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协调的桥梁,可以促进师生良好的互动和合作。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一
1、通过学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3、进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重点难点。
1、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他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进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教具准备。
自己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作者的简介)。
三教学过程。
(一)解析课题,激趣导学。
你认识怀丙这个人物吗?汇报一下资料。
(二)指导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读生字,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2)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质疑训练。
2、自学反馈:请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三)读课文,了解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4.用覆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三
1、 通过学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 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3、 进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重点难点。
1、 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他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 进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教具准备。
自己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作者的简介)。
三教学过程 。
(一) 解析课题,激趣导学。
你认识怀丙这个人物吗?汇报一下资料。
(二) 指导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1、 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 读生字,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2) 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质疑训练。
2、 自学反馈:请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三) 读课文,了解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 请七个人读书,大家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 组内交流汇报,达成共识。
3、 全班反馈,总结如下。(略)。
4、 读读这七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再分组讨论,围绕着“捞铁牛”这件事,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有关系,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加强组内合作学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提出能把铁牛捞上来。
第二段(3~6自然段)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
第三段(7自然段)讲这个和尚就是出色的工程家怀丙。
5、 练习用“先……再……然后”说说这段话。
四作业 设计。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 在读懂词句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
(一) 解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捞?谁捞?怎么捞?)。
(二) 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把你读懂的内容说一说。(结合质疑,解决问题)。
2、出示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1) 和尚要试试,你说他有没有办法,从哪儿看出他有把握?用“——”画出这个句子。
(2) 从“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看出了什么?
(3) 指导朗读这句话。
3、 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为捞铁牛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 找四个人分别读这段话,每人一句。
(2) 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概括句意,(最好用四个字)组内共同讨论学习。
4、 出示句子。
(1) 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摸清位置)。
(2) 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找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备船装沙)。
(3) 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栓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并船搭架)。
(4) 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船之间的架子上。(系绳拴牛)。
5、 深入分析,加强训练。
(1) 想一想,这几步准备工作能颠倒吗?为什么?
(2) 读一读句中的带点字的词,请用“先……再……然后……最后……”的顺序说一说这四步准备工作。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大家评议。
(3) 从这四步准备工作中可以看出怀丙和尚的什么特点?谈谈怀丙给你留下的印象。
6、 指名读第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和尚是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的?(在课下总结)。
(1) 小组讨论,捞铁牛又分为几步?每步是什么,有什么联系?
(2) 用“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3) 逐步理解,探究为什么。
(4) 请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捞铁牛的过程。
(5) 探讨和尚用了什么原理?(水的浮力)。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或做过这样的事?(结合课后作业 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7、 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认为怀丙出色在哪里?
(三) 总结“学习主要内容”的方法。
1、 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宋朝出色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事)。
2、 我们是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
(1) 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再细读课文,分段理解内容;
(3) 最后精读课文,总体概括内容。
3、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种。
四板书设计 。
准备工作。
被水冲走 铲沙拔牛。
叫水送回 划桨拖牛。
全部捞出。
五作业 设计。
1、 多音字组词。
划 没 重。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四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三课时
教学课件、录像 、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 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 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五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六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五.作业。
读熟课文.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熟悉:知道得清楚。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七、总结全文。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八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九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十
二、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个别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为了让水把铁牛送回来,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第一步:潜水摸牛。第二步:船装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绳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说一说怀丙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拉上来的?引导学生把浮力知识与本文有机结合。
4、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怀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学家。)。
5、让学生举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浮力的知识。
四、教师总结,指导读文。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十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称象》,讲的就是人们用智慧称出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宋朝的历史故事《捞铁牛》,学习一下怀丙是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个性阅读,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文时画出生字。
三、自主学习。
运用工具书及预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四、指导读文。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字音。
五、巩固生字词。
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六、作业。
捞铁牛的教案(精选12篇)篇十二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