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研学篇一
星期五,我很早的起了床,因为学校组织了我们去秋游。我来到学校,看见很多同学都来了。后来,我来到车上,老师给我们拍了照,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首先,我们在大门口拍了大合影,留作纪念。接着我们看了海洋生物有:孔雀鱼、娃蛙鱼、水母,一说到水母就知道他可以发电有的还有毒,我还看见了神仙鱼、鲨鱼,本来我们以为鲨鱼很凶猛,可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他很温柔。
紧接着我们看了海狮和海豹的表演。它会跳水上芭蕾,她还会鼓掌,顶球接圈。更不可思议的事,他会倒立行走。
在开心的游览过后便到了午餐时间。老师组织我们坐在观看海狮表演的座椅上,我们吃了白菜,豆角等等。
饭后,我们便来到了充满欢乐的游乐场。这会儿,我们像小兔子似的飞快地去游乐场内玩耍。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缓回学校的时间,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但我们这一天收获的开心和欢乐是无尽的。
研学篇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我们来到了孔子故里曲阜。
我们先去了孔庙,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古建筑,既雄伟又壮观。孔庙是著名的“三孔”之一,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这座全球规模最大的孔庙,气势雄伟、金碧辉煌,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94年,与孔府、孔林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占地二百多亩,座落在曲阜城门。古老的琉璃瓦房子雄伟壮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孔庙原是孔子故居,孔子去世的第二年,故居被改作庙宇,孔庙中至今仍保存着孔子当年用的水井和亲手栽植的桧柏树。
紧接着我们游览了孔府,第一眼看到就是孔府的大门,它的正中悬挂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大门两侧有一幅奇怪的对联,大家都说它是“天下第一联”。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意在赞颂孔府与国家同休戚、共命运,与苍天共长久。奇怪的是这副对联有两个字似乎笔误,一个是“富”字,一个是“章”字,“富”字少了上面一点,叫富贵没头,永远富贵;“章”字一竖通到上面,叫文章通天,这样的解释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了!
孔庙中最为雄伟辉煌的要数杏坛了。杏坛位于大成殿前,它是古代孔子讲学之地。金代时,人们于杏坛上建亭。方亭重檐,黄朱大柱,亭下还有党怀英的篆书体“杏坛”碑和乾隆所书的“杏坛赞碑”。
今天的杏坛之上,已经没有了朗朗读书声,但那股神圣的气息,仍然萦绕在孔庙之中。最后,我们走进了孔林。它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来到孔子墓前,我禁不住感慨万千,孔夫子曾为了让礼乐兴而不辞劳苦到处游说。我为我是山东人感到自豪,我受孔子思想教化让我深感幸福。
怀着敬畏之心,崇敬之情,立在孔子目前,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庄重而严肃的向孔夫子深深的鞠躬。以表达我的崇敬,以诉说我的自豪!
研学篇三
又是一年春来到,研学的时间又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班里的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研学的去处。赵老师公布答案,去天文台和科技馆。
只要可以出去玩,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南京虽然我去过很多次,但老师说的这两个地方我还真没去过,真想快点去玩一玩呀!
不知道南京科技馆里有什么好玩的,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于是放学后我向妈妈申请看十分钟的平板,查一下资料,妈妈网开一面还是答应了。我打开电脑搜了一下南京科技馆,上面介绍:南京科技馆包括科技馆主场馆、科技影院及其它相关配套设施。主场馆由常设展厅、非常设展厅、国际会议交流报告厅等组成。其中常设展厅按主题划分为宇宙探秘、地球万象、智慧主人、创造天地、知识海洋和儿童科技乐园等六个展区。展品总计350多件,其中70%以上的展品是参与性项目。
看了介绍,我还是比较喜欢天文台,不知道可不可以用天文望远镜看一看太阳和星星,一定很美吧。
好期待这次研学,不过,妈妈说要听老师的话,不能不守纪律,也不能乱摸乱碰,注意安全。
期待这次研学!
研学篇四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学校组织我们出去研学。这次研学活动的目的地有两个:一个是汉光武帝陵,另一个是洋丰百果园。
首先,我们去了汉光武帝陵,踏进汉光武帝陵的大门,你的目光会被一个像狮子却不是狮子的雕像石头吸引,它的名字叫做“石辟邪”。石辟邪身体由各种不同动物的身体部位组成,有狮子的头,老虎的脚,鹿的耳朵,牛的尾巴,鹰的翅膀等等多个动物的不同部位组成。石辟邪高1.9米,长2米,宽0.9米。
后来,我们又跟随着我们的导游王老师一起踏进洋丰百果园吧!走进洋丰百果园,吹来的风都是暖暖的。
我们去参观了两种大棚,大棚里种植的有机蔬菜和水果,大棚的设备很齐全,有水帘是通风的,地上是用石子做的。水流到地里它可以传到地下,再用管子把它过滤一下,然后再浇到植物的根部,就这样循环的利用水,不仅不浪费水,而且还可以让植物更好的生长。
我在其中的一个大棚里看到了我最爱吃的火龙果。火龙果的苗,我还没有见过呢,这次终于亲眼见到了,其实我见到的火龙果苗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走出植物园要和五年级全体师生合影啦,同学们一个个笑得比天使还要灿烂。
坐在大巴车上,回顾着自己一天的经历,看着同学们的笑脸,我觉得自己有了无穷无尽的收获。这次研学之旅让我感受了很多,希望下次研学之旅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收获,我期待着下次的研学之旅。
研学篇五
今天,我们要去华南城了!我真的特别期待,我在家里高兴得跳了起来。那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起床,一个箭步跑到椅子,吃了早饭,急匆匆地跑进了学校。我刚进教室就看到了两位导游,一位导游姓黄,另一位姓鹏的带领下,我们准备上车了!我们在车上做了一些游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游戏是第一个脑筋急转弯,第一个题目是:小明过生日,妈妈送给小明一个小白兔,请问为什么呢?很多同学都说:“啊?”“老师,我知道!一个声音说,你们猜是谁?是我!别看我人小,可我脑子是很厉害的!我说:“为什么的”为“不是这个“为”,是这个“喂”,所以答案是胡萝卜和青菜!”我竟然答对了!大巴上,真有趣!
我们在华南城玩了冲浪飞机,仿生航模,参观古籍博物馆,古法扎染,糖葫芦,热缩创意馆这几项内容。
我觉得热缩创意馆也很好玩,在体验馆给我们做手工的材料,我们一起做热缩手工,我画的是一只小猫,小猫栩栩如生,活像真的,瞧!它在向我招手呢!我还在旁边写了姓名,用热风枪把它加热,“哇!怎么变小了呢?”我问道,据我的研究,这是热胀冷缩而引起的,吹得时候,坡度会变小。最终我做好了我的小猫,我对我的作品超级满意,因为我画得实在是太好看了!
我们也玩了冲浪飞机,这个很好玩,玩的人要拿一块板子,板子上面拿了一个飞机,要用风向把飞机推出去,好难呀!
在曹老师、曾老师和mrs emmy的带领下,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又可以玩又可以学习,真好!期待下一次的秋游研学!
研学篇六
期盼了许久的研学旅行终于如期而至,我那压抑了许久的心终于得到了释放,变得暖暖的。我背着早已准备好的东西,迎着早晨温暖的阳光,兴奋不已地跑向学校。金色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使我感到暖洋洋的。微风轻抚着我,在我心中荡起一圈圈涟漪。真希望这是一次暖心之旅啊!
暖在途中
来到学校同学们早已经聚在一起期待着即将开始的研学旅行,突然有同学大叫一声:“下面来了大巴!”,同学们带着大包小包冲向大巴。看,六号车上一位身材酷似企鹅的人正微笑着朝同学们的镜头摆出胜利的手势,随后就是一阵“咔咔”的拍照声。他似乎很陶醉这种被大家当作明星的感觉,暖暖地露出灿烂的笑容郑重其事地喊道:“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我有必要提醒你们不要走丢了,否则你们就再也见不到玉树临风的我了。”同学们哄堂大笑,奇怪平时不苟言笑的季哥今天怎么变得如此和蔼可亲了?该不会是被这温暖的氛围熏醉了吧!我们的研学之旅就这样在一种暖心、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
大巴行驶在高速路上,不少同学都因晕车而无精打采地瘫在座位上,不知谁喊了一声:“季哥在班级群里发红包了,快抢!”大家顿时活了起来,纷纷抓起手机,“寺前四十四个狮子”原来是口令红包。伴着结结巴巴绕口的口令,车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虽有些拗口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暖洋洋的笑容。研学途中,快乐一直萦绕在身边,我们的心无时无刻不是暖的。
暖在隆中
到达襄阳,我们在古隆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营仪式。所有同学整齐地站在石牌坊前,一眼望去全是人,场面十分壮观。各班挑选的领诵的同学也换上了古装,手持竹简,带领我们朗诵了《诫子书》和《隆中对》。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仿佛穿越到了三国时代,倾听诸葛先生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诸葛先生那远大的抱负,长远的眼光和周全的考虑无不令我感到钦佩,使我懂得了宁静安稳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能进步,年轻时不努力,等老了只能守着破旧的房子,徒增哀叹的道理。研学活动中,我们一直被学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实着,心也被暖心的道理塞得满满的。
暖在唐城
我们又来到唐城,梦回大唐,感受大唐恢弘大气,热情奔放的国风。我们仿佛变成了大家闺秀的小姐和才学过人的公子,漫步在古朴的大唐街市,享受大唐的繁华。此时已是正午时分,太阳公公推开了挡在他前面的几朵云,将所有的光芒毫不吝啬地投向了我们。阳光如此炙热似乎要把我们体内的水分都榨干,连续走了两三个小时的我觉得更加累了,肩上的背包越来越沉,似乎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双脚也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开腿险些掉队。在这人山人海的东市里,一旦掉队,就如同一根针掉进大海很难找到。身边的小a同学见我如此狼狈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背包给我,我来帮你背。”话音刚落便取下了我的背包。“这怎么行呢?还是我自己来背吧。”我可不想麻烦别人,有些尴尬地冲小a笑着说。“还是给我背吧,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小a朝我摆了摆手。我知道自己拗不过他,只好勉为其难地麻烦他了。渐渐地只见小a脸上斗大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垮了下来,但他没有一句怨言,默默地往前走。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不仅是因为天气热,更是因为小a温暖的行动,深深地侵入了我的心。爱在唐城,心也是暖烘烘的。
短暂的两天一夜襄阳研学之旅就这样结束了,但这次研学之行却让我念念不忘,其中的欢乐、温暖和爱让我回味无穷,使我感受到暖在襄阳。
研学篇七
今日,天空着毛毛细雨,琅琊小学五年级同学们一同徒步前去被称作“浙江文明村”的浩仁村去研学旅行。
历经一个多钟头的徒步,大家总算抵达了到达站——浩仁村,第一站到文化大礼堂,礼堂里齐整的摆着一排排的桌椅,礼堂很宽也非常大,大概能够容下300—600多的人。
起先副校给浩仁村负责人授予了“品德教育双全,双堂双进”的鼓励牌。
随后便是滕校领导逐渐和学生们叙述浩仁村的历史,他告知大家,浩仁村拥有 三好:水好、自然环境好,也有着几大姓式,郑氏和滕氏在全部村占了百分之九十。
大家还掌握到浩仁村拥有 久远的'历史,早前前不叫浩仁村叫浩滕村。因浩滕村和周边的关联不太好,村主任感觉姓名太过的欢跃,吵闹因而而更名如今的浩仁村,浩仁村认为弘扬“仁”的精神,用“仁”的精神来正确引导群众。
现浩仁村有628人,216户别人,近700很多年的历史呢!
听了滕校领导的一些详细介绍,我对浩仁村拥有近一步的掌握。
随着着天空中的一点毛毛雨,大家考虑前往了柳塘,在柳塘管理中心有一个凉亭,是供大家歇息的,最有象征性的是柳塘边上的两株大樟树,树杆可粗了呢!有近100很多年的历史了。
最终,大家恋恋不舍地和漂亮的浩仁村再见吧。
研学篇八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老师说要带我们春游,游览家乡桐城的名胜古迹,举行一次“研学旅行”。大家听了,一片欢呼雀跃,我也十分开心,难得和同学一起出游。
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许多的人文古迹,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心怀期盼,今天下午终于要出行了,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游玩,也顺便帮助老师照看一下同学们。下午来到教室,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毕竟书包里不是沉重的书本,而是各种零食、饮料。一点半,我们一行人准时出发。这一支五十二人的队伍,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一站——六尺巷。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全长仅有百来米,宽度只有六尺宽。可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却包涵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谐、宽容、礼让,它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完美处理相邻纠纷的典范。
随后我们来到了文庙,即现在的桐城博物馆。进入文庙,正中通道便是状元桥和下面状元池,在科举时代桐城的状元回乡必在此举行跨桥仪式,想那跨桥者是何等的荣耀。再往里,最令人称赞的当然是大成殿了,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体型庞大,神行兼备,栩栩如生,是桐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我们都虔诚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仿古城门——“东作门”。穿过“东作门”来到了桐城的古桥“紫来桥”,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是桐城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桥面上有很多车轮扎过的痕迹,可见古代从桥上经过的人和马车之多。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表达了桐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创造的智慧。
过了桥我们又来到东大街,这里仍保留着明显的中国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约三尺、宽约八寸、厚约五寸。这条街昔日为桐城繁荣的商业街之一,两旁商铺林立,现如今却宁静得无人问津,只有老人倚门而坐。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最后一站“投子山”了。来到山脚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学们大多都疲惫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峰,个个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学互相鼓励,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投子晓钟”旁。
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果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得意之感,有同学敲响晓钟,浑厚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悠扬而久远。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宝殿”,相传三国时东吴军师鲁肃战曹兵败,败逃途中将其子投于山中一洞穴,后被一老增所救。此后山名、寺名都更为“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这次研学旅行真是收获颇丰。既领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对桐城文化的认识。
不管今后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文都”桐城,我要多了解桐城文化,自豪地当一位桐城人。
研学篇九
好开心呐!学校组织我们去徽州旅行。第一次和初中的同学和老师出去玩,第一次独自离家这么远,也是第一次这么开心!
坐了4个小时的长途巴士,一点也不感到无聊。在车上,同学们欢声笑语,一展歌喉,在这欢乐融洽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目的地。
乘着巴士来到宏村,一进村就看见一个弓形的大池塘。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村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导游姐姐为我们热心的介绍着,从整体外观上来说,宏村是一个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
我亲眼见到了宏村的月沼,和月沼湖畔中的乐叙堂。
百姓们将月沼称为月塘,也就是所谓的“牛胃”,百姓称之为“牛小肚”。半月形的池塘里鹅舞红掌,鸭戏轻薄,这不正是一幅美的皖南民俗图画吗?所以,人们称宏村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乐叙堂又称众家厅,一进门就看见匾牌“乐叙堂”,为汪氏宗祠,是15世纪初明永乐年间所建。其与月沼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风荷”。
欣赏完其他宏村“水墨画”,我们回到旅馆。只可惜这天见到的景色太美了,让我们兴奋得一宿未合眼。
第二天早上,迷迷糊糊的睁开刚闭上的眼睛吃完早饭,我们又来到塔川。
来到塔川门口,映入眼帘的是数棵巨大古树,它们分别是樟、榧、枫等树,这里便是塔川第一景“五树参天”。历经数百年的参天古木,仿佛向人们叙述着塔川村沧桑的历史,那露出地面的粗壮树根,有的像巨掌,支起一柄柄遮天巨伞。
这些古木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如花冠,遮盖大地;有的如千手巨佛,无数巨臂伸向天空,仿佛要捧住天空的云。
来到最后一个景点了——花山谜窟。到达目的地,我们被花山谜窟美丽的田园风光迷醉了。我见到了真正的牛和马,还有一头“白马公主”,怀着小马宝宝,我走过去摸摸马背,顺顺的,这里的马和当地百姓一样友好温柔。
要经过索桥才能到达石窟,我全身发抖着穿过索桥,心里七上八下,似乎刚从老虎的嘴里逃出来,我们来到2号石窟,2号石窟在半山腰,洞口呈虎口张开之势,洞内凉气袭身,回看洞口已烟雾迷迷,2号石窟中,石壁上刻有壁画,石顶上滴下点点清水。近处,一条小河从古居前穿过,听其他导游说,这条小河就是位于石窟外山脚下的新安江了。
由于时间关系,这一次的研学旅行结束了,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依依不舍,永远难忘,这是中国的美景,这是安徽的特色,听着异国人对这些景色不绝的赞叹,我为我是安徽人而感到骄傲,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