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在实践过程中对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理解所学所得。接下来的范文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作品,内容真实可信、观点独到,值得我们仔细阅读和思考。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一
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与新授内容的关联度很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对所学内容理解不到位的学生容易“依葫芦画瓢”,在解题中未能真正地进行数学思考。因此,当与教材中的习题处于同一思维层次时,教师要引入异质题目,让学生在“思维惯性”中犯错,学生犯错后再对题目进行比较、分析,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如: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看到“比谁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题型时就会想到列方程解决。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对比训练,让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列方程解答,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对比练习题:1.农贸市场运进大米4.8吨,比运进的小麦的2倍还多0.42吨,农贸市场运进小麦多少吨?2.农贸市场运进大米4.8吨,运进的大豆比大米的2倍还少0.52吨。农贸市场运进大豆多少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关键条件进行比较:当“比”后面的量已知时,就可以直接用算术方法解答,而“比”后面的量未知时,可以列方程解答。这样,列方程的解题方法就不再是学生解题时的一种直觉反应,而是经过数学思考后的理性选择。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二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怎样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一学期在学校的每期新书推介导读活动中,我认真拜读了《怎样观课议课》这本书,感觉自己受益良多。陈大伟教授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观课议课”,与以往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其实名词的变化不是重点,重要的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实质理念与方式方法。
研读《怎样观课议课》一书后,再反思以往我们惯常的'听课评课活动,更为观课议课理论折服。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一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革新教学观念,从观课议课做起。真正深入进去,切实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加强交流,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合格教师。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三
本学期,利用闲暇断断续续读了《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一书,于文森教授在书中通过对课堂听评课的分析,对有关教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用各种教学随笔和短文的形式展示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一、听课评课,借鉴别人经验。
于教授说,真正的教育学是活在课堂里的。《公开课断想》一文中讲到公开课的意义是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我们每学期都要听课,其中许多是公开课,公开课一般都是开课教师精心准备过的,其实都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常常有许多可学之处,值得学习和借鉴。听课后的一些思考、点评和分析,能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灵感,让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学到许多经验。在准备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如今年我校教师在市学业水平考试培训会上公开课《认识国家》,在磨课过程中,我们组的同事共同听课、评课,提出建议,帮助老师备课,每个人都学习感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专题,表达的是余文森教授对各种教学现象和问题的相对专业化的看法和见解;对比自己的教学实践,感受到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上,尊重学生,随着新课程课堂变革的实施,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改变教师讲为主到学生学为主。引导学生勤学、勤思考、勤动手,使课堂向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转变。不断学习,认真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取长补短。自己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
二、课堂落实,创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抓落实》一文认为课堂要特别注重抓落实。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抓落实,每个环节的目标、内容、任务具体清晰。要求认真备课,根据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把握全册内容,单元教学内容及每课的主要内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及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备课时老师要想好教什么,什么需要教,只教学生不会的,这种“针对性”非常重要。凡是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凡是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弄懂的,经过学生之间交流讨论能懂的,也不教。上课时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与学法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目标要求对所学内容进行重点训练。这样目标具体明确,效率就高。课后作业向课堂转移,极大地减轻了自己和学生的负担,也能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始终以生为本,及时解决课堂问题。如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看到小组内组长与部分同学在讨论、学习,甚至是独自学习,其余同学在闲聊。组长汇报时还说是经过了小组成员深入的讨论。()通过老师指导,让没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参与到自主、合作学习之中。帮助到位是在学生愿意学又学不会时,教师起到帮助作用。只要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之时,及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有个别问题就讲解点拨,共性的问题再面向全体同学一起探讨解决,课堂才为更加有效。
三、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书中还讲到作为教师要,坚持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学习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习不在于年龄多大,有没有时间,而在于你是不是愿意去学,乐不乐意去动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阅读各种有益书籍,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我们现在开展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都是为教学服务的。积极实践,及时反思,才能做得更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通过不断地学习,力求把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升华的过程不断积累经验,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实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其变成属于自己的经验。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四
首先,“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需要解放教师,需要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身实践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它立足改变传统教研文化中,教师单纯接受专家、教研员的观点和意见,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的角色。
其次,“观课议课”致力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从天天如此到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致力改变。在同事关系改善方面,“观课议课”强调开放,促进互助,致力建构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关照的人际氛围。
第三,“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这种方法就是不再孤立地看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整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五
今天,全市数学教师汇聚一堂,一起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独学”环节研讨课。
从今天的两节课,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亮点: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尹老师课前和学生一起玩做相反的游戏,师生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真正做到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做好“高效课堂”的前奏。
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学本,自主学习首先应从“我能读”教材做起。尹教师从生活中的图形去掉花外衣引出数学中的三角形,让学生动手画和用自己的话说“你认为什么是三角形?”学生看着自己画的三角形试着总结,“我们概括的和书上的一样吗?”让学生在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或说的不完全正确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第一次读书。李老师让学生独立解放程,并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板演,学生的书写格式肯定是有对有错,是在学生想做却做不出或者不能判断做的是否完全正确的时候,李老师抓住这个阅读时机让学生二读课本,会解方程——这就是学生真正需要“读”。
练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两位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形式多样,让每个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数学的魅力,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在编织精巧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
听完这两节课,使我想到这样一句话: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我说不定记住了,你若让我参与,我肯定能够学会。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自主起来,灵动起来吧!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六
1月5日在李家庄中学,我们观看了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录像这段时间有初步学习了这本书。观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该书以对众多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分析、讨论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研讨教师教学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为主要形式。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学中存在着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所存在着的问题。在很多时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但与书中的教师们比起来却如蜻蜓点水般肤浅,反思仅停留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长远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
在书中陈教授提出了“观课议课”这个有别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方式。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什么是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主要是“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那么,观课首先是观察课堂行为和课堂现象,它解决课堂教学现象的认识问题。而议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以及寄托的教育理想进行诠释、理解、讨论和对话。通过讨论对话,可以深刻揭示其中的内在关联,挖掘出行为背后的立场、观点和价值追求。
从关注当下的学校生活,课堂生活质量的角度看,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着,也在生活着。学生在课堂上,首要的是在生活,然后才是学习。对于课堂教学,强调要关注现实生活质量,意味着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在;而强调要关注持续学习的要求,则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
学生的现实幸福和未来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论教。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七
怎样更有效地观课,就是让自己累起来。怎样议课,就是发现联系,发现教学变化的可能性。《有效观课议课》全书分五个专题,专题一理解观课议课,专题二准备观课议课,专题三有效观课,专题四有效议课,专题五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本书先举例子讲什么是观课议课,再讲如何有效的观课议课,最后讲观课议课的意义,全书逻辑井然,非常有条理,也非常有操作性,对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非常有帮助。
"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通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是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从经验中学习,要想积累经验关键要主动,主动就是建立教学活动与教学结果前后的联系,这是教师成长的一个秘密。反思是比较和批判,经验很重要,并不一定正确,反思的目的就是批判和改造已有的经验,从中获得相对正确并且有用的经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太多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师这个岗位的时间还很长,让我们在创造中为生命历程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八
这是一位新老师的新授课,面对一篇篇幅冗长,情节丰富,人物众多的文章,该老师教材处理大胆,格局大气,充分地展现了一位90后自信张扬的风采。
6、不足之处:面面俱到,人人不落,教材处理重点不突出;还有本文设计强调“对比”并最后是拓展到写作训练,但古文中有所涉及却不突出,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比”这种手法。但不管如何,对于一位新老师而言,这真的是一堂瑕不掩瑜的课!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九
近日,我拜读了一些王崧舟老师门下弟子的文章,常能看到这么个词:如醍醐灌顶,理解词意,却未能深深体悟其境界。今天观看了王老师一个题为《语文意识烛照下的语文教学之道》讲座录象,我亲身感受了这“如醍醐灌顶”的感觉,大道至简,套用一组俗得不能再俗的语句来形容:一个字:爽!两个字:真爽!三个字:极其爽!
王老师庄谐相容,谦狂相合的讲解如甘露,滋润着你干涸的语文教学之路,为绽放出的点点绿意欣喜万分;如航灯,指引着你迷失的语文教学航向,为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惊喜不已;如匕首,刺痛着你混沌的语文教学之心,为自己曾经的误人子弟深深忏悔。
从读小学到走上工作岗位,提到我,熟知的人会用这话形容:这个人写文章还好的。小学时,老师常把我的作文念在同学听;初中时有本《中学生天地》举办了个全国作文赛,我凑巧得了个2等奖,全校就我一个,喜报张贴在宣传窗醒目的地方,又有不少人知道我会写作文;师范时,闲得无聊,写了几篇,竟然发表了几篇,大家也说这家伙没别的长处,写写倒还可以。工作了,偶尔涂写涂写,权当增添点闲情雅致。其实呢,我那几下子跟“好”的边都搭不上,只是人家不写,我写了,好像显得我会写一样了。可能就是因为我比人家爱写点,所以,在琢磨“语文课到底教些什么?学些什么?”时,我有个很明确的想法:弄明白课文的内容,蕴涵的情理,更重要的是要学点写作的方法。我认为学了语文就是要会写,这个是最常用,最实用的。
这么想着,也这么探寻着,实践着。
王校长在《诗意语文,追寻审美化实践智慧》讲座中举了个《我的战友邱少云》的例子:
老师先让学生“读一读,读懂了哪些心情?”,交流后,指着板书总结:我是怎么写心情变化的呢?先是紧张,然后是担忧,接着是矛盾,最后是痛苦。你们看,由紧张到担忧,由担忧到矛盾,由矛盾到痛苦,这个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同学们,以后你们写文章也要像作者一样要把心理变化过程写得清清楚楚。刚走上岗位那几年,类似于“同学们,你们以后也要像作者一样写”的话常常挂在我的课堂上,每篇课文我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懂了什么道理后,再把那个写作点挖出来告诉学生“以后也要这样写哦”。然后,我就觉得大功告成,对得起学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我这话的点拨下也一定能提高一截了。事实上,我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依然因为不会写痛苦得哇哇叫,我也为自己的失败痛苦不已。
后来,我看了不少关于读写结合的资料,明白了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读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从而把握文章中心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从语文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写是从写作目的出发,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从思想到语文,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过程正好是互逆的,如叶圣陶先生指的:“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我渐渐清楚我的语文教学的大方向应该没错,只不过对小学生不该那么直白的`讲枯燥的写作知识。
再后来,各种渠道的学习中,我更明白了:语文课也不仅仅是教点写作知识就可以完事的。语文教学的责任太沉重了。瞧瞧叶圣陶先生的话: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语言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文化;它是思维的外壳,又具有审美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思想,接受了情感,接受了知识,接受了文化;也就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语言是本体,其它是从属于本体的。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课要学习语言,还要体悟思想,陶冶情操,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等等,这些沉甸甸地担子让我像许多语文老师一样在不知所措中把语文教学揉成了一团麻。
我跟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旗东奔西跑,累得喘不过气来,审视自己的课堂,依然是迷迷糊糊,从言到意,从意到言,工具性,人文性……不知道有什么法术可以将它们在课堂中融合得天衣无缝,我的语文教学之途依然是一幅“剪不断,理还乱”的困状。
这个讲座,算是把我心中的麻捋顺了些,虽然要深入领悟还需时日不断地学习,但就像在黑道中看到了曙光,朝着曙光追寻,我一定能找到出路。
什么是语文意识?王老师认为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为了验证这样的语文意识能否从一年级贯穿到六年级,王老师做了个试验:从1到6年级的12册语文书中随机抽取第17课进行寻找。12篇课文,王老师一一讲述着其中潜藏着的语文意识。比如:
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
来了哪些小画家?为什么说是小画家?————这样的教学只是内容的了解,语文老师可以讲,美术老师,数学老师都可以讲,不是语文意识。老师该怎么找语文意识?可以找两条:
第一条:读一读,把诗句写成这样行不行?(与原文换了位置)。
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
小马画月牙,小鸭画枫叶。
一读,就明白了这样的改变韵脚变了,换了就不对味,无法念。
第二条:读一读,把诗句写成这样行不行?
小狗画竹叶,小鸡画梅花。
小马画枫叶,小鸭画月牙。
不能换,涉及到诗的意像的正确性。“月牙”这个词多美呀!还可以换成什么?这形状换香蕉行吗?也不行,不押韵,不美。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和意境的美”。这些只能由语文老师来管,数学美术老师都无法管,这才是语文意识,这样的课堂才是语文教学。
第11册《少年闰土》:
第一段特好,从语文角度怎么设计:这画面是根据底下哪些文字想像而成的?就凭这几段文字想像成这段话,这个画面,可见,文字需要什么?想像!文章为什么要用刺猹的画面开头?那么多画面中为什么独独写这个?这么传神、细腻的描写,文字透露出的不是美,而是凄美,怀旧的美,因为后来的闰土完全变了。
每讲一篇,短的,王老师就把课文念一念,长的,讲讲主要内容,或者截取个片段读读。
以上两篇课文,在王老师读文时,我对教学作了这样的设想:第一篇:先让孩子们把生字学会,把课文读顺,背诵后,再来个仿说:小猫来了,小牛来了,它们会怎么说呀?第二篇呢,我也知道这个开头写得美呀,到底怎么美?不知道,看看图,其实也没什么美的,教参上说美么,我也要跟着对学生说美。教学时就让学生读读,说说闰土是什么样子,从外貌特点中你感受到他是怎样一个人?最后就是学课文抓特点的方法来描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与王老师的设想一比较,什么是浓浓的语文意识就一目了然了。对于自己肤浅的解读,我只能用个词来形容心中的滋味:汗颜!一条“语文教学之道”若隐若现地浮现出来————了解文本内容,抓住典型的语言文字,体悟情感,揣摩文章的写作密妙。
如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王老师讲了语文意识烛照下进行的语文教学策略:
首先是细读文本:细读文本,老师才会发觉文章的密妙,才会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密妙。
其次是教学中渗透:比如《慈母情深》中,“我的母亲……”在一段话中出现三次,老师要敏感的发现这样的语言节奏在语速上是慢的,是组慢镜头,你就得让孩子们想像这慢镜头,你看到了什么?这三个“我的母亲”能放在句子前面说吗?思索中,诵读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悟到了写作中的密妙。
最后是迁移&·读写互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四次幻景的出现是主体部分,四次差不多,老师可以开创语境:这样一个小女孩仅仅只有这么几个梦想吗?帮帮她,在火柴一次一次擦亮中还会有哪些梦想呢?写一写。交流。
听到这里,我不由沾沾自喜,因为我常常采用这样的读写结合方式,估计自己的教学主导思想跟王老师的语文意识是比较接近了。
但是,下面的讲述就如棒喝了:到此为止是读写结合,应回过来:那么多的梦想都是她需要的,为什么安徒生没写……,只写这四样呢?^答~`案在文章的第一大段。这就是文章的密妙,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第一段中描写的“天冷极了照应后面的火炉,大街上的烤鹅照应后面的烤鹅,大年夜照应圣诞树……前面一段不是随便写的,这么一来,学生就能感悟到这文章写得真好。
这策略中,我想“文本细读”是最重要的了,这是把麻团解开的必修课,试想: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深入的读透文本,又怎能发现《少年闰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段中潜藏着的写作密妙?自然也不会明白为什么此段此文会成为经典的缘由了。难怪王老师非要求前来求学的弟子们写一个又一个的“文本细读”稿子。
想起了王老师的经典之课《一夜的工作》,对文本的研究让他抓住许多人不曾注意的一个词————“宫殿式”,孩子们在设想宫殿式的房子的主人,摆设,紧接着话锋一转,来体会文本中的句子,孩子们在强烈的反差中感受到了总理办公室的极其简单,更感受到了总理极其不简单的精神品质。深入研究了文本,才能把这些潜藏着密妙开发出来,才能让课堂产生“师生泪眼婆娑”的教学至高境界呀!
又想起了刚刚研讨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我查了不少资料,看了不少实录,发现采用诗意语文中一唱三叹的技法进行教学的有很多:四个场景,学了每个场景后就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来感叹童年美好时光的消逝是多么无奈多么值得怀念。期待着这一层层感叹推动孩子们更好的感受、珍惜美好的童年生活。我这么设计的,管红也是这么设计的,估计还有更多的老师也会认为这样的设计挺好,挺有诗意。
但是,王老师这样点评:这篇课文是否适合用一唱三叹的教学方式?你们发现没有?该文结构安排很特别。同是回忆性文章,《桂花雨》的行文结构是:当下——过去——当下。本文是:过去——当下,一开始读感觉不出这是回忆,就是一个个充满童真童情童趣的童年的场景,一到结尾,“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给人制造一种强烈的感情落差,一种叹息“逝去的美好时光永远不可能返回了的淡淡的伤感”油然而生。《长相思》是读法决定教法,该文应该是写法决定教法。这童年的美好不能解构,要到尾才能把淡淡的忧伤牵出来:实际的童年逝去,但心灵的童年永存。大师就是大师,这么一点拨,老师们豁然开朗:先让学生陶醉在童年的美好生活中,再来读尾文。如此一来,文本的基调,作者淡淡的伤感,童年美好光阴的短暂,全部在强烈的落差中爆发出来。
这神奇的设计,这极佳的教学效果后面,我们感受到的是王老师高深的文本解读能力。王老师这种文本细读的“醇境,化境,终极之境,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彼岸的理想,终身不能至,但是,即便终身不能至,我依然终身向往之!”(引用王老师一讲座中的结语)。
感谢王老师,我想,在您的烛照下,我对语文教学之道会悟得更透更有实效!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十
提高数学练习课实效性的关键就在于习题的设计,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已学知识,并能灵活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师在准备练习课时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数学习题的“线性”排列,而应认真研究教材和习题,把握习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一些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创编习题,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如:教学“圆柱和圆锥”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是考查的重点。如可以设计这样的习题:一个圆柱形容器里面盛满水,若把这个容器里的水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里面,水会溢出150毫升,圆柱的容积是多少毫升?这种题型是学生常见的,解答也没有困难。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围绕“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结合分数应用题创编习题。对比习题如下:一个圆柱形容器里面盛的水,若把这个容器里的水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里面,水会溢出150毫升,圆柱的容积是多少毫升?在创编题中,题目有两点变化:一是学生能透过题目,发现倒入圆锥的水是圆柱的;二是引导学生理解“溢出的150毫升水”对应圆柱形的容积的分率是多少?这样的题型,是对常规题的一种突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总之,教师要提高数学练习课的效率,就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能促进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学懂,学透,学深。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十一
听课评课是幼儿园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师进行园本培训的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一种途径。评课对于教师而言,是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素养的重要渠道。有效评课能激发教师进一步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实践。
然而,当前教师在听课评课方面往往重视“听”忽视“评”。“听课”于所有教师而言特别乐意参加,乃至积极争取机会。而“评课”时却不见了那份热情,一部分教师蜻蜓点水,一部分教师扮演忠实听众,极少数骨干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剖析活动。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十多年来,一直困惑着这样的现象,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搅活评课这潭水?创造怎样的方式促进评课的深入?本学期我园围绕“开展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头脑风暴”式教研,二是创新评课模式,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在此,就“创新评课模式,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这项活动阐述如下:
一、活动主题。
创新评课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活动背景。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为此,我们一直狠抓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评课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课题,我们在不断的尝试与调整中充实着它。以往我们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的模式是:由一位教师上课,大家观摩,之后在业务园长的组织下集中针对这节活动的执教实施进行回顾,口头评议。经验型教师能较准确地发现活动的闪光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措施;一部分教师参与活动不够积极主动,只是被动发言,不痛不痒地泛泛说几句敷衍了事;另一部分(尤其是青年教师)似乎只是活动的旁观者,不参与发表意见。久而久之,造成评课过程形式化、评课内容表面化、评课结论两极化、评课效果零散化。如何改进评课方式提高评课质量,如何创建更能发挥“诊断、指导、激励”功能的评价模式,如何促进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者应该以人为本,努力创造一种协商的气氛,鼓励教师勇于阐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设计思想,促使教师能在互动、开放和创造中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评课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从创新评课模式入手,试图改进。
三、活动目标。
1.引领教师真正参与到听课、评课活动中;
2.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评课的方法和要领;
3.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大程度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四、活动准备。
教材人.均一份(中班数学《相邻数》)。
光碟、电视、纸笔(每人一份)、记录表格(每组一份)。
五、活动过程。
1.在实践中搜集听评课素材。
中班最佳课评比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位老师选择了数学《相邻数》这节活动。数学活动是很多老师所畏惧、难以把握的。本次活动中,两位老师执教后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授课的两位教师是我园年轻教师,教龄长的也只有五年。理解相邻数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如何让幼儿懂得“相邻数”的意思,知道什么数是“相邻数”也是老师比较难说清的,虽然两位老师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不少教具,动了很多脑筋,想要攻克这个难点,但实际执教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理解把握不够、教学经验不足、幼儿差异等因素,难点未能得到解决。
评课教师对于这两节活动的评价浮于表面,尤其是参与听评课的青年教师不能深入剖析两节活动存在的实质问题。”围绕这节活动,我决定开展一次深入的研讨。
近两年海陵区名师工作室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决定选择观看名师执教的同课题活动,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以小组表格式的方法再组织评课,这样有助于帮教师找到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明确活动的主题,围绕中班数学《相邻数》开展听评活动。首先自主学习,熟悉教材(中班数学《相邻数》)。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在头脑中设计出所教内容的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以便对比优劣,促己深思、善辨、慎取。教师有备而来,自然会积极参与其中,将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3.带领教师学习文章《幼儿园教师如何听课和评课》。
在听课之前学习相关理论,能指引教师有效地进行听课,同时为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对自己产生的想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要求教师们在评课的过程中对活动提出的建议或看法必须说出相关的理论依据,这样,教师们得以将理论与实践放在一起。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十二
观看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录像也有了较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我也有了一些想法。观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陈教授以对众多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分析、讨论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研讨教师教学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为主要形式。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所存在着的问题。在很多时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但与录像中的教师们比起来却如蜻蜓点水般肤浅,反思仅停留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长远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
在录像中陈教授提出了“观课议课”这个有别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方式。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议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以及寄托的教育理想进行诠释、理解、讨论和对话。议课是写问号,评课是写句号,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更丰富深刻和有效。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
我想,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陈教授认为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学生的现实幸福和未来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论教。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陈教授的话,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时刻都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前提,倡导了与时俱进的绿色教育,他的讲座实在幽默,能够让人听进去,不会枯燥无聊,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观课议课中,以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迅速的在教师领域中成长起来。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十三
肃宁镇数学教师等级授课活动结束了,我有幸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各位们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特别是滑村张云琴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数学课更能体现语言的严密性和严谨性,要尽量的简练,例如东泽城小学李坤丽老师的课,她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她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恰到好处,一步步引领着学生去探索知识。
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听评课活动,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或者不敢发言的现象,整个气氛比较沉闷。但这次议课大不相同,老师们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课老师大方得体,说着自己的困惑或成功之处,议课老师或直接或委婉的发表者看法,大家一起探讨着所出现的问题,是那么的和谐快乐。
通过这次观课议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会把这次吸取的经验应用到教学中,另外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让自己有更多的进步。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十四
2012年5月18日参加了梭戛乡中心小学组织的观课议课活动,此活动是在梭戛乡沙子小学举行,全乡各校都有教师参加,在中心小学的精心组织和沙子小学配合下,圆满的完成了此次观课议课活动,在此次活动我学习到好的教学方法,看到了情景教学的好的素材,总之,此次活动,本人受益非浅,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听了沙子小学伍俊梅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伍老师是在学生已有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伍老师这节课是用讲授法来贯穿整节课,在这节课中我感到困惑的一点是,这节课伍老师在课上关注学生时间过少,没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但伍老师在教学中出示的小黑板练习,切合实际,简笔画生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节课听了梭戛乡中心小学张维维老师的《小池》,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字卡展示,很直观,通过图片灌输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珍爱大自然,不乱扔垃圾,并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周围环境,来感受诗意。但本人感到困惑的一点是张老师在讲解生字卡片时,没有进行扩词。
第三节课听了梭戛乡平寨小学邓涛老师的《折线统计图》,邓涛老师通过释放情感来缓解师生紧张,小组合作目标明确,运用身边的实例来统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第四节课中的了梭戛乡中心小学李文俊老师的《制造平衡》,这是一节科学课,课上李老师利用与学生一起游戏做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且是实验灌穿了整个课堂,我感到困惑的一点是,李老师在做平衡实验时,虽然也分组讨论了,但结果不太如意,如果,这个平衡实验由我来上,我会让两三个学生在讲桌上去亲自动手,让座位的学生来讲,砝码在第几格挂,挂几个才平衡,这样,我想效果会好些。
下午,进行了议课活动,首先是梭戛乡中心小学教研员李国老师讲了议课的方法,是从下面几方法进行的,一是这节课的亮点是;二是这节课感到困惑的地方是;三是假如我来上;四是某一教学环节还可以这样教。按照这四个内容的要求,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在议课活动中进行了交流。
总之,通过这次观课议课活动,使我认识到了怎样去观课议课,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我要注意如何做到有效观课、如何做到有效议课。
2012年5月22日。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十五
评课议课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正确引导课改走向深入。对此校领导对公开课严格把关,每堂公开课后,要求全科组的老师进行认真的评课,大家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尽管有时争论的很激烈,但道理是越辩越明的,大家都的确通过争议都很有收获,以此推动科组的教研氛围。但在评课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要么有碍情面,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课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要么认为评课是专家的事,至少也是老教师、资深教师的事,他是重听轻评;要么更多的是教师评课抓不住关键,不解决实际问题,平淡肤浅等等。这样的评课,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能从本质上促进教师的成长。为此,根据当前评课现状,本人认为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评课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我校以下评课方式都值得推广和改进。
把“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必须提供教师自我评价的机会,鼓励和帮助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评课活动中,要求所有执教者在授课结束后,面对同行评述自己的教学。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要求教师在自评时要客观审视,冷静分析,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
这个环节容易出现前文所述的问题,不过我们科组的老师对评课向来非常认真,从不避丑,不走过场,授课结束后,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我们将听课教师分成教学观察组、师生互动组等四个小组,推选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促进听课教师全员参与评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执教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的.过程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开启了教学智慧的大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教师在互评过程中,既要看常规,又要看改革与创新;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既要看教师的主体引导,又要看学生的自主探究……另外,评议时要善于发现教者的闪光点,并及时总结交流。教研组对一时统一不了、争论不休的问题及时和教研室教研员沟通,以待专家定论,对于教者的不足之处,应坦诚指出,并给予帮助指导。
在学校开展的评课活动中,学校尽可能地邀请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评课。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评、小组互评中争论不休难以定夺的问题,让专家给予解答,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专家的总评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会使教师受益很大,能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快速成长。
一种方法是名优教师通过课堂,面对面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使老师们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另一种方法是在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评课的名优教师能在评课的过程中与执教者一起协作,走进学生,走进教材,弄清这堂课在本单元、本学科中的教育价值,共同设计教学流程……在这样的交流与碰撞中,引领教师从源头去认识、去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评课者与执教者共同讨论教学中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后,执教者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再进行评价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改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开展互动式的评课研究,一方面,改变以往教研活动一次性听课、评课,不求甚解的弊端,通过反复实践反思,不断将理念转化为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智慧,使不同背景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
主题性评课可以改变过去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课评课,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因此,在设计听、评课活动前,确定研究的主题内容,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主题内容,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时要关注细节,不断思考,找出每个与主题有关的细节背后的教育意义,以便提出新的、有价值和针对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执教者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两年来,我们根据教研活动小专题开展主题性听课评课活动,先后进行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课堂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不同要求下的分层教学”等主题研讨活动的听课评课。
总之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评课议课要使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都品味到其中的真味,真正做到“听有所悟,评有所得”。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达到教学相长,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十六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大伟强调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为什么这么做,了解教师这样教,没有了解情况前不随便下结论。
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
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幸福的教师能影响和促进学生幸福的校园和课堂生活。因此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能不奋力成长和改变。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十七
10月15日,我们第四期骨干教师在进修学校的组织下,走进了县小、民小的课堂进行教学观摩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老师们为我们呈现的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他们的精心展示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无论是县小还是民小,他们的校风、学风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学生丰富的课间活动,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规范的升旗仪式,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队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农村小学有待改进的地方。在周三下午,我们语文班第一小组的学员参加了民小六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既感受到了民小老师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学习了集体备课的新理念、新方法,特别是李校长对这方面知识的讲解、补充,使我们收获了很多。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杨老师的课就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他的教学设计非常到位、新颖,他不是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挖掘,愿意主动去学。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齐读、分组读、示范读、开火车轮读。但不仅仅是读正确、流利便可,而是要透过读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发掘文本所蕴含的知识。例如:程老师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而让他们用多种方式去把文章读得很透彻;李老师则要求学生用读原文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不仅不脱离文本,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老师们都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学习方法,使学生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相似的问题。如,程老师和王老师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就灵活多样,讲得细致到位;刘老师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文本内容。
多数老师都注重用语言来激励、评价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几位老师,他们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老师的那节课,她运用“你真聪明;孩子,你真棒;没关系,你再听一听;看谁把自己的小嘴巴管的最好”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要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总之,这次观摩学习,使我认识到自己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所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须不断向在教学上有独特见解的老师们学习,博采众长;多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十八
第一段:引言(约100字)。
党课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党员的理论素养、加强党性修养的任务。每次党课议题都是经过仔细选择的,涵盖党的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等多个方面。在听取党课并积极参与讨论之后,我深感受益良多,不仅对党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党课中,一次议题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上。通过听取专家的讲解和参与讨论,我认识到党的建设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党风廉政建设则是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我个人看来,推行廉洁政治、加强党内监督以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实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和讨论,我对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决心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践行党风廉政。
另一次党课的议题是关于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这次课程中,我了解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大众中和党员中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而一个良好的党员队伍则是党建工作的坚实基础。通过与研讨会上许多经验丰富的教授和同志的交流,我学到了许多实际可行的方法和理念,如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党务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职责落实等等。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党的工作。
在另一次党课中,我们讨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例如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思路、乡村振兴战略等。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而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主动适应和引领变革,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第五段:总结(约200字)。
通过这些党课议题的学习和讨论,我深感到党课是培养党员的理论素养、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同志们的互动交流和专家的指导,我对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我也明确了身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专业水平,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十九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广大教师发现教材内容的增减,编排的顺序,选材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中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我们教师面前。怎样使用教材,有效组织课堂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活动。
通过观课与议课,尤其是我们低年级数学组组内的观课议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看了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的光盘,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观看这些光盘,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陈大伟教授在光盘中提倡以学论教,是把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这样的做法能给我们的教提供学习的条件。陈大伟教授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之处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话,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议课就是要通过询问,思考前前后后的问题,找到有意义的方法.目的是改进而不是评价,作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了展示。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这些天,我认真学习了继续教育课本陈大伟教授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本书首先以课学教学研究的故事为引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观课议课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的实践操作,以及观课议课如何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教师发展。案例与讨论相结合写作形式,让你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要以眼前的教师为本,其中包括参与观摩的观课议课教师,更要包括做课献课的教师。以人为本要致力增进学生的福祉。观课议课致辞力教师发展和教学改进,更好地促进和实现学生发展。以人为本要务人之本。人之本在于致力和追求幸福生活。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人有思想的权利,人会思考,在思考中能对收益和得失进行算计,并在算计中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价值标准追求利益最大化。观课议课要尊重参与者思想的权利,并搭建交流与表达思想的平台,鼓励参与者在观课议课中积极主动的思想。要防止参与者对他人思想权利的剥夺和对他人思想过程的包办代替,也要防止权威思想对草根思想的禁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二十
摘要:目前,评课议课在我校已形成一种风气。校领导注重把校本研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引领教师结合实际搞教学研究,积极倡树校本研究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不同教书育人的声音在这个平台产生激烈碰撞的火花,这种浓厚的评课议课研究氛围使每位老师都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教师正是在这种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关键词:教研组互评 名优教师互动式评课 主题性听课评课
评课议课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正确引导课改走向深入。对此校领导对公开课严格把关,每堂公开课后,要求全科组的老师进行认真的评课,大家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尽管有时争论的很激烈,但道理是越辩越明的,大家都的确通过争议都很有收获,以此推动科组的教研氛围。但在评课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要么有碍情面,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课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要么认为评课是专家的事,至少也是老教师、资深教师的事,他是重听轻评;要么更多的是教师评课抓不住关键,不解决实际问题, 平淡肤浅等等。这样的评课,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能从本质上促进教师的成长。为此,根据当前评课现状,本人认为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评课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我校以下评课方式都值得推广和改进。
求教师在自评时要客观审视,冷静分析,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
二是教研组的互评。这个环节容易出现前文所述的问题,不过我们科组的老师对评课向来非常认真,从不避丑,不走过场,授课结束后,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我们将听课教师分成教学观察组、师生互动组等四个小组,推选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促进听课教师全员参与评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执教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的过程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开启了教学智慧的大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教师在互评过程中,既要看常规,又要看改革与创新;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既要看教师的主体引导,又要看学生的自主探究……另外,评议时要善于发现教者的闪光点,并及时总结交流。教研组对一时统一不了、争论不休的问题及时和教研室教研员沟通,以待专家定论,对于教者的不足之处,应坦诚指出,并给予帮助指导。
三是总评。在学校开展的评课活动中,学校尽可能地邀请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评课。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评、小组互评中争论不休难以定夺的问题,让专家给予解答,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专家的总评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会使教师受益很大,能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快速成长。
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后,执教者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再进行评价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改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开展互动式的评课研究,一方面,改变以往教研活动一次性听课、评课,不求甚解的弊端,通过反复实践反思,不断将理念转化为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智慧,使不同背景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
五是开展开展主题性听课评课活动,主题性评课可以改变过去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课评课,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因此,在设计听、评课活动前,确定研究的主题内容,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主题内容,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时要关注细节,不断思考,找出每个与主题有关的细节背后的教育意义,以便提出新的、有价值和针对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执教者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两年来,我们根据教研活动小专题开展主题性听课评课活动,先后进行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不同要求下的分层教学”等主题研讨活动的听课评课。
总之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评课议课要使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都品味到其中的真味,真正做到“听有所悟,评有所得” 。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达到教学相长,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二十一
观课议课头次听说,没有培训如笼中之鸽,听丁局长一说,真是大有收获。以往评课婆婆太多,献课者苦累不说,评课时只能听喝,一肚子委屈向谁诉说。听听网上同行怎么唠嗑:“‘我工作时就怕领导听课评课——就跟挑刺似的。’、‘我看你不顺眼就听你的课’、‘我们这里听课一般就是要整人’、‘就是找你的碴’、‘在很多学校,领导就是天,她说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这样的教研氛围,教育改革怎能高奏凯歌?相信所有教师都作过公开课,无论是作为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还是具有示范意义的资深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
而听课老师呢,事先对该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该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若有评课的要求,则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视该老师情况而定,或者给予其高度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或者以“仅供参考,很不成熟”的旗子下提出批评意见。上课的老师一律是谦虚的,谦虚之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再开课了。
观课议课的春风来啦,“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
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
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具体话语结构上,大家比较普遍地接受“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然后由观课老师们议论,这样做“得”到了什么,是否“失”去了什么?大家对执教老师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的建议从而起到了提升实践经验的作用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讲解中的存在的问题,师生交流中“卡”住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新颖的想法但思维还不完备,老师却轻易地否决了学生的想法——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请执教者谈自己当时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方面的后果,及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观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想或方案观课议课它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但可以激活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二十二
叶明友。
以往评课婆婆太多,献课者苦累不说,评课时只能听喝,一肚子委屈向谁诉说。听听网上同行怎么唠嗑:‚‘我工作时就怕领导听课评课——就跟挑刺似的。’、‘我看你不顺眼就听你的课’、‘我们这里听课一般就是要整人’、‘就是找你的碴’、‘在很多学校,领导就是天,她说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这样的教研氛围,教育改革怎能高奏凯歌?相信所有教师都作过公开课,无论是作为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还是具有示范意义的资深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呢,事先对该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该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若有评课的要求,则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视该老师情况而定,或者给予其高度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或者以‚仅供参考,很不成熟‛的旗子下提出批评意见。上课的老师一律是谦虚的,谦虚之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再开课了。
观课议课的春风来啦,‚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今后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课‛的实践探索:
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成功的亮点,请上课老师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一刹那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教学时怎样想到采用这种策略的,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是怎样处理的。然后由观课老师们议论,这样做‚得‛到了什么,是否‚失‛去了什么?大家对执教老师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的建议。从而起到了提升实践经验的作用。
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讲解中的存在的问题,师生交流中‚卡‛住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新颖的想法但思维还不完备,老师却轻易地否决了学生的想法——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请执教者谈自己当时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方面的后果,及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观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想或方案。观课议课它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但可以激活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二十三
在九月份的听评课活动中,通过本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听评课,我从刚开始上课时的怯生忐忑到现在,教学中有了收获,有了进步。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不足,需要今后去改进,去完善。
首先,课堂管理方面。一个老师只有先管住了学生,才能把他们教好。一堂课你准备得再精彩,没人听都白搭。我一堂课下来,只管把自己的内容讲完,没有注意到学生的状态,或只关注到一部分学生,忽略了部分学生,这样教学效果就达不到。
其次,没有充分使用态势语。态势语就是以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辅助形式。其实有时候很简单,只要面带微笑,让学生进入一个轻松的课堂,就能有很好的收效,还有老师的眼神的交流很重要,要注视到所有学生,有时候可能我会不自觉的就只看着前排的学生而忽视了后几排的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注视,可能有些学生就会有些失落,或用吵闹的方式来引起注意。
最后,教学形式单一。都说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结构都没有吃透的情况下,很难变出各种花样让学生喜欢,但怎么丰富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我们时刻去思考的问题,有待我在实践中慢慢探索。
虽然我存在很多不足,但我相信这些不足会驱使我前进,向高素质教师迈进。 另外,本次活动,一二年级上的是口语交际课,期间我听了六位老师给带来的不同风格的口语交际课,每一堂课都渗透着老师们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张主任的点评让我更清楚地明确了该如何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应再现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案例,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巧妙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体验中,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如安老师执教的《我最喜爱的水果》一课,一开始就由游戏入手,体验游戏的快乐。交流中,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很自然地引出自己喜爱的水果,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课堂。
无论在课堂上、课下,还是生活中,教师都要有意的引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如颜老师执教的《如何待客》一课,学生回答问题、评价别人时,教师总是引导用“我认为??因为??”的句式来说话。并引导学生如何接待陌生人、朋友、长辈等来家做客,学会交流。
课堂上我们要学会抓住孩子的优点,并且放大孩子的优点。鼓励性的语言和评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单纯的“很好”“棒极了”这种单调的表扬已经推出了课堂评价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人性化的评价语言。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实用24篇)篇二十四
暑假,在阳城五中,我参加了《有效观课议课》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观课仪课有了新的认识。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通过学习,我不仅了解到什么事观课议课,还有了很多感触。
听课评课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之一,今天听到的是观课议课这个概念,与听课评课有什么区别呢?如何做到观课议课呢?听课是单纯的用耳朵去听,而且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课是与学生坐在一起看、听、感受;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议课是参与者为自己上课进行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拿来交流、讨论和分享。议课则更适合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动。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观课议课需要参与教师置身于“接下来我要上这节课”,积极主动地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和思考使我们不在是旁观者,而是深入地沉浸其中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准备这节课的过程,这样能让“观课议课”更好地成为自己学习教学的过程。
培训结束后,我又认真学习了陈大伟教授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也是本书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感悟之四:教师在成长中追求幸福,在体会中收获幸福。
我们的工作就是教育学生,“当我们意识到工作是实现自己的方式,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将更加热爱工作,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工作,以精彩的工作为生活添彩,从而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的生活质量要好,需要好好工作,改变自己的心态,把工作当做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成功,做一个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工作的经验,积累经验成智慧;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学会更好地工作。
感悟之五:有效观课仪课指导我们有效教研。
我们经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中,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这是我非常赞成的,我想,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应当说,观课议课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通过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促进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台湾作家杏林子说过:“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相信观课议课这粒种子,正悄悄的绽放,一个灿烂的花季已经毫无声息的来到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