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一
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2、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含义有二:
(2)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3、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
(1)客观现实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
(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验;
(4)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5、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
(1)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
(3)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主体能力结构中的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发生着相互关系。
(2)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
4、主体和客体是实践活动的两极,在这之间还有一中介,这就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1)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看,这种相互作用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
(2)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产生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第一,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意识的形式有感觉、思维、情感、意志等,这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但它们的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
第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意识的主观性还表现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别性。
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反映,而且还可能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的或虚幻的反映,但这种虚假的主观映象(如鬼神观念)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再次,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
(3)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
(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它是反对二元论或多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以及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2)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是客观的。
(1)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3)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4)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3、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4)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二)联系与系统
1、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主要特征:
(1)系统的整体性;
(2)系统的结构性;
(3)系统的层次性;
(4)系统的开放性。
(三)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
1、中国传统哲学认为“物无孤立之理”;
2、“阴阳”、“八卦”之说;
3、古代哲人“五行”说;
4、在老子和庄子哲学中的“道”。
(四)世界的永恒发展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
1、唯物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2、世界是联系的,又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系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3、运动、变化、发展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五)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1、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意义:
(1)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2)对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二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