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计划,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精选六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源。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一
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习十六的第4-7题。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1)梨树有多少棵?(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x)。
(一)学习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1)说说它与复习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习。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习: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二
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1-5题。
知识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60÷[(30+30)×10]。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数换成分数,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习例1、
出示例1:计算。
(4)大家打开练习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习例2。
出示例2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4)在练习本上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1、填空:
(1)()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再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再算()。
2、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三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
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
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1、“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四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
一、依托情境,理解算理
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12计算过程。
(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二、基于算理,创造算法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
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
比较算法:
a、大家观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
(2812×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
3.算一算
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五
1、能初步理解乘法结合律。
2、初步感知应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究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能理解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图片
ppt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迅速口算下面的算式。
23×3= 70×5= 13×100= 25×4= 125×8=
师:有谁愿意试一试,直接告诉我答案
生1:69;350;1300;100;1000。
师:好!请坐,太棒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说:含有相同的乘数,积相等;都用乘法计算,但运算顺序不同。
师:任意三个数连乘,改变运算顺序,积都不会变吗我们来找出三个数,算算看。
先独立举例子,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想法。为了节省时间,遇到较大的数可以借用计算器。
生汇报列举的等式。先展示,再板书。
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的算式,三个数相乘,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结果怎样(不变)
学生尝试回答。
师:其实把大家刚才说的共同点总结起来,就是数学中的乘法结合律。
师:如果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口头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
(a×b)×c=a×(b×c)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过程用语言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发现更多的规律。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根据老师讲课适当板书
完成本节课题。第四单元运算律
课题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六
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6~11题。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习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习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练习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七
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探索总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情境导入。
师:我们学校的学生每天都要排队做早操。请看,这些学生排得整齐吧!数字娃娃们也想表演一下。(课件出示学生排队图及百数表)
通过情境导入,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板书课题:数的顺序)
自学共思
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的前两行。
师:你发现了什么?
合学共研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的数。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八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 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几何图形理解算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利用几何图形去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相关运算算理,并能正确地处理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渗透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1、能够简单利用几何图形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掌握计算中为什么进位。
让学生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课前准备:练习本和文具
教师准备: ppt课件、题卡、动物卡片、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和学生互动,游戏水果蹲
学生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并选一类水果.最后,选出一组水果获胜.
二.复习
利用课前水果蹲获胜水果小组,引出复习习题,并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一边计算一边想你是怎么计算的)23×13=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通过复习出示(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板书
三.新知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创设情境。
师:刚刚同学们在做题时,老师看到一位学生的桌子上有一盒酸奶,老师很好奇,我想采访一下他。
师采访。xx你喜欢喝酸奶吗?
(课前准备一生说:是的,老师,妈妈说每天喝一盒酸奶对我长身体有好处。)
生:愿意。
2.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和简单说说几何图形)
生:说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师:那么你们会列式吗?(找生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48×37=
3.引出估算
同学们,在课下,咱们班有两位同学在预习时遇到了点困难,请同学看。(观看视频)
视频中的两个同学起立寻求帮助。以此引出估算的多种方法。
预设
(2)因为48≈50 50×37=
(3)37≈40 48×40
师:那么实际需要酸奶的盒数比20xx多还是少?为什么?
生回答。
4.引出笔算
同学们现在春风小学,要给学生们配备营养餐中的酸奶,想知道具体需要酸奶的盒数,你们能帮忙吗?(请同学们在题卡上完成 第一题,并同桌之间说一说。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并找2名同学结合几何图形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计算后,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助春风小学解决了困难。老师替他们感谢你们。谢谢大家。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白板,你发现了什么?
生找异同。
师总结:这种利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过程就是迁移思想。
出示课题进位和迁移。
那么同学们通过对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学习,并结合刚刚计算的过程,你能说说如何笔算吗?(小组合作完成题卡2题。小组讨论,最后由组长写出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和补充完成此内容。(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给予鼓励,例如数学家就是这样说的)
找2名同学说,再大家加重音齐读。重要的事说三遍。
5.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能独立计算了吗?有几只小动物迫不及待的和大家见面了,同学们请看 。老师选一位同学帮大家选择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选择后生做后面题)
在学习新知时错的生展示.
6.小结。
生说一说
8.布置作业
教材51页6题
9.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
23×13=299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九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
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12计算过程。
(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
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
比较算法:
a、大家观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
(2812×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
3、算一算
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十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十一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xxx。
2、xxx。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过程与方法: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认识计数单位“百”,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出示第33页图。
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自学共思
1.先估一估,图上一共有多少只羊?
2.用自己的方法数数,图上有多少只羊?
合学共研
1.课件示例1。
(1)数数----一个一个(或一根一根)地数,从一数到三十;从一数到五十二;从一数到一百。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十根十根的数,数十次就是一百。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之间的关系。
2.课件示例2。
(1)明确几十的组成。(摆小棒)
(2)明确几十几的组成。(摆小棒)
展学共享
1.课本第35页“做一做”。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延学共促
1、估一估两种夹子各有多少个?p38练习八第一题。
(1)观察两种夹子,哪种颜色的夹子比较好数?为什么?
(2)数黄夹子有什么好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独立完成p38练习八第二题。
先圈出10颗,再估计并记录结果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
(1)我能数出下面各数后面连续五个数。
二十七五十六七十三八十八
(2)在下面各数后面数出4个数来。
三十七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五十九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九十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能力提升
3个十和5个一组成()32个一是()
6个十是()8个一和1个十组成()
3.思维拓展:写一写。
51、53、( )、()59
38、()、34、32、()、()
90、()、( )、93、94、()
80、79、()、()、()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读数、写数
单元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十三
凛冬已至,雪虐风饕,寒风冰冷而又无情的拍打着我的脸庞。我走在这人烟稀少的街道上,身着单薄而朴素,瑟瑟发抖。即便如此,我仍旧前行,只因想快点将妈妈和我亲手制作的便当送到奶奶手里。
经过了漫长的路程,我终于来到奶奶家门口。正在我抬起被冻得发抖的右手敲门时,眼前不禁一黑,纵然倒地昏迷。又不知过了多久,我做了噩梦,猛地惊醒。我望了望周围,温暖的火炉,厚厚的.被套盖着身躯,床边是刚煮好的粥,还有一个身影在厨房忙活——这是奶奶家啊,真温暖。
我刚想下床去拿我那份便当给奶奶尝尝时,奶奶突然转身,快步走向我,双手托着我让我躺回床上,随后她说:“你晕倒在俺家门口时,可把俺吓坏了,赶忙把你带进来。”我点点头,说:“嗯嗯,奶奶我没事了,你来尝尝我和妈妈一起制作的便当。”言罢,便伸手去拿便当,奶奶抓住我的手,说:“那个我已经尝了,它很凉。”我愣了愣:“怎么会凉呢,我明明已经把身体仅有的温暖都给它了啊……”话还没说完,奶奶补了一句:“但它很暖,让我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家中感受到了温暖,这个温暖,与家中温暖的火炉,温暖的床铺,温暖的饭菜无关,只和爱有关的温暖”顿时,我心生温暖,与环境无关,只和爱有关的温暖。
温暖是和爱有关,和那充满爱的氛围有关,而制造温暖的,往往是亲情中流露出最动人心的爱。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十四
1、掌握工作效率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能灵活运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树状图与算法流程(正推和逆推)。
1、学会结合树状算图理解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
2、能将“正推和逆推”的思维方法用树状图表示。
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正推和逆推的过程,正确计算输出的'数。
4、能够结合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能列综合算式表达正推和逆推的推算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用逆推和正推的思想进行检验。
三步计算的式题和文字题。
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3、能结合树状图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4、掌握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思考步骤和正确解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运算定律。
1、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2、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能根据数据特征和运算符号,合理选择算法。
应用。
1、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思路。
2、能用“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
3、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含有三个量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自学共思。
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6题。
(1)独立写出这些数。
(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3.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8题。
(1)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合学共研。
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7题。
师:题目要求我们按怎样的要求写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方法。
(1)学生独立数一数。
(2)同桌间交流数的方法。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9题。
(1)学生独立数一数。
(2)同桌间交流数的方法。
展学共享。
1.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0题。
(1)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2)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十个十个地数。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怎样做我们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得出所有的答案?
延学共促。
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能数出48后面的5个数吗?
检学共长。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3,个位比十位小2,这个数是多少?
2、出示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数的顺序。
单元。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十六
太阳透过树洞照在我身上,暖和极了。我跳下床,伸了伸懒腰。忽然,我觉得肚子好饿好饿。我梳理了一下羽毛,起身飞了出去。我在林子里转了好大一圈,大树伯伯们都没有生病,看来我要饿肚子了。我正准备飞回去,突然听到前方有几声“笃笃”的声音。怎么回事?难道是同类在啄食?可是怎么听那声音也不像啊?于是,我飞过去看看。
我落在一棵树上瞅了瞅,原来是一个盗木人在砍树。他挥舞着手中磨得锋利的斧头,一下一下地砍在树腰上。这时,我隐隐约约地听到大树伯伯在呻吟。往日的景象一幕幕地放映在我脑袋中。好几年前,有一群盗木人在这里砍树,使得我们鸟类没有了栖息之地,许多小树失去了爸爸妈妈……怎么办?我得救救大叔伯伯。我急忙飞上前去,用尖利的使劲啄着盗木人榆木一样的脑袋。说盗木人有榆木一样的脑袋真没错,因为你们人类那里不需要自然资源的帮助啊!
这仅仅是一幅好笑的漫画吗?不,它在警告我们:人类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伤害自己。入到热爱地球,关爱自然的行列中来吧。让我们手挽手为地球铸起一道绿色环保大堤。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十七
从前,大森林边有一条小河。
河水很清澈,河底的水草是青绿色的,很漂亮。水里还有一群群小鱼在游来游去,就像是在玩捉迷藏。河岸上,长满了青青的小草,草丛中还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花。不远处,还长着一排排高大的树木。
有一天,小猴、小猪和小熊三个小动物来到小河边玩耍,它们玩了好长时间,等到感觉肚子饿了,就想着要回家去吃饭。这时,小猴四处望了望。它看见河对面有一棵桃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就告诉了小猪和小熊。风一吹,桃子的香味飘了过来,馋得它们几个直流口水。小熊挠挠头,说:“那我们怎么才能过去吃上桃子呢?”小猴、小猪和小熊一起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这时,机灵的小猴看到旁边有几根大木头,就随手搬了一根就下了河。小猪看到这情景也跟着抱了根木头下河了。小熊着急了,便急急忙忙地扛着木头也下了河,中途还差点掉到河里了,多亏了小猴和小猪帮忙才转危为安。
小猴、小猪和小熊顺利地到达了河对岸。小猴“嗖”地一下爬上树,摘下桃子便一个个扔了下来,小猪和小熊很开心地在下面接着……今天,它们美美地吃上了一顿新鲜美味的'桃子。
吃饱后要回家了。临走时,小猴还不忘告诉同伴们:“带一些回去给爸爸妈妈吃吧!”于是,三个小伙伴带着桃子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十八
有人说,老师是天上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路;有人说,老师是一根蜡烛,照亮了我们而燃烧了自己;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我们剪去多余的枝叶。老师的一生都在为着我们,我们应当要学会感恩老师。
在我快要升四年级考试的时候,我的脚却在一次意外中骨头错位了。当时我还以为只是崴了一下而已,很快就会好的。但脚却越来越痛时我才觉的不只是崴了一下那么简单。我扶着墙,一点一点地走向办公室,当时老师还在判作业,看到我一瘸一拐的走进来的时候老师慌张的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当我说完之后,老师急忙给我的父母打电话,让他们到医院去找我。老师打完电话只后就用她瘦弱的身躯背起了沉重的'我。我们的教室在四楼,而且每一个台阶都很高,等把我背下楼的时候老师已经满头大汗而且气喘吁吁地了。但她还要背着我到医院去。到医院时老师的身上没有一处干的地方,全部都是湿的。过了一会儿我的爸爸妈妈也来了,他们和老师一起陪着我检查、上药、打石膏。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弄完。老师在第二天的时候因为昨天受了凉,感冒了。嗓子也特别难受。看得我好愧疚,如果不是因为我,老师也不会感冒。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十九
有一个男孩,他的学习十分好,是他们学校唯一个能考上北大的,但,出乎意料,他落榜了。
他漫无目地的走在大街上,遇到了那个天天都能见到的女孩,女孩问他:考上了吧?他羞涩地说:落榜了!女孩淡淡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加把劲,重头再来!男孩说:我,我不准备读了。说完,男孩低下了头。“什么?”只听女孩一声尖叫。“为什么?”女孩问男孩,“因为我没有实现我近期的`目标”“就因为这?不过,我也到了高三,咱们一起努力,考上北大,好吗?”“好”只听男孩一声铿锵有力的声音。
在接下来的那段日子里,男孩努力的复习,学习。每当他疲倦,不想复习时,看到了对面女孩家里的灯仍亮着,他又做起来复习,终于,他考上了北大。在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他想到了那个承诺,那份约定,他跑去女孩家,敲开门。
开门的是女孩的母亲,他首先看到了女孩的遗像,原来,女孩早已患上了白血病,但她为了挽救一个男孩的心,让她妈妈每天把灯开到12点。
男孩哭着奔下了楼,天,似乎也在流着泪。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二十
山林遇险记想起那次山林遇险的经历,我仍心有余悸。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好友二胖相约到离村十余里的山上采山货。二胖天生有些胆小,在上山途中几乎与我寸步不离。
为了壮壮胆量,我两每人找了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算是我们的防身武器。山上的景色真美呀!头顶繁茂的树木遮天蔽日,脚下是软绵绵的草地,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不时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叫声。
看着这美景,心中的那点怯意荡然无存。我们开始采集山货了,像寻宝似的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这里的山货可真不少:野山楂、野葡萄、各种蘑菇,应有尽有。不一会儿,我俩就各自装了大半兜。
正当我们忘我地寻找山货的时候,突然听到二胖“啊”的一声尖叫。我急忙跑了过去,眼前的场景把我惊呆了。
原来,离我们不远处,一条一米多长的蛇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那蛇高高的抬起头,忽左忽右地摆动着,口中吐着芯子,像是在对我们进行挑战。追问可以啊回答听大人们说,遇到蛇千万别跑,于是我拉拉二胖的衣衫,示意他别动,我们握紧了手中的木棍,随时准备战斗。
对弈了大约七八分钟,蛇终于忍不住了,慢慢靠近我们。不知哪来的勇气,还没等蛇发起攻击,我的木棍以猛地向蛇头打去。
二胖也醒过神来,挥起了手中的.木棍。在我们的猛烈攻击下,那条蛇落荒而逃。
我两长吁了一口气,擦擦额头上的冷汗,哪里还敢久留,急忙一溜烟地下了山。一路上,看着兜儿里的山货,想着那危险的经历,真是又高兴,又害怕。
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敢登过那座山。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二十一
第一节最大公因数。
本节知识点:
如果数a能被数b(b不能为0)整除,a就叫做b的。
(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3.最大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总结:
a.列举法:1.先找各个数的因数。
2.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3.确定最大公因数。
b.用倍数关系找: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c.用互质数找:两个不相等的质数,最大的公因数是1。
d.用相邻两个自然数找:相邻两个自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1。
第二节最小公倍数。
本节知识点:
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解法二:短除法。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求最小公倍数方法总结:
2.如果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27的最小公倍就是27;。
27和5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54。
3.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5;。
27和8的最大公约数也是216。
第三节最大公因数和。
最小公倍数比较。
本节知识点:
求两个数的。
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同左不同点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左边数相乘)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一圈数相乘)。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希望提供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二单元复习要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二十二
第二个“鲁滨孙”
都看不见爸爸妈妈了吗?我不能上学了吗?也不能和伙伴去玩了吗?你为什么这样对我?”我急得坐在地上哭着和上天诉苦。不行,做人哪能这么软弱,男子汗可以坚强不屈,我们女孩子也一样可以做到,不能轻易流泪的,好吧!既然上天您给我这么大的考验,我就勇敢地面对吧!
妈妈的喊声,把我吓了一跳。一醒来,我摸了摸头,一点也不痛,那时,我才清楚自己刚才是在做梦,太好了,我终于回来自己的家了。我好高兴,因为我幸运地当上了第二个‘鲁滨孙’。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二十三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24篇)篇二十四
1、圆有( )条对称轴,半圆有( )对称轴。
2、一个圆的直径是6厘米,圆的周长是( )厘米,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在同一圆里,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
4、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厘米。
5、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6、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 )的面积最大,( )的面积最小。
7、绕一个圆形花坛走一圈是12.56米,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 )。
8、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的( ),宽等于圆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乘( ),所以圆的面积=( ) 。
9、一张长方形纸,长12分米,宽4分米。如果在上面剪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如果在上面剪出半径是2分米的圆,最多可以剪出( )个。
10、一个环形的外圆半径和内圆直径都是4厘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 )。
11、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 )。
12、一个圆的半径增加3厘米,周长增加( )厘米,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1、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
2、半径2厘米的圆周长和圆面积相等。( )
3、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4、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
5、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
6、半圆的面积比圆的面积大。 ( )
1、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是( )
a 直径等于两个半径
b 半径总是直径的一半
c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下面几种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长方形
b 等腰三角形
c 平行四边形
d 半圆
3、圆周率表示( )
a 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b 圆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c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4、在一个圆内剪去这个圆的1/4,剪去部分的面积是余下部分的( )
a 1/3
b 1/5
c 1/4
5、两个相同的半圆拼成一个整圆后,它的( )
a 面积和周长都增加了
b 面积增加了,周长不变
c 面积不变,周长减少了
d面积和周长都减少了
6、把一根长20米的铁丝,在一圆盘上绕了3圈,还多1.16米,这个圆盘的半径是( )
a 0.5米
b 1米
c 1.5米
1、画一个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厘米的`圆,并分别用字母o、r 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
3、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4、求阴影面积(单位:厘米4分)
1、在一片草地正中拴着一头牛,绳长5米,这头牛最多可吃道的青草的面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捆铁丝有100圈,每圈直径为80厘米,这捆铁丝一共长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的长方形里剪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块直径为40米的圆形操场周围栽树,每隔6.28米栽一棵,一共可栽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0.28分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