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掌握好教案编写的核心要点,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一
本单元的学习是以第一单元为基础,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基本掌握了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基本达到独立完成探究简单问题的水平。
由于学生从二年级开始,非常熟悉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安排做了相应的调整。将第五册的第一、四、六单元乘除法部分的知识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5、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运用。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
3、混合运算(需要具体说明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除法的验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
四年级上册。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其应用。
2、混合运算。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问题情景中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单元要点。
1、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正确运用估算,进行正确试商。
3、能用乘法验算除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用。
5、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二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小黑板。
尝试运用法。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三、实践应用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五、作业本。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三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掌握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一、引入。
1、列竖式计算:9681456。
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题,边说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天上午交上来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吗?(9230)。
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
出示学习指导:
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
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
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
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内化。
1.用竖式计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
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四、全课总结。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四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
教师:例5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
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三、总结。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五
1.经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笔算的探索过程,掌握这种笔算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生:62/3。
师:板书,62/3。
1.动手操作。
师: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先用羽毛球摆一摆,分一分。给每组发表示成筒的羽毛球,每筒10个,2个单张羽毛球。一齐动手,看每班能分几个,还剩几个。
生:动手摆分,交流结果。
师:先分成筒的,每班分到20个,再分单个的,分不够就剩下2个。
2.列竖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得到了结果,那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生:试算。
生:一人板演。
生:交流。
师:商的个2上为什么要写0?
生:因为个位2里面不够3除,所以要写0。
师:如果商的个位上不写0,会出现什么问题?
3.小结。
师:两位数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没有剩余,接着除个位上的数不够商1时,必须在商的'个位上写0。
生:做想想做做第1、2、3、题。
师: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讲评纠正错误。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是怎样学到的?
生:相互说。
师:板书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
想想做做第4、5、6题。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六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练习十一。第1~4题。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七
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1.口算.。
52013=90018=24048=75025=。
720036=910013=64016=96024=。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5201324048910013是怎么想的?
2.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14782023=。
师:除数由一位变成了两位数,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们还会做吗?
2.教学例14。
(1)学生试算例14782023=。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在下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4,已经没有余数,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将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3)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因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百位上,商应该是三位数,所以应该是340.。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4)对比练习。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
3.反馈练习.。
918054=577854=374931=。
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笔算.。
2.判断.。
(1)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2)被除数的末尾有0时,得出的商末尾可能有0.()。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在哪儿,讲清理由.)。
布置作业。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八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
二、探索算法
1.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插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女孩说:这本书共192页。小明说:我每天看32页。问题:小明几天可以看完?)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是怎么看书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计划呢?让学生自己计划每天看的页数,为后面学习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提供数据。
提问:怎样列式解答上面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232)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每天看页这一条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小强要几天能够看完这一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其中最好包含需要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
(1)探索四舍法试商。
提问:怎样计算19232的商呢?先列出竖式。(板书竖式)
提问:19232与前面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
启发: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呢?(可以)应该把32看作多少?(可以看作30)
提问:为什么可以把32看作30来试商?(32比较接近30,所以,可以把32看作30)
教师在除数32上面用红粉笔板书:30。
再问:想一想19230应该商几?(商6)
讲解:这个6是19230的商,是不是192 32的商呢,还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说这是试商。现在用6和除数32相乘。请大家接着往下算,把计算过程写在书上。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谈话:通过计算我们知道,试商得出的6就是19232的商,说明试商正确。计算完成后,为了保证计算正确,我们还应该验算一下,下面请大家独立验算。
指名完成验算,并安排学生把例题中横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几十几就看作几十,老师可暂时不纠正。
(2)探索五入法试商。
利用学生提出的小强每天看39页这一条件,或教师自己提出这样的条件,让学生计算小强看这本书,需要几天才能看完。
谈话:大家独立计算,有问题可以与同桌商量。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帮助学困生。
反馈:你是怎样试商的?
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把39看作30来试商;把39看作40来试商。
讨论:为什么要把39看作40来试商?
师生共同填写表格(表略)。
比较:通过计算19239,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和19232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不同点:把32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把39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
3.归纳试商方法。
同桌交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把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谈话:书上把这几题的将除数所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用的,以后我们解题时可以把它记在心里,不要写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2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每天从17:00播到17:32表示什么?
4.拓展题。
出示:2565□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题。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九
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实物投影、课件。
一、导入新授。
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123=4(瓶)124=3(枝)。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
预设:0+5=24-0=50=06=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2)思考: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
1、p6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2、根据2532=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65=。
70416=。
89127=。
32612=。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3+3+3=12(枝)123=4(瓶)。
34=12(枝)124=3(枝)。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0不能作除数。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十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计算、验算的良好习惯。
掌握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和验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
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1.提供材料:
2.组织探究。
(1)独立尝试计算并验算(请三位学生板书);
(2)小小组校对,议一议:谁的得答案和方法是正确的;
(3)讨论: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
(4)完成p118页表格;
(5)汇报。
3.汇报:
1.结合板书,说说计算方法。完成表格,
2.汇报验算方法。
1.判断:下面算式是否正确。
1234。
3063121212843529。
306384306。
612512。
612512。
09。
纠正错误,讨论0是怎么来的?
你想告诉同学们,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计算并验算:
2565224291680382。
2.开放题: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一个数除以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验算方法是怎样的?
练习十四。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十一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做好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自我发现的过程。因此,本设计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活动情境,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积累活动经验,做好铺垫。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抽象算式建立表象支撑,直观感受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通过对比恰好分完和分完后有剩余的情况,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水果学具。
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创设情境。
同学们,邮递员叔叔今天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送来了一张照片,它是从我们的联谊班寄来的。你们看,联谊班的同学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这些同学在用小棒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黑板上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在黑板上依次画出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并汇报结果。
(4)质疑:看到我们摆的图形后,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1:我发现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
生2:我发现剩余的小棒根数都不相同。
2.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好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那么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创设邮递员叔叔送照片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图形,进而发现问题。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样摆?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个草莓来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预设。
生: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6÷2=3(盘)。(教师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预设。
生:这个算式表示把6个草莓每2个分1份,可以分3份。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教师把原题改成: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2)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预设。
生: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后有剩余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4)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5)教师明确:7里面最多有3个2,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教师板书算式)。
(6)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十二
(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二)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了除数是一位,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简单口算。下面我们共同练习一下。
1.口算。(口算卡片)。
30÷320÷236÷3。
60÷3600÷684÷4。
80÷248÷4900÷3。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36÷3的口算过程。(30÷3=10,6÷3=2,10+2=12)。
2.填空。(投影出示)读题、口答。
(1)2是由()个1组成的。
(2)40是由()个10组成的。
(3)42是由()个10和()个1组成的。。
(4)420是由()个100和()个10组成的。
一位数除两位数。
例1:口算42÷3。(板书)。
指名读算式:(42除以3)(3除42)。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4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小棒4捆又2根)想一想,自己动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也可以两个同学商量一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老师逐行巡视,个别指导,做到心中有数,一会儿请同学到投影仪给大家摆。
实际操作的同学回答:把3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得到1整捆。剩下的1捆平均分成3份,不能得到整捆。(怎么办呢?)要把这1整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是12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到4根。
师:请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请不同分法的同学,也到投影仪上给大家演示。
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分法,进行争论,各抒己见,最后统一到第一种为最佳分法。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种分法简单地用语言概括一下?
(把42根分两次,先分30根,再分12根)。
师:现在我们来看口算42÷3,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请同学回答,老师写在黑板上:
42÷3=14想:30÷3=10。
12÷3=4。
10+4=14。
做一做:(投影出示)。
32÷2=48÷3=60÷5=。
学生独立完成,(给几个小黑板或投影胶片,订正时用)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再说得数。
32÷2=1648÷3=1660÷5=12。
请检查一下口算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
(可以用乘法进行验算)。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例2:口算:420÷3=。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做这道题,怎样想?可以和例1(42÷3)联系起来思考。(被除数420,也就是42个十,除以3,商是14个十,也就是140)(板书:例2:口算420÷3=140)。
想:420是42个十。
42÷3=14。
14个十是140。
做一做:
450÷3=150560÷4=140900÷6=150。
说出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说一说口算过程。
38÷2=1975÷5=1554÷3=18。
380÷2=190750÷5=150540÷3=180。
2.投影出示,课本练习八,第2题。
请同学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订正。
3.口算抢答:
口算卡片发给学生(小老师),由小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可以抢答(不必举手,得到允许)。
81÷3840÷7780÷338÷296÷8。
68÷465÷564÷487÷3650÷5。
640÷4920÷296÷470÷5960÷4。
4.读题、列式、口答。(投影出示)。
(1)被除数是84,除数是6,商是多少?
84÷6=14。
(2)7除910等于多少?
910÷7=130。
(3)把7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75÷5=15。
(4)810里面有几个3?
810÷3=270。
(5)一个数的4倍是520,这个数是多少?
520÷4=130。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这些口算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可以为后面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加强这部分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
作业:看书第36页。练习八第4,5题。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在教案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口算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的,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使新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教学中教师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十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与除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在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前四课时,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1、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树立新的教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只关注知识结果转向要重视知识结果,更要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这节课,我不想把知识、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创造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感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数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来获取知识。
2、重组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
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由对教材的挖掘者、执行者走向课程开发的研究者、设计者。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后,把原来教材2课时放在一个课时教学,体现了大容量的课堂。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 13/15=()()
12/7= ()() 100/6=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48÷214÷724÷635÷7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二、观察:
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结合学生汇报,
5、教师板书:这样算6÷3=2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240÷3=80。
五、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7页1.2。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十五
经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
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图片。
(一)基本练习。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540÷90370÷20750÷60600÷30。
(二)提高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20×()﹤91()×30﹤9498﹥30×()50×()﹤190()×60﹤482402﹥70×()。
练习时可以拿出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进行比赛,交流自己的做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再独立完成余下的题目。(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通过交流使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提高试商能力的`目的。)。
2.做儿童衣服每套用布,原来有布,用去了,剩下的布做40套儿童衣服够么?
3.种植的玉米,需要种子,大约有100粒。
(1)玉米种子大约有几百粒?
(2)种植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种子?
练习时,鼓励学生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第(1)问可以用估算解答;第(2)问可以用笔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第一问,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有几种方法?小组间交流自己的想法。第二问自己独立完成。第一问,可用估算解答,第二问,可用笔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
三、(趣味练习)。
人体趣味数字:
儿童的头发平均每月(按30天)长。
儿童的指甲从出生到10岁大约可以长。
人1小时大约眨眼840次。
(1)儿童儿童的头发平均每天大约长多少毫米?
(2)儿童的指甲平均每年大约长多少毫米?
(3)人平均每分钟大约眨眼多少次?
以小组合作为主,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求得结果。
20×()﹤91()×30﹤94。
98﹥30×()50×()﹤190。
()×60﹤482402﹥70×()。
完成同步练习的相关习题。
课后。
小学生数学除法教案(热门16篇)篇十六
三、在下面的分数中,分别找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四、分子是8的假分数有(),其中()能化成带分数,()能化成整数。
五、用1、3、5、6、12能组成几个假分数,并把它们写出来(分子和分母不用同一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哪些是带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