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的更新和改进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不同教案模板范文之间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教师发现优秀教案的共性和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一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1、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 第三段)
2、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三课时
导入: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机规、《天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蛮荒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崛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一特点。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简介屈原的生平和影响: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 340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本文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
关于史传“变体”:
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但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这只要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这篇列传为什么要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词句疏通
一、实词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6、亡走赵,赵不内。7、齐与楚从亲。8、厚币委质事楚。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一字多义:
a、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 )
2、其后秦欲伐齐( )。 2、人穷则反本。( )
3、此五霸之伐也( )。 3、今背本而趋末( )
4、坎坎伐檀兮(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 5、本在冀州之南( )
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 6、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c、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 ) d、志1、博闻强志( )
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2、其志洁,其行廉( )
3、约从离衡( )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6、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 )
e、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 f疏:1、王怒而疏屈平( )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 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
3、有情人终成眷属( ) 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
4、属予作文以记之( ) 4、论积贮疏( )
5、举酒属客( ) 5、仗义疏财( )
g、约1、其文约,其辞微( ) h、见1、信而见疑( )
2、决负约不偿城( ) 2、靡不毕见( )
3、怀王与诸将约曰( ) 3、举类迩而见义远( )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4、夫子有何见教( )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
(三)、古今异义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2、颜色憔悴 3、形容枯槁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6、而高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7、然终无可奈何
二、虚词
为: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
3、竟为秦所灭( ) 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4、以啮人,无御之者( )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6、为其不可得而法( )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
7、闻秦王善为秦声( ) 7、其后楚日以削( )
8、我为赵将 ( ) 8、传以示美人( )
9、为刎颈之交( ) 9、皆以美于徐公( )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 ) 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3、姜氏欲之,焉辟害( )
4、今君乃亡赵走燕( ) 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9、家祭无忘告乃翁( )
三、翻译
1、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4、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5、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二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手法。
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三)结合意象,体味情感。
1.随同学口述,ppt展示“酒风雁黄花梧桐雨”,师总结,补充并板书:2.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1)“酒”ppt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延伸:为何说是“淡酒”?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2)“风”ppt出示诗句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师总结:以秋风渲染愁情。(3)“雁”ppt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师总结:过雁象征离愁。延伸: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引导:“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4)“黄花”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延伸: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5)“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四)再读全词,把握情思。
小结:体会“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与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五)作业。
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拓展延伸)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三
在启蒙、初级训练阶段,单球或多球训练中,对正手快攻、反手攻、推挡、搓球及削球等完成一个正确击球算一组。然后,累计完成若干个好球为一组。在此基础上,要求连续在一个球中完成若干个好球为一组。继而,要求发力攻、推、搓及削球。不仅击球动作好,而且要胜对方多少球为一组。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四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五
规定5分或10分钟内,看哪方得分多。具体方法是,左斜或一点对两点搓攻,攻者定点第一板命中算2分,防者定点防守,攻者用中等以上发力攻上旋2至3板又加3分。如果这个球连续进行下去,胜对手得5分。但是,攻者第一板起板连续两次失误扣1分,再失误又扣l分。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六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根据“新大纲”调整意见已改为课外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所表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因此,教师辅导教学时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通、读懂课文。首先,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要求音准、句畅、读出句间停顿,弄懂课文每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课文后面的问题,再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借助课文录音和图片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少年儿童的欢快心情和宏伟志愿,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以体会。教学中不要出现上述名词术语。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能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时。
1、歌曲录音带和录像带或vcd。
2、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一)设置情境,看图入手,导入新课。
1.板书“节日”,你知道一年有哪些节日?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过什么节日?
4.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让学生感受快乐节日的气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分节朗读全文,师生共同正音。
3.出示词语,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提醒大家。
祝贺祖国培养幸福勇敢。
理想度过希望羽毛。
4.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5.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熟读通句子。
(三)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1.看图,听老师范读,听出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让学生说一说。
2.分小组学习讨论:
(1)分节朗读,想想,“红领巾”为什么快乐?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你能通过读,表达“红领巾”快乐的心情吗?
3.小组比赛朗读,看看哪组读得好?
评价标准: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情(快乐)。
(四)歌曲欣赏,想象说话。
1.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听曲子,想象自己快乐节日的情形,并说一说。
3.听曲子,读课文,表演唱。
(五)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1.学完全文,让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甜蜜,我们是多么幸福。这次,让我们一起把课文从头到尾朗读一遍。
2.按提示语背诵课文。自由练背—两两互背—自愿背—齐背。
(六)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田字格中的字)。
1、认读字卡。
2、分析结构,说偏旁。
3、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七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1、大家先自己小声的读读课文,然后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2、谁想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
3、师:说的好,哪些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为了上学克服重重困难的呢?(1--5自然段)。
4、6-7自然段又讲了什么?
(孩子愿意克服重重困难,找到金钥匙改变穷山沟的美好愿望。)。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八
要求一轮发球中,发球定点或不定点,接发球回球固定落点,主练者无规律抢攻或抢拉,至把这分打完,要求:连续胜对方3至4球为一组。对接球方也同样规定在一轮接球中以致把这球赛完胜2至3球为一组,视水平不同,对双方可要求分别完成一定的组数。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九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研读,体会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却值得我们所有入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听。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的实词、典故和文化常识,学写简单的对联。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品悟,理解景与情、“事”与情之间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涵咏语句,体会并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蕴含的真挚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勃失意而“自强不息”的情感,传承中华精神。
【教学重点】。
品析写景句和典故,理解王勃蕴含在其中的情志。
【教学难点】。
通过赏读品味语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真挚情志。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米兰﹒昆德拉:“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设计意图】。
抒情、激疑导入,为接下来梳理文章内容和品读情志作铺垫,也为整节课设置了一个主问题。
二、随文解词,由“题”入“事”
第1段:洪府叙写洪州的地理和参加宴会的人员。
第2、3段:秋日登滕王阁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
第4、5段:饯描写宴饮场面和触发的复杂情感。
第6、7段:别序叙写遭际、行程,写序和诗留别。
【设计意图】检查重点字词、典故、文化常识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也为课下文言知识积累作点拨;提升学生根据标题,快速概括、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景”明“情”、缘“事”明“志”)打基础。
三、品读鉴赏,缘“景”明“情”
1、读一读: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的语句。
感官:视觉、听觉(心理、想象)。
色彩:清、紫、翠、丹……。
空间分布:上下、远近。
2、重点品读:
品读、解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寒、清、烟光、暮、紫——优美、清寒、易逝。
品读、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优美动人,浑然天成——喜悦而含有伤感。
3、知人论世。
王勃的遭际:得意和失意——“兴尽悲来”
小结: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品读王勃写景的精妙,感知骈文的句式和诵读特点,通过解析和鉴赏,体悟景中之情,提升理清情景关系的思维能力;引入王勃身世,验证文章的情感,巩固“文史结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解读情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事”明“志”)作铺垫。
四、品读感悟,缘“事”明“志”
1、读一读:表达王勃“悲而奋发”之情的句子。
所赖君子见机,……岂效穷途之哭?
2、再读这段文字,在“悲而奋发”的情感基调中,读出丰富的情志。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乐观自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不忘初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志存高远)。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自信乐观)。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自信乐观)。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高洁修身)。
——虽然穷困失意,依然奋发图强(自信乐观、自强不息)。
小结:罗曼﹒罗兰:“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依然热爱生活。”
3、依据本文内容,填写一联,赠给王勃:
霞落鹜飞入滕王阁景尽归文士妙笔,兴尽悲来转奋发情志毕现英雄襟怀。
【设计意图】失意中能奋发,这是文章主旨情感所在,也是打动千古读者的魅力之一,所以此环节,重点通过品读典故,理解奋发的情志,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在奋发中所抒发的丰富情感;填写对联,降低了难度,既训练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也强化了对本课教学重点的理解;注意呼应、回答导语中的主问题。
五、课堂小结: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一篇文章认知一位作家、一个时代、一种民族的精神风貌,升华文章主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六、作业:
1、必做:背诵2、3段,体会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情感。
2、选做:
(1)围绕“乐—悲—忧、奋、放”,比较《兰亭集序》、本文和《赤壁赋》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感悟唐人积极有为的时代精神。
(2)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试着给滕王阁或王勃写一副对联。
【设计意图】必做题,是基础的学习内容,巩固通过诵读,品味文章情感,理解情景关系的教学内容,并强化文言语感和知识积累。选做题,是升格的学习内容,关注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1)主要面向偏理性的同学,重在训练辨析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兼顾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训练;(2)则面向偏感性的同学,重在训练概括思维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注意作业内容适时的调整、互换。
文档为doc格式。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一
1、温习生字: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儿歌的生字,大家喜爱的喜羊羊想要和大家做摘苹果游戏考考大家学得怎样,你们敢吗?(课件显示生字)。
老师指到哪个苹果,你读对了,苹果就会被摘下。
2、激趣学习:大家表现得真棒,喜羊羊没有难倒大家。它想带大家认识文中的四位新朋友,你们同意吗?大家先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注音的词语):草芽、荷叶、谷穗、雪人。a、自由读:让我们自由读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b、个别带读:然后请四位小朋友带大家亲切地和它们打招呼。c、全班齐读:我们一起和它们打声招呼。(注意:草、穗是平舌音)。
3、感知形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见一见这四位朋友,看看它们长得怎样呢?(生:想。)师:那好,那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图片。看着图片说说四位朋友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重点理解草芽是刚长出来得嫩芽,它太嫩了,需要我们保护它。谷穗是谷类植物的果实,谷穗弯弯说明它成熟了,它弯着腰欢迎人们去收割呢。请一位小朋友来做一做“一挺”的动作,雪人真是太顽皮了。)。
4、学习词组:在学生的回答中,课件相机出示注音的词组。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雪人大肚子一挺。全班同学自由拼读词组,个别读、全班齐读,可以做做动作。
5、猜词说因:说说这四位朋友分别喜欢哪个季节,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词语卡片贴出板书。(草芽春天、荷叶夏天、谷穗秋天、雪人冬天)。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二
在单球或多球训练中,对各种技术都能采用,在此规定时间里完成多少组,改变目前体校训练只定量不定时的现象。例如,右一点对两点拉中突击削球,在20分钟内完成中等以上发力多少次或得分多少球。又如,为提高攻球、推挡和搓球落后的准确性,20分钟内完成左斜出边线大角球多少个。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三
队员分两组或三组,每组三人,教练员发定点半台或全台,每个同学打10个球x3组,决出名次。冠、亚军保留在甲级组,第三降乙级组。第二组第一名升甲级组,二三名留在乙级组。依此方法可训练3至5次不等。如果有三个组,升降级分甲、乙和丙级三个组进行。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四
评比内容设:名次、动作、拼搏、完成计划及有始有终好五个方面。教练员每次课做记录,一周公布一次,要求学生回家向家长汇报。名次好,指单、复线技术训练内容计分比赛冠军,记一个好;动作好,指练习中某一技术动作累计被三次评为9分以上者,可记一次动作好;拼搏好,指训练或计分比赛中素质较好者,记一次好;完成计划好,指指标、组数完成快记一次好;有始有终好,指整堂课比较认真记一次好。这种训练方法对10岁左右儿童效果较好。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五
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六
指导书写:倒、勾、过、门、加。
1、认读生字。
2、看笔顺表,记笔顺。
3、认识新偏旁。
4、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5、教师范写生字。
6、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顺。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8、反馈纠正。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七
2、运动员们激烈拼抢,脚下生风,踢球技术娴熟。结合图片点拨:争顶和倒勾。
3、他们拼尽全力,运用熟练的技巧摆脱对方,把足球射向对方球门。
4、看台上,观众们摇旗呐喊,为自己喜爱的运动员和球队加油助威。他们的热情也感染了场上的运动员,绿茵场上沸腾啦!
5、诵读韵文,读出画面。
s版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八
业余体校乒乓球科学训练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认识和了解训练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改变沿袭优秀运动队成人化训练方法的模式,摸索一套适合少儿"口味"的训练方法,为多出快出世界级球星的合格后备人才,改变当前乒坛"断层"危机,有着现实和深远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