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自考自我鉴定篇一
外贸英语专业大专毕业后,20__年我到北大英语自考部参加自考专升本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顺利通过了专升本课程以及加考的水平英语(一)、水平英语(二)和综合英语(二)课程。应该说,对于比较难学的英语专业,我算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也许和我对考试的正确认识及学习方法有关,在此与大家交流。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最终的成功是依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达到的,从量变上升到质变,即所谓的平时有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使我们最终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扎实的功底,为日后的考试做好准备。
习惯的养成还源自对自考的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高等教育中较为严格、对考生要求较高的一种自学形式,要想通过考试,就要有较强的自控力和坚持不懈的恒心。其中自控力是坚持不懈的保证,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基本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知识就无法及时巩固、吸收。由此,考生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以此来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在此我就谈谈我的学习习惯。
一、尽量做到课前预习,尤其是基础课,如综英、高英、阅读,其他课程如公共课若时间不足,可注意上课笔记。
二、坚听挺好每一堂课,知识的积累重在平时的点点滴滴,虽然一些需要记忆的课程,临阵磨枪有一定的作用,但基础课程仍在于平时的功夫,在于潜移默化,扎扎实实,稳步提高。
三、及时的针对所学内容作总结、联系。即对所学课程及时做一些针对性联系,以了解重点,从而为将来总复习打基础。
四、考前要做的工作。大致读一遍课文,然后有针对性的增加习题训练,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最后做一些模拟题型、模式。
五、在不面临国考压力时,也不能松懈,而应主动培养自己的英语意识,多听英语广播、音乐,以及多看英语方面的书籍与节目等,同时如有充裕时间,可针对自身的弱点有选择的参加一些辅导班。
除了以上这几点,我认为还需要时时保持一种紧张状态,即在规定课程未全部达到要求之前,绝不能有所放松,从而争取最后的胜利。
这是我的体会。我认为通过考试拿文凭不是我们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获取真正的知识以及更好的掌握知识,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努力通过考试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自身的能力,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磨砺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迎接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和考验。
最后,我要说的是,既然大家选择了这条学习道路,就应该有恒心、有耐心并且有信心,要相信:付出的汗水中终将获得收获,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中特有的宝贵的财富,也将成为教会我们懂得珍惜人生的一次机会。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最后的胜利而奋斗!
自考自我鉴定篇二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自学者在专业选择、课程报考、学科学习以及答题应考等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采取的方式方法。正确地掌握和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考试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呢?笔者认为其关键是:两慎重、两树立、两细心。
一是慎重选择专业。在众多的自学考试专业中慎重地选择一个切合主客观实际的专业是个首要问题。一般来说,考生应依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只有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才能使所学知识发挥应有作用,否则将出现人才浪费和智力资源闲置等一系列问题;只有浓厚兴趣才会使整个学习活动充满情趣,使考生获得最巨大、最持久的动力。
二是慎重报考课程。这主要体现在课程报考的先后次序和每次报考的课程门数上,关键要做到适量和有序。一般来说,每次以报 1—2门为宜。当然,随着知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以及自学能力的提高,每次也可适当增加门数。每个专业的十几门课程,虽然各有自己的性质、特点,但它们之间体现出了一种内在规律,符合人类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特点,因此报考时要据此统筹安排,一般可按“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顺序报考。有实践考核的专业宜先报考实践考核所涉及的理论课程,这样可以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机会,缩短考试进程。
一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自学者和在校学生相比,既缺少“传道、授业、解惑”之良师的教导,也很少有互帮互学之益友的切磋,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位自学者都该认识到,自学考试是苦乐相融的活动,参加自学考试这种苦的磨炼将锻炼人的意志,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观。学无定法,但一定要得法,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则事倍功半,以考生自学为主的自学考试尤其如此。古时贤人哲士的读书理论对今天的自学者很有裨益,如“学而时习之”、“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以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另外,现实生活中一些成功自学者总结出的诸如“抓重点、勤对照;带难点、常推敲;找疑点、弄明白”的一些学习体会对广大自学者也很有指导作用。应该说,不同的人学习不同专业,其所用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怎样,还是有其共同规律可循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以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订阅有关自学考试杂志,从中了解自考政策、获悉考试信息、掌握学习方法也是较为可行的'办法。
一是细心准备,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二是思想心理,即认识到自学考试是国家考试,既是对知识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品行修养的考查。
第三就是熟悉考试时间、考点考场,备好笔、刀、尺、橡皮等工具,以免延误考试。
二是细心答题。考试过程中,有些考生常因粗心浮躁而犯看错题目、误会题意等错误。一般来说,试卷分发下来以后可以先用几分钟时间从前至后浏览一下,统观全局,定定心;在审题过程中,要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对试题中出现的每一个符号、数据、图形、表格等都要进行细致观察,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是测量目标之一的细枝末节,准确掌握试题所提供的全部信息。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考试制度和教育形式,是有其特点和规律的。自学者只有遵循这些规律原则,并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自考自我鉴定篇三
2006年6月30日上午,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路镇张千户村的刘存成夫妇,接到了儿子刘博被清华大学录取为法律硕士研究生的通知书。消息传开,村民们沸腾了,都聚集在刘家要好好庆祝,可此时的刘博还远在西安市的超市里搬运货物呢!
中专毕业,他同时拿到了自考本科文凭
刘博今年23岁,父母都是农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博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跃出农门,让父母和弟妹都过上好日子。然而,贫困的家庭无法支撑家里3个孩子上学。无奈,初中毕业后,刘博只好放弃了上大学的愿望,于1998年7月考取了陕西省农业学校(现改名为杨凌职业技术学校)蔬菜专业。
到农校后,刘博考虑到所学专业就业面太窄,于是,他决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法律自学考试。可是,这样一来,购买法律方面的书籍、资料就成了一笔巨大的费用。刘博每月的生活费只有50元,有时一本书竟相当于他两个月的生活费。无奈,他来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饭店当洗碗工。每天中午和晚上,他都要去那家饭店洗碗,工资是每天5元钱。
刚开始,刘博以为洗碗应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可他很快就发现这活也很累人。他在水池边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因为腰弯的时间太长而觉得头昏眼花,更要命的是饭店打烊时间很晚,等他赶回学校时,宿舍楼的大门已经关了。后来,他干脆把书带在身上,下班以后要是回不了宿舍,就干脆在路灯下看书到天亮。
一个月后,当刘博用被水泡得肿胀发炎的双手接过老板递给他的150元工资时,眼泪不知不觉淌了下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刘博咬着牙,将这份工作坚持着干了下来。到了冬天,那刺骨的冰水冻得刘博的手指像红萝卜似的。最让刘博痛苦的是他的手由于长期泡在水里,长了冻疮,每次把手放进掺有洗涤剂的水里时,那发炎的冻疮口就像有千万只蚂蚁在咬,疼得他使劲地咬住嘴唇。这时,他就看一眼放在旁边的自考书,来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一个冬天下来,刘博的一双手被冻得惨不忍睹。
一天晚上,刘博又被关在了宿舍门外,第二天他就和老板商量,他免费多干点活,而饭店则提供他的住宿,老板答应了。从此,每天晚上12点下班后,等其他的工友都回去休息了,刘博就赶紧打扫卫生,清理桌子„„收拾完后,刘博累得几乎要瘫倒,但是他还得抓紧时间看书。刚开始,为了取暖,他都是坐在火炉旁看书,但是因为实在太累,他经常就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后来,为了不让自己睡着,他干脆站到寒冷的大厅里看书,一直看到实在难以坚持,他才靠着火炉沉沉睡去。
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钱去买书,刘博只好利用有限的休息日到图书馆看书,饿了,就拿随身带的馒头充饥。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春季,刘博拿到了自考法律大专文凭。2002年底又拿到了自考法律本科文凭。同年,刘博从陕西省农业学校毕业。
苦难面前,只有咬牙坚持
毕业后,刘博原本准备直接考研,但考虑到妹妹马上要高考,弟弟已经上了初中,这时,父亲也累得生病住院了,需要钱治病,家里的负担更重了,他决定先找份工作,边工作挣钱为弟妹交学费,边自学考研。最终在一家果业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工资是每个月550元。有了工作以后,刘博在离公司很近的一个地方,以每月70元的房租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安顿下来。
刘博的工作就是收购水果的时候检验水果的质量,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却要占据大量时间,令刘博无法学习。再加上他每个月的工资太低,还是无法给予家里更大的帮助,因此,他在半年后又跳槽到一家农产品公司当推销员。这份工作虽然累点,但是一个月有1000多元,这对于刘博来说是最重要的。而每次领钱后,刘博总是把大部分的钱寄回家,自己只留下生活费和买书的费用。
推销工作很辛苦,可刘博为了省钱,他给自己制定了计划,2公里以内的路程不坐车,步行前往。夏天骄阳似火,为了节省买矿泉水的1.5元钱,刘博就自己带水喝。他甚至给自己定下每天的伙食费不能超过5元钱的硬性规定。长此以往,因为体力透支,很多次他都感到自己快虚脱了。但是当他看到每个月给家里寄的钱越来越多时,他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刘博为了多挣一点钱,便挑着化肥下乡叫卖,这样他一包化肥就可以多挣两元钱。刘博每天都挑4包化肥下乡,由于路途远,他的肩上被磨出了血泡,而身上流出的汗水又把血泡浸得生疼。可刘博总是坚强地咬咬牙,挺过去。当刘博挑累了休息时,就把书拿出来看、背、记。刘博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浪费生命中的每一秒。
为了省出钱来买书,刘博把租的房子退掉,搬到单位堆放农产品的仓库里去住。仓库里难闻的农药味,常常熏得刘博恶心,但刘博却坚持住在里面。他觉得这样可以让自己少睡觉,多看书。由于没有上过高中和大学,刘博的英语基础特别差,他不得不在英语上多下工夫。他给自己定下每天记30个单词的任务,只要一有空闲,他就读单词。每天晚上下班以后,刘博都会拖着疲惫的身体,一直学习到凌晨。
2005年,刘博报考了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最后以26分之差落榜。落榜以后,刘博虽然觉得遗憾,但更加坚定了他考研的信念。他下定决心,来年再升一个台阶,报考清华大学。
钱也挣得比以前少,但有更充裕的时间学习。
苦尽甘来:打工仔终圆清华硕士梦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2006年6月30日上午,刘博的父母终于从邮递员手中接到了清华大学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两位老人喜极而泣。而此时,刘博正光着上身在超市里搬货。
晚上,刘博回到家,用颤抖的手把通知书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然后忍不住哭了起来:“这不是梦,我真的考上了,我真的考上了!”村里人知道刘博被录取的消息后,纷纷上门祝贺,一时间,刘博的事情传遍了山村。当乡亲们得知刘博上研究生3年约需费用6万多元,而刘家无力承担后,于是你5元、他10元地给刘博送去心意。刘博看到乡亲们送来的钱,感动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