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四年级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一些四年级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一
p2---4及相应的练习。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
3.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新。
1.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2.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挂图,投影仪。
创新点:注重以旧知带新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2)()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5.自由读一读下面的话。
p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6.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
(二)讲授新课。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四人小组计论,再汇报。
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读呢?
(2)教师拨算珠,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10个。
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lo个一百万是一千万,lo个-千万是一亿。
(3)结合板书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
(4)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5)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6)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足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2)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3)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
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
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4)认识数位分级。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
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干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看书质疑。
问: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1.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
(2)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说说万级中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4)有34560783中,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2.课本p4页的做一做。
3.判断题:
(1)十个一千是一万。()。
(2)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3)5050中这两个5表示的数值是一样的。()。
(四)课后延伸。
看书:p2---4。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二
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到学会写亿以内数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万以内数写法的基础上探究出写亿以内数的方法,学生会大致总结出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数位顺序表下面对应写数,空位写0;另一种方法是根据万字来分级写数。引领学生对两种写数的方法加以比较优化,学生会发现根据万字来分级写数比较方便快捷。整个知识的探究过程是就会那么顺理成章。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把我先前的兴奋一下子打消了。探究过程中学生们说得明明白白,可在练习时竟然错误连连,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手中拿着学生的练习本,冷静地进行了课中反思。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大多是由于0的占位问题把数位写多了或写少了。从学生的思考过程来看,他们用的.是根据万字来分级写数的方法,方便又快捷,可这种方法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马虎出错,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我想,如果写出数后,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分级再读一读,这样就会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我调整了练习进程,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分级读一读,检查自己写得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自己写数中的错误,纷纷把写错的数改正确了,我又强调了这种检验的必要性。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自觉地运用了前面的检查方法,学生写数的正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节课我收获的经验是:在进行大数的写法教学时,指导学生写完后分级读一读,是自我检查纠错的最好方法,要指导学生习惯它。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指导学生学会一种方法的同时,也要指导他们及时学会一种合适的检验方法,让自主检验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会学数学。同时,我也感到,针对学生在课上出现的问题,随时冷静地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三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7.练一练: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
2496249600006407000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
56900024600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
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往往学生会比我们想像中做的更好]。
五、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练习的设计需要更灵活,也要联系生活实际,应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六、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四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7.练一练: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1.学生试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六、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五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学习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10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百是(),。
10个千是()。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
三、过关检测:
1、13819000中的8在()位上,表示8个();3在()位上,表示()。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
万位、()、()、()在万级上。
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6万、()、()、()、()。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0万、()、()、()、()、()、()。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万级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知道了数位与计数位的区分。“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十”中要特别注意“相邻”。
五:作业。
1、练习一:1。
2、预习课本第5页例2。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七
学生在写数时写的比较好。但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万以内数的写法掌握不好,因此在写数时出现困难,另外个别学生不对照数位顺序表写,容易掉下0,强调刚开始学必须写上,熟悉以后再不写数位顺序表。
本节课的主要优点在于:能灵活的使用教材,放手让学生思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即将要学完,本单元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说真的,在教学中究竟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尤其是对于1亿这个数,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对于1亿有多大这节综合应用课,我还真是心中无底,不知该怎样来设计?我也上网查阅了不少优秀的教案,我们同年段老师共同讨论了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还听取沈老师的示范课,最终形成共识,即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我觉得这节课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很多的材料准备有些难度,所以我决定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进行猜想,然后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如: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和学生一起进行推算,让学生初步感受1亿的大小。然后再确定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课堂上重点交流活动方案,而实验过程则让学生自己或者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家里进行,并且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开始,我还有点担心学生是否会选材,万一思路都聚集在一块怎么办?可事实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的方案五花八门:有想研究1亿本数学书叠起来有多高的,也有想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的,还有的想研究一亿个硬币堆放在一起有多高等等。而第二天,当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我看的时候,我又一次在心底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真的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孩子!他们不但收获了数学知识,也明白了许多的道理,积少成多,滴水成海保护环境爱惜粮食灵活地思考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完成实验活动后的感慨。
我们教师要真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能明白许多的道理。正所谓是给他一抹蔚蓝,他会还你一色海洋!给他一片绿色,他会还你一季春天!给他一米阳光,他会还你一片晴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八
1、会根据数级正确写出多位数。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
1、写出下列各数。
六千四百五十三四千零五十三百零六。
六百七十三五千四百九十三九千零五。
2、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没有数用零占位。
1、导入。
(1)老师这儿有一些数据,同学们想听吗?
教师报数据,谁能把他记下来。
(2)教师报数。(学生尝试写数)。
二万六千四百六十三六百七十三万五千四百九十三。
五十万六千七亿零二十万。
方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数字是几就写几。
(4)教师:每次都借助数位表,方便吗?让学生说说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学生活动,讨论方法,教师巡回,了解讨论情况。
讨论方法:充分让学生说。
小结: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写,哪一位上数字是几就写几。做好后一定要用读数的方法进行检查。要分级。
2、练一练教师报,学生写数。
四百三十二万六千七百九八。
七十五万四千三百七十五。
六千五百八十四。
二亿五千四百三十一万五千(254315000)。
3、以254315000过渡到中间有零数的写法。用同样方法学习有零数的数的读法。
学生说明刚才几个数的写法。
五十万六千。
四百零三万六千零五。
七亿零二十万。
(1)五十万六千,先写什么?(五十万50)再写什么?(六千6000)合起来是506000,同样要进行检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检查。
(2)让学生说说后两个数的写法。
小结方法:写数的时候,要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练一练。
八万零四十二十三万八千。
二万三千零七六十万零四百七十。
1、写数。
三千四百六十七三百六十万五千零七。
七十三万五千三百六十九二十亿六千四百万。
八万六千四百三十二四千零八万零三十。
2、用1、0、5、8、3五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五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五位数。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写数的规则怎样?写书是要注意什么?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九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图片和计数器。
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二、探究新知。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十
一.教学内容:p2---4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
3.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新。
三.重点难点。
1.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2.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仪。
创新点:注重以旧知带新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2)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5.自由读一读下面的话。
p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6.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
(二)讲授新课。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四人小组计论,再汇报。
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读呢?
(2)教师拨算珠,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10个。
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lo个一百万是一千万,lo个-千万是一亿。
(3)结合板书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
(4)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5)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6)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足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2)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3)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
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
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4)认识数位分级。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
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干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看书质疑。
问: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1.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
(2)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说说万级中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4)有34560783中,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2.课本p4页的做一做。
3.判断题:
(1)十个一千是一万。
(2)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3)5050中这两个5表示的数值是一样的。
(四)课后延伸。
看书:p2---4。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十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探索过程,掌握比较千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有关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探索过程,掌握比较千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有关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两位数与100的大小比较方法。
谈话:小朋友,你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介绍:在植树节这天,很多人都会种上一棵小树苗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美丽的大森林吧!
(出示两棵古树的图片,一棵标注78岁,另一棵标注100岁)。
你们看,森林里有两位树爷爷在争吵呢,它们都认为自己的年龄大,你们能帮一帮它们吗?
你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方法,好吗?
板书:78<100。
引导小结两位数与一百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复习两个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说一说,分别是怎样比的,比的方法是什么?
板书:78>3535<78100>3535<100。
小结两个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了树的年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方法。
1.教学例题。
谈话:蓝天白云真美呀!在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茄子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呢?
启发:比较杉树苗和松树苗哪一种多,就是让我们比较哪两个数的大小?
你会比较吗?先独立想一想,再把你的方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全班交流:请各组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点。
谈话:怎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先用手表示一下,再写出这个符号。
小结: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标注“279棵”的柏树苗图)提出:柏树苗和松树苗比,谁多,谁少?
(2)学生交流后明确:两个三位数的百位相同,可以继续比十位上的数。
追问:如果十位上的数也相同,那又该怎样比较呢?自己举个例子,好吗?
三、应用拓展。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填空,再交流比较的方法。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片,说说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会比较这个学校男、女生的人数吗?先试一试,再把比较的方法说给同学听听。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填写数轴上的数。
(2)根据数轴上的数,分别讨论两个不等式的填法。通过讨论明确答案不是惟一的,在直线(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又学会了哪些本领?到生活中再寻找一些三位数,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比比这些数的大小。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十二
(1)()个万是十万;()个十万是一百万;()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个一千万是一亿。
(2)()是计数单位。
(3)()叫数位。
(4)13507是()位数,数字“1”在()位上,表示()个();数字“5”在()位上,表示()个()。
(5)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是千万位。
(6)万级表示几个(),它包含的数位是()。
(1)最小的八位数是()。
a.10000000。
b.10000001。
c.11111111。
(2)一千万有()个万。
a.10。
b.100。
c.1000。
(1)百万位的计数单位是百万位。()。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3)10500000读作一千零五十万。()。
(1)723456读作()。
(2)2461300读作()。
(3)30500040读作()。
(4)100000000读作()。
2654读作()。
265400读作()。
26540000读作()。
1020读作()。
10002读作()。
10200000读作()。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3分)。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600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页例1。
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可以在计数器上数数。
3、学生汇报并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教师强调并小结。
5、尝试训练: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说一说每个数字的含义?
6、尝试训练: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
7、学生汇报并总结。
8、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好,最棒!
1、在计数器上拨数。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十四
2.经历写较大数的过程,培养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信息。
某河流全长三千六百二十三米。
某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四千零五十五米。
提问: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中有一些数据,你能写出来吗?想一想,万以内的数怎么写。
三千六百二十三写作:3623。
四千零五十五写作:4055。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已经学过了万以内数的写法,学会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仅仅会读这些大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会写这些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自主探究(20分钟)。
1.组织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试着写出第一个数,并在小组中相互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写数。
提问:该数有几级?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怎么写?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的怎么办?
(答:该数分两级,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让学生自己写出后面的'三个数,提出存在的问题,重点提问0的写法。
结合数位顺序表帮助写数,边讲解边板书:
3.结合写数的经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4题。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5题。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6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十五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2、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
3、进一步认识数位、数值的概念,培养基本的数感。
学习重难点: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能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课前预习:
读出你收集到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出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如:一年有365天。二年级全年段有260人。一台电视机908元。
(1)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几个数吗?请一生上台拨365。
(2)怎么写?怎么读?[板书:写作:365读作:三百六十五]。
师:你是怎样拨的?生:在百位上拨3个珠子,十位上拨6个珠子,个位上拨5个珠子。
说说365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3)读写260、908。(步骤同上)。
问:260、908中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不行,因为要用0来占位)。
2、做一做(69页)。
(1)读出下面各数,再说一说它们的组成。广场上有330只鸽子。天空中有580个气球。
(2)写出下面各数。有八百八十八人跑马拉松。这片树林有九百五十棵树。说说数的组成。
(3)问: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0来占位)。
二、合作游戏、自主交流。
1、拨珠读、写数游戏。
(1)接下来我们来做拨珠、读数、写数的游戏。
(示范:一人拨珠,一人写数,一人读数,一个说数的组成。可随意哪一个开始。)。
(2)小组游戏:组内一人读数,一人拨珠,一人写数,一人说数的组成。
2、生活中的数。
(1)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数,请你把你收集的数与大家交流一下,并说说它的组成。
(2)师:同学们还收集了珠穆郎玛峰8848米、一台冰箱3200元钱、奥运会中有10000米长跑,中国人口接近13亿人。这些数比我们今天学的数要大,它们怎么读怎么写呢?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
三、独立练习、拓展思维。
1、读一读:练习十五第1题。
2、写一写:练习十五第2题。
3、画珠子:练习十五第3题。问:为什么有的数位上没有拨珠子?
4、填空:练习十五第4题。(数的组成)。
5、拓展练习(数字谜)。
(1)一个三位数,它百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2倍。
出示第2条信息:这三个数字的和是10。
(2)你能自己出一个数字谜吗?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0页。
板书设计:
读数和写数。
写作:365260908。
读作:三百六十五二百六十九百零八。
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通用16篇)篇十六
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将亿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读写大数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本册教材在调整教材编排的同时,提供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一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最重要的一点,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本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是本单元第2课时,是对万以内数读法的扩展,是学习亿以内写法的前提,更是将数的读、写知识扩充到亿级的基础。本课时的知识将为后面学习提供直接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方法将为后面学习提供迁移类推的思路。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迁移类推掌握万级数的读法,再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过程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复习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注意万以内数中0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当播音员播报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数据,从中感受数太大,不易读出、读准,设置悬念。
2、学习读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此环节分两层进行教学:
三、思维拓展:用8、5、3、0、0、0、0、0按要求组数,通过组数将本节课推向高潮,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数位上有0该如何读?”
四、全堂总结:运用歌谣帮助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