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评估。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一
二、活动主题:历史不容忘却!未来我们掌握!
三、活动时间:201x年12月8日-12月14日。
四、活动形式:
(一)了解南京大屠杀。
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材料,利用各种途径向同学们讲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1.上一堂班会课(班主任)12月8日。
2.开播一次红领巾广播(四(2)班)12月12日。
3.出一期黑板报12月12日。
5.办一次图片展。
具体包括:1)南京沦陷2)血腥屠杀。
3)抗日烽火4)罪与罚。
6.出一期专题校报。
7.横幅(一块)历史不容忘却!未来我们掌握!
(二)多途径学科联动,寄托哀思,整合学科资源,多管齐下,培养。
学生。
国家民族意识的认同感,寄托对死难者的哀思。
1.学唱一首爱国抗日歌曲(音乐)。
2.学习制作铭记卡片(美术)。
3.学习写“铭记历史,遥寄深情”的寄语。
4.登录国家公祭日网络,写寄语、献白花。
(三)举行一次集会,庄严的升旗仪式。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二
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攻进南京城、制造惨绝人寰南的南京_79周年纪念日。耻辱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为了让人们永远铭记这段令中国人民蒙受耻辱的历史,在纪念南京_遇难同胞79周年之际,投资3亿多元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_遇难同胞纪念馆,终于打破了沉默,开启了记忆之门,向公众免费开放。
79年前的这一天,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_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并发生了2万多起_、_暴行。这场震惊中外的_,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甚至称南京_是“伪造的谎言”。他们从未直面真实的历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未到到南京实地考察,也无视中外学者考证确凿的历史铁证,而是仅凭个人情感和信念曲解事实,掩盖_。
南京_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开放,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然而,据称今天的日本教科书,很少有把日本的这段真实历史教给他们的下一代。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令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79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纪念南京_演讲稿。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_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听党指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三
12月13日,在第xx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为纪念南京大屠杀xx周年,岭南师范学院志愿者于当天下午举行了“铭记历史,爱我中华”——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宣传活动。
在活动现场,悲戚感人的音乐吸引了许多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活动的摊位上,摆放着几十本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书籍资料,供同学们翻阅浏览。摊位一旁,同学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里面日本军队的残忍行径令人心畏。宣传摊位前的“祝福墙”上贴满了师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想或祈福。
一名志愿者深情激昂地朗诵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文章,朗朗地声音,让现场气氛显得庄重而肃穆,让人不禁缅怀无辜受难的同胞。此外,部分志愿者拉起“铭记历史,爱我中国”的横幅到校园各处开展签名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公祭日的活动中来。
最后,志愿者们奏唱国歌并且为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进行一分钟的默哀仪式。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四
12月13日上午,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向遇难同胞志哀,让师生回溯历史、不忘屈辱,表达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圆梦中华的美好愿望。
学校各班班主任认真组织,结合南京大屠杀和公祭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各项活动。
学校党支部副书记___深入班级,给学生以及老师们讲述烈士纪念日以及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意义,深刻了解“国家公祭日”的内涵,并和学生们一起收看关于“国家公祭日”的相关活动报道,共同悼念那些死难同胞。
___副书记希望全体学生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刻苦学习、强健体魄、立志成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此次活动激发了全体师生的爱国热情,让广大师生得到教育、受到启迪,纷纷表示要从现在做起,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五
今天是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难以忘却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哀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让这段不屈抗争的历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捍卫和平的强大意志,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1937年12月13日,在中国犯下了无数滔天罪行的侵华日军,开始在南京制造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30多万同胞在长达六周的时间里惨遭杀戮。无论死亡人数,还是行凶手段,南京大屠杀都堪称灭绝人性的反人类暴行,与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大屠杀一样,成为法西斯带给人类巨大灾难的见证。
面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民族空前团结、浴血奋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共抗外辱,最终用血肉铸就新的`长城,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近代以后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所有审判早已对这一罪行下了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对战争性质和暴行罪恶的认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重要基础。历史事实不容篡改,国际正义不容藐视,人类良知不容挑战。
和平和光明前进一分,战争和黑暗就后退一分。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为了强化国家记忆,凝聚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共同精神信仰,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就是为了昭告国际社会,诚实面对历史才能真正走向未来,中国将毫不动摇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呼吁国际社会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奋斗。
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创崭新的未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937年11月9日,淞沪会战失败,上海全部失陷。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距离上海仅300余公里。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同日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并且早在1937年9月19日,日军就下令对南京实行“无差别级”轰炸。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有明文规定可以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为目标实施空袭,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
1937年12月2日,中国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中日江阴海战中被全数击沉,南京唯一拱卫京畿的水上屏障江阴防线失守。
1937年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
12月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
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攻占南京城,并开始了持续6周的暴行。时为中国首都的这座城市陷落后的一个多月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了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强奸抢劫、焚烧破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南京城顿成人间地狱。
据史料记载,12月15日,即日军占领第3天,日军将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同日夜,解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3万余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200人。
12月16日,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
12月17日,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难的400余中国难民被集体射杀。
12月18日夜,下关草鞋峡。日军将从南京城内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18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事后将所有尸骸浇以煤油焚化,以毁尸灭迹。大方巷难民区内日军射杀4000余人。
中条山下,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常德会战,八千虎贲阻击三万装备精良的日军10多天;衡阳之战,五千烈士杀敌万余,弹尽援绝,逼迫日军城下之盟;10万的中国远征军,增援缅甸,悲壮远征,6万男儿,血洒异乡;20万的中国老百姓,用他们的血肉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了滇缅公路维持中华民族唯一的“输血通路”......206位将军虎威永在,331万将士英灵永存!
硝烟刚刚退去,日本右翼就有否认屠杀,美化侵略的企图,更为可悲的是,在很多国人的心中,对这段历史并无深刻的认知。那么这个公祭日是及时而有巨大意义的,趁英雄和目击者们还在人世,趁我们还能找出无数的铁证,让全民族都深刻的警醒,深深体会今日的来之不易。
以国家之名来对同胞进行祭念,也在提醒着我们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家包括欧美都有为民族灾难进行公祭的纪念日,除了提醒人们对先烈的悼念,也能振奋民族意志,团结国民信心。30万人不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我们对这样的事件也慢慢淡忘,那么悲剧还会上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唯抗日英灵和死难同胞千古!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六
一、活动时间:201x年12月10日-12月13日。
二、活动方式:
1、登陆_网,网址:_,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题学习。
2、进入某某日报媒体宣传互动网络平台——“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激发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具体方法为登陆网站,进入主题页面,根据提示输入参与人姓名可选择加砖、献花、点烛和寄语等相关操作。
3、开展一次活动。可利用思政课课堂讲授“国家公祭日”设立的重要意义,或可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签名、演讲、辩论、观看电影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福,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祝愿,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三、活动要求:
1、要充分认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公祭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围绕主题开展好相关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对活动进行报道,尤其要通过新媒体手段对相关活动进行宣传,为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国家公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精心组织,要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契机,组织师生开展纪念活动,放大纪念活动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效应。通过网上公祭活动,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表达对民族的真情,给人以精神震撼和思想启迪,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兴起活动高潮。
设立公祭日呼声已久。
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后,是一批人持续几十年的努力。
朱成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从在全国第一次举行集体祭奠仪式到坚持20年不间断,从第一次提出国家公祭到“绞尽脑汁”通过多种渠道发出倡议,担任纪念馆馆长20多年,将“12·13”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是他最大的心愿。
“作为在二战时期曾遭受了巨大伤痛的民族,我国国家层面一直没有一个集中祭奠死难者的日子,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不符,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推动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对30万遇难同胞最好的祭奠!”朱成山说。
在朱成山的“谋划”下,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呼声由来已久。“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应铭记的日子”,在参观完纪念馆并与朱成山深入交流后,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并由国家领导人参与整个公祭活动,同时建议升格纪念馆。赵龙的这份提案被媒体广泛报道,一时间成为当年两会的焦点话题。
“我的这一想法提出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当时就有4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后来,我还收到了上万条网友的回复,他们都对我的提案表示赞成。”赵龙对此记忆犹新。
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代表再度提交了一份建议,内容同样是建议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层面的悼念遇难同胞活动。当年年底,中央有关部门就他的建议办理情况作出答复:“由江苏省委、省政府按程序向中央提出将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的申请”。
多年来,除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层面、媒体界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
最终,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七
13日上午十时整,河海大学青马工程学员、国防生代表、学生代表聚集在校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沉痛悼念和缅怀逝去的同胞。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近千名师生佩戴白花,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同一时间,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校园内外汽笛齐鸣,行人也纷纷驻足面向纪念碑方向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师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国家公祭、民族呼声,河海同心、开创未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凝聚力量、奋发图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用知识的力量,用责任的担当,真正成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最后全场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活动中,很多社区居民以及远道而来的校友和民众也纷纷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进行悼念。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卫视对悼念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自11月底以来,河海大学的同学们自觉自发组织了国防生主题教育、学生骨干主题教育等各类悼念祭奠活动,通过宣誓、签名、手折紫金草和千纸鹤、电影展、发放宣传手册、陈列展板以及签名墙等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表达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决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公祭日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死难者的悼念,也是对世人的警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前,为迎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到来,河海大学还开展了系列悼念活动,参加了“紫金草行动”,与多家媒体共同开展了多次祭扫活动,以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除了现场悼念以外,河海大学团委还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组织同学们参加国家公祭网、江苏共青团官方微信“勿忘国耻,青春同祭”网上悼念、“紫色的哀思”等网络公祭活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八
12月15日,在xx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为缅怀在xx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们,也为了让当代孩子能更好地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实验小学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
课堂上,当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同学们震撼了、愤怒了,纷纷举手发言,陈述对这段历史的感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77年过去了,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记住了耻辱,记住了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并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九
12月13日是南京_遇难同胞84周年纪念日,是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经6个星期的血腥_,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南京_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端_的法西斯兽行。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屈辱的历史吧!
南京——中国着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早在60__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原始村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越城。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2480年历史。这__多年的历史里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此定都。十朝古都、六朝金粉留下了多少惊心动魄的史话、可歌可泣的伟绩。然而,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古城空前的灾难降临了。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又以20万兵力分南北两路夹攻南京,中_队以10多万之众浴血苦战,英勇的反击侵略者。然而终因实力悬殊,13日南京城沦陷。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_。暴行猖獗多达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__2万以上的妇女,掠夺文物、财产不计其数,古城南京到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浓烟滚滚,断壁残垣,哀号凄惨……史称南京_。
南京_,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不免一阵沉重。为了难以忘怀的纪念,殊不知,这纪念,更是一份哀伤!一份沉痛!一份哀思!
12月13日这个让国人永远难以忘怀的耻辱日子,想到日本鬼子丧尽天良的兽行,想到日本鬼子在我国犯下的奸淫掳掠,犯下的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我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实现和平、自由、平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理想和不懈追求。因此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能忘却日本军国主义曾经带给我们的伤害和耻辱。
然而时值南京_第__个纪念日的到来,让我却有一些难以困惑和忧愤。
二是日本政府无视我国政府的强烈_,多次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湖南常德受害妇女要求赔偿的申诉还没有满意结果;日本政府在对受害者的赔偿和台湾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做出让中国人民满意的举动,至今日本政府包括一些右翼团体不但不承认那场侵华战争,而在美化那场侵华战争,更没有承认南京_。
世界各国一直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积极努力。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帝国主义曾经给我们国家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自日军侵华起,南京_和他们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直至今天依然铭心刻骨。经历这次战争惨痛,我们对和平的祈求更加热切,要求和平的呼声更加加强烈,我们更珍惜和平。时隔__年后的今天,饱受战争之苦的南京人民,乃至中国人民借此表达对和平的祈愿,借以呼吁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珍惜和热爱。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十
亲爱的同学们!
在实现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风雨历程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灾难伤痛,终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奋斗赢得民族的尊严与荣光。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历史的创伤仍在隐隐作痛,提醒我们曾经饱受的深重苦难;放眼神州,沧桑巨变,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迈向奋斗目标。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已经并将继续在3亿多人民的砥砺奋进中深刻改变。亲爱的同学们!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将历史的记忆永久保存,铭记先辈经受的苦难与付出的牺牲,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创造更加壮美的青春业绩,向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献上最深切的哀思和最庄重的祭奠。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愿和平永驻人间,让正义照亮未来!
倡议人:____。
20__年__月__。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十一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更可恨的是:日本右翼分子长期以来通过各种手段遮盖历史真相,未曾熄灭重燃侵略的野心。如今我们的国家在日益强大,在国际政治舞台逐步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丧权辱国的国耻不该被遗忘,更该被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在心。
虽然新中国建国后一直秉承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方针,在和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与日本也建立起了外交。但是那些必有用心、侵略野心从未磨灭的好战分子一次又一次的用实际行动挑战着两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底线,他们不择手段掩盖历史真相,把侵略战争美化成两国争端之战,其罪恶用心不言而喻。
中国虽然爱好和平,绝不愿意主动挑起战争。然而,崛起的民族绝不会屈服于侵略者的铁蹄,半个多世纪以前,在面对装备优良的日帝国主义侵略者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民族统一战线奋勇分级,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今天,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发强大与自信,英勇的中华民族更不会轻易屈服。“公祭”是又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又一次凝聚中华民族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的凝聚剂。
文档为doc格式。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十二
二、活动背景。
1937年12月13日始,日军在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使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遭受了空前劫难。为此,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学生会举办国家公祭日活动,我们将致敬这群世界上最伟大的英雄,为了铭记历史,向全世界传递中国人民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表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20__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三、活动目的。
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增强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的了解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激发大家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侧面体现出旅休学院学生对于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关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旅休学院学生的整体素养,同时助推我校关于爱国方面的发展。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线上。
六、活动对象。
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全体师生。
七、活动形式。
活动一:
参与活动的同学观看一次抗日爱国影片,电影的主题和内容要体现爱国元素,推荐观看南京大屠杀视频,写下你看完这部电影的观后感,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字数为800字以上,每个参赛人员以班级为单位。
活动二:
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将亡国。通过学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并撰写围绕"铭记历史、遥寄深情"为主题的一段对于英雄烈士最深厚的寄语,字数不超过100字。每个参赛人员以班级为单位。
两个活动内容格式如下:
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征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首行缩进,开头标注学院+专业+姓名+学号。
活动具体流程:
活动相关负责人将活动通知给各班班长,班长将团组织活动方案和工作计划于12月18日16:00前发至指定邮箱,再由活动部进行评选。
活动支持单位: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团总支。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学生会。
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作品(爱国影片、寄语),标题为【200__+20__0__+姓名】,统一放在文件夹里,文件名为【20__班爱国影片观后感/爱国寄语】。由每班班长发送至活动部邮箱。
2.每个班级要求两个活动都必须至少提交六份文档至活动部邮箱。
3.参与的同学都会获得3分德育分,但必须保证质量。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十三
【知识与能力】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围绕当前日本右翼的否认历史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发现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理念以及正视历史的观念。
【重点】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难点】南京大屠杀的启示。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家公祭日图片,提出问题:国家公祭日是几月几日?与哪个事件有关?进而导入新课——南京大屠杀。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探历史
教师出示日军入侵示意图,提问:南京大屠杀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学生结合教材读图后回答: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进一步入侵,南京沦陷。
教师进一步提问:国民党政府做出了哪些反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
(二)走进历史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内容,回答如下问题:
(1)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地点在哪里?
学生能够回答:
(1)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天。
(2)地点在南京。
教师继续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提出问题: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哪些暴行?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1)侵略者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用活埋、火烧、刀劈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屠杀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
(2)南京城被洗劫一空,烧成废墟。
(3)侵略者进行杀人比赛。
(4)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日军的“慰安妇”,摧残身心。
教师进一步出示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
国家公祭日活动班会教案(专业14篇)篇十四
一、活动时间:2021年12月10日-12月13日。
二、活动方式:
1、登陆_网,网址:_,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题学习。
2、进入某某日报媒体宣传互动网络平台——“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激发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具体方法为登陆网站,进入主题页面,根据提示输入参与人姓名可选择加砖、献花、点烛和寄语等相关操作。
3、开展一次活动。可利用思政课课堂讲授“国家公祭日”设立的重要意义,或可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签名、演讲、辩论、观看电影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福,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祝愿,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三、活动要求:
1、要充分认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公祭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围绕主题开展好相关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对活动进行报道,尤其要通过新媒体手段对相关活动进行宣传,为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国家公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精心组织,要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契机,组织师生开展纪念活动,放大纪念活动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效应。通过网上公祭活动,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表达对民族的真情,给人以精神震撼和思想启迪,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兴起活动高潮。
设立公祭日呼声已久。
朱成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从在全国第一次举行集体祭奠仪式到坚持20年不间断,从第一次提出国家公祭到“绞尽脑汁”通过多种渠道发出倡议,担任纪念馆馆长20多年,将“12·13”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是他最大的心愿。
“作为在二战时期曾遭受了巨大伤痛的民族,我国国家层面一直没有一个集中祭奠死难者的日子,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不符,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推动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对30万遇难同胞最好的祭奠!”朱成山说。
在朱成山的“谋划”下,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呼声由来已久。“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应铭记的日子”,在参观完纪念馆并与朱成山深入交流后,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并由国家领导人参与整个公祭活动,同时建议升格纪念馆。赵龙的这份提案被媒体广泛报道,一时间成为当年两会的焦点话题。
“我的这一想法提出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当时就有4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后来,我还收到了上万条网友的回复,他们都对我的提案表示赞成。”赵龙对此记忆犹新。
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代表再度提交了一份建议,内容同样是建议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层面的悼念遇难同胞活动。当年年底,中央有关部门就他的建议办理情况作出答复:“由江苏省委、省政府按程序向中央提出将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的申请”。
多年来,除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层面、媒体界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
最终,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