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教益,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阅读是一门需要用心去领悟的艺术,以下是几篇经典的读后感范文,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一
这个暑假我看了很多书,其中最让我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是“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系列中的《无人岛探险记》、《极地冰河历险记》、《撒哈拉沙漠求生记》、《亚马孙丛林历险记》。
这四本科学漫画书告诉你,每当列奥跌入险境,是科学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帮助他化险为夷,转败为胜,所以这四本书用生动的事实告诉我:科学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真羡慕列奥有那么多好心的叔叔,带他去闯世界。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二
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平日里最喜欢的事就是搜集各类食谱,看着书中的一道道精美料理在自己手里完美复刻,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想当初我也是一名厨房小白,自从有了孩子后,十八般武艺逐渐精通,做饭必须是首要掌握的技能,十年下来也算小有所成。除了最初妈妈远程指导过一段时间,其余时间都是依靠各类食谱,一本本食谱就是我通往大厨路上的武林秘籍。
因此,每当看到特色食谱,我总是两眼放光,恨不得把它们全部抱回家细细研究实践。其中就包括后浪出版的《银勺子·漫画版》。《银勺子·漫画版》源自意大利国民食谱《银勺子》,它从原版书约2000个食谱中筛选出50道经典意大利家庭料理,并以漫画的形式展现食物的制作过程,将地道的意大利美味搬上人们的餐桌。
虽是以漫画的形式展示食物的烹饪过程,但比起图片丝毫不逊色。书中食谱的每一个步骤都配有完整的手绘插图,清晰又有趣,不仅对初学者十分友好,甚至儿童和青少年也能很快地get到它的精髓。至少我家可爱多就能看着食谱轻轻松松说出它的步骤,如果在孩子心中做饭是件很容易的事,那么他以后也会愿意多多去尝试。
不过,这本食谱的独到之处绝对不止这一点,在每一道料理的选择上也很用心。《银勺子》是意大利最具有影响力和最成功的食谱书,书中记录的食谱是经过精挑细选、最有代表性的意式家庭料理。全书依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开胃菜开始,带领读者一步一步地制作出洋溢着意大利风味的家庭料理。
当然,在做意餐过程中的一些烹饪技巧和注意事项书中也有详细说明。不管是历史悠久的玛格丽特披萨,还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意大利面,抑或是制作手法独特的卡诺里卷,看了这本书,你都能轻松将它们变成自家餐桌上的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而我们只需要备好所需食材,跟着书中的步骤依葫芦画瓢,然后静待美食出锅。翻了下冰箱里的食材,我做了个简单的“鸡蛋盅”和“豌豆火腿意大利面”,跟着食谱一通操作,只用了二十分钟,两道美味可口的料理就已经出现在我家餐桌上。
这两道料理我以前也做过,但这个版本的料理添加了香甜美味的淡奶油和奶酪碎,吃起来显然更可口,味道也更浓郁。这大概就是本书一直强调的“地道的意大利味”吧。
但我最欣赏的还是意大利人对于用餐的态度。书中写道:“在意大利,用餐是一件堪称神圣的事情。为了细细感受精湛的技法和丰富的滋味,花上两三个小时去品尝盘中的菜品是极为重要的。意大利人热衷于享受美好生活的根源,可能就是源于他们崇尚大家齐聚一堂,纵饮共餐。而这恰恰也是本书的用意所在。只有与亲友分享,才能让亲手烹制的佳肴别具一番风味。”
是的,认真对待每一道料理,认真享受每一餐饭,不仅是对烹饪者最大的褒奖,也是对食物最大的尊重。
对我而言,食谱不但是美食秘籍,还是治愈心灵的妙方。而通过看漫画就能让你轻轻松松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地道的意大利料理,我想只有《银勺子·漫画版》能做到。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三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叫《三毛漫画》的书,我欣喜若狂,立刻从包里拿出这套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这套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叫三毛的可怜小孩在旧社会四处流浪、沿街乞讨,在新社会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主人公三毛的头顶上只长了三根头发,中等个子,骨瘦如柴,身上穿着半新不旧的衣服。他本性善良,每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有一次,三毛正在街上散步,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被一个大男孩欺负,那个小男孩被打得鼻青脸肿,三毛跑上前,对着那个大男孩就是一拳,那个大男孩被三毛打得眼皮都紫了。
三毛他出生在江南,在旧社会当过兵、当过乞丐,在新中国成立后,三毛被一个好心人收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三毛也有许多故事哦!比如说,《三毛日记》、《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
三毛他乐于助人、经常打抱不平,是一个既友善又好学的好孩子。
我从三毛身上看到了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在生活中我也要像三毛一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四
银勺子这名字好,可金勺子在哪里呢?别闹,金子哪能做勺子,银器具用来盛食物、打理。本书结构鲜明,主要分为六大章节,第一章简介、第二章头盘、第三章意大利面、第四章主菜、第五章甜食&糕点、第六章附录。首先,在简介部分,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本书是1959年在其本土意大利出版发行,至今仍然受到国内、国际烹饪界的追崇。接着书中从六个方面展示其硬核思维:第一,如何像意大利人一样用餐;第二山水和气候;第三,关键食材;第四地方菜;第五,购物小贴士;第六,烹饪与技巧。每个部分都有相关硬核、软思维,提醒读者从烹饪的思维运行刹那开始,思想与境界要到位,食材、方法、技巧等也有我慢慢来,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是面面俱到,就像韩剧里的传统菜一个味道,慢慢熬吧!
来一个精美头盘,名字是《米兰风味蔬菜汤》。这本书的一个亮点,它特别细心,如4—6人份、准备时常30分钟、制作时长2.5小时,怎么样,整个制作过程还是很精确,真不像笔者自己单独想象的,差不多行了。精准出真知!开始啦!胡萝卜切片,当然不是竖着切,切成圆片,不是长条。马铃薯的切法很特别,切成丁,而不是片或者是块,怎么样,挺别致吧?西葫芦切片。打理番茄还要用冰水,这是够讲究的,这一部分太难,需要我门慢慢思考,不能急于求成。笔者一开始做失败了,就是没看懂,一定要仔细。笔者剧透到这里吧,后面请各位自己学习、操练起来吧。
有个环节每面各煎一分钟,够精准的吧,看来做这几个牛排要用秒表,否则真能数错了、看错时间,烧糊了也是有可能、要么半生不熟也是很要命的。还好,书末三个图标:一分热、五分热、全热,真是暖心!
看完了、做了一些菜,肚子饱了、眼还是有欲望,请您自己试试吧。简而言之,谈点体会,笔者需要跟尚未读过此书的朋友说一下,这是一本书名《银勺子》,编者是意大利人银勺子,估计这是个艺名,不是本名。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银勺子》是一本烹饪界的漫画书。据我这馋猫猫证明:其配方源自意大利国民食谱《银勺子》的50道经典意式家庭料理,精挑细选的地道意大利味。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五
今天,我在家里阅读了《花季信风》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漫画上的渔翁》。这个故事我读起来觉得既新鲜又有趣,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全心全意地去做,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像文中的罗小波那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照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地去做,不能今天做这个,明天却去做那个,那是不好的。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罗小波有很多理想。起初,他想当一个小提琴家,可他弹不好。事情过后,他又想当一名篮球运动员,可又没成功。最后,他又想当数学家了,可他一见到算术题就厌烦,他又放弃了。后来,他让班上的“小画家”姚靖给他画一幅关于他的理想的画。“小画家”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一轮太阳高高的照着,远处是湖泊,近处,一个渔翁跷着二郎腿,手枕着头在睡大觉,旁边的竹竿上晒了几张捕鱼网……画下面有一行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渔翁”。罗小波一下子就明白了,脸变得通红通红。
我学过一篇课文《水滴石穿的启示》,水滴目标专一,一直滴在石头的一个位置,坚持不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滴终于把石头滴穿了。
我们不应该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渔翁,应该像水滴学习,做任何事都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六
给您推荐一个本书里的意大利菜秋季菜单:头盘:酿牛肝菌/面食:豌豆火腿意大利面/主菜:煎焖蔬菜金枪鱼/甜品:苹果蛋糕。怎么样,是不是垂涎欲滴了。别急,这本书里有50多道经典意式家庭料理,分为头盘、意大利面、主菜和甜点四个部分展现给读者。据说真正的完整版《银勺子》像《圣经》一样厚,它第一次出版是在1950年,到现在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之所以经久不衰,想必与它的“经典”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说起意大利,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它像靴子一样的国土形状以及了不起的意大利足球联赛,然后就是帕马森干酪等五花八门的奶酪了。意大利是一个热爱美食也尊重美食的国家,意大利人喜欢用长时间来烹饪一桌美食供家人朋友一起品尝。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去选择外卖,而并不是亲自下厨。所以希望这本美貌又实用的漫画版《银勺子》能够让更多的读者和家人重新爱上烹饪。
这本《银勺子》对每道料理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一开始都会列出这道料理所需的原材料,并配以可爱的图示。意大利菜比较常用的食材当属奶酪、罗勒以及大蒜等。接下来就是步骤解析。从一开始的切碎到搅拌、入锅、调味,最后起锅点缀,每一个步骤都有非常详细的讲解及配图。如此一来所有烹饪步骤及注意事项都清清楚楚地显现在烹饪者的脑海中。而且即便你不是以烹饪为目的,就是看着也是非常赏心悦目!
白酱成了一锅豆腐脑,他说是面粉加多了,然后就开始面多加奶,奶多加面的循环。千层面面皮自己做的,又厚又硬,怎么烤也烤不熟。食材都是高级食材啊,牛奶、鸡蛋、奶酪,也不能就这么扔了。最后老父亲给做成了一锅大杂烩(再次笑哭)。
在意式料理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就先从简单的头盘开始吧!“面包沙拉”、“培根白豆菠菜沙拉”、“蛋饼”,听上去就好有食欲。而且我发现这本书里关于海鲜的料理还真不少:“海员式贻贝”、“鲜虾蝴蝶面”,听上去好吃又简单。甜点这部分就更精彩了:“覆盆子冰糕”、“意式杏仁饼”、“意式奶冻”……相信有《银勺子》的陪伴,这些美食不久就能够出现在我家的餐桌上!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七
今天我看了一幅意义颇深的漫画,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小女孩悠闲地坐在床上,脱了鞋的两只脚还时不时晃一下,手上捧着一本书,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没过一会儿,她的妈妈端着一盆热水走了过来,还问了她一声看什么书呢?小女孩听了,还很不耐烦地说:“书名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也听出来她的不耐烦,于是也没多说什么。
其实啊,我认为父母不应该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有很多种方法,溺爱他只会害了他而且我们看书一定要读懂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不要只看片面,要读懂文字背后蕴藏的含义不要像漫画中的小女孩那样,嘴上说着在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连洗脚那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八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洛克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同时他也认为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在《教育漫话》的序言中,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同时他还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国家的繁荣与幸福也靠国家具有良好的教育。
翻开《教育漫话》,第一句话是“健康之精神寓于教育,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洛克充分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对于生活事业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认为不能给儿童娇生惯养的生活,要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艰苦的品格。同时还认为儿童从小就应该学会游泳,认为游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他认为儿童之所以受不了寒冷,只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一种抵御寒冷的习惯。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能受得了的。还有一些在饮食方面的建议。例如不能喝酒或者喝烈性的饮料;要避免吃一切的糖果;水果要有选择有节制的吃等等。在他建议的那些做法中,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有的似乎有些极端,但是也是很有启示的。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关注的太少,把大部分的目光都放在了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什么都是无用的。父母在物质条件上尽最大的力给孩子满足,认为这就是爱孩子。于是出现了很多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王子,而家长的溺爱同时又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洛克对于德育的重视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洛克看来,德行构成了绅士思想品质的核心:“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行,在他的教育思想里有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首先是时间问题,德行的教育要趁早,他认为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犯了错,就要加以教导,不能认为孩子小的时候过失没有大的损害就纵容他们,这种溺爱必定会使孩子学会打人、骂人、为所欲为,孩子如果在幼年的时候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年以后是很难改正的。其次是手段和方式,洛克在其中提到了以下几种德育的方式。1、奖惩教育。他既反对用体罚的方式也认为用儿童的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这也并不就是说他完全反对用奖惩的方式来教育儿童,而是我们要选择得当的奖惩的方法。在奖励的时候不能因为不让儿童做这件事就给他另一个许诺,这样只不过是转嫁了他的欲望,甚至是扩大了他的嗜欲。精神的奖励要优于物质的奖励,这种物质的奖励会使得儿童得到鼓励他们去奢侈、骄傲、贪婪、追逐物质的错误讯息。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尊重的方式来达到奖励的目的。这种精神的奖励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懂得尊重和羞辱的意义。如果能够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就会使儿童具备一个真正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会永远发生作用。关于惩罚,洛克认为惩罚首先不宜多使用,“受罚最重的儿童,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成人的。”惩罚首先要趁早,一旦使用适度,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就要放松,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趁早是为了在儿童很小的时候,树立父母的威信,使他们畏惧父母,这样才能为以后的管教提供可能的条件。在这中间,他论述了自己关于鞭笞这种教育方式的想法。认为这是一种贪便取巧的教育方式,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办法。会使儿童为了避免痛苦而违心的去做一些事,同时会使我们期盼儿童爱好的事物产生更大的厌恶,还有可能养成奴隶式的脾气。
首先要纠正一个观点:鞭笞不是为了使他们感到痛苦,而是为了使他们觉得羞耻。身体的痛苦是短暂的,很快就可以忘记,而羞耻之心才可以真正使儿童避免再次犯错。要制裁他们的德行,而不是要制裁他们的身体。如果又比鞭笞更好的方式能够让他们得到羞耻之心,就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他例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上流社会的人,他的孩子最怕被人脱掉鞋子,正和别的孩子畏惧鞭笞一样。那就可以用脱鞋子来代替鞭笞。惩罚要尽可能地避免,鞭笞是最后的方式,其前提是所有的温和的方式都起不了作用的时候。因为鞭笞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自然便会产生极大的害处。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一味地避免和反对惩罚教育,难道真的就是好的教育方式吗?我看并不见得,关键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惩罚的手段、惩罚的时机、惩罚的目的是不是正确,正确的适机的惩罚教育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的。2、练习法。洛克认为儿童不是仅仅能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可以被忘记,要达到长久的教育效果,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一种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可以在儿童身上变成习惯。因为某种动作时时应用被强化的缘故,这种习惯就像是一件与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的事,用不着思考,也无需考虑。3、榜样教育。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中,“最简单易行且富有成效的办法是:将儿童应该作或避免做出的事情的榜样放到他们跟前”,“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所以,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的重大教育作用。作为儿童的直接教育者,父母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儿童的伴侣的影响和作用,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儿童如果常常和一些好伴侣在一起,定会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为教师的教育起一种辅助作用。以上是洛克家庭教育思想中比较核心的几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现代家庭教育的共鸣,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局限性,不可全盘照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洛克的家庭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教育需要父母和家庭教师有很高的素质,才能实现这种教育的效果。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九
我的爸爸是个思想前卫的人,在我刚会认字的时候就告诉我,读书有许多好处:除了能获得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更能修身养性。听了这些,我是一知半解。
在我上幼儿园时,爸爸就给我买了一套《植物大战僵尸2科学漫画》,那时,我看书是为了打发时间的,现在,我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没事就抱着《植物大战僵尸》看,里面有恐龙卷、医学与疾病卷、植物卷、海洋卷、机器人卷等等二十几本。在这么多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恐龙卷。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掘奔龙真的会挖洞吗?掘奔龙意为“挖掘的奔跑者”,它是一种行动敏捷的小型恐龙,也是第一个被发现有穴居生活证据的`恐龙。掘奔龙的化石发现于美国蒙大拿州,年代为白垩纪晚期。与鼹鼠、针鼹、袋熊等善于挖掘的穴居动物相比,掘奔龙的挖洞能力还是比较差劲的。其挖掘洞穴能力应该和土狼、豚鼠、以及兔子差不多。
在我的想象中恐龙是一个庞然大物,那么恐龙蛋应该也是很大的,可是事实却不是的,恐龙蛋却是很小的。恐龙蛋为什么这么小呢?原来如果恐龙蛋太大,蛋白和蛋黄的重量也会很大,那么蛋壳就很容易破碎。恐龙蛋壳厚3~7毫米,已经很厚的蛋壳了,如果再厚一些,空气很难进去,就没有充足的氧气供给小恐龙呼吸,而小恐龙也不容易钻出来。
爸爸给我买的书我非常喜欢,里面还有我喜欢的植物和僵尸漫画。在这么多书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读书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知道许多生活常识。还有许多知识就连我的爸爸都不知道,经常被我考倒。哈哈!我现在每天到家写完作业就会拿出我的书,我想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会让我感到很快乐。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十
中国历史上每个有责任感有成就的史学家,都会以他们的心血凝聚起来的思想,留给全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此,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太史公司马迁。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父亲司马谈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临死前嘱托司马迁帮他继续完成史书,然而,司马迁因替一位将军辩护而遭受酷刑,他风次想血贱墙头,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一部鸿篇巨着《史记》诞生了。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展示了一部辉煌的中国通史的画卷,两千多年来,赞叹它,研究它的人不绝于时,证明它有巨大的挽力和不朽的地位。
这是一部说不尽的“史家之绝唱”。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意境中,轻松幽黑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事件的背景特色,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有《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图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记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副食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司马迁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写完了《史记》,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理在心底,重在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着――《史记》,这部前无丰人的着作,几乎耗尽了他毕业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正是他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才能继续坚持下去,没有了责任感,任何事情都无法很好完成。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十一
分享的书籍是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的历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本书一共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本纪:主要写了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门的帝王传记。表:这个艺术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传输叙述的联络和补充。可以这样说,他是传本书的精华。以表格这样最简明的形式,记叙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人物,揭示了古今意思的变化规律。世家:有封地、有爵位(周朝旧制公、侯、伯、子、男)、能够世代继承,这一类就是世家。列传:一般用以记述帝皇以外的人物事件,(凡侯王而能世袭的《史记》原列入“世家”后代的纪传体史书则取消“世家”一类,统称为“列传”)。
再看《典籍里的中国》的时候。就对《史记》有了充分的了解。然后自己也买了。分享一下我所学到的东西。
一、《史记》是司马迁为了继承父亲司马淡编订的史书遗志。因为司马世代为史官,司马淡,一心继承先人久绝的世业一一太史今,重新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二、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的精神。以道以,拨乱世,反之正。可见司马迁,对“春秋之义”和“春秋笔法”心仪已久,这是他要残城孔子的争议,秉承《春秋》褒贬精神,最后写成了史记。三、司马迁要肩负史家的责任。查阅资料,我才发现,“太史今”只是俸禄六百石的小官,职责仅在于管理图籍,掌管星象天文,最多也只是记录上代乃当代事情,并无薯述的责任。为了家族,司马迁,一心秉承先人世传及往事“述往事以思来者”的责任感写完了《史记》。
《史记》我会认真阅读,可以在这本书上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故事,今后我也为了家族的荣誉,不断的努力。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十二
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完了陈磊的《半小时漫画唐诗》这本书,在阅读中我发现了许多乐趣。
不同于普通漫画,这本书里反而文字更多,但精美的图案也令人哈哈大笑,乍一看好像全是笑点,但其实却体现出唐诗的重点。
《半小时漫画唐诗》里用丰富的图画表达诗人的性格和特点,用各种奇形怪状的字体表达情感,用文字去介绍诗人,用丰富的色彩给文章活力。
比如李白,在书里他的形象是:一手高举酒杯一手提酒壶,眼睛半睁半闭,两眉毛高高翘起,脸上红扑扑,嘴角上扬,胡子也是弯的,似乎也喝醉了,这不,一下就充分体现出了李白爱喝酒的特点。书中也详细讲解了李白的一生,每句话都恰到好处,把幽默的漫画和枯燥的资料合并,从知识中获取乐趣,从乐趣中提取知识。我想,如果同学们都从这种阅读方式中爱上阅读,爱上追求知识的过程,从此不再厌烦干巴巴的古典名著,字里行间体会它的乐趣,给心灵极大的`启发,对学习也有益无害,推荐大家看一下这本书,改变对阅读的看法,在阅读中寻找快乐。
有些同学基础满分,但是遇到阅读题像钉子碰到气球泄了气,然而往往阅读题分数高,题目难,阅读量少的同学就拿不到分,使阅读题成为了同学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考试总从这“掉坑”。有些同学就站了起来,他们热爱阅读,有阅读题就好像上帝福音,不说拿满分也得拿多半。我们不妨换个方式读书,有图画的书,边读边看其中的图画,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看完后再看看没图画的文字,想象画面,猜测情节,慢慢自然会爱上这种追求情节的过程,爱上阅读!
这本书让我对阅读更加喜爱,知道了怎么样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也找到了爱上阅读的方法:有图,品味;无图,想象;在阅读中寻找乐趣,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这才是读书的最大意义啊!
银勺子·漫画版读后感(通用13篇)篇十三
暑假里我最喜欢读的书就是《科学漫画》了,它的语句生动有趣,把科学知识解释得清晰明了,还配有很多精彩的图画,很吸引人,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呢。
大自然的奥秘可真多,我一定要多学知识,多思考,长大后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