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对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表达中注重细节和情感的表达。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一
雨下个不停,谁的心好冷好冷。
怀念去年的那个秋天,
窗前吹着冷风。
秋叶伤的凋零,
谁摸着心痛,哭着撕碎了信封。
那开错了的`窗,是谁在窗前心碎的发疯。
那吹过的冷风来来往往的撕痛。
我把自己放纵开窗相迎,
却没有人回应。
雨水割碎了谁的心痛,
谁还在原地傻傻的等?
无人经过的心境,
谁又开启了那份痛。
挂在窗前的忧伤又被谁拿去了几份,
直到心痛,
才明白是真的不懂。
不懂,
心痛,
谁又在窗前绘画着心情?
我真的不懂!
那错杂的心情,
谁拿了几份把它撕碎了,
扔出格子的窗,
却是满天飘零,孤单的抒情。
我却只看到了泪莹。
不知谁又在何处肝肠寸断的疼。
我割去那份心情,
还在傻傻的等,
期盼有梦,
到最后才清醒,
原来只是梦。
那开错了的窗前始终没有人在等!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二
卞之琳有诗云:“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也许欣赏是一种心境,或是一种简单的愉悦,还有为愉悦而来的出发。没有预计过前行路上风雨几缕,没有假设明天的明天是否会是一片艳阳。在心里偏执的认为这样的启程是会装点生命的。
从此,心情便流光溢彩……。
夜望苍穹,悠远静谧。在月光的执着之外,是一声叹息,但我依然看到了点点星光,虽不能凌乱但却星星点点;虽有梦境的装点,却也多了几许的苍白。眼角湿润的仍是有你的思念。搭乘黎明而来的晨曦带来了你渐远的讯息,我在心里默念:“快乐出发……”
你来时秋雨潇潇,你的伞为心撑起一片浅蓝色的晴空,却看不到云朵的笑顔。
你去时冬日晴空万里,简单的行李替代不了你前行的脚步,却在万里晴空中看到云彩穿行的身影。
倏尔明白,原来,上帝为我开错了窗户,看到了明月,看到了你,却也看到了随景渐远的明月,随月渐远的你。
如果上帝真的为我开错了窗户,我的眼泪是为消失在视线中的你,也为上帝这终了的明智,抑或是所谓的“天意”。
秋去冬即去,春来之时,也许我仍然可以看到窗外的明月……。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三
幼儿很投入地绘画时,其绘画作品作为心理意象和表现力的结合产物,往往是其潜意识的流露,投射出幼儿的真实内心。透过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本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但我们的传统美术活动却常常“重教授轻解读”。就在三八妇女节前,我们班组织了主题为“我的妈妈”的绘画活动,因为所有作品都要上墙,向家长展示,所以有两幅“不符合要求”的作品让我们格外为难。
小蕾的作品出乎意料地简单。记得小蕾在画的时候,就坐在那儿不停地皱眉。可她的绘画能力并不差,平时画人物时,也知道面部器官的画法。当老师一再要求她画完时,她很不情愿地只画了妈妈的两只眼睛和脸,就不再画别的了。当其他小朋友都把妈妈的脸涂成米白色,而背景用别的颜色以烘托人物时,小蕾却坚持背景和妈妈的脸用同一种颜色。当时,我也想不通,平时特别乖的小蕾为什么这次如此执拗。
当和其他教师分析幼儿作品时,我忽然意识到小蕾的用意。因为父母重男轻女,小蕾从小被寄养在大娘家,由奶奶照顾。父母因为小蕾是女孩,感情长期不合。小蕾缺乏正常的家庭体验,与妈妈的距离疏远,对妈妈的感情远比其他孩子复杂,想爱又没有机会爱,想恨又不能恨。
所以,在画画时,小蕾看似粗心地只画了一些线条和简单涂色。可以想像,当她听到老师布置画妈妈时,她多想逃避,多想草草结束这次绘画作业。在她心中,妈妈的形象已经模糊。也许,当其他小朋友把画妈妈当做一件无比幸福而快乐的事情时,小蕾却承受着尴尬和痛苦。
可是,相比小蕾画得“简单”的妈妈,润泽的作品更让我们为难。别人画的都是妈妈,他却毫不犹豫地画上了自己的爸爸,即便老师一再提示,他仍然坚持。为了主题的统一,配班老师硬是在他的作品上添画上长长的头发,让这个爸爸看起来像“妈妈”,不至于显得突兀。事后讨论时,老师反省到了自己行为的不恰当,后悔不已,但对于如何解决润泽给我们出的难题却一筹莫展。
不过,有了分析小蕾作品的经验,我们也试着考虑小泽的家庭情况。从平时的观察看,小泽每天都是爸爸接送,看起来爸爸照顾孩子更多一些,对孩子也更了解。详细了解后,我们才知道小泽妈妈由于生理原因提前进入更年期,常常脾气暴躁,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且平时工作很忙,很少照顾小泽。在小泽眼里,家里最亲近的不是妈妈,而是爸爸,对妈妈,小泽甚至带着讨厌的情绪。幼儿的美术作品中,常常会毫不犹豫地画上第一重要他人――最爱自己、也是自己看来最重要的`人。在作品中,将自己厌恶的“妈妈”抛弃,这是小泽的一种“报复”。小泽画爸爸,充分说明了他与妈妈存在矛盾。
其实,我们设计《画妈妈》主题绘画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孩子关爱抚养自己的女性家人,通常孩子的主要抚养人都是女性,但我们忽视了孩子所处家庭的差异性,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抚养情况越来越复杂。在组织《画妈妈》这一主题时,我们缺少对幼儿家庭背景的提前调查,当然这反映了我们的家长工作还很不到位,对班上孩子的家庭情况缺乏细致了解。用成人想当然的“预设目标”去要求孩子,这才是出现两幅“画错了”的幼儿作品的根本原因。
而孩子的“画错”行为,不是有意挑战教师权威,而是试图保护自己的内心。孩子是不会撒谎的,他们不愿用美丽的颜料画出自己不喜爱的事物。而我们却一味要求他们听老师的,画出老师想要的作品,只想着呈现统一的主题、风格,却忽视这些“强制要求”本身对幼儿的心理伤害。不是孩子错了,是老师错了。
基于这样的反思,在第一次“画妈妈”活动后,我们与两位孩子的家长进行了全面沟通,特别是向小泽的爸爸反馈了孩子偏要画爸爸、坚持不想画妈妈的情况,希望他妈妈能够在生活中多关注、关爱孩子一些。
与第一个主题“我的妈妈”不同,第二次我们选择了相对开放的“我的一家”。幼儿在把握这一主题的时候,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每个幼儿都可以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呈现出喜爱的家庭成员,尽情宣泄。没想到,这次小泽坚持要画自己的妈妈。我们也不知晓,究竟是这段时间小泽妈妈意识到了,开始真正走进孩子内心,还是用了强制性的手段警告他以后要画妈妈。
幼儿很投入地绘画时,其绘画作品作为心理意象和表现力的结合产物,往往是其潜意识的流露,投射出幼儿的真实内心。透过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本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但我们的传统美术活动却常常“重教授轻解读”。就在三八妇女节前,我们班组织了主题为“我的妈妈”的绘画活动,因为所有作品都要上墙,向家长展示,所以有两幅“不符合要求”的作品让我们格外为难。
小蕾的作品出乎意料地简单。记得小蕾在画的时候,就坐在那儿不停地皱眉。可她的绘画能力并不差,平时画人物时,也知道面部器官的画法。当老师一再要求她画完时,她很不情愿地只画了妈妈的两只眼睛和脸,就不再画别的了。当其他小朋友都把妈妈的脸涂成米白色,而背景用别的颜色以烘托人物时,小蕾却坚持背景和妈妈的脸用同一种颜色。当时,我也想不通,平时特别乖的小蕾为什么这次如此执拗。
当和其他教师分析幼儿作品时,我忽然意识到小蕾的用意。因为父母重男轻女,小蕾从小被寄养在大娘家,由奶奶照顾。父母因为小蕾是女孩,感情长期不合。小蕾缺乏正常的家庭体验,与妈妈的距离疏远,对妈妈的感情远比其他孩子复杂,想爱又没有机会爱,想恨又不能恨。
所以,在画画时,小蕾看似粗心地只画了一些线条和简单涂色。可以想像,当她听到老师布置画妈妈时,她多想逃避,多想草草结束这次绘画作业。在她心中,妈妈的形象已经模糊。也许,当其他小朋友把画妈妈当做一件无比幸福而快乐的事情时,小蕾却承受着尴尬和痛苦。
可是,相比小蕾画得“简单”的妈妈,润泽的作品更让我们为难。别人画的都是妈妈,他却毫不犹豫地画上了自己的爸爸,即便老师一再提示,他仍然坚持。为了主题的统一,配班老师硬是在他的作品上添画上长长的头发,让这个爸爸看起来像“妈妈”,不至于显得突兀。事后讨论时,老师反省到了自己行为的不恰当,后悔不已,但对于如何解决润泽给我们出的难题却一筹莫展。
不过,有了分析小蕾作品的经验,我们也试着考虑小泽的家庭情况。从平时的观察看,小泽每天都是爸爸接送,看起来爸爸照顾孩子更多一些,对孩子也更了解。详细了解后,我们才知道小泽妈妈由于生理原因提前进入更年期,常常脾气暴躁,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且平时工作很忙,很少照顾小泽。在小泽眼里,家里最亲近的不是妈妈,而是爸爸,对妈妈,小泽甚至带着讨厌的情绪。幼儿的美术作品中,常常会毫不犹豫地画上第一重要他人――最爱自己、也是自己看来最重要的人。在作品中,将自己厌恶的“妈妈”抛弃,这是小泽的一种“报复”。小泽画爸爸,充分说明了他与妈妈存在矛盾。
其实,我们设计《画妈妈》主题绘画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孩子关爱抚养自己的女性家人,通常孩子的主要抚养人都是女性,但我们忽视了孩子所处家庭的差异性,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抚养情况越来越复杂。在组织《画妈妈》这一主题时,我们缺少对幼儿家庭背景的提前调查,当然这反映了我们的家长工作还很不到位,对班上孩子的家庭情况缺乏细致了解。用成人想当然的“预设目标”去要求孩子,这才是出现两幅“画错了”的幼儿作品的根本原因。
而孩子的“画错”行为,不是有意挑战教师权威,而是试图保护自己的内心。孩子是不会撒谎的,他们不愿用美丽的颜料画出自己不喜爱的事物。而我们却一味要求他们听老师的,画出老师想要的作品,只想着呈现统一的主题、风格,却忽视这些“强制要求”本身对幼儿的心理伤害。不是孩子错了,是老师错了。
基于这样的反思,在第一次“画妈妈”活动后,我们与两位孩子的家长进行了全面沟通,特别是向小泽的爸爸反馈了孩子偏要画爸爸、坚持不想画妈妈的情况,希望他妈妈能够在生活中多关注、关爱孩子一些。
与第一个主题“我的妈妈”不同,第二次我们选择了相对开放的“我的一家”。幼儿在把握这一主题的时候,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每个幼儿都可以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呈现出喜爱的家庭成员,尽情宣泄。没想到,这次小泽坚持要画自己的妈妈。我们也不知晓,究竟是这段时间小泽妈妈意识到了,开始真正走进孩子内心,还是用了强制性的手段警告他以后要画妈妈。
近妈妈、却又害怕妈妈的矛盾心理?看来,关于对小泽的后续观察、干预、家园共育工作还有很多要做。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四
孩子害怕家长批评,其实不是没有原因的。许许多多的家长,能从早上批评到晚上,几乎都没有听过。而孩子不能反抗,心里只能默默承受,但是时间久了,心里会从恐惧发展到反感,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2、不问原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
孩子虽然还小,但是很多的孩子内心都是非常脆弱的。孩子很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而家长又总是处在成年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每次一出现问题,只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也不问清楚事情的原由,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3、不分时间、场合的批评。
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孩子,你要相信,他们都是有自尊的。许许多多的家长,总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就劈头盖脑地给孩子来了一顿批评。一次两次还好,多次之后,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他会觉得在小伙伴、老师面前都抬不起头,久而久之会变得叛逆或者自卑。
4、翻旧帐的批评。
教育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翻旧帐的批评。有些事情过去了,至少在孩子心里是过去的,但是很多的父母总是重重复复地提起。孩子会觉得父母根本就没有忘掉,记不住他的改变,也记不住他的好。这样的批评,会让孩子走向相反的方向。
5、威吓式的批评。
威吓式的批评,相信很多的家长都会非常熟悉的。比如对孩子说:“你这些玩具再不收起来,我就全砸了”“游戏机再不关掉,你明天就见不到它”之类的话,孩子心里会觉得你是和他站在对立面的,从而疏远你,排斥你,这样只会让你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6、边动手,边动口。
边动手,边动口的批评方式,想必会让孩子记恨一辈子。孩子本身就是比较脆弱的,很多的事情可能真的做错了,但是动手真的是非常暴力的,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害怕你。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害怕自己是一件好事,其实也就意味着你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僵,感情也会越来越淡,这是很可怕的。
结语:
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任重道远。在批评孩子的方式上,家长真的要好好把握方寸,不要伤了孩子,而自己也一无所获。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听话懂事。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五
这时候,我一定会对你说:“对不起!您开错了窗户,开南边的窗户会让您感受到更多的阳光。”
以上我举的例子是对“你开错了窗户”这句话表面的解释,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你开错了窗户”。
遇到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从表面上看,对你很不利;可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想,反而对你有益。就拿今天来说吧,老师嫌今天同学们表现得不好,布置了很多作业。听赵杨说,总共要八百多个词语呢?听了这句话,同学们个个唉声叹气的“作业也太多了吧!”“今晚,我一定得熬夜了!”……同学们很担心,此时,我也十分担心:我写字速度超慢,写不完该怎么办呀?我也愁眉苦脸的。
可我又想了想:八百字!我写作文一般是五百字左右,草稿先写,再给正式作文本上抄,近两节课的时间,八十分钟,足够了,我顿时心花怒放,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果然,我用了一小时作业写完了。
同学们,我想告诉你们:你们开错了窗户,人应该凡事往好处想,而不是总想坏的方面,因为,只有你多想好的方面,对你的身心才会有好处,这样你才能保持平衡的心态,才会使你高兴起来!把事情做好。
一个小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好可爱,小女孩常和它嬉戏。看到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仅泪流满面。他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一个鸟语花香、阳光灿烂的玫瑰园。小女孩脸上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老人慈祥地对小女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
我想不是的。人总要面临苦难,如果只是一味地看美好的事物,而对悲惨的情况不予理睬,那么就是逃避,逃避现实,当只缩头乌龟。不错,可爱的生活固然让我们无忧无虑,暂且忘却烦恼,可这能管一辈子吗?生活中的挫折数不胜数,假如我们选择逃避,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也许你会说:“生活中丑陋的事情会让我们悲观消沉,而美好的事情会让我们心情开朗。”我想:面对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悲观消沉的心态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我们只盯着不好的那一面呢?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更好地调节心态,比如说小女孩,她应该想,小狗虽然死了,但它和我有过快乐的时光。人生免不了死,回忆却是永远的。打开了一扇苦难的窗,我们应该再寻找有出路的地方,面对悲惨的事物,我们应该再化悲愤为动力,闯过难关,笑对生活。
小女孩没有开错窗,她开的是两扇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好可爱,小女孩常和它嬉戏。看到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仅泪流满面。他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一个鸟语花香、阳光灿烂的玫瑰园。小女孩脸上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老人慈祥地对小女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
我想不是的。人总要面临苦难,如果只是一味地看美好的事物,而对悲惨的情况不予理睬,那么就是逃避,逃避现实,当只缩头乌龟。不错,可爱的生活固然让我们无忧无虑,暂且忘却烦恼,可这能管一辈子吗?生活中的挫折数不胜数,假如我们选择逃避,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也许你会说:“生活中丑陋的事情会让我们悲观消沉,而美好的事情会让我们心情开朗。”我想:面对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悲观消沉的心态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我们只盯着不好的那一面呢?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更好地调节心态,比如说小女孩,她应该想,小狗虽然死了,但它和我有过快乐的时光。人生免不了死,回忆却是永远的。打开了一扇苦难的窗,我们应该再寻找有出路的地方,面对悲惨的事物,我们应该再化悲愤为动力,闯过难关,笑对生活。
小女孩没有开错窗,她开的是两扇窗。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六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小的时候,妈妈说我五岁之前从来没有单独迈出过家门一步,每次碰见生人就不停往后躲;上了学之后,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从来都不喜欢那种热闹的场景,宁愿自己一个捧着一本书静静坐着;工作之后,除了工作上必要的社交之外,周末节假日更愿意独处。即便现在,每到周末,我也是喜欢呆在家里,读书、写字、学习、烘焙、拍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不快活。我特别喜欢那种从人潮人海中退出来,静静与自己独处的感觉。对于内向的人来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乐趣。
可是,我也非常明白,我在享受着自己独处的世界的同时,我也被自己这种性格所困扰(我相信大多数内向的人都会有我这样一种烦恼),毕竟现代社会处于“外向理想型”这样一个价值观念系统中,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在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是健谈的、开朗的。内向的人生活在外向理想型的影响之下,就好比女性生活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价值形态下所处的位置一样,其自身的价值大打折扣。
所以,很多时候,我开始逼迫自己改变,让自己变得外向一些。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一直从事着媒体工作,这是一个需要有娴熟的交际能力以及强大的写作功底的工种。我的特长在于写,可是交际是我的弱项。但工作就是工作,你必须克服自己的弱项。仍记得最初工作时,每次要打电话跟别人(尤其采访的人身居要职)约采访前的那种忐忑与纠结。对着电话,心里已经将台词默念了一遍又一遍,可是还是不敢拿起电话拨号码。现在想来,当时之所以那么恐惧,只不过是害怕被拒绝而已。
不得不说,这几年媒体工作的历练,的确让我成长了很多。在跟外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我知道了该如何处理以及应对。我甚至觉得,媒体的工作经历对我的性格产生了一些修正,让我的性格里多了一部分“外向型”的因子。
在必要的时候,我会变得很外向,甚至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外向的人而且还很成功。在求职面试时,几乎每个面试官都会问到“你怎么评价你的性格?”、“你是属于内向型还是外向型?”等类似问题。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很自豪地说自己是一个内向型的人,相反,绝大多数人会说自己是一个外向的人,或者说自己一半内向一半外向。因为大家心知肚明,现代职场工作需要的是团队协作,需要的是积极主动,需要的是交流沟通,需要的是领袖精神。而内向者所具有的特征几乎与这些职场要素背道而驰,在多数人眼中,内向的人是沉默寡言的、是不怎么自信的、是不敢勇于坦诚自己想法的。
可是,即便自己怎么伪装,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骨子里内向的基因是改不了的。我可以骗过其他人,但是却无法欺骗内心真实的自己。
既然天生注定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是不是也注定了在职场上无法拥有绝对优势,是不是也注定了人生的道路平庸乏色?不是的,不是的。我阅读过一些文人的传记,也了解过一些其他领域成功人士的故事。我深深感到惊喜的是,很多卓有成就的人,从根本上来讲也是内向的人。梵高、毛姆、普鲁斯特、乔治奥威尔、特蕾莎修女、佛陀、陈丹燕、李娜、张怡宁……内向带来的那份孤独,让他们知道如何与自己灵魂深处的思想交流,并在那个安静的世界里发现宝藏。
如果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一般来讲,我们倾向于崇拜那1%的部分,我们爱它的光芒万丈,爱它的闪耀如星,但是真正伟大的力量却存在于那99%当中。孤独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在许多领域中,只有当你是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投入到这99%的‘刻意练习’中,这正是取得杰出成就的'关键。
我渐渐意识到,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没有什么优劣之分,每一种性格都同时伴生着幸运与痛苦。你要认清你自己的性格,然后把这种性格的优势发挥出来。
来自美国的苏珊・凯恩是一名名符其实的内向者,她写了一本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在这本书中,她通过大量的人物采访、大量的心理实验告诉了大家,内向者到底有怎样的一些优势:
“内向者往往是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内向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们之于身边事物的意义上,而外向者则会投身到事件当中。内向者会在他们独处的时候为自己充电,而外向者则会在社交活动满足不了自身需求的时候为自己充电。”
“内向者在处理问题时,步调更缓慢而且具有目的性。他们更喜欢在一段时间内致力于一件事情,这样更加专注。这类人往往在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时表现得相对淡泊。”
“内向者并不等同于隐士或者厌世者,内向者可能会有隐士情结,但大多数内向者是友善的,更偏好平和的环境。”
“内向者在制订和执行计划上做得很好,他们会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内向者似乎要比外向者思考得更细。外向者更有可能采取一些快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用速度取代准确性,随着任务的进行,他们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多,当问题演变得似乎越来越麻烦时候他们就有可能当逃兵。内向者则会在行动之前先思索一番,把他们获得的信息完全消化,即便在任务上花费的时间更久一些,他们也不会轻言放弃,而且完成得更准确。”
“内向者在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方面也大不相同:如果让他们随意而为,内向者往往会坐下来思考事情、想象事情,回忆过去的种种,甚至为未来做规划,而外向者则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身边的事情上,可以说外向者在关注‘是什么’,而内向者则在问‘将会怎样’。”
“内向者往往在周围人都失去理智的时候仍然保持理智。克己是内向者最大的资产之一。”
作为一个内向者,我能对这些优势感同身受:坚韧、专注、洞察力、思考……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欣赏并运用这些只有内向者才具有的优势。其实有时候,很多外向者也想要拥有内向者的这些优势。我的一位朋友是典型外向者,但是每天她不得不逼迫自己坐在书桌前练习书法一个小时来锻炼自己的专注和耐力,她认为这正是她所缺乏的。
“事实上,内向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正视并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你或许一天到晚忙着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热情开放的外向者,而躲避自身的天赋,到最后会被自己被别人轻看。但当你完全投身于自己在意的事情时,你会发现你的能量是无限的。所以,请保持自己的本性,如果你喜欢一步一步稳扎稳打,那就不要受别人的影响而迫使自己加速。如果你喜欢深度的探索,那就不必苛求自己去追求广度。如果你喜欢单项任务而头疼多重任务,那就坚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给你带来无限的力量,这正是内向者独立于世的结果。”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辅导员曾说过,十年之后,在大学里那些看起来最不起眼的人或许会成为混得最好的人。当时我不以为然,现在想来,在大学里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如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并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靠近,那么十年之后一鸣惊人也不足为奇。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有意义的事情,潜心钻研,深沉思考。对于内向者来说,这才是最正确的生活的方式。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七
看了这篇短文后,我觉得不能说小女孩开错了窗,只能说她不应该总是沉浸在这扇让人产生悲伤和痛苦的窗户面前。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两扇不同的窗户,一扇是生活中悲伤和痛苦的窗口,而另一扇是快乐和幸福的窗口。面对着不同的窗口,会使展现在我们人生面前的情景和图画完全不一样,我们自己选择的这扇窗口会给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前途,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不得不面临着选择要打开某一个窗口时,这时,我们的选择就可能改变我们的一生。我还记得哈里波特的校长所说的这样一句话,“你是谁,不是取决于你的能力和天赋,而是取决于你的选择。”这句话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因为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未来,决定了你的人生。
人生有一扇窗,它了充满快乐。小女孩应该在打开这扇窗的时候,在这里多停留,多想想,这样她的心情才会变得很阳光,对生活充满信心和乐趣,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她一定会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不懈努力、拼搏,最终会享受到这种快乐,哪怕是她的一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她一辈子也一定会是开开心心的,即使她也遇到过痛苦和艰难,她生活中也会感受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快乐,不幸与痛苦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人生还有另外一扇窗,它充满了不幸与痛苦。小女孩如果像短文中描写的那样,总是沉浸在不幸与伤感的窗口面前,她的心里一定也像那幅画面一样,摆脱不掉悲观凄惨场面对她的影响。一个经常面对着这样一个窗口的人,她的情绪肯定会大受影响,因为她看见的是人生中悲伤凄惨的画面,在未来的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很可能就会以一种悲观的情绪看世界,她所感受到的也将是痛苦和黑暗,这样的心态将影响她对生活的信心。一个对生活没有信心的人怎么可能去为未来拼搏,努力呢?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只要稍微放松一点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更何况不努力呢,可想而知,对于哪个沉浸在悲伤凄惨窗口面前的女孩来说,如果不能及时转换到另一扇窗口,她的生活又会是另外一种情况。
简评:选择和调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八
科学的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批评教育孩子也一样。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个女孩儿忍着眼泪,嘴唇颤抖地跟我说,声音低沉压抑,愤怒下面是掩藏不住的悲伤。
这是个单亲的孩子,和妈妈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偶尔会见到爸爸,还不能让妈妈知道。
孩子说当年还小,父母以为自己不懂,其实什么都知道,爸爸妈妈总是吵架,虽然大多数会背着她,但是她都知道。后来爸爸离开了家,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住在姥姥家,也挺开心。
上小学了,回去和妈妈一起住,从那时候起就是在妈妈的各种不满中长大。女孩儿说自己和妈妈完全是两种人,妈妈为人古板,脾气急躁,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对,就是一顿批评指责,有时候是误会,也不听解释。自己的性子有点儿慢,但是并不内向,在学校和同学老师都有话说,在家里很少和妈妈说话,因为言多必失,教训惨重。
既然解释会让妈妈更生气,索性就听着,然后妈妈会更生气,说她态度不端正,明显是在消极抵抗。刚想回答,妈妈一大串连珠炮一样的问题砸了过来,根本没办法说话。
平静一些之后,女孩儿说妈妈的批评很多时候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接受那种批评的方法,竟然使用那么恶毒的词语,就像自己不是她亲生的而是仇人一样。小时候不太懂,只知道害怕,后来渐渐明白了,越来越觉得妈妈很粗俗,甚至很恶心。
知道妈妈很辛苦,为了自己一直也没有再婚,而爸爸已经有了别的孩子,但是这个不能抵消妈妈谩骂一样的批评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所以从初三开始,她就开始“反抗”,从顶嘴、摔东西到离家出走,偶尔妈妈气极的时候会动手,自己也开始还手。
可是每一次这样强烈的冲突发生之后,女孩儿都很痛苦,甚至想到结束生命。她觉得不应该那样对妈妈,但是更怨恨妈妈那样对待自己,本来是相依为命的两个人,来不及相爱,只剩下相杀。
这个孩子来找我的时候接近崩溃,哭到痛彻心扉,压抑了太久,找到一个出口,终于跟着泪水倾泻出来。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单亲家庭,妈妈太过孤单和苦恼而情绪不稳定,才折磨孩子。这可不一定,很多结构完整的家庭,亲子之间也一样的“势不两立”“剑拔弩张”。无外乎是父母对孩子的想法或者做法很恼火,认为做得不对,给以批评教育,但是方法有问题,孩子不接受。
别说十几岁的孩子,几岁大的孩子如果不接受父母的批评,抵抗和顶撞起来,也是能量巨大。每当这种时候,父母多少都会感受到很伤自尊,要么发更大的脾气,要么自己生闷气,甚至后悔生了这个孩子。
批评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适当的批评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心理学家对于如何批评才有效,做了很多研究。
其实没有谁爱听批评,即使真是犯了错。除非错得太大,后果过于严重,犯错的人太自责,为了缓解自责感,所以才恨不得被大骂一顿。
批评之所以受到抵触,与“面子”密切相关,也就是自尊心。孩子只要有了自我意识,慢慢就会有自尊心,而且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强。
心理学家将“面子”分成两种:“积极的面子”和“消极的面子”。
“积极的面子”是希望与周围其他的人保持联系、获得肯定;“消极的面子”是指可以自主决定,不受别人干涉。
也就是说,被批评之所以让人不舒服,一方面是感觉到别人对自己不满意,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自由被干涉。
孩子们小的时候,自由意志没有那么强,因为安全感的需要,很担心父母对自己不满,所以容易承认错误,但是改正的能力不够高。长大以后,更渴望自由,也更独立,会逐渐不愿意被批评。
1.公开的批评:直接指出错误,毫不含糊说出错误在哪里,不顾及对方任何“面子”。
比如陈述错误事实、命令、警告和威胁、辱骂等等,这类批评的强度最大。
2.不公开的批评:说着看似无关的事,轻松或者幽默,但是在传递批评,不伤害“面子”。
比如使用反语,“你把我的手表摔坏了太好了,真是省得我自己摔了。”
或者运用一些暗示的方法提醒孩子做得不好,比如孩子在公共场所乱扔东西,爸爸很严肃地去捡起来放到垃圾桶。
3.积极的批评:批评的过程中强调双方的亲密关系以及合作立场,保护了安全感。
比如严肃地询问没有先指向错误结果而是原因,“你能跟我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
或者以幽默轻松的方式指出问题;告诉孩子自己希望看到的结果等等。
4.消极的批评:是温和的批评,保护孩子选择的自由。
比如不提事件本身,询问对方的想法,“你可以不这样做吗?”
帮助孩子找理由,“你认为你是在帮助他,其实他不需要你做这个。”
表达自己的感受:“你的行为很令我失望”。
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保护正常的“面子需求”,这样的批评更容易被接受。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们,大人也一样。
1.慎用公开批评。
批评教育孩子要看他们到底犯了什么错误,有些严重的错误,必须使用公开的批评,比如品行方面的问题。但是最好使用陈述事实这样的方法,命令和警告也可以,威胁和谩骂是破坏性的批评,容易引起反作用,不能使用,比如文章开头提及的女孩儿,她妈妈一直运用的就是最糟糕的公开批评,无论大错小错。
2.批评要有充分依据。
孩子是自己生养的,但不是私有财产,不能想说就说,想批就批。有些父母对孩子缺乏信任,捕风捉影,这样会大大消减父母的威信,导致之后的家庭教育失败。
3.要允许孩子解释。
针对原因的询问比针对结果的询问,更能实现批评教育的有效性。
“你在课堂上顶撞老师,能先说说为什么吗?”
了解原因的过程,其实是在告诉孩子,这个错误并没有破坏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联接,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4.给孩子做必要的解释。
孩子年纪小、经验不足或者考虑不周到的时候,犯下错误,劈头盖脸批评会令其感觉委屈,从而拒绝承认错误,所以批评教育的时候要做必要的解释,告诉孩子这个错误的严重性,然后再批评教育。
5.批评之后要有关心和鼓励。
孩子犯错,父母很生气,即使是运用了理性克制的方法,也会给孩子带来消极情绪,导致“积极的面子”或者“消极的面子”受损,所以必须要提供“售后服务”。
批评孩子之后,找一个时间谈谈,讲明父母的批评对事不对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知道错了而且改正就是好孩子。
鼓励孩子勇敢面对错误,对很快改正的孩子还要表示肯定和感谢。
家庭教育的智慧无处不在。
除了要多看书学习,了解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常识,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假设自己是孩子,做了那样一件错事,父母怎样处理自己改正的可能性最大?答案往往就是有效的策略。
再一次重申,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可以改正错误,成长得更好,要保护的是孩子的“面子”。
批评不是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宣泄不满和愤怒。
1.孩子是可以批评的。正确的批评,不仅不会打击孩子,反而是他成长的好机会。那些“批评会扼杀天性,使孩子失去信心”的说法,并不可信。
2.孩子犯错时,父母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很多家长一心急,张口就把教育,变成了情绪宣泄和对孩子的训斥。除了让孩子畏惧,起不到任何教育的目的。
3.孩子的可塑性极强,所以千万不要出现“三岁看老”“你以后也就这样了”类似的话。它的潜台词是“你无法变好,我也管不了你”,这其实是家长在逃避教育的责任。
4.批评时,一定要告诉孩子错在了什么地方。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只有被明确地告知,才有改正的可能。
5.最有效的批评,是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和规则。比如,“吃太多零食对牙齿不好,个子也会长得慢”。这可能会让你陷入和孩子一轮又一轮的解释中,但现在多花时间解释,总比将来花更多时间批评要好。
6.批评要具体化,就事论事,不要牵扯到其他事情。最忌讳父母翻旧账。泛化的批评会让批评失焦,无法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反而会激起他的反感。
7.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比如“你就是个自制力差的孩子”“你就是好吃懒做”……它会给孩子很大的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真的有缺陷,从而放弃自身成长。
8.批评一定不能止于批评,最好能指出孩子的某种优点,并给予适当鼓励,这会增加他改正错误的信心。
9.仅仅告诉孩子怎么做是不够的,更要手把手的亲自教他如何改正。这个共同改正的过程,比批评更重要。
10.教育孩子,就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反馈,这个反馈要及时、准确。孩子犯错了,立刻指出让他改正;孩子更正了,及时表扬他的努力。
11.最后切记:千万不能体罚,一次也不能。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九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这个不是文艺腔,是绝对100%真实的偏僻小村。偏到什么程度呢?简直是世外桃源。我们村靠北,是浩瀚的腾格里大沙漠,靠东和南,是祁连山山尾,向西,则有点断断续续的沙丘,那是我们可以唯一出去的方向。我们正好是被夹在中间的一块小小空地。我们村总共有十来户人家,不到70口人。在我们附近,还有四个类似的自然村,组成了一个大队。从这块地方,向西,走大约100多公里,可以到达其它有人烟的地方。我打小,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长大的。
我们学校,一年级到四年级,总共四个班,加起来,从没超出过30个人。四年级之后,就得出去,到很远的地方去读了。大部分的小孩,读完小学四年级,父母就不让读了。我父母虽然都没有念过书,但却非常渴望儿子能成材。于是在我读完四年级后,送我到百公里之外的小镇寄读。所以,从10岁起,我就开始独立生活了。
虽然缺乏大人的管教,但我的成绩还不错。从小学到初一,我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在初一的时候,我还代表学校参加县城的数学竞赛呢。但初一第二学期,有次上数学课,老师批评我,我顶嘴。于是,他就拿教鞭打我的手背,因为用力太狠,将我手背上的一小块皮打掉了,至今,那个疤痕还在。我很愤怒,在众目睽睽之下,还了数学老师一脚,踢翻了课桌和椅子。
从此,我开始逃课。先是数学课,之后,是英语课,政治课,语文课。最后,我干脆不去上课了。我的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很快,从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了倒数第一。
从此,我变成了学校里出了名的烂人。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初一二班有个整天不上课的小孩。但因为我家离学校实在是太远了,叫不来家长,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我呢,逃课后,其实也没地方去,整天在学校后面的麦地里晃荡。累了,就躺在田埂上,看天空,看白云,拔人家地里麦苗编帽子。有次,实在无聊,便跑到我一个远房舅舅家去玩。那时,这位舅舅工作已经调到县城,家里没人。于是,我就从门上面的窗户口翻了进去。
他是学中文的,家里除了满屋子的书,没啥好玩的。我无聊,只好翻书。不料,这一翻,竟然看进去了。刚开始是看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慢慢看各种小说,比如《巴黎圣母院》、《简爱》、《红与黑》、《静静地顿河》之类的,我甚至连那个枯燥的《追忆似水年华》,都读了个七七八八。我就这样,没日没夜,看累了睡,睡醒了看,整整看了两个半学期的书,直到初二第二学期过了差不多一半的时候,舅舅将家全部搬走,没书可看,才罢手。
没书看就很无聊了。我又不愿回到课堂去读书。因为读了点书,也不愿意跟街上的混混来往。实在无聊之下,我自己决定,退学。于是,在离那个学期结束前一个多月,直接扛着铺盖卷,回家了。父母愕然。至今,我还记得父亲看我时,那近乎绝望的眼神。但木已成舟,无法补救,只好认了。于是,我每天跟着父亲,开始学干农活。
那时候,父母、亲戚、邻居,包括我自己,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进入了农村人的固定模式。接下去,自然是赚钱、盖房子、娶妻、生子。所谓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也。不会再有意外,也不可能再有奇迹发生了。
但意外和奇迹,竟然还真发生了。
7月初的一天,天空晴朗,烈日当空。我跟父亲一起,赤膊在做土块,准备盖房子用。正在我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外公来了。他带来了一个牛皮纸的信封。打开一看,是我获得中华青少年文学基金会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文学夏令营“蓓蕾杯”文学奖的获奖通知书。我获得的奖项,是最高奖“蓓蕾奖”,通知中要我7月中旬赴北戴河参加夏令营,所有费用由基金会承担。
我才恍然想起,初二刚开学时,有天回学校玩,在同学正在看的一本中学生刊物上瞅见了一个征文启事。那天大概是一时心血来潮,便坐在教室后面,花一个小时,写了一篇短短的文字。在回舅舅家看书的路上,顺手寄了。我其实是没有报什么希望的,所以,寄过也就忘了。没想到,竟然就获奖了。
而且,按照常理,这封信是寄不到我手上的。因为我已离开学校,挂号信无人收,理应退回原址。但那天恰是那个我恨的数学老师当值,他对我印象深刻,好奇,就收了信,拆了。拆了,才发现是获奖通知书。
一瞬间,这个消息就在老师中间传开了。校长知道了,觉得兹事甚大,应重视:这是学校的荣耀啊。一问,才知,获奖的孩子已经主动退学了。(励志电影)他们不知道我家的具体住址,于是,几许辗转,竟然找到了几十公里之外的我的外公,请我外公当信差,往我们家送信。
这次获奖和北戴河之行,不仅让我第一次坐了火车、轮船,第一次看到了海,第一次吃了冰激凌,第一次可以肆无忌惮地洗澡,第一次见到了好几个著名的作家和诗人,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有才华的文学青少年,更重要的是,还改变了我的观念和理想。
在返程的火车上,我心潮滚滚,除了回味夏令营那些美好的时光,还暗自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走出小村,走出小镇,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我的视野,已经越过了祁连山和腾格里沙漠,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那有大海的地方。
紧接着,改变我人生轨迹的那扇窗,打开了。虽然因为影响恶劣,原来的学校不肯再收我了。但原来学校的校长爱才,将我推荐给了县五中的校长。因此,在短暂的失学之后,我被五中特招,得以重返校园,接着读初三。
我的学生生涯,又开始了。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十
1982年的春天,阳光明媚的日子,但罗马尼亚郊区的一座临时监狱里,一个女孩子的心情却十分悲痛。这个极像男孩子的女孩子,写了一部描写罗马尼亚当局腐败行为的jin书《di地》,在书中,她充分揭露了当权者丑恶的嘴脸,一时间竟然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这也是她被捕的主要原因。
当局正在寻找各种证据,以正式逮捕她,用来教育所有对政府有攻击行为的人。
她不停地啜泣着,瘦弱的身体有些禁不住这世间的风雨。但她转念一想,正义的力量又顷刻战胜了软弱,自己做得没错,相信上帝也会帮助自己。
这样想着,她便抬眼寻找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机会逃出去。外面,她的最爱正在橡树下苦苦等待她的身影。
她终于发现这座临时监狱有一扇窗居然没有装玻璃。她身材修长,足可以让自己逃生,她欣喜若狂地感谢上帝为自己留下一扇可以逃生的小窗。她费了好大劲,将自己的身体缩成一小团,勉强钻出了窗户,然后拼命地向前跑,也不管前面是否有路。
但上帝为她开错了窗,她误打误撞,竟然进入了政府军的司令部。那一伙政府军,正在商量着如何定她的罪,旁边的茶几前,摆着她的大幅画像。正在此时,她却意外地出现了,这令现场所有的人大吃一惊。随即,她被关进了一个地下室。
她想,上帝太不帮自己了,好不容易逃出来,居然又进了龙潭虎穴。她颓废到了极点,很想马上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样一个地下室,是不可能有出路的。她绝望地在地上打着滚,万念俱灰的样子令人心酸。连续几个昼夜,她一直在想办法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她实在不想活下去了。
但后来她转念一想,不行,她的最爱一定还在等着她,只要有一线希望,她便要逃出去。她没有任何罪过,有错误的是政府。
她终于发现地面上有一处疏松的土壤,便开始挖掘。3天后,她找到了一条隧道。隧道勉强可以容下自己的身体,她不顾一切地钻了进去,通过8个小时的努力,终于逃出了魔窟。她就是赫塔•米勒,这个备受争议的德国籍作家,于月爆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低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上帝有时候也会打个盹儿,为你开错窗,如果你认命,便会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但如果你不服输,拼命地在铜墙铁壁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打开另一扇窗户,上帝也拿你没有办法。因为,上帝也喜欢不顾一切的人。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十一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1.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孩子好比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做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而家长就认为这与学习无关,就加以阻止,限制他们,不准他们做。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就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孩子还会学得自觉、开心,况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他们做,还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许多事实证明了,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又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描写。事实,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但像刚才提到的小孩,他喜欢动手操作,如果家长又支持他做,并为他提供有关书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写,那他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较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他会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时怎样想办法克服等等都具体地写出来。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总之,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3.准确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我们加以探讨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而是某种因素导致的,如上学被老师批评了,读错了字遭同学的讥笑,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等。这些原因逐渐在内心堆积起来后,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里,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讥笑,想看电视等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环境。父母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解决。例如,可以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先让孩子把电视看完再去学习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障碍,恢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4.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新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5.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孩子学习做功课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书桌要整洁,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美观舒适,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这里开始他的学习活动。有的家长经常向老师反映到孩子在家做作业速度慢,经常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不知如何是好?当老师问及孩子在家怎样做作业的时候,有的讲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有的讲孩子一边玩一边做作业,有的讲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听大人讲话等等。这些原因都是造成孩子作业速度慢的因素。由于外界干扰大,孩子的精神难以集中。有大人在他身边讲话,就不能够好好地集中精神做作业,速度就会慢。无论什么原因,家长都必须消除可能影响孩子完成作业的干扰原因,给孩子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去学习。
6.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坐好--开始学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
7.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不断取得进步。孩子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十二
我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好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看见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恸哭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她领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子。窗外,是一个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一扫而光,心境顿时开朗起来。老人慈祥地对女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
老者就是老者,他有几十年的生活经历,知道该怎样使自己摆脱困境。本来嘛,你已经看到他们在埋葬那条小狗,却还要继续看,把自己变成了个泪人,不怪你自己还怪谁。生活就是这样,谁越不会寻求快乐,谁就越无法快乐。要始终记住:不愉悦的事终究会成为过去。
哲人说:“太阳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则不能,若有就去寻找,若无就忘掉它。”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19,他的实验室发生一场大火,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他一生的心血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了。大火最凶的时候,爱迪生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父亲。他找到父亲时,爱迪生正平静地看着火势,微笑着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这不,我们从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被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过后不久,第一部留声机就问世了。爱迪生面对这无法抗拒的灾难,能跳出焦虑、悲伤的圈子又跨上一个新的里程,就是乐观的心境在起作用。
任何人碰到灾难,情绪都会空前的低落,这时一定不要深陷其中,受其毒害。面对无法改变的不幸,就抬起头来,对天大喊: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不可能左右我。或者耸耸肩,默默地告诉自己:忘掉它吧,一切都会过去!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十三
在你家,是否一家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是不是巴不得尽一切可能让孩子远离挫败和伤害,是不是包办着孩子所有的事务……也许你认为这是在给孩子最好的爱,但殊不知一厢情愿的溺爱,或许会成为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轻易满足。
孩子的`心理还不成熟,对事情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所以在孩子的世界中,他想要什么就会直接说出来,并且以为任何人都会答应他们。
有些父母由于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总是答应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完全不考虑是否真是孩子需要的,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养成孩子坏习惯。
害怕哭闹。
孩子为什么哭闹,父母知道吗?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抱怨孩子越来约会哭闹了,却不知道这种情形有可能是父母纵然的。
当孩子一哭闹的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尽快能停止哭闹,总是容易迁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总是哄着孩子。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会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只要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以哭闹来解决。
特殊待遇。
现在的孩子由于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对其非常的宠爱,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成长的路上变得比较自私。
生活懒散。
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处处顺着他,甚至卧床不起也不去叫他,还主动把饭菜端到床前去。
允许孩子玩耍学习没有规律,想怎样就怎样……。
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就是在溺爱孩子,让孩子没有自主性,没有原则,这样长大后,孩子容易变得缺乏上进心、做事有始无终。
过分注意。
前几天,去了堂姐的家里。看到了一幕我非常的震惊,当我们一起在吃饭的时候,堂姐一家人把侄子围在中心,让侄子给我表演节目,侄子扬起骄傲的小脸庞,一点儿都不怕生。在表演期间,掌声一直不断,全家人心肝宝贝的叫着。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会让你认为自己在任何场所都是“小太阳”,当一旦没有了千呼万拥,那么他的心理落差就会非常之大,不利益成长。
祈求央告。
说起祈求央告,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一个感受吧。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不想睡觉,你就边哄孩子边哄他睡觉,答应给孩子讲5个故事,他才会睡觉。
要知道,小孩子的心理就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
孩子的心理还不成熟,他对一些事情没有自己的明辨能力,作为父母的你,就要在这过程中以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了。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宠爱孩子,但是不要溺爱孩子,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明辨事理!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十四
我们今天的中外名人励志故事的主角是赫塔·米勒--如果上帝为你开错了窗。赫塔·米勒,德国女作家和诗人,1953年8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西部蒂米什县小镇尼特基多夫。1987年移居德国。她以写作德裔罗马尼亚人在苏俄时的遭遇著称,目前她的大多数作品已在中国大陆出版。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82,在罗马尼亚郊区的一座监狱中,一名女子的心情万分沉痛。这位如同男孩一般的女子,写述了一本有关罗马尼亚当局政府腐败行为的书《低地》。在这本书里,她将统治者丑恶的嘴脸全部写出来,霎时间受到了众多读者的追捧,这是她捕的原因。全部权力者,都讨厌这种玩世不恭、不可一世的人,不论是女人,还是男人。
政府当局正在寻找各种证据,以正式批捕她,用来教育所有那些对政府有攻击行为的人。她不停地啜泣着,瘦弱的身体有些经不住这世间的风风雨雨,但她转念一想,正义的力量又顷刻战胜了邪恶,自己做的没有任何错,相信上帝也会帮助自己的。
这样想着,她便抬眼寻找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机会逃出去。外面,她的最爱正在橡树下苦苦等待她的身影。
她终于发现这座临时监狱的弊端,有一扇窗,居然没有装玻璃。她身材修长,足可以让自己逃生,她欣喜若狂地感谢上帝为自己留下一扇可以逃生的出路,她费了好大劲,将自己的身体缩成一小团,然后勉强钻出了窗户,她拼命地向前疯跑着,不管前面有路或者是无路。
但上帝还是为她开错了窗,她误打误撞地竟然进了政府军的司令部。那一伙政府军,正在商量着如何治她的罪,旁边的茶几前,摆着她的大幅画像。正在此时,她却意外出现了,这令现场所有的人大吃一惊,然后变本加厉地将她关进了一座地下室里。
上帝太不帮自己的忙了,好不容易逃出去了,居然又进了龙潭虎穴,她颓废到了极点,好想找个方法将自己的生命马上逝去。
她以为自己没有任何出路了,这样一座地下室,不可能有出路的,她胡乱地在地上打着滚,万念俱灰的样子令人胆寒。连续几个昼夜,她一直在想着,如何让自己的生命马上凋零,因为自己实在不想再活下去了。
但后来转念一想,不行,自己的最爱一定在等着自己,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便要逃出去!自己没有任何罪过的,有错误的只是当局政府。
她终于发现了地面上有一处疏松的土壤,她开始挖掘它。三天过后,她找到了一条隧道,勉强可以容下自己的身体,她不顾一切地钻了进去,然后经过八个小时的努力,终于逃出了魔窟。
赫塔·米勒,这个备受争议的德国籍作家,于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上帝有时候也会打个盹,为你开错窗,如果你认命,便会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如果你不服输,拼命地在铜墙铁壁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打开另一扇窗户,上帝也拿你没有办法,因为,上帝也喜欢不顾一切的人。
孩子你开错了窗(精选15篇)篇十五
我奶奶去世得早,并没有等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整个神州大地,她同那个年代的所有农村老百姓一样,过着简朴而平静的生活。
奶奶一生中大部分时光都住在乡下,只有去世前几年才搬到城市生活,在乡下我们有一栋大房子,二层小楼,房间有八九间左右的样子,外加一个不大不小的前园和一个精致的阁楼。这所房子是后建的,在这座房子之前,有另外的一所房子,我没有见过,那时我还没出生,听长辈们谈起,应该是一座瓦房,只有一层,很矮小的那种木质结构,门前有一棵葡萄树,葡萄树下栓着一只大白狗。
后来,爸爸出去做小买卖赚钱了,就回家修房子,听说当时真是盛况空前,毕竟这是我们村第一次盖二层小楼,所以邻居们总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孩或者牵着刚会走路的小孩前来看热闹,挖地基的嘈杂声加上人们欢欢喜喜交谈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打破了乡下固有的宁静,我奶奶也会忙着搬凳子或者上茶水或者还会端出一盘花生瓜子等等,来招待看热闹的乡亲,在做这些事情时,我想奶奶是快乐的,她一定在为爸爸骄傲。
后来新屋建成,大摆筵席,在小小的园子里摆满了座椅、堆满了美食、倒满了美酒、坐满了宾客,奶奶手臂上绑着鲜红的红布,一桌一桌地忙着敬酒,我想微醉的奶奶那时是快乐的`,她在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
后来我们家陆陆续续地添置了许多生活用品,比如电视机、电风扇、钢丝床等等,每一件新奇的生活用品都能成为邻居前来观看的稀罕物或者茶余饭后的谈资,我想见到邻居欣喜的表情和听到接二连三的夸赞(比如:老辈子,你福气真好,生了个这么优秀的儿子),奶奶一定是幸福的,她在为爸爸感到骄傲。
虽然爸爸并不是特别的优秀,而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奶奶来说,就实在太出色了,我想虽然奶奶并没有享受太多城市的生活,但对于她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她是怀着骄傲和安心离开的人世。
妈妈对于我这个并不出色的儿子,是否会感到骄傲呢?我想她也应该是骄傲的,我是亲戚中第二个考上大学的,这点就值得她为我骄傲,并且现在进了一家国企还分了房子,这点她应该也会为我骄傲,我想将来我还会有更多事值得她为我骄傲,为此我会加倍努力的。
世界上每一个母亲都在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哪怕看到你身上微弱的一点闪光点或者细微的一点进步,我想她都是骄傲的。
亲爱的读者,我坚信你父母正为你感到骄傲,为了不辜负这份期待,让我们更加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