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提前预测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避免教学中的困惑和不确定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一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六、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二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例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2/5+3/5)×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共同评议。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决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四、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
小结:简便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相对应页。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三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本练习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第1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练习,第2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第3题是文字题,第4、5是应用题。
一、口算练习。
p140.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口答。
二、基本练习。
1、计算p140、2。
2、文字题p140、3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三、思考题:
仔细观察后说一说,先填哪一个?怎么算?
四、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四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积占1/,杜鹃花的面积占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
(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算法预测
(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
(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五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计算。
2、投影片反馈、评讲。
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改变复习题(2)的运算符号后出示:
7又7/8-4又5/12+2又1/6。
审题: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区别?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三、教学新知。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括号里面的。)。
(1)尝试计算。
(2)投影反馈:
解法1:7又7/8-4又5/12+2又1/6。
=7又21/24-4又10/24+2又4/24。
=5又15/24=5又5/8。
解法2:7又7/8-4又5/12+2又1/6。
=7又21/24-4又10/24+2又1/6。
=3又11/24+2又1/6。
=3又11/24+2又4/24。
=5又15/24=5又5/8。
(3):
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做题时要注意观察题中各数字特点,运用合理方法进行计算。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六
教材第117、118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一4题。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投影。
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16-4+2124-(18+3)。
2.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1.出示例1的表格。
(l)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一方法二:+一=+一=+一=一=。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列出算式:1--或1-(+)。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1-(+)=--=1-(+)==1。
3.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七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八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8+5.2=10。
7-5.5=1.5。
4.54=18。
1.80.3=6。
7.50.25=30。
0.150.5=0.3。
1.20.4=0.48。
6.7-5.6=1.1。
9.9+1=10.9。
016.2=0。
01.8=0。
360.4=90。
问:1.80.3、4.54、1.20.4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16216+902=47。
二、新授: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3.660.9。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6.75+2.521.2。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习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1.6323.2=0.51(2)0.250.16=0.04。
(3)0.51-0.04=0.47(4)0.47+0.13=0.6。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2)0.630.570.36。
(3)4.321.72.54(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板书:中括号[],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3.6[(1.2+0.5)5]。
=3.6(1.75)。
=3.68.5(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15.38-1.74)37。
=4.0628-0.41=13.4637。
0.145-0.414.557。
=0.005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九
备注。
1、判断下列分数中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1/83/44/57/259/122/3。
1/68/157/167/3312/159/13。
2、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750.969.8。
2.053.132.223.375。
2、出示例1。
计算1又3/4-.045+3又2/5。
(1)尝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2)投影片反馈。
解法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又3/4-9/20+3又2/5小数化分数。
=1又15/20-9/20+3又8/20通分。
=4又14/20计算。
=4又7/10约分。
1又3/4-0.45+3又2/5。
=1.75-0.45+3.4分数化小数。
=4.7。
(3)讨论比较后教师。
教学过程。
备注。
(4)巩固。
0.38+3.59-1又2/53又7/20-1又9/10+2.415。
3、出示例2。
计算3又5/6+4.25-2又5/8。
(1)审题: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2)试做。
(3)投影反馈。
小数化分数做:
3又5//6+4.25-2又5/8。
=3又5/6+4又1/4-2又5/8。
=3又20/24+4又6/24-2又15/24。
=5又11/24。
(4)讨论后:
(5)巩固练习。
4.2+2又1/6-3.152又2/3-0.75+1又1/2。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先判断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这样才能使计算既正确有迅速。
1、判断。
下列过题怎样计算正确又迅速:为什么?(化分数做还是化小数做)。
0.2+1/4-0.39.8-1又5/16+1又7/24。
3/7+0.25-2/312+4.375-6又5/12。
2又4/5+78.02―70又3/85/6―0.42+1又1/4。
2、练一练:
2又1/3-(0.75+7/10)。
3、投影反馈。
学生都能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但在实际计算练习中,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还有部分学生不够,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今后还要多提醒和训练。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十
课件。
一、复习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16-4+2116-4+21。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十一
3、会比较“加减法统一为加法”与“省略加号的代数和”两种计算形式。
学习重难点:
2、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计算。
学习过程:
任务一:温故知新。
1、完成课本44页习题2.7的第1、2题,写在作业本上。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十二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3) 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2. 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 质疑。
三、巩固练习。
1. 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
2. 拓展练习:。
大屏幕.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十四
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德育教育:爱是什么?(爱可以是一个拥抱;可以是一次感动;爱也可以是一件礼物;一声问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真真实实的爱,最看得见,摸得着的爱,爱还可以事一个动作,一句话语。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主题图。
【学情预设】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2:坐跷跷板的比没坐跷跷板的多多少人?
预设3:没坐跷跷板的比坐跷跷板的少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出示课件)。
师:想一想,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情预设】先求坐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跷跷板的人数和没坐跷跷板的人数加起来。
师:请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案例收集。
【学情预设】。
预设1:3×4=12(人)12+7=19(人)。
预设2:3×4+7=19(人)。
预设3:7+3×4=19(人)。
预设4:7+(3×4)=19(人)。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尝试用递等式来计算上面的综合算式吗?
指名学生板演。
在集体评析计算过程中,教师用下划线和箭头进一步标注运算顺序。
【学情预设】。
脱离情境后会有学生仅仅看算式,出现不同的答案的情况。作为错误案例,教师正好可以引用,追问:“这个解答先算的是什么?”“符合我们解题的要求吗?”……从而引出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师:不同的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都要先算“坐跷跷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学情预设】一道题就有两种结果。
师:是的,这样就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了,这不符合我们数学运算的要求。
师:观察7+4×3和7+(4×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运算顺序相同,结果相同,但后一个算式给乘法加了小括号。
师:这样还有必要加小括号吗?
【学情预设】没有,不加小括号更简洁。
师:所以,我们要注意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境图作为直观支撑,
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学生在该阶段会用综合算式,但习惯用脱式的会比较少。从情境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确在有加法、乘法的综合算式中,不管乘法放在哪个位置都应该先算乘法。
3.结合已有经验,归纳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学情预设】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现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不是同级的综合运算,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情预设】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也就是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引导学生说出)。
师: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熟悉脱式计算的格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析。
教师组织学生从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计算是否正确等方面评析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谁能说一说,刚刚的脱式计算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学情预设】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算式的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尽量做到数与数对齐,计算符号与计算符号对齐。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综合算式的答案,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
(3)指名学生汇报各题是怎样算的,集体核对。2.完成教科书p51“练习十一”第6题。
师:比较上面的树形图与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运算顺序,再从左往右观察书写顺序。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十五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能灵活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选择简便合理的运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验、有错即改的良好学习习惯。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一、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出示例1
引导:同学们,这两个物品你认识吗?(中国结)你从主题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让说说是怎么列式的,并且是怎样想的。
板书算式:2/5×18+3/5×18(2/5+3/5)×18
3、揭示:这两个含有分数的算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尝试计算,认识运算顺序
引导:这两道算式各是先求的什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2/5×18+3/5×18,你先算的什么运算?乘法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说明:先算小中国结和大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这个算式中的乘法,这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提问:(2/5+3/5)×18先算什么呢?先算的是哪个数量?
说明:先算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括号里的
2、小结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这两题的计算,你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可以怎么算呢?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相同这里有乘法和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3、明确运算律。
提问:比较解决例1的两种不同解法,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让你选择算法,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运算。根据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小结:简便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规律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十六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是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上的,为以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好准备。因此我在教学时直接引导学生回顾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说明运用这些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学会解答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样引入让学生觉得新知不新,没有学习难度。
本节课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采用自主探索教学法,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并重视对学生在计算习惯方面的培养。
成功之处:
一是借助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来。首先我请两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比较两名学生计算方法后,及时小结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同时一起算。要注意检查第一次约分后所剩下的分母分子是否还能约分,直到分母分子不能约分后才能计算。
二是精心创编计算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创编了一些具有典型特点、学生易错的.习题。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应用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计算时,要合理选择才便于计算结果正确,并形成合理利用运算定律进行运算的意识和掌握一些计算技巧。
三是重视计算习惯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时不仅注重训练学生掌握灵活的计算技巧,更注重要求学生在做每一道计算题时,首先不能把题抄错;其次要认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不能忽视书写格式。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十七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计算。
2、投影片反馈、评讲。
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改变复习题(2)的运算符号后出示:
7又7/8-4又5/12+2又1/6。
审题: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区别?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今天我们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课题。
三、教学新知。
教师提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括号里面的。)。
(1)尝试计算。
(2)投影反馈:
解法1:7又7/8-4又5/12+2又1/6。
=7又21/24-4又10/24+2又4/24。
=5又15/24=5又5/8。
解法2:7又7/8-4又5/12+2又1/6。
=7又21/24-4又10/24+2又1/6。
=3又11/24+2又1/6。
=3又11/24+2又4/24。
=5又15/24=5又5/8。
(3)小结:
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做题时要注意观察题中各数字特点,运用合理方法进行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家家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演算,也可一次通分,同步计算。要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
(4)试一试:
7又7/8+4又5/12-2又1/66又5/6+4又3/5-11又2/15。
(1)把例添上小括号为:
7又7/8-(4又5/12+2又1/6)。
(2)尝试练习。
(3)反馈:
说说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
(4)再尝试例2。
计算:2又1/5-(1又3/4-5/12)。
(5)投影反馈。
(6)讲评。
计算过程中,可约分时要及时约分,可使计算简便。
(7)小结:
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计算过程中,可约分时要及时约分,可使计算简便。
四、巩固练习:
1、对照练习:
7又1/2-2又5/9+3又1/6...............7又1/2-(2又5/9+3又1/6)。
2/15+3又3/10-2又1/3...............2/15+(3又3/10-2又1/3)。
在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时,也必须认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
2、改错:
5又1/2-1又5/8+1又3/88-3又6/11+1又5/11。
=5又1/2-3=5又5/11+1又5/11。
=2又1/2=6又10/11。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p.139(1-3左8题)。
2、《作业本》。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十八
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十九
一、选择题(共10题)。
1.下列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说法错误的是()。
a.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c.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d.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符号作为和的符号。
答案:d。
分析:考查有理数的的加法法则。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二十
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重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生:(1)18x4+18x6= (2) (4+6)x18=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师:会算吗?谁能说说运算顺序?
二、自主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师板书其中的综合算式
2/5x18+3/5x18 (2/5+3/5)x18
3、师:和刚才的算式比一比,有何不同?
生:刚才是整数,现在是分数
4、像这样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里,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我们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几天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
6、师:接下来请大家尝试计算下这两道算式。指明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板演的学生说。
8、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9、做练一练第一题(1)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2全班交流答案
(3)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0、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做完后在仔细检查是否正确。
三、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刚才的两个算式,你喜欢算哪一个?为什么?
2、小结: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3、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4、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计算时,要恰当的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二题
6、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可以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
1、做练习十二第一题,口算,抢答
2、做练习十二第二题,(1)先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2)做做题时应注意什么?(看清运算符号,得数要最简)
3、做练习十二第三题,使用简便方法计算
4、解决问题,完成练习十二第
4、9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二十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热门22篇)篇二十二
教材第47页例1,以及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或乘除混合运算,学会解答同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口算。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
2.开火车连算。
教师用卡片先出示前两个数,再出示第三个数。
4+5=9-3=15-7=8+4=。
3×8=24÷6=36÷9=4×8=。
54÷9=6×2=。
3.算一算。
交流:你还记得这道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有加有减,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二、互动新授。
1.加减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算式。
师:观察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减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从左往右。
2.乘除问题。
你们真是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15÷3×5。
师引导观察这个算式,提问: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15÷3=5,再算3×5=15。
学生:从左往右。
15÷3×5。
=5×5。
=25。
我们先算15÷3,得出5,再把这个商5与原来的算式中的“×5”写在下一行。接着我们计算5×5,其结果为25,将其写在第三行。25也是整个算式的结果。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板书)。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人算式里面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3题。
“哪张荷叶上的算式计算是对的?”学生判断,说说判断的方法,说说不对的地方在哪里,把它改正过来。
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是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