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工作计划篇一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简单扩充”建设所带来的学生课余生活条件的不足、管理观念滞后、师资力量欠缺、课余生活单一及情感关怀缺位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农村寄宿制学生健康成长的忧虑与思考。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更新观念、实现学校管理功能转变,改善硬件设施配备和校园环境,科学合理地安排与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给予“特别”的爱、培育一个温暖的“家”四个途径,才能保证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
农村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问题管理寄宿学生日常的学习和活动范围基本都在校内,寄宿制学校实际上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已具相当规模,如何让农村寄宿学生享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余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成为当今农村寄宿制学校有效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之“忧”
1.师生关系和谐之“忧”
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根据学校性质的变化制订新的管理措施,而是延续了原有农村学校的旧有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学校对学生业余生活的管理“更趋向于标准化、封闭化的特征,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1]。如,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他们满足于把自己定位为“看管者”角色,对问题学生采用更多的惩罚式管制,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与问题预设明显缺乏,认为只要把学生“圈住”“不出事”就万事大吉。这样的管理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矛盾的加剧,“和谐”校园建设无从谈起。
2.教师工作动机缺乏之“忧”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缺少积极探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因学生在校寄宿,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劳动量骤然增加,待遇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第二,部分教师的工作地点因学校布局调整后远离自己的家庭住地,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第三,管理层把学生应试需要的主要科目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绩效工资与工作能力的决定性指标,学校没有制订鼓励教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相关制度和激励政策,甚至有的学校并不主张教师组织学生游戏和活动,教师没有探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直接热情和动力。
3.基本生活设施的安全之“忧”
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寄宿制学校专用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寄宿制学校只能沿用与非寄宿制学校一样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及使用办法,这些“公用经费”对寄宿制学校改善学生的课余生活配套设施是“杯水车薪”。“两基”攻坚虽使许多学校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课余生活配套设施更是严重不足。如学校厨房、餐厅功能不分;有的学校65位学生挤在一间由教室改成的集体宿舍中住宿,床与床之间的过道仅容一人通过,小学生2个人挤1张床,学生回到寝室只能躺在床上,有的农村小学生上厕所和洗澡都存在很多困难。“安全”成为压在寄宿制学校管理者头上的一座大山。
4.单一无趣的课余活动之“忧”
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标准化的体育活动场地,缺乏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器材;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源亦相当匮乏。一些学校甚至无力配备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调研发现:为了让学生“安全”地呆在学校里,“有的学校学生每天上课和自习的时间竟长达10多个小时,连低年级儿童也达到了9个小时!”[2]也就是说除了上课,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是用来做作业或者由老师补课。我们知道,课外时间的管理十分重要,丰富、合理的课外活动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应该成为寄宿生向往的学习和游戏乐园,但目前许多情况却令人担忧。
5.学校情感关怀缺位之“忧”
农村寄宿制学校情感关怀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情感关怀指向性的缺失。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认知为己任,更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单”能否令家长满意;至于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则更多地放在了学生的人身安全方面。如此机械化的管理,使学生缺乏了人性化情感关怀的体验。即便有的学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了多项课余活动,但由于这样的“情感关怀”与学生内在的需求不吻合致使学生根本没有强烈参与的愿望。第二,情感关怀主体的缺失。寄宿制使家长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与学生的接触,切断了家长对学生情感关怀的链条,致使家长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连同教育责任全部“转嫁”给了学校;而学校中的任课教师和生活教师分工明确,任课教师只负责知识教学,生活教师只管吃、住,这就导致了对寄宿学生情感关怀的空白。
6.生活教师素质偏低之“忧”
受教师编制制度的影响,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大多数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或者是学校原来的勤杂人员,以前没有过相应的职业经历,而且没接受过相关的业务培训,对于学生课余生活的管理水平非常有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生活教师都认为,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管理好寄宿生的吃、住,尤其是宿舍内的秩序。所以,“管”和“哄”是他们常用的工作手段;至于如何对寄宿学生进行情感关怀,他们通常既不知晓,也不会主动尝试去做。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改进之“思”
1.更新观念,实现学校管理功能转变
(1)学校管理者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应明确地认识到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学校相比,不但要承担一部分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功能,而且要承担一部分社会娱乐功能。同时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数量和管理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师编制设置制度。此外,通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当地文化传统的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丰富学校生活。
(2)组织和鼓励学生适当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卫生管理、寝室安全等日常管理,如:为“读书角”书架安排小小图书管理员,值勤小委员负责维持食堂排队打饭的秩序,让学生参与餐厅的洗菜工作,甚至适当让学生决定某一天的菜谱,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有事可做,既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又提高主人翁责任感,还能丰富在校生活,适当减轻学校管理人员的负担,改善学生在学校“被管理”的状况。
(3)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对生活教师专业化的培训。笔者建议,一是对学校现有冗余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向专职的生活教师转型,让他们学会关心、爱护、照顾寄宿的学生。二是生活教师自身应加强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些师范类院校开设专门针对生活教师的课程,为寄宿制学校提供专业化的生活教师来源。
2.完善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营造环境的安全。国家应针对寄宿制学校急需加强建设的项目设置相应的专项经费。同时,把基础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的整体规划,积极落实学生生活方面的配套设施资金。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建议学校从以下几项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第一,在保证学生宿舍正常供水的同时,修建热水供应系统,让学生能方便地喝上热水、洗上热水澡;第二,完善学生宿舍基础设施,尽量每室设一厕所,至少做到每个楼层都有男女生厕所;第三,建设标准化食堂,严格执行食堂卫生安全标准,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第四,制定校园课余活动安全制度,保证学生课余活动安全、有序地组织实施。
(2)重视心理教育,为学生营造心灵的安全。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交流、观看电视节目、主题班会以及邀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兼职校医做专题辅导讲座等活动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开办心理咨询室,指定具备相关知识、经验的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学生心理成长记录卡(袋),跟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以兴趣激发为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与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个体的智能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在智能的不同向度上都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对寄宿生来讲,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合群愿望更加迫切,集体活动往往是他们更加偏爱的活动形式,学校可本着“以群补短”的思想,引导学生主动组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笔者建议:第一,学校可帮助学生成立“课余生活兴趣小组”,设置小组长对小组学生进行课余生活的管理,引导小组中的成员一起运动、看书,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第二,丰富学生晚间生活,如组织低龄学生观看儿童节目、组织中学生观看时政新闻等,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所看节目写写感想、收获。第三,在学生中开展“我做小小班主任”、“我是小小代校长”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责任心和能力。第三,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如生活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宣传片,让学生学习自救常识、掌握自救方法等。第四,组织开展“我是小小读书郎”系列活动。在班级开设“读书角”,举行“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行为更好地结合起来。
4.给予“特别”的爱,培育一个温暖的“家”
(1)落实“五勤”,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施予爱。缺乏家庭关爱的学生容易产生孤僻心理,而且缺乏协作能力。勤观察、勤检查、勤交心、勤表扬、勤沟通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解决学生情感关怀缺位现状的有效的工作方式。在寄宿制学校,教师要避免对学生们的过失反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课堂上相互监督,课堂下一起玩耍。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与寄宿学生的“谈心”活动,与学生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对重点“寄宿学生”实行结对帮扶,全程跟踪关怀。
(2)代行父母职责,给予学生父母之爱。农村寄宿制学校不乏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他们十分渴望父母的温暖怀抱。如果教师像对待子女一样对待学生,在生活和情感上给予寄宿学生以父母般的关心与关怀,既似严父又如慈母,学习上真诚地帮助和鼓励,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多谈心、多鼓励,少训斥、少示众,在批评时注意分寸、时间、场合,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意,淡化他们的失败和无助。
5.以文化熏陶,建设“阳光”班级和宿舍文化
“阳光”班级和宿舍文化的核心是积极向上与丰富多彩,它是提升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实效的重要途径。具体方法有:第一,举办“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宿舍文化节,组织学生为班级、宿舍命名以彰显班级和宿舍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发掘学生创新、审美和合作的能力。第二,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如:“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感恩父母活动;在感恩节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做一个助人为乐、铭记感恩的人,感恩同学、朋友和他人;在国旗下献词,在班级开展爱国诗歌朗诵会;等等。第三,通过星级文明班级、星级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通过“谁是小雷锋”、“帮一帮”等互助协作的活动,促使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管理问题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获得健康发展不仅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功能性转换的内在要求,更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与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突破口。
————————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王颖】
相关热词搜索:;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工作计划篇二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的地方”。中国古代孟母三迁为子女的成长选择芳邻,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在人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我区中、小学现在整体布局科学合理,结构明快,格调清新,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功能明确,突出了实用性,讲究了艺术性,加强了教育性。学生在校有宽敞的教室,洁净的宿舍,标准化的餐厅、厨房、澡堂。我们认为:学校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好的环境,大力发展校园文化,让校园处处讲话,对学生进行人性化教育。如多数地区中学都在教学楼前制作了学习标兵展示牌,“校风、教风、学风”警示牌。在教室里的墙壁黑板上处处有学生亲自动手布置的“学习园地”、“知识窗”、“文化角”,并用彩绫扎的彩带悬挂在空中,就像雨后的彩虹,光彩耀眼。文化墙上嵌有“教育方针”、“学生守则”、“规范”、“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及爱国教育、科学教育的油画。宿舍楼内悬挂有《学生宿舍管理须知》、《安全大于天,生命高于一切》等警言,置有《注意公共卫生,预防各类疾病》宣传牌。地区中学在餐厅里有针对性地设了许多温馨提示语,如《文明就餐,勤俭节约》、《不比吃穿,不乱花钱是我们的光荣传统》、《语言文明,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优良风尚》、《我们的美德: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我们的精神:自立、自强、自信、自爱》。厨房中贴有《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等。通过这些无声语言,不仅让学生从中真实地领悟到:怎样去做人的道理,还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自我约束,彰显了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改变了,只是一所学校的外表体现,管理精细到位,服务深受学生好评,这是一所学校的内在素养,而学校的教学质量则是学校的生命,所以教学效益便是学校形象与生存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抓好寄宿制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精细化制度管理的工作中,更注意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效益的深层研究,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开足、开齐部颁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教育局规定学科课时和作息时间进行教学,无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现象。
2、认真落实了教学常规,首先是组织教师开学前编制好各学科教学计划,检查指导学校教导处拟订好本学期的教研计划,以此来指导教师和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其次是指导、组织教师认真备课,要求学校坚持每周一对各教师各学科的进行审查,做到不备课不进课堂,教案不合格不上课。其三在各教师的备、讲、练、评、辅、考等环节上定期进行检查,随发现随纠正。
3、要求教师在教学改革上狠下功夫,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教我学”为“我会学”。
4、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地区中学的做法:
一是“一、二、三、四、五、六”工程。即每位教师自选一个教研专题,搞好专题研究的过程记载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反思。
二是每学期每位教师提供两节与自己专题研究相关的汇报课,供同事们相互研讨。
三是在文、理、综合三个教研组中开展教学,集体研究和学习交流。
四是每学期(年)每位教师向国家、自治区、市、区级教研部门撰写报送自己的教学成果,至少1篇被选用。五是各教研组紧扣五法(以老带新“引导法”、互听互评“补充法”、共同演练“研究法”、由外向内“提高法”、撰写“巩固法”)来探讨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程,运用新理念这一重点,有针对性、系统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六是积极采用电化教学,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这一“空中课堂”的优势为教师参与教改和自身充电搭建平台。
即运用四结合:人员结合,即教师自愿组合,两人一组,轮流进行。时间结合,每天中午、晚上和空堂课为教师学习时间,课任教师可利用中午、晚上集中学习,其他教师可利用空堂时间学习。技能结合,会者为师,年轻教师为师,搞好示范、辅导。内外结合,送派年轻教师到外地学习,回校后举办知识讲座,做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
5、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在乐中增长知识,在乐中陶冶情操。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初中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七小时。然而住宿生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怎么解决课余生活呢?我们要求学校实行早自习、晚活动、课外活动、兴趣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安排学生的在校时间。小学以游戏、看动画片为主,适当引导学生搞小参观、讲故事等,初中以兴趣活动、课外阅读、课外实践为主。
其一,各学校普遍成立了篮球、乒乓球、书法、绘画、舞蹈、竖笛、健身圈、科技等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周二、四教师辅导训练,并通过活动定期展示学生的成果,表现出自己的才艺。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却表现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浓厚兴趣,很多学生的小制作、书法、绘画在自治区、市、区评了奖。有的在读书活动中明白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兴趣。
其二,开发传统的活动项目,学生人人参与。我们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如跳绳、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放风筝等。学校将这些项目纳入课外活动比赛、表演。同时我们还不断地创新借鉴活动内容,比如在校园的空地上绘制各种活动图案,添置小篮球架,兴建快乐体育园地,供学生课外自由活动,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健康成长,校园成了孩子的乐园。
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工作计划篇三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的地方”。中国古代孟母三迁为子女的成长选择芳邻,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在人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我区中、小学现在整体布局科学合理,结构明快,格调清新,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功能明确,突出了实用性,讲究了艺术性,加强了教育性。学生在校有宽敞的教室,洁净的宿舍,标准化的餐厅、厨房、澡堂。我们认为:学校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好的环境,大力发展校园文化,让校园处处讲话,对学生进行人性化教育。如多数地区中学都在教学楼前制作了学习标兵展示牌,“校风、教风、学风”警示牌;在教室里的墙壁黑板上处处有学生亲自动手布置的“学习园地”、“知识窗”、“文化角”,并用彩绫扎的彩带悬挂在空中,就像雨后的彩虹,光彩耀眼;文化墙上嵌有“教育方针”、“学生守则”、“规范”、“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及爱国教育、科学教育的油画。宿舍楼内悬挂有《学生宿舍管理须知》、《安全大于天,生命高于一切》等警言,置有《注意公共卫生,预防各类疾病》宣传牌。地区中学在餐厅里有针对性地设了许多温馨提示语,如《文明就餐,勤俭节约》、《不比吃穿,不乱花钱是我们的光荣传统》、《语言文明,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优良风尚》、《我们的美德: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我们的精神:自立、自强、自信、自爱》。厨房中贴有《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等。通过这些无声语言,不仅让学生从中真实地领悟到:怎样去做人的道理,还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自我约束,彰显了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改变了,只是一所学校的外表体现,管理精细到位,服务深受学生好评,这是一所学校的内在素养,而学校的教学质量则是学校的生命,所以教学效益便是学校形象与生存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抓好寄宿制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精细化制度管理的工作中,更注意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效益的深层研究,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是在文、理、综合三个教研组中开展教学,集体研究和学习交流;
四是每学期(年)每位教师向国家、自治区、市、区级教研部门撰写报送自己的教学成果,至少1篇被选用;五是各教研组紧扣五法(以老带新“引导法”、互听互评“补充法”、共同演练“研究法”、由外向内“提高法”、撰写论文“巩固法”)来探讨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程,运用新理念这一重点,有针对性、系统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六是积极采用电化教学,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这一“空中课堂”的优势为教师参与教改和自身充电搭建平台。
即运用四结合:人员结合,即教师自愿组合,两人一组,轮流进行;时间结合,每天中午、晚上和空堂课为教师学习时间,课任教师可利用中午、晚上集中学习,其他教师可利用空堂时间学习;技能结合,会者为师,年轻教师为师,搞好示范、辅导;内外结合,送派年轻教师到外地学习,回校后举办知识讲座,做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
5、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在乐中增长知识,在乐中陶冶情操。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初中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七小时。然而住宿生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怎么解决课余生活呢?我们要求学校实行早自习、晚活动、课外活动、兴趣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安排学生的在校时间。小学以游戏、看动画片为主,适当引导学生搞小参观、讲故事等,初中以兴趣活动、课外阅读、课外实践为主。
其一,各学校普遍成立了篮球、乒乓球、书法、绘画、舞蹈、竖笛、健身圈、科技等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周二、四教师辅导训练,并通过活动定期展示学生的成果,表现出自己的才艺。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却表现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浓厚兴趣,很多学生的小制作、书法、绘画在自治区、市、区评了奖;有的在读书活动中明白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兴趣。
其二,开发传统的活动项目,学生人人参与。我们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如跳绳、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放风筝等。学校将这些项目纳入课外活动比赛、表演。同时我们还不断地创新借鉴活动内容,比如在校园的空地上绘制各种活动图案,添置小篮球架,兴建快乐体育园地,供学生课外自由活动,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健康成长,校园成了孩子的乐园。
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工作计划篇四
一、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对学生的尊重和期望,我不仅仅表现在口头上,更是注意言行一致,贯穿在整个自我道德教育过程中,比如,在和学生谈心时,我总要选择能与他们的目光平视的方位来进行,这样与人相处的方式态度就总透着待人的诚意;再如,我在学生的面前从不批驳“对于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学生强过老师”自己正在忙着认识一些新事物,学习一些新知识,看一些较经典的书籍刊物,使自己和学生谈心时充满时代气息。
二、言教身教要结合
作为一位生活指导教师,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准则规范,对孩子的深刻教育,言语不如行动:“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少”,如自己的着装、房间、床铺、衣柜整理、勤剪指甲、吃饭不挑食、个人卫生等等,随时加强自身修养。要知道老师的行为不当,学生的举止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我不断地完善自身,谨言慎行,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善言善行为学生树立模仿的标本。
三、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
首先熟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分析以前学生的情况,找个别学生谈话,从和他们谈话我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动态,在和他们多次交谈以后,我认为他们都把我当成了朋。
四、提高学生自理能力、严格要求
生活老师,首先必须先从寝室的常规管理做起。所以我每个天都要下寝室很多次。寝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只有抓好寝室的卫生和纪律等常规,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比安静,整洁的休息的良好环境。所以每天我都会去寝室进行常规检查,为了搞好寝室工作,我决定发展学生实行“传、帮、带”让做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寝室文化活动。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动手,布置寝室,简单大方,又充满创意,使学生的小家更加融洽,迸发出勃勃生机。
五、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促学生健康成长。
对于学生的内务、路队,我都严格要求。做不规范的不能过关,物品摆放丢三拉四的不过关。我培养了几个干部。这样既提高了检查力度,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还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任务。每个同学心里都明白做不好是过不了关的,自然就会自觉的干好自己份内的事。
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我已经熟悉了这里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使我得以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抱负,为我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我想再没有什么能比这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我会尽力去做好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