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指导。下面是一些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一
时间过得好快,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十三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
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通过学习县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员大会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的动员大会,深有体会。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二
孩子小时候,家长都要教育孩子,让孩子做有品德的文明人。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鲜花,要让他们开放出一朵美丽的鲜花是不易的。开放成鲜花的关键在于家长。
家长要在孩子做错时教育他,而不是教训他。
小时候,家长对自己孩子做错时不闻不问,那么我明确地告诉你,你孩子完了。
因为长大后他就会那样对自己的孩子。要教会孩子们对做错了的事要有所改正,而不是一味让他错下去。
当然,对于以上说的,我也经历过一次。
那时我还小,不懂事,又一次到饭馆去吃牛排。
因为没有纸了,我就叫道:“服务员,给我拿些纸来。”
过了十几分钟,服务员才将纸拿来了。
我说道:“怎么这么慢,你是成心的吗?”
服务员急忙说道:“对不起,下次我会快点的。”
服务员走后,妈妈就对我说:
“如果,那个服务员是你,而也有个小孩让我拿纸,可逆慢吞吞地才拿了纸,给那小孩。
“小孩大声说道‘怎么这么慢?你是蜗牛吗?又不是没长脚,走这么慢啊?知不知道顾客就是上帝,给上帝服务就得快点。’你是什么心情?”
听了妈妈的话,我斗大的泪珠从眼睛中掉了下来。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接着我回答道:“妈妈,我错了,我这就去给那位阿姨道歉。”
妈妈又温暖地说道:“去吧!记得把眼泪擦干后再去。”
我擦干了眼泪,走到阿姨面前,大声说道:“对不起,服务员爱意,我错了,请您原谅我吧!”
服务员笑着说:“小姑娘真乖,记得以后不能这样了。”
我说:“好。”
是妈妈的教育使我从糊涂中清醒过来,我不能忘,也无法遗忘这件事。
是妈妈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在这里,我想对妈妈说声谢谢,谢谢您给我上的重要的一课。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三
《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指光明美好的德行,“明明德”是指的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要革除蒙昧,开发民智,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我们教育行业是“亲民”影响最深远的途径。可见教师的重要性。
一、崇德。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像清华大学的出自《周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二初校园的“立德树人”的石头标识,都强调了德的重要性,而教师是个古老的职业,孔子杏坛讲学开创私学,有教师、教室、教学媒介手段等,发展至今可说是源远流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是劝诫君主,我想对于教师同样适用。今天我们讲立德,是因为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潜移默化,身心熏陶,现在我们每一年都会评选全国道德模范,会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会评选全国优秀教师,就是想把这种德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社会,注入人心。
既然是教师,那我想给大家说个“师德楷模”。他叫李保国。李保国同志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是学术“大牛”;更牛在始终坚守为人民做学问。他常年深入太行山区,把农民的需求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把论文写在太行山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的家里。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帮助太行山区增加农业产值达35亿元之高,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同提升的脱贫新路。
二、那么我们需要立什么师德呢?
大德讲的是国家之德。明大德对每一个个人来讲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培育花草的辛勤园丁,那这样一个比喻的形式,最早就是由屈原开创的。他曾经把他培养的青年学生比喻成是花园里面盛开的香花、香草,像兰花、杜衡、芳芷等,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希望这些香花、香草,等它们能够茁壮成长,能够长到枝叶繁茂的时候,他希望能够将它们收割下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么我想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一行业,我们在座的同仁都是一样的期冀。
守公德。对于教师来说,公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操守,行为规范。
20__年的12月29号,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推广公布他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__年的月24号,教育部也做了授予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决定。他就是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他__年留校担任辅导员,因为工作出色,先后担任学生处处长、校党委副书记,直至被提拔为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不论什么岗位,最让我牵挂的还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20__年,曲建武同志毅然辞去正厅级的职务,去大连海事大学,当起了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一名大学本科生的辅导员。他说,“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辅导员,仅仅讲道理也是不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这就是你要以自身的一些践行来引领孩子们,你教育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正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实写照。
严私德。简单来讲,就是私人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品质和习惯。在私德问题上,教师丝毫不能懈怠,要始终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这种警醒意识,要自觉地去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要做到慎独、慎微。
三、如何修师德?
第一点,勤学。勤学是修炼道德的基本方法。那怎么样做到勤学?我想每一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在我看来,要向我们身边的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学习,勤学就要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中华民族的根中汲取力量,传承给下一代。
第二点,明辨。明辨就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做出选择,“出淤泥而不染”更要“吾将上下而求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并以此传递给学生。
第三点,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修德就要落到实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racticesmakesperfect,我想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师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还有一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师德的养成贵在坚持。有道德情操的教师,就要始终牢记道德的养成永远在路上,要始终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师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有了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强大力量。“德不孤,必有邻”我们每个人严格要求自己了,会影响身边的同事,学生,我们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四
新时代是担当者、奋斗者的时代。敢担当有作为,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盼。近日,陈希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在政治忠诚上教育干部主动担当、在选拔任用上引导干部争相担当、在教育培训上促使干部善于担当、在管理方式上推动干部敢于担当、在工作氛围上激励干部乐于担当。
新长征的路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攻克,责重山岳,能者方能为之。当前,我国正值改革攻坚期,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挑战,需要一大批冲锋陷阵的“闯将”、攻城拔寨的“尖兵”,在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作为党的干部,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而是要能担当作为。要用好敢于担当和善于担当的辩证法,“敢”字当头是“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善”字当头是“成功必定有我”的主角意识,只有将“敢”与“善”有机结合,才能创新作为,干成事、干出成效。
在“敢于担当”中提升干事创业的精神境界。精神凝聚气质、通达未来,是事业的进步之基、发展的动力之源。干部的担当精神不仅仅是个体的道德修为,也不仅仅是维护共产党人价值观,同时还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最终体现为政党自信。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政治站位、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党中央有号召、有部署,我们就有坚决的行动、坚决的落实。要提升为工作、为事业、为人民敢于决策、敢于负责、敢于承担风险的胆略和气魄。要深刻认识履职尽责中应有的担当作为,将担当作为共产党员的传统薪火相传,带头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奋发有为,以实践实干实效彰显“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在“善于担当”中提升科学谋划的工作方法。从高屋建瓴的改革战略,到精细入微的民生举措,中间必须有扎实、踏实、硬实的行动。善于担当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常态下的生动诠释,更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抓手。要深刻领悟***总书记“发展辩证法”“八个本领”。谋划要超前,切实增强组织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施策要精准,制定政策措施必须从基层实际出发,体现可行性,强化实效性;落实要有效,开展每项工作都要按阶段、领域、环节等分解细化。要牢固树立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善于在纷繁问题与复杂局面中把握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要突出问题导向,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扭住“牛鼻子”,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突破口,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学会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让各项工作任务确保细致、坚持精致、追求极致。
意识、看会不会抢抓机遇、看能不能**难题、看能否出色地完成目标任务,在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创新求突破,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拓展组织工作思维,推动组织工作出精品、出亮点、出成效。
扬鞭奋进鼓点急,担当尽责正当时。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我们要用好“敢于担当”和“善于担当”的辩证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五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因为我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教师节!首先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节日快乐!
有人说孩子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孩子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
实际上,孩子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他们从事着绿叶的事业,他们是人民教师。
其实,在我身边,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也不时被深深的感动着,因为有着许多平凡却又伟大的领导和老师,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相同的信念和追求:那就是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演绎着无悔人生!用无私的奉献谱写幸福的人生!用自己的的青春智慧和热血诠释人民教师的内涵,用真和善哺育纯洁的心灵,用爱与美铸造闪光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
我发现:有时当有的同学没带铅笔心神不宁时,他会悄悄地把准备好的铅笔送给他;每天早晨见到我时,他总是第一个冲到我的面前向我问好;卫生区总有他拿着拖把拖地的身影;下课了,又是他拿起黑板擦擦黑板;那天他做了一件事情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早上我们刚吃完早餐,班长已经检查完红领巾了,劳动委员在忙着检查卫生,随着早读声音的静止,学校三评人员来我班检查卫生工作了。我连忙请他们进来。因为我们刚刚检查过了,全班同学都戴了红领巾。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坐在第三组第一排的熊杨政同学没有戴红领巾,我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只能任凭他们记下了,这时,坐在第四组的罗志颍也同时发现了,他飞快地从他的抽屉里拿出一条红领巾,迅速地将红领巾戴到熊杨政的脖子上,这时的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看到这一切,作为班主任的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我马上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向他学习。在他的影响下,每次我们班只要有没戴红领巾的同学,都有人会主动借给他,大家借出的不是单纯的红领巾,而是一份份爱心,而且让这份爱心在同学们中传递。
平时,那些聪明乖巧的孩子总能得到老师的`喜欢,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总会引起老师的不满,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细心的关爱。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调皮的孩子更需要爱!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怎样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使他们在爱的阳光里茁壮成长。
过节前,我收到了学生寄来的贺卡,看到上面热情洋溢的话语时,刹那间,我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莫过于此,我感到自己是一个生活在花丛中的人。
我们是卑微平凡的,但更是神圣伟大的,因为,我们正领引孩子去触摸真诚,体味善良,崇尚正直,学会坚强!我们正引领孩子推开一叶叶神奇的窗,打开一扇扇智慧的门,我们展示给孩子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所以,我们是幸福的!原来,少点欲望,多些爱心,我们就能品尝到幸福甜甜的味道!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六
这个人不是别人,对,她就是我的奶奶。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跟着奶奶住,白天奶奶教我读书写字,晚上奶奶便教我剪纸。
奶奶的手可巧了,剪个小狗汪汪叫;剪个公鸡会打鸣;剪个小鸟飞上天……。
夏天,奶奶怕我到河边玩耍出危险,便用剪纸哄我在床上玩。奶奶说她老了,眼都看不见了,我问:那您以后都剪不了了吗?我瞪大双眼好奇的望着奶奶。奶奶却哈哈大笑起来,这让我感到更疑惑了。“傻孩子,我把眼睛蒙上一样可以剪。”我灵机一动,用黑布把奶奶的眼睛蒙上说:“开始剪吧!”哇!看不见的奶奶依旧剪得惟妙惟肖。
剪完后,奶奶意味深长的对我说:“你记住,干任何事都不能偷机取巧,一定要实实在在的做,这样就能达到熟能生巧。”
那个给了我教育的人——奶奶。对于这份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又报答了多少?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七
俗话说,父母是每个小天使的第一老师,而陪伴孩子们读书历程的老师是他们的终身父母。从一个学生,知识的的接受者到老师,知识的传递者,角色的变化让我意识到责任的担当和博爱的传递,让我认识到如何为人师表。
最近我在杂志上看到一幅照片,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授学一组塑像。师者手持书卷,神情庄肃,目光深而平和;弟子则有列布四周,或诵习、或沉思、或舌辩、或聆听,上有飞云朗日,下有青松古石。我的心中突然涌出一种然莫名的情怀,和谐的氛围,真切的师生情,让我想起自己学生时代的情景!孔老夫子的德、才、勤、容真是教师学习的楷模,使我对“师”有了更多的感悟,我意识到为师在勤,为师在德,为师在爱,为师在博。
师道在勤。夫子是高悬晴空的皓月,是润泽田野的清源。但将他看作一座山,不可逾越,却可攀援。师道在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们自古将“勤”认为为人美德,因而便有“勤俭可持家”、“勤能补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的种种感叹。岂有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师”者而不勤者?师道在勤。只有勤学、勤思、勤,才能在知道少一点的人面前知道多一点,在迷茫的人面前沉稳一点;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
为师在德。“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是学生的风向标,为人师应以德以仁之风带领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师在爱。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走上讲台,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也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也经常提醒学生:“要劳逸结合,活而不乱,注重效率”,犯错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了,老师帮助解决,对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
为师在博。要成为当今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应对研究领域和教学领域的知识掌握全面,不仅要“温故而知新”,也要积极汲取更新的知识,与时俱进。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希望年轻的自己认真实践“为师在勤,为师在德,为师在爱,为师在博”,在教学工作中践行自己的教学信念。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八
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今年是我从教第三十年,在倍受鼓舞的同时,对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对“四有”好老师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体悟。见贤思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向着好老师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
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
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
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
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
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九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1种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是1种充满爱心的智慧的诠释。
黄静华老师说,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他们的思想境界使我心潮震憾中油然而生1份敬意。
霍懋征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溏没有水1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要成为1名好老师,首先要有1颗母爱之心。这种爱不是1种概念、1句口号,而是具体、鲜活、生动的情感和行为。有时1个微笑、1声赞许、1丝安慰都会打动孩子的心灵,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个有爱的老师,不应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而是努力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当她心里装满学生的时候,就会主动“以生为本”来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1位有爱的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时时注意自己的1言1行,用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做1个品德高尚、心理健康、举止文明的人;1个有爱的教师,从不觉得苦,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再多的付出,也都是由衷的幸福。
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真正的爱学生,就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和他们平等交流,真心善待每1位,让微笑和赞赏充满课堂。要用1颗纯真的童心和他们1起思考,1起游戏,真正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感到学习是1件很愉快的事,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向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靠拢。
教育是1种呵护,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教育是1种唤醒,以爱心、智慧唤醒孩子潜在的心智;教育是1种艺术,需要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融通,情与情的相逐。
我愿不断拓宽自己的灵魂空间,鼓励学生搅动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塑造;我愿和这些后生灵魂进行真诚的交流,发现他们的亮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在交流的享受中焕发精神异彩;我愿以我的热情去融化那些冰冻的灵魂,鼓励他们振作奋发。我愿做1名永远的激励者,用无穷的精神力量去创造奇迹。我愿用我充满活力的生命去感染学生,去给学生制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吸取更深更广的营养。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更新教育观念,绽放学生的心灵,收获未来的奇迹:。
1、是在思想上要做到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觉实施素质教育;。
2、是在品行上做到品德高尚、修养高深。
3、是在事业上做到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
4、是在业务上做到能上好课,能写好论文、能搞科研教改实验;。
5、是在课堂上做到语言表达好、教学方法好、教学效果好。
在今后的工作中,当以不变的责任心,不朽的爱心,不竭的进取心亲近教育,献身教育,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凭1腔热血,袭两袖清风,站3尺讲台,育4方桃李,力争做1名令人敬仰的新型教育工作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师德的内涵,树立崇高的师德,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认人民满意的教师。用心教书,用爱育人。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十
仰望天空,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件往事,它像一颗星星在我记忆的长河中闪烁着它独特的光芒。那我们就来讲讲它的身世吧!
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件新衣服。白色的衣服贴了条领带,我高兴极了。
我穿着这件衣服到学校去,同学们看见了,都赞不绝口。有的拉拉领带,有的看看纽扣,听着他们的赞美声,我心里美滋滋的,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时,一个不知去向的同学撞到我面前,他不好意思地说:“这位同学对不…。不起。”我满不在乎地说:“有事吗?”只见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不小心……把你的衣服弄……弄脏了。”我顿时火山爆发,气呼呼地说:“说对不起有什么用,你赔!你赔!中午小心你的衣服!”说完,我擦干泪水回家了。妈妈回来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的经过一百一十地告诉妈妈,还气鼓鼓地说:“他还装模作样地跟我说对不起,下午我也给他画几笔试试。”妈妈听后,严肃地批评了我。虽然我不吭声,但还是很生气。我经过一番思想后,决定明天给他道歉。
到了明天,走进学校大门,只见他拿着肥皂对我说:“这位同学,衣服给我洗吧!”我红着脸说:“不用了,我已经洗好了。”
虽然衣服还有淡淡的污迹,但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同学之间,不应为小事斤斤计较,要相互谅解。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十一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
一次,他收了一位名不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
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亲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
众人惊惶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吗?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刚才的一曲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
全场静默片刻,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蕴藏着三个含义:1是为学生的精湛琴艺;2是为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美和尊重;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盛名之下的演奏家并没有担心在大庭观众之下赞扬学生的高超,会无形中降低自己的威信。他在拥有一流琴艺和一流名师的同时,也依然拥有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虚。
仅此一点,足以称之为大师。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十二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在用心体会着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我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其实,在我准备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时我就在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在目前新环境下,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完善自己,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善于反思、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富有激情、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教师。
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
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只有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教师将成为一个国际职业,要能参与国际竞争。随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越来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在日本,“老师”这种职业曾经被叫作“圣职”。所谓“圣职”,即跟中文里的“诗圣”“圣手”的“圣”一般,是指不但在学问方面,而且还在做人方面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
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其实我觉得应该将“身正为人范”放在“学高为人师”的前面。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缺损。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试想,一个品德恶劣的老师如何去教导学生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恶劣的教师对学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相反,一个思想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新教师,过去在大学里的穿着打扮、外形设计(特别是发型)和说话的语气都必须做必要的改变,以符合教师的身份特点。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授业,也不易。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教师之学高,靠学习;其品性、操行、风貌、言谈、举止,也都要通过学习和修养予以提升。当然,今天教师的角色已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
有人说,只有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教学实践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显得特别重要。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现在有不少专家倡导教师课后写反思日记的做法,我认为是很有效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点时间读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朱永新《我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例如《二十五史》可以储进一张光盘,要查什么,极为方便;《全唐诗》也是一样,只要你愿意查阅其中的任何一类诗句皆可立即调出来。但是,如果要写一句新诗句,那便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势必被时代淘汰。我认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没有创新精神。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善于反思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要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确定奋斗目标,并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教师成长固然有良好的环境,但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要把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做一名好老师,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标。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运用“眼界”引领学生前进。教师的视野若不开阔,志向若不高远,就难免会影响教学的质量。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三种境界”。做教师亦是如此,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到追捧和崇拜时不发烧,也就是如王国维所说的,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甘于奉献,为学生呕心沥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把教师当作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像邓稼先研究原子弹一样研究教育,把知识教得深入浅出。这种境界,是要靠经年积累方可达到,而一旦达成,往往会使你享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一位外国诗人说过:“伟大的艺术家是简化的大师”。能用最简洁朴实的方法,让人受到最丰富、生动的教诲,这便是伟大的教育家。当然,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不但要追求“深入浅出”的教育境界,还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自信、自强和活力,不断挑战自我,具有思维敏捷、宁静致远、严谨踏实、睿智深邃、激情澎湃、风趣幽默等魅力。据说梁启超先生在给清华学生讲课时,讲到紧要处便不觉成为表演者,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或掩面,或顿足,或狂欢,或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苦而涕泗滂沱。如此声情并茂,学生被深深吸引,认为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激情、麻木不仁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因此,“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同飞”应该成为每一名新时期教师永不松懈的追求和必须具备的品质。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十三
从师,顾名思义,即为跟从老师学习。对于当今社会而言,难的不是“学”,而是弄清楚弄明白,“学什么”和“为何学”。
人们在求学之路上缺乏质疑精神,盲目从师。这是一种机械化学习下导致的必然结果———不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只是知道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却不知道到底该向老师学习什么。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老师讲解题目,传授道理有误时,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发声,一是因为不敢,二是认为老师就是权威,最终不假思索的将对的错的都全盘接受。这显然不是我们从师的正确意义所在。即便是师长也并非圣人,他们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自我改进,成长。人总会有犯错之时,从师固然是好,但若是盲从则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智者在从师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自我的独立思考,因为他们明白自己要学的其实是真理和师长身上的美好品质。愚者只知学而不知其所以然,久之便形成了盲目跟从的风气,其实并未弄懂从师学习的真谛。最终,就无可避免地要出现两极分化,即韩愈笔下的“圣益圣,愚益愚”的境况了。
究其“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分界线在于知道并明了“为何而学”。也许是社会风气使然,学习变成了一件功利化,机械化的事情,我们更习惯于高强度的训练应付考试的能力,试卷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趋于一个模式化的过程,鲜少有人会仔细思考,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学习。功利化的学习就好像是工厂的流水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思维逐渐固化,丧失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缺乏自我人格,最终导致我们难以独立思考,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
从师学习的中心显然不能只围绕“升学”“找好工作”转。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学习重要的是能沉下心来———不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显然不是应对考试如此浅表,这实质上是一条修身养性的道路。在摄取知识,提高思维境界的同时,我们也在被师者身上的闪光点和精神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成为更好的自己。
综上所述,在从师学习中思考,并明确自己为何要学习以避免过分功利化,才是当代社会该有的从师风尚。老师与学生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在如此良性从师的过程中,学习自然而然的会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习惯,弥补自身不足,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十四
有人说,师德就是爱,爱一切的孩子,爱孩子的一切;有人说,师德就是奉献,如春蚕,似红烛。而我认为,师德就是甘于平凡、甘于平淡,甘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蹉跎岁月中,以不变的热诚去挑战每一个教育的高度,以不变的热情去关爱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我向孩子们提出“老师给你们一个笑脸,你们还老师一份快乐,让我们一起幸福、快乐”。因而每次上课前我总是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发现心态变了,看什么都顺眼,也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吧。比如:在今天的数学课上,同学们没有一点精神,阴死阳活的,要是在往常我会火冒三丈,先狠狠批评一通,然后再气呼呼的开始上课,可想而知那样的教学效果会是多糟!可今天我没有,而是笑眯眯的说:“怎么了,我们班同学平时是非常注意形象的,总是站如松,坐如钟,今天的‘钟’呢?”大家都哈哈一笑,马上挺直了身子,神采奕奕。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啊,人人都需要赞美,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啬,给予他们赞美吧!
快乐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赞美中获得快乐,因为赞美是照在孩子心灵的阳光,没有这种阳光,他们就无法发育和成长,一次鼓励表扬胜过一百次甚至一千次的`批评指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她身上所有的好东西。”
教师就是一片绿叶,活着的时候衬托鲜花,枯萎了滋润大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应该做自己心目中的蜡烛,孩子心目中的绿叶,家长心目中的孺子牛。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心向神圣却依然平凡。不管是今天还是以后,在生与死、亲人与学生的抉择中,我都将会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最真实的爱,用爱为学生筑起一道永生的长城,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最深刻的一课,从而成为众人心中真正的教师,孩子眼里的神圣英雄。
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师德,才理当彪炳千秋。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十五
我小的时候,记得在上语文课时,形容和赞美老师都是用这样一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诠释教师这一职业。人民教师这是多么伟大而崇高的职业啊!所以,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这个职业、悄悄地计划好了我的人生——将来长大后要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是,事与愿违,听从父母的安排,我却成了一名医生。然而,在继续的学习和深造过程中,我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完成学业后,为了对教师这个崇高事业的追求,我从祖国的(中)北边来到地住祖国的南疆广西百色的民族医学院,在内科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但令我兴奋的是,我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我还是一名教师!实现了我儿时的人生梦想。
有句话说的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领会这句话的含义,还是在去年的教师节,附院在教师节之际,为黄耀光教授举行他从医从教50周年庆祝活动。那时候,我还不认识黄教授呢。在会上,听到医院领导以及各科主任讲到他时,都是无比的尊敬和爱戴。我虽然是默默无语,内心却被会议的气氛深深地震撼了:他何以获得这么多资深教授的尊敬?终于,我找到了答案。那是在今年的五月,我有幸到心血管内科学习。有一天,我值夜班。凌晨六点,刚抢救完了一个肺心病突发脑栓塞的患者,我回到医生办公室静静地伏案补写抢救记录。因为专心,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一声关切的问候突然响起,我蓦然抬头,原来是黄耀光教授,他关心地问我在忙什么,等我汇报完病情,他立即转身去病房看望病人,那时我看时间整整7点钟。后来我向其他老师说起,大家都说是老传统了,早早地来查房,心里装着对病人的关爱!更加令人佩服的是,科室医生少时,黄教授还亲自接诊、写病历以及管病人,从没听他说过一声累,叫过一声苦。更加令人感动的是,有一天深夜,年轻的值班医生遇到疑难病人求助的时候,黄教授在接到电话后十分钟内从家里赶到病房。大家想一想,七十多岁的身体,冒着瓢泼大雨,从学院赶到附院,还要爬40多个台阶,在如此短的时间赶到,我们能不感动?这是何等的爱岗敬业、心系病人!还有他的谦逊、虚怀若谷,都给我们树立了伟大的丰碑,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
在这个学期,由科室安排我到诊断学教研室带教,在与2021级学生上课学习接触中,我对教师这一职业体会得更加深刻。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在每次诊断实习课上,看着几十个渴望求知学生的眼睛,我的爱心、关心和耐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我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一一教给了同学们,三节课下来,嘴巴干了,嗓子哑了,许多同学下课了还有很多问题,我都做到了一一解答,直到最后一个学生满意离去。每到这时,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这就是老师的无私和奉献精神,是最朴素、最真实的体现吧。
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光荣的,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教师职业苦中有乐。我们不是教书匠,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给学生以希望。每个人的生活不能没有希望,学习更是如此。除了我们给学生做好楷模外,要知道学生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他们的将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关心和爱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兴趣,制定将来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学习和生活的希望。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假如有人问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响亮地回答: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怨无悔的选择!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很富有,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我坚信,今天我们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会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十六
我不喜欢外界给教师的光环,但我知道作为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很多很多——不仅要教给他知识,还要教给他如何做人,甚至只要对他好的东西,只要我会,都会教给他。所以说,教师这一行业比其他行业更无私。
我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都会告诉他们:今天我说的这些话,也许你现在就能明白,也许你明天就能明白,也许要你走出校园那一刻才能明白,也许在以后你遇到事情了才会明白。但有一件事,今天必须明白,从此刻起,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老师不是圣贤,学生也不是,出错是难免的:打架、骂街、不完成作业……严,是必须的,但需要严中有宽,视情节而定,同时换位思考,你在这个年纪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处理?这件事从道德与法制方面需要怎样规劝约束?怎么样才能让他吸取教训?只要你的出发点是为了他好,很少有冲突升级的情况,同时要点明其中关键,因为学生经验少,有些地方不明白会形成误会,不利于以后教育。
每一天,我都不会比学生到校晚,用我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因此虽然我没有要求他们什么时间到校,他们也会主动不迟到。在其他事情上也以同样的热情,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教育不只是说出来的,做出来的更具有教育意义。
学生为什么喜欢老师?因为你有魅力。魅力在哪里?最初的来源于爱!虽然学生不是自己的子女,但我对他们的爱不下于我的孩子,而且他感觉到了——这才说明我们做到位了。其次,在言行,说话幽默,有意思;处事公正,不偏私;常与他们做亲切友好的交流,这样的老师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作为老师,不能out,学生接触的都是新鲜事物,如果我们总以老事物、老眼光、老方法来处理教育教学,他们是不会买单的。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接触面尽可能的要广,没有接触的,他们就是我的老师,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听他们说。就这样,我学生的成了好朋友。到现在,学生们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但我们的感情依然很好,他们过得也很好,我很欣慰。我现在依然在想如何做得更好。
培根铸魂育新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篇十七
“从师”这个看似平常的词在如今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德,小到学习有问题问老师,大到拜师领悟道,都已远远比不上古时的人们。
现在的学生懒于问老师,他们总想着一个知识点没懂没关系,结果日积月累,雪球越滚越大,再想去问,已不知从何下手。看似他们是懒于问,实质根本就是不想问,对学习的态度不够重视。有的人或许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足够,不需要努力,继承父母的产业就好。实则,如果你没有能力,再多的产业也经不起挥霍。有的人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便干脆顺其自然,踩着香蕉皮滑到哪算哪,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
上面提到的两种学生是不想学的表现,除了影响他们自己,也影响了他人。他们习惯于以一种轻视的态度面对从师,当有些胆子比较小,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想去问老师,他们在一旁指指点点,甚至是讥笑,这就使得他们不敢去问了。而且,这种风气在如今的学生中已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似乎谁去问老师谁就是异类。
古时的人们没有我们现在优越的条件,但从《劝学》和《师说》看来,古时的学者崇尚求从师求学,《劝学》是勉励人们学习,而《师说》是韩愈在违背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坚持从师的信仰。现在看来,属实惭愧,我们有了更多更好的条件,却不懂如何学习了。
以上讲述了“不从师”,当然,现在“从师”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抱着学习的心态去从师。
一部分人为了从师而从师,明明没有问题,硬是找老师浪费时间,其目的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看上去很认真,一直在问老师问题,实际上一点效果都没有。另一部分人一遇到问题,想都不想,便向老师询问,这与不从师几乎没有差别。养成了这种依赖,不愿思考,老师讲过便自认为懂了的习惯,亦十分糟糕。还有一部分人借着问老师问题的时机与老师攀好关系,对同学吹嘘着自己与某某老师的关系很好,有些同学还可能因此产生攀比心理,这种从师的心态就出了问题。更有甚者,将老师当成了一种工具,随时可弃,那么这个人的品德一定很低劣了。
这些都是在从师的态度上出了问题,“无问呻吟”是麻痹自我的自我欺骗心理;不经思考是对学习的懈怠,对自己放低要求;攀关系的人虚荣,学习不是让人追名逐利的,而是使人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而利用老师的人就是品德问题了,这样的人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
从师是一种提升自己的途径,它建立在自己思考无果的前提下,摆正态度,从心中尊敬老师,虚心学习即可。这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从师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