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玩,生谈自己玩喜欢玩吗?并交流父母是如何评价你的玩的。
2.出示: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齐读。
3.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片关于荷兰物理学家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的故事,齐读课题。
4.纠正读音“名堂”,并理解词义。
二、检查预习:
第一组:书籍聘请拜访调节显微镜厚玻璃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看守磨薄生自由读,谈发现,师讲解。
看读一声时表示守护,监视。磨读二声表示器物处理,磨刀;读四声表示粮食加工,磨面。
第三组:千里迢迢,生读,师解释迢迢为遥远之意。生再解释千里迢迢即为形容路途遥远。
积累词语:关于路途遥远:长途跋涉、不远万里;关于路途艰辛: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第四组:书写指导:拜。
出示古文字,生进行猜测,出示“拜”字,生理解字义。
师结合小课程,回顾“古代礼节”。在我们的小课程中同学们也了解到跪拜在古代是拜天地神灵以及皇帝的.大礼,后来慢慢演变为小辈对长辈的重礼(过年、婚丧嫁娶中),在会看到。而我们日常见面通常行“拱手礼”,师范,女子:左在上,右在下,反之为凶礼。
指的是生观察生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师出示口诀并范写。
生练习一遍,师三星讲评:正确、整洁、美观,再练习一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初读课文:端正读书姿势,放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生利用(扩题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回忆三上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生自主练习通过“玩”出了名堂。
四、品析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呢?画出相关语句,写一写感受。
2.生交流:第四段
品析二: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品析三:
知识讲解:
“小人国”、“居民”指的是微观世界和微生物,文中还有这样加引号的词语吗?“玩具”即显微镜。
2.那我一起来回顾一下引号都有使用在那些地方吧。出示引导的四种使用地方。
3.判断课文中引导是属于“特殊含义”。
4.体会引号的好处:减少术语的枯燥和难理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感性,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多运用。
五、感悟升华,课文补白。
补白训练“”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因为他们在玩耍中。
2.名人玩中收获的事例。
六、推荐作业:
写一写,分享一下,你在玩耍中的乐趣与收获吧
板书:
玩出了名堂
玩
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不断研究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可是大多数学生平时都有粗心、马虎的坏习惯,不善于观察,或者是观察时不够仔细。因此要先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例如: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这样可能就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2.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
2课时
谈话导入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1)什么是“名堂”?
(2)谁玩出了名堂?
(3)他玩的是什么?
(4)怎么玩的?
(5)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1)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4.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2)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
(2)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
交流玩中收获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讲台前介绍。
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自问集体讨论解答,这样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阅读文打好了基础。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1、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⑴什么是“名堂”?
⑵谁玩出了名堂?
⑵他玩的是什么?
⑶怎么玩的?
⑷他玩出什么名堂?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⑴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⑵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⑴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⑵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4、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⑵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⑴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⑵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⑶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⑴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⑵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⑵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
⑴“小人国”指的是什么?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1、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2、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3、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3.初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玩耍与发明创造是有联系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大家喜欢玩的花样还真多,但有人在玩的过程中有了重大发明,你们相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玩出了名堂》。)
2、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2、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列文虎克新玩法是否都会有新的发现?
(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玩中的乐趣与收获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玩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复习导入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流利地朗读第自然段。
2、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写法。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赞列文虎克。
3、谈学文心得。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请结合列文虎克的玩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小练笔:写玩中的乐趣与收获
附板书设计:
15 玩出了名堂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让学生知道虎文列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了启发。
1、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2课时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⑴ 什么是“名堂”?
⑵ 谁玩出了名堂?
⑶ 他玩的是什么?
⑷ 怎么玩的?
⑸ 他玩出什么名堂?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⑴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⑵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⑴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⑵ 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⑶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4、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⑵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⑶ 交流讨论。
3、抓住以下要点:
⑴ 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⑵ 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⑷ 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⑴ 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⑵ 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⑵ 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
⑴ “小人国”指的是什么?
⑵ 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1、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2、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3、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课件,包含了课文朗诵读音、列文虎克玩镜片的图片以及显微镜(最早的显微镜)和微生物的图片、一个flash动画(课文朗诵配合课文相关图片,很精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导入:
师:出示板书:“玩”。看到玩字,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关于玩得回忆和老师一起分享,有谁说说你喜欢玩什么,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生:一一说出自己的玩……
师:玩的花样可真是多啊,可是:“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是在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出示课件——这句话)
生:“李四光在玩石头的时候产生了疑问,于是后来发现了第四冰川活动的.遗址。
生:“就是有自己新的想法。”
师引导说出发现,发明,创新……
多媒体出示:
想一想:
1、谁玩出了名堂。
2、玩的是什么?
3、他是怎么玩的?
带着上面三个问题来听课文朗诵,在听的过程中拿出你们的笔把课文的生字画出来。
学习第三段:
听完之后,我们知道了列文虎克是喜欢玩镜片的,那么他为什么会玩起了镜片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第三段,用“因为……所以”来说说。
出示课件有关列文虎克玩镜片的图片。
学习第四段:
先是全班齐读,读完后分析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发现问题——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学习这一段,抓住重点有趣的句子“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引出显微镜(图片),从感官上让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接着重点说另一个世界,给学生看有关微生物的图片,这个时候学生很惊奇,也有许多疑问,一一解决。(学生对微生物在显微镜下的样子很难理解是另一个世界……)教师要清晰的讲解,要不然学生会误解。
学习了三四段,接下来进行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来和大家分享,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学习第5段:
列文虎克玩出名堂了,这个时候可是不得了了,要闻名全世界,轰动全世界了,这个时候给全班学生播放flash动画,开拓学生视野,这个时候学生很吸引。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2.过程与方法: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
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二、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
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玩,生谈自己玩喜欢玩吗?并交流父母是如何评价你的玩的。
2.出示: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齐读。
3.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片关于荷兰物理学家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的故事,齐读课题。
4.纠正读音“名堂”,并理解词义。
二、检查预习:
第一组:书籍聘请拜访调节显微镜厚玻璃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看守磨薄生自由读,谈发现,师讲解。
看读一声时表示守护,监视。磨读二声表示器物处理,磨刀;读四声表示粮食加工,磨面。
第三组:千里迢迢,生读,师解释迢迢为遥远之意。生再解释千里迢迢即为形容路途遥远。
积累词语:关于路途遥远:长途跋涉、不远万里;关于路途艰辛: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第四组:书写指导:拜。
出示古文字,生进行猜测,出示“拜”字,生理解字义。
师结合小课程,回顾“古代礼节”。在我们的小课程中同学们也了解到跪拜在古代是拜天地神灵以及皇帝的大礼,后来慢慢演变为小辈对长辈的重礼(过年、婚丧嫁娶中),在会看到。而我们日常见面通常行“拱手礼”,师范,女子:左在上,右在下,反之为凶礼。
指的是生观察生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师出示口诀并范写。
生练习一遍,师三星讲评:正确、整洁、美观,再练习一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初读课文:端正读书姿势,放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生利用(扩题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回忆三上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生自主练习通过“玩”出了名堂。
四、品析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呢?画出相关语句,写一写感受。
2.生交流:第四段
品析二: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品析三:
知识讲解:
1.出示课文“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小人国”、“居民”指的是微观世界和微生物,文中还有这样加引号的词语吗?“玩具”即显微镜。
2.那我一起来回顾一下引号都有使用在那些地方吧。出示引导的四种使用地方。
3.判断课文中引导是属于“特殊含义”。
4.体会引号的好处:减少术语的枯燥和难理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感性,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多运用。
五、感悟升华,课文补白。
补白训练“”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因为他们在玩耍中。
2.名人玩中收获的事例。
六、推荐作业:
写一写,分享一下,你在玩耍中的乐趣与收获吧
板书:
玩出了名堂
玩
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不断研究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2.过程与方法: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生字组词
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⑴ 什么是“名堂”?
⑵ 谁玩出了名堂?
⑶ 他玩的是什么?
⑷ 怎么玩的?
⑸ 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⑵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⑵ 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⑵ 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⑶ 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⑷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⑸ 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鼓励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结构特点 ,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