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份重要文件。范文中的教学计划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步骤,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一
1、能述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并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课文对话部分,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3、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尝试写一段话,通过一种事物赞许一类人。
重点:引导理解和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所包含的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引导理解和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所包含的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一)温故而知新,认识“详略分明”的写法。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文题目是“落花生”,全文围绕着落花生展开。)。
2、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自学题单第一个板块——温故而知新: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写了()。
3、种花生到收花生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不详细写?尝花生、议花生只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让学生发现“主要内容要详细写”板书:详略得当)。
(二)合作学习,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1、师:同学们花生我们都见过,可是花生有什么用处和可贵之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合作与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2)交流讨论:兄妹们强调了花生显而易见的特点是()。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9自然段三遍,然后每位组员分别进行口头填空。
(4)父亲的话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是。
2、小组汇报交流:
兄妹们说出了花生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板书:有用)。
父亲指出了花生的可贵之处是?(板书:不外显)。
小组进行填空比赛,引导学生发现“对比”的方法。
3、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人)出示第10自然段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他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组成四个句子,出示: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它虽然很好看,可是没有用。
它不但很好看,而且很有用。
它不但不好看,而且没有用。
这四句话中,哪几句值得赞赏?这四句话中关键是关注哪个词?(有用)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好看而且有用”固然最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比较现实。)。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对课文做出符合当今时代的多元解读。
1、作者理解父亲的话了吗?引读“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出示句子“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也可以由四种不用的语言形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既不讲体面又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虽然不体面但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2、这四个语句中关键的地方是什么?(对别人有好处)。
3、作者许地山的.性格、为人以及他的作品的确像“落花生“一样“有用”而不是“伟大”“体面”的。出示作者许地山资料。
(四)学以致用,通过一种事物赞许一类人。
1、作者由落花生“好看不外显”的特点,赞美了“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这类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练习写一段话。“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3、抽生汇报,总结:读着读着,同学们所写的就成了一篇散文,散文的题目就是《收获》。作者由“落花生”收获到了做人的道理,并影响了他的一生。我们通过这一节课,收获了写作的方法,收获了不同的语言形式,也收获了做人的道理。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二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文章主次。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自读设问,讨论交流,读中悟理。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读一篇课文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教给学生读题思文的方法,做到不盲目读书。)。
二、诱导初读。
2.自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听清对字音读的是否准确。思考:种。
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哪些部分是次要?哪些部分是主要的?
(诱导预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初步分清文章的主次,为突出读写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也为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打好了基石。并且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听读自读中,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议、互补、互改。)。
三、引导细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围绕花生讲了什么?
2.自读第一自然段,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或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增加了广阔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思考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将多种读书思考方法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不时地围绕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提示、指导,促使这种学习方法尽快转化为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避()墓()辩()浇()。
辟()幕()辨()饶()。
譬()慕()辫()烧()。
2.多音字组词。
zhong()pian()san()。
种便散。
zhong()bian()san()。
第二课时。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
2.分清文章的主次。
3.分角色有感情一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对作者借描写花生的特点,赞美其所代表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哪些部分是主要内容?哪些部分是次要内容?
二、引导细读。
1.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法读懂它。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
(把学习的时间,方法的选择交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过收获节是谁提出来的?都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过节?
三、指导议读。
1.自读第三自然段至最后,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着通过阅读都读懂了什么?还不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
2.四人一组讨论疑难,组长记下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各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疑难,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重点问题提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归并。
4.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然后把看书的见解拿到学习小组中研究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分角色朗读。
(1)自由练读,自由组合。
(2)分角色朗读。
(3)评读,品读。
(4)赛读。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画句子、质疑及讨论、全班合作交流等形式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三是强调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了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朗读形式也注意多样化。)。
6.小结。
归纳本课的阅读方法,进行相关的写作指导。
四、指导背诵。
1、你喜欢文章的哪一段?想用什么方法背下来?
2、当堂背诵。
(指导背诵,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落实了课后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让学生用自己的背诵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一体许地山的作品,并交流读书的感受。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三
1、分清文章的主次。
2、分角色有感情一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对作者借描写花生的特点,赞美其所代表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一、复习导入。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哪些部分是主要内容?哪些部分是次要内容?
二、引导细读。
1、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法读懂它。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
(把学习的时间,方法的选择交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过收获节是谁提出来的?都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过节?
三、指导议读。
1、自读第三自然段至最后,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着通过阅读都读懂了什么?还不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
2、四人一组讨论疑难,组长记下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各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疑难,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重点问题提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归并。
4、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然后把看书的见解拿到学习小组中研究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分角色朗读。
(1)自由练读,自由组合。
(2)分角色朗读。
(3)评读,品读。
(4)赛读。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画句子、质疑及讨论、全班合作交流等形式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三是强调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了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朗读形式也注意多样化。)。
6、小结。
归纳本课的阅读方法,进行相关的写作指导。
四、指导背诵。
1、你喜欢文章的哪一段?想用什么方法背下来?
2、当堂背诵。
(指导背诵,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落实了课后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让学生用自己的背诵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一体许地山的作品,并交流读书的感受。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四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老舍的《落花生》和《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演示文稿。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4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默读父亲的话。(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五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准备:观察夕照的景象,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夕照的挂图、一段舒缓优美的音乐。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见过太阳落山时的景象吗?请交流。
2、师小结:我们已在第一课领略了壮观的海上日出景象,但乡村夕照的景象也是如诗入画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描写夕照美景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容易出错的读音。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
4、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象?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中描写的?(引导学生梳理。)。
5、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细读课文,解决学生疑问。
1、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课文,相信大家能在读中自己解决疑问。请学生自由朗读,可以把最喜欢的夕照的景象多读几遍,等一会儿把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请学生朗读最喜欢的景象的段落,其他学生仔细听并展开想象。在听完以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夕照景象)。
a体会为什么说“夕阳调皮”?
b体会为什么说“夕阳像熟透了的石榴”?
c体会我为什么“会有一种感慨和激动”?
(其他问题也可以在学生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时相机解决)。
四、美读,升华情感。
1、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和想象,听得出大家已经读懂了课文,并且都很喜欢夕照的景象,下面再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次请小组合作,选择各小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齐读、分自然段读等等),把你们眼里的夕照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交流汇报,互相评议。(在各小组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配乐。)。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交流。
5.学生交流所写的诗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夕照》,课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呢?请学生看拼音写汉字(投影出示),将错误较多的生字重点纠正。
2.请掌握好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的。
二、读课文,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1.作者把夕照的景色描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夕照的奇丽景色。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画出来并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这些比喻的语句,把夕照的景色描写得这么逼真、奇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吧。
三、背诵课文。
1.作者描写了这么美的夕照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请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2.在小组里背诵给大家听,互相评议。
3.把你背诵得最好的段落背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边听边想象。
四、讨论。
1.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对景色的感受,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感受,还可以是其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五、练笔。
1.你观察的夕照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请你们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也可以像作者一样,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写出自己的观察。
2.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业。
1、修改自己的练笔,配合自己搜集的夕照图片办一期“奇丽的夕照”习作展。
2、把课文中的比喻句抄写下来。
4、背诵课文。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六
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主次,体会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
感悟父亲赞美花生的深刻含义,分清文章主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制课件。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1、解题。“落花生”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但花生为。
什么又叫“落花生”呢?哪位同学能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生发言(出示课件:花生的花落下来,花柄入地里结出花生)。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叫许地山,他有个笔名“落华生”。
(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导学一: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作者把哪一部分做为重点描写的?同学们用心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后不理解的问题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点评。
导学二:同学们,从种花生到收花生,需要几个月,经历了买种、翻地、浇水、收获等环节,作者只用一句话,而吃花生时的讨论,再长也只不过几个小时,作者为什么却写得那么详细?同学们认真读“议花生”这部分,可以边读边想边做笔记,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
(父亲要我们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从父亲的话可以看出来: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导学三:父亲说花生有用,有什么用呢?同学们找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不懂的`可提出疑问。
生积极发言,重点引导理解父亲说花生好处的话。
(生谈到这段话时,出示桃子、石榴、苹果、花生的对照图)。
师:“爱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看见桃子、石榴、苹果就生爱慕之心?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
难道我们不应该喜欢桃子、石榴、花生吗?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
师:(追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发言。
师总结:父亲拿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正是为了突出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是花生最可贵的用处,父亲正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父亲的话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殷切希望。
(师指导朗读父亲说的两段话,生读后评价,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感悟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殷切希望。)。
导学四:父亲的殷切希望,孩子理解了吗?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生发言(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谁能说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发言,师相机指导。生齐读这句话。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看似朴实无华,却饱含着深刻的道理,父亲的良苦用心是让孩子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做有用的人。
(生齐读课文,再次感受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
(四)升华主题:
1、同学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你想做什。
(生纷纷发言)。
总结:同学们,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应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完善自我。我们在为社会奉献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应恰当地展现自己,适当地表现自己。
2、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起“落花生”这样的笔名呢?生发言,师相机指导,这种写法叫借物言志。又如王安石的《梅花》。
(五)作业:
用这种写法写一篇作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七
教学要求:
1、能理解“父亲”和“我”的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词语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说的话。对了,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作者的名字叫许地山(板书),是现代的作家。许叔叔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落华生”,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节课就从课文中解开这个秘密,看谁肯动脑,最聪明。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段,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的语言,他说了()次话,其中第()次和第()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谁先来读父亲第一、二次的话。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
(1)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
(2)把我们三姐妹的三句话合成一句,怎样说?
3、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见就(),但是和()相比,还是()最可贵。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不好看鲜红嫩绿。
埋在地里高挂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鲜红嫩绿。
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父亲的话,该怎样读,自己先练练。
丁丁说:“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小华说:“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的上东西都是不好的。”
过渡: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吗?我是怎么理解,怎么说的?
四、学习“我”的话。
1、出示“我”的话,齐读。
3、“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4、“有用的人”是怎样的人?
5、“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板书:有用的人)。
6、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7、同学们学到这里,心中肯定充满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好,谁想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花生,赞美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8、朗读对话。
五、谈话解疑,深化教育。
1、你们知道许叔叔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2、师:许地山叔叔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读一读。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课外延伸。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八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呢?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呢?(生答)。
2、回忆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过渡:作者一家人到底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默读议花生部分,出示默读要求:
(1)勾画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什么,又想告诉我们什么?
(2)勾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赞花生。
(2)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需挖起来才知道。
自由读、指名读思考并回答: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3)感受花生的可贵品质。
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与埋在地里矮矮的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这是一种怎样的品格呢?(生谈)。
(4)感情朗读句子,原文填空。
学花生。
出示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生谈)。
作者从父亲的议论中感悟到什么?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奉献。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感悟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父亲的话着重写,这样可以突出文章中心。其他内容略写,因为它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代的作用,又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这篇文章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较“借物喻人”。杂我们身边又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道理,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默默无闻却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草等等。从下列题目中自选一个,补充完整,模仿《落花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短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了解“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
3、能将自己从身边事物受到的启示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4、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让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
教师可做类似小结: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没有,可取么?
——不可取。过渡: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什么意思?讲体面有错么?只讲体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样就是有用?举例。
(三)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
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写字。
观察“吩、咐”及“榨、榴”,指导书写。学生自己观察仿写其它字。
(五)课后小练笔。
【作业安排】。
1、背诵父亲的话这部分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
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电影资料《落花生》、投影图片、投影仪、投影片。
【自问自答】。
回答:学生根据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大胆谈想法,谈感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九
1.指名三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
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
设问: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三、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联系课后练习1)。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重点段,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落花生赛讲教学设计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
(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5)父亲向我们将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
(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五、提供辩题练口才。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二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整理资料还看到了这个,不知道是谁写的,也有可能是被我改过了的,忘了,记得也开过这堂课,可教学设计实在不知道放哪了??各位将就着看吧!)。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2、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10自然段。
1、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一、谈话导入,明确重点内容。
(出示实物花生)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花生)花生又叫什么?(落花生)。
二、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道理。
1、分角色朗读课文。
问:姐弟们谈论出了花生的那些好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姐弟谈:味儿美、榨油、便宜。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他的果实埋在地里)。
(出示句子)。
(1)读一读,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矮矮地”与“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进行比较,果实结出时的位置“埋在地里”与“挂在枝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花生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需要别人去挖掘、发现,因此父亲才得出以上的结论。)。
(2)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什么可贵的'品质?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3)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4)出示带有填空的父亲的话,尝试背诵。
3、学花生(出示句子)。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
(父亲教育子女做心灵美的人,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
(2)教师点拨。
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想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3)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4、做有用的人。
(出示句子)。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作者的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得到的感悟。虽然作者年纪还小,但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好处及贡献。)。
(2)感悟作者的理解。
5、指导背诵有哲理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体会写作方法。
1、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什么?
(借物喻人)。
2、我们曾经还学习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
(如:梅花魂)。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蜡烛……)。
附:课堂小练笔的题目设计:
(1)直抒胸怀。赞美你,(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2)借物喻人。()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一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2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呢?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呢?(生答)。
2、回忆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过渡:作者一家人到底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默读议花生部分,出示默读要求:
(1)勾画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什么,又想告诉我们什么?
(2)勾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赞花生。
(2)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需挖起来才知道。
自由读、指名读思考并回答: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3)感受花生的可贵品质。
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与埋在地里矮矮的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这是一种怎样的品格呢?(生谈)。
(4)感情朗读句子,原文填空。
学花生。
出示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生谈)。
作者从父亲的议论中感悟到什么?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奉献。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感悟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父亲的话着重写,这样可以突出文章中心。其他内容略写,因为它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代的作用,又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这篇文章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较“借物喻人”。杂我们身边又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道理,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默默无闻却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草等等。从下列题目中自选一个,补充完整,模仿《落花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短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1、正确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了解“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
3、能将自己从身边事物受到的启示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4、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一)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让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
教师可做类似小结: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没有,可取么?
——不可取。过渡: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什么意思?讲体面有错么?只讲体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样就是有用?举例。
(三)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
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写字。
观察“吩、咐”及“榨、榴”,指导书写。学生自己观察仿写其它字。
(五)课后小练笔。
1、背诵父亲的话这部分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
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电影资料《落花生》、投影图片、投影仪、投影片。
回答:学生根据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大胆谈想法,谈感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能述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并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课文对话部分,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3、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尝试写一段话,通过一种事物赞许一类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理解和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所包含的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引导理解和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所包含的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一)温故而知新,认识“详略分明”的写法。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文题目是“落花生”,全文围绕着落花生展开。)。
2、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自学题单第一个板块--温故而知新: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写了()。
3、种花生到收花生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不详细写?尝花生、议花生只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让学生发现“主要内容要详细写”板书:详略得当)。
(二)合作学习,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1、师:同学们花生我们都见过,可是花生有什么用处和可贵之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合作与交流。
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2)交流讨论:兄妹们强调了花生显而易见的特点是。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9自然段三遍,然后每位组员分别进行口头填空。
(4)父亲的话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是。
2、小组汇报交流:。
兄妹们说出了花生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板书:有用)。
父亲指出了花生的可贵之处是?(板书:不外显)。
小组进行填空比赛,引导学生发现“对比”的方法。
3、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人)出示第10自然段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他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组成四个句子,出示:。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它虽然很好看,可是没有用。
它不但很好看,而且很有用。
它不但不好看,而且没有用。
这四句话中,哪几句值得赞赏?这四句话中关键是关注哪个词?(有用)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好看而且有用”固然最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比较现实。)。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对课文做出符合当今时代的多元解读。
1、作者理解父亲的话了吗?引读“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出示句子“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也可以由四种不用的语言形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既不讲体面又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虽然不体面但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2、这四个语句中关键的地方是什么?(对别人有好处)。
3、作者许地山的性格、为人以及他的作品的确像“落花生“一样“有用”而不是“伟大”“体面”的。出示作者许地山资料。
(四)学以致用,通过一种事物赞许一类人。
1、作者由落花生“好看不外显”的特点,赞美了“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这类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练习写一段话。“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3、抽生汇报,总结:读着读着,同学们所写的就成了一篇散文,散文的题目就是《收获》。作者由“落花生”收获到了做人的道理,并影响了他的一生。我们通过这一节课,收获了写作的方法,收获了不同的语言形式,也收获了做人的道理。
板书设计:。
落花生--有用但不图虚名借物喻人。
(1)种花生、收花生略写详略得当。
(2)提议过花生节。
(3-11)尝花生、议花生详写。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三
1、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一、猜谜引入。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对,是落花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出示文字图片介绍许地山,突出他的笔名“落华生”,激发学生的疑问。
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学了课文你就会清楚了。
二、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
围绕花生将课文所讲到的内容列一列小标题。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写以上内容的段落,指名读正确、通顺。
(1)种花生(第一自然段)“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用几个次写出了种花生的过程,你能找出来吗?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指名朗读。
学生读后,“居然”你懂吗?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你知道吗?读一读,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此时姐弟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2)收花生、尝花生(零星散落在一、二及最后一段中,指名一一读出来即可)。
(3)议花生。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内容,那天晚上都有哪些人参加议论花生,分角色朗读。
(4)了解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写得很简单,“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就写出了种的过程,一个“收获”写出了收,吃就用“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一句话写完,至于味道怎样一句都没提,而议论花生却整整写了12个自然段,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是啊,文章这样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
三、重点感悟,理解花生的特点。
1、那天晚上,全家一起围绕哪个话题在议论花生呢?快速默读,找出花生的好处,做上记号。
2、指名说一说花生的好处,教师板书: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第四种好处学生可能讲不清楚)。
3、在这么多好处中,有一样最可贵,到底是什么,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出示句子: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自由朗读,你读出花生的可贵了吗?(学生读句子或说花生的特点)。
(2)如果把花生当做人的话,你读出了它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它那味美又有用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高高挂在枝头,读到这儿,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可贵?(板书:不炫耀自己、不图虚名)。
“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的果实味美、价钱便宜,人人都喜欢,可它却矮矮地长在地上,连有没有果实都不能分辨,此时你又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这就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父亲用什么办法让我们读懂这一点的呢?(对比)。
5、读着父亲的话,想着花生可贵的品质,我们不禁对它产生了敬佩之情,谁愿意来表达?指名朗读这段话。
四、作业。
1、课堂作业本前几题。
2、抄写第十段话。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四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一家人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有用的人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一)、直接导入,复习检测。
1、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继续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叙事散文《落花生》。
(板书课题)。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3、“议花生”是本文的重点,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一内容。
(二)、出示自学提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3、重点读读父亲赞花生的话,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和我说的话的含义。
4、体会本文的写法。
(三)、师生合作探究。
1、指名分角色朗读4—14自然段,想一想有几个人在谈话,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
2、父亲说了几次话,哪句话是重点?对这些话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3、小黑板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句子的含义。
(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扩展说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那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人?
5、体会写法:说说本文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结: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6、布置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又从身边的哪些事物中受到了启发?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四)、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种花生:买—翻—播—浇。
15、落花生收花生:居然要做有用的人。
尝花生:几样食品。
议花生:埋在地里不好看很有用。
(六)、课后反思:
教学中虽然抓住了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但是读的次数较少,没有做到在读中感悟。而且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没有让学生当堂背诵下来,成为了一个遗憾。
2023年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大全(15篇)篇十五
1、能述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并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课文对话部分,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3、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尝试写一段话,通过一种事物赞许一类人。
重点:引导理解和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所包含的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引导理解和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中所包含的的深刻含义,领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文题目是“落花生”,全文围绕着落花生展开。)。
2、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自学题单第一个板块--温故而知新: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写了()。
3、种花生到收花生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不详细写?尝花生、议花生只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让学生发现“主要内容要详细写”板书:详略得当)。
1、师:同学们花生我们都见过,可是花生有什么用处和可贵之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合作与交流。
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2)交流讨论:兄妹们强调了花生显而易见的特点是。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9自然段三遍,然后每位组员分别进行口头填空。
(4)父亲的话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是。
2、小组汇报交流:。
兄妹们说出了花生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板书:有用)。
父亲指出了花生的可贵之处是?(板书:不外显)。
小组进行填空比赛,引导学生发现“对比”的方法。
3、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人)出示第10自然段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他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组成四个句子,出示:。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它虽然很好看,可是没有用。
它不但很好看,而且很有用。
它不但不好看,而且没有用。
这四句话中,哪几句值得赞赏?这四句话中关键是关注哪个词?(有用)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好看而且有用”固然最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比较现实。)。
1、作者理解父亲的话了吗?引读“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出示句子“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也可以由四种不用的语言形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既不讲体面又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虽然不体面但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2、这四个语句中关键的地方是什么?(对别人有好处)。
3、作者许地山的性格、为人以及他的作品的确像“落花生“一样“有用”而不是“伟大”“体面”的。出示作者许地山资料。
1、作者由落花生“好看不外显”的特点,赞美了“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这类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练习写一段话。“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3、抽生汇报,总结:读着读着,同学们所写的就成了一篇散文,散文的题目就是《收获》。作者由“落花生”收获到了做人的道理,并影响了他的一生。我们通过这一节课,收获了写作的方法,收获了不同的'语言形式,也收获了做人的道理。
落花生--有用但不图虚名借物喻人。
(1)种花生、收花生略写详略得当。
(2)提议过花生节。
(3-11)尝花生、议花生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