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能够展现作者的文采和智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些优秀作家的杰作,相信它们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一
《乌塔》是我们学到的一篇课文。文中的女孩叫乌塔,他是一个勇敢、令人佩服的德国女孩。
乌塔让人佩服的是,她独自一人旅行的费用都是自己业余的时间打工赚的钱!而且她还花了三年的时间设计旅行的路线,阅读有关这些国家的资料。乌塔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经常给家人拨个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说明她是个细心的女孩。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能独自去旅行,这样的事放在我们中国父母的眼里是难以置信的事。如果说你想一个人出去玩,你的父母会担心你的安全;如果说你想一个人出国旅行,那简直是白日做梦。
这就是东西方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的区别。西方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只要父母认为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就会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实践。西方父母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自立、自强。而中国的孩子呢?别说一个人旅行,有些孩子上学都要父母去接送。是中国的孩子太弱了吗?不是,而是中国父母过于溺爱,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去做事。他们把孩子呵护成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被风一吹就会凋落。
乌塔有一句话说得好:“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单独出门?”我认为我们应该像乌塔那样,从小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才能更好更安全的认识世界,茁壮成长。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二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感到十分惭愧,惭愧自己的无能,惭愧自己的无所作为。
有一次去春游,妈妈早上五点钟就起床了,为我准备水,食物,晕车贴等物品。就连最基本的穿衣服也是妈妈帮我完成的。从家到学校明明只有一公里的路,可妈妈还是骑着电瓶车送我到学校去的。上车前,妈妈对我千叮咛万嘱咐,同学们都用那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的脸顿时红了起来。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来到景点。不经意见,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包比别人胖了一圈。现在,我都已经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中的一员了。
我是那样无能。而乌塔呢?孤身一人游遍欧洲,我跟她相比,真是差的太远了。
乌塔是刚出生的小鹰,被老鹰抛下了山崖,历经磨难,终于成了搏击长空的雄鹰。我们是刚出生的小鸡,被母鸡紧紧地护在胸下。希望父母打开逆爱之锁,给我们一份真正的自由,能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三
读完后,我掩卷沉思:我们写文章太多都写赞扬中国的,而这篇文章却铿锵有力地打破了这层金光闪闪的薄皮,把我们的缺点赤条条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国人的缺点。
这篇文章的观念很正确,我们中国人的确有娇惯孩子这一大毛病,而外国人在这一点上就比我们聪明多了。中国人想办法怎样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人照顾,外国人却想办法怎样让孩子从小学习照顾自己,以便长大后自己照顾自己。
本文作者不仅写出了外国孩子自立能力比中国孩子强,而且还暗写出了乌塔的意志非常坚强,因为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三年,并且每个周末到超级市场或别的地方去发广告单,甚至给别人看小孩。这些活都很累,让乌塔这么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来干更是难上加难、累上加累。可乌塔坚持下来了,这充分说明乌塔的意志是多么坚强!我想:如果中国的孩子都像乌塔这样那该有多好啊!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能独自一个人游欧洲,你信吗?你一定不信,但乌塔就做到了。在外国,很多孩子都像乌塔一样一个人出去旅游。那我们回到蒲鞋市小学看看。放学后,我看到一个二三年纪的同学一出校门,就把书包随手一扔,扔给了奶奶,自己却悠闲地走在前面,还和旁边的同学聊天。奶奶腿脚不灵便,追不上他,只能在后面叫:“孩子,慢点,慢点。”难道奶奶的力气比他大?他为什么不自己背书包?这就是我们当中有些孩子跟乌塔的差距。
平时,一些孩子的爸爸妈妈不让孩子一个人出去,就连放学一个人回家都不放心。古人说“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爸爸妈妈们,你们应该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向前走。
但是乌塔出去旅游不但得到爸爸妈妈的同意、支持,还要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像在欧洲,人们的文明程度高,交通意识强,所以在欧洲比较安全,家人才同意乌塔去欧洲旅游。而在我们这儿一些人的交通意识较差,开车过斑马线不礼让行人。有时候,我都竖起大拇指,示意司机礼让,可司机还是横冲直撞,吓出我一身冷汗。所以我平时过斑马线总爱跟在大人身边。还有坏人偷东西、抢小孩??好恐怖啊!我真不敢一个人外出。所以爸爸妈妈不让我们一个人出去。
我们中国孩子应该向乌塔学习,但不能盲目地去学乌塔独自外出旅游,而是应该学习乌塔的独立能力。以后应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四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德国小女孩乌塔,通过她独自环游欧洲,折射出德国小女孩独立自主、热爱生活的品质。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震撼于乌塔的独自旅行,对比我们中国孩子事事依赖家长,我感到十分羞愧。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呢?我认为,乌塔的经历体现着西方国家对孩子的教育理念——独立。西方提倡独立而开放的教育模式,孩子们很小就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乌塔为一次旅行准备了三年,自己打工挣旅费、阅读相关书籍、计划旅行的方方面面,最后满怀热情的上路、收获满满。面对别人的帮助,她会非常感激。而在我们中国,家长们只看重考试成绩,孩子们只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中国孩子出门旅行只是学习的调剂,是说走就走的事。旅费,父母给,旅行,父母陪,习惯了这种生活,他们认为父母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太懂得感恩。
以前,我的生活也是被妈妈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年级入学以来,每天我的课余生活不是写作业,就是兴趣班,自由支配和玩耍的时间少到没有……然而,升入四年级,我向妈妈提出了抗议、举起了独立的大旗。起初妈妈不同意,觉得我自觉性太差。我拿出练习册,认真地说:“妈妈,你看,以前我做完练习册,你帮我检查、指出错误、再让我改正,这并不是个好办法。如果让我对照答案自己检查,不仅能节省你的时间,我也能用不同颜色修改,复习时更有针对性啊。还有,遇到实在不会的习题,我可以再向你提问呀。”妈妈听了,同意让我试试。就这样我和妈妈达成协议,每天放学回家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自行检查,之后就可以自由活动。
现在,我觉得自主学习让我更加充实而快乐了。然而,其他很多方面我还需要妈妈的帮助、不是很独立,今后我要试着自己做更多的事、承担起一份责任!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五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以后,我对课文中的乌塔非常佩服。她是一个聪明、能干、勇敢的女孩。因为她仅14岁,就能只身一人环游欧洲,早在11岁时,就开始为这次游历做准备。
乌塔11岁就出去打工挣钱,利用假期,从分发广告、报纸到帮别人带孩子,做了许多工作,为独自环游欧洲挣路费。想想我自己吧,今年都10岁了,在家还不会洗衣服、做饭,连做个荷包蛋也是有时咸,有时淡。
在中国,学习好但不会干家务的孩子到处是。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大学生考入了名牌大学,却因为不会洗衣服叠被子甚至不会整书包而被迫退学!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中国父母多么溺爱孩子!我在家里,想要什么父母都迁就我,从来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别说小孩了,就是大人,也有一拨“啃老族”。他们明明可以自己出去工作,却还要向父母要钱,甚至有些父母都退休了,还向父母要零花钱,他们连14岁的乌塔都比不上!
所以,请各位中国家长,敢快打开自己对孩子的“溺爱之锁”,让中国的“笼中小鸟”也变成“高空的雄鹰”吧!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六
首先,我想到了父母对待孩子爱好态度的不同。乌塔的父母,尊重孩子的乐趣,尊重孩子的喜欢,敢于放手让孩子独自去闯荡“江湖”,去经历磨难;而我们的父母,虽然也很爱孩子,但是却像老母鸡呵护鸡孩子一样,永远让它们生活在自己的翅膀底下,不让他们经历风雨、经历危险。
另外,我想到了我和乌塔对待做事情态度的不同。乌塔,在旅游之前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而且做好了寻求帮助的各种准备,以便遇到困难时应付自如;而我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不做准备就行动,往往中途卡壳、不知所措。记得那次在北京逛商场,我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我像乌塔一样,提前做好准备,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我还想到了我们对待金钱的不同。为了挣旅费,乌塔每个周末就去分发广告,去陪伴别的小朋友玩。而我呢,只要想花钱便伸手向父母要,从来没有体验到自己挣钱的困难和其中的乐趣。所以,我花钱像流水,不知道节俭。
因为这些不同,乌塔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独立、越来越积极乐观,而我却表现得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依赖。所以我要学习乌塔,努力做一个独立自信、积极乐观的孩子,等到我14岁的时候,也能够独自一人去旅游。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七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令我最难忘的是乌塔独自一人到国外去旅游。
她十四岁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最后还想继续挣钱到中国呢。想想自己吧,我现在已经9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学到利川旅游,但是爸爸妈妈说:“你去利川多危险呀!万一迷路了或遇到坏人,那我们就没有孩子了,那可不行!”外婆外公说:“如果你不见了,那就没人给我们捶背了,没人跟我们说话了,没人给我们快乐了,那我们可不同意!”我不满地说:“如果你们老是不放心我,那长大以后怎么办呢?”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不同意,当然我也没能去利川游玩,多可惜呀!我多么希望能像一只小鹰在天空中飞翔,不要像一只风筝一样总是被他们拽在手里。
哎!这也不全怪家长,我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我吃饭的时候就要家长不停地催促才吃得快;每次都要家长提醒才知道戴好红领巾。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吧,她为了这次旅行在家里就已经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就会问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可以请求帮助;她还知道给家里打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报告自己的情况。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的话,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一定会让我独自一人外出。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乌塔自己打工挣旅游费。她到餐馆和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而我最多是在家里帚帚地板,连洗碗都怕把碗摔碎了。
我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像她那样独立生活。
还有!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八
学了乌塔这一课,我思绪万千。
乌塔的父母对她那样的放心,让我感到惊讶。而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让我敬佩不已。
乌塔姐姐才14岁,就能独自一人游欧洲,实在是了不起!要知道,我的姐姐今年已经15岁了,在我家附近的学校读书,晚上还要父母接送。有时在楼下的超市买东西,也要人陪着,更别说独自出去挣钱,出去旅游了。
乌塔的心思那样缜密也值得我学习。她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好了旅游路线,阅读了有关那些国家的书籍,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我想起了那一件事。
那一次,宋老师周日在班级群里通知周一穿校服,戴红领巾。妈妈晚上就已经提醒了我,第二天早上妈妈再次提醒了我,但是,我还是忘记了戴红领巾,想起那件事,我就有点脸红。
不过,我也很羡慕她的父母允许她一个人出去旅游,那样自由。而我的父母总是对我不放心,有一次,住在小区附近的一个同学约我出去玩,妈妈不同意。过马路的时候,对我是千叮咛万嘱咐,我知道,父母担心我,是因为他们爱我们,但是,乌塔的父母就不爱她吗?我想不是的,因为我在课文里了解到乌塔每到一个地方,就要给她的父母寄一张明信片,还要打一通电话,可见她是爱她的父母的,她父母一定也是爱她的。只不过,我们的父母和乌塔的父母爱的方式不同。
乌塔父母放手的爱让她小小年纪有独自游玩世界的本领。放手,才能成长。比如:小鹰只有不怕摔跤,才能翱翔于天空;小鸭子只有不怕淹死,才能在水里游泳。小树苗不经过风吹雨打,怎能长成大树?梅花不经过寒冬,哪来的清香?不经历磨练怎能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过于的爱护,不利于我们的成长,为了我们的未来,放手吧。”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九
最近,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14岁的乌塔,利用假期为别人做事,攒取旅费。同时,用三年时间做准备,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让我从心里佩服她,再想想自己,真是无地自容。
每到假期,爸爸妈妈也带我出去旅游,欣赏祖国的锦绣河山。可是每一次我都只顾开心地游玩,品尝各地的美味佳肴,从没有去想设计旅行路线,预订餐馆和车票,更不用说这些事由我独立去完成。我自然地认为爸爸妈妈应理所当然地做好这一切,而不是我的事情。
看到乌塔轻车熟路地完成这一切,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性,磨练自己做事的能力,而不是永远在大人的庇护下,做着幸福的“公主”和“皇帝”。因为只有从小经历风吹雨打,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和乌塔不是一个国家,但都是少年,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为什么她能敢作敢为,自信,独立。而我们只能做温室里的花朵呢?是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我们保护太多了,我们的依赖性太强了。从小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缺少了主见,缺少了独立性。离开了大人,寸步难行。
所以,我们的父母要充分相信,我们也一定能行。要放开手脚,让我们大胆地面对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就能像雄鹰一样,在广阔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十
我听了这首轻音乐,想到了它的声音有点跟上课铃相似。不过它的声音不是像上课铃一样,上课铃是不停地在打,很猛。轻音乐的声音是清脆的,很甜蜜。想到了我听过所有的歌曲都没有这么美。我第一次听过这么美的歌曲,对我来说,是很幸福的了。想到了每个音调都含着幸福的脚步声。小朋友们,请你也来感受一下这首音乐的美吧!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十一
最近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只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却能自己一个人游历欧洲,所以我被乌塔那热情、大胆、细心的精神品质所折服。
学完这篇课文,我的心里很不平静。难道大人所说的爱,就是给我们孩子无穷的宠爱和保障吗?我看未必,我们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可相反的`是我们渴望自由,想像乌塔那样自己独立,并且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每次我想帮妈妈干点什么,可是总被妈妈婉言拒绝,在妈妈看来我是金子,我是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只需要负责学习,真是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暑假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夏令营,因为这夏令营的五天全靠自己,连洗衣服也是如此,我就因为找不到袜子,脚直接穿在鞋里难受了一天。
是啊,我们中国的孩子,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的能力,别说出国,就连天津市自己都出不了!所以我希望,与我同龄的孩子主动从父母的溺爱中走出来。同时也希望中国的父母,给孩子一片独立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十二
手机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好的适应城市的快节奏。然而,由手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可忽视。
在前些日子,我们学校就“手机的问题”做了一次通报批评。原因就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据我所知,这名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他的手机是他父亲用过的,他拿过来玩游戏。最近有一个游戏《王者荣耀》特别火,他玩的特别上瘾。为了打排位,就在上课时也玩。由此可见,手机对学生有多大的危害啊!
在我们的一本书上说“作为学校,要整体提升德育水平和教育方法,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佩带手机的危害,使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的心态科学使用手机,趋利避害。同时,作为学校和老师,要通过一些活动让家长充分认识孩子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如限制话费,必要时调取通话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等”。
而我们同学,则要相互监督。坚持与滥玩手机做斗争,发现同学有人滥玩手机,要及时制止,并且告诉老师和家长。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十三
六年的小学生活已被时间的尘埃密封。急于把记忆的金钥匙拔出来,想让这美好的一切永远深藏在心底。却终究害怕有一天失去它,于是,便不惮地把它付诸于纸上。
昨天的校园,一切都历历在目。不争气的眼泪又滴落脸颊。校园的大门依旧敞开着,昨天,它迎接我们的到来,今天,它却欢送我们离去。往日的“吱呀吱呀”声顿时戛然而止,它在恋恋不舍我们的离去吗?是的,它留恋,同时也由衷祝福着我们在新学年里再次跨上新的台阶。操场两边的大榕树,也伸展着纤细的手臂,向我们辞别。蓦地,我想起了先前对这一切的埋怨,不由连骂了自己几个“呆痴”。
昨天的教室,是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以前,我是班里的差生。我总是坐在座位上,对着难题在孤独的沙漠中寻找水源,无助。我不想做鸵鸟,却已披上了它的羽翼;我不想做蜗牛,却早早地背上了它的外壳。我想,我是笨的。可是,就在这时,耳边传来涓涓泉水般的声音。是她!她温柔地抚摩着我的脸颊,孜孜不倦地为我讲起了习题。她,重新燃起了我的热情,重新激起了我的斗志,让我一跃成为班上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要分手,再也不能促膝谈心了。而她,正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啊!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十四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乌塔一课。学完后,使启发非常大。
《乌塔》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十四岁小女孩乌塔住在汉堡,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游历欧洲。通过作者与乌塔的对话中,我体会到乌塔是一位既勇敢又有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强的孩子。当我读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是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厅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这段话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乌塔在这次旅行中,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有计划),每到一地就先查当地的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和危险及时请求帮助(有安全意识),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不草率)。说明她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仔细回想我们中国的孩子:自理能力有乌塔好吗?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能一人出远门?为什么不能独立?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不好,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家长过分的溺爱而造成的。我们也想一个人出国旅行,可是你们的溺爱使我们感到窒息。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才会变得衰竭!乌塔小小年纪就敢一个人游历欧洲,真勇敢,如果是我绝对不敢,以后我一定加强自理能力,做事情有条有理,长大像乌塔一样游历欧洲。记得有一次,爸爸和一位好朋友约定好了去四川游玩,可是在头天晚上爸爸妈妈骗我说:“如果我们不去了你自己去怎么样。”把我吓得连忙说不要呀。但是自从学了《乌塔》这一课我感到很惭愧,她只不过比我大五岁,但是他都敢自己旅游,而我不敢,我一定要像乌塔学习。
中国的家长朋友们,由此看得出:乌塔的自理能力多么的好,都是她爸爸妈妈平时培养出来的,他们不溺爱她,敢于让她一个人游历欧洲,而且为了旅行,他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要是您的孩子也用三年的时间准备旅行,您能让吗?赶快为自己的孩子打开“溺爱之锁”,让他们自由的飞向蓝天吧!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十五
从前,有一个村庄,一个霸富人家,整天欺负弱小,他们的富有不是靠自己独立的来的人,而是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次,晚上,大家都在睡觉,那一家的小儿子,去偷邻家的羊,去了一夜没回来,于是就去看,谁知,他们的小儿子早已葬身狼腹之中。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不要偷窃,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靠自己才是真本事。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十六
大概从我懂事以后,父亲就有意无意地教育我:“人要学会知足常乐,就像你今天只能挣80元,就不要再去幻想能够挣800元。除非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不然那是不可能的。”父亲这样的观点显然已经被许多人所接受了。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它也确实不失为是一种快乐之道。不然历也就不会出现陶渊明这样的人了。可是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那是消极的看法。
其一,我觉得现今的社会已不同往昔。现今的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生产力活跃的社会。生话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一旦知足常乐,也就必定落后于他人。再看古今中外哪个有成就的人不是从不断进取中成长出来的。想一想如果陶渊明生活在我们当今这个年代,那么我想隐居给他带来的好名声也只会是少部分的人的看法,而更多的人将会将他视为懦夫,甚至落个不爱国,自私自利的坏名气,而这一些都不会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觉得知足常乐不应当是青春一代人所应推崇的一种观念。只有不安于现状,才有不断进步的可能。我们必须记住——心有多高,人生的高度就有多高,心有多广,生命的视野就有多广。80变800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其二,我并不认同在生活中随意地便用“绝对”之类词语。我本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对于经常说“绝对”“肯定”之类的话语的人大多深感厌恶(当然,并不包括我爸)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对事物的判断未免过于绝对化了。不尊重客观而且有点心高气傲的感觉。在我看来我们大可以将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中存在并且是可以经由人自身各部分所感觉到的事物,我们先且将其叫做现实中的事物。另一类,则是经由人的思维或意识加工的想象中的事物。前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有“绝对”的,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的血一定是在流动的,我们喝的自来水也绝对是干净的吧!但这只是基于现在进行的一个定点,它并不能代表一件事物的过去与将来,谁也没想过就因为一颗螺丝钉的乎略,而导致美国的一架新式飞机解体,也没人想过泰坦尼克号第一次出航就结束生涯。而后者我想也就没必要多做解释了,谁敢肯定自己昨晚做过的梦一定会实现。如果那是事实,那么天下就可能由于无意释放的仇恨,在一夜之间变成坟场了。所以也请记住一句话:“不是上帝创造了我们而是我们的思想创造了上帝,不要轻信上帝的诺言。”
从乌塔想到(汇总17篇)篇十七
今天下午,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摇一摇,瓶子没有声音。然后,水倒掉一半,盖好瓶盖儿,再一摇,哗啦、哗啦的响。这说明,装满水的瓶子里面没有空间,摇着不响。没有装满水的瓶子里面有空间,摇着水能动,就发出响声。妈妈对我说:“这就象人一样,越有知识的人,他就越谦虚,不声张。越没有知识的人,他说越骄傲自满,处处显示自己”。啊!我明白了史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做这个实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