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一
教材分析: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教学内容: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并表演《挤奶舞》。
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
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
“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
2、表演《挤奶舞》。
“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
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
(1)单膝跪(2)卷袖(3)创编挤奶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
四、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
五、课堂小结。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二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三
《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1、我班现有学生47人,是这学期刚招进来的,他们都是来自边远的瑶族村屯,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2、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长征过草地的艰苦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老师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尽力收集有关长征过草地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生活和自然环境。
3、学生阅读面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有欠缺。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倔、惫、稞、嘛、膝、捶;要求会写的字有:倔、顾、饥、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倔强、回顾、忍饥挨饿、一段、香港。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四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本教学设计采用两连上的形式,不分时。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文——感知大意。
要想知道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文讲了一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
(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板书: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板书:关心战士。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
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文,然后同桌讨论。
(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板书: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
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
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
七、学习生字。
同桌互相读准生字,讨论每个生字的写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讨论如何记住每个生字,并独立组两个词。
(说明:生字词的学习也是中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应教给方法,强调自主学习。)。
八、作业。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一下。后去准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下节开一个“长征故事会”。
板书设计。
陈赓:
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关心战士。
小红军:不在乎。
等同伴。
拉
拍
宁愿自己挨饿受苦,笑。
挺
鼓鼓的。
也不愿拖累别人。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五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去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昏倒在地的故事,反映出红军展示在长征艰苦生活中患难互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赞扬了红军战士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这是一片老课文,几年前我曾讲过几次,当时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是这样的:
1.给学生介绍背景。
2.抓住四次对话引导学生分析、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3.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当时明白了什么,以及小红军牺牲后,陈赓同志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反思这样的设计有以下几点不足:
1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
2在课堂上学生多数的时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语言文字,缺少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
3课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不利于学生亭、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4由于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太少,缺少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自发的独特感悟,所以文章的人文性、思想性基本是靠老师灌输,因而,三个维度不是整合在一起。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讲这篇老课文当成一篇初次阅读的新课文去认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站在读者、编者、作者、教者,四个不同角度去钻研教材,我重新设计了本课教学。
一、学生经验为起点,丰富学习资源,拉近“生”――“本”对话的距离。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赓同志的亲身经历。但是,它距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远,讲的故事现在看来似乎是难以想象的,难以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导入的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在课前我利用语文学科活动,引导班上学生围绕“长征”这一主题开展班集导读、导视活动。《红旗飘飘》等书籍、电影《长征》、都成了我们学习的资源。这样的教学设计院与教材而高于教材,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相关的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
二、自主质疑为切入点,捕捉学生兴趣点和难点,以学定教。
在以往的备课中,我们常常设计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这些问题并非生活中的原始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来的,是教师为了教学而精心“设计”、“加工”出来的,往往脱离学生实际,甚至还会扼杀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相关材料及初读课文之后,就课文内容提出他们自己不懂得问题;随后又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较简单的问题,并归纳、提炼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最后,学生们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重点问题(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陈赓全明白了什么?)进一步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教师也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捕捉到了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更容易做到“以学定教”,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服务。
三、将“三个维度”与教材的重点、难点整合起来设计问题,以引发探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及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体会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在于理解“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如何在突破重点、难点的同时实现三个维度呢?我在反复钻研教材之后,将以上三点进行整合,设计了如下两个大问题:
1.在充分体会到小红军及陈赓同志都极度饥饿、虚弱、疲惫后,我引导学生对“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骑上马,朝前走去。”这句话进行思考:这句话可以换个说法吗?其中“终于”能否舍去?从哪里看出“说服”与“被说服”都是那么不容易,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深入地进行了阅读、归纳、讨论、想象。在受到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学生们从陈赓“要求”小红军骑上马,到“命令”小红军骑一段,再到跟小红军“商量”一起走,最后到无可奈何地“付之以行动”,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地给小红军,感悟到了陈赓对小红军的关怀和爱护;从小红军倔强地拒绝,说自己“体力强”、“等同伴”、“干粮多”,感受到小红军对首长的爱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围绕一个“终于”的探究,学生在品读陈赓与小红军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服对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精神所感动。“陈赓对得起还是对不起这个小兄弟”这一难点也巧妙地解决了。
2.“陈赓为什么感到受骗了,他全明白了什么?”在学生的自主质疑中这一问题比较集中,也很有价值。怎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我这样设计:在播放红军艰难过草地的电影片段后,请学生们再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尤其是第一自然段)思考:陈赓在哪些地方受骗了?他是想到什么才明白的?学生们在默读思考、交流体会之后有了许多令他们激动的发现:草地上艰险难走,炼油吗齐的陈赓都十分疲惫,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体力强”?草地上荒无人烟,陈赓掉队了都很难赶上同伴,小红军的年龄这么小,怎么会有在他后面的同伴?长时间行军,战士们都忍饥挨饿,小红军怎么会“干粮多”……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更深刻地感悟到了小红军的优秀品质,还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3.课文最后一段写道:“他深情地搂着小红军,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我引导学生体会“深情”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此时学生各有各的'理解,有爱、有恨、有悔……我又引导学生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化的朗读结合起来展示,学生们对“深情”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陈赓对小红军的称呼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深情”之中的尊重、敬佩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学生。
在新课标颁布的今天,如何用新的理念,对“老”课文的教学重新设计,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就在于“以学定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主观理解,直接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围绕关键问题阅读理解,步步“牵”着学生走。我没有设计问题,而是把发现问题的主动去交给学生。根据学生在对课外有关资料及课文的阅读中获得的体会,有到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自主质疑),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合作探究)最后辅导学生归纳,提炼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师生互动)。教学流程呈现为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步步逼近关键问题(重、难点),及避免了越俎代跑,又防止了学生的放任自流,这样就为学生的自读自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感情的波动、激荡、张扬,需要一定的场景、画面来驱动,及入境才能入情。见到生死离别,我们会黯然神伤;见到莺歌燕舞,我们会流连往返。在教学中我为了创设特定的情景,充分利用了课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亲历”红军长征艰难的斗争历程(播放《长征》录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置身于陈赓、小红军战士的行列中,同思、同虑、同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教学设计把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的升华融为一体,把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与情感性融为一体。源于教材,开发教材,拓展教材,目的就在于以学定教,以情激情。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六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2课时。
】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投影句子。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投影课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七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字,会认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唱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松树》,学生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按小松树的成长过程将课文分为四部分。
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看到了什么?画出有关内容。
4练习复述课文。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2交流学习心得。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复述课文。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
思考:小松树为什么要长高?你能在文中找到表现小松树这种感情的句子吗?
2交流。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又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4指导朗读。
5讨论:小松树在成长,变得越来越高,但小松树有一点没变。是什么呢?
三联系生活,理解中心句。
2齐背古诗《登鹳雀楼》,说说这首诗的哪两句话与小松树明白的道理相似。
3站得高,看得远。你从这个简单的事实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
四思维拓展。
想象一下,长成森林中最高的小松树望到了什么?
教学总结: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紧扣重难点,上了一节扎实有效的低年级阅读识字教学。
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入手。《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简笔画和贴图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运用故事化、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读书、乐于交流。
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对话中感悟、体验。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表演来感悟、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体验。在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时,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小松树的话时体会出它居高临下﹑骄傲自大。读风伯伯的话时,抓住“摸”、“高多了”、“托起来”等关键词语,感受风伯伯的宽厚慈爱,语重心长。使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对话,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深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
三、结合生活及语言环境,加深理解。最后一段,我抓住“惭愧”,让学生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样想?会说些什么?”以此使文本得到延伸,深化课文主题。
存在的不足:
1、课时安排的容量太大,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不能进行大胆的取舍。生字的教学不够扎实,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教学机智有待极高。
2、教师情感投入不足。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虽然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朗读、交流的积极性。但是由于老师本身的情感投入不到位,导致学生读的时候时候情感不到位,影响了读书效果。
3、老师叙述和重复的语言过多,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有待加强。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八
教学目的:
1、认识“疲、稞”等生字,会写“倔、顾等生字。
2、融合自读自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崇高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拒绝陈赓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课文背景。
1、课件展示几组红军过草地的镜头,学生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的镜头:恶劣的草地环境;红军在艰难的行军;红军陷入沼泽的情景;红军以草根、树皮充饥;茫茫的大草地;疲惫的人和马等。)。
2、看完这一组镜头后,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3、以“陈赓的回忆”引入课文的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
三、学习课文生字。
1、指导过程。
第二步,读懂词语,用自己的方法读懂文中的词语,交流读懂和没有读懂的词语。
第三步:读准读顺课文,检查朗读。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围绕疑点研读课文,深入人物内心世界。1.课件出示研读要求:
(1)品读课文2-10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
2。学生围绕几个研读问题进行品读。(独学、对学、群学)3.汇报交流:
问题一:面对陈赓多次帮助,小红军接受了吗?小红军是怎样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的?
(1)找出课文中描写小红军三次拒绝陈赓帮助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细细品读。
重点体会“倔强地说”“把腰一挺”“做出赛跑的姿势”“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思维拓展:事实是小红军说的那样吗?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描写环境的句子和课件中所展示的红军过草地的情景来体会。
问题二:“陈赓全明白了。”他全明白了什么?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陈赓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小鬼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他一起走,为什么不肯接受他的青稞面,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拖累别人。)。
(2)陈赓同志是怎样一步一步明白真相的呢?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体会陈赓的感受。出示句子:
a.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心情不平静是说始终不放心。因为一个小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b.“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没能及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自责,十分悲痛。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同志高度的责任感和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的关怀。
(3)理解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说小红军“倔强”?
四。总结全文。
这是一位多么勇敢、坚强、机灵的小红军战士啊!他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多么令人感到啊!
同学们,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从小红军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乐观、坚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崇高品质。与此同时,你又悟出了什么学习方法呢?读课文时,要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读出思考,这样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板书:
一心为他人着想。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九
教学目标:
1.会认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简笔画出一棵小松树,提问:你们知道松树的哪些特点吗?
二.了解自学情况:
1.小组生字红绿灯(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指名读课文。
3.默读,概括课文大意。
三.质疑问难。
四.指导学习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师生互动: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3.小松树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读课文,思考。
三.生自学课文,看看小松树的成长共分为几个阶段,每次成长的动力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四.全班交流。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2.小松树。
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十
学教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十一
教材分析: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教学内容: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并表演《挤奶舞》。
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
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
“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
2、表演《挤奶舞》。
“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
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
(1)单膝跪(2)卷袖(3)创编挤奶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
四、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十二
生:我从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他说自己的体力强,看出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明明掉队走不动了,还做出要和马比赛的样子,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他以等同伴为借口,支开陈赓,不要陈赓帮他,也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还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证明他自己的粮食比陈赓的还多。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准。但同学们想过没有,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让陈赓先走,不拖累陈赓。
生:为了不拖累别人,宁肯牺牲自己。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看出,小红军的表情、动作、语言都表现了他的倔强。但我发现第10自然段,作者在写小红军在拍粮袋时,不是像我们通常做的那样挺起胸,使劲地一拍,以此来表现倔强,而是用轻轻地来表现他拍的动作。这么写准确吗这不是与倔强的说法相互矛盾吗大家边读边想,看看能不能从书中找出答案来。
生:矛盾。这么做不能表现他的倔强,他应该使劲地一拍,这样更能让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小红军不可能使劲地一拍,因为课文前面写他已经累得掉队了,他没有那么大的劲来拍。
生:就算他有劲也不能使劲地一拍,因为他的粮袋中根本就不是粮食。
师:是什么。
生:课文后面说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他使劲地一拍,牛骨的声音和样子都和粮食不一样,那就露馅了。
生:我认为小红军又累又怕露馅,只能是轻轻地拍拍干粮袋。
生:他又累又饿,可是还要坚持装出有劲有粮的样子,轻轻拍了一拍粮袋,正好说明了他的倔强。
师:大家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非常机智,非常懂事,他担心陈赓同志知道他没有干粮了一定要帮助他,使陈赓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劲地一拍,而只是轻轻地一拍。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的品质非常高贵,他一心只为别人着想,而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师:对!我们读课文就应该像刚才发言的同学一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入领会文中词语的含义。
[: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学片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是落实这一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设计者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在训练学生一般语文基本功的同时,训练了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在这一片断中,教师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轻轻地这个描写小红军拍干粮袋动作的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终于悟出了这一词语的运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十三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继续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曾经”“终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
二课时
一、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导入新课。
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国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使红军失去了千千万万坚强战士,以敌人失败、我军胜利而告终。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在红军过草地时,发生在一个小红军和一位首长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听朗读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三、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陈赓同志遇到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
四、默读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思考问题。
1、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
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的倔强?
五、讨论交流。说说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红军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从中体会小红军的倔强。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十自然段,特别要读好描写小红军言行的部分,读出小红军的倔强、可爱。
七、默读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1、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
(1)调转马头,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2)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2、“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八、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是从哪些内容当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
(明白了小红军很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即使自己因过度疲惫、饥饿而死,也不拖累别人。)
九、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陈赓对这件事十分动情,终生难忘?(“深情”“回顾”“往事”)
十、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一、作业:
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一、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新词。
三、指导用“曾经”“终于”造句。
1、出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体会用法。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练习用“曾经”“终于”写句子。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整体把握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红军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陈赓关心、爱护小红军,小红军牺牲了,十分悲痛,深深自责。
2、注意感情的变化,读好对话。
3、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指导。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书写生字词,带有生字的生词要能默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大森林的主人》。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十四
我们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现在丰衣足食,一天到晚吃喝玩乐。免费上学,还不要上学。一个孩子有的衣服可以开衣店。家里一大堆玩具玩也玩不完。不说这些,就说那时哪都有危险,生命之花随时可以凋谢。可我们现在,门是保险门,小区门口有保安,甚至有些还请起了私人保镖。现在想起那些吃不饱,穿不暖,还当起了军人。我就从书上读到了一个小红军的故事真令人感动。
那故事叫《倔强的小红军》,小红军掉队了,穿着草鞋,脚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让他骑马,小红军看老马已经疲惫不堪,如果自己再骑上,马便会没力气,那陈赓同志便会每马骑,甚至死亡。小红军机智地说服了陈赓同志,陈赓同志让他吃东西。他没吃,因为陈赓同志食物不够,他会饿死的。可自己也很饿,但他还是没吃。把装着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带着牙印,那一定是小红军最饿的时候,忍饿留下的。
这种为人着想,舍己为人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更要珍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会认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简笔画出一棵小松树,提问:你们知道松树的哪些特点吗?
二.了解自学情况:
1.小组生字红绿灯(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指名读课文。
3.默读,概括课文大意。
三.质疑问难。
四.指导学习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师生互动: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3.小松树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读课文,思考。
三.生自学课文,看看小松树的成长共分为几个阶段,每次成长的动力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四.全班交流。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2.小松树。
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教学总结:《小松树》可分成两段音乐。因此,在第一段音乐中,我从其速度、节奏、情绪等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段音乐速度稍快,富有弹性的节奏让人感到明快、活泼的气氛,旋律上下起伏,让学生感受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启发:”你们想到了哪些钟的声音呀?“他们联想到了”有小钟,大钟,还有布谷钟,他们正在进行唱歌比赛。“于是我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表演中,让他们来表演:”用你的手指当分针和时针走路,注意要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如:有的用手指划圈;有的左手上举不动,右手划圈;有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围成圈,中间两个小朋友扮分针和秒针走动……。伴随着”滴答滴答“的钟表声,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接下来在第二段音乐的欣赏中进行与第一段的比较得出这段音乐比较安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你们听那是老爷爷在为小闹钟看病呢?"让学生不仅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形象,也可以用口头来表达所听到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对于小学一二年级低龄儿童来说,更要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获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十六
《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学情分析。
1、我班现有学生47人,是这学期刚招进来的,他们都是来自边远的瑶族村屯,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2、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长征过草地的艰苦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老师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尽力收集有关长征过草地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生活和自然环境。
3、学生阅读面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有欠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倔、惫、稞、嘛、膝、捶;要求会写的字有:倔、顾、饥、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倔强、回顾、忍饥挨饿、一段、香港。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十七
教学要求:
1.学习小红军在长征途中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倔强、忍饥挨饿、疲惫、满不在乎、浮现、口吻”等词语,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读不懂的地方划下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介绍时代背景,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难点:
读懂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红军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途中翻过终年积雪的大雪山,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那草地不是我们公园的草地,而是沼泽地,就是许多的泥潭,草长了一人多高,没有任何可吃的,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住下休息的。而红军的粮食非常缺乏,在草地上粮食几乎就是生命,没有了吃的,就走不出草地,就会饿死在草地上。《倔强的小红军》的动人故事就发生在这漫无边际的草地上。
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更为感人的是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他们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路,也有不少则牺牲在途中。《倔强的小红军》,是陈赓将军在红军过草地时亲身经历的一件感人至深的真实的故事。它的主人公就是小红军。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姓名,但是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二、(现在老师就来给你们讲述这个故事。)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四、读后谈感受,激发儿童的情绪。
1.读了这篇课文,什么地方使你心情最沉重?(小红军在陈赓将军的马背上停止了呼吸)。
2.小红军因为什么而死?
五、了解课文大意。
1.启发:既然小红军是因为没有粮食,他忍饥挨饿,但他仍然坚持着。到最后他实在支持不下去了,终于停止了呼吸。在生命最后的一刻,他遇到了陈赓将军,陈赓将军有没有关心他,帮助他?下面再进一步读读,边读边想。
2.陈赓将军先是给他马骑,后来给他粮食,他有没有接受?这是为什么?我们下面再细读课文。先把课文段落层次搞清楚。
3.提示: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初步懂得课文第一自然段是引起这个故事。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到哪儿就是陈赓将军曾经深情谈起的这一件往事。(第二自然段--末尾)。
4.一开始就告诉我们陈赓将军遇到一个小红军也掉队了,接着写了小红军坚决不肯接受陈赓将军的帮助与照顾。你们看从哪儿到哪儿写不肯骑陈赓将军的'马;从哪儿到哪儿写不肯接受陈赓将军的青稞面。
5.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件往事(第一自然段)。
六、讲读课文。
1.“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情?(已经过去的事)。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时间:深秋的一天。
地点:荒无人烟的草地。
人物:陈赓、小红军。
事情:两人都掉队了。
指导:写一件事必须清楚地告诉人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
5.这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在草地上行走十分艰难?指名读一读。(荒无人烟、忍饥挨饿、十分疲惫、瘦马、一步一步)。
指导:从“瘦马”的“瘦”也告诉我们,马因为没有吃的,也十分疲惫、瘦弱。“一步一步”说明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在朗读时这些词语要突出。
6.指名朗读。
7.轻声齐读。
七、课堂练习。
1.书写本课生字、组词。
2.熟读课文,并按课后提示预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深刻理解小红军说服陈赓骑马先走,以及陈赓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小红军的原因。
2.学习小红军为了别人,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难点:
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老师读第一自然段。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十八
本学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我被小红军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连累他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一个人在饥饿万分的情况下,如果别人给你吃的东西,那真是雪中送炭;在万分劳累的时候,如果别人给你马骑,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呀!可是小红军小小年纪他心中却装着别人,他忍受饥寒交迫的煎熬,他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需要何等的意志和毅力呀!这种品德是多么的高尚。
现在,我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回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些不合口味的菜,我还不吃;有些不好看的衣服我还不穿;遇到一点痛苦和小困难我就哭。我和小红军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呀!
我一定要学习小红军不怕困难,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连累别人的精神。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都要不怕困难,我要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做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十九
1、读懂课文,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熟读课文,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
3、巩固并学习常用的解词、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搜集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会搜集资料,而且还会把有用的资料整理出来,相信只要你们坚持长此以往,你们的收获一定更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倔强的小红军》(板书:倔强的小红军)
知道读写“倔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同学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位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这位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读完一边看出来的请举手。
没看出来的再读一遍。我相信,这个问题每个同学都能看出来。读书不要慌张,静下心读慢一点,一边读一边思考。已经看出来的同学可以把你的看法写下来。
有人读了两三遍了。这会儿一定有很多人看出来了。看出来的同学请举手,我看看有多少人。
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各人的看法。
(生交流,师随机板书:性格、外貌、思想)
说外貌时,指导学生说的简练一点。
交流思想时,让学生用“宁肯……也”来表达
同学们,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把大家的意思集中起来就很全面。谁连起来说一说?先说外貌,性格,再说思想品德。
三、细读课文,扫清疑难
同学们自己把书读懂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一点都不假。学语文就要好好读书,边读边思。不过,小红军的外貌、性格书上都有交待,他的思想品格云全市大家体会出来的,能体会出这一点的同学真了不起。但是,我们学语文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所以要认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能熟读成诵更好。我想看看同学们是否读的正确流利。
谁来读第一、二两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看书,同时画出不懂的词语。
指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回顾、疲惫)点出“深情”作为铺垫。“络腮胡子”指导看图理解,“倔强”用小红军说的话和写他动作的词语来理解。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生交流,然后请一生读(师随机板书:牛膝骨、停止)
是呀,看见小红军牺牲了,陈赓怎么能不懊悔,怎么能不责备自己!
生读相关的句子,师板书:轻轻地拍
当你们读到“小红军停止了呼吸”后,不由得又想到了前面的什么?
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师引导说出原来小红军说自己不饿、不累都是装出来的(板书:装的)
多么懂事的小红军,多么可爱的小红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并且应当记住“读书一定要注意前后联系(板书:前后联系),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我想,现在再读这些句子,感情一定不一样了,请自由读课文,把你的理解、你的感情表达出来,看谁读的让别人听了之后很感动。
(学生练读,抽生读,师范读,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理解“深情”在这篇课文当中所包含的情意。(敬佩、激动、内疚、怀念)
六、作业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精选20篇)篇二十
生:他将“一小包青稞面”读成了“一包青稞面”,少读了一个“小”字。
师:有这个“小”与没有这个“小”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了“小”字,说明青稞面数量很少;没有“小”字,说明是满满的一包,而且可能是一大包。
师:那这个“小”字能不能丢呢?
生:不能丢。因为当时陈赓也是又饿又累,他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干粮;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让给小红军,说明他关心别人,把困难留给了自己,他的精神很感人。丢了“小”字,就没有这样的含义了。
师:你说得很好。
【评析】。
这位教师准确地抓住学生“丢字”这一契机,设计了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关键字词对于表达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体会到红军那种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真可谓抓住一字,点石成金。