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是学生们向教师、校友和家长们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接下来是一些可喜可贺的毕业典礼总结范文,和大家共勉之。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emba20xx级f班的宋礼华,站在这个神圣的讲台上,代表20xx届emba毕业生发言,作为今天在座最年长的毕业生之一,此刻,我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我出身农村,从小家境贫寒,但考上清华始终是我少年时代的梦想,十年动乱,让这个梦想成了泡影。1977年恢复高考,我怀揣着破碎了的“清华梦”,跨入了安徽农业大学,在那里,我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此后,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从事科研工作,甚至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后,这个美丽的梦想始终陪伴着我30多年,事实上我已经是六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博导”,指导培养的研究生已有近百名,但让自己成为一名清华学子一直是无法割舍的心愿。今天,手捧着沉甸甸的学位证书,我真切地意识到,我的清华梦终于圆满实现了。
两年前,带着本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积累的无数问题和困扰来到清华,两年后,带着丰富的管理知识、开阔的视野、师长的祝福和同学的友情满意地离开,两年中,我收获了很多。
感谢经管学院的各位老师,他们严谨的治学、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感谢我的同学,在与你们兄弟姐妹般地相处当中,彼此之间推心置腹、开诚布公的交流让我分享到了很多快乐和心得。
感谢我的太太和家人,有了你们的默默支持,我才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学习,最终完成学业。
我是在1993年完成国家攻关项目的基础上,利用成果转化创办了安科生物这家公司,历经20xx年风雨坎坷,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高科技企业,并第一批在中国创业板上市。20xx年风风雨雨,20xx年酸甜苦辣,在这里,我有一些心得愿意和大家分享。
我们知道,清华经管学院的使命是“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这个使命需要我们全体经管学人来承载。我们都是现在或者将来的创业者和经营管理人才,作为一名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我认为:
第一要有“梦想”,梦想是人类前行的原动力,伟大的“中国梦”将激励全体中国人民奋力进取。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更需要有梦想。
第二要有“激情”,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压力山大的时代,只有始终保持旺盛的激情,我们才有勇气去面对来自社会、市场、竞争对手以及一切方面的挑战。
第三学会“创新”,信息时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难以逃脱惨遭淘汰的厄运。
第四,学会“分享”,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从社会获取自身发展需要的种种资源,也必须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回报社会。企业和企业家都必须学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学会与社会、客户和合作者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我认为只要能真正做到这四点,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世上最珍贵的感情莫过于师生情、同窗情,她们似甘醇的美酒,历久弥香,让我貌同珍惜这份弥足珍贵的缘分吧。
最后让我们再次感谢清华经管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回到母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个重要时刻!首先,请允许我对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的学弟、学妹们,表达我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衷心的祝福!
回想20xx年前的20xx年,当自己终于拿到博士学位时,心中除了喜悦、激动,更多的还有一丝迷惘:20xx年生物系的博士毕业生只有5人,工作并不难找;但5年的直博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刻,自己突然很犹豫:是继续做科研,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坚持做下去?还是转行写程序,到(中关村)村里倒腾计算机?甚至去挂职做行政,才更适合自己?当了20xx年的好学生,在真正即将要离开单纯的校园时,生活的压力、家庭的责任、事业的方向成为一个人不得不一一面对和必须排序的选择。
我问自己:你到底喜欢科研吗?你的能力够吗?这个纠结直到某天博士论文写到脑仁疼的时候,终于得到了解脱——在重新梳理和审视自己五年来的科研数据,在看起来互不相关的现象中抓住一线新的提示和假设时,我确认:是的,科研是我的真爱,我喜欢那种从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寻求真相的感觉。十四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
既然确定要走科研路,那么先出国做几年博后再择业,大概是当时比较标准的职业规划路径。因此,海投“套磁”邮件,参加夜间电话面试,按“水木攻略”采购赴美所需的袜子、眼镜、高压锅压力阀等各种零碎,也都按部就班地走了一遍。我也曾给国内科研机构投了简历,但对缺少历练也没有海外经历的新科博士来说,很难期望一个有足够自主权和发挥空间的岗位。
就在这个时候,兰州大学提出可以支持我建立一个实验室、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时,年少轻狂、一心想自立门户的自己实在是难以抗拒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怎么犹豫就接受了。能获得这样的机会,一方面源于已经毕业的学长们的杰出贡献而给予我们的信用福利;另一方面,则是历史原因造成了西部人才流失,使得新人得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今天,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枢纽,要成为文明和科技辐射的核心,对人才的渴求更强烈,机遇更多,舞台也更大。在各位向着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的需求、顺势向前,我想会获得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坚定的信念依托。也许这就是为何在“出彩中国人”中,老学长们一曲《我爱你中国》如此动人心魄。
当得知我要去兰州工作时,身为家里的独子,父母旁敲侧击地说“宁向东一里,不向西一步”,但当时年轻气盛的自己根本听不进去,认为只要有经费,而且自己说了算,一切都不是问题。
然而,真正来到了西部、来到了兰大之后,才发现离开了科研资源集中的发达地区,缺少上下游支撑,遇到技术问题没法再像在清华一样串个门就能找到答案,缺乏测试手段时也很难像以前一样到隔壁蹭个设备,如果想要和小同行们深入讨论还得出远门······这些现实困难对科研选题、实现路径等等都会有直接影响。不过既然研究是真爱,又一心想着自己说了算,也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支撑不够,难以开展高竞争性的研究,就热中选冷,找长期争议无定论的方向;手段有限,难以进行多维刻画,就因陋就简,力求从思路和设计上加以弥补。我博士期间曾跟着师兄做的一个小课题,通过电镜观察一种急性期蛋白的形貌,这种蛋白在炎症时血浆浓度有成千倍升高,但它究竟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还是疾病发生后的结果长期未能解决。虽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需要通过基础研究来获得思路,但曾经的激烈争议使得研究投入减少,从而允许我们的研究团队相对从容地去探究和解决。于是我们从简化体系中的活性调节机制入手提出假设,逐步阐明这个蛋白在炎症中的确切作用模式,进而发展其作为临床标靶和诊疗标识的潜在应用策略,又转回头以这个蛋白为实例希望回答一些表达调节、折叠途径中更基本的问题。
从最开始的见招拆招,到现在的乐在其中。所关心的虽然是不太起眼的问题,但十几年持续研究的积累和深入,逐渐也成为了一个小小方向的先行者,隐约看到了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可能,得到了前辈和同仁们的初步认可。
多年来,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最大的感触就是离开资源集中的中心城市后,非常有必要根据实际条件做出必要调整,尤其要将自己的优势与本地的特点和需求紧密结合。善加利用,不但可凭借资源独有而获得竞争优势来弥补支撑条件相对薄弱,而且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还能独树一帜,开辟新的领域。人类知识已经积累到如此的广度和深度,专业门类如此浩繁,成为一个狭窄领域的专家也需要长期的钻研;即便所选择的方向不够热门和炫目,只要有定力坚持,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之下,亦可成为行业领军。更何况科技突破并不总是来自最热门的方向。在国家从追赶到引领的转变中,需要的是多数行业的全面超越,需要的是从业者普遍具备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工作模式。这个全面超越的时代有底气也有愿望为我们的选择提供空间,为每个人的坚守提供支撑。而我们的坚守也注定会成为建成创新型国家伟大进程的一部分!
回顾20xx年的职业生涯,我有两个遗憾。一个是没有能将自己的研究很好地与西部特色相结合,主要原因大概就是未能主动地寻求切入点和合作机会,这一点足为各位所戒!另一个就是在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中,没能很好地体悟角色的变化:努力工作的要求也许没错,但也得理解诉求的多元化。一路行来,虽有遗憾,但并不后悔。人生有限,并不允许太多次的选择和试错。年轻时,遵从本心,选择能激发自己热情的行业和岗位;一旦选择,不轻言放弃。虽然难免会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困难,但源于热爱的坚持大概才是年轻人闯自己路的最好的凭借。
同学们,选择需要坚持,也意味着放弃。安家和立业谁先谁后?薪酬和理想孰轻孰重?冷门和热门何去何从?缺少历练的新人要选择更大的舞台,多半得放弃些安逸和繁华。我的爱人从北医免试推研到清华,和我同在一个实验室,同届博士毕业。做学生时,帮怕见血的我做动物实验;毕业时,包容我有点任性的选择,和我一起去兰大工作;在生活上,她没有什么要求,住着未经装修的婚房,工作以后,房屋改造、装修,设备和试剂采购都是她一手操办;从两间空屋子到看起来还像回事的实验室,从处理繁杂琐事到完成各种实验,无法想象没有她的支持我是否能走下来。幸福的家庭不仅仅是事业的后盾,更是彼此扶持,共同面对的依靠。
同学们在年龄还轻、牵绊尚少时,要以立业为先,把业务做好做强,才是立身和安家之本,在面临选择和取舍时,这大概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暂时的生活不便和薪酬高低,其实没有必要纠结——长远来看,短期缺憾通常都会随着事业的发展获得合理回报。幸福的生活永远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实现一种精神上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友、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黄成,来自经管学院。
其实离别并不陌生,北门翅香园已成遗址,清华“双绝”清芬包子与香锅不知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高贵冷艳的猫馆长也毫无预兆地离开了我们。那些被我们猛烈吐槽过的,随着时光的推移,终将变成亲切的回忆。结尾写着“收到请回复”的群发飞信如今已越来越少见;远不够用的免费20g网费,在走出校门后也将变成记忆中令人发指的慷慨;新清华学堂前热门演出的排票队伍总是长得凶残,可下次再去,也就享受不到学生票了。还掉最后一本书、照完最后一张相、与室友吃最后一次小桥、再满饮一杯绿豆沙冰,这四年的清华园生活,就将在7月10号这最后一个deadline的12点,匆匆结束了。
离开校园之前,我们真的恨不得把关于这个园子的每一点记忆都打包,装入我们的行囊,在下一个相遇的时刻,以“校友”的身份相互分享。今天,我想抓住这宝贵的机会,和大家分享四年来,关于清华人“行走、行动和行善”的故事。
行走,让视野更加宽广,底蕴更加丰足。前两天还在网上看到颜宁老师关于“行胜于言”的真知灼见。其实,“以行求知”,真的是清华人最最典型的标志。虽然清华园已经很大了,但是世界更大,我们真应该多走多看多闯。在我们身边,有人从西宁到拉萨,历经24天,骑行两千多公里,收获了一路的壮丽风光和铁汉意志,当然还有那一身黑得发亮的腱子肉。还有人将足迹延伸到古老的非洲大陆,将动画、知识和希望与非洲的孩子们分享。我也曾经和同学们一起在吉林农村,了解农民扩容猪圈的融资难问题,而此类问题在一年后引发了金融领域的小额信贷、p2p贷款平台等金融创新的井喷式爆发。行走让我们了解和把握这个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行动,让梦想不再遥远,步伐更加坚定。行动的力量是一直以年轻的心态创新创造,将内心汹涌转化成现实力量。大四时我有幸加入两位学长创立的弱水无极环保公司,成为了他们口中的“黄会计”。在美国参加英特尔全球商业挑战赛时,我得知,原来我们的ceo陈学长之所以走上创业道路,是因为看到他的家乡,曾经是“九州粮仓、鱼米之乡”,如今却被重金属污染困扰,于是利用自己专业所学研制了污水净化产品。我由衷地敬佩创业者特有的从无到有、披荆斩棘的精神和勇气——因为他们用行动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神奇而美好。
行善,让温暖得以传递,内心更加丰盈。7年前,我开始用自己的奖学金持续资助一位贫困地区的中学生,现在他已经成功考上大学。他的父亲曾跟我说,“谢谢你鼓励他,你给了他很大的动力。”那一瞬间,我发现行善的力量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可以如此温暖人心。其实,善行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形式多样。我们会在同学急需帮助的时候,在朋友圈、人人网上竞相转发募捐倡议书,短短一天内便能募集27万元的善款。我们会为农民工子弟学校从未见过电脑的孩子们筹措、运送旧电脑,为他们建立起爱心机房。我们会参加“毕业纪”无偿献血活动,用流淌的热血传递生命的温度。所以我始终相信行善的力量,并且相信这种力量能够传递。正因为如此,毕业后,我选择加入清华大学第16届研究生支教团,未来的一年,将在青藏高原上追寻自己走上讲台的小小梦想,磨练自己,也帮助他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毕业了,我想在这里代表全体零字班同学,感谢为人师表、倾尽所学的老师们;感谢辛苦操劳、默默奉献的父母亲人们;感谢日夜守卫、厨艺高超的学校职工们;也感谢朝夕相处、共同成长的小伙伴们。
零字班在清华百年庆典前夕入校,在又一届“世界杯“的热浪中毕业,就让我们同时带着厚重质朴和热情洋溢,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吧!我们虽然毕业了,但我们的梦想,永不毕业!
谢谢!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四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同学和亲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经双92班的李荣莎,来自电子工程系,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作为经双班同学的感受。
不知道同学们在收到有钱院长签名的中英文毕业典礼邀请信的时候,在步入刚才的毕业酒会会场的时候,有没有像我一样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这种邀请了亲友和重量级演讲嘉宾的毕业典礼,也是经双带给我们的惊喜之一吧。
提起经双,最先想到的就是周末只有一天、考试周从第16周提前开始的“难忘”回忆。《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咱们经双人上室友不上的课、考室友不考的试,这是怎样的好学精神!拿下每学期三四十学分的理工科同学们,击败偏微分和五花八门的公式定律的文科同学们,大家都扛过来了!所以“共患难”的经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小组和非小组作业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双人”的身份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源,比如经管的图书馆、职业发展中心、“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很多有影响力的讲座和论坛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对经管学院的归属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涨停板。
经双三载,我遇见的不仅仅有经济学知识,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还有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
经济学中,常用简明的模型配以曲线和交点的图示来解释问题,将纷繁复杂的现象条分缕析,常常给我醍醐灌顶之感。学了三年经双,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这样来描述情景。比如,我常常被问到,在男女比例六比一的工科院系当女生,是不是很爽呀?我就解释说,其实女生对于院系男女比例的满意度是一个先升后降的曲线,女生比例过少也有种种弊端。这样,人家好像就理解了。
修读经济学第二学位,让我们开拓了眼界,也拓宽了未来发展的道路。我们学着突破“文理”、“专业”的限制来考虑问题,会思考自己所在行业背后的经济发展规律和方向,也会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去评估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年五月,经管学院还与我所在的电子工程系共同举办了“管理学走出商学院: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研讨会。汇通文、理、商、工,正是我们双学位同学的优势所在。在不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我自己今后的研究领域也将是电子和金融的交叉学科方向。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给经双上课的老师们。周末上课的不仅有我们,还有老师们——而且老师们还不能翘课。经双的老师们放弃了周末的休息,严谨负责地为我们备课、讲课。我们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你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让每个同学都学懂、学好、并体会到经济学之美。谢谢你们!
明年,经管学院将迎来30周年华诞。在毕业之际,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亲爱的同学们追逐梦想,贡献中国,影响世界!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经管学院博士生刘津宇,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博士生代表,向引导我们走向学术殿堂的老师们,向风雨同舟的同学们,向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亲友们,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五年来,学院默默见证着我们的成长。通过严格的课程与科研技能训练,赋予我们坚实的盔甲,从而最优化人生的夏普比;同时又辅之以宽阔的舞台,让我们始终怀有一颗柔软的赤子之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敏锐触觉。如今科技金融风起云涌,人工智能激动人心,这片充满生机的星辰大海,通向未知与未来。柯洁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以0-3宣告人类完败后,柯洁失声痛哭、难以释怀;89岁的李嘉诚请阿尔法狗之父给自己上课,数次激动地站起来。这是人类对颠覆其认知的科学世界最真诚而纯粹的痴迷与敬意,正是科研的魅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博士生和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开拓创新、刷新人类的极限。对于经管学院的博士生而言,经济学研究是现实世界与数理抽象的完美融合,理论模型简洁而优美,实证证据缜密而细腻。更重要的是,经济学研究绝非“双脚离地”的纸上谈兵,它对社会变迁和人性的特质都进行了丰富而立体的刻画。因此,经管学院的博士生们更接地气,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也更应拥有兼济天下、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
我相信,对于在座的博士生们而言,心中最感激的人就是恩师们。刚读博士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做好了数据图表之后存在草稿箱,故意等深夜才发送出去,妄图今日无需再动笔,然而这些小心机每次都计划落空,因为不论我多晚发出,都能在两小时内得到老师详尽的批阅和答复。我的合作老师们就是这样,以数年如一日严谨而勤勉的科研态度深深感染着我。同样感激的还有并肩奋斗的同学们,印象中无数个扑簌簌下着冬雪的夜晚,我在博士生工位上加夜班,四周寂静无声,只听得见隔壁轻轻敲击键盘的声音,仿佛是一种应和与共鸣。我们也很感激舜德三楼图书馆的王老太太,她每天坐在门口,能准确地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在我们的身后严肃地唠叨着,“孩子,发a不容易啊。”……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让我觉得学术世界是有温度的,值得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钱院长曾经说过,“教育绝不仅仅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守注人本身。”五年的峥嵘岁月,不仅是与科研世界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与梦想的对话。感谢经管学院,五年后的我们并没有变得世故、浮躁和急功近利,而是更加笃定、自信而坚守梦想,具备了选择和捍卫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事业的勇气。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最尊敬的师长也对我说,35岁之前没有周末。我们未来面对的人生,或许比读博士还要艰难百倍,但经历了这段旅程,我们拥有了从容面对一切,去收获快乐、创造幸福的能力。
同学们,博士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位,而是一份相伴终生的人生履历。博士五年栉风沐雨,今天我们戴着博士帽、穿着博士服,应当为自己通过了这场考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让我们再一次感激我们的恩师们,是你们的培养和教诲令我们终生受益。请钱院长和各位老师相信,在未来,我们不论走向何方,都会不忘初心,怀揣着身为一个清华人、经管人的骄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心怀天下,经世济民。只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清华人。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六
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学友们:。
首先十分感谢学校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让我有机会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与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幸福和快乐。作为校友,我衷心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奔赴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
看着同学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不由使我回想起30年前在清华学习时的美好时光。那时,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我们的中小学生活主要是在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中度过的。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点燃了我们学习的激情,经过十个月左右的奋战,我幸运地考入清华。大家都十分珍惜这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对待知识真的是如饥似渴,就像饥饿已久的人扑向面包,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充实自己,晚上熄灯后,还有许多同学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或者在水房的灯光下学习……这些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20xx年前的1986年,为了履行一个承诺,我保留博士学籍,前往大漠深处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工作。这是一个既令人向往又让人畏惧的地方——令人向往,是因为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的核蘑菇云升起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把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事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地方;让人畏惧,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地处荒凉的罗布泊腹地,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20xx年来,我虽然说不上取得了什么成就,也谈不上为母校增添了多大光彩,但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时刻牢记和践行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始终如一地为祖国强大而不懈奋斗着。实事求是地讲我一直热衷于科学技术研究,不愿意当领导,现在也是如此,却阴差阳错当了领导,管理着世界关注、中国重要、责任重大的核试验基地。这些都竖家民族利益的需要,是各级组织的培养,是伟大事业所成就的,更重要的是母校的培养打下的良好基础,使我有能力、有毅力去克服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清华的校训、校风和优良传统,始终是我们每个清华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我再次衷心感谢母校的培养教育。
毕业离校20多年,面对这么多杰出的师长和校友,在这里发言实不属本意:一来我们干的是“只能干不能说”的事,可以讲的不多,我们的格言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二来在座的各位水平都很高,我不敢在大家面前随便讲。再者,我也没有什么深刻体会和经验给同学们传授,因为我的体会均是大家的共同体会。我有的只是祝福和祝愿。
我很羡慕现在的同学们,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受到从小学到大学系统正规的良好教育,你们中的多数从中小学起就是佼佼者,是家长和学校的宠儿,有的天赋过人,有的多才多艺,有的现在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成果。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与你们无法相比,我们出生在困难时期、学习成长在动乱时期,工作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先天有许多不足。比如我在进清华前从未学过英语,到了大学才从abc开始学起。因为我们生长在特殊的时代,吃过苦、经历过一些挫折,具有相对较强的承受能力,这可能也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艰苦条件下还能有一点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和失败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坦率地讲,你们这一代很需要经历艰苦环境和条件的磨练,因为这是成功所必需的。
今天你们毕业了,即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毕业是学校生活的结束,但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更重要学习的开始,是走向社会去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进入社会后,与在校时会有些不同,很多事情需要你们自己思考和抉择。你们这一代人不但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良好基础知识,同时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自信和激情,你们是自信的一代,也是奋发向上的一代。目前,我铭家正处在繁荣稳定、快速发展崛起的好时候,为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例如中国核试验基地就可以为同学们奉献青春、报效祖国提供宝贵的机遇,这里我可以自豪的告诉同学们,中国核试验基地先后有三任司令员是清华校友。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有所作为,像顾校长要求的那样,“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
堪大任要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我认为,个人的成功主要的不在于自我设计,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与国家民族利益相关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就是我们取得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最好的舞台。早年放弃国外良好条件和优厚待遇,投身祖国核试验伟大事业的“两弹元勋”程开甲院士说,“如果我不回国,也许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飞机可乘。成功也不是计算出来的,成功之路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要想干成一点事情,最忌讳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把一生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奋斗目标的不断变化上。只有放开你的脚步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扎实干好每一件细小的具体工作,最终才能走向成功。几年前,你们闯过一个又一个独木桥,跻身清华,认真走过了扎实的求学之路。走向社会后,你们也一定能够走好施展才华的人生之路。
成功之路历来是不平坦的,登攀之旅必定布满荆棘。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他在顺利时的表现如何,而主要取决于在不顺利和困难时的表现,胜利和成功多数是在坚持一下之中,度过黎明前的黑暗必将迎来光明。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清华人,面对困难与挫折,一定都是强者。
事业成功离不开奉献。奉献能带给你快乐,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了事业的成功;索取却无法使你幸福,因为索取是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甘于奉献、勇于付出既是成就事业之必需,也是成功者内在的品质。我愿与大家一起,在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奉献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同学们,放开你们的脚步,坚定地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攀登。祝你们取得成功、创造辉煌,去实现人生价值,给母校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弟、学妹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作为校友代表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征程!
今天能够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让我感慨万千,从20xx年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个年头,我时刻怀念着大学的时光,这20xx年所有的奋斗与成果,都是在大学时期埋下的种子,一颗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
20xx年前,那年我17岁,和所有考生一样,背着画夹走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只为了一个模糊的想象——中央工艺美院。那天坐了一夜的火车,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走出了北京站,坐上9路车,来到了光华路老校的大门口,只见校门上写了“衣、食、住、行”四个大字,寓意设计要为人的生活,为产业而服务。每次走过美院的校门,内心总充满了无比的向往,剩下的就是为进入这个大门而努力。
20xx年前的今天,我满怀大学四年积攒的万丈豪情,毕业了。然而那个年代的工业设计远不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毕业即失业。我只身来到上海,做过电话推销、开过展览公司,最后在跌跌撞撞中创办了木马设计。创业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才可以在逆境中成长。
20xx年前,木马设计团队开始崭露头角,总计服务了超过一千家企业,努力获得了包括德国红点奖、if、美国idea和日本g-mark等在内的100余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5年前,我开始推动重要的社会创新项目“设计立县计划”,帮助一些对于设计没有足够认知的城市建立新的设计秩序。经过持续探索,已经在日照、马鞍山等地建立创新平台,通过对接高端设计资源,为当地产业、城市、创业注入创新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今天,随着创意时代的到来,设计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作为教师还是设计师,都要聚焦价值,持续探索设计与教育的本质。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的关注社会,认知变与不变的世界,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属于时代的设计。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清华美院的老师都是各界的大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形当中影响着我们,当时不以为然,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那种影响是真正持久的。我觉得清华美院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有几点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清华美院的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方法层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对学生灵魂深处的触动,这种影响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大学课堂是轻松和看似无序的,但是我们会为了做好一个作业而彻夜不眠,只为了内心那一毫米的误差。我记得有一次上木工课,一位同学每天都在锯一块大木头,一直锯了半个月。后来没有想到他把这块木头竟然锯成了一把小勺子。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可以判断的是他在与这块木头斗争的过程中,让自己从一个粗糙的人变成了一个细腻的人。
第二,美院更注重的是思维方法的教育,力求让每位同学建立起系统而严谨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对事物变化的规律建立起系统的认知,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这种不变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处在社会变革的前沿。
第三,美院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始终感受到母校的温暖。虽然我们离开了校园,但是每一个人都时刻关注着美院的变化。我们在很多论坛、会议、实践中会经常碰到像柳先生、鲁老师、蔡老师、严老师等,他们每一次都会与我们高效地交流,生怕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偏了。这也成为我们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最温暖的那一盏明灯。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家即将走向社会的日子里,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在大船甲板上往复奔跑,无法改变大船的航向”。我们要看大势,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找到自己。
我们今天的世界正在无时无刻发生变化,过去的商业、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新的商业秩序规则又在不断地建立,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赶上不断变化的节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看到产业在不断地轮回,从手机、汽车、智能硬件到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产业的不断轮回驱使我们要准确地预测、感知到这个趋势,才能处于创新的前沿。我们今天的知识系统在不断地更新,设计范式亦在不断的转变。我们从产品时代,强调物理逻辑和产品消费,逐渐转向交互逻辑和信息消费,再到今天转向服务设计和系统逻辑。掌握好的设计方法,才能引领好的设计。
第二:希望大家能够聚焦有价值的创造,平衡好短期价值、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
我记得乔布斯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叫“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讲到他在大学时期学过一门书法课,当时学它的时候并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但是当他在做苹果公司的时候,他就把曾经学到过的知识加以应用,于是就创造出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字体。同时,“要缩小作用面,增大压强。”当你面向某一个问题或方向的时候,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不断叠加,才能创造出突破时代的价值。
第三:对今天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与不变当中求得平衡。
我们今天所有的实践和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在主流的实践和问题的背景下,发展和产生。当然今天的问题无处不在,从个人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设计、商业以及我盲作和创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平衡好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对于未来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化纷繁的今天,能够找到变与不变。大家都知道,技术一直在改变,商业模式与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不变的是什么呢?不变的是我们的情感、事物变化的规律以及一些创新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以不变的规律和变化的手段来应对今天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三点,最后用一句话来再次祝愿大家,希望大家“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创造,让我们的设计生命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八
清华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师为主。后来,中国教师逐渐增多并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干。在教学上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教材、教学法等仿照美国,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学校各类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而先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并与课堂学习相互促进。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清华毕业典礼致辞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弟、学妹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作为校友代表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征程!
今天能够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让我感慨万千,从20xx年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个年头,我时刻怀念着大学的时光,这20xx年所有的奋斗与成果,都是在大学时期埋下的种子,一颗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
20xx年前,那年我17岁,和所有考生一样,背着画夹走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只为了一个模糊的想象——中央工艺美院。那天坐了一夜的火车,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走出了北京站,坐上9路车,来到了光华路老校的大门口,只见校门上写了“衣、食、住、行”四个大字,寓意设计要为人的生活,为产业而服务。每次走过美院的校门,内心总充满了无比的向往,剩下的就是为进入这个大门而努力。
20xx年前的今天,我满怀大学四年积攒的万丈豪情,毕业了。然而那个年代的工业设计远不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毕业即失业。我只身来到上海,做过电话推销、开过展览公司,最后在跌跌撞撞中创办了木马设计。创业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才可以在逆境中成长。
20xx年前,木马设计团队开始崭露头角,总计服务了超过一千家企业,努力获得了包括德国红点奖、if、美国idea和日本g-mark等在内的100余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5年前,我开始推动重要的社会创新项目“设计立县计划”,帮助一些对于设计没有足够认知的城市建立新的设计秩序。经过持续探索,已经在日照、马鞍山等地建立创新平台,通过对接高端设计资源,为当地产业、城市、创业注入创新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今天,随着创意时代的到来,设计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作为教师还是设计师,都要聚焦价值,持续探索设计与教育的本质。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的关注社会,认知变与不变的世界,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属于时代的设计。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清华美院的老师都是各界的大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形当中影响着我们,当时不以为然,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那种影响是真正持久的。我觉得清华美院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有几点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清华美院的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方法层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对学生灵魂深处的触动,这种影响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大学课堂是轻松和看似无序的,但是我们会为了做好一个作业而彻夜不眠,只为了内心那一毫米的误差。我记得有一次上木工课,一位同学每天都在锯一块大木头,一直锯了半个月。后来没有想到他把这块木头竟然锯成了一把小勺子。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可以判断的是他在与这块木头斗争的过程中,让自己从一个粗糙的人变成了一个细腻的人。
第二,美院更注重的是思维方法的教育,力求让每位同学建立起系统而严谨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对事物变化的规律建立起系统的认知,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这种不变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处在社会变革的前沿。
第三,美院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始终感受到母校的温暖。虽然我们离开了校园,但是每一个人都时刻关注着美院的变化。我们在很多论坛、会议、实践中会经常碰到像柳先生、鲁老师、蔡老师、严老师等,他们每一次都会与我们高效地交流,生怕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偏了。这也成为我们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最温暖的那一盏明灯。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家即将走向社会的日子里,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在大船甲板上往复奔跑,无法改变大船的航向”。我们要看大势,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找到自己。
我们今天的世界正在无时无刻发生变化,过去的商业、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新的商业秩序规则又在不断地建立,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赶上不断变化的节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看到产业在不断地轮回,从手机、汽车、智能硬件到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产业的不断轮回驱使我们要准确地预测、感知到这个趋势,才能处于创新的前沿。我们今天的知识系统在不断地更新,设计范式亦在不断的转变。我们从产品时代,强调物理逻辑和产品消费,逐渐转向交互逻辑和信息消费,再到今天转向服务设计和系统逻辑。掌握好的设计方法,才能引领好的设计。
第二:希望大家能够聚焦有价值的创造,平衡好短期价值、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
我记得乔布斯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叫“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讲到他在大学时期学过一门书法课,当时学它的时候并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但是当他在做苹果公司的时候,他就把曾经学到过的知识加以应用,于是就创造出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字体。同时,“要缩小作用面,增大压强。”当你面向某一个问题或方向的时候,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不断叠加,才能创造出突破时代的价值。
第三:对今天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与不变当中求得平衡。
我们今天所有的实践和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在主流的实践和问题的背景下,发展和产生。当然今天的问题无处不在,从个人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设计、商业以及我盲作和创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平衡好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对于未来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化纷繁的今天,能够找到变与不变。大家都知道,技术一直在改变,商业模式与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不变的是什么呢?不变的是我们的情感、事物变化的规律以及一些创新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以不变的规律和变化的手段来应对今天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三点,最后用一句话来再次祝愿大家,希望大家“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创造,让我们的设计生命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学友们:。
首先十分感谢学校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让我有机会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与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幸福和快乐。作为校友,我衷心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奔赴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
看着同学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不由使我回想起30年前在清华学习时的美好时光。那时,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我们的中小学生活主要是在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中度过的。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点燃了我们学习的激情,经过十个月左右的奋战,我幸运地考入清华。大家都十分珍惜这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对待知识真的是如饥似渴,就像饥饿已久的人扑向面包,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充实自己,晚上熄灯后,还有许多同学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或者在水房的灯光下学习……这些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20xx年前的1986年,为了履行一个承诺,我保留博士学籍,前往大漠深处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工作。这是一个既令人向往又让人畏惧的地方——令人向往,是因为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的核蘑菇云升起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把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事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地方;让人畏惧,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地处荒凉的罗布泊腹地,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20xx年来,我虽然说不上取得了什么成就,也谈不上为母校增添了多大光彩,但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时刻牢记和践行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始终如一地为祖国强大而不懈奋斗着。实事求是地讲我一直热衷于科学技术研究,不愿意当领导,现在也是如此,却阴差阳错当了领导,管理着世界关注、中国重要、责任重大的核试验基地。这些都竖家民族利益的需要,是各级组织的培养,是伟大事业所成就的,更重要的是母校的培养打下的良好基础,使我有能力、有毅力去克服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清华的校训、校风和优良传统,始终是我们每个清华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我再次衷心感谢母校的培养教育。
毕业离校20多年,面对这么多杰出的师长和校友,在这里发言实不属本意:一来我们干的是“只能干不能说”的事,可以讲的不多,我们的。
格言。
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二来在座的各位水平都很高,我不敢在大家面前随便讲。再者,我也没有什么深刻体会和经验给同学们传授,因为我的体会均是大家的共同体会。我有的只是祝福和祝愿。
我很羡慕现在的同学们,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受到从小学到大学系统正规的良好教育,你们中的多数从中小学起就是佼佼者,是家长和学校的宠儿,有的天赋过人,有的多才多艺,有的现在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成果。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与你们无法相比,我们出生在困难时期、学习成长在动乱时期,工作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先天有许多不足。比如我在进清华前从未学过英语,到了大学才从abc开始学起。因为我们生长在特殊的时代,吃过苦、经历过一些挫折,具有相对较强的承受能力,这可能也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艰苦条件下还能有一点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和失败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坦率地讲,你们这一代很需要经历艰苦环境和条件的磨练,因为这是成功所必需的。
今天你们毕业了,即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毕业是学校生活的结束,但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更重要学习的开始,是走向社会去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进入社会后,与在校时会有些不同,很多事情需要你们自己思考和抉择。你们这一代人不但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良好基础知识,同时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自信和激情,你们是自信的一代,也是奋发向上的一代。目前,我铭家正处在繁荣稳定、快速发展崛起的好时候,为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例如中国核试验基地就可以为同学们奉献青春、报效祖国提供宝贵的机遇,这里我可以自豪的告诉同学们,中国核试验基地先后有三任司令员是清华校友。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有所作为,像顾校长要求的那样,“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
堪大任要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我认为,个人的成功主要的不在于自我设计,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与国家民族利益相关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就是我们取得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最好的舞台。早年放弃国外良好条件和优厚待遇,投身祖国核试验伟大事业的“两弹元勋”程开甲院士说,“如果我不回国,也许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飞机可乘。成功也不是计算出来的,成功之路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要想干成一点事情,最忌讳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把一生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奋斗目标的不断变化上。只有放开你的脚步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扎实干好每一件细小的具体工作,最终才能走向成功。几年前,你们闯过一个又一个独木桥,跻身清华,认真走过了扎实的求学之路。走向社会后,你们也一定能够走好施展才华的人生之路。
成功之路历来是不平坦的,登攀之旅必定布满荆棘。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他在顺利时的表现如何,而主要取决于在不顺利和困难时的表现,胜利和成功多数是在坚持一下之中,度过黎明前的黑暗必将迎来光明。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清华人,面对困难与挫折,一定都是强者。
事业成功离不开奉献。奉献能带给你快乐,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了事业的成功;索取却无法使你幸福,因为索取是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甘于奉献、勇于付出既是成就事业之必需,也是成功者内在的品质。我愿与大家一起,在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奉献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同学们,放开你们的脚步,坚定地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攀登。祝你们取得成功、创造辉煌,去实现人生价值,给母校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冬日清华园里最喜庆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举行仪式,庆祝1291名同学圆满完成学业。首先,我要向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精心指导你们的老师、向坚定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即将告别校园,从这里不仅带走知识、友谊、梦想,更将带走融入血液、浸透骨髓、将同你们相伴一生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今天,我想重点讲讲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清华是培养君子的地方,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行胜于言是每一名清华人的内在品质。我们的学长闻一多先生说过,“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清华人之所以受到尊重,就是因为行胜于言。同学们,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国家和社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勤奋实干的人。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能终身做到行胜于言。为此,我想谈三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行源于思。当今世界正在进行大变革大调整,当代中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你们在未来要有所作为,不仅要懂得如何做,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韩愈曾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在这里强调行源于思,就是希望大家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独立人格、独立思考比追名逐利更重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比人云亦云更重要,用大智慧把握人生航向比用小聪明寻找捷径更重要。前不久,我参加研究生特奖的分享交流会,听一位同学讲到物理学家卢瑟福的故事。说有一天深夜,卢瑟福看到一个学生还在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你上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又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听后很生气地说:“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那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同学们,我也不愿意看到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像上紧的发条,每天只是忙忙碌碌,而是希望你们能不时地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就像高山流水,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静水流深,用思考之后的行动成就绚丽的人生。
第二,行惠于言。前段时间,我读到一本书,叫做《教育大未来》,是曾经负责哈佛大学教育改革的托尼·瓦格纳撰写的。他在书中提到,未来世界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7个关键力,“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是其中之一。因为只有加强沟通交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最近学校正在召开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很多校友给我写信,谈到自己对母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他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清华学生积极主动与人沟通的意愿不足。20xx年,朱镕基学长也曾谈到清华学生不善言表的问题,当时他语重心长地说:“行胜于言不是不要言。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要言。”这里强调的言,不是自我吹嘘、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只说不做,而是要言之有据、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同学们,我想强调的是,沟通是表明你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沟通是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体现,沟通也是影响他人、改变社会的重要方式。人类处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主动沟通,善于表达,将使你们得到更多的理解,获得更大的支持,营造更佳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才干、成就事业。
第三,行成于笃。傅斯年先生1920xx年写过一篇文章,我虽然并不完全赞同他所作的比拟,但还是想在这里引述文中的故事。故事说,他有一天见到一位北京警犬学校的人,就问那个人,“你们训练的狗,单是外国种呢;或是也有中国狗?”那个人回答,“单是外国种的狗。中国狗也很聪明,他的嗅觉有时竟比外国狗还要灵敏,不过太不专心了。教他去探一件事,他每每在半路上,碰着母狗,或者一群狗打架,或者争食物的时候,把他的使命丢开了。所以教不成材。”1984级的徐航校友有一次回学校时讲到,自己的成功方程是“成功=能力×努力×运气”,再把这个结果用时间进行积分。意思是人生是一个时间积分的过程,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刚才,孙晓明校友也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感悟。这些认识和感悟启示我们,坚守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比跟风赶潮流更重要,坚持坐冷板凳比什么热做什么、什么快做什么更重要,长期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比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去做更重要。
同学们,“行胜于言”来自于1920级校友赠送母校的日晷。在日晷的背面还刻着相对应的拉丁。
成语。
“factanonverba”。我经常带客人去看日晷,告诉他们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但经常有人告诉我,这句拉丁文的意思不仅仅是行胜于言,有人讲是“行动,而不是言辞”,也有人说是“事实胜于雄辩”,还有人认为是“观其行而非听其言”,甚至有人讲是“行动不等于言辞”。正是对拉丁文含义的不同理解,促使我去思考行、言、思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也建议同学们离校之前再到大礼堂前看看日晷,带着自己对“行胜于言”,对行、言、思的辩证思考去迎接你们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经管学院博士生刘津宇,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博士生代表,向引导我们走向学术殿堂的老师们,向风雨同舟的同学们,向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亲友们,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五年来,学院默默见证着我们的成长。通过严格的课程与科研技能训练,赋予我们坚实的盔甲,从而最优化人生的夏普比;同时又辅之以宽阔的舞台,让我们始终怀有一颗柔软的赤子之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敏锐触觉。如今科技金融风起云涌,人工智能激动人心,这片充满生机的星辰大海,通向未知与未来。柯洁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以0-3宣告人类完败后,柯洁失声痛哭、难以释怀;89岁的李嘉诚请阿尔法狗之父给自己上课,数次激动地站起来。这是人类对颠覆其认知的科学世界最真诚而纯粹的痴迷与敬意,正是科研的魅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博士生和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开拓创新、刷新人类的极限。对于经管学院的博士生而言,经济学研究是现实世界与数理抽象的完美融合,理论模型简洁而优美,实证证据缜密而细腻。更重要的是,经济学研究绝非“双脚离地”的纸上谈兵,它对社会变迁和人性的特质都进行了丰富而立体的刻画。因此,经管学院的博士生们更接地气,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也更应拥有兼济天下、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
我相信,对于在座的博士生们而言,心中最感激的人就是恩师们。刚读博士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做好了数据图表之后存在草稿箱,故意等深夜才发送出去,妄图今日无需再动笔,然而这些小心机每次都计划落空,因为不论我多晚发出,都能在两小时内得到老师详尽的批阅和答复。我的合作老师们就是这样,以数年如一日严谨而勤勉的科研态度深深感染着我。同样感激的还有并肩奋斗的同学们,印象中无数个扑簌簌下着冬雪的夜晚,我在博士生工位上加夜班,四周寂静无声,只听得见隔壁轻轻敲击键盘的声音,仿佛是一种应和与共鸣。我们也很感激舜德三楼图书馆的王老太太,她每天坐在门口,能准确地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在我们的身后严肃地唠叨着,“孩子,发a不容易啊。”……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让我觉得学术世界是有温度的,值得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钱院长曾经说过,“教育绝不仅仅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守注人本身。”五年的峥嵘岁月,不仅是与科研世界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与梦想的对话。感谢经管学院,五年后的我们并没有变得世故、浮躁和急功近利,而是更加笃定、自信而坚守梦想,具备了选择和捍卫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事业的勇气。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最尊敬的师长也对我说,35岁之前没有周末。我们未来面对的人生,或许比读博士还要艰难百倍,但经历了这段旅程,我们拥有了从容面对一切,去收获快乐、创造幸福的能力。
同学们,博士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位,而是一份相伴终生的人生履历。博士五年栉风沐雨,今天我们戴着博士帽、穿着博士服,应当为自己通过了这场考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让我们再一次感激我们的恩师们,是你们的培养和教诲令我们终生受益。请钱院长和各位老师相信,在未来,我们不论走向何方,都会不忘初心,怀揣着身为一个清华人、经管人的骄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心怀天下,经世济民。只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清华人。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同学和亲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经双92班的李荣莎,来自电子工程系,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作为经双班同学的感受。
不知道同学们在收到有钱院长签名的中英文毕业典礼邀请信的时候,在步入刚才的毕业酒会会场的时候,有没有像我一样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这种邀请了亲友和重量级演讲嘉宾的毕业典礼,也是经双带给我们的惊喜之一吧。
提起经双,最先想到的就是周末只有一天、考试周从第16周提前开始的“难忘”回忆。《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咱们经双人上室友不上的课、考室友不考的试,这是怎样的好学精神!拿下每学期三四十学分的理工科同学们,击败偏微分和五花八门的公式定律的文科同学们,大家都扛过来了!所以“共患难”的经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小组和非小组作业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双人”的身份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源,比如经管的图书馆、职业发展中心、“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很多有影响力的讲座和论坛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对经管学院的归属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涨停板。
经双三载,我遇见的不仅仅有经济学知识,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还有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
经济学中,常用简明的模型配以曲线和交点的图示来解释问题,将纷繁复杂的现象条分缕析,常常给我醍醐灌顶之感。学了三年经双,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这样来描述情景。比如,我常常被问到,在男女比例六比一的工科院系当女生,是不是很爽呀?我就解释说,其实女生对于院系男女比例的满意度是一个先升后降的曲线,女生比例过少也有种种弊端。这样,人家好像就理解了。
修读经济学第二学位,让我们开拓了眼界,也拓宽了未来发展的道路。我们学着突破“文理”、“专业”的限制来考虑问题,会思考自己所在行业背后的经济发展规律和方向,也会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去评估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年五月,经管学院还与我所在的电子工程系共同举办了“管理学走出商学院: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研讨会。汇通文、理、商、工,正是我们双学位同学的优势所在。在不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我自己今后的研究领域也将是电子和金融的交叉学科方向。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给经双上课的老师们。周末上课的不仅有我们,还有老师们——而且老师们还不能翘课。经双的老师们放弃了周末的休息,严谨负责地为我们备课、讲课。我们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你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让每个同学都学懂、学好、并体会到经济学之美。谢谢你们!
明年,经管学院将迎来30周年华诞。在毕业之际,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亲爱的同学们追逐梦想,贡献中国,影响世界!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代表毕业校友在这里发言,跟大家交流一些体会和感受。我是社科学院20xx级博士生,五年直博,20xx年毕业,眨眼间离开学校已经20xx年。接到此次发言任务后,我一直在想,在这样一种情境下应该说点什么才更有意义,但是,浮现在脑海中的,却都是在清华读书期间的一点一滴。
清华就是这样,包容、宽厚,她对待每个学生,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给他们做事的本领,牵挂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所有的帮助,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清华文化的传承,不是抽象的,更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体现在每位老师身上,体现在每位同学身上。每一个曾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的人,都是清华,都代表着清华。特别是对于即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同学而言,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代表和传承这种文化。借此机会,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跟大家分享。
第一,要保持追求纯粹的精神。真理是纯粹的,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追求纯粹的过程。清华给了我们这一方净土,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去追求学术上的纯粹。这种历练是一生宝贵的财富。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可能会有一些复杂,但现在看来,即使再复杂的事情,可能都需要回到本真、回归初心,这就需要一种追求纯粹的精神。上周,共青团xx大刚刚召开,团xx大报告最根本的是在着力解决几个问题,共青团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么?共青团作为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新时代到底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锻造什么样的团干部?培养什么样的青年?这是一些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需要一种纯粹的拷问,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旗帜鲜明的解释,让共青团真正成为他本身应该成为的样子。思维上纯粹,理论上才能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的xx大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历史性成就和根本性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都是回归党的初心的自然呈现。在具体工作中,也是这样,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结,但如果能够保持一种纯粹的精神,多问问事情应然的状态,多想想事务本身的逻辑,多听听自己本真的追求,也许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第二,要培养兼济社会的情怀。清华毕业的学生,不能把进入精英阶层、中产阶级作为我们主要的奋斗目标,还应该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生活在这个社会,谁都不可能真正地独善其身。曾经说过,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清华也教育我们,要厚德载物。我毕业后到一个县里工作,后来又到一个乡镇去当党委书记。有一次因为要建设西气东输的一个工程,需要征地15亩,因为补偿标准达不到老百姓的预期,乡镇政府与老百姓产生了一些矛盾。当时感觉压力很大。后来我就在想,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干这件事,如果是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那么解决这件事有更直接更快速的办法。但是,如果完成了这项任务,而使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那么,我们办这件事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就是一个出发点和立足点的问题。不同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决定了不同的处理办法。我们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一个基本方略。如果发展不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这种发展将毫无意义,所谓的繁荣不仅是虚假的繁荣,而且是虚伪的繁荣。兼济社会不一定只是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需要坚持的一种情怀,理论研究也需要立场,企业也需要社会责任,公益服务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兼济社会,首先要兼济他人,你是否照顾了他人的感受,是否进行了换位思考,是否让你周边的人感受到了舒适。连我们的家人、同事、朋友,我们都兼济不了,何以去兼济社会。这跟物质没有关系,更多地应该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
第三,要练就从容淡定的心态。心态跟年龄应该没有必然的关系,但肯定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我们更加容易举止从容、神情淡定。但是,大家都说,人生是一条波浪线,而不是一条直线,有高潮,也有低谷。走出校园,我们不可能一直轻松愉悦,可能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接到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可能暂时买不起学区房,碰不到心仪的男女朋友;可能遇不到让我们感到舒服的领导,找不到得力的下属。总之,我们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让人焦虑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这种心态,来源于自信,家国自信、个人自信,连清华毕业的学生都不自信,你让其他学校的同学怎么淡定;这种心态,来源于乐观,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始终充满正能量。季羡林先生笔下的清新俊逸,不仅仅指的是清华园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指的是清华精神,“永葆青春,永远充满生命活力,永远走向上的道路”。我们要努力将这种精神内化为我们的性格基因,转变为我们的日常心态,从而更加从容淡定地生活和工作。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说实话,我个人做得还远远不够。
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党的xx大以来,多次给青年回信,参加青年活动,指导青年工作,对我国广大青年充分信赖、寄予厚望。前几天,给清华大学马院研究生毕业班全体同学提出勉励寄语,希望同学们坚定为祖国和人民矢志奋斗的信念,以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这不仅是对清华马院毕业同学的寄语,也是对清华全体毕业生、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殷切希望。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际遇,我们这一代人也将与这一时代同生共长、同频共振。正所谓,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祝贺大家顺利毕业!祝愿大家都能够用不懈奋斗成就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回忆!
最后,再次感谢清华赋予我们的一切!感谢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永蕴社会情怀,长继科学精神,祝愿社科学院越办越好!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十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家长、可爱的各位小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我和小朋友作为毕业生家庭代表,在这样庄严而美好的时刻,到台上来和大家分享、见证快乐。我发言的主题词是“我想说——魂牵梦绕”。
首先说一说九幼。九幼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地处莲花山下,日夜承载着一位慈祥老人温暖的期翼和照拂。它有着莲花一样的品格,高标独帜,清香四溢,它得到无数家长们的青睐、赞美和追随,它是盛满希望的金色摇篮,悉心培育着颗颗童真。因为有了她,莲花山麓充满活力,生机勃勃!你若回眸,九幼一定会让你魂牵梦绕!
更要说一说我们的小朋友,今天的毕业典礼,小朋友们是真正的主角。在老师们的精心陪伴和教育下,经过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大家真的长大了。大家动动手和脚,看看是不是更强壮了,大家彼此量一量,看看身体是不是更高了,大家彼此对一对眼神,看看是不是更聪明了。虽然我们非常留恋幼儿园,但我们要把它留给更多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我们要到更大的校园里去了,那就是小学!三年来,看到你们一天天成长起来,甭提老师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多开心了,有你们这样的一群小宝贝,你若回眸,日夜都会让我们魂牵梦绕啊!
家长们要走了,孩子们要走了,但我们的心与九幼同在,与老师们同在!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十一
尊敬的嘉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亲友们: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级本科生李亦萌,第一学位是英语专业,第二学位是经济学专业,很荣幸作为经管学院本科第二学位毕业生在此发言。
作为外国语中学与清华外文系的毕业生,我的理想是发挥桥梁的角色,奉献于中国各领域对外交流事业。清华四年,我坚守初心,并不断通过经双的视角,为这座桥梁开辟更多的走向。
回顾自己经双学习的三年,在经管课程咨询委员会、经管学生会作为第二学位代表工作的两年,我惊喜地发现经管第二学位也为清华学子的求学之路搭建了两座桥。
第一座桥是联通清华非经管学院学子与经济管理学科的桥梁。我们在伟伦报告厅聆听钱院长与企业家的精彩对话,在经管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上为第二学位项目建言献策;充分运用经管图书馆资源进行第二学位综合论文训练,登上经管“冬情”学生节的舞台。三年来,我身边的同学加入清华x-lab,前往海外探索创新创业的全球实践;选修了学堂在线的经管mooc课程,为毕业后终身学习开启新篇。经管第二学位正如一座桥梁,将清华学子带向经济管理学科的彼岸,为我们的求学之路创造更多精彩与机遇。
第二座桥是联通清华学子与全球胜任力的桥梁。大二时,我参加清华大学首届全球南方文化浸润项目前往印度。在印度,我和不同院系的同学们一起走访了印度农村非政府组织navjyoti(含义是“新的光芒”),旨在降低当地农村犯罪率、防范于未然。在现场讨论中,清华各院系学子为印度ngo同事呈现了跨学科的思维。社会学系的经双同学提出在地方基础设施的援建项目中,吸纳更多本村劳动力;新闻学院的经双同学提出倡导农村妇女的金融互助,为妇女赋权;环境学院的管双同学提出为农村大坝建立对应的拦沙坝,促进水利以改善农业。这三项同学们提出的跨学科解决方案能够降低由失业、歧视、贫困所引发的犯罪,获得了印度ngo同仁的积极评价。经管第二学位犹如一座桥梁,帮助我们以学科交叉的能力,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清华人的全球胜任力。
三年的第二学位求学之旅也许短暂,但桥梁已通,路在脚下。今天,我们将成为经管学院届院友,以跨学科的视野、以国际胜任之能力、以对经管大家庭热爱与感恩,坚定地迈向人生下一步。
祝福经管英才辈出,祝福恩师桃李芬芳,祝福同窗携手并进。经管是我们在座第二学位学子共同的桥梁,也将我们与能力、梦想与担当紧密相连!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能再次站到这个讲台,代表管理学院全体教师,为20xx届毕业生致辞,我深感荣幸!首先,向圆满完成大学四年学业、即将跨入社会的毕业生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同学们,大学生活是辉煌而短暂的人生驿站,四年的时光都只是人生的片刻。四年前的初秋,你们满怀希望和憧憬,怯生生走进了这座校园,成为了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四年里,同学们告别了天真,走向了沉稳;脱去了稚气,获得了自信;一个个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四年的跋涉,四年的苦读,四年的探索,成长了你们,也成长了我们!四年来,你们追求真理,抱负远大,为此而刻苦学习,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这千滋百味的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时,我们都知道,从今天起,你们毕业了!
四年来,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苦乐共担,荣辱与共。也许你曾厌烦过老师的唠叨、埋怨过老师的严厉、反感过老师的批评,但是,请你们理解老师渴盼你们立志成才的心愿!老师为你们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也许只有等你们走入社会甚至是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深深地体会其中的深情!
回顾这四年,深感欣慰。但人生如征途,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们今后还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问题不在于我们遇到什么困难,而是我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在此我希望大家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旺盛的热情,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虽然人生未来的崭新生活充满无限的悬念,但是有几点是可以为自己所牢牢把握的。
今天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全体老师给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
首先,心有梦想,保持执着。不放弃梦想,是成功者必须拥有的心态。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在抉择“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的时候,在遇到机遇和挑战的时候,在面临低谷和挫折的时候,你要坚定自己的梦想,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成就未来。
其次,时时刻刻不要忘记继续学习。学校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工作阅历与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是终生不息的,也是可以让你享用一生的。
再次,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我们在座各位当中将来可能会有知名学者、政府高官、商业精英、企业高管等等,但事实上,更多的人还将平平淡淡地工作生活,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平淡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同学们,相聚不知时光短,别离才知情谊浓,当美丽的榆中校园在你们眼中渐成远去的风景时,希望你们记得常回家看看,看看校园的变化,听听老师的唠叨。你们的老师将一直守望在这里,祝福着你们!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人生道路上事业有成、幸福喜乐、一生平安!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弟、学妹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作为校友代表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征程!
今天能够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让我感慨万千,从20xx年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个年头,我时刻怀念着大学的时光,这20xx年所有的奋斗与成果,都是在大学时期埋下的种子,一颗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
20xx年前,那年我17岁,和所有考生一样,背着画夹走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只为了一个模糊的想象——中央工艺美院。那天坐了一夜的火车,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走出了北京站,坐上9路车,来到了光华路老校的大门口,只见校门上写了“衣、食、住、行”四个大字,寓意设计要为人的生活,为产业而服务。每次走过美院的校门,内心总充满了无比的向往,剩下的就是为进入这个大门而努力。
20xx年前的今天,我满怀大学四年积攒的万丈豪情,毕业了。然而那个年代的工业设计远不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毕业即失业。我只身来到上海,做过电话推销、开过展览公司,最后在跌跌撞撞中创办了木马设计。创业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才可以在逆境中成长。
20xx年前,木马设计团队开始崭露头角,总计服务了超过一千家企业,努力获得了包括德国红点奖、if、美国idea和日本g-mark等在内的100余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5年前,我开始推动重要的社会创新项目“设计立县计划”,帮助一些对于设计没有足够认知的城市建立新的设计秩序。经过持续探索,已经在日照、马鞍山等地建立创新平台,通过对接高端设计资源,为当地产业、城市、创业注入创新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今天,随着创意时代的到来,设计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作为教师还是设计师,都要聚焦价值,持续探索设计与教育的本质。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的关注社会,认知变与不变的世界,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属于时代的设计。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清华美院的老师都是各界的大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形当中影响着我们,当时不以为然,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那种影响是真正持久的。我觉得清华美院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有几点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清华美院的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方法层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对学生灵魂深处的触动,这种影响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大学课堂是轻松和看似无序的,但是我们会为了做好一个作业而彻夜不眠,只为了内心那一毫米的误差。我记得有一次上木工课,一位同学每天都在锯一块大木头,一直锯了半个月。后来没有想到他把这块木头竟然锯成了一把小勺子。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可以判断的是他在与这块木头斗争的过程中,让自己从一个粗糙的人变成了一个细腻的人。
第二,美院更注重的是思维方法的教育,力求让每位同学建立起系统而严谨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对事物变化的规律建立起系统的认知,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这种不变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处在社会变革的前沿。
第三,美院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始终感受到母校的温暖。虽然我们离开了校园,但是每一个人都时刻关注着美院的变化。我们在很多论坛、会议、实践中会经常碰到像柳先生、鲁老师、蔡老师、严老师等,他们每一次都会与我们高效地交流,生怕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偏了。这也成为我们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最温暖的那一盏明灯。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家即将走向社会的日子里,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在大船甲板上往复奔跑,无法改变大船的航向”。我们要看大势,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找到自己。
我们今天的世界正在无时无刻发生变化,过去的商业、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新的商业秩序规则又在不断地建立,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赶上不断变化的节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看到产业在不断地轮回,从手机、汽车、智能硬件到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产业的不断轮回驱使我们要准确地预测、感知到这个趋势,才能处于创新的前沿。我们今天的知识系统在不断地更新,设计范式亦在不断的转变。我们从产品时代,强调物理逻辑和产品消费,逐渐转向交互逻辑和信息消费,再到今天转向服务设计和系统逻辑。掌握好的设计方法,才能引领好的设计。
第二:希望大家能够聚焦有价值的创造,平衡好短期价值、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
我记得乔布斯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叫“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讲到他在大学时期学过一门书法课,当时学它的时候并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但是当他在做苹果公司的时候,他就把曾经学到过的知识加以应用,于是就创造出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字体。同时,“要缩小作用面,增大压强。”当你面向某一个问题或方向的时候,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不断叠加,才能创造出突破时代的价值。
第三:对今天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与不变当中求得平衡。
我们今天所有的实践和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在主流的实践和问题的背景下,发展和产生。当然今天的问题无处不在,从个人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设计、商业以及我盲作和创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平衡好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对于未来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化纷繁的今天,能够找到变与不变。大家都知道,技术一直在改变,商业模式与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不变的是什么呢?不变的是我们的情感、事物变化的规律以及一些创新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以不变的规律和变化的手段来应对今天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三点,最后用一句话来再次祝愿大家,希望大家“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创造,让我们的设计生命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学友们:。
首先十分感谢学校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让我有机会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与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幸福和快乐。作为校友,我衷心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奔赴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
看着同学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不由使我回想起30年前在清华学习时的美好时光。那时,十年**刚刚结束,我们的中小学生活主要是在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中度过的。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点燃了我们学习的激情,经过十个月左右的奋战,我幸运地考入清华。大家都十分珍惜这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对待知识真的是如饥似渴,就像饥饿已久的人扑向面包,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充实自己,晚上熄灯后,还有许多同学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或者在水房的灯光下学习……这些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20xx年前的1986年,为了履行一个承诺,我保留博士学籍,前往大漠深处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工作。这是一个既令人向往又让人畏惧的地方——令人向往,是因为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的核蘑菇云升起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把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事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地方;让人畏惧,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地处荒凉的罗布泊腹地,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20xx年来,我虽然说不上取得了什么成就,也谈不上为母校增添了多大光彩,但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时刻牢记和践行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始终如一地为祖国强大而不懈奋斗着。实事求是地讲我一直热衷于科学技术研究,不愿意当领导,现在也是如此,却阴差阳错当了领导,管理着世界关注、中国重要、责任重大的核试验基地。这些都竖家民族利益的需要,是各级组织的培养,是伟大事业所成就的,更重要的是母校的培养打下的良好基础,使我有能力、有毅力去克服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清华的校训、校风和优良传统,始终是我们每个清华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我再次衷心感谢母校的培养教育。
毕业离校20多年,面对这么多杰出的师长和校友,在这里发言实不属本意:一来我们干的是“只能干不能说”的事,可以讲的不多,我们的格言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二来在座的各位水平都很高,我不敢在大家面前随便讲。再者,我也没有什么深刻体会和经验给同学们传授,因为我的体会均是大家的共同体会。我有的只是祝福和祝愿。
我很羡慕现在的同学们,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受到从小学到大学系统正规的良好教育,你们中的多数从中小学起就是佼佼者,是家长和学校的宠儿,有的天赋过人,有的多才多艺,有的现在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成果。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与你们无法相比,我们出生在困难时期、学习成长在**时期,工作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先天有许多不足。比如我在进清华前从未学过英语,到了大学才从abc开始学起。因为我们生长在特殊的时代,吃过苦、经历过一些挫折,具有相对较强的承受能力,这可能也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艰苦条件下还能有一点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和失败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坦率地讲,你们这一代很需要经历艰苦环境和条件的磨练,因为这是成功所必需的。
今天你们毕业了,即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毕业是学校生活的结束,但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更重要学习的开始,是走向社会去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进入社会后,与在校时会有些不同,很多事情需要你们自己思考和抉择。你们这一代人不但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良好基础知识,同时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自信和激情,你们是自信的一代,也是奋发向上的一代。目前,我铭家正处在繁荣稳定、快速发展崛起的好时候,为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例如中国核试验基地就可以为同学们奉献青春、报效祖国提供宝贵的机遇,这里我可以自豪的告诉同学们,中国核试验基地先后有三任司令员是清华校友。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有所作为,像顾校长要求的那样,“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
堪大任要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我认为,个人的成功主要的不在于自我设计,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与国家民族利益相关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就是我们取得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最好的舞台。早年放弃国外良好条件和优厚待遇,投身祖国核试验伟大事业的“两弹元勋”程开甲院士说,“如果我不回国,也许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飞机可乘。成功也不是计算出来的,成功之路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要想干成一点事情,最忌讳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把一生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奋斗目标的不断变化上。只有放开你的脚步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扎实干好每一件细小的具体工作,最终才能走向成功。几年前,你们闯过一个又一个独木桥,跻身清华,认真走过了扎实的求学之路。走向社会后,你们也一定能够走好施展才华的人生之路。
成功之路历来是不平坦的,登攀之旅必定布满荆棘。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他在顺利时的表现如何,而主要取决于在不顺利和困难时的表现,胜利和成功多数是在坚持一下之中,度过黎明前的黑暗必将迎来光明。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清华人,面对困难与挫折,一定都是强者。
事业成功离不开奉献。奉献能带给你快乐,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了事业的成功;索取却无法使你幸福,因为索取是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甘于奉献、勇于付出既是成就事业之必需,也是成功者内在的品质。我愿与大家一起,在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奉献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同学们,放开你们的脚步,坚定地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攀登。祝你们取得成功、创造辉煌,去实现人生价值,给母校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冬日清华园里最喜庆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举行仪式,庆祝1291名同学圆满完成学业。首先,我要向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精心指导你们的老师、向坚定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即将告别校园,从这里不仅带走知识、友谊、梦想,更将带走融入血液、浸透骨髓、将同你们相伴一生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今天,我想重点讲讲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清华是培养君子的地方,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行胜于言是每一名清华人的内在品质。我们的学长闻一多先生说过,“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清华人之所以受到尊重,就是因为行胜于言。同学们,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国家和社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勤奋实干的人。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能终身做到行胜于言。为此,我想谈三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行源于思。当今世界正在进行大变革大调整,当代中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你们在未来要有所作为,不仅要懂得如何做,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韩愈曾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在这里强调行源于思,就是希望大家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独立人格、独立思考比追名逐利更重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比人云亦云更重要,用大智慧把握人生航向比用小聪明寻找捷径更重要。前不久,我参加研究生特奖的分享交流会,听一位同学讲到物理学家卢瑟福的故事。说有一天深夜,卢瑟福看到一个学生还在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你上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又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听后很生气地说:“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那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同学们,我也不愿意看到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像上紧的发条,每天只是忙忙碌碌,而是希望你们能不时地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就像高山流水,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静水流深,用思考之后的行动成就绚丽的人生。
第二,行惠于言。前段时间,我读到一本书,叫做《教育大未来》,是曾经负责哈佛大学教育改革的托尼·瓦格纳撰写的。他在书中提到,未来世界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7个关键力,“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是其中之一。因为只有加强沟通交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最近学校正在召开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很多校友给我写信,谈到自己对母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他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清华学生积极主动与人沟通的意愿不足。20xx年,朱镕基学长也曾谈到清华学生不善言表的问题,当时他语重心长地说:“行胜于言不是不要言。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要言。”这里强调的言,不是自我吹嘘、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只说不做,而是要言之有据、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同学们,我想强调的是,沟通是表明你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沟通是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体现,沟通也是影响他人、改变社会的重要方式。人类处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主动沟通,善于表达,将使你们得到更多的理解,获得更大的支持,营造更佳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才干、成就事业。
第三,行成于笃。傅斯年先生1920xx年写过一篇文章,我虽然并不完全赞同他所作的比拟,但还是想在这里引述文中的故事。故事说,他有一天见到一位北京警犬学校的人,就问那个人,“你们训练的狗,单是外国种呢;或是也有中国狗?”那个人回答,“单是外国种的狗。中国狗也很聪明,他的嗅觉有时竟比外国狗还要灵敏,不过太不专心了。教他去探一件事,他每每在半路上,碰着母狗,或者一群狗打架,或者争食物的时候,把他的使命丢开了。所以教不成材。”1984级的徐航校友有一次回学校时讲到,自己的成功方程是“成功=能力×努力×运气”,再把这个结果用时间进行积分。意思是人生是一个时间积分的过程,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刚才,孙晓明校友也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感悟。这些认识和感悟启示我们,坚守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比跟风赶潮流更重要,坚持坐冷板凳比什么热做什么、什么快做什么更重要,长期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比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去做更重要。
同学们,“行胜于言”来自于1920级校友赠送母校的日晷。在日晷的背面还刻着相对应的拉丁成语“factanonverba”。我经常带客人去看日晷,告诉他们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但经常有人告诉我,这句拉丁文的意思不仅仅是行胜于言,有人讲是“行动,而不是言辞”,也有人说是“事实胜于雄辩”,还有人认为是“观其行而非听其言”,甚至有人讲是“行动不等于言辞”。正是对拉丁文含义的不同理解,促使我去思考行、言、思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也建议同学们离校之前再到大礼堂前看看日晷,带着自己对“行胜于言”,对行、言、思的辩证思考去迎接你们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经管学院博士生刘津宇,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博士生代表,向引导我们走向学术殿堂的老师们,向风雨同舟的同学们,向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亲友们,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五年来,学院默默见证着我们的成长。通过严格的课程与科研技能训练,赋予我们坚实的盔甲,从而最优化人生的夏普比;同时又辅之以宽阔的舞台,让我们始终怀有一颗柔软的赤子之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敏锐触觉。如今科技金融风起云涌,人工智能激动人心,这片充满生机的星辰大海,通向未知与未来。柯洁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以0-3宣告人类完败后,柯洁失声痛哭、难以释怀;89岁的李嘉诚请阿尔法狗之父给自己上课,数次激动地站起来。这是人类对颠覆其认知的科学世界最真诚而纯粹的痴迷与敬意,正是科研的魅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博士生和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开拓创新、刷新人类的极限。对于经管学院的博士生而言,经济学研究是现实世界与数理抽象的完美融合,理论模型简洁而优美,实证证据缜密而细腻。更重要的是,经济学研究绝非“双脚离地”的纸上谈兵,它对社会变迁和人性的特质都进行了丰富而立体的刻画。因此,经管学院的博士生们更接地气,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也更应拥有兼济天下、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
我相信,对于在座的博士生们而言,心中最感激的人就是恩师们。刚读博士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做好了数据图表之后存在草稿箱,故意等深夜才发送出去,妄图今日无需再动笔,然而这些小心机每次都计划落空,因为不论我多晚发出,都能在两小时内得到老师详尽的批阅和答复。我的合作老师们就是这样,以数年如一日严谨而勤勉的科研态度深深感染着我。同样感激的还有并肩奋斗的同学们,印象中无数个扑簌簌下着冬雪的夜晚,我在博士生工位上加夜班,四周寂静无声,只听得见隔壁轻轻敲击键盘的声音,仿佛是一种应和与共鸣。我们也很感激舜德三楼图书馆的王老太太,她每天坐在门口,能准确地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在我们的身后严肃地唠叨着,“孩子,发a不容易啊。”……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让我觉得学术世界是有温度的,值得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钱院长曾经说过,“教育绝不仅仅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守注人本身。”五年的峥嵘岁月,不仅是与科研世界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与梦想的对话。感谢经管学院,五年后的我们并没有变得世故、浮躁和急功近利,而是更加笃定、自信而坚守梦想,具备了选择和捍卫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事业的勇气。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最尊敬的师长也对我说,35岁之前没有周末。我们未来面对的人生,或许比读博士还要艰难百倍,但经历了这段旅程,我们拥有了从容面对一切,去收获快乐、创造幸福的能力。
同学们,博士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位,而是一份相伴终生的人生履历。博士五年栉风沐雨,今天我们戴着博士帽、穿着博士服,应当为自己通过了这场考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让我们再一次感激我们的恩师们,是你们的培养和教诲令我们终生受益。请钱院长和各位老师相信,在未来,我们不论走向何方,都会不忘初心,怀揣着身为一个清华人、经管人的骄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心怀天下,经世济民。只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清华人。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同学和亲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经双92班的李荣莎,来自电子工程系,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作为经双班同学的感受。
不知道同学们在收到有钱院长签名的中英文毕业典礼邀请信的时候,在步入刚才的毕业酒会会场的时候,有没有像我一样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这种邀请了亲友和重量级演讲嘉宾的毕业典礼,也是经双带给我们的惊喜之一吧。
提起经双,最先想到的就是周末只有一天、考试周从第16周提前开始的“难忘”回忆。《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咱们经双人上室友不上的课、考室友不考的试,这是怎样的好学精神!拿下每学期三四十学分的理工科同学们,击败偏微分和五花八门的公式定律的文科同学们,大家都扛过来了!所以“共患难”的经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小组和非小组作业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双人”的身份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源,比如经管的图书馆、职业发展中心、“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很多有影响力的讲座和论坛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对经管学院的归属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涨停板。
经双三载,我遇见的不仅仅有经济学知识,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还有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
经济学中,常用简明的模型配以曲线和交点的图示来解释问题,将纷繁复杂的现象条分缕析,常常给我醍醐灌顶之感。学了三年经双,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这样来描述情景。比如,我常常被问到,在男女比例六比一的工科院系当女生,是不是很爽呀?我就解释说,其实女生对于院系男女比例的满意度是一个先升后降的曲线,女生比例过少也有种种弊端。这样,人家好像就理解了。
修读经济学第二学位,让我们开拓了眼界,也拓宽了未来发展的道路。我们学着突破“文理”、“专业”的限制来考虑问题,会思考自己所在行业背后的经济发展规律和方向,也会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去评估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年五月,经管学院还与我所在的电子工程系共同举办了“管理学走出商学院: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研讨会。汇通文、理、商、工,正是我们双学位同学的优势所在。在不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我自己今后的研究领域也将是电子和金融的交叉学科方向。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给经双上课的老师们。周末上课的不仅有我们,还有老师们——而且老师们还不能翘课。经双的老师们放弃了周末的休息,严谨负责地为我们备课、讲课。我们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你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让每个同学都学懂、学好、并体会到经济学之美。谢谢你们!
明年,经管学院将迎来30周年华诞。在毕业之际,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亲爱的同学们追逐梦想,贡献中国,影响世界!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清华经管学院emba项目秋季班毕业生,我叫吕舟。说起emba,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emba学生都是土豪老板来混圈子、交朋友的。其实不然,就拿我来说吧,我在北京大学读本科,毕业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后来进入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工作,现在从事早期项目投资。一开始我对这个项目也没有很高的期望值,就是想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的商业生态,近距离接触一下中国成功的企业家群体。但两年结束复盘总结时,我发现,这是我成长最快的两年。如果说北大、哥大影响了我人生第一个十年,那么清华读书这两年足以影响我人生最宝贵的下一个十年。
首先,清华的学习经历完善了我的价值体系。过去我是“洋墨水心态”,经常会认为有些本土企业做事情“土”。但通过这两年与清华同学近距离接触,我发现他们有非常了不起的商业逻辑和智慧。我越来越认同麦肯锡前同事李一诺的一句话,“trulychinese,trulyglobal”,就是“根植中国,拥抱世界”。可能我谬去开放包容的足够多,而现在我们更需要的是文化自信。
其次,我还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努力的事业方向。去年,也是学业的第二年,我和同学成立了针对营养健康消费市场的公司,美衡科技。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是因为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企业家需要有的趋势观和历史责任感。我认为在中华民族复兴崛起和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增速全球之冠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有两个相对明确的方向:一是承载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跟随国家“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大战略去布局拓展业务。第二个就是去深度挖掘新零售领域,重塑供应链体系,与外资品牌竞争,重新赢得全世界最大的消费者市场。美衡科技创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在消费升级浪潮中,在大健康领域树立国民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去引领产业升级,深度改造供应链,帮助具有领先研发生产能力的本土龙头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我还要说的是,在清华我收获了人生后半程的友谊。这种友谊不仅是一个班的同学,还是一个年级的同学,更是所有清华经管学院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每一个清华经管人都是我们人生和事业的链接和纽带。
最后,我再次祝贺大家顺利毕业,愿我们砥砺前行,归来仍是少年!愿我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我们富可敌国,归来仍是少年!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优质15篇)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在清华大学隆重的硕士生学位授予典礼上,在校长把硕士帽流苏从右拨到左边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位emba毕业同学都非常激动。你们通过攻读严谨、正规的清华emba学位课程,今天正式获得了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苦学两年,终成硕果。在这充满荣誉的一刻,我谨代表清华经管学院,向今天毕业的各位清华emba同学,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从9月清华经管学院迎来首届emba入学,到今年夏天,清华emba教育刚好走过五周年。五年来,清华emba项目已经培养了1600多名优秀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1036名同学已经取得了emba学位。清华emba项目以其强大而敬业的师资阵容、广泛而雄厚的国际合作资源、精致的课程设计、严明的教学管理、和充满凝聚力的校友网络,受到广泛好评。清华emba项目在这五年里锐意创新,大胆探索:每班的移动校园都力求让同学有新的收获和体会;每年的迎新晚会都体现了emba的集体智慧和才艺风华;为了开拓国际视野,每届emba同学更都会远赴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国外管理大师的管理精髓;与insead商学院合作开办的“清华-insead联合培养emba”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emba教育项目……正是这种不断追求完美的清华风格,使得清华emba项目在过去的五年中成长为国内最顶尖的emba项目之一。
今年4月份,清华经管学院获得了aacsb认证,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所获得该认证的学院,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所。世界上最优秀的商学院都获得了aacsb的认证,足以证明这一认证的权威性。通过认证,可以使我们同世界上最优秀的商学院站在同一平台上,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获得认证之后,国外商学院来信来访成倍增加,我们跟世界顶尖商学院沟通交流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许多,变得非常顺畅。这无疑加速了我们向世界一流的经济管理学院迈进的步伐。在上个月顾秉林校长访问美国的四所大学时,就有三所大学主动祝贺清华经管学院获得该认证。我们也为清华大学争了光。
我有幸教过emba六个班的课程,其中就包括05a班和05b班。平时我与emba的同学们也有不少交流,和大家有很深的感情。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emba同学对母校的感情非常深厚,很多同学感觉在清华的学习帮助他们的事业取得了实质性的飞跃,帮助他们的人生实现了升华。作为院长,我亦深深感到校友支持是学院发展最坚实的后盾。昨天我召集了部分emba同学座谈,大家为学院建设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实质性的方案,更表达了愿为学院建设添砖加瓦的强烈愿望。在此,我代表学院感谢同学们的深厚情谊,也感谢同学们在做好企业报效国家的同时,以各种方式回馈母校。
同学们,我们清华经管学院emba项目培养的目标就是企业领袖。我们的emba同学都是各个企业的领导,你们通过两年系统科学的学习,掌握了先进的经济知识、管理理论以丰富你们的管理实践,而你们的论文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第五届清华emba毕业论坛,目的就是为了展示五年来emba毕业生的学习收获,在接下来的四个论坛中,同学们会把在企业管理实务中的心得与体会、经验与困惑一起拿出来讨论分享。让我貌同探讨中国企业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健康发展,做强做大。
今年三月十五日,我们学院的朱镕基老院长亲笔为emba05a班全体同学们回信,鼓励他们“珍惜在清华的学习时刻”,“牢记百年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必有大用于民族、国家。”这是最好的毕业寄语,是对所有emba同学的期望。我们忠心祝愿即将离开母校的05级emba同学们成为“有大用于民族、国家”的栋梁之材。同时,我们也祝愿本届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