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承载了人类对美好和真理的追求。这是一些经典著作的名句摘录,可以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一
记得读中学时教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资料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之后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我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不可否认,国学之“中庸之道”,也确实影响并发生过中国社会历某些被现代人认为丧权辱国的事实。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封建礼教,也确实是麻痹老百姓思想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一种精神枷锁。可是,1817年,拿破仑以往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并不软弱,它只可是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一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尽管当时拿破仑的预言离此刻是那么的遥远,而现实绝对给足了这个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人面子。我想,其中之含义绝不外乎他已经预感到;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中国人口众多、文化深厚。仅有这样的国家才具备不怒而威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终究要爆发。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礼貌的优秀成果。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貌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仅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_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教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
《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_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我们不妨把国学之“儒家思想”比做一种精神武器,在中国几千年历朝历代的封建势力掌握之下,只要对封建王朝达官贵人有利的,都能够拿来针对被压迫者使用。另外,从此刻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当时,无论孔子也好,孟子也好,老子也好,庄子也好,墨子也罢,从人的自身保护意识上来说,也绝对无法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尽力维护当权者的利益。
不然,刀架到脖子上,怎样去周游列国那儿来的三千_所以,《论语》也好,《孟子》也好,《道德经》也好,《逍遥游》也好,《兼爱》也罢,明显地倾向于当权者的利益。那么,有人要问;难道这就是“和”与“礼”的真谛吗当然不是!所以,在中国最终一个封建王朝被摧毁之后,中国的老百姓听到了两个新名词,一个是“革命”,一个是“民主”。
此刻,我们可能已经明白;“和”必须建立在人性化平等的基础之上,才具有它真正的含义。“礼”应当坚持人类善良的仁爱真实性,才能到达人与人之间完整的和谐。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中国大地展开的一场_,把国学、西学、一切知识学科几乎一扫而光。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许多国学大师都成了牛鬼蛇神。什么“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成了妄想复辟资本主义的大帽子口号。反复辟!批林批孔!一个_接一个_,国人的嘴似乎忘记了吃饭,满嘴都是“造反”与”革命”的口号。国人的精神思想已经被麻痹到几乎崩溃的地步,而国学的地位早已经荡然无存。
三十多年过去了,一个刚刚遭受了精神浩劫的中国,最终从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到了此刻。国学已经不是“四旧”或精神鸦片,国学文化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现今,__电视台的__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__成了国人眼里的美女,__成了中老年人的偶像,__成了当代的明星,__的相貌也成了“有特点”的楷模。这一切,都是国学带给他们的魅力。这一切,都说明国学文化是提高社会礼貌、精神礼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想,在当今物欲横溢的社会里,无论八零后也好,九零后也好,都应当拿起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文化国粹认真的读一读,净化一下我们私欲泛滥的灵魂,让天上的古人安心、让地上的老人幸福。从“百善孝为先”的教诲之中,我明白了怎样交友,我明白了“孝”就是“和”,和而德、德而孝。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二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三
我国最著名的国学经典是“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论语》主要讲述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做人的准则与学识的方法;《孟子》主要讲了孟子与其他思想家的争辩和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大学》主要讲了弘扬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讲了怎样修养人性;《诗经》中主要记载了各种诗词曲乐;《尚书》是一本历史典籍;《礼记》是一本门类杂多的典章制度书籍;《周易》主要讲了古时的八卦之术;《春秋》主要记载了鲁国的编年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不仅仅要学习现代的文学,更应该继续领略和发扬古代的经典文学,使华夏的精髓得以保存。国学经典用记叙语言的方式引导着华夏人民做人处事的方法与历史的传承,让人们学会怎样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说将“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文学宝典一一记之,但你心中也必须存有一盏指引你向往社会与生活的“明灯”,如果你没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进的徒行者。所以无论你性质如何也应该拥有一盏“明灯”。
而“明灯”出现的唯一途径就是——探索国学经典的奥秘与神奇,并发扬它,使它得以保存。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四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
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
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五
学习《国学》有以下感悟: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六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自信不疑”这一单元,它用许多的古代寓言和成语故事,以及古诗来教育我们:人要树立起自信心,失败了不能气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读了之后,我受启发很大,我本身是一个胆小的人,处处都爱面子,竞选班干部时,我很想当,但又怕落选,结果看到别人当选之后那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哎,都怪我自信心不足,怕失败啊,从今以后,我一定要胆大起来,自己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因为只有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才能敢去尝试,才能做得更好!
阅读时,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胸有成竹”、“果于自信”、“舍我其谁”、“集思广益”等,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有很大帮助,同学们以后可要多多积累哟!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愿《国学经典诵读》这样的好书多起来,也愿读这样好书的读者多起来,拓宽知识,丰富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好处多多,同学们,快快行动吧!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早心,报得三春晖。
读完这首诗,我有很多感触,或许,大家认为母亲为儿女操劳是应该的,确实,世界上最无私最温暖的莫过于母爱!但是,大家发现了吗?母亲为我们操劳时,皱纹已悄悄爬上了她的脸颊,那乌丝般的黑发以快被那白发慢慢取代,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永远无限的,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是永远无法报答的。
母亲,一个神圣的名字;母亲,一个光荣的称呼;当母亲为你精心准备饭菜,为一家人默默奉献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对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当你生病了,是不是母亲第一个把你送到医院,可母亲生病了呢?她是一推再推,一个劲儿的说:“没事没事,一会儿就好了&hllip&hllip”难道真的没事吗?不!母亲只是不想让你担心罢了,她害怕你担心她自己,会影响学习。
当母亲责备你时,你会心中不满吗?会认为她管得太多吗?不!她是在爱你!没有一个母亲愿意责备自己的孩子。
就算是在责备你,但她的心会比你更难受&hllip多关心关心自己的母亲吧!不要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哪怕是帮她洗洗碗也好!
亲爱的母亲,用任何词语也形容不了你对她的爱!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八
初识《国学经典》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经典的份量,它定是我国文学界中的奇葩,并且觉得那是文孺志士的专属区,像我这种肤浅的文学造诣不高之辈怎能领会其中的奥秘。我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在网上查阅起来。
详识《国学经典》让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只是冰山一角。国学经典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不知多少人对它们肃然起敬。像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治天下,可见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其实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我们说孔子是圣人,因为在他生活的那片土地上他是一位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曾有这么一种说法,现在姚明代表中国,而在古代代表中国的却是孔子。这说明孔子的影响力深远。像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句子朗朗上口影响久远。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感受最深的孔夫子好学的精神。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扪心自问,我是何其肤浅,何其妙小。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九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讲了一个叫尼尔斯的小男孩,他是一个瘦高个儿,鼻子两边长着雀斑,还有一头淡黄色的头发。他不爱读书,特别顽皮捣蛋,让父母操碎了心。粗野顽皮的尼尔斯和小精灵搞了一个恶作剧,小精灵把它变小了,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
尼尔斯家的雄鹅莫顿和大雁一起飞了起来,尼尔斯跳到雄鹅身上,一把抓住它的脖子飞身了蓝天。鸡、鹅、猫、牛都不愿意尼尔斯,因为尼尔斯以前经常欺负它们。雄鹅带他飞走,他十分高兴,甚至忘了他变成小人,牲口欺负他的事情。
在飞行过程中,一直是冤家的雄鹅和尼尔斯,开始了互相帮助。尼尔斯想要开始做好事让小精灵把他变成原样,因此性格也慢慢好转了。危险降临时,尼尔斯没有害怕,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下了大雁。淘气的尼尔斯变成了勇敢的尼尔斯。
我想: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友爱,要是只想得到,又不愿意付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不但人与人要互相关爱,人与自然界的动物们也要和睦相处。故事中大雁阿卡说的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她说:“人类把整个大地占为己有了,这是霸道的行为。你们有了一大片土地,那里肥沃而富饶。而我们这些飞禽走兽只是想要荒山和一些偏僻的森林,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我们这一生时时刻刻都遭受着人类的追捕,连睡个觉都担惊受怕。真希望有一天,人类能有良知,给我们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读了这段话,我感到很羞愧。我认为人类和动物是平等的,人类不能因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大量的捕杀动物,相反,我们应该和动物成为朋友,为动物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让地球成为一个幸福的大家园。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不仅把每一个角色描写得栩栩如生,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十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同享读书乐,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以圣贤之道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妈妈常说,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先有德、再有才的人,学习《弟子规》是奠定德行的根基。
“德有伤,贻亲羞”,孝敬父母就不应该做令父母蒙羞的事情,所以我要牢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凡出言,信为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说话做事都要讲诚信,做一个人人信赖与喜爱的人。
“过能改,归于无”,人无完人,发现自己有过失错误,一定要下决心及时改正过来,不断完善自己。
“朝起早,夜眠迟”,作为一名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饱满的精神努力学习。
“有余力,则学文”,品德要力行,文化知识也必须要学,要认真学,才能在德智方面不断提升。
熟读《弟子规》,让圣人的教诲贯穿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十一
暑假得此机会赴北京学习国学经典,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不得不承认,诵读国学经典的确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熏陶,对小学生而言亦是如此。这种国学经典的浸染,看起来是个大工程,突破起来也是个难点,但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视野的拓展,个人素质的提高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两天的课程培训下来,杭州的拱宸桥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拱宸桥小学在国学经典教学方面走得非常扎实,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入学礼。开学初的入学礼仪(正衣襟、拜孔子、观国学馆等等)让孩子从思想上重视国学、礼仪、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王崧舟校长所打造的“乐学模式”也是让我感受很深:始于“悦读”,基于“熟读”,贵在“悟读”,成在“化读”。在国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提倡“儿童视角”,非常在意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王校长还呈现了“文化种子”的习得。以每天三诵、每课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查、学期一赛、学年一年来作为主要途径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拱宸桥小学王校长的“以教立心,以文化成”理念,把国学经典教育做得的确是有声有色。感受了拱宸桥小学的国学教育特色以及其他几位专家灼见之后,我也有了很多思考,现就几点来说明:
一、国学经典教育要有重视氛围的营造。几位专家都讲到了,陶冶熏陶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很重要。国学经典教育的实现并不只是通过那一周一节校本课,更不止于课堂上的教与学,还应该有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习得或强化。如果只把国学教育的压力放在三四十分钟的课堂上,那这节课跟普通的文学课并没有太多差别,反而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应该打造国学经典学习的文化氛围。比如关于国学经典读书活动的开展、绘画活动的开展,文化墙的更新、班级读书角或者黑板报等栏目的更新。在楼梯处或走廊也可以有一些国学经典里面的诗文、或者宣传国学经典教学的标语等等。再另外,也可以通过“升旗仪式”“大队活动”来辅助宣传,多加熏陶。再有像参观国学馆等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学经典”的学习很重要。
二、国学经典教育要有策略的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要求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意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不忽视国学经典。课堂上的兴趣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设计,多样化的诵读,趣味游戏、动画辅助教学、小诵读竞赛等等可以做些尝试。课余生活中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要依赖于学校活动的侧重。学校可以每月、每学期根据情况来计划关于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节目展演等等,或者配合读书活动、书画活动来开展。
另外,这也对老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身来讲的确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十二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物悭。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它的意思是:借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及时还给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再借给你东西。
明朝的宋濂就是这样的。宋濂从小就喜欢读书,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他就问别人借,很多富人都不愿把书借给别人。有一年冬天,宋濂借到了一个富人家的书,约好十天内归还。他一到家就开始抄,可天气寒冷,手指都伸不开,墨汁也快结冰了,宋濂还是埋头抄写,终于在第十天晚上抄完了,外面下着大雪,他一头扎进风雪中去还书,富人感动了,同意宋濂随时借他家的书。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十三
随着高考放榜的日子越来越近,即便是高层三令五申不得宣扬各种成绩排名,这依然阻挡不了榜单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芸芸学子也依然摆脱不了被高考所左右的命运。然而,高考即便有一万个不是,却始终是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度最为公平的一种选拔制度,可以预见的未来,只有高考改革,不会高考取消,这是共识。
高考最终怎么改,还没有定论,但是有个趋势不可避免,那就是加大语文学科在基础知识中占比,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减少英语的分值增加到语文上,而前期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就明确: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到扩充分数后的语文考试中。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简而言之,就是“国学”。
高考是指挥棒,我们必须围绕着它转,在宣城这样的教学水平下,纯粹靠高考想上名校非常困难,而自主招生就是另外一条捷径。这几年来,名校都加大了招生名额,清华大学推出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经学),报考学生就需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以及《周易》、《诗经》中的一种。其中还有“能用篆书默写540部首,能简单讲解六书”等要求。而武汉大学也提出“申请弘毅学堂国学班的考生将优先录取”的诱人条件。人大自主招生涉及国学专业,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古文基础,研读过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了解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追求;参与国学相关竞赛或活动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发表过国学方面的论文”,其中“国学基本知识”占据考分的50%。
我们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这个独木桥现在有,以后也还在,重视国学才是不变的不二法宝。
那些藐视或者不屑国学重要性的筒子们,看见这样的题目你是不是内心拔凉拔凉的?没有国学基础,写这样的作文无异于写天书吧?而事实上,加大国学的教育于现实生活工作也确有必要,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科学家都去搞科研,那些高深的数学和牛逼的英语对一般人并没有多少用处,绝大部分人还是普通人,可是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国学教育,我们好多人不能说、不会写,求职经商都吃尽了亏。
也正是这个原因,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版)》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由14篇增加到72篇,足足增加了5倍,而且还规定不仅仅是诵读而是要“背诵”。
有些家长认为,不就是背诵蛮,让我家孩子到了高三突击一下,背谁还不会?这些家长真这样想,我也就无语了,好像别人家的孩子到了高三不学习一样!都到了高中阶段,在一个起跑线上,你的孩子忙于突击补“国学”缺口,而人家已经是防微杜渐都复习几遍了,这种认为“国学”可以突击补课是对国学认识的误区之一,“国学”必须长期坚持学。
对“国学”的认识误区之二就是认为“诵读”古文是一种秀,没有实际意义,认为小孩子学“国学”、穿“汉服”是一种表演行为,用农村人的话讲就是“哄得快活”。你真要是这样认为,我觉得你用“农村人”这个词是一种对“农村人”的侮辱。传统文化是一种深植入人的思想深处的根,这种根就像各种祭祀、各种民俗,它本身就需要一种仪式感,在一种程式化的过程中通过语音的重复来不断的强化,最终和自身融为一体,留在基因里。去国外的人都知道,我们这些在学校英语不好的人,到了国外,几个月后,那英语也说的刚刚的,为啥?说的重要性,多说就行。“国学”的学习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反复的诵读,最终隽刻在心,现代记忆理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也证明了这一点。
对国学的认识误区之三:小学生学国学太早,不能理解,不能消化,囫囵吞枣,无所裨益。有这种误区的人,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都是理解与记忆,认为只要理解了你才能明白和记得,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殊不知,这是一条“形而上学”的认知规律。许多人都有一个共识:当我们看见某些风景或者情景的时候会感动,这时候就脱口而出一些著名的诗词和语句,可是你仔细想想,这些脱口而出的诗句都是你少年时候背诵的,而你大学、成人阶段的记忆在哪里呢?想不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十三岁以前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因此国学的学习必须”抓早”、”抓小”、”抓现在”。
还有人认为,“国学”就是背几篇古文,这其实也是对“国学”的认识误区之一。诚然,抓“国学”教育必须首先抓好古文的基本功,但是“国学”不仅仅是这一块,它还包含“书法”、“国画”、“礼仪”等等多个方面,国学熏陶的是人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语言,一个好的国学班就应该是包罗这些方方面面的培训。国学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其对民族的塑造性和国民的深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只有从方方面面、完整、系统的去学习国学,才会对人起到长足的作用。这样看来,当前社会上的许多所谓的国学馆大约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货了,关于这一点,宣城华夏国学馆的林老师是最有感触。
我对林老师熟悉,她是专业绘画的科班出身,这些年教的学生也桃李满天下,不乏许多名牌大学,即便如此,为了能教好国学,她还是自费去了国学馆的发源地山东曲阜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国学专业进修,用她的话说,教人的事马虎不得,千万别误人子弟。
我深以为然!
有些培训机构前天还在培训淘宝网商,这一眨眼,今天居然就开始教国学了!更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一些旅游景点,租一间房屋,买个几十套衣服,唐装和汉服都分不清,居然也敢开设国学课堂,还美其名曰“研学”,真是咄咄怪事啊!我们重视国学,但是家长也得擦亮双眼别被一些乌合之众的草台班子给骗了,损失钱事小,耽误了孩子的一生才是事大。
“国学”的培训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娃娃抓起,那么是不是初中高中的学生就没指望了?当然也不是,有考试就有应对,找一间正儿八经的国学馆,从零基础开始,那么,改变的不仅仅是当前的学业成绩,还有你一生的修养和底蕴,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欠缺的东西。
现在开始,一切都不晚!
公众号:杉木随笔。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十四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
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
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文档为doc格式。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十五
进取性,必须了解学生的熟悉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教师要做不失言的智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本事。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正如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本事。
三、学思结合。
孔子一向夸大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这种见解贴合人的熟悉规律,已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夸大学的重要性,反对思而不学。他以自我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这说明学习是思考的基础,离开学习往思考,其结果必然徒劳无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调思考的重要性,反对学而不思。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主张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餍饫终日,无所专心"(《论语阳货》)。孔子的学有方向,先是学德,次是学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与行结合,思与社会生活结合。学,不是漫无边际的学;思,不是漫无边际的思。学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领悟孔子学思结合的真谛。
四、学以致用。
孔子很夸大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往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据《雍也》载,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又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再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说他的学生有的果断,有的通达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艺,这对于治理政事会有什么困难呢孔子培养学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练习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学用结合、言行相符。
五、学而时习。
孔子在《论语》的第一句话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欢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涉及到新旧知识关系的看法,是贴合教学规律的。孔子以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往伪存真。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述而》),多听多看,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能够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便可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从已知探未知。故,学而时习之。
让我们一齐为弘扬国学而努力吧!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十六
经典阅读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经典阅读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经典阅读心得通用7篇】,供你选择借鉴。
书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思想独特,构造新颖,孙悟空护送唐玄藏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书中故事《三打白骨精》由于孙悟空神通广大,三打白骨精化成的“人”,唐玄藏却因为没有孙悟空那般火眼金晴,而赶走了他回花果山,我很为孙悟空感到惋惜。《水浒传》让我体会到108将为“义”而战,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为朋友,为亲人两助插刀,在所不惜。让我充分体会到,他们朋友与朋友间的侠肝义胆。而且这部书最让我惊叹的是108将竟没有一人的性格是雷同的,难怪金圣叹日:“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三国演义》中,三国鼎立,战火纷飞,各个英雄打天下,如果《水浒传》用一个字形容是:义,那么《三国演义》这本书讲的就是:忠。关羽在曹营受曹操厚待,但仍“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为国捐躯。赵云救阿斗,七十几岁高龄却依然为国效忠,这不就是很好的表现吗?《红楼梦》是古代一部爱情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一见钟情,却不能在一起,林黛玉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为他们感到惋惜。
诗风词韵,博大精深,它是古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孔圣人孔子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唐诗与宋词在这一方面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诗词能给人思考,能给人以高远的志向。诗以言志,歌以咏之,唐诗宋词不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亮丽的篇章。
伟人故事篇,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有的凭借发明造福于人类,有的给人们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阿基米德的“镜子战术”有口皆碑,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耳熟能详。这些故事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学运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非浅。
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读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读书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在读书的旅途中,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
最近,我读了古代着名诗人白居易写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这篇古诗。这首诗充分具体地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自己出门在外的孤独。他思念家人,思念家乡。这首诗的诗文是: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话说着远行人。译文: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晚上,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当我想起家里的人也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我读了这首诗,深深地体会到了白居易在邯郸驿站是多么地思念家人。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也像白居易一样,身在他乡。每当过节都会不由自主地思念家乡的亲人。
有一次,我的爸爸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出差去了。端午节那天,我只能和妈妈孤零零地两个人在家过了。以前过端午,爸爸都带我们出去游玩,欣赏风景。可是今天,却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吃着干巴巴的粽子。整个家里显得冷冷清清的,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在外地出差的爸爸。爸爸在干什么?爸爸今天吃粽子了吗?一个个问题不由自主地从我的小脑袋里嘣出来。真希望爸爸陪我们过端午啊!可妈妈却语重心长地教导我:爸爸正在外地出差,工作需要他,社会需要他,我们作为家属应该为他感到自豪!晚上,我和爸爸通了一则电话,告诉他节日快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新的一年,我要多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
在班委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诵读了儒家经典《论语》的部分精彩篇章。大家都有一种很兴奋的感觉,我也不例外。当今社会,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不知不觉间,圣贤和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恼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所幸,仍处象牙塔的我们借着这次契机,得以重温经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很多的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我们去学习。就比如我们这个班集体,从我加入到现在,颇感班里真的可谓是藏龙卧虎。有的擅长评书,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专门发表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有的软件制作一流,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缜密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歌喉„„真的是由不得你不钦佩、不赞叹。同时,也督促我们奋发图强、扬长避短、敢于争先。不一定事事争强好胜,但至少不能太落后于人。
如果说能者为师是理所应当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更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只是为了得到一时的渴望与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就只是无聊又可笑的。当今著名的李开复博士在哥伦比亚求学时就曾面临类似的问题。他是以所在州数学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大学的,一到那里便理所当然的加入了一个数学尖子社团。可是,直到加入了之后李博士才发现自己的“第一”与其他州的“第一”差距有多大,在高手如云的境况下内心惊慌不安。一方面自己倍感压力,另一方面虚荣心作怪,怕人家笑话他“第一”就这水平?结果自己一再失利,内外交困,一度陷入迷茫而不自知。多亏后来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计算机,毅然决定转系并全心投入其中,终于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从这一生活实例中不难看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这句话中的启迪意义。
说起论语,人们大多不难联想到当今一位伟大的女性——于丹。我有幸曾聆听过几次于丹教授的视频讲座,颇有感触。人生不如意事常,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缺憾是一门智慧。“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承认现实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于丹教授就在其《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诠释。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肯定也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是怎么处理的?我在生活中就碰到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无一例外的是,只有当你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只会盲目的发怒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自己:我们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做到“仁”了吗?我们真的从心里关爱我们的老师、同学、家人了吗?我认真的审视并反省了自己的生活理念及态度,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践行这一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往往看一个人读写什么书,交些什么朋友即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突破你个人思维的局限性,指出你注意不到的亮点,人的一生中不能没有朋友。再者,从某种角度而言,一本好书也可以成为你最好的朋友之一。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伴侣。偶尔,小时候的阅读书、动画书、课本等等会在某个瞬间连接入我的脑海,连带勾起那个时候的美好记忆,让人感觉似乎依旧是那么的生动感人。通过论语这本书,我仿佛从中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的孔子,略知其言行,略晓其容貌,通过书把我们的思想连在了一起,情景交融,同悲同喜。
《论语》始终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的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不论觉察与否,生活中都不乏论语的痕迹,教室墙上挂着的匾额里,同学们日常交谈的话语中,课本中引用的文献中„„论语的精华在我们之间传承并发扬光大,被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说来也巧,近来恰逢世界读书日,人们都提倡去重读经典,拾起久违的经典,在这暖洋洋的午后,随心所欲地诵读几句,让那智者的声音在身体里回荡,不失为一种难得的独特享受。
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
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我惭愧,我的懦弱。
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它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十七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阅读心得国学经典(模板18篇)篇十八
今天,我把妈妈给我买的《经典阅读》这本书全部都看完了,在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许多许多的童话故事,有灰姑娘、有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还有飞上天的鱼……,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哈哈笑儿童医院”这个故事,因为我们小孩子生病的时候最怕吃药打针了,如果有了哈哈笑儿童医院,那么我们就不怕吃药,更不怕打针了,可以快快乐乐的好起来。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后,我一定要经常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那么,我就不会那么容易生病了。
我想:“在往后的学习阶段里,我除了学好课堂里的知识外,我还会多看课外书,增长自己的见识,同时还会多做户外运动,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