的尊严感和民主意识等更广泛的领域。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成为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变革过程。它不仅限于课程形式的改换,最根本的是课程观念的更新。多元文化课程作为文化的反映应在发挥文化传播功能的同时,反映文化的深层价值观念,探知文化深层价值。
多元文化教育重建取向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阶段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突出强调反映多种文化群体要求,强调课程的重新设计。尤其是通过对课程含义的重新审视,建基于新的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必须对学校所有方面进行全面统整,通过课程的改革促使每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种族、文化和性别团体的学生能够享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所有学生获得运作于未来跨文化社会中所需的民主价值观、信念、知识、技能和态度。因为有效的多元文化教育最有可能发生在一个接受、鼓励并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学校环境中。为此,班克斯认为必须要重建学校,使学校具有以下多元文化特征:1、教师和教育行政主管对所有的学生都持有相当程度的期望,应以正面的态度和积极关怀的方式予以回应;2、正式课程中反映两性和不同族群文化团体的经验、文化和见解;3、教师的教学方法能配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文化和学习动机的形态;4、教师和教育行政主管尊重学生的母语和方言;5、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呈现多种文化、族群和种族团体对事件、情势与概念的见解;6、学校所采用的教学评量和测验方法能够谨慎处理文化的议题,并使有色人种学生在资优和特殊才艺学生团体中占有相称的比例;7、学校文化和潜课程能够反映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8、学校的辅导员对来自不同种族、族群和语言团体的学生具有高度的期望,并协助他们设定、了解积极的职业目标。[5]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必须为获得这样的教育环境而建立课程整体战略。改变以往显性课程的统治地位,将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加以统整,鼓励民主的课堂和教学实践,以期获得更好的.多元文化教育情境。
何谓课程开发?《牛津英语词典》把“开发”解释为“一项计划、方案的具体细节的确定或小说情节的完全展开”。按日常用法,“开发”既包括一项制定好了的计划,也包括这项计划中具体内容的确定。课程开发也就指准备一项可操作的计划或者编制出一套教学大纲及其配套资料,以供班级教学使用。凡是保证某项计划及其配套资料有效性和充分性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课程开发活动。根据课程开发的内容来源,可以将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新编,即所有的课程成份都是新开发的,没有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另一类是改编,即从现有课程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成分并稍加改进,如课程的选择、补充、拓宽、加深、整合等。根据课程开发的主体,又可分为“用户开发”与“外部人员开发”两种模式。从现有的情况看,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基本采用改编,将新编与改编有机统整。并由“外部人员开发”演变为注重“用户开发”,形成了以平行式、整合式、扩展式为主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
平行模式:该模式与少数种族群体强烈呼吁在现行课程中增加非主流文化知识的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相对应,在对少数族群开设主流文化课程的同时,平行开设有关少数族群文化内容的课程,以“讲授文化上不同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单独开发出关于某一种族文化的课程,如移民教育课程、母语教育课程、黑人研究课程、亚洲研究课程,将不同种族文化群体的独特文化知识平行增添进学校课程体系中。二是通过对主流文化课程的识别,分析少数族群到底需要哪些知识。
英国学者詹姆斯・林奇认为这种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模式具有友善的象征意义,却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课程开发模式由于课程开发主体仍由外部人员组成,课程内容仍以主流的观点来诠释,使这种课程常充斥流行及象征性的无实质意义的差别待遇,好似圣诞树上琳琅满目的小饰品。当这种未经转化的课程直接灌输少数族群文化的内容时,学生将从西方传统的准则和观念架构来看待族群经验,再加上零散地介绍及在知识层次上属于较低层面,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印象,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尽是稀奇古怪的东西。另外该模式只要求属于本族群儿童学习自己的伦理文化知识,彼此隔离的课程则易导致单一种族封闭儿童的产生。奥尔和凯斯特在《索布亚鲜有改变的儿童》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好莱坞附近上学的小女孩,在一篇关于一个贫穷家庭的作文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妈妈很穷,爸爸很穷,兄弟姐妹很穷。女仆穷,管家穷,护士穷,厨师穷,汽车司机穷。因此,詹姆斯・林奇认为将零星破碎的亚文化内容平行加入学校课程中是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最低层次。应做的仍是以整体的方式去处理这个问题,“我对多元文化课程中那些含有行为目标分类的模式,夹有较负面的感情,它有个基本假设,目标与课程实践的内容或方法之间存有一种机械式的关系,而且它不把多元文化课程视为一个整体,却只经由对目标之介绍,直接跳到特别的教育活动或主题,或科目领域,丝毫不把课程视作整体架构。”[6]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目标应置于高层次的认知层面,鼓励清晰地思考,批判地进行推理、决定及社会行动。在对单纯开发种族文化课程而导致的后果进行反思后,演变为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多元文化课程开发。
整合模式:该模式重在考虑多元文化知识与现有主流文化课程的整合。认为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不是简单地将多种不同文化加在一起,而是需要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及相互渗透。德国学者吕克尔多认为:只有把面向实际的经验课程和具有现代化科目的课程结合起来,一种多元文化教育才能实际出现。[7]美国学者班克斯通过长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由浅入深、渐进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整合模式。[8]班克斯提出的课程整合模式包括四种途径:贡献途径,运用于学校和地区,试图将种族和多元文化内容整合到主流中心课程中。贡献途径是整合的第一级水平,其特色是在课程中插入种族英雄和分立文化的制造物。如在课程中突出少数民族的多种节日、纪念日和各种庆典,介绍少数民族宗教英雄式优秀人物的贡献。如在马丁・路德金诞生纪念日、美国黑人历史周等特殊日子,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庆祝仪式并选择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建构临时课程,展开案例式教学。虽然这种整合模式较易于操作,但却无法使学生形成对种族文化的整体性观点,易造成种族传统文化学习的“枝末化、无意义化”,无法展现整体的充满活力的民族伦理文化。附加途径是将有关种族文化的内容、概念、主题式主要观点添加入现有课程之中,但不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目标或特色,只是以单元或在课程进程中添加进种族文化内容。但该途径容易使学生用主流文化的观点来审视和判断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不易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变换途径是指课程的目标、结构和透视方法已发生变化,学生能从不同文化、种族的角度来建构自己的概念、主题与观念,能帮助学生发展知识建构的能力。比如研究美国历史、语言、音乐、艺术时其重点不在于研究不同的文化群体对美国主流文化所做出的贡献上,而应放在美国文化和社会是如何产生这些不同的文化上。如对主流文化中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知识,如果采用不同文化的观点来重新建构,就会变成:哥伦布的到来使得两种“文化相遇”。这就改变了原来立于主流文化,并以此作为内容取舍标准的状况,从而用平等的眼光审视不同伦理文化。社会活动途径则结合了转变途径,增加了如何使学生真实、完整地构建文化知识,并进一步提出了能力方面的要求,如在反省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做出相关决策,采取相关活动的能力。这种途径需要大量的课程设计和教材准备,并需要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
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整合模式,尽管从多方面优于平行模式,但多元文化课程不是增加一门或数门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课程,也不是要把所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都纳入课程中,因为:1、这将导致负荷过重;2、不是所有文化都有同样价值而可被接受;3、文化必需具备调适性和功能性;4、它将无法使文化间有充分的交集和共通的背景,据以保障社会的凝聚。[9]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整合模式提倡将不同种族文化纳入课程,也常常导致教育工作者莫衷一是,无法决定究竟哪一种族的文化是首要被关注的对象。多元文化课程过分强调教室的文化与人类关系的差异,不区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从理论和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因此,不应该把多元文化教育看作是目标导向的教育,而应该看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方式,应将整个学校环境或学校系统加以改变,如师资、教学、行政等等,强调学校整体的改革。多元文化课程开发不应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和课堂之中,应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生活的能力,造就能跨越自身族群文化限制的人。然而如何开发出涉及诸多方面的课程?毫无疑问,学校一开始就有着“图画的气氛”(pictorialatmosphere),将文化间的交互作用如图画一样活生生地呈现出来了。[10]因此该模式强调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教育的整体情景。强调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规划。强调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视教师为研究者、开发者、新知编整者和创造者;强调学生、社区、家长在多元文化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强调学生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课程资源,而不应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若“以开放性的教室持续地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文化语汇(culturalterms)参与,并将自己的文化带入游戏之中,将有更多的可能使大多数的孩童达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11]强调深层文化价值对不同种族儿童的文化学习风格的影响,注重在有文化差异的社会中和多种文化相互依赖的世界中的教学和学习取向;[12]强调培养批判性思维、决策,社会参与、群体交流;强调在评价方面的多元化,甚至可以允许学生选择一种最适合表达他们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测试方式,可以通过对自己进步的评估及一系列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研究项目来完成。目前这一模式是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高级形态,然而由于其在开发中难度较大,涉及方面较多,可操作性较差,也未找出有效的例证,更多是停留在课程学者的研究中。
三、几点启示。
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适应了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尽管在西方遭到来自各方人士的非议,如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可能会造成各群体为了各自权益而冲突与分裂;多元文化课程难以将所有的多元文化内容纳入其中,因为课程的容量有限,学生学习能力有限,而且有些文化可能只适合于本族学生,而对于非同一文化族群的学生则没有接受的必要。美国学者沃尔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接受本族文化教育的学生固然可能产生疏离感和无根感,但缺少主流文化教育的学生将会失去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性的机会。“从总体上看,竞争力而不是文化才是少数民族群体的主要关心所在”。[13]但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却为我们在课程中处理文化间的沟通与整合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模式,在整合不同文化的过程中表现为:在形式上从一元到多元并存。三种模式虽依次演进,但并非绝然分割。即使是拓展模式中也包含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的课程,如母语学习课程。整合模式中也蕴含着拓展的成分,如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讨论以便主动建构知识,教师成为价值的中立者等。三种模式是一种融合与超越的关系。在课程设计上从传统的目标导向模式演变为过程开发模式。如英国在开发多元文化课程中积极采纳斯腾豪斯课程理论,为学生创设“开放教室”,充分利用学校、社区课程资源,课程设计渗透到各学科的活动中。重视课程开发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而非编写教材等这样的课程结果。在方法论上从技术层面转向伦理基础层面,力求课程反映文化的深层价值观念,探知文化深层价值。就开发主体而言,由课程专家的单向度开发主体转为教师、学生、社区、学校、家长共同开发的多元主体。在所涉及的课程类型上,从关注学科课程到关注活动课程,从重视显性课程到发现隐性课程的价值,从强调正式课程到开发非正式课程。总之,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积极有效地探索了在国家普遍文化的前提下,如何体现多元文化的需求,为各国制定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也为学校课程中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典范”提供了有益经验。
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不断努力探索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途径与措施,经过建国50年的建设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在数量与规模上已不是主要问题,其关键是如何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美国学者曾在1993-1995年期间对美国黑人儿童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认为如果在学校中能学到他们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族群文化内容的话,学校教育就会对他们更有兴趣和吸引力,也会与他们更加相关和使他们更加投入。[14]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就的低落并非因其来自于贫困的文化背景,而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和学校文化不同之故。而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因为学校并没有在他们带到学校的经验基础上展开教育,使他们时常面对“文化中断”带来的诸多困惑,从而影响他们获得高学业成就。虽然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与国外相比有诸多的差异,但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我国民族教育也要考虑和适应各民族文化环境,提高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性,克服学校教育的“文化中断”。众所周知,我国学校正规课程以汉语为信息载体,绝大多数地区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课程内容也主要以汉文化为背景。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来说,往往与所学课程存在一定的文化隔膜。比如有学者曾指出,在小学教材中,让藏族儿童背诵李白、杜甫的诗歌而不谈《格萨尔王》,为培养藏族儿童刻苦钻研的精神只讲“悬梁刺股”却不谈宗咯巴或米拉日巴的艰苦求学,这样的课程远离了藏族儿童的生活空间,很难让藏族儿童感兴趣。因此,民族教育必须对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隔膜与中断给予充分关注,改革鲜有民族特色、不能反映民族文化的大一统的课程模式,提高课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性。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使学校课程更好的反映文化、地区、学生之间的差异,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这为建立既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又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民族中小学课程体系提供了课程空间和制度保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至少能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打破单一设置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模式;在保持必要张力的原则下,尝试整合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将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与现代科学知识有机结合;将多种课程形式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关注活动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与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重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使之成为课程开发主体。如此,必将会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民族人才产生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万明钢.多元文化教育的新发展与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5.
[2][5]james著.李苹绮译.多元文化教育概述[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19,20.
[3]约翰・d・麦克尼尔著.课程导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4][14]forddonnay.(1999)multiculturalgiftedhedbyteacherscollegepressofcolumbiauniversity,1234amsterdamavenue,newyork,ny10027,p68.
[6][9][11]詹姆斯・林奇著.黄政杰主译.多元文化课程[m].台北:师大书苑,,61,11,27.
[7]托比亚斯・吕克尔多.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及其改革战略[j].教育展望,1993(1).
[8]jamesa.bankapproachestomulticuluralcurriculumreform.p234.
[10]arora,r.andcarltond.multiculturaleducation,1986.p41.
[12]christineibennett.comprehensivemulticultural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m].allyn&baconaviacomcompany,1999,11-17.
[13]罗成龙编译.加拿大少数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政策[j].民族教育研究,1997(3).
上一页[1][2]。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十
关于知识经济问题,是我国学术界当前正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总的说来,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它的技术层面,很少涉及到它的社会文化层面。
什么是知识经济?现有相关文献的阐述大同小异,多是引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下的定义。
我个人的认识是:“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表现为它是以人的创造性知识(广义理解的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从而使经济的发展不再属于资源依赖型,而转化为知识依赖型(依赖于人的知识的发展程度)。由于地球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人的头脑中的知识却可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因而知以经济作为知识依赖型的经济,自然就可保待长期持续发展。”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创造性知识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人的大脑的产物。但任何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人,而是作为“社会人”以至“文化人”而存在,总是生活在定的社会关系中。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人的大脑能个能独立自主、精神焕发地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相应地产生创造性知识,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它首先同人们所处的大环境、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条件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往往表现为具有超常性(不墨守成规)、它有个性(独出心裁)、富有开拓精神、独创性与灵活性。”而要使真正具有上述特征的创造性思维得以自由驰骋,从加使异彩纷呈的`创造性知识得以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又有赖于与此相适应的催人奋进的社会大环境的激发和孕育才有可能实现。这也正是至今仍有许多人总是带着极其美好和仰慕的心情,追思我国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和西欧14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这是中、西文化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都是真正的“思想大解放,科学、艺术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创造的时代,也是科学、艺术上英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时代。”这两个中、西文化史上黄金时代所产生的订多出类拔萃的大师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闪耀的思想光辉,可以看作是他们所处的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反映,至今仍熠熠生辉,令人无限敬仰。
关于创造性人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辈出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我国晚清大学者龚自珍对此也有极为深切的感受。从他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九州生气情风雷,万马齐暗诚可哀。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可以看到,其中的前两句充分反映了他对封建社会末期的思想禁锢压抑了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无限惋惜和哀叹。而后两句则充分表达了”他强烈要求进行社会变革,为创造性人才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的热切追求和无限向往,因而他的这一寓意极为深刻的诗篇,就是今天读来,也足以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1][2][3][4]。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十一
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
大家好!
《高中生多元文化价值观培养》课题已经于今年2月被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批准立项。根据课题管理的规定,现在由我代表《高中生多元文化价值观培养的方法研究》课题组向大家作开题报告,请大家对我的报告提出宝贵意见,在此我向大家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研究课题希望通过校本课的开发来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养,并探索一种有益的实践方法。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周期初步定在三年。第一年我们做作准备工作,进行该课题相关的信息搜集和调查,为第二阶段的研究做准备。第二阶段为实验研究阶段,该阶段我们采用班级实际教学中的实验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意见反馈来积累课题资料。第三阶段为理论总结阶段,整理出最终的结题报告课题论文和校本课教材,申请结题。
选取高一年级三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在正常教学外分别按照课题的设计增开校本课,计划开设《世界三大宗教介绍》、《发达国家介绍》、《内蒙古三少民族介绍》三科校本课,将每一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并最终形成校本教材,另选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对比班,按原计划组织教学。考虑到本课题的内容较多,我和刘江宇、李杰将主要承担《世界三大宗教介绍》、《发达国家介绍》等校本课的开发,姜振国等将承担《内蒙古三少民族介绍》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这一点我们准备通过网络进行搜集,通过对网络上全国教育同行的调查和教育网站的'研究来实现。如果全国有与本课题关联较大的会议或培训,我们将申请参加。同时本课题的第二阶段需要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针对学校每个年段都设实验班和普通班的现实,我准备从这两种班中分别选取实验对象,并分别确立对照班。
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初步准备分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三大宗教介绍的校本课开发。
2、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介绍的校本课开发。
3、内蒙古三少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介绍的校本课开发。
4、网络优质教学信息资源的发掘与探索。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备课,制作课件并进行实际教学效果研究。
高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方法研究是一个长久而宽泛的课题,本课题组仅仅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开展了一定的探索,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向我们的广大同行发出邀请,如果您对我们的课题感兴趣,并且很想参与我们的研究,请您尽快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向自治区课题管理部门申请加强本课题的研究力量。
同时我们真诚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能多指教。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各位专家的指导,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谢谢大家。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十二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等诸多因素促成了各种跨国组织的兴起,各类人才也因为经济、文化的融合涌入到组织中。如何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构建一个多元文化队伍,成为了各般组织和企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多元文化队伍,以及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和体会。
多元文化队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好的团队需要由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不同职能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成员构成,以便更好地产生人才融汇的效应。多元文化的成员可以为企业带来好处和优势,比如不同国家的销售经理可以为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而不同职能的专业团队可以促进企业更快地学习和创新。此外,多元文化队伍还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融入本地文化,并加快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步伐。
1.充分利用网络。
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网络对于交流和合作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寻找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建立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
2.加强跨文化培训。
在组建多元文化团队之前,在整个团队进行跨文化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并保证团队内相互尊重和了解。
为了确保文化差异不会导致排斥和歧视的问题,我们必须在企业的管理和制度上加强平等性和包容性。例如在招聘、晋升以及绩效考核上,不能因为性别、年龄、种族和宗教而歧视或降低其职位和收入。
4.招聘外籍人士。
企业可以通过在国外的招聘宣传中,增加一些招收外籍人才的广告词,吸引更多海外专业人才。而且当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招募到海外人才的时候,需要给予很好的机会去发挥他们的优势。这可以加深他们愿意留在企业的动力。
在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对于团队成员的文化差异和个性差异是必须做到的。我们应该尝试倾听和理解,以建立联系和信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团队工作。我认为,要想构建一个多元文化的团队,我们必须理解、遵守并传递企业文化。
第五段:总结。
多元文化队伍,不但是现代企业的组成要素,也是企业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它提供了更广泛的创新、更好的市场开发和更深层的人才发展。要做到多元文化团队的构建,我们需要在招聘、培训和管理过程中,确保文化差异的平等性,并且务必逐步实践,为我们的团队创建一个更富有活力的环境和团队文化。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十三
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口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学习偏旁“方框”。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写字教学显得较为枯燥,孩子都已经对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谙熟于心了,所以在课堂上,气氛不是太活跃,有点呆板,以后要在写字教学这一块儿狠下功夫,力求形式的多样性。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十四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文化和思想。这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放和丰富,有利于我们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与内涵。通过了解和体验多元的文化,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这些相似的地方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协调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第三段:多元文化让人增强自信。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陌生的人、风景和语言,心里总是会感到很恐惧和不安。但当我们真正走近了这些陌生的事物,去了解它们,从中发掘到了新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有力量。多元文化的交流也是如此,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从而增强个人自信。
第四段:多元文化让人成为更好的交际者。
多元文化的交际需要我们不仅仅有广泛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态度,理智地掌握和利用文化间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交际过程。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打交道,我们可以锤炼我们的交际技巧和人际沟通能力,进而成为更好的交际者。
第五段:结论。
总之,多元的世界文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面对多元文化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以全球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来自外界的挑战和机遇。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十五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的融合也在逐渐加深。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我通过学习、旅行和人际交往等多种途径,在理论和实践中体会到多元的世界文化,这些体会也启迪了我的心灵。
第一段:多元的文化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文化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住房、饮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表现。各种多元文明之间的融合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这种融合不仅为每个人的视野开拓了新的广阔的空间,更让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有了这些多元文化的交互,我们就可以在获取到不同的独特经验的同时,探究出更多的认知和思考。
第二段:学习和体验文化的重要性。
在学习和体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交流和学习。不同文化之间有时会存在很大的反差,容易让人感到困惑或者产生文化冲突。但是我们需要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探究未知的知识和了解彼此文化的方法。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不同背景下的人们生活和思考方式的异同,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
第三段:旅游促进文化交流。
作为一种深度的体验文化的形式,旅游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体验。在旅行中,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历史遗迹、文化遗产、美景风光和异域风情等,大大提高了视野和知识储备。通过不断的交流,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
第四段:多元文化的聚合和创新。
在世界文化虽然多元,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文化总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交集,甚至相互渗透,这种交流会产生新的创意和价值。比如,印度是宗教特别多元的国家,但是印度人民对于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和谐相处有了很高的敏感度;美国也是一个多元文化大熔炉,各种民族文化在这里有着发展的舞台,相互之间融入和尊重这些文化将会创造出不同社区之间的和谐局面。
第五段:做出自己的努力!积极地推动世界文化交流的融合。
作为一名文化爱好者,我们需要在增加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美学能力的同时,积极地采取一些行动,比如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加入本地文化交流团体、组织公共文化活动等,定期展示本国的文化和社区特色。这些努力将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包容和多样化,在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体验中,我越发发现所有的文化都是美丽的。如果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也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文化,那么整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希望我们都能有机会体验到更多的世界文化,开阔自己的视野,成为更好的人。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十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多元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培育多元化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重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入思考和实践多元文化培育人才的方法和效果,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多元文化培育人才需要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尊重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开放心态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包容和尊重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文化差异显著的国际班级中,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倾听他们的观点和经历,以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由此,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欣赏不同的文化,并培养了包容差异的价值观。
其次,多元文化培育人才需要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越来越重要。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项目,例如与国外学校的联谊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互动,学生们学会了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进行有效沟通,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学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国际交往都至关重要。
第三,多元文化培育人才需要倡导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全球视野是当代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之一,而培养全球视野需要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和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在我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读书、观看纪录片、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地的文化。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实习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世界是多样化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和思维,培养了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的意识。
第四,多元文化培育人才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全球化潮流下,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发展其优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既尊重他们自己的文化,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在我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研究和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并通过分享和展示来凝聚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文化,并通过与其他学生进行跨文化对话来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胸怀和多样性思维。
最后,多元文化培育人才需要持续的反思和改进。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培育多元化的人才也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的成果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与同事、学生和家长们进行交流和反思。通过听取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我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培育人才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持续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包容性和创新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十七
多元文化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中,重视和培养幼儿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尊重和包容能力。作为一名幼师,我时刻意识到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我们的幼儿园所面临的幼儿群体也不再是单一的。培养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能够启发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尊重他人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社会的挑战。
二、理念转变的必要性(主题段)。
在践行多元文化教育中,一项关键性的任务是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的过去往往偏重于以国内文化为主导,较少重视国际化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培养。作为幼师,我们需要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文化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只有改变我们自身的理念,才能将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
三、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观点段)。
幼儿园的课程是培养幼儿多元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需要设计出多元文化的教育活动和课程,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例如,可以设计国外文化的节日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文化的庆祝方式,并参与到其中;使用丰富多样的教育玩具和故事书,让幼儿了解不同国家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拓宽他们的视野。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幼儿园教育中,多元文化的教育方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通过多元文化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的跨文化交往能力。例如,在幼儿园中组织多种文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伴互动;开展多元文化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多元文化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自我反思与展望(总结段)。
回顾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今后,我会继续深化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也希望能与更多的幼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育的多元文化教育方法和策略。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够培养出更有各种文化背景的幼儿们,他们将成为未来多元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传播者。
通过以上的认识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多元文化教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作为幼师,我们要加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并将其融入到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多元文化意识的幼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十八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增强,多元文化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已成为必要条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多元文化教师素养的重要性,下面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探讨多元文化教师素养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我们的教室里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听说认为的不同,学习能力和习惯也有所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尊重他们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和冲突。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会通过与学生交流和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以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特点为出发点,更好地了解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接受自身和他人的文化多元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不断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拥抱文化多元性。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鼓励和欣赏学生多样化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文化的兴趣。
三、开放心态和沟通能力。多元文化教育需要开放的心态和交流的能力,只有不断去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人的文化和特点,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交流,分享他们的文化、经验和想法,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文化包容性。
四、关注文化差异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我们的教室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也不同。文化的差异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情感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考虑,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出发点来进行教学。
五、与家长一起共同努力。教育需要家校共育,在多元文化教育中,也是一样。与家长的积极合作是提高儿童理解和认同多元文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与家长沟通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各个家庭的文化特点,了解家庭中的文化传统和孩子受到的文化影响,以建立家校双方的信任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教育素养,更好地启发学生。一方面,我们需要为学生制定最佳的教学方案,考虑学生的文化、习惯和兴趣点;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多元文化素养。
文化是多元(专业19篇)篇十九
多元文化护理在现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涉及到不同文化患者的文化背景、信仰、价值观和语言差异等,而这些因素都会对病人的认知水平、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我多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多元文化护理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第二段:尊重文化差异。
在进行多元文化护理时,尊重患者的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医疗和护理工作者应该了解患者的信仰和价值观,并尊重他们的观点和做法。在护理实践中,我曾遇到过一些病患家属对我的价值观、信仰和习俗表示过度反感,但我都能保持平静和耐心,并重视他们的看法,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第三段:语言和文化敏感。
在多元文化护理中,语言和文化敏感也是必不可少的。医疗和护理团队需要了解患者所使用的语言,并在治疗过程中选择最合适的语言进行交流。此外,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文化表达、信仰和惯例。例如,在与穆斯林患者交流时,我们要尊重他们对禁食和清洁的要求,并提供合适的食品和宗教场所。
第四段:个性化诊疗。
多元文化护理也要求医疗和护理工作者使用个性化诊疗来满足患者的需求。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文化习俗、信仰和语言,以便正确地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我们忽视患者个性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对治疗的反感和排斥。
第五段:倡导文化理解。
最后一个点是倡导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护理不仅仅是医疗和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我们也需要在整个社会中促进文化理解和尊重。当我们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时,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同时也能更好地减少偏见和歧视。
结论。
在多元文化护理中,文化差异、语言和文化敏感、个性化诊疗以及文化理解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这些方面对于合理地治疗患者和建立有效的医疗关系至关重要。通过我们的团队的努力,我相信我们可以提供最优质的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并推动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