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反对封建势力出卖中国主权的革命运动。
2。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五四运动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五四爱国运动的时代背景、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清晰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教学活动及过程〗
1、由节日说起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会迎来属于我们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可曾想过读完小学,进入初中,就没有了儿童节,那时属于你们的节日是什么节呢?(板书:五四)
2、对这个节日你有什么了解呢?
3、这个节日所纪念的事件在怎样的?她蕴涵着怎样的精神?今天就让我们回到93年前,去共同了解这场运动。(板书:运动)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时的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让同学们去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现在,谁愿意来说说你所了解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学生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师做补充。
2、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了和平会议。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第二段,看看这次会议中的一些内容。
反馈:会议内容,教师出示第二段和约内容。
3、同学们,看了这些和约的内容,你有何感受?
4、当时政府的反应是怎样的?
1、哪里有不平等,哪里就有反抗。让我们也加入到游行的洪流之中,挥臂高呼爱国口号,唤醒更多的人关爱我们的国家吧。(出示口号)
2、愤怒的学生一致要求惩办卖国贼,我们来看看67页第四段文字。
反馈:学生们是怎样惩办这些卖国贼的?
相机板书:火烧曹宅 痛打叛贼
3、介绍曹汝霖、章宗祥
4、重温历史画面,出示视频:火烧赵家楼 痛打卖国贼
5、你想对五四运动中这些热血青年学生们说些什么?
6、教师小结:当时,青年学生站到了时代的前列,发起这场爱国运动,起了先锋带头作用。出示67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7、既是为了对1919年青年学生爱国壮举的纪念,也是要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永远铭记这次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我国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
1、出示图片:每年5.4青年节的各项活动
2、梁启超寄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歌曲欣赏: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同学们,今年我们过的还是六一儿童节。再过一两年,我们也将迈入青年行列,成为共青团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共青团团歌》,也谨以此歌献给我们的五四先辈们。
五四的火炬,唤醒了民族的觉醒,让我们铭记这场爱国的五四运动。
板书: 五四运动
火烧曹宅 痛打叛贼
民族意识 爱国情感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篇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的《分享的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实际参与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学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1、教师准备:糖果、树叶、叶贴画、调查表、课件。
2、学生准备:一两件自己最喜爱的物品、课前做好调查并完成调查表。
1、猜谜:马上曲(打一词)
2、快乐星评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为营造快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做铺垫。)
1、播放《幸福拍手歌》,师生共享。
2、引言揭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快乐的歌声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初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1、分享活动建议:
a.你可以向别人介绍你的心爱之物,也可以把你的心爱之物借给同学。 b.你可以与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也可以到其它组和其它同学分享。 c.欣赏别人的物品请用心爱护。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设计意图:在快乐轻松的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分享的快乐。)
4.总结归纳: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5.体验升华:将糖果奖给刚刚与人分享最多,给更多人带来快乐的同学,让他说说打算如何处理糖果。
(设计意图:体验分享,深化理解“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的'意思)
1、生活小故事。情境表演,感受分享就是献出关爱。
(设计意图: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让学生情境表演,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而分享就是献出关爱,帮助别人会让自己觉得快乐。)
2.调查报告。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情境abc:小刚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小刚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小刚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么样的办法帮助别人会更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道德智慧,用最好的办法帮助别人,更好地与人分享,获得更多的快乐。)
1、叶贴画的游戏规则:
思想碰碰车:a.先把自己的构思在小组内交流。
b.派一代表去别组学习,了解别组的做法
c.小组商量,选择最佳言方案
大家一起动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2.学生小组活动,老师指导。
3.交流汇报:游戏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总结提升: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设计意图:各小组自定一个主题,用树叶创作叶贴画,做完后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谈做的过程中的感受,使学生意识到彼此在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
小品表演:盲人打手电筒
(设计意图:用生动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领会每一个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的分享,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1、总结收获。师生共享诗歌《我是你的快乐》。
2、作业延伸:
a.向在场老师赠送作品,让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
b.课后,充实班级的“快乐分享百宝箱”,希望同学们有快乐投进去,每月与伙伴们分享一次。
(设计意图: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待于日常生活的训练和巩固,将学习的触角引至广阔生活课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并转化为行为规范。)
快乐
分享
物质 智慧
快乐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阳光少年知荣辱》。
知荣明耻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羞耻感,渴望得到同伴及身边人的赞许和认可。但因顾及面子,他们有时爱慕虚荣,常常会用不真实的言行遮掩自己的错误,缺乏正确看待错误的心态和积极面对错误和勇气。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教学难点是: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懂得应分清是非,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通过交流、分析身边的人知荣明耻的行为背后的认识和思考,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不断形成对荣辱观的正确认识,从思想、行动上认识到应通过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本单元教学设计注意突出“四性”:目的性、过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依据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感知,感悟;针对学生行为上的误区,认识上的盲点,分步骤的进行引导;注意课内外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能力: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行为。
知识:知道犯错误后的自责就是有羞耻心的表现,明白羞耻心的重要性;明白“好口碑”就是好名声,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懂得应分清是非,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教师准备:制定“推荐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和“我的阳光行动计划”表格。
学生准备:搜集爱惜名誉的人物故事及珍惜名誉的名言。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4-p16页内容,话题为“爱惜自己的名誉”。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7-p20页内容,话题为“知耻而后勇”。
第一课时
活动一努力获得好名誉
1.名言激趣,揭示课题。
出示名言:名誉比生命可贵。
提问:你听说过这句名言吗?这句名言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做自尊自爱的人。
3. 阅读教科书中 “乐于助人得赞誉”、“诚实赢得好名声”的故事后在组内交流:生活中还可以怎样获得好名声?说说自己获得好名声的小故事。
小结:乐于助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都能使我们获得好名声,好名声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
活动二不图虚荣惜名誉
1.同学们,你们认为好名声与爱慕虚荣有何差别呢?
3.辩论:爱慕虚荣的人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好名声吗?
小结:有虚荣心的人追求的是一种虚假的名声和荣誉,我们要珍惜荣誉,不要爱慕虚荣。
活动三 好口碑美名扬
2.学生交流搜集的爱惜名誉的人物故事及珍惜名誉的名言。
小结:“名誉比生命可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杰出人物把名誉看得比生命可贵,他们以崇高人格受人尊敬和爱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做有损个人名誉的事,爱惜自己的名誉。
板书设计
爱惜自己的名誉
努力获得好名誉
好口碑美名扬
不图虚荣惜名誉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知羞耻 惜名誉
1. 出示名言:“人不可以无耻”、“人之患,莫大乎不知耻”。
提问:这些名言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事感到内疚不安自责就是有羞耻心的表现,人有羞耻心并勇于改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品质。)
3.交流:你有过类似经历吗?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小结:每个人在做错事后都会感觉到内疚和不安,正是这样愧疚和不安令人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活动二 勇认错敢担当
1. 阅读教科书18页,谈谈你的想法。
2. 实话实说。
话题一:当你做错了事,有了愧疚之意,有勇气承认吗?
话题二:如果承认了并没有得到谅解和宽恕,你下次还会承认吗?
话题三:承认错误使你受到惩罚,下次犯错还会选择承认吗?
3.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耻而后勇的故事。
小结:一个人的羞耻心、荣辱感能让人在做错事后选择承担责任和改正,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
活动三阳光少年扬美德
1.推荐活动:“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给每个学生发一份表格,推荐自己心目中的阳光少年。表格中的内容包括:推荐对象及推荐理由。
2.制定、交流“我的阳光行动计划”。根据自己的情况发现自身需改善的问题,对自己提出完善自我的要求,制定自己的阳光行动计划在组内交流。
小结:阳光少年的优秀品质感染了我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争当快乐、健康、知荣辱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知耻而后勇
知羞耻 惜名誉
争做阳光好少年
勇认错 敢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