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与同事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学习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教师们提升教学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一
教学目标:
1.明确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通过《故乡》的学习,把握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3.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3.小说主题的探讨。
教学时数:
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主要是预习与朗读,二、三课时分析与探讨,解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导语: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
顺便回顾一下鲁迅及其作品。
2.讲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3.情节的把握:
(1)以“故乡、故乡、故乡”来简单梳理,其中横线上添一个动词。
(2)用一个动词来归纳全文内容,哪一个词好呢?“变”!自然引出下面的内容。
4.环境描写:
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5.人物的把握:
写了哪些人物的变化?具体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a.“闰土”:把少年和中年的闰土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把握闰土的“变”。
(1)外貌:
(2)动作:
(3)对“我”的态度:
(4)对“生活”的态度:
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b.杨二嫂:
(1)外貌:
(2)职业与性格:
结论: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c.“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
(2)怎样对待闰土?
(3)怎样对待故乡及其人物的变化?
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
6.重点段落的赏读与理解:
(1)最后五段,尤其最后一段的后面一句,体会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
(2)描写捕鸟一段,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7.小说主题探讨。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8.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2)配套的资料。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二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听写词语。
2、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大熊猫生活习性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栖息向往悠闲遮掩循声涓涓踪迹幽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大熊猫生活的环境应具备那些条件?
自由读这四个条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设计填空题。
大熊猫的故乡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是大熊猫的故乡。
大熊猫的故乡在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对卧龙山区景色的.感受(苍绿幽静)。
表现在哪里?
面对这样秀丽的景色,谁能用一句话来赞美。
5、你觉得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话?
指名读评议。
6、复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7、出示: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环境怎样?
回答问题,概括段落大意。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二段写谁?我们到哪里干什么?结果怎样?
2、交流,概括段落大意。
3、思考:
怎样发现大熊猫的家?
线索: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
4、想象作者当时心情。
5、朗读指导。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四、小结。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卧龙山区,看到了秀丽的景色,还找到了大熊猫的家,那么,大熊猫到底长得怎么样?我们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作业本第3、4题。
高山云雾。
原始森林好一个大熊猫。
环境:苍绿幽静鸟鸣的天堂。
(总)泉水(总)。
积雪。
(分)。
线索: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四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培养喜爱“大熊猫”的感情,懂得要爱护野生动物。
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你还了解大熊猫的一些什么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大、小熊猫的句子,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可爱!把它说给同桌听,记住句子。
2、那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呢?
(1)读第3自然段。这里说了什么?
(发现大熊猫的踪迹——粪便)。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又发现了什么?
(听到大熊猫幼仔的声音)。
(3)读第5自然段。我们循声而去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一个紧贴地面的枯树洞就是大熊猫的家)。
(4)最后我们看到了——。
(5)这几个自然段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应该怎样在朗读上体现出来?自由练,指名读。
3、自由读第6—8小节。
1、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2、学习单元提示。说说怎样用提问法概括段落大意?
3、回答课后题3,学习用提问法概括段意。
(1)把每一问的答案连起来概括段意。
(注意修改:一要适当改变或补充词语,正确表达意思,不能简单地把问题的答案一字不换的连起来。二要注意只要表达得正确清楚、完整,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千篇一律)。
(2)概括段意并写下来。
(3)评议。
4、小结方法。
1、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2、说说要怎样对待、保护动物?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培养喜爱“大熊猫”的感情,懂得要爱护野生动物。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你还了解大熊猫的一些什么知识?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大、小熊猫的句子,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可爱!把它说给同桌听,记住句子。
2、那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呢?
(1)读第3自然段。这里说了什么?
(发现大熊猫的踪迹——粪便)。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又发现了什么?
(听到大熊猫幼仔的声音)。
(3)读第5自然段。我们循声而去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一个紧贴地面的枯树洞就是大熊猫的家)。
(4)最后我们看到了——。
(5)这几个自然段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应该怎样在朗读上体现出来?自由练,指名读。
3、自由读第6—8小节。
三、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2、学习单元提示。说说怎样用提问法概括段落大意?
3、回答课后题3,学习用提问法概括段意。
(1)把每一问的答案连起来概括段意。
(注意修改:一要适当改变或补充词语,正确表达意思,不能简单地把问题的答案一字不换的连起来。二要注意只要表达得正确清楚、完整,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千篇一律)。
(2)概括段意并写下来。
(3)评议。
4、小结方法。
四、总结延伸。
1、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2、说说要怎样对待、保护动物?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二、找到大熊猫的家:发现、听到、找到。
三、看到大熊猫:可爱、文静悠闲(明星、国宝)]。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培养喜爱“大熊猫”的感情,懂得要爱护野生动物。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你还了解大熊猫的一些什么知识?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大、小熊猫的句子,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可爱!把它说给同桌听,记住句子。
2、那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呢?
(1)读第3自然段。这里说了什么?
(发现大熊猫的踪迹——粪便)。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又发现了什么?
(听到大熊猫幼仔的声音)。
(3)读第5自然段。我们循声而去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一个紧贴地面的枯树洞就是大熊猫的家)。
(4)最后我们看到了——。
(5)这几个自然段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应该怎样在朗读上体现出来?自由练,指名读。
3、自由读第6—8小节。
三、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2、学习单元提示。说说怎样用提问法概括段落大意?
3、回答课后题3,学习用提问法概括段意。
(1)把每一问的答案连起来概括段意。
(注意修改:一要适当改变或补充词语,正确表达意思,不能简单地把问题的答案一字不换的连起来。二要注意只要表达得正确清楚、完整,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千篇一律)。
(2)概括段意并写下来。
(3)评议。
4、小结方法。
四、总结延伸。
1、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2、说说要怎样对待、保护动物?
五、课堂作业。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七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重要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动物都比较感兴趣,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一些动物,但由于地理位置位置的原因,我们这里的学生很少能亲眼见到大熊猫,对大熊猫充满了好奇心,这就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个特点,本课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前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解有关大熊猫的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习了一些记字方法和阅读方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了解更多有关大熊猫的知识,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模仿课文简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大熊猫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长得什么样吗?你知道它最喜欢吃什么吗?
2、引入课题:
(出示幻灯)学生齐答:大熊猫。
3、板书课题:
师:对,它就是被我们称作国宝的大熊猫(师板书课题)。你们喜欢它吗?
那么你们为什么喜欢它呢?(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自由发言)。
(师相机板书:珍贵,可爱,国宝)。
4、引入课文:
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更好地了解一下大熊猫,下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同学们,听完了课文,你们是不是更喜欢大熊猫了?那么下面你们就带着喜爱的感情认真地读读课文吧。阅读要求: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再次齐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段?就用喜爱的语气来给大家读一读吧。
2、学习第一段:读完后,你们知道了什么?
等国家和地区赠送大熊猫,这些大熊猫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很高的待遇,住在为它们专门修建的熊猫馆。并且大熊猫还被选做北京奥运会的会标呢。(出示奥运福娃的图片及赴港大熊猫的图片)这就是赠送给香港的两只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它们的名字还是经过网络征集的呢。那么,它们为什么能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课文吧。(生齐读课文)。
a)生边读,师画简笔画。
b)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老师一起完成描图。
c)边看图边指导学生背课文。
d)出示幻灯,学生填空。1,大熊猫的身子,尾巴(),皮毛很()。头和身子是(),四肢是()。它头上长着一对()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圈。
2,比一比,你认为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大熊猫的身子很胖。
3、照样子,写词语:毛茸茸。
胖乎乎()。
4、学习第三段:
大熊猫不仅长得可爱,它的生活习惯也很有特点,那么谁来读读下面这段课文呢?教师板书:
小时候:活泼,喜欢爬上爬下。(很可爱)。
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睡大觉。(憨态可掬)。
5、学习第四段:
最后,我们来看看大熊猫都吃些什么?
四、作业小超市:(出示幻灯)。
(1)、认真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然后模仿课文给同学介绍一下这种动物,并把它记在日记里面。
(2)、把你想对大熊猫说的话写下来。
(3)、写一句话吸引更多的人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动物。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八
一、观看录像,初步认识大熊猫。
1、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录像片。
2、指名说说看见了什么?让所有的学生都大胆发言。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大熊猫。
1、教师领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深入了解大熊猫。
1、出示教学挂图,通过看挂图学习大熊猫的样子。
教师让学生说出挂图上有什么?再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再指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利用角色表演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师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让学生都想象自己是一只大熊猫,教师边读课文边让学生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
(3)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问:大熊猫最喜爱吃什么?学生齐回答。再指图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的样子。
四、课堂检测。
1、教师出示问题:大熊猫是什么样子?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大熊猫爱吃什么?学生自读问题,思考题意。
2、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3、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自己写出答句,教师个别讲析。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九
1、听写词语。
2、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投影片;大熊猫生活习性资料。
:3课时
1、听写词语
栖息 向往 悠闲 遮掩 循声 涓涓 踪迹 幽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
1、指名朗读
2、大熊猫生活的环境应具备那些条件?
自由读这四个条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设计填空题
大熊猫的故乡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是大熊猫的故乡。
大熊猫的故乡在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对卧龙山区景色的感受(苍绿幽静)
表现在哪里?
面对这样秀丽的景色,谁能用一句话来赞美
5、你觉得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话?
指名读评议
6、复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7、出示: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环境怎样?
回答问题,概括段落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二段写谁?我们到哪里干什么?结果怎样?
2、交流,概括段落大意
3、思考:
怎样发现大熊猫的“家”?
线索: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
4、想象作者当时心情
5、朗读指导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卧龙山区,看到了秀丽的景色,还找到了大熊猫的“家”,那么,大熊猫到底长得怎么样?我们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作业本第3、4题
高山云雾
原始森林 好一个大熊猫
环境:苍绿幽静 鸟鸣 的天堂
(总) 泉水 (总)
积雪
(分)
线索:发现粪便 听到叫声 找到洞口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十
星期天下午,我们一家四口去四川成都看中国的“国宝”,就是毛茸茸的熊猫。
熊猫生长的地方,分别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方。它有胖乎乎的身子,又短又圆又黑的尾巴,像雪似的绒毛披在身子上,耳朵乌黑乌黑的,肩膀也是乌黑乌黑的。
这次,我和一只胖嘟嘟、又毛茸茸的大熊猫拍了一张合影的图片。我们一起拍合影的时候,熊猫好像在说:“耶!”
熊猫是哺乳动物。我最喜欢哺乳动物了,我们一家四口都喜欢这种动物呢!
我还喂熊猫吃竹子、吃竹笋呢。它吃得很快,好像在想:“真好吃,太香了!”
我看小熊猫,看得都不想回家了。熊猫太可爱了,我想在这里和小熊猫一起玩。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十一
世界上有很多动物,我喜欢大熊猫。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们又圆又胖,非常受欢迎。头和身体长1200-1800毫米,尾巴长100-120毫米。重量是80-120公斤。他的头和身体是白色的,只有耳朵、眼睛、前肢和肩膀是黑色的。特别是,它的眼睛下面有黑眼圈,它的圆脸看起来像一副墨镜。再加上小熊猫沉重的动作,一直东张西望的眼睛非常天真可爱。它有一个象征性的行走方式,在内部的数字八,它也有像刀子一样锋利的爪子。我认为它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
大熊猫吃不同的食物。许多像熊猫一样的动物喜欢吃肉,但是我们的国宝现在是素食。它喜欢的食物99%来自竹子。大熊猫起初吃肉,但进化后,它们变吃竹子。然而,他的牙齿和消化道没有改变,它仍然被列为食肉动物。虽然它大部分都很可爱,但是当它生气的时候,它可以和其他种类的熊相比,而且它仍然是危险的。
根据历史记载,大熊猫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也被称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他们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根据第三次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调查,世界上野生大熊猫不到1600只。截至20xx年10月,中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不仅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的祖先是“第一只熊猫”,它还有一个最标准的中文名字叫“熊猫”,意思是“像猫一样的熊”。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其主要生存栖息地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十二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
教学难点: 。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
第一课时 。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
二.教学过程: 。
1. 导入新课: 。
请两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开头和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 。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 。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 。
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的 。
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 。
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 。
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 。
认真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
2. 介绍写作背景: 。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 。
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 。
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 。
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 。
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 。
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 。
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 。
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 。
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 。
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
3. 作家、作品介绍: 。
选自《呐喊》(小说集)。(《百草园》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
4. 出示幻灯片,检查词语预习: 。
5.听课文录音,熟悉课文。 。
6. 讨论课文段落: 。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 。
“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
一(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一片破败 。
萧索的景象及当时的感触,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
二(从“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经一扫而光了”):“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 。
感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 。
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分。 。
第一层(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
写“我”到家时的情况。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天真无畏、深厚 。
友谊; 。
对杨二嫂的比照——小市民习性更厉害 。
第二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
写“我”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全文重点) 。
闰土外貌到精神的巨大变化(社会根源) 。
第三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 。
写“我”告别闰土与故乡。 。
三(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 。
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 。
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
7.完成表格: 。
h 变化 。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
外貌 。
动作语态 。
对“我”的态度 。
对生活的态度 。
第二课时 。
一.教学目标: 。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
2.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现在我们 。
来讨论闰土的形象塑造。 。
2.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
(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 。
明确: 。
(1)外貌对照: 。
(2)动作、对话对照: 。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
“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
对我: 。
对生活: 。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
(4)小结: 。
3.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 。
(朗读39自然段—52自然段) 。
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
对话描写—— 。
动作描写—— 。
——她的说话和动作表现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
第三课时 。
一.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中"我"的人物形象。 。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
2. 讲读第三段,离开故乡: 。
这一段主要写"我"离别故乡时的怅惘情绪和对未来的希望。 。
明确: 。
由于有感于这复杂的世事变化,因而"我"对未来想得很多。 。
(学生齐读86~88自然段) 。
(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
3. “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
(小说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我” 。
不是作者。是一个线索人物。) 。
杨二嫂的变化,"我"感到讨厌。 。
4. 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
5. 小说的主题思想: 。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
2、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3、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
(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指读课文。
2.范读,学生听读并进行评价。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读、互评;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声音宏亮。
师: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谁想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小老师教生字。
3.交流识字好方法:用拼音识字、利用查字表识字、编顺口溜识字、利用熟字学习生字等。
4.小组验读,互相检验正误。
5.小组朗读竞赛。提出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6.朗读汇报:咱们比一比谁是“朗读冠军”,指名朗读,学生听后进行评价,选出优胜者。
(三)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大熊猫吃竹子图。
2.学生观察大熊猫是什么样的?
3.读课文,找到那一段是描写大熊猫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段后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逗人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5、课堂练习:
()身子()尾巴。
()黑眼圈()黑耳朵。
6、课件演示大熊猫的一些生活习性。
7.对照课文找到描写大熊猫习性的段落。
8.生读课文,熟读后清学生会大大熊猫有那些生活习性。
9.课堂练习:
大熊猫小时候很(),长大以后不爱(),爱(),最爱吃()。
三、说话训练:
例:大熊猫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1、小鸟在雨丝里来()去迷了路。
2、鱼儿在水里()来()去做游戏。
3、小狗在院子里()来()去找骨头吃。
四、布置作业。
我会画:画一张大熊猫的画。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十四
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旧中国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分析、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回顾、复习。
了解巩固文体知识。
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简介“小说”
2.简介背景。
听介绍。
了解背景及文常。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分为三个部分:
1.交代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2.“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
阅读、讨论交流。
理清课文脉络结构。
3.“我”失望痛苦地离开故乡,寄希望于未来。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案设计(汇总15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仿照示例给熊猫建立一个档案,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
2、能通过比较体会本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
3、能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熊猫的特点和习性;。
2、体会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
一、导入——走近大熊猫。
展示一组赠台大熊猫的图片,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大熊猫。(学生发言)。
下面我们就跟随中国科普作家叶永烈去和熊猫交个朋友,去看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二、整体感知——我给熊猫建档案。
1、自由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内容给熊猫建立一个档案。(教师提供档案示例)。
要求:内容准确,语言简洁,形式自选,可用第一人称。
2、小组讨论。
要求:
(1)小组共同讨论,形成比较完善的档案,并推荐出交流的一名代表交流。
(2)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的结果。
(3)小组互评。
三、品味语言。
比较课文和《辞海》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你更喜欢哪一段文字?说说理由。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雅、活泼的感受。(《国宝----大熊猫》)。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辞海》)。
(根据学情,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生动的说明)。
四、我来说两句。
针对一篇网友来稿《熊猫凭什么成为国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象,然后结合课文内容给这位网友回帖,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熊猫凭什么成为国宝?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竟然选择了大熊猫作为国宝,在此我要狠狠的批判一下:
外国人一提到中国人,就会想到首先想到勤劳这个词语,如果没有勤劳,就没有万里长城,也无法创造出7%的土地养活20%的人口那样的奇迹。
但勤劳一词用到那懒洋洋的大熊猫上,那是绝对的不适合。大熊猫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就是睡觉,连到草地上散步的时间都很少,虽然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但实际归根到底就是懒惰。
如今的世界是竞争激烈的的时代,永远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只会被社会无情的遗弃。我们不需要懒惰的大熊猫来当国宝。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代表精神抖擞与发奋进取的动物来代表新时代的新精神。
中国人的聪明是全世界皆知的,在很多民族还不知道文字和纸张概念的时候,我们就发明了印刷术和造纸术。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人智商之高是一次又一次令世界人民震惊。
而聪明一词似乎不配用在大熊猫身上,看那大熊猫再怎么聪明,还比上一家普通的家猫,最起码猫会抓老鼠为民除害,狗会帮你看家,会逗你开心,而熊猫会做什么?笨得吃竹子都吃不上,还需要人类给它送竹子才能活命!
猫和狗之所以不能成为国宝就是猫和狗太多了,大熊猫是物以稀为贵嘛,所以国人就把那笨笨的大熊猫推上了国宝的宝座,彻底的体现了国人“奇货自珍”的心理。
如果拿熊猫和猫与狗来相比,用愚蠢来形容大熊猫是最合适不过的。
第三:大熊猫的胆小懦弱不值得勇敢顽强的中国人来尊重。
不论是大熊猫还是狗熊,都带个熊字,而我们北方喜欢用熊字骂人,比如“你这个熊样”并不是赞美你长得高大英俊,而是骂你胆子小,是个熊包,不是男人。
国人把胆小懦弱的大熊猫尊为国宝,难道是喜欢它那懦弱的性格吗?
中国五千年历史,是与大自然灾难抗争的历史,是和侵略者的抗争史。
面对任何一次灾难,中国人没有选择逃避,每当灾难来临和外敌入侵,我们首先想到的抵抗,然后想到的是拼命抵抗!所以锻炼出一代又一代勇敢顽强的中国人。
如果我们都像大熊猫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吓得手脚无措,那我们就不会被全世界人所尊重。
如果我们遭遇强敌入侵,吓得狼狈逃命,就不会有中华民族这个令全世界人民所尊重的词语。
大熊猫,从头到尾,你只是一只懒惰愚蠢、胆小懦弱的低级动物而已,如果不是人类花大笔的钱为你建立保护区,花大把的钱来养你,你早就从这个世界上被淘汰了。
你凭什么能当国宝?你当国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让人家笑话我们是熊猫民族吗?
如今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十分不利,霸权主义时时向我们挑衅,我们不能懒惰,我们不能愚蠢,我们不能懦弱,我们不能当熊包,我们需要蚂蚁的勤快,狼的精明,虎的勇猛!
五、课后练习。
以组为单位,写一份以“保护大熊猫”为题的倡议书。
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