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秋节实用篇一
八月十五中秋节,为了欢庆我们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更为了借次机会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爱国教育,__级四班在家委会的组织下,成功开展了以“探究中秋节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活动。
一、在活动之前家委会成员通过书箱、网络等途径准备好关于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在活动时给孩子们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们逐步了解中秋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集体背诵《古郎月行》、《月下独酌》等中秋诗词,精心选择古今与中秋有关的名篇佳作,由家长带领孩子们一起诵读。活动当天恰为烈士纪念日,充分利用本次活动为契机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中秋节,让孩子们放飞思想,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中秋节。
四、让同学们围坐成一圈,共同分享前期由家长准备好的月饼,励志,一边享用美食,一边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活动感受。分享结束后组织孩子们共同游戏。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孩子们紧密团结、精诚协作的意识。
中秋节实用篇二
我校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少先队员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和诗词歌会,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近代现代诗文中有关爱国.团结.和谐.奋进的诗歌词赋。通过活动增进了广大干部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主题1:传唱优秀童谣。
活动主题2:中秋诗文朗诵会。
低年级少先队员由班主任或家长搜集关于中秋的童谣,中高年级队员搜集与中秋有关的诗文。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唱童谣,吟诗咏句,通过诗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同时让学生阅读赏析、积累诵读与中秋有关的诗文,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积极组织诗文朗诵比赛,全校30余名优秀少先队员参加了比赛。此次活动校领导高度重视,准备充分。赛场上,参赛选手诵读风格各异。不一的风格,却共同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魅力,传承着炎黄子孙月下欢聚的古老传统。大家的诵读内容丰富,既有“明月篇”、又有“情怀篇”、更不乏“爱国篇”。节目或独诵、或合诵为主要形式,或背景音乐,或古筝伴奏,大家都在以独特的方式纪念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最终,我们评选出了3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
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晨(班)会等宣传教育形式,介绍中秋节的节日民俗,挖掘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普及中秋节知识。使学生知道中秋的来历和纪念的意义,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组织开展了一次“小手做月饼,中华思团圆”为主题的手绘月饼大赛,以团圆和谐为主题,画月饼、品文化,丰富学生的感知,在动手动脑中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赏明月、思团圆的氛围中,教育学生爱我中华,强我中华。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故事传说,让学生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而且也使同学们懂得感恩回报,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很好“感恩”教育,从而激发同学们去努力学习,用以报答父母恩情。这次的活动会让我们学校的孩子们今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更加友好快乐地相处,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总之,我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与校园文化,让中秋的情怀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记,全面诠释了中秋“团圆”的意义与情怀,同时,通过各种活动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对我校提高教学质量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秋节实用篇三
我们家是个特殊的家庭,家里的成员分散在各地:爷爷奶奶在漳州,爸爸在上海,姑姑在广州,妈妈和我在福州。我和爷爷奶奶很少见面,一年只能见一两次面,一般是爷爷奶奶想我时就给我打电话,我想他们时就给他们打电话。
今年国庆放假8天,我终于可以去漳州见爷爷奶奶了。而且,10月3日又是中秋节,那天也正好是我的生日。看来,我们一家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好好团圆团圆了。
好不容易等到晚上,月亮圆圆地挂在天上,我的圆圆的蛋糕也终于出现了,蛋糕上面裹着一层半白半黄的奶油,酷似月亮,蛋糕中间还用水果拼了一个小兔子。真让人垂涎欲滴!
奶奶帮着我往蛋糕上插蜡烛,因身体不好而动作缓慢的爷爷笑眯眯地坐在一边看着,爸爸一会儿拍照一会儿摄像,妈妈忙着接外婆、华姨们打来的“贺电”。爸爸说:“许个愿吧!”我双手合十,双眼微闭,可还没许到一半就被妈妈的叫声打断了:“忘了点蜡烛了!”奶奶指着爸爸说:“糊涂!”大家都笑起来,连忙把蜡烛点上。我许完愿,大家又七嘴八舌地喊:“吹蜡烛,快吹蜡烛!”只有爷爷默不作声,等我吹完蜡烛足足过了一分钟,爷爷才慢吞吞地说:“你们忘了唱生日歌……”“啊?什么?”大家又都笑作一团,最后在爸爸的指挥下大家合唱了一首生日歌。
虽然这中秋节、这生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能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开开心心的度过,就给我留下极美好的回忆。真可谓:月儿圆、蛋糕圆、人团圆。
中秋节实用篇四
一、活动开展情况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一开学,就专门提到要继续把这项活动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与传统节日活动相结合。各班依据本班实际,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二、活动收获和体会
1、诵读活动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诵读活动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诗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经典诗文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经文,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诵读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举办中秋节日手抄报展评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的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另外,“四进”活动,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文明行为不断形成。
通过活动,我校师生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使经典浸润人生,书香陪伴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师生带来了勃勃生机。
中秋节实用篇五
为使广大师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广泛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校开展了以“传承优秀文化,歌颂团圆春秋”为主题的活动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精心设计内容,广泛宣传传统节日,营造出了浓厚的民族节日氛围,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各班级开展了“传承优秀文化,歌颂团圆春秋”主题班会。特别是八年级很有创意。活动以智力比赛的形式进行,老师巧妙地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传统习俗、诗歌等以智力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组对中秋节的知识了解的最多。获胜者老师给大家分发奖品——学习用品。同学们惊喜地接受这节日的礼物。与师生分享着节日的快乐。
此外,各班还开展了“传承优秀文化,歌颂团圆春秋”手抄报评比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精心设计,用自己独特的见解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中秋节。绘图过程中,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搜集有关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中秋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灯谜等传统文化。
学校广播站则播出了学生们精心准备的中秋节目——我们的节日—中秋节。节目中通过讲中秋的故事、说中秋的习俗、赏中秋的诗篇、送中秋的祝福等,让全校师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到了中秋佳节的美好氛围。
除此之外,每个班级通过组织农民工子女、留守学生打亲情电话、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小品、歌舞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
总之,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承优秀文化,歌颂团圆中秋”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秋节实用篇六
一、主题墙饰,展现中秋情景
孩子们通过画、剪、贴、捏、装饰等形式,绘制出一幅幅《中秋团圆夜》的图画、制作出一个个“香甜”的“月饼”、包装出一只只精美的“月饼盒”。教师们将其艺术化,展示在各班礼仪主题墙上,展现中秋之景。
二、主题教育,感受中秋情意
活动中,老师们通过音乐欣赏、图片展示、中秋故事、趣味灯谜等形式,让小朋友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典故,知道中秋节的许多趣事,感受中秋之意。
三、品尝月饼,体验中秋情味
最令孩子们高兴的是“快乐分享——品尝月饼”活动,孩子们品尝着芳香四溢的月饼,香香甜甜的水果,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品尝着香甜的美味,享受着同伴和老师们的祝福,分享着节日的快乐。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激发了孩子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让孩子学会了分享,体验了民族节日中的乐趣。
中秋节实用篇七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每逢中秋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买月饼吃月饼,我家也不例外。去年中秋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就去了月饼店,买回了许许多多月饼。
来到月饼店,店里可热闹了,买月饼的、卖月饼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月饼的花色和种类很多,大的小的,芝麻的、花生的、火腿的、广式的`、椒盐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顾客们忙着挑选月饼,大把大把地往袋子里装自己喜欢的月饼,然后称的称、还价的还价、付款的付款,既紧张又繁忙。我和爸爸也不甘落后,赶紧挑选色香味美的月饼,装了满满的一大袋。“够了,够了!”要不是妈妈在一旁提醒着,我和爸爸非把店里的月饼装完不可。和其他顾客一样,过了秤,付了钱,我们好不容易挤出了拥挤的人群,走出了月饼店。
手中拎着沉甸甸的月饼,心里装满了无比的喜悦。因为,晚上我们可以边吃月饼边赏月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确,中秋之夜月朗星稀,秋高气爽,玉盘似的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正是吃月饼赏月亮的绝妙时机。晚饭过后,我和爸爸,请了奶奶,邀了妈妈,一家四口人,围着桌子坐在门前大树下,吃月饼边赏月。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着明月,时而说着,时而笑着,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幸福、快乐、和谐,在我们心中荡漾。
家乡难忘,难忘家乡中秋夜!
中秋节实用篇八
活动地点:九山公园 主要内容:中秋节来临之际,为行人送上一份中秋的嘱咐,递上一杯伏茶,或是一份中秋月饼和一张手写贺卡。
活动开展情况:
我们事先准备了月饼和许多贺卡,将这些摆放于桌子上。将月饼和贺卡一一分给前来喝茶的人们,用微笑送上“中秋节快乐!”的祝福。将满满的伏茶一杯杯倒入,排成行,为行人能够更加方便地拿取饮用。为行人轻轻地递上温暖的伏茶,帮助他们装在瓶子里,然后换来一盆清水为其他的路人洗净杯子饮用,这过程中我们收获到了许许多多人们的笑容与感谢。
各种职业各个年龄的人们,今天在这里,口干舌燥解除了。与其说他们解除了燃眉之急,不如说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作为高中生难以体会到的超乎分数的满足感。
活动后总结:
整个过程历时三个小时,得到了公园工作人员的肯定与赞扬,也得到行人的笑面回应。有的人甚至激动地询问我们来自哪个学校,是否是学校组织义务劳工。当我们送上短短的祝福,听到的却是长长的回应:谢谢,谢谢,谢谢……长辈则回应,做的好。送上月饼的时候,许多人有些惊讶,感叹到:今天喝茶还有这么好的礼物,真的谢谢。
我想团日活动的意义便在于此。在封闭的高中校园生活中,以这样的形式与社会接轨,感受到作为高中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也拥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发现幸福存在和传递方式,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也不需要彼此熟知,只要短短一句关切问候,或是动手做一些微小的事情。“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概就是这样。给予他人幸福的同时,自己也被幸福到了。
中秋节实用篇九
中秋的夜晚,我独自去村边的小塘边赏月。
白天的喧闹远去了,小塘的中秋之夜是静谧的。月亮一动不动地悬在空中,那么浑圆,那么柔和。小塘中也有一个月儿,那莫不是天上的月儿在照镜子?风儿轻轻一叩,敲碎了月,又聚了。水中的月儿随着波浪轻轻地晃动,像有顽童在戏耍,却又那么安祥。天上的月儿那么高,像远处飘来的渺茫的歌声,隐约而又捉摸不定。
月儿照着水。月光像温柔的网,密密的,长长的,从天上一直织到水面,又在水面一层层叠起来。伸出手去抚摸那网,却又触摸不到,只可以感觉那网是软绵绵的、湿漉漉的,那网泛着的气味是甜蜜蜜、凉丝丝的,一股清香直钻到心里。岸边的树和近岸的苇叶也轻舞着,像是给月光伴舞,又像是在这偌大的舞台上炫耀自己柔曼的舞姿。
一切都静静的,连叶子那被秋风抚摸着发出的沙沙声也若有若无。这样的夜晚,多么美好啊!随着风儿,偶尔传来远处农户的谈笑声,又随着风儿远去了……小塘的中秋之夜,月儿兴致很浓,我也兴致很浓。我沉醉在这诱人的夜色中。但是今年汶川大地震,令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在这次灾难中死难都达8万多人,不计其数的人由健全变成残疾。我望着窗外那轮月亮,灰朦朦的发着惨淡的月光,似乎也在为他们哀悼。
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时,灾区的小朋友有的背井离乡分散到其他城市读书;有在条件简陋的帐篷里学习;还有的小朋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再也听不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再也看不到他们欢快的身影了。
今年的中秋对所有人都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意义。全国人民都以不同的方式支援灾区,而坚强、乐观的灾区人民积极地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了。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祖国人民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