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在写作中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丰富的细节来展开。以下是一些写作大赛的优秀作品,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的精彩。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一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有首儿歌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做菖剑,戴香囊,吃粽子,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在端午前夕,我和爸爸奶奶特地到鹤浦过端午节,体验端午节生活。
一到奶奶家,就吃到奶奶精心准备的麦饼筒,粽子等丰富的食物,我迫不及待得拿起粽子,解开藤绳,剥开粽子叶,咸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甜粽子里白白的粽肉和蜜枣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把粽子放在盘子里,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我最爱吃肉粽子了,没等大家动筷子,我已把肉粽子夹到了嘴里。
奶奶说,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有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绸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我们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蛋黄、黄豆辬包的粽子,喝银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银黄在儿童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奶奶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及各角落里洒上银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每逢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亲自做上精致的菖蒲剑,袋着美丽的香囊,看着家家户户门上插着的艾叶和菖蒲剑,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二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用品。每年端午节,奶奶总是提着一袋粽子喜气洋洋地送到我家。今年也不例外,奶奶又提着个大味美的粽子来到我家。
奶奶按响了门铃,我打开门,奶奶就眉飞色舞地说:“今年的粽皮又大又宽,包出的粽子也特别香。”说着便把粽子递到我手里。我接过粽子,用手掂了掂,沉甸甸的,还透着一股香甜的味道。便用大拇指示意奶奶,奶奶喜笑颜开,抱着我脑门亲了一口,大步流星的回家了。
望着奶奶的背影,我心中不禁涌起了一阵波涛。奶奶个子不高,偏胖,而且腰不好,为了包粽子,奶奶不知起的有多早,而我却正躺在被窝里做着一个又一个的黄粱美梦。想到这些,我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转,想流又流不出来。
于是,我来到厨房,扒开一个粽子就往嘴里塞。不知如何,今年的粽子格外美味。也许是因为奶奶的手艺更加精湛了;也许是因为粽皮又大又宽;但我认为,因为心疼奶奶,才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从那以后,我常常依偎在奶奶身边,向她诉说学校的趣事,或是教她一些常用的汉字。说说笑笑,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爱奶奶,永远也不会变。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三
奶奶说:“宝贝,你先拿2-4个苇叶并排成一列,要正面朝上,一个压住另一个少半边,然后将苇叶的前半部分卷成‘漏斗’状,再往‘漏斗’里放江米、蜜枣,放满后,将‘漏斗’一边苇叶的后半部分盖到‘漏斗’的上方,等苇叶将‘漏斗’全部盖住,也就到了‘漏斗’另一端的时候,捏出一个角,再将剩余的苇叶转回来缠到一开始盖‘漏斗’时形成的角上,最后拿绳子将粽子扎紧就可以了。”
我按奶奶说的做了,但是总是不成形,总是包不住,还没扎绳子就漏米了。
“哎呀!太难了!我不学了!”我气愤地说。
奶奶说:“不能一遇到的困难就放弃,要知难而上,把困难克服掉。来,你跟着我一步一步来。”
在奶奶的激励下,我开始一步步学,失败好多次以后,才包出一个像样的来。奶奶欣慰地笑了。我包得越来越好,心里可美了,为什么呢,因为妈妈都不会包粽子,哈哈,我比妈妈还强!
等我们包了一盆后,就让妈妈来煮粽子。煮好后,我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包的尝了一口。“妈呀!烫死我了!香死我了!”我嘴里含着粽子呜呜的说,看到我这个样子,奶奶,妈妈都笑了!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四
六月的一天,太阳烤着大地,粽叶都长得很大了。早晨我一起床妈妈就说,今天包粽子。
我很开心,但又一想:往常不是姥姥包吗,今天怎么是妈妈包呢?
糯米、粽叶、细绳都有了,咦,怎么还有个碗,我走近一看,是一碗红枣。突然,姥姥慈祥的神情出现在我的'面前,姥姥摸摸我的头道:“白花花的粽子怎么能变成其它颜色呢,还是不要加什么东西了!“我连忙要妈妈别放红枣,告诉她姥姥说得话,妈妈就没加红枣,妈妈和姥姥包得方法一样,但形状和大小有点不一样。
看着那粽子就想起一件往事。那是一个初夏,我感冒发高烧了,妈妈要去上班,就要姥姥照顾我。姥姥问:“想吃什么呀?“"我要吃粽子!“我想也没想就说。姥姥停顿一下说道:“好,你等一等,我去弄点粽叶!“当时我还小,并不知道初夏时粽叶很小,并且不好弄到。姥姥去了几条小河边,找棕叶,终于摘了一小袋粽叶。我躺在沙发上,看着姥姥那弯曲的背和一头银发,我心里很是心疼,姥姥手里包着棕子,嘴里时不时念叨着什么。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煮熟后端过来,帮我剥了皮,蘸了点糖拿给我,我咬一口,热乎乎的,心里也暖暖的,这不仅仅是甜味,米香味,也是爱的味道。
“想什么呢?快来帮帮忙!“妈妈把从回忆中的我拉了回来。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五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往年的粽子总是妈妈在市场或超市买现成的。今年,我缠着妈妈,硬是要学包粽子。妈妈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妈妈学包粽子。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妈妈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cm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兑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啊!真好吃。
通过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这样才能把本领学好。
端午节就快要到了,它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按规矩,在端午节那天,要包粽子。我以往不喜欢吃粽子,现在长大后,我倒心血来潮的喜欢上吃粽子,不仅想吃,更想亲手包一包。于是,我便想学包粽子。
奶奶倒是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包出来的粽子能和商店里卖的媲美。于是,我便想向奶奶讨教如何包粽子。首先,我站在一旁看奶奶如何包粽子。只见,她将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一只手拿着粽叶,另一只手则下馅料,第一层是大米,第二层是剥了皮的绿豆,第三层便是肥猪肉和咸蛋黄,最后一层又是大米,这样一层层地叠上去,香味就完全保留在粽子里面了,味道自然特别好。看着奶奶如此麻利地干活,我手也痒痒的,很想试一试。
于是,我也拿起三片粽叶,十分生疏地折成三角形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学着奶奶。这时,问题出现了,我下的料总是从底部漏下去,试了好多次都是这样,最后,我很不耐烦地将粽子一丢,说:“我不学了,在21世纪,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商店买到,还用得着学这些东西吗?”奶奶说:“学东西,就要学彻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干,这样半途而废是学不到任何知识的。”听了奶奶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就请教奶奶。奶奶说:“叠粽叶时,折成三角形的形状后,还要按同样的方向,往里面折,虽然剩下的口更小,却不用担心馅料会从下面漏出来。”我试了试,果然如此。最后,绑粽子时,我却不小心将粽子打散了,我还是没有成功,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但我觉得其乐无穷。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六
端午节到了,我和奶奶到街上买来红枣、肉和粽子叶准备包粽子。
开始包棕子了,奶奶先叫我仔细看:只见奶奶先拿两张叶子放在手上,然后,拿一点点米放在叶子上,再拿米来把红枣或肉盖住,最后,把粽子给绑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接着,奶奶叫我也一起包粽子。我说:“好的。”刚开始包粽子还算顺利,可是就在绑粽子那里,米全部散出来了。我反复做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有点灰心了。这时,奶奶鼓励我说:“不要灰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只要你努力去做,奶奶相信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聪明的帆帆。”于是,奶奶仔细地教着,我耐心地包着,包着……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煮熟了,我吃着自己包的香甜美味的粽子,心里暗暗地想着:
世上没有困难的事,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再大的困难也难倒不了我。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七
每当我看到街上卖的粽子,就会想起我的奶奶,往事历历在目。
一张普普通通的芦苇叶,一把普普通通的糯米,在奶奶的手里就包出了各式各样的形状。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奶奶包的粽子可真好吃,晶莹剔透,香甜可口!”
我看着奶奶包粽子,我自己也身心入境,奶奶在包粽子时候的一举一动,十分优美。有一天,我让奶奶也教我包粽子,奶奶说:“先拿几张苇叶,做成一个小漏斗,放三分之一的米,中间放一颗枣,再把整个粽子放满米,剩下的最后一步就交给我吧。”“听懂了?”“听懂了!”
在包粽子时出了一个笑话,粽子包到一半,我的脸有点痒痒我忘记手里有米,就用满手是米的手挠挠脸,奶奶抬头看我捧腹大笑:“孙女你脸上怎么全是米?”我照照镜子也哈哈大笑起来,“我怎么成了小花猫!”
虽然每个端午节是吃外面现卖的,但是外面的粽子也没有奶奶包的好吃,我会永远记住你包粽子时的一举一动和粽子香甜的味道!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八
生活就像五彩味瓶,由各种味道组成,我们就在一次次经历和体验中成长。
那是一个周末,暖暖的阳光在清新的空气中发酵,酝酿着和煦的芳香。我的心情融在这幸福的金色里,说不出的愉悦。听奶奶说今天要包粽子,我更兴奋了——又可以吃到奶奶包的冒着热气香气扑鼻的粽子了!奶奶淘净了米,把肉和粽叶准备好,开始包粽子了。
我不会包粽子,从来也不敢自己亲手去试试包个粽子,我怕弄砸了惹出更大的麻烦,只好眼巴巴地站在旁边看奶奶包粽子。别看奶奶年纪大了,包粽子可真厉害:拿过两张粽叶,两只手往里一折,卷成一个倒置锥形的漏斗,然后放上米,再在当中放一小块肉,最后顺手一推一转,一个粽子就成型了。扯根线拦腰一扎,一个严严实实的粽子就摆在眼前。这简直就是在表演魔术,哪是包粽子啊?看着看着,我不禁心里痒痒儿的,跃跃欲试,很想学着奶奶的样子也来上几下。可这绣花般的活儿难度太大了,我恐怕无法胜任。动手呢,还是不动手?过了这村儿再也没这个店儿了。奶奶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要不,你也来试一试?正好这里还有一些米。”听了奶奶的话,我再也按捺不住这颗蠢蠢欲动的心,豁出去了,包吧!头掉了也只有碗口大的疤儿,粽子包坏了不是还有米在吗?于是,我在奶奶的鼓励下壮着胆子开始尝试包粽子。
我学着奶奶的动作,依葫芦画瓢,先把两片粽叶交叉叠放,再把粽叶做成一个漏斗形状,开始往里面放米。我先放了少量的米,再把肉放进去,再抓了一小撮米覆盖在肉上面,然后用粽叶盖起来。由于有些紧张,我试图用手按住粽子两边,再捏紧绑上绳子,可是好几次粽子散开了。我越是想把粽子包得严实一些,越是手忙脚乱,更不行了。粽子似乎在更我作对似的,裂开缝隙好像在嘲笑我:不行了吧?我更加紧张了,近乎沮丧。我硬着头皮尝试了好久,还是包不起来,每一回都是差不多要包好了,粽叶又咧嘴坏笑,米又掉出来了!看着我急得不行,奶奶轻轻地拿着我的手,教我怎么完成最后的步骤。在奶奶的帮助下,我终于成功地包出了一个粽子!接着,我按奶奶教的方法自己包,顺利地包出了好几个粽子。尽管有点像水货,毕竟还是自己的产品。看着自己费尽辛苦包出的粽子,我心里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像吃了蜜一样甜。
时至今日,见过很多粽子,也吃过很多粽子。但有关粽子的经历和体验,只有那次跟奶奶包粽子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我清楚了一件事:只有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才会让你真正的快乐。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九
说起年味,我就想起了每到过年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的美味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每当回味粽子的美味时,就会想起那年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事。过年了,奶奶又在厨房包粽子,于是我跑过去看,奶奶说:“我在包你最爱吃的棕。”我一听,开心的不得了。问奶奶有猪肉棕子吗?奶奶说:“当然有!”我高兴地又蹦跳。我又心想:如果我帮奶奶做,岂不是很快就吃到棕子了。于是我对奶奶说:“我来帮您吧!”奶奶连连赞同。
于是奶奶开始教我包棕子,为了让我如愿以偿,奶奶就教我包猪肉棕子。奶奶说:“首先,把肉和糯米倒在一起,再用勺子绞拌一下,然后用勺子把糯米和肉倒在包粽子的长叶子上。”
奶奶边说边做,“最后用手包成个三角体,在用细绳系好,就可以下锅了!”
我学着学着就自己动手做了,虽然手艺不好,只包了个圆形的粽子,可奶奶连连夸我很不错了。接着我们把棕子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了。
我家的年味就是这美味的棕子,其实有什么食材包棕子的美味不重要,重要的是奶奶把对我们一家大小的爱全包进了这小小的粽子里了。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十
看着奶奶如此麻利地干活,我手也痒痒的,很想试一试。
于是,我也拿起三片粽叶,十分生疏地折成三角形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学着奶奶。这时,问题出现了,我下的料总是从底部漏下去,试了好多次都是这样,最后,我很不耐烦地将粽子一丢,说:“我不学了,在21世纪,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商店买到,还用得着学这些东西吗?”奶奶说:“学东西,就要学彻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干,这样半途而废是学不到任何知识的。”听了奶奶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就请教奶奶。奶奶说:“叠粽叶时,折成三角形的形状后,还要按同样的方向,往里面折,虽然剩下的口更小,却不用担心馅料会从下面漏出来。”我试了试,果然如此。最后,绑粽子时,我却不小心将粽子打散了,我还是没有成功,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但我觉得其乐无穷。
做事不但要注意结果,更要注意过程,因为只有过程,才能带给人们一种快乐,一种启示。
还记得刚进小学,我学习时总心不在焉,摸摸这个,动动那个,在玩的时间去学习,好像一天到晚都扎入了书堆,又好像一天到晚都在玩一样,效率非常低。母亲默不做声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一年端午节,与母亲一起包粽子。我卷好粽叶,舀起一勺糯米,倒入了粽叶中,再包紧,稳稳地扎上绳子,递给母亲。
母亲接过它,用手捏捏,左右摆弄了一番,“你确定扎稳了吗?”妈妈俯下身问我。“那当然!”我干脆地回答。妈妈说:“你捏捏这,软软的,证明里面是空的。”母亲用剪刀把我包的粽子剪开绳子,摊开粽叶给我看,稀稀散散的糯米分布在粽叶上。
我微微蹙起眉梢,咦,明明倒满了呀!妈妈意味深长地笑笑,说:“其实你只是把表面给扎紧了,里面这么空,这样的粽子一经水煮,便会散开。包粽子,必须要扎扎实实地把底部装满,就不至于做无用功。你学习不也是如此吗?”
我羞愧难当地埋下了头,脑海里一遍遍咀嚼着母亲的话,反省着我曾经那白白浪费的时光,心中不由地升起一股坚定的信念:我不能随波逐流,一定要找好用功的方向,学习时就认认真真地学,玩乐时就开开心心地玩。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十一
端午节到了,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悬挂着艾蒿和昌莆,整个村子弥漫着艾叶的芳香。
我生长在水乡,从小特别喜欢看赛龙舟。水手们身穿统一的服装,在一阵阵敲锣打鼓声中,齐心协力地往前划,“咚、咚,划起!”“咚、咚,划起!”那号子声呐喊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响起。可惜澧水河有几年没有看见这样热闹的场面了。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五黄”,还有用艾叶熬水洗澡等。每年这时候,我都会闻到那种熟悉的气味,奶奶说,洗过艾叶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节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节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也缺少了许多情感托付,也许就没有了念想。这一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还小些的时候,我就非常希望能亲手包制粽子,可那时候大人们不让,说是反给她们添乱。今年端午节学校正好放假,我便缠着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认为包粽子就是两张粽叶放上糯米放上馅,一包,再用绳子捆起来,简单至极,根本难不住我。
这一次我跟着奶奶做:先把粽叶两边重叠,使重叠处成为一个小漏斗状,再在粽叶里装已经泡好的糯米。而装也有讲究,先装三分之一,然后将准备好的馅料:肉、咸鸡蛋黄、大枣等等,拿两三个装进去,再用一层糯米铺在上面。我正准备用粽叶把糯米盖住的时候,糯米却像调皮的孩子似的纷纷蹦了出来,一点儿也不听我的使唤。这可怎么办呀?我急得直跺脚。幸亏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这才解了围。最后把上面的叶子叠下来,用线用力捆住。
我一心认为奶奶她们扎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张地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那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着奶奶和妈妈就像变戏法似的,一只只又结实又漂亮的粽子从她们的手中滑出来,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羡慕又着急。我牛劲儿顿时上来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细细地看,认真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几次失败,我终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粽子。
这有在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门手艺,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难”,要包得漂亮而结实,的确不容易。世上万事也许都是这样吧!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十二
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到端午节,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因为我奶奶做的粽子实在太好吃了,每回想起,都让我垂涎三尺。
每当端午节,我都要看奶奶包粽子,但今年有点不一样,我不仅要看包粽子,而且要学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我奶奶包的是肉粽子,我站在一旁边看边学,我一定要把奶奶包粽子的手艺学会,以后我也要让奶奶尝尝我亲手包的粽子。奶奶把肉洗干净,切成一块一块的,再把肉腌上一会,糯米淘洗干净,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拿起两片碧绿、细长的粽叶,把裹好腌肉的糯米团包在粽叶中,再用绳子将它扎紧,一个漂亮的肉粽就完成了。
看着奶奶手里包好的一个个粽子,我早就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了。于是奶奶就握着我的手,一步步教我,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包的肉粽逐渐成型了,看起来也是有模有样。我兴奋得一跃而起,抱着奶奶,开心地叫道:“我也会包粽子啦!”
过后,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倒水没过粽子,盖好锅盖,点着火。奶奶对我说,粽子要过一会才能吃,让我先去睡会儿。等我一觉醒来,已经闻到了满屋的肉粽香。我一个鲤鱼打挺,下了床,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奶奶笑着说:“看把你急的,粽子好了,来吃吧。”奶奶把一个剥好的粽子用筷子夹好,放进我的嘴里。糯米香混合着肉香散发出来,我咬第一口感觉到的是糯米的清香糯软,再咬第二口就尝到了肉的美味,别提多好吃了。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十三
我小时候,乃至现在,我都十分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奶奶很会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小巧玲珑,粽子里包着糯米呀,花生呀,还有香甜的蜜枣。
奶奶也知道我爱吃她的粽子,所以一旦听到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会准备好材料包好粽子。我一到奶奶家,奶奶就塞给我一个热乎乎的粽子,那绿色的粽叶包裹着里面的“果实”,就像一个金字塔的形状,粽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时,我吃着粽子时,奶奶就在一旁看着我吃,我想,奶奶此时心里一定是幸福的吧。
现在,奶奶包粽子的习惯还是没有变,只是一看我拿粽子吃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我小时候吃粽子的事,用她的话来形容我,就是这么三个字:“馋猫样”。
现在,我也明白了:不管我长多大,在他们眼里依然是那个非常可爱,永远长大不了的小孩子。这些粽子包含了奶奶对我无私的关心和爱护,着所有亲人伟大的亲情。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十四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相传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我们建湖人喜欢挂艾蒲,佩香囊,家家户户飘出阵阵粽香。我最喜欢吃奶奶裹的粽子,奶奶心灵手巧,包出的粽子既美味,又有艺术性,还特别环保。
每逢端午,奶奶就开始裹粽子,我在一旁饶有兴趣地观看。奶奶将水乡上好的糯米淘好后,根据不同的口味做馅。粽子味分四种:喜欢甜的,在糯米中放几粒红枣;喜欢咸的,取草猪精肉半斤,切碎,用三伏酱油泡制,做成馅裹进糯米中;喜欢清爽的,用自家地里长的花生,每颗花生米剥开成两瓣,用清水泡一下,等花生米发大后,裹进糯米中;喜欢原味的,那就糯米中不放其他佐料。
开始裹粽子了,奶奶从针线盒中取出一根亮灿灿的'蓑针,将新鲜的蓑叶一端卷成漏斗状,置于左手,右手持一调羹,舀糯米进蓑叶中,糯米装满蓑叶斗后,将蓑叶另一尖端穿进蓑针眼中,蓑叶绕围几圈,将整个粽子裹严实后,再将带着蓑叶尖的蓑针从中间穿过粽子,蓑叶尖从粽子另一侧露出,收紧了整个粽子,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裹好的粽子一般呈饱满的尖三角形,为逗我开心,奶奶有时还特地将两个小粽子合在一起,裹成扁五角形,叫“连心粽”,这是奶奶和我,心连心。
整个过程,奶奶就像制作一件艺术品。我呢,则在一旁,凝神观看。不像现在超市出售的粽子,一根蓑叶,乱绕几圈,再用带颜色的带子一扎,既没有艺术性,扎粽子带子上的色素对健康也不利。所以呀,超市的粽子我根本看不上,就爱吃奶奶裹的粽子。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十五
小时候,甚至现在,我都很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奶奶擅长做粽子。奶奶的粽子小巧玲珑,里面有糯米、花生、甜蜜枣。
奶奶也知道我爱吃她的粽子,所以一旦听说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会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一到外婆家,外婆就塞给我一个热腾腾的粽子。绿色的粽子叶子包裹着里面的“水果”,就像金字塔的形状。粽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时候,我吃粽子,奶奶会看着我吃。我想这个时候我奶奶一定很开心。
现在奶奶包粽子的习惯没变,但是我吃粽子的时候就忍不住说起小时候吃粽子的事。她的话用三个字形容我:“像只猫”。
现在,我也明白,无论我多大,我依然会是一个在他们眼里永远长不大的很可爱的孩子。这些粽子里包含着奶奶对我无私的关心和爱护,以及所有亲人对我的'深情厚意。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十六
记忆中的五月初五,没别的,只有满屋子的粽子香,或许这也注定了我与粽子间的不解之缘吧!
很小很小的时候,最期待的莫过于端午节。等到了那一天,外婆总是忙里忙外地包粽子。而我,就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自以为这就是生平最大的乐趣。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将芦叶卷好,把糯米倒入其中,用绳扎好,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看着看着,我也有点耐不住性子了,于是,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将芦叶卷好,倒入糯米,只是芦叶卷得不行,漏洞百出,害得糯米满地都是,到了扎绳子时,又是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外婆就会开心地笑着,并认真地教我,于是形状各异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诞生了……待粽子香飘满屋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再大一点的时候,没有时间看外婆包粽子了,只是等到了粽子飘香时,品尝几个。不过,此时心境不同了。有一次,天真的我曾这样问外婆:“为什么要送粽子给屈原呀?”外婆笑笑说:“他很善良而且爱国呀!”于是,我开始了解屈原的品质,屈原的精神内涵。之后,品尝着清香醉人的粽子,静静地体味着历史的沧桑,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啊!
去年端午节,我又回到家中,外婆仍然在忙着。我悄悄地坐下来,像小时候那样,学着外婆的样子包粽子,于是就有了方粽,菱粽、子母粽……仔细一看,跟以前包的差不多,技术没有太大长进。
我又品尝着自己包的粽子,一种熟悉的滋味涌上心头,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如芦叶般的清香脱俗!
跟奶奶学包粽子(专业17篇)篇十七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粽子,我好奇的问奶奶:“奶奶,这是什么?”奶奶满脸喜悦的告诉我:“是粽子。”我好奇的拿起粽子,放在鼻前闻了闻,一股糯米的香味伴着空气流入我的心中,就这样,我记住了粽子,记住了它的香味,也记住了奶奶喜悦的笑。
每逢端午,奶奶总会包粽子给全家人吃。奶奶说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是要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的前一天,奶奶总是最忙乎的,她总是一大早起来到河塘边采芦苇叶,太大的不行,太小的也不行。奶奶在河塘变仔细的搜索着,似乎要把着整片芦苇里最好的芦苇叶都摘回家和我们包粽子吃。当那一片片精心挑选的芦苇叶落在奶奶的手中时,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像个孩子一样。白天,奶奶就在家里浸糯米、洗粽叶,然后再将几颗红枣掺在糯米中,用芦苇叶包起,等到晚上,再将它们放入锅中煮熟。等到端午那天,奶奶起得总比以往要早。等到大家起床的时候,粽子早已摆好在餐桌上了,粽子周围还放着一些鸡蛋、鸭蛋、鹅蛋。奶奶高兴的说:“五月端棕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鸭蛋和鹅蛋放在正午的阳光下晒一会儿在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等我长大了一些,不和奶奶在一起了,便于那奶奶最爱的粽子生疏了许多。不能在端午的前一天看到奶奶摘芦苇的样子,不能闻到粽子在锅里香喷喷的味道,不能看到奶奶眉宇见充满幸福的笑,好多好多,我都无法再体会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奶奶的感情,似乎也在渐渐的消退。可是每到五月初五,我还是能够吃到奶奶包的粽子。粽子依旧是奶奶包的,但是我似乎变了,不再那么盼着吃到它了,甚至还会很不理解,现在大街上到处都在卖粽子,奶奶为什么还不嫌麻烦的要自己包粽子。我走到奶奶身边,一脸焦躁的问:“奶奶,你为什么不直接买街上的粽子,还非要自己包呢?街上的粽子品种多,好多都是机器生产的,也比较干净,那多好啊!”奶奶沉默了,眼角的光亮渐渐散去,我刚刚的话,似乎触碰到了什么,是她那颗美好的心和那份纯真的爱吗?我的心仿佛也被奶奶黯淡的神情刺痛了。
接下来的一个端午,奶奶依旧带着粽子过来。只是,这次不是用塑料袋装的,而是那种街上到处都是的礼品盒。我看着奶奶的眼睛,她的眼是空空的,少了一份欣喜、一份期盼、一份幸福。奶奶把盒子放在桌上,对我说;“吃粽子吧。”她的语气里面显然少了一份力。这时,我看着桌上的盒子,竟没有一丝的喜悦,我开始怀念起奶奶的粽子,她亲手包的香喷喷的粽子。突然间,感觉自己明白很多,奶奶每年一如既往的给我们包粽子,都是因为她深深地爱着我们。而我,竟然对她说出如此残忍的话,我不让她包粽子,就好像剥夺了她爱我的权利。我的眼里泛起泪花,对奶奶说:“奶奶,明年我还想吃你包的粽子。”奶奶欣慰的笑了,从身后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那熟悉的粽子,还冒着热气,我也笑了。
摸着手中热腾腾的粽子,我感觉我和奶奶之间的距离更近了。粽子里面包着的,是她对我浓浓的关爱。我希望这粽子能够延续,如同奶奶的这份爱一般,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