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炼和总结书中的重要内容,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完整版的读后感范文请参考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写出更好的读后感有所帮助。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一
我的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梅林山下。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园右侧高大气派的教学楼,外墙印着几个醒目的大字——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
再往里走便是“中庭花园”。初春,百花吐出嫩芽,盛夏美人蕉、鸡冠花竞相开放;仲秋菊花婀娜多姿;暖冬梅花芬芳扑鼻。校园双层运动场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每学期,我们在那里举行大型运动会,尽情挥洒汗水。
美丽的校园留下我们欢乐的笑声,留下童年美好时光。
我爱我的学校。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二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教学目标2、3、4。
教学目标2、3。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三
初秋的早晨,从小巷里,从小区里,从人来人往的大路上,走来了许多学生。他们沐浴着柔和的阳光走进校园,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走进教室,他们开始朗读课文,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整个校园里,那声音真好听。路过的叔叔阿姨也忍不住停下脚步,听这美妙的.声音。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奔向操场。他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跑步,还有的在打篮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学校,一所丰富多彩的学校。鲜艳的花朵,绿色的小草在清风里摇荡……。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四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教学目标2、3、4。
教学目标2、3。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 上学
上课 朗读 下课 活动
环境 优美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五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六
1.知识与能力:
能根据课后生字词的注音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能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且在课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语,与同桌交流,说出理由。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到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1.教学重点:让学生扫清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2.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习作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今天早晨起来吃过早饭之后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生:上学
师:是的,要背上小书包上学校,走进美丽的校园里你们开心吗?
生:……
师:你们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学校里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生:……
师:同学们能积极的发言,老师感觉到你们的校园生活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看看这个校园是怎样的,小朋友们在这个校园里都会做些什么事吧!
(二)认识字词,熟读课文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页,读课文,根据第4页课后生字的注音扫清课文里的生字词,有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3分钟)
生:……
师: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哪位小朋友愿意挑战一下呢?
(出示课件的生字词,先让学生读,然后再出示拼音,紧接着老师领读,同学之间互读)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词,那现在老师为大家范读课文,感受一下大青树下的校园。
(三)感受情境,讨论学习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再细细的品读课文,感受这所小学的特点,并找出你喜欢的,或者是你认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生:……
甲生:……
师:学生甲说他认为“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青树下的小学写活了,所以他认为很新鲜,很精彩。
乙生:……
师:学生乙认为第三段的内容都很精彩,写出了上课时间校园里仅有学生读书的声音,显得校园安静。下课时间还有好多小动物一起玩耍,感觉这个校园很有生机。
丙生:……
师:回答的真棒,总结的很全面,看来你是有认真听讲的。
(四)拓展学习,相互分享
师: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不美?
生:……
师:那你们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分享一下?
丁生:……
……
师:听了各位学生的分享,现在老师也来分享一下“我所在的小学是在乡间的拐角处,刚进大门是个小卖铺,径直走的小路两边全是松树,我每天在办公室里和同事分享心得,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玩乐,孩子们很听话,我也很喜欢他们。”
生:……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七
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阅读和小组讨论,能够说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
感受作者对这所小学的喜爱。
感受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朗读法,游戏法。
一、提问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师范读课文,学习生字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找出这所小学特点的句子小组讨论,感受作者对这所小学的.热爱。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略。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八
其一、课题有了变化,由原来的民族小学改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教材编写中国家意识的体现。大青树,就是这所学校的地域特点———边疆特色。
其三、课后题目,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
1、朗读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2、模仿说话: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选择一个场景说说。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十
清晨,从天桥上,从马路上,从高楼大厦里,走来了一群小学生。他们向在教室屋檐上的燕子打招呼,向灌木丛握手,向和蔼可亲的校长问好。
“叮叮当当,叮当叮当!”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三步两步冲进教室,争先恐后的翻开课本,开始朗读课文。姚老师披着黑色瀑布似的长发走到讲台上,微笑着开始讲课。她讲的课精彩极了,大家都专心的听着。
“叮咚叮咚,叮叮咚咚!”下课铃敲响了。同学们像关在笼子里被释放的小鸟,快乐地冲出教室。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砸沙包,热闹极了!
“当当当!叮咚当!”饭铃响了,大家抓起盘子,跑到讲桌上,盛了一大盘饭,回到座位上。大家看见了饭就像大灰狼看见了小绵羊一样,狼吞虎咽的吃着,不一会儿便把盘里的饭一扫而光了。
“叮咚,叮咚,当当,当当!”放学了,大家排着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了学校的大门。大家都很高兴,蹦蹦跳跳的跟着爸爸妈妈回家了。
清晨,阳光洒在刚浇过水的路面上,闪闪发光。从周围的小区里,从金灿灿的道路上,从铺满树叶的人行道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来到学校门口,他们向校长致敬,向执勤的同学打招呼,向飘扬的五星红旗敬礼。
上课了,同学们冲进教室,拿起书本,坐姿端正的朗读课文,那朗朗读书声,让教室外面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小青虫不爬了,蝴蝶不飞了,小麻雀也不叫了,它们都在安静的听故事。下课了,同学们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冲了出去,有的玩跳绳,有的玩写王字,还有的玩石头剪刀布……他们玩的可真是各式各样啊!
早晨,从绿树浓荫的小路、从雄伟的天桥上、从拥堵的马路上,走来了许多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同学们走进校门,向校长打招呼、向老师打招呼、向同学们打招呼。
上课时,同学们听到铃声响了,就各自纷纷回自己的教室上课。学校里很安静,没有鸟的叽叽喳喳的叫声、没有同学们追逐打闹的吵闹声,只有同学们的读书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一窝蜂跑出去玩,有玩踢毽子的、有玩老鹰捉小鸡的……。顿时,学校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早晨,从公园边、从马路上、从大楼下,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同学们向太阳微笑,向同学招手,向老师问好。
“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早读铃响了,同学们拿出课本,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郎朗的读书声。快听,那读书声真是美妙,窗外的小鸟飞来飞去,好像跟着我们一起朗读。
下课了,同学们你追我赶的嬉戏着,有砸沙包的、有跳绳的、还有跳格子的……竹林里的小草、小花随风摇摆,只要你从旁边路过,那声音就会让你至今难忘。
午休时,钟声敲响了,同学们三步并两步的跑进了教室,老师来了,教室立刻变安静了,我们很快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早晨,从车来车往的马路上,从鳞次栉比的楼房里,从。
崭新美丽的天桥上,走来了许多精神饱满的小学生,有穿薄短袖配短裤的,有穿长袖配长裤的,还有穿别的衣服的同学。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同学们都开心的握握手。那花花绿绿的服装把学校好似打扮成了一幅画。同学们向天空的太阳公公打招呼,向温柔体贴的老师问好,向执勤的阿姨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铃、铃、……”上课铃响了。
上课了,同学们穿着自己美丽的服装,跑进了教室,姚老师已经在教室里等我们了,在姚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那声音,多美妙,多动听!这时候外面安静了,草不斜了,小麻雀不叫了,毛毛虫也不吃叶子了,好似都在聆听这美妙的声音。下课了,我们扎堆的往外跑,毛毛虫继续吃叶子,小麻雀开始唱歌,草也开始随风摆动。
这就是我美丽漂亮的小学。有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有高年级排练花辊的方阵,还有欢声笑语在教室里回荡。
早晨,从大街上,从小巷里,从一辆辆车里,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向值周的同学和老师打招呼,同学们也互相问好。整齐的校服,鲜艳的红领巾把校园打扮的庄重美丽。
“叮叮当!叮叮当!”学校里的上课铃响了,大家匆匆忙忙的跑进了教室。
上课了,每个班都上着不同的课,有的班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有的班传来有的班传来悠扬的歌声,楼底下的操场上,传来了为同学加油的喊声。不管上什么课,同学们都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下课了,操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的在打沙包,有的在跨大步,有的在跳绳。
这就是我们的小学,一所欢声笑语的小学,高大的教学楼,矗立在高新三路上。同学们努力学习的身影,在校园中随处可见。
清晨,从一条条马路上,从高高的天桥上,从一棵棵大树下,走来了一群精神抖擞的小学生,大家都穿着漂亮的校服来到了高新一小的大门前。有礼貌的小学生向每天在校门口迎接我们的老师问好,向大树握手,向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敬礼,大家一个个都非常有礼貌。
这时,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一个个急匆匆的跑回了教室里,大家坐端正,等着美若天仙的姚老师来上课,门推开了姚老师走了进来,大家都开始上课了。大家的朗读声真美妙,外面的鸟儿不叫了,树枝也不摇了,好像在听那美妙的朗读声。
下课了,大家跑出教室,有的在操场上跳绳,有的在跑步,还有的在玩游戏……操场上可真热闹。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十一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十二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教学目标2、3、4。
教学目标2、3。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略。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十三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叶斜射在地上,我背着新书包,哼着歌,蹦蹦跳跳的来到学校,刚进学校,我就看见了一张张笑脸。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地跑进教室,端正坐在位置上,大声地读起了课文,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真好听,小鸟、蜜蜂和蝴蝶都在听课文,它们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好像在说:“你们真棒”!
下课了,同学们各个都在做游戏,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跳高,还有的'在跳远,可真热闹啊!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美丽的小学,洁白的蒲公英,在空中摇晃……。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十四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
上课了,同学们纷纷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老师,来到教室,开始给我们讲知识,老师又叫我们朗读一遍课文,这时候十分安静,鸟儿不叫了,蜜蜂也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操场上踢足球、跳绳、做游戏。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小学——一所行远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十五
学生在家里呆了两个月,生活随意,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伊始,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谈发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一个接着一个的谈着自己的发现,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学习兴趣有了,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而且书写特别认真,只是个别孩子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十六
清晨,从马路上,从街道里,从天桥下,从一条开着向日葵和玫瑰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来到学校。他们向护送自己上学的家长道别,向尊敬的校长敬礼。
“叮铃铃,叮铃铃!”校园里的上课铃响了。上课了,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热烈地讨论,积极地发言。窗外安静极了,树叶不摆了,花儿不摇了,知了不叫了,蜜蜂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倾听老师的讲解。最有趣的是两只蝴蝶,趴在窗台上一动不动,那样渴望地听着。下课了,同学们在楼道里跳绳、踢毽子、做游戏,一片欢腾的景象。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早晨上学。
上课朗读下课活动。
环境优美。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十八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今天用了两节课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新的教材,新的班级,新的年段,第一次接触总有很多不足。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把‘爱读书’种植在孩子们心里”的作家吴然,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优美、画面和谐、情感真挚的儿童散文。
构思巧妙表现在短短的四百多字,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这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边疆小学;写了学生们上学、上课、课间等多个特定的景象;结尾自然,借景抒情,令人回味。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很长的句子,却没有给人冗长的感觉,它像是一个自然变换的镜头,镜头随着不同方向远景的移动向同一个近景聚焦,让读者跟着文字看清楚了从不同方向走来的小学生属于不同的民族。这句话为后面的内容做足了铺垫,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期待: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后面的内容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展开的。
把这样一篇儿童散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学习价值表现在哪里?教师如何再从学习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文本?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开学第一课,班里2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齐读五次,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这个班的孩子相对内敛,比较乖巧,读课文声音不响,课上课下都比较安静。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开火车读,拓展与“绚丽多彩”相类似的词语。遗憾的是,我忘记了进行生字书写指导,在后续的字词抄写作业中,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室语文课程生活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学生对于“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对陌生,个别学生能快速反应过来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句子。在第一自然段中,学生找出“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课堂太安静。
重新梳理:
第一步:单元导读;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
4.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三步:拓展阅读《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
第四步:吴然儿歌散文推荐或朗诵欣赏。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十九
1·知识与能力:
能根据课后生字词的注音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能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且在课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语,与同桌交流,说出理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到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1·教学重点:让学生扫清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2·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习作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今天早晨起来吃过早饭之后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生:上学。
师:是的,要背上小书包上学校,走进美丽的校园里你们开心吗?
生:……。
师:你们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学校里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生:……。
师:同学们能积极的发言,老师感觉到你们的校园生活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看看这个校园是怎样的,小朋友们在这个校园里都会做些什么事吧!
(二)认识字词,熟读课文。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页,读课文,根据第4页课后生字的注音扫清课文里的生字词,有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3分钟)。
生:……。
师: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哪位小朋友愿意挑战一下呢?
(出示课件的生字词,先让学生读,然后再出示拼音,紧接着老师领读,同学之间互读)。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词,那现在老师为大家范读课文,感受一下大青树下的校园。
(三)感受情境,讨论学习。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再细细的品读课文,感受这所小学的特点,并找出你喜欢的,或者是你认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生:……。
甲生:……。
师:学生甲说他认为“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青树下的小学写活了,所以他认为很新鲜,很精彩。
乙生:……。
师:学生乙认为第三段的内容都很精彩,写出了上课时间校园里仅有学生读书的声音,显得校园安静。下课时间还有好多小动物一起玩耍,感觉这个校园很有生机。
丙生:……。
师:回答的真棒,总结的很全面,看来你是有认真听讲的。
(四)拓展学习,相互分享。
生:……。
师:那你们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分享一下?
丁生:……。
……。
师:听了各位学生的分享,现在老师也来分享一下“我所在的小学是在乡间的拐角处,刚进大门是个小卖铺,径直走的小路两边全是松树,我每天在办公室里和同事分享心得,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玩乐,孩子们很听话,我也很喜欢他们。”
生:……。
大青树下的小学读后感范文(20篇)篇二十
早晨,从郁郁葱葱的树荫下,从五颜六色的汽车里,从一座座高楼中,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同学们向路上遇见的同学问好,向护送自己上学的家长道别,向辛苦执勤的门卫叔叔致敬。
上课时,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的听讲,认真热烈的讨论、积极主动的的发言。下课时,大家有的聚在一起讨论课堂上的习题,有的互相追逐嬉闹,有的三三两两的在一起看书,课间十分钟转眼即逝。午休时,同学们瞬间都能进入香甜的梦想,教室里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卧室。放学时,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拉着手一起走出快乐的校园!
清晨,从小路上,从小区里,从一条条人山人海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的小学生,有一年级的,有二年级的,有四年级的,而我是三年级的。大家穿的一样,到了学校,都一起做游戏。那绚丽的服装,把学校打扮的婀娜多姿。同学们像学校里的大树握手,向我们的同学打招呼,向敬爱的国旗敬礼。
“咚,咚咚!咚,咚咚!”学校了的铃声响起了。
开课了,我们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同学们一起背课文,那清脆的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超级安静,树叶不摆了,蚂蚁不动了,小猫不走了,蜜蜂停在叶子上也不飞了,好像它们都在听我们朗读着动听的课文。最搞笑的是有两只小蝴蝶在我们窗前用疑问的表情看着我们。下课了,大家都在楼道里做游戏,有跳绳的,有踢毽子的,还有石头剪刀布的。
铃声响起,开始上课。楼里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像一首乐曲。有的班很安静,那是因为他们上的是数学课,呵呵!
课间铃声响起,操场上顿时一片欢声笑语,同学们从不同的教室出来,有的跑步、有的打球、有的跳绳还有的同学在踢毽子,一片欢腾的景象。
这就是我们的小学,一所充满温暖的像家一样的学校,它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学校。
早晨,从宽阔的街道上,从拥挤的小巷中,从喧闹的早餐铺里,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刚开学,同学们都十分兴奋,叽叽喳喳的有说不完的话。同学们向校门口的门卫大叔问好,向同班的小伙伴们打招呼,向老师们问好。
上课时,大家都安静的听老师讲课,偶尔会有一两个同学,在台下小声地说话,回味着精彩的假期。下课了,同学们三五成群的凑到一起,开心的讨论着假期去哪里玩了、吃了那些好吃的、看了哪些有趣的书。刚收假,大家都有些不适应开学的生活,就像奔跑在草原的马儿,突然回到了马房里一样。我也有这种感觉,不过学校中有趣的朋友们、还有美丽的花儿小草、动听歌唱的小鸟……这熟悉的一切,又让我感到很十分舒服,大大减轻了开学的不适。
这就是我们的小学,一所美丽有趣的小学。整齐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还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中回荡。
早晨,从温馨的家里,从高大的大厦里,从各式各样的车里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这些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他们向可爱的蜗牛问好,向老师敬礼,向同学们打招呼。
上课时,同学们都坐在教室里,只有老师的讲课声和同学们的朗读声,教室外面一片安静。课间时,同学们有的在操场上跳绳跑步踢沙包,有的在教室里看书画画讲故事,还有的楼道里玩老鹰捉小鸡。午睡时,同学们睡在桌子凳子上,大家都安静的睡着了。放学时,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学校大门口等待家长的迎接。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城市里的小学。这里有高大的教学楼,广阔的操场,可爱的小花和小草,还有好学的学生和温柔的老师。我们在学校里开心的学习知识,每天欢声笑语,快快乐乐。我很喜欢我的学校!
早晨,从各式各样的汽车里,从高楼大厦里,从既美丽又安静的公园里,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同学们向叽叽喳喳小鸟问好,向五星红旗招手,向敬爱的老师问好。
上课了,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急匆匆地跑进教室,等着老师来上课,等了一会,老师推来了大门,她抱着一堆大大小小的书本,走上讲台,先放下书本,然后开始讲课。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格子,有的跳大绳,还有的踢足球,各式各样,数都数不清。
这就是我们的小学,一所城市的小学。
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就是我美丽的小学。早晨,迎着朝霞,从马路对面,从天桥上,从一条条充满阳光的马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有的微笑,有的聊天,有的匆匆忙忙,有的不急不慢,大家都在向校门口的老师同学们打招呼,在向天空的小鸟挥手,在向蓝天白云说“早上好!”
一到上课铃声响起校园就是另外一副模样,同学们动听地朗读课文,认真地做记录,积极地举手发言,只能听见清脆的嗓音,看见工整的字迹和闪着光彩的一双双眼睛。到了下课的时候,整个校园再一次热闹起来,好像停止的泉水再次欢快地流动起来,有跳皮筋,有扔沙包,有跳格子,有捉迷藏,和小伙伴一起玩什么都开心。
早晨,从安静的小区里,从拥挤的人群里,从一条条黑白相间的斑马线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年级不同有一年级的、二年级的……,他们虽然年龄不同,但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他们向老师亲切地问好,向大树握手,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过了一会儿,早读的铃声走响了,教室里瞬间变得只剩下了那朗朗的读书声。为什么呢?因为呀,今天是他们第一次听写,想留下一个好成绩,所以读得格外认真。
早读和听写结束了,一段悠扬的音乐,从耳边传了过来,哦!原来是吃饭了。接着……随着打饭的结束,吃饭的开始,教室里只剩下了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那声音是多么的美妙呀!
上课了,……。
“当当当!当当当!”下课了,同学们如同出弓的箭一般“嗖”的冲出教室,来到操场,他们有的写王字,有的砸沙包有的跳起了大绳……同学们个个都特别高兴。
这就是我们的小学,一所美丽的小学。美丽的野花,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教学楼间游荡,还有那朗朗的读书声,只要你听过一遍,就会让你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