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通过合理的段落结构和连贯的逻辑来展示文采和思考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一
2021年的5月22日,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里,因为这一天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去世了。这一天举国悲痛。在这之前我对袁隆平爷爷不是很了解,看完老师播放的视频,我才知道袁隆平爷爷瘦瘦的黑黑的皮肤有一个农民的脸,但他有智慧的力量,让全国的人都吃上了饱饭。
我曾经听说过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意思就是说袁隆平爷爷想让到麦子长得和人一样高,或者比人高。可以在麦子里乘凉,麦子里接触的大米就像花生那么大。第二个梦想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意思就是说袁隆平爷爷想让它发明的杂交水稻,意思就是想让地球上的每个国家都知道杂交水稻,让每个国家里的农民都能吃饱饭。目前已经有很多个国家种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爷爷真是太伟大了,他用了一个科技让新中国变的发达起来了,以前的人吃不饱饭,袁隆平。
爷爷发名了这个实验,让全国的人都吃饱饭了,可是在5月22日的这一天,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长大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不能忘记它,他用一辈子的心血换来的是让全国人民都能吃饱饭,吃好饭。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二
袁隆平是谁?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于1930年出生,今年已是九十岁高龄了,现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袁隆平自幼就有一个当“农民”的梦想。
袁隆平小时候,他的父亲曾把家里人聚焦在一起,问他们有什么梦想。当时,袁隆平的父亲在政府工作,他希望袁隆平也能同他一样,在政府部门工作。袁隆平的表弟、表姐们都说自己想在政府工作,但袁隆平却望向田野:那里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田野中,一位农夫正辛勤地耕耘。袁隆平见了这一幕,顿了一下,说:“我要当农民!”这句话逗得所有人哈哈大笑。几年后,袁隆平报考了农业大学。他的父亲在他临走前失望地说:“别人都是望子成龙,而我却是望子成农啊!”袁隆平听了,十分伤感,但向往“农门”却坚定不移!
几年后,袁隆平大学毕业了。
在大学毕业以后的某一天,袁隆平正在一片实验田边走着。突然,他发现,有一株水稻长势旺盛,结了许多颗粒饱满的稻穗。第二年,袁隆平将这株水稻的后代播种下去,长势却有的高,有的低。袁隆平十分好奇,便大量阅读资料,发现这符合西方“分离学说”,而那株高产水稻,正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这株天然的杂交水稻成了实验的开始。在此之前,美国和日本的两位专家也曾发现过这种现象,也曾做过这种实验,但最终都失败了。有人劝袁隆平:“那么多外国的科学家都失败了,你怎么可能顺利成功呢?”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坚持。
杂交水稻需要“雄性不育株”做“种子选手”,但这类水稻却十分罕见。于是,袁隆平顶着炎炎烈日,在水稻田里苦苦寻找。但不知怎么,多少年过去了,一直都无法如愿。几年后,一场地震毁了所有的实验品。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隆平想到,他只有用野生的雄性不育株。几年后,他的团队有海南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水稻。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野败”。这株水稻成了实验的转折点,几年后,“南优3号”杂交水稻被培育出来了。
之后,袁隆平又培育出了“两性稻”、“海水稻”和“沙漠稻”等品种。由于他的杰出贡献,在2014年,袁隆平被政府授予共和国勋章。
袁隆平为了培育杂交水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耗费了自己几十年的青春。因此,我们要为他鼓掌,为他点赞!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三
时光的齿轮一刻不停,春去冬来夏生冬藏,万物存在于现在,展望于未来,缅怀于过去。2020年之后的每一天都是不平凡的一天:新冠肺炎,夺走无数生灵之命;圣母院失火,世界文化遗产流逝;澳大利亚动物尸曝满地,预警世人爱护自然;中美交往关系僵化;中国周边国家动乱,对中国虎视眈眈。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在告诉我们:世界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了,中国,应该更加强大了。
而就在昨天这不平凡的一天——2021年5月22日,继汶川大地震后又一个“七级地震”来临,余震未退,人心难安。中国两大国士先后逝去,令人痛惜。
双眼看向窗外,天灰蒙蒙的,雾气氤氲,山上的青叶在雾气下影影绰绰,冷风从窗边的缝隙中丝丝飘过,卷起悲伤的思绪。
袁隆平爷爷停顿了一下,语气坚定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语必叹息一声。我想这一声叹息是为饥荒年代的人而悲伤的。他们生在百废待兴正一无所有的中国,只有经历过这些苦难,才能明白吧。
同时我又为他而骄傲,这两遍地“不可能”充分地表明了袁隆平爷爷的自信。他知道中国的粮食可以养活中国人了,他不惧这粮灾了。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四
优秀作文推荐!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亚试验基地做过一个梦:梦中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袁隆平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他说,搞这个研究工作,是很苦的,头上有太阳晒,脚下是泥和水,但是在这里有希望,有目标,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乐。几十年来,他基本上是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究。衣着简朴,饮食清淡,闲时拉拉小提琴自娱。
他的快乐,他的充实,来自他所执著的事业。他总结说,自己一是不怕失败,搞研究难免有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过于计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俭朴,身体要好。这是一位做学问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生态环境对种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为任地、辨土、审时,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就叶大实少,多?厚糠,食之不香。做学问也是如此:“强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时”、“地利”,不能光盯着几个钱。从心理准备上讲,心猿意马难以到达彼岸,束腰禁欲,也不会爆出灵感的火花。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假如去掉“灵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学。灵感产生于快乐,产生于“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专心致志――这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这一点上,深入地学下去和做下去,心无旁骛,才会有所成就。色诺芬说得好:大黄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头牛。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爱付诸自己的事业,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他的梦也是快乐的,温馨的。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五
英雄是什么?是不怕困难,英勇过人,值得敬仰而又仰慕的。他们淡泊名利,不贪图荣华富贵,他们舍己为人,把平民百姓放在第一位。英雄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他们无处不在。
5月22日下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巨星陨落,举国悲痛,这大概是当代最令人尊重的老人之一。当灵车缓缓驶过长沙街头,人潮悲恸高呼:“袁老,一路走好!”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不约而同地传递同一句话:“袁老,我一定好好吃饭!”
作为世界顶尖的科研人员,袁隆平爷爷皮肤黝黑,满脸皱纹,朴实得就像一个老农。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当天,袁隆平爷爷还在试验田看水稻生长情况。
2020年12月,已满90岁高龄的袁隆平爷爷还像往常一样前往海南三亚繁殖基地参加科研,在三亚,他始终和大家住在简陋的基地里,他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去试验田查看每亩田的穗数,谷粒的大小,是否存在空壳,今年3月袁老不慎摔了一跤。不得不住院治疗。入院之初,他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等一系列关于天气的话题,医务人员忍不住哭泣:“他自己身体状况不好,还要时时刻刻关心稻子的情况”
“人就像种子,要做好一粒种子”,这是袁隆平爷爷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这句话为自己写下了注脚!
时针拔回5月22日,袁隆平老爷爷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老爷爷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老爷爷在歌声中安祥地走了。有人说袁老一直怀念母亲,他终于可以回到母亲的怀抱。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袁老爷爷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一代科学巨匠虽然陨落,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为他们指引方向。袁爷爷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六
提起杂交水稻之父,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就是我们的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让我们能够吃饱饭,让我们的身体不再为吃不到饭而虚弱。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听到这句话,我就想到了袁隆平爷爷。我就想起了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借着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四亿人民的温饱问题。
袁隆平爷爷是农业科学家,也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他从30多岁开始了农业工作,至到今年,已经干了60年了。这么多年来,他勤奋刻苦,遇到困难永不畏惧。所以他取得的伟大成就,把十四亿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不仅仅是解决了,还有了更大的发展。原来他在这几亩地上收取的稻子没有很多,但现在,他创造的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比以前多了许多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在其他国家还没有研究出来水稻的时候,袁隆平爷爷就研究出来了,当其他国家得知是中国的袁隆平研究出水稻的时候,十分惊讶,因为他们国家用几十年的时间都没有研究出来,而袁隆平就研究出来了。
袁隆平爷爷把一生都捐给了杂交水稻,等每得到一笔奖金时,他就会用那些奖金种更多的杂交水稻。他讲过,他有两个梦: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杂交水稻高产更高产的梦,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终生都在为他这两个梦奋斗,虽然现在每亩的杂交水稻已经够多了,但袁隆平爷爷并不满意,他想把每亩打掉水稻冲刺到1300千克去。
他的名字都值108亿,但是他买的衣服都是几十块的衣服,没有买过很贵的衣服。他这种勤劳俭朴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句话叫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米饭,每一颗粮食,因为它们来之不易,虽然袁隆平爷爷逝世了,但是他为人们作出的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七
想必大家都一定认识袁隆平爷爷吧,没错,他就是我们中国最了不起的爷爷,可是他因为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去世了,袁隆平爷爷说过他有两个梦想,一个的梦想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梦。
还记得在1953年8月时,袁隆平大学毕业,在袁隆平种水稻时,他发现一个粮食可以增产1亿五千万呢,今后要1300斤的冲刺,在1970年时,原平的杂交水的突破了,自此也有很多个国家都在给袁隆平爷爷发众多的奖状,1981年袁隆平爷爷获得了国家科学奖,在2004年时,袁隆平爷爷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还记得袁隆平爷爷在毕业时,他的母亲把她送进了长沙,袁隆平爷爷的母亲说:“孩子把你送在这里,可是要吃苦的呀。”把袁隆平送到长沙之后,他的母亲就被送到了安江,在这么多年里,袁隆平爷爷总想着,总会有时间去的,一定会有时间去的,可这一年一年就过去了,他的母亲有一天等不到他了。
在端午节时,袁隆平爷爷听到他的母亲去世之后,非常伤心,后悔,就写了一封信,他后悔在这些年来总忙于工作和实验,没有一次看过他的母亲,袁隆平爷爷又多想一下看望他的母亲,可他的母亲已经等不到了。袁隆平爷爷后悔就哭了,因为在每个人的父母去世时都会伤心。
这就是袁隆平爷爷,我很佩服他这种伟大,无私奉献的精神,袁隆平爷爷的精神,我们永远都值得学习!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八
一个人将一生献给一片土地,只为坚守一个梦想。
——题记。
您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田埂上的背景,您那一件件廉价的花衬衣,您那台“世界名车”奇瑞….这年夏天,深深烙印在我心里。
背灼炎天光。
烈日当头,稻浪滚滚。您肩杠农具,兜揣放大镜,在没腿的泥中满跚。低头端详,您脸上的老年斑正是岁月的勋章,花白的银发让您更加精神。手捧稻穗,您深陷的眼窝渐渐有了光彩,闪烁的瞳仁与微笑流光溢彩,您用汗水浇灌出这沉甸旬的黄金稻。
从实验田这头一路俯首仔细观察到那头,身影遂渐被拉长,一趟来回,一背汗水。每日都如此艰辛,您面朝稻叶背顶炎阳,偶尔才坐到树阴下,在夹子本上记录所得。火热的烈日从东方升起爬到山顶,又顺着西边的树梢徐徐滑下。
但惜夏长。
时光如川,又是一年稻丰时。夏日转瞬即逝,稻儿们奉出颗颗金黄,摇曳在微风中,您立于田埂之上,双手插腰站定,极目四望,满眼金黄,不禁咧开嘴,憨憨地笑了,满脸的自豪与兴奋。
15元的衬衫,50元的衣服,100元的鞋子,260元的手表,是您!怀揣着永恒的赤诚之心,是您将一生都献给深沉的土地,一生都专注于陪伴在水稻左右,解决了全国、全洲乃至全世界的温饱问题,向您致敬!还是您!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九
稻失主人,田失守望,国失栋梁!——禾下乘凉梦,送别袁隆平。
2020年5月22日3点07分时,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他为我们做了许多。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程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而两系法最终取得了成功,不久后,1997年,袁隆平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
袁隆平爷爷白天在田间操作,晚上向大家授课,就这样,全国的科研人员被迅速带入了杂交水稻的最前沿,袁隆平说过:“成绩和荣誉归于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袁隆平爷爷爱稻田的程度,就如同泉水一般,时常滋润着水稻。“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既不在家又不在实验田,那我一定就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袁隆平爷爷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都吃饱饭。”他是中国的脊梁,是养活中国14亿人的伟人,是我们最为敬佩的人。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不畏艰难的勇气,他是我们最值得铭记的人。缅怀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您看着我们吃完午饭就走了。我们一定会记住您说的话“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粒粮食,守护来之不易的丰收粮仓。”
晁若熙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袁爷爷逝世的消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间愣住了,不知所措。
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米饭,想起了袁爷爷说过的话。他说:"一粒食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的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哪,我都亲眼见过。”心头为之一震,眼泪夺眶而出。袁爷爷临死前还关心着稻子的长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报投入到杂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饭,饭碗里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北极星,喂饱了十几亿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业去拯救了整个国家,他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是我们的脊梁骨。
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全中国,他是中国发展的奠基石。我们所没经历过的,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是袁老内心深处的痛苦,他知道,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致敬袁爷爷,替我们负重前行,给了我们最好的生活。致敬袁爷爷,您用自己的双手让我们屹立这片土地。您来时,世间饿殍遍野;您走时,世间稻米满仓。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爷爷千古。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十
袁隆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还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袁隆平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梦想是研究并种出杂交水稻,和这有关的两个梦分别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梦中,袁隆平发现禾穗如同葡萄一样硕大饱满。他和他的助手正坐在如大树一般高的稻丛下乘凉,这也就应了一句话: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理想这盏指路灯,指引着袁隆平,让他更加努力。在研究水稻的过程中,他有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在研究水稻时也遇到了困难,有一次,他早上来到田边,700多株秧苗被连根拔起,而且都不见了,过了几天他才在学校的枯井旁,发现了五株残缺不齐的秧苗,这才能继续研究下去。后来,在他的努力下,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就,相两优900(超优千号)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世界亩产记录。
有一次他掉下了水,然后就去学游泳,教练选别人去参赛,没有选他,他自己偷偷的进去了。教练看他如此热情,便同意他试一试,谁知他竟然获得了第1名。袁隆平拉小提琴、下棋、游泳等运动样样精通。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十一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长街十里送总理,万人空巷送袁老。
杂交水稻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养活了全世界1/5的人,它的创造者是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至今他已经传播了近六十多个国家。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一颗被命名为袁隆平星的小行星,每当我们夜晚看向天空的时候,那颗星星,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用亲切的眼光看着我们,那颗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熄灭。
袁隆平爷爷有一只还没长大的小猫——袁花花,它再也等不到爷爷的抚摸了。花花,如果你想爷爷了,可以去麦田里躺下乘凉,在那里睡一会儿,没准就可以梦见爷爷了。
在杂交水稻研究初期,实验极其艰难,因为政治气候的关系,没有国外的学术交流,也没有囯内的资源共享,每一次枯燥的实验,没有打磨掉袁隆平爷爷的信心,他鼓起勇气一次次的试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稻田被革命分子破坏,只剩下几株可怜的麦苗,到终于又长起来的时候,又一次被革命分子破坏了,麦田里的稻苗被毁的一株都不剩,当袁隆平爷爷看到水井里还有几根漂浮的稻苗时,竟脱下衣服奋不顾身地跳进井里,把那几根可怜的稻苗捞上来。
如果问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动力是什么,那一定是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杂交水稻的出现,让祖国的农业更进一步。
采访袁隆平爷爷的央视记者,在得知袁隆平爷爷去世后痛哭流涕,会想起与袁隆平爷爷对话时的愉快。袁隆平爷爷是一个伟大而又热爱祖国的科学家,他一生获奖无数,有一次他要去北京领奖,出发前打扮的很帅气,别人问他今天帅不帅,他说,帅啊,因为今天是要去北京领奖。
“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都吃饱饭。”——袁隆平。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十二
实事求是袁爷爷的真实写照;坚持不懈是袁爷爷的精神代表;心系苍生是袁爷爷最真实的一面。
在以前大跃进时代,整个社会都在宣传自己的地方可以生产千斤水稻,万亩水稻,“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只是虚有其表罢了。袁隆平爷爷没有因此顺应社会潮流,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袁爷爷的一句话一直在我记忆深处——“没错,我们确实失败了,但我们本质上是成功的!”
袁爷爷身上有一种精神叫坚持不懈。杂交水稻是袁爷爷研究了十多年的成果。当然在研究的道路上也是崎岖不平的。在这过程中,袁爷爷的水稻被官兵拔光过,当时袁爷爷冒着大雨担心水稻的长势,出去看一看,可谁曾想到,到了实验田中,田中的水稻竞被拔的一根不剩,剩下的是一滩泥和一田泥水,看到这一现象,袁爷爷坐于水中,失声痛哭。确实自己辛辛苦苦研究的成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无论发生在谁身上,谁都会这样吧。可他并没有放弃,因为饥饿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他坚信要将这敌人打败!
可袁爷爷并没有放弃,因为这时他的好帮手给他带来了好消息“袁老师,这雄性水稻,我在桥底下还藏了三盆,那里隐蔽的很!”
袁爷爷是心系苍生的。记得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过,他这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老百姓吃饱每一顿饭。现在梦想实现了,他说,如果没有祖国,人民支持,梦想就不会实现,他将功劳全部归功于大家。
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尊重她;种子是一颗生命,我们应该呵护他;袁隆平是我们的水稻之父,他养活了14亿中国人,我们应该致敬袁隆平院士。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十三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的祖籍是江西德安,1930年农历七月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十数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尽管袁隆平一直不服老,在年过八句后笑称自己是80后,在年逾九旬/年又笑称自己是90后,而岁月不饶人,他那健朗的身子骨也日复一日地苍老了,那健朗的步子也走得有些踉跄了。但他是一个忘了自己年岁的人,依然以年轻的、面向未来的心态确定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袁隆平还被称为当代神龙氏,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火程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发明的“杂交火稻”还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还说如果我不在家,那就在实验田,如果我即不在家也不在实验田,那就一定是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袁隆平一般都要在田里待半天才回去,可这次他只待了半个小时就一身大汗的回去了,他穿上了藏青色的西和白色的、再打一色领带,他今天肯定是要去参加什么大事了,于这故急间他“袁老师,你今天帅不帅。”袁隆平照镜子然后在用英文说了句:“ug(yndsome!意思是丑帅。
他梦里总想着,能在稻穗下乘凉,他走了,但我们能不能看记他说过的话,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餐粮食,来守护这来之不易的丰收粮仓。我们要铭记袁隆平,是他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健康的生活。
还是忘不掉两位老人的微笑,无声或有声的追悼,可惜没了这两个人的心跳,但我们会努力让这里变得更美好,放心希望天堂安好。
为什么呢?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太多的意外发生,能使人痛苦的原因太多太多了。在我们生进度条向前不断推进的时候,我们也总得失去一些东西,作为代价。就好像那扇通向美好世界的大门外告诉我们,想进入就不能有任何牵挂。
这两分钟的寂静,就当作是我们短暂的告别。他在我们吃过中午饭后才离开。因为有他,中国人有了饭吃。生物书上有一张他的图片,笑得那么开心,我以为他永远那么开心,但他突然就离开了,笑容永远定格在那一页,温暖又慈祥。
几分钟后,又一噩耗传来,“中国肝胆之父吴孟超去世”。我有听说过他,他曾救过1。6万人,今年99岁,已经从医78年了,医生本就是个神圣的词汇,而他是医学界伟大的人物之一,值得所有人去记念和追悼。
两张沉甸甸的图片在网上疯传着,长沙人群大街上奔跑祝愿着。两颗星星在衣食无忧的世界里,悄悄熄灭了自己的灯。还是忘不掉两位老人的微笑,无声或有声的追悼,可惜没了这两个人的心跳,但我们会努力让这里变得更美好,放心希望天堂安好。
时间教会我们去铭记。但很可惜,时间不会铭记,他一直走着,却不记得人世间因为他而出现的离别。他们和国人的情谊却永不分割,谢谢你们,还有,永别了。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十四
他走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时间霎时停止了,世界黯淡了。
2021年5月22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太阳像往常一样照常升起,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与以往却是不同的,所有人的脸上再也没有了欢笑。因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永远的走向里天蓝色的彼岸。一时之间,全国轰动,所有人第一时间是无比的震惊,随后,便陷入到了深深的怀念中去。
他一生献于杂交水稻,兢兢业业。有人说他不是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造福了全世界,让许多人吃上饭。他,是伟大的,但在这一切的背后,付出的艰辛与不易,是想象不来的。他因长时间在试验田里工作,与艳阳为伴,皮肤变得黝黑。在阳光下,散发着独一无二的金色,像丰收的稻田颜色一样,是幸福的颜色。他日日与芒针接触,手掌划过无数叶片,也因此变得沟壑。他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不怎么接受过中国以外的任何地方,却说的一嘴流利的英文,一件衬衫19元。也许他视力不好,但他可以精确的分辨出杂交与普通水稻的区别;也许他耳朵不灵,但他可以灵敏的捕捉到任何一条关于遗传学类的信息;也许他手指不活,但他的每一篇论文都令人深深的折服。
他拉的一手小提琴,他并不孤独,与稻穗谈心,和音乐为伴。直到他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2021年的5月22日。虽然我们痛心的,尽管我们难舍,然而,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永远不会离去。
繁星陨落,星空永存。致敬!袁隆平!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十五
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明明并不熟悉袁老,但是,袁爷爷的离去还是使我的心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国士无双。
多少年才能再出一个袁老一样,只想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为国家做出如此大贡献的人?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二是全球覆盖杂交水稻。”
“袁爷爷还是放不下我们,等到大家都吃过米饭之后才离开。”
“一定是天上的米不够吃了,神仙们才来找袁隆平爷爷去给他们种水稻了。那爷爷种完水稻之后再回来好不好?”
“爷爷,我以后要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
看完一则则新闻,我的心也越来越难受。而生物书上的袁爷爷正抱着水稻,和他背后的水稻,一起开心的笑。
爷爷在笑什么呢?
爷爷,现在禾下还不能乘凉,那我们就要帮您实现愿望,您都这么辛苦了,那就歇一歇吧,我们一一定替您完成。到时候啊,您在天上看着我们就行了。
世间再无袁隆平。
倘若还有来世,爷爷继续培育杂交水稻好不好?
终会有一天,可以禾下乘凉,杂交水稻也可以遍布全球。袁爷爷一路走好!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十六
就在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在湖南长沙发生了一件令人无法描述的事情——袁隆平爷爷走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走了,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一个美丽而奇妙的世界。
因为袁隆平爷爷曾经饿过肚子,他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农业部在1996年立下中国超级稻计划。当时是五个进程,700公斤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袁隆平爷爷所在的团队都顺利实现了,他们现在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袁隆平爷爷曾经说:“希望2019年就能实现每公顷18吨,向新中国70周年献礼。估计10月中旬就能够收获,现在长势非常好。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实现。”
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然,袁隆平爷爷只是表面上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坎儿里,他永远活在全世界人的心里。世界那么大,没有人会不记得他。
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希望水稻可以长得像高粱那么高,希望米粒可以像花生那么大,同样还希望水稻可以覆盖全球,让全世界的人都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把旧果实带走了,可他却把新的果实就给了新时代的人。真是应了那句话:我们中国饭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2023年袁隆平初中(实用17篇)篇十七
尊敬的袁老,您好!记得那一次,我看到了一张图片:一个老爷爷手里拿着自己培育的杂交水稻,脸上洋溢着笑容。那个老人就是您,全世界尊敬的袁隆平爷爷。您的梦想,是使全中国人都能吃饱饭,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们感谢您!
您幼年时正值抗日时期,国破家亡的中国人民正经历着一场大灾难,一个个脸色蜡黄的老百姓在饥饿中倒下。那时您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但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仍是个难题,于是您把毕生心血都用在杂交水稻上。您与泥土为伍、和水稻为伴、和农民交谈,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万众瞩目的贡献。
得知您去世的消息,我完全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一直在等着媒体辟谣,但一直没有等到。2021年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您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逝世,享年91岁。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我永远记得这一天,5月22日,我们最伟大最执着最辛苦的爷爷走了。91岁,本该享受晚年幸福的您,仍在不断学习进步,研究水稻,对中国乃至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您说您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还没有实现,您却走了。
您用自己的成功,换来了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91岁,我们由衷地感谢您!
祝:一路走好!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张逸飞。
尊敬的袁老,您好!2021年5月22日,当我听到这个噩耗时,一切都那样的不真实。昨天您和蔼可亲的脸庞还出现在电视上,您手中的水稻还泛着金光,但今天您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我相信您并不是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是去天上哪个不知名的角落用您那震惊世界的科技水稻拯救生命去了。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百姓接连倒下了。您目睹了严酷的现实,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您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但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需要培育雄性不育系,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您知难而进迈开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花符合要求。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多年间,您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日子奉献给了国家。
谢谢您,如果没有您可能在某个角落还有人忍受着饥饿的痛苦。谢谢您,感谢您这辛勤的几十年来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您的成果您的努力和您的付出,我们看到了,我们会珍惜!您的理想也终会成真。
您说过“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以后我们这一代也要做你们那一代的接班人,继续让这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