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具备独特的立意和独到的视角,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永远的朋友:朋友是一辈子的财富,他们就像阳光一样,永远温暖着我。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一
中山陵地处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下面是南京中山陵的。
导游词。
欢迎欣赏。
各位游客朋友:
这里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字逸仙,因1912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尊称他为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中山陵墓址是由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1925年3月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平面为一木铎形。表示“唤醒民众”及“木铎警示”的含义,又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如响亮钟声,响彻遐迩。陵墓在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奠基,1926年6月1日开工,1929年春天完工。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前的广场。
在这个半月型广场正南面的三层八角形石台上矗立着一尊三足双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万斤。是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在1933年秋捐赠的。鼎身外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鼎内立有一块六角形铜牌,刻有《孝经》全文,所以又称孝经鼎。
孝经鼎对面的这座四柱三楼檐的冲天式石坊名为博爱坊,在它正中的横额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为之仁”。
穿过博爱坊向前,我们来到的是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墓道两侧种有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了古代陵墓前的石人石兽,寓意中山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走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前的平台。平台正北方为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单檐歇山顶的陵门,上盖蓝色琉璃瓦。陵门檐下的石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陵门前有一对三米高的石狮,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围墙相连,勾勒出“自由钟”的下端轮廓。
陵门后我们看到的是拱券式的碑亭。亭顶为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亭身用花岗石砌成。中立花岗岩石碑,碑高8.1米,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身刻有“中国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颜体楷书镏金大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党徽。突出了“党葬”这一最高规格的葬仪。
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石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计八段平台,其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民为:民族、民权、民生;五权为:立法、司法、监察、行政、考试五权。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意图让游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一总理的遗言。
走上台阶,我们便来到了祭堂。
祭堂两旁立有一对高达12.6米华表,上刻祥云纹饰,平台石栏后面东西各有一尊仿古铜鼎,为孙科一家敬赠。
祭堂为仿古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为歇山重檐蓝琉璃瓦顶,在重檐正中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檐下祭堂正面三个拱门的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阳篆镏金字,由元老张静江先生所书。
祭堂内用云南产大理石铺地。堂内四隐八显排列着12根巨大石柱,下承大理石柱础。四壁上部为人造石,下护壁为黑色大理石。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大纲》的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党徽,表现了之意。
祭堂的正中端置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高4.6米。孙中山先生端坐于太师椅上,双脚并拢,膝上摊着展开的长卷,双目凝视前方,表现出一位思想家的深沉与睿智。这尊雕像由法国籍波兰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造价150万法郎。石像像座四周有六幅反映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南面为“如抱赤子”,东面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北面是“国会授印”。白玉的坐像在黑色大理石的衬托下,更加显得高洁。
墓室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外门横额上刻“浩气长存”。第二道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呈天穹状,上用马赛克镶成的党徽图案。四壁米色大理石贴面。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3.9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石圹深1.6米,圹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由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先生逝世之初在水晶棺中形象而做。
卧像下五米处为墓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放在穴中央楠木棺座上。自19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被打开、移动过。
1961年国务院把中山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5a级景区。
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的
作文。
对于中山陵,我几乎是陌生的。由于陌生,自然好奇,便也联想过许多金碧辉煌的殿堂。然而,当漫步其中之时,才发现原来中山陵别有一番景致。依山而建,隐于山林之间,从下往上一望,极为壮观。建筑并不艳丽,却给人莫名地来了一种气势,来了一种庄重。
走在台阶上,似乎就已明了。孙中山先生生前就想把墓建于此地,而后人按照他的意思为他建了此陵墓,似乎是为了给中山先生,这位为中国不停忙碌的伟人找了一处永远安宁的地方让他平静下来。
中山陵坐落在这繁茂的宁静之中。中山陵的布局就像是一个大钟,含有“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遥想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民族的复兴,人民的觉醒,做出了多少的贡献?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墓道。前面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镏金大字。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孙中山先生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动。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堂后有墓门二重,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进门为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是雕刻家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心中盈满的只有感动和震撼。高大庄严的祭堂,让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热爱,对领袖的敬意。作为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柩,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宇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三
今天是7月10日,爸爸带我去南京中山陵游玩。中山陵,顾名思义,就是孙中山的陵墓。
我们乘着9路车来到中山陵。刚下车,我便看到四周绿树成荫,爸爸连忙用手机给我“咔嚓、咔嚓”照了几张照片。接着,我们走上路。一路上,路边都是树,有雪松、柏树、悬铃木……等许多的树,而且,这里多半是被称为法国梧桐的悬铃木。
走了约20分钟我们到了中山陵的第一个门。这个门上写着“博爱”两个字,好像对我说:“以后要多读书。”这个门上有六个洞,其中,三个小洞分别在右上角、中间、左上角,另外左边右边各一个中洞,中间又一个大洞。
接下来,我们就走过这扇门,踏上台阶。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29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29级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走过石阶,我们又来到了祭堂,在祭堂前,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写着“中国国民党葬孙中山先生于此。”祭堂里,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天花板上,有一副国民党的党徽。
之后,我们看完了这里所有的景色,还买了一个弹弓和一把扇子。最后,我就恋恋不舍的跟着爸爸回家了。
我想:以后,我要认真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四
7月25日,我们来到了南京中山陵,中山陵可美了,远远望去,一大面山,郁郁葱葱。
我们来到了博爱坊,那是由4根柱子挺着,每根12米高,上面的横牌上写着“博爱”两个大字,听说孙先生活着的时候,是个博爱的人,他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博爱的心。
在下山时,天还是那么热,可向上爬的人越来越多。我想人们是多么敬爱孙先生啊!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五
八月初的南京,天气十分闷热,但走在通往中山陵的林荫路上,却感觉十分凉爽,路两旁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枝叶繁茂,树冠交错,微风吹来,沙沙作响的梧桐叶似乎是在欢迎游客的到来。今天,我和妈妈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钟山风景区的南坡上,它背倚翠峰,坐落在绿树青山的环抱之中。进入陵门,来到半月形的广场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三门石牌坊——博爱坊。牌坊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字显示了孙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穿过博爱坊,拾级而上,不远处就是碑亭。碑的正面刻着24个遒劲有力的馏金大字“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碑的背面却没有任何文字,据我推测,这无字碑的寓意应该是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无法用文字来评述吧。
下了碑亭,站在中山陵祭堂脚下,抬眼望去,只看见一级级石阶往上延伸,我顺着台阶向上走,发现走不多远就有一个平台,问过导游得知这里共有八个平台,290个台阶,从下往上看只看到台阶却不见平台,我一级一级向上攀登,到了祭堂回头往下望,发现只看见平台却看不见台阶,我想这就是中山陵设计的巧妙之处吧!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步入祭堂,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石雕坐像,孙先生目光炯炯有神,神情庄重。绕过坐像,来到墓室,正中安放着孙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装,神态宁静,面容慈祥,令人肃然起敬,墓室顶是半球形的,上面绘着党徽。
走出祭堂,我的眼前一直浮现着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形象,他说过的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萦绕在我耳旁,啊,孙中山先生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六
大家好!我是“新世纪”旅行社的导游小王,欢迎大家跟随我来参观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10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千百年来,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成了许多园林、第宅、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与北京逝世,临终前一再表示,愿其遗体如友人列宁一样得以保存,归葬南京紫金山,根据他的遗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致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建陵,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最后,评出首奖是中国设计师吕彦昌设计的钟形图案,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它象征着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钟山相吻合,在具体设计上,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方法,很好的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中山陵于1926年春动工兴建,中间由于军阀割据,政局混乱,工程进展缓慢,至1929年3月方才竣工,1929年6月1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奉安大点,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悲哀之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2时,在101响礼炮声中,葬入墓穴,一代伟人就此安息在钟山南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是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手术“博爱”横匾一方,继续向里,沿着墓道,便到大陵门,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气势非凡,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循陵门后至石阶及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镶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自碑亭再往北,跨过290级的台阶便登上了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开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向人们展示其周围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平台中央,便是祭殿,祭堂正面明间的双眼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术“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呈内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巍巍中山陵,巍巍的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不朽精神,也可以所,它是孙中山品格与精神的象征,在中山陵肃穆的氛围中,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七
5月2日,我游览了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郊,紫金山麓,是一处雄伟而又美丽的旅游胜地。走进中山陵,立刻让你感到清爽,眼中一片翠绿,让人觉得气魄而又庄重。刚刚走进博爱坊,就发现了一座石碑,石碑上的字是凹进去的,听导游说,起初建造中山陵时字是凸出来的,因为日军侵华时这座碑遭到了破坏、而那些字,却变得凹进去了。
从博爱坊拾级而上到中山纪念馆,会发现那台阶不多不少,正好三百级,这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登上纪念馆前的平台,回头往下看,你会发现刚才所走的台阶不见了。下面出现了八个大大的平台。这种设计蕴含深刻的道理:当你走上一条路时,你会觉得它很艰难,但是,当你走到这条路的尽头时,回首相望,你会发现后面全是平坦的大道。
走到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你会发现有一座无字的石碑,上面画着高山和大海,这象征着孙中山先生为人民谋幸福的心比天高,比海深。为什么上面没有碑文呢?因为孙中山先生的功劳是无法用文字来说明的,就等待后人的评说吧。
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冷藏在地下五米的地方。当年蒋介石出逃中国台湾时,本想把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爆破的方法取出,可又怕伤了遗体,留下千古骂名。只好于博爱坊前深深鞠了三躬,说:“我有愧于国父,我无法将您的一体带走。”到如今,孙中山的遗体已经在他的卧像下沉睡了五六十年。
可惜孙中山陵墓的设计者事未成人先死,使得后人无法知道如何开启孙先生的陵墓。这却为中山陵增添了几分神秘。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八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等孙中山名言一直激励我走过我的四分之一人生。我久闻其大名,却终未见其人,实仍是人生的一大遗憾。今天我终有机会实现我的梦想了。
今天,阳光明媚,实天助我也,但终觉得这情调不好,难以衬这神圣的中山陵。一开始去时,大家都未去过,绕着那街道团团转找车,转得我的头都天旋地转了,摸不着方向,庆幸的我们还是顺利到了。
来到中山陵,我第一眼映入我的眼中的是那博爱坊。那经过八十年的风雨历程,显得有点苍霜感。这天的游人的确有点多,我们要学雷锋,实行他的三钻精神。人山人海,我还是难以进入到祭堂,来一番虔诚的仰拜。来到陵门,我排了很久的队才进入到陵墓里看我们的伟人孙中山。入到里面第一感觉是受骗上当的感觉,本来入到里面,可以看到他,这可能我是一介凡夫俗子,需只隔了一层薄薄的石棺,却因我们没有那点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没能感到他的存在的正气的气息。入到里面的人大多都是记得拍照,都不记得我们的精神敬仰是什么了/。我仅看到有一个南京大学的学生在进行最神圣的仰拜。
出了陵墓,我们直奔灵谷景区。首先被我们发现的是无梁殿,此殿之所以称为无梁殿,是因为它是没有用梁来建的,这也是它历经上千年的炮火还屹立的缘故,我初听到这名时,还误认为是无量殿呢,呵呵。入到里面尽是一些有关辛亥革命的腊塑与军官的姓名,一个个腊塑栩栩如生,再现辛亥革命的风风雨雨,那一个个先者的名字印到游者的心中。过了无梁殿,我们休息了一刻,先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再续前往灵谷寺,灵谷寺的香火鼎盛,不少女青年在求佛,令我想起了《求佛》的这一首歌,苦苦等了几千年,只为那一朝的幸福。对于神论来说,我们都是现代的人,应该不会再迷信那些,但我们还是相信它是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对精神的支持。我们还是宣扬玄奘那执着与求真的精神,不怕千辛万苦历经十四年才取真经回来。还有那位鉴真东渡日本的普渡众生的精神。这都是我们的伟大的精神财富。在庙里,我见到了和尚在休闲看杂志,我不知他们是真的崇尚佛法才出家的`,还是其它原因。上海一所大学的一位学生因为喜欢宁静的生活而选择出家,半年后又回来,说那样宁静的生活也不是想象的美好,我们一般人也是想不明白他们竟能耐得寂寞的“折磨”。出了寺庙,我们去登了灵谷塔,这塔共九层,这代表九不能满十的含义,这塔的顶梁是中央的一根大柱,楼梯也是绕;着这根柱子上去的,我们上去转得可有点昏昏感,上到上面,可有一阵凉风吹来,全身清爽。居高临下观南京城,可有杜甫“会当绝陵顶,一览众生小”的感觉。
穿过层层幽深的羊肠小道,我们都有点困的,参观孙中山纪念堂,感慨“立志要趁早”,感叹现在青春已过大半。出来大家全没精神游玩了,戏说,没有一个女孩来调一下,来不了动力。我们勉强游完音乐台,那里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边欣赏音乐,边在看着那些小孩子在草坡上玩捉鸽子。怡然自乐。
十点多去,下午五点钟回来,弄得全身困顿。我觉得这一次,我还是没有弥补到我的遗憾,却多认识了一个新的危机---我是一介凡夫俗子,做不了像庄子能全生享受自然那样进行精神与文化之旅,却未行一次优雅之旅。,这才是仍吾生的最大遗憾。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九
今天是十月一日,我们来到了南京。
绿荫大道。
我们先来到了中山陵,在中山陵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条似乎永远也走不完的绿荫大道。
那是一条不宽也不窄的柏油路,两边有沟。沟不宽,里面没有水,可以走一个人,再也容不下第二个人,我喜欢走在沟里。沟的右边也是与它差不多宽的石板地。旁边种着各种各样的树:松树、梧桐……路两旁树的枝条一直延伸到路中间的上方。仰天一望,绿叶遮天蔽日,阳光被一片片绿叶筛选过后,落下一点点细碎的日影,走在树下,阴凉极了!那树杆又粗又大,又分成许多小枝,小枝上长满了绿叶。其中的一根树枝直上云宵。那主干,真粗哇!我一个人抱也抱不过来呢!
一阵风吹过,枯了的手掌形的落叶慢悠悠地从空中飘落下来,落在地上,沟里,有时也落在我的.头上。我从头上取下落叶,拿在手中玩转,觉得它的形状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真是大自然的杰作。脚踩在铺满落叶的大地上,发出脆脆的“哧哧”声,真好听。
中山陵。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孙中山先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我们都非常敬爱他。
整个中山陵庄严而宏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十
孝陵卫中心小学六(三)班我的家乡南京是一个历史明城,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不但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传统,而且还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中山陵则是一个景色。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
陵墓的南侧孙中山高大伟岸,展现出伟人的气质和博大的胸怀,我羡慕孙中山。
我喜欢孙中山。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十一
在这个暑假里,我和爸爸去了南京著名的中山陵,去一睹中山陵的宏伟与壮观。
我们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前往中山陵。我们沿着路走上去,看到了中山陵牌坊。听讲解员说,中山陵牌坊,又名博爱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之所以称为博爱坊,是因为在石牌坊横楣上的“博爱”,两个鎏金大字。孙中山先生生前最喜欢将这两个字写以赠人,南京因此被称为“博爱之都”。
再走一段路,就走到了陵门。门前是一块水泥平台,许多人以陵门为背景照相,陵门还有一方石额,上面刻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手书,方方正正、端庄朴实。两旁有两只汉白玉石狮,形态逼真,仿佛是真的一样,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前方,一张张开的大嘴仿佛要把人给吞下去,这两只石狮子驻守着这陵门,使陵门更显宏伟庄严。
我们去的最后一个地方便是祭堂,这时讲解员说,孙中山先生是一个伟人,带领革命志士推翻了中国封建社会,领导了中国人民走上了民主自由的道路。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风格为一体,反应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门楣上刻了“民族”、“民生”、“民权”的字样,这就是孙中山先生一贯倡导的的“三民主义”。
在专制黑暗的封建社会,孙中山,他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渴望光明的人;他如同一个指南针,为那些迷失道路的人;他就是浩瀚沙漠中的绿洲。孙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将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十二
我们一家人借着周末,去南京游玩。这短短的两天内,我们逛了繁华的夫子庙和新街口,参观了庄严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游玩了玄武湖公园,每一处都令人流连忘返。然而,最令我怀念的,还是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东郊钟山南麓的钟山风景区内。陵墓入口处,有个花岗石牌坊,它是由四个柱子组成的三个门洞,白色的柱子,海蓝色的瓦片,最上面刻着两个字:博爱。
过了牌坊,是一条宽约40米的大路,“电子导游”告诉我,这是墓道,长达375米,墓道两旁矗立着满满的碧绿松柏,他们四季常青,如同一个个侍卫,守护着孙中山先生。继续前行,就是陵门,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牌坊和陵门的顶部都用了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穿过大门,来到了孙中山的碑亭,从门外向里望了望,里面是孙中山先生的墓碑,高达九米,上面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葬总理孙先生于此。”走到这里时,人们都不禁表情严肃,默默向孙先生致敬。
从牌坊开始到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看到一眼望不到头的石阶,我露出了为难的情绪,哪有平台,全是台阶,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这得爬到什么时候啊,我有些打退堂鼓。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我们来比赛吧”妈妈提议道。“来吧!”爸爸首先应战,剩下我一人,总不能原地待命吧,我不情愿的说了句“比就比呗”,“预备,跑!”我们三人几乎同时出发,刚走五分钟,我就已经满头大汗了,往上瞧,爸爸继续快速前进;往后看,妈妈似乎有点体力不支,速度明显减慢,而我身边,则有不少跟我同龄的小朋友,激情满怀的往前冲,让我突然想到了周总理的一句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小朋友的力量激发了我的斗志,来吧,一起冲上去。
而从上往下看,全是平台,寓意当经过了艰辛和磨难以后,看自己走过的路,发现过去的路也很平坦。这也象征着孙中山先生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我暗自庆幸,我没有做逃兵,我战胜了自己,我更加理解什么叫“勇往直前”。
站在山顶,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眺望远方,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整个陵区被绿树青山紧紧包围着,四周都是绿色的海洋。耳机里传来解说:如果从空中往下看,整个中山陵就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最后,我们进入祭堂,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参观人员依次排队,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瞻仰的人很多,但整个墓穴内安静、肃穆。孙中山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十三
今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准备去爬中山陵。导游介绍说中山陵十分雄伟,它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1920年竣工。中山陵有329级台阶,代表着三亿二千九百万的群众。
车子缓缓的驶进了停车场,我们来到了中山陵的大门口。中山陵依山而建,占地两千亩。一条笔直的道路通向远方,两排香樟树像士兵挺立在路边。三百多级台阶气势宏伟地展现在眼前。我心里暗想: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去。我用劲全身力气,一口气就跑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放眼远望,群山青翠地环绕四周,真是心旷神怡啊!灵堂前竖立着一块牌子“中国国民党葬,孙中山先生于此”几个大字。我来到了孙先生的墓室,孙中山先生的半身雕像庄严地屹立着。我们又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在那里有一副用汉白玉做的孙先生的.遗体雕像静静的安息在这里。
我抬头看看头顶上的天花板忍不住叫了一叫“哇,好漂亮!”可是马上被妈妈禁止了,要我保持安静。
中山陵真是雄伟、壮观、气魄不凡啊!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十四
国庆期间,我们全家去参观了中山陵,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国的创始人,1925年去世,他去世后,由建筑师吕彦直为他设计、建造了中山陵。
整个中山陵是“钟”字形的,为什么要造成“钟”字形的呢?是因为孙中山先生常说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警钟长鸣。为了建造中山陵,大家都尽心尽力,上海一家公司都破产了,但却毫无怨言。中山陵造得非常牢固,这么多年以来,从来都没有维修过。
我们走进中山陵,一眼就望见那里、郁郁葱葱的。走过“博爱坊”,我们看见道路的`两边都是雪松,那是刘元帅亲手为孙中山先生栽种的。日本人也曾送给他六棵千头松,它们就种在孙中山先生的祭堂前,据说就因为这六棵千头松,所以,日本人在轰炸南京城的时候,唯独没有轰炸中山陵,只有一颗子弹飞过,无意中打到了那里的一个鼎,使那个鼎的底部有一个洞。
中山陵里一共有392个台阶,代表着当时的3亿9仟200万人。最有特色的还是祭堂前面的台阶,它从下往上看,看到的都是台阶,看不见一块平台,而从上往下看的时候呢,一个台阶都看不见了,看上去都是平台,多神奇啊!
关于中山陵,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本来想把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带到台湾去,可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带去,所以,他临走前,坐着飞机绕着中山陵转了三圈,非常依依不舍地说了一句:“愧对国父!”可见孙中山在**的心目中是多么重要啊!
去了一趟中山陵,感觉就像给我上了一堂历史课,还让我明白了孙中山先生真的很伟大!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十五
10月2日我和同学相约去南京游玩。这是我第1次去南京,因此我特别兴奋,恨不得现在就飞到南京去。
到了南京,我们去了中山陵,明孝陵,美龄宫,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玄武湖,新街口等地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山陵,那里不仅环境幽美,还有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于此。
走出中山陵,我怀着沉重的心,再次回望,心中默默地说:中山先生,您放心,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人民越来越幸福了,我们也会好好读书,接过你们手中的旗帜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十六
中山陵依山而建,占地两千亩。一条笔直的道路通向远方,两排香樟树像士兵挺立在路边。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游南京中山陵的。
作文。
仅供参考。
今天是7月10日,爸爸带我去南京中山陵游玩。中山陵,顾名思义,就是孙中山的陵墓。
我们乘着9路车来到中山陵。刚下车,我便看到四周绿树成荫,爸爸连忙用手机给我“咔嚓、咔嚓”照了几张照片。接着,我们走上路。一路上,路边都是树,有雪松、柏树、悬铃木……等许多的树,而且,这里多半是被称为法国梧桐的悬铃木。
走了约20分钟我们到了中山陵的第一个门。这个门上写着“博爱”两个字,好像对我说:“以后要多读书。”这个门上有六个洞,其中,三个小洞分别在右上角、中间、左上角,另外左边右边各一个中洞,中间又一个大洞。
接下来,我们就走过这扇门,踏上台阶。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29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29级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走过石阶,我们又来到了祭堂,在祭堂前,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写着“中国国民党葬孙中山先生于此。”祭堂里,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天花板上,有一副国民党的党徽。
之后,我们看完了这里所有的景色,还买了一个弹弓和一把扇子。最后,我就恋恋不舍的跟着爸爸回家了。
我想:以后,我要认真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准备去爬中山陵。导游介绍说中山陵十分雄伟,它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1920xx年竣工。中山陵有329级台阶,代表着三亿二千九百万的群众。
车子缓缓的驶进了停车场,我们来到了中山陵的大门口。中山陵依山而建,占地两千亩。一条笔直的道路通向远方,两排香樟树像士兵挺立在路边。三百多级台阶气势宏伟地展现在眼前。我心里暗想: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去。我用劲全身力气,一口气就跑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放眼远望,群山青翠地环绕四周,真是心旷神怡啊!
灵堂前竖立着一块牌子“中国国民党葬,孙中山先生于此”几个大字。我来到了孙先生的墓室,孙中山先生的半身雕像庄严地屹立着。我们又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在那里有一副用汉白玉做的孙先生的遗体雕像静静的安息在这里。
我抬头看看头顶上的天花板忍不住叫了一叫“哇,好漂亮!”可是马上被妈妈禁止了,要我保持安静。
中山陵真是雄伟、壮观、气魄不凡啊!
5月2日,我游览了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郊,紫金山麓,是一处雄伟而又美丽的旅游胜地。走进中山陵,立刻让你感到清爽,眼中一片翠绿,让人觉得气魄而又庄重。刚刚走进博爱坊,就发现了一座石碑,石碑上的字是凹进去的,听导游说,起初建造中山陵时字是凸出来的,因为日军侵华时这座碑遭到了破坏、而那些字,却变得凹进去了。
从博爱坊拾级而上到中山纪念馆,会发现那台阶不多不少,正好三百级,这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登上纪念馆前的平台,回头往下看,你会发现刚才所走的台阶不见了。下面出现了八个大大的平台。这种设计蕴含深刻的道理:当你走上一条路时,你会觉得它很艰难,但是,当你走到这条路的尽头时,回首相望,你会发现后面全是平坦的大道。
走到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你会发现有一座无字的石碑,上面画着高山和大海,这象征着孙中山先生为人民谋幸福的心比天高,比海深。为什么上面没有碑文呢?因为孙中山先生的功劳是无法用文字来说明的,就等待后人的评说吧。
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冷藏在地下五米的地方。当年蒋介石出逃中国台湾时,本想把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爆破的方法取出,可又怕伤了遗体,留下千古骂名。只好于博爱坊前深深鞠了三躬,说:“我有愧于国父,我无法将您的一体带走。”到如今,孙中山的遗体已经在他的卧像下沉睡了五六十年。
可惜孙中山陵墓的设计者事未成人先死,使得后人无法知道如何开启孙先生的陵墓。这却为中山陵增添了几分神秘。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十七
四月二十三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我们开始了难忘的春游,这一次,我们将参观中山陵。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我们沿着树木葱茏的林荫大道,看到了白石蓝瓦的三门石牌坊,那天蓝色的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格外显眼,正中的“博爱”两字有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深刻的体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穿过石门,足足有390多级的石头台阶出现在眼前,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登上石阶,尽管个个都累的满头大汗,但仿佛为了能快些瞻仰孙中山先生都不顾一切的跑着,跑着……两旁的松柏虽饱经风霜,却郁郁苍苍,多么像孙中山先生那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啊!终于来到了庄严而又肃静的中山纪念堂,我们从侧门踏进纪念堂,一股冷气向我们扑来,让此时十分炎热的我们顿时感到一丝清凉,一下子静下心来。纪念馆内铺着灰色大理石砖,八根擎天柱立在四面,天花板上雕刻着美丽的云锦图案,格式新颖,五颜六色,正中还有一个大大的中华民国徽标。纪念堂中间那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雕像被刻的栩栩如生,仿佛再现了他当年的辉煌。他两手搭在腿上,安详的坐着,目光坚定,神态自若,好像在望着我们说:“孩子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你们一定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啊!”
我轻轻的走出纪念堂,向远处眺望,美丽的南京城尽收眼底,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孙中山先生当年打下的江山啊!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孙中山先生那慈祥的面孔,在心中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未来的南京城更加辉煌!”
南京中山陵范文(18篇)篇十八
今天上午,连续几天暴雨后的周日清晨,空气清新怡人,人们的心情也格外舒畅。我们全家一起到南京东郊的中山陵风景区享受夏日的清凉。行走在两边苍翠掩映的大道上,中山陵风景区真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花草树木葱翠碧绿,生机盎然。深深的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怡人。
只要来到这里,哪怕是心情跌落到谷底的人们都会瞬间从谷底飞回到山顶上。进了中山陵风景区,我们比赛着爬上392级石阶到达了孙中山爷爷的塑像前,欣赏紫金山的雄伟壮观和秀丽风景!然后,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音乐台,这里又是另一番别致的景象。
环形的音乐台广场上,成千上万的“和平使者”白鸽纷飞在绿色的草坪上,它们像可爱的天使,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小宝石”,一身雪白的“大衣”,两只火红的爪子,这群鸽子呀,不怕人,只要有好吃的,人到哪,它们就跟到哪,有时还飞到人身上来找吃的,太可爱了。中山陵真是个美丽、壮观的旅游圣地,它是南京的“绿肺”。正所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城市的名片,我们的绿色家园!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乘坐中北巴士去中山陵春游。一路欢歌笑语,我们乘坐的汽车来到了通往中山陵的林荫大道,来到钟山脚下,只见道路右侧是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它挺立在汉白玉的底座上,面向北方。据说,这座雕像以前是站立在新街口广场上的,在大革命时期被移到了中山陵对面,面朝北方,这表示他想实现北伐战争的胜利。,我们为孙中山先生重新塑了一座雕像,它面朝南方,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的愿望。
我们排着队伍往高处爬,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山腰,那里有一座“亭子”,在以前来时,听爸爸说,来到这里的人都要上香的,这表示敬仰。我们来到了峰顶,我极目远眺着南京市,南京市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玄武湖像一块光彩夺目的大宝石,长江像一条玉龙,自西而来,向东流去。转过身来近处观看中山陵墓,它更加雄伟壮观,白色的墙壁上琉璃瓦闪闪发光。我们走进中山陵墓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山先生的铜像,他身穿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端坐在靠背椅上,两手扶膝,双目注视着前方,好像看到了中国光明的前程。
三面墙壁上刻着中山先生的遗愿: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天下为公……观看了他的革命理想,不禁使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走进他的安卧厅,中山先生的卧像安卧在坛下石刻的鲜花丛中。我们沿着走道从不同方位观看中山先生,大厅里的气氛庄严肃穆。出了陵墓大门,我心里想: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先行者,他的理想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这次参观中山陵使我受益匪浅,中山陵是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这次游览不仅使我观赏了中山陵的伟大建筑,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了解,我感觉只有勤奋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